㈠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專睡眠活動、盥洗活動、排泄活屬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一、小班:
1.使幼兒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等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學習保持自身的清潔,會使用手帕;培養幼兒坐、站、行等正確姿勢;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
2.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餐,保持情緒愉快;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懂得就餐衛生;初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和主動飲水的習慣。
二、中班:
1.學習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玩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同時,教育幼兒喜歡吃的東西不宜吃得太多,身體超重也會影響健康;教育幼兒少吃冷飲,多喝水,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並能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2.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知道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食品不宜多吃,否則會有礙於身體健康。
㈡ 幼兒園生活活動有哪些
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睡眠活動、盥洗活動、排泄活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一)小班
1. 使幼兒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等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學習保持自身的清潔,會使用手帕;培養幼兒坐、站、行等正確姿勢;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
2.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餐,保持情緒愉快;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懂得就餐衛生;初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和主動飲水的習慣。
(二)中班
1.學習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玩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同時,教育幼兒喜歡吃的東西不宜吃得太多,身體超重也會影響健康;教育幼兒少吃冷飲,多喝水,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並能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2.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知道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食品不宜多吃,否則會有礙於身體健康。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
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㈢ 孩子上托班,老師們都教些什麼
可以看出,幼兒園里的活動都是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孩子們在學校進行的吃飯、休息、課堂學習以及戶外活動一般都是按照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這五大領域來開展。
健康: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證孩子身體健康,開展豐富的戶外活動,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增強幼兒體質;
語言:鍛煉孩子的口語能力,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科學:引導孩子積極探索周圍環境,同時注意生活中的數、量、形等數學概念,幫助幼兒建立數學思維;
藝術:含音樂和美術兩項,給予幼兒初步的藝術啟蒙;
社會:引導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在活動中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分享、合作等
㈣ 小班生活活動目標以及指導要點是什麼
1、能情緒穩定、較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在成人的指引下游禮貌地間早、與家人說再見。
2、游事情能向成人訴說,願意獲得成人的認同與幫助,樂於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
3、能接受多樣的食品,知道各種食物都有營養,樂於主動進餐。
4、有基本的衛生習慣,如能做到餐前洗手、餐後擦嘴與漱口,主動表示入廁的要求,學會自己入廁等。
5、能接受並遵守集體生活中必要的常規和要求,如午睡時能夠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脫鞋和衣服,並放在固定的位置等。
6、體驗做簡單事情的樂趣,不斷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如嘗試自己穿脫衣服和鞋。
7、身體不舒服或有特殊需要時能主動向成人訴說,尋求幫助。
8、願意接受適度的挑戰,樂於接受成人的健康指導,能配合成人進行體檢、預防接種等。
9、知道各種食物有不同的營養,不挑食。
㈤ 托班幼兒安全教育活動有哪些
1
幼兒園托班安全教案:找不到媽媽怎麼辦
活動目的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討論等活動,讓幼兒學會與成人走失後簡單的自救辦法。
2、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布置一個公園的場景,木偶。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去公園玩》。
2、 提問:
(1)剛才誰去公園玩?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亮亮為什麼找不到媽媽?
(2)引導幼兒回憶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膽回答。
3、再次觀看木偶表演,組織幼兒討論:
(1)問:他應該怎麼樣做才不會和媽媽走散?亮亮找不到媽媽時應該怎麼辦?
(2)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幫助亮亮找到媽媽。
(3)啟發能力強的幼兒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種設想,看看哪種自救辦法最好。
3、第三次觀看木偶表演,將幼兒想出的好辦法運用到木偶表演中,讓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5、提問:
以後我們跟爸爸媽媽出去玩時要注意些什麼呢?(讓幼兒小議)
1、小結:教育幼兒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
2、活動延伸請家長配合,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常識,並經常提醒幼兒不要獨自到離家較遠的地方玩,外出時不要獨自離開成人。
2
幼兒園托班安全教案:危險的小圓珠
活動目標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幣等小物品,賽道耳朵、鼻子、嘴巴里會有危險。
2、自己或者同伴有異物塞進口、鼻子、等處時,知道及時告訴大人。
活動准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2、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 游戲《指五官》。
教師說: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請幼兒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閉上眼睛走一走,捂著耳朵聽老師唱歌,輕輕捏住鼻孔、閉著嘴巴呼吸,具體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 講述故事《危險的小圓珠》,引導幼兒感知異物入鼻的危險。
(1)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提問:明明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玩什麼?他把小圓珠放到哪裡了?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 小結:把小圓珠放在鼻子里,會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圓珠如果進入鼻子深處,會很危險。
三、 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讓五官避免傷害。
(1) 哪些東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為什麼?
