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象分布於哪裡
海象主要分布在北極圈裡,除了鯨以外它就是北極最大的哺乳動物了。最重的雄獸可達兩噸重,長5米多。海象與陸地上的象在外貌上有點相似之處。海象的軀體巨大而形狀醜陋,皮膚粗糙而多皺紋,眼睛細眯,犬齒突出口外。海象是游泳健將,在水中的表現比陸地上靈敏得多。為了適應海洋生活,海象還可以變換體色。海象在陸地上時,它是實行「齋戒」的,不吃任何東西。海象皮膚下面,有一層七八厘米厚的脂肪層,既能防止熱量散失,又能抵禦寒氣侵入。
Ⅱ 海象有什麼生活習性
海象別名海馬,是海洋中除了鯨類以外最大的哺乳動物。
海象是地球上北極地區的特有動物,分布在以北冰洋為中心,也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北部一帶海域。因此,有人親切地稱它為「土著」居民。
海象別名海馬,是海洋中除了鯨類以外最大的哺乳動物。頭部扁平,嘴巴短而闊,鼻子粗大,上犬齒形成長達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雄雌皆很大,每隻4公斤以上。在挖掘食物、攀登岩石或攻擊敵人時,這一對獠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或武器。雄海象體長可達5米,重4噸。海象的後肢能向前屈,貼在腹下,能使它在陸地上靈活向前移動。海象也是一種喜歡群居的動物,每群可從幾十隻、數百隻到成千上萬只。一到炎熱的夏季,它們便成群結隊游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乾脆爬到大塊冰山上曬太陽。海象以小型魚類和魷魚為食,在陸地上不吃任何食物,每天體重下降8公斤。
海象科只含海象1種,生活在北極海。海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對巨大的長牙,雄雌皆很大,這是它和其他鰭腳類動物不同的地方,這對長牙其實是自上顎長出的犬齒,如象牙般,一生都長得不停。如挖掘食物、攀登豈石或攻擊敵人時,此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或武器。海象的前腳很長,約占體長的四分之一,後腳可向前折曲,故以在陸地上行走。耳朵只是稍厚的皮膚,沒有軟骨支撐(與海豹相似)。碩大的身體(僅次於象鼻海豹),一天到晚在冰上或海岸上睡懶覺,看來似乎很笨重,但在水中卻很能敏捷地活動。其分娩是在海中進行的。人類為了取用它們的長牙、油脂及肉,在大量捕殺下,現存數量已經非常少了。
海象是一種珍稀動物,也是一種經濟海獸。由於多個國家的競相獵捕,海象的數量正從兩三世紀前的數百萬頭銳減至今天的大約7萬頭以下。海象與陸地上的象在外貌上有點相似之處。海象的軀體巨大而形狀醜陋,皮膚粗糙而多皺紋,眼睛細眯,犬齒突出口外。海象是游泳健將,在水中的表現比陸地上靈敏得多。為了適應海洋生活,海象還可以變換體色。因為,海象有強烈的群居習性,如有同類受傷,它們必定要前去幫助,決不會因自身安全而離棄不顧,這使得人類易於捕獲;在1972年制定的國際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條例已經把海象列為保護對象,禁止任意捕殺。
在眾多的海洋動物中,海象是最出色的潛水能手。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潛游20分鍾,潛水深度達500米,個別的海象,可潛入創紀錄的1500米的深水層,大大超過了一般軍用潛艇,後者至多可下潛300米。海象在潛入海底後,可在水下滯留2小時,一旦需要新鮮空氣,只需3分鍾就能浮出水面,而且無需減壓過程。
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驚人的潛水本領,主要得益於它體內極為豐富的血液。一頭體重2-4噸的海象,血液占整個體重的20%。而人類的血液,僅占體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於海象體內血液多,含氧量也多,在海洋中下潛的深度大、時間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海象習慣生活於海洋中的深水領域,陽光無法射到這里。像蝙蝠和海豚那樣,海象並不具有特異的視覺功能,它是靠聲音定位進行捕食。海象喜群居,性情懶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據記載,海象壽命為45年)大部分用在睡懶覺上,因此常常可看到成百上千頭海象悠然自得地在冰上或海岸酣睡。長期生存斗爭的經驗,使海象時時刻刻也不放鬆警惕。這時,便有一名海象擔任起警衛員的工作。一旦發現敵情,警衛員便會大聲喚醒沉睡的夥伴;或用長長的牙撞醒身邊的同胞,並依次傳遞下去。有時為了防禦更加周到細致,它們還會在水中暗裡安排了第二個警衛員。
海象形似笨重,但卻十分靈巧。當它潛入海底覓食時,巨大的牙被運用得得心應手,不斷地翻掘泥沙,同時,敏感的嘴唇和觸須也隨之探測、辨別,碰到食物,便用齒將其喜食的烏蛤、油螺等的殼咬破,然後將其肉體吃掉。
北方海象主要生活在美國西部海岸。它時而出現於大陸沿岸,時而又出現在夏威夷群島。原來,它們在作往返漫遊,其漫遊的行程因雌雄而不同:雄海象漫遊約2.1萬千米,雌海象漫遊約1.9萬千米。南方海象群的漫遊路線是往返於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
海象雖為龐然大物,但它對北極鯨和北極熊卻望而生畏。北極熊可用力大無窮的熊掌將其腦殼擊碎,然後美美吃上一頓。當海象在水中遇到虎鯨時,雙方便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這時海象便採取集體防禦的策略,奮起進行自衛。道高一隻,魔高一丈,狡猾的虎鯨則採取分而殲之的方針。
在高緯度海洋里,除了大鯨之外,海象可謂是最大的哺乳動物了,有人稱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十九世紀,由於對海象肆意捕殺,使它遭滅頂之災,動物學界還曾經鄭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絕跡了。也許由於逃過大捕殺劫難的倖存者,具有五年翻一翻的繁殖力,近百年來海象又昌盛起來。如離舊金山100千米的海面有個僅3平方千米的小島上,就生活著13萬只的海象。
海象那巨大的身軀,古怪的相貌和奇特的生活習性,不僅使人們驚訝,也使科學家迷惑不解。它圓頭,短而闊的嘴巴,粗大的鼻子,上犬齒形成長達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每隻4公斤以上。雄海象體長可達5米,重4噸。海象的後肢能向前屈,貼在腹下,使它在陸地時也能向前移動。海象性喜群居,數千頭簇擁在一起。夏季一來,它們便成群結隊游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者爬到大塊冰山上曬曬太陽。
海象的視覺差,兩眼眯得像缺乏活力的老頭子。它們愛睡懶覺,一生中大多時間是躺在冰上度過的,也能在水裡睡覺。平睡時,半個脊背露出水面像座浮動小山丘,隨波起伏。直睡時,頭、肩露在外面,呼吸挺方便。海象為何能直睡呢?原來它的咽部有個氣囊,內充滿空氣時,使它像氣球般懸浮在水中。海象的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當它們在睡覺時,有一隻海象在四周巡邏放哨,遇有情況就發出公牛般的叫聲,把酣睡的海象叫醒,迅速逃竄。海象的軀體笨重,可是行動起來非常敏捷,能在波濤洶涌的磷峋岩石間游來游去,還能橫渡幾百千米的海峽!
海象的皮下約有三寸厚的脂肪層,能耐寒保溫。海象在陸地上與海水中皮膚的顏色不一樣,因為在陸上血管受熱膨脹,呈棕紅色。在水中,血管冷縮,將血從皮下脂肪層擠出,以增強對海水的隔熱能力,因而呈白色。
長期以來,人們對海象的習性了解很少,尤其是那對大獠牙的作用,使科學家困惑不解:如果說它是一種自衛的武器,可是在高緯度地區,海象並無勁敵,白熊對它敬而遠之。兇猛的逆戟鯨可能會追擊它,然而,海象總是「走為上策」,它決不會以那獠牙與逆戟鯨比高低。那麼獠牙莫非為了加重海象頭部的負荷,使它便於往深水潛泳?如是,這種假設不就增加海象浮游的困難嗎?海象有時也藉助獠牙攀登冰山,或用它與情敵決斗,可是這還不能說明獠牙的主要用途。為了弄清這一個個的謎,國外科學家到海象的故鄉--哈德遜灣進行考察。
原來那獠牙如耕犁般在海底辛勤耕耘著,犁過之處顯出兩道約50公分深的壟溝。當犁過2米-3米時,海象就伸展前肢向上游,它的兩只前鰭足緊緊合攏,捧著收獲物邊游邊搓,身後拖著一股黑色「煙霧」。當快游到水面時,它把獵獲物撒開,又轉回頭根據下沉不同的速度,捕捉諸如海螺、貝殼類軟體動物的肉食。這是多麼聰明絕頂啊!還有海象那稠密而堅硬的胡須,也幫它在光線不佳的條件下(如「極夜」季節)准確無誤地捕到食物。當然,不是所有的海象都靠吃軟體動物、甲殼類或其他動物為生的。其中一種性情特別兇猛的海象,專吃海豹、海兔的屍體,甚至追逐小船傷人。這種海象獠牙黃色(一般為白色)愛斯基摩人最怕它撞破船,釀成災禍。