(2) 進餐和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入園時不能帶什麼?午休時不能玩什麼?
(4) 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簡單了解有異物進入口、鼻、耳怎麼辦?
(5) 小結:筆帽、扣子、棋子、發卡、圖釘、硬幣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進餐吃水果的時候不能大聲說笑,不然小飯粒就容易進入氣管;早上入園不帶小物品;午休時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鏈,不玩被角、線頭、棉花等,有異物進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㈥ 如何培養托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明確要求」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第一步。
孩子天生就是天真爛漫的,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他們。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教他們什麼,他們必然會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指導與要求。首先要明確要求幼兒,讓幼兒知道應該怎麼做,怎樣做是對的。然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在長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需要老師的不斷提醒,不斷培養,讓幼兒從小就知道幼兒園是一個集體,在集體中生活有一定的約束力。我們要求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對孩子進行明確要求的教育。譬如:到戶外做早操,到戶外做游戲時,要按次序排隊。眼睛看前面,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能大聲喊叫;玩玩具時不能搶別人的玩具,不損壞玩具。而且,玩過後要把玩具擺放整齊,飯前洗手,吃飯沒有聲音,飯後擦嘴,午睡能自己穿脫衣服,並且能自己安靜入睡…..象這些瑣碎的小事在成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內容了,卻構成了幼兒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的點點滴滴,例如:小班幼兒正確的洗手步驟可分為:將兩只手的袖子上卷,雙手沖濕後,抹肥皂進行搓洗,從手心到手背到手指,沖凈肥皂,清甩三下,握拳走回活動室,摘下自己的毛巾擦小手,再把袖子放下。由於對幼兒的要求具體明確,幼兒也很清楚在什麼時候自己應該怎樣去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行為,這樣,便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寓教於樂」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載體。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在洗手、入睡、吃飯、穿脫衣褲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培養和訓練中,孩子總是做得達不到要求,反復思考後,我覺得,可以把這些基本要求編成兒歌,讓孩子邊做邊說,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之後,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兒歌《洗手歌》和《漱口歌》,幾番努力,孩子們學會了兒歌,每次洗手時都不忘說兒歌,洗手的順序一點都沒錯,後來,我漸漸的發現游戲對於孩子習慣的培養很有效果。有一次,我看見班上的某個小朋友在玩玩具時,老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還不知道去撿,第二天,我就告訴小朋友我們今天要玩一個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游戲,小朋友很感興趣,我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讓孩子把「玩具寶寶」送回他們的家,游戲開展的效果非常好,一段時間下來孩子有了玩具需要回家的意識,每次玩過後都主動的把玩具撿好放到框里,良好習慣得到了提高。
三、持之以恆的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主陣地。
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養」不難,「養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性,需要不斷的強化,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自覺的意識,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鍵在於「滲透」和「堅持」,要把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滲透於孩子們一日生活中去,內容要具體化、生活化、可操作,如:我組織幼兒開展了「小手變白了」、「誰的小手最干凈」等活動,把時間和語言結合起來,密切觀察、發現問題,隨時糾正,日久天長,便自然形成了習慣。從以上情況來看,必須與幼兒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如:進餐方面,飯前洗手、進餐的正確姿勢,不隨便講話,保持整潔,不剩飯菜,飯後擦嘴、洗手……總之,與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緊扣,並保證幼兒作息有規律、愛清潔、講衛生、有序和高質量,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才能形成「定型」,慢慢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