每當春季,海象開始大遷徙。雌海象產崽,接著進入交配期。初生小海象體重可達40公斤,經過一個月哺乳期後其體重可猛增到近百公斤。到兩歲,它的身長可達2.5米,體重達500公斤,從此開始獨立生活。公海象對小海象是漠不關心的。在交配季節里,它們只顧爭風吃醋,為爭奪情侶互相殘殺,有的喪命,大多數留下累累傷痕。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一旦與母海象分居後,昔日情敵之仇全被忘得一干二凈,它們很快又形成一支單獨的、友好的雄性群體。母海象雖然並不像海豹那樣,視子如命,但仍是一位稱職的「媽媽」。母子相依為命,互相嬉戲。「媽媽」用前鰭抱著「孩子」,有時讓小崽騎在背上,摟在脖子或睡在「媽媽」身上。如果小海象受傷死了,「媽媽」還會千方百計地把它弄到水裡安葬。有一次,一個愛斯基摩人在冰沿上打死一頭小海象,當他拿著獵獲物要走時,猝不防遭到後面竄出的母海象襲擊;當他轉身弄清是怎麼回事時,母海象已帶著小海象的屍體潛入水中。如果母海象被捕捉,小海象也會喊叫著尋媽媽,跟在獵船後不忍離去。
海象還有其他習性,比如在陸地上,它是實行「齋戒」的,不吃任何東西,表現出其獨特的新陳代謝。還有雄雌海象的體重相差懸殊,一隻2.5米長的雌海象,體重約700公斤,等於同樣的雄海象體重的一半,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海象習慣於回到「老家」繁殖,每胎產一仔。它們年年如此,從不會迷路。
Ⅲ 海象有哪些生活習性
海象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是北極特產,主要生活在北極及北極圈以內,體呈紡錘形,四肢成鰭狀,故歸鰭腳類;適於水中游泳,後肢又可彎到前方,可以在陸地上步行。平時喜棲於浮冰上,懶洋洋地在岸邊或冰上睡覺,但膽子很小,一有風吹草動就飛快入海。它在海里靠強大的獠牙掘起海底的泥沙,以尋求各種貝類等軟體動物為食。
Ⅳ 海象在哪裡生活
海里
Ⅳ 海象一般生活在哪
海象科只含海象1種,生活在北極海。在高緯度海洋里,除了大鯨之外,海象可謂是最大的哺乳動物了,有人稱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
Ⅵ 海象生活在哪些地方
一次,人們發現,一隻巨大的海象從水裡爬上岸,抖擻著濕漉漉的軀體,然後懶洋洋地躺下身來曬太陽。它很警覺,不時眯縫著眼睛環顧四周,以免發生不測。偏偏十分湊巧,遠處的蹦出一隻白熊,它一路搖擺著,慢慢走著。當它一發現海象,就急忙奔跑過來,在距海象30米的地方停住了腳步。它選擇一個較高的地勢,准備向海象作試探性的進攻。它先搬起一塊大石頭向海象砸去,又刨起冰屑向它撒去。此時海象雖然感到陣陣疼痛,卻總是盡量克制自己,保持鎮靜。它慢慢立起上半身,若無其事地緩緩向海邊挪動,然後突然起跳,縱身躍進水裡,白熊一見,滿心歡喜,以為自己初戰告捷,便決心乘勝追擊,也尾隨著跳到水裡。白熊首先發難,朝海象猛撲過來,誰知海象早有準備,它剛才的逃脫不過是緩兵之計。它見白熊首先發難,朝自己猛撲過,立即掄起「丈八長矛」——一隻大牙,對准來犯者狠狠捅去;白熊對此措手不及,頓時被翻了個筋斗。這下可把這不可一世的北極霸主惹惱了,它騰起前肢再次撲向海象。海象也不甘示弱,瞅准機會又用丈八長矛給了它一下。經過幾個回合的廝打,白熊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了,而海象卻越戰越勇,鬥志更加旺盛。它時而把白熊按進水裡,時而又松開它,這一擒一縱,使白熊前後受擊,只有挨打的份兒,沒有還手之力。只見它身上被撕下的綹綹白毛順水四處漂盪著,受傷的血漬染紅了海水,它終於力不可支,奄奄待斃了。於是,海象滿懷勝利的喜悅,高高興興地離開戰場,去尋找遠方的夥伴。
海象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是北極特產,主要生活在北極及北極圈以內,體呈紡錘形,四肢成鰭狀,故歸鰭腳類;適於水中游泳,後肢又可彎到前方,可以在陸地上步行。平時喜棲於浮冰上,懶洋洋地在岸邊或冰上睡覺,但膽子很小,一有風吹草動就飛快入海。它在海里靠強大的獠牙掘起海底的泥沙,以尋求各種貝類等軟體動物為食。
Ⅶ 海象生活在哪個海域
海象是地球上北極地區的特有動物,分布在以北冰洋為中心,也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北部一帶海域。因此,有人親切地稱它為「土著」居民。
海象別名海馬,是海洋中除了鯨類以外最大的哺乳動物。頭部扁平,嘴巴短而闊,鼻子粗大,上犬齒形成長達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雄雌皆很大,每隻4公斤以上。在挖掘食物、攀登岩石或攻擊敵人時,這一對獠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或武器。雄海象體長可達5米,重4噸。海象的後肢能向前屈,貼在腹下,能使它在陸地上靈活向前移動。海象也是一種喜歡群居的動物,每群可從幾十隻、數百隻到成千上萬只。一到炎熱的夏季,它們便成群結隊游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乾脆爬到大塊冰山上曬太陽。海象以小型魚類和魷魚為食,在陸地上不吃任何食物,每天體重下降8公斤。
Ⅷ 海象到底生活在哪裡
海象一般生活在高緯度海洋里,除了大鯨之外,海象可謂是最大的哺乳動物了,有人稱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十九世紀,由於對海象肆意捕殺,使它遭滅頂之災,動物學界還曾經鄭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絕跡了。也許由於逃過大捕殺劫難的倖存者,具有五年翻一翻的繁殖力,近百年來海象又昌盛起來。如離舊金山100千米的海面有個僅3平方千米的小島上,就生活著13萬只的海象。亞馬遜河的海象其實叫 「巨骨舌魚」,已有近億年的歷史,是最大的淡水魚!
Ⅸ 海象的生活習性有哪些
海象(學名:Odobenus rosmarus)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它身體龐大,皮厚而多皺,有稀疏的剛毛,眼小,視力欠佳。長著兩枚長長的牙。與陸地上肥頭大耳、長長的鼻子、四肢粗壯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適應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鰭狀,不能像大象那樣步行於陸上,僅靠後鰭腳朝前彎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進,所以海象的學名,若用中文直譯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殼,看起來十分醜陋。身體呈圓筒形,粗壯而肥胖,雄獸體長3.3~4.5米,體重1200~3000千克,雌獸較小,體長一般為2.9~3.3米,體重600~900千克。頭部扁平,吻端較鈍,上唇的周圍長有一圈又長又硬的鋼髯,約有400多根,其中有血管和神經通過,觸覺十分靈敏。
Ⅹ 海象的生活習性
海象是群棲性的動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陸地的冰塊上過著兩棲的生活,每群可從幾十隻、數百隻到成千上萬只。為了恢復在海洋中長期游動後的疲勞,在陸地上大多數時間是睡覺和休息,有時用獠牙與較短的後肢來搖搖晃晃地行走,顯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
但在海水中靠著流線型的身體、發達的肌肉以及強有力的鰭狀肢,則行動自如,非常機敏,用後肢推進,前肢轉彎,時速達24公里,可潛至70米以下的深度,能夠完成取食、求偶、交配等各種活動。
視覺較差,但嗅覺與聽覺卻頗為敏銳。群體在睡覺時總會留下一隻放哨,發現有危險來臨時,便立即發出公牛似的吼聲,將同伴喚醒,或用獠牙碰醒身旁的其他個體,並依次傳遞臨危警報。如果群體較大,放哨的還常常在水裡游動,不斷探出頭來監視周圍的情況。
它的天敵主要是北極熊,常常捕食幼仔,但較少進攻身軀龐大的成體。另一個主要天敵是號稱「海中霸王」的虎鯨,如果相遇,海象只能急速地逃到陸地上,使不能登陸的虎鯨毫無辦法。
(10)海象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海象有24枚或少於24枚牙齒,下門齒消失,前臼齒和臼齒的頂部平坦,適於敲開貝殼。最獨特的是一對白色的上犬齒十分發達,終生都在不停地生長,其根部著生於上頷,尖部從兩邊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陸生動物大象的門齒,並因此而得名。
雄獸的長牙可達75~96厘米,重量為4~4.5千克。雌獸的牙稍短而細,長度一般不到50厘米。獠牙可以用於自衛和爭斗,在泥沙中掘取蚌蛤、蝦蟹等食物,或在爬上冰塊時支撐身體,所以又有「象牙拐杖」之稱。在冰封的海下,獠牙還能用來鑿開冰洞,以便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