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也叫做自我服務,是指孩子負責自己飲食起居的活動,如洗臉刷牙、梳頭剪指甲、洗手絹、洗襪子、鋪床疊被、收拾碗筷、整理文具。不少孩子學齡前或剛入學時,就在家長的指導下學會了簡單的生活自理,但在整個小學階段還要繼續學習和提高,從而提高其獨立生存的能力:
教育孩子從思想上深刻認識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對於多數孩子來說,主要問題不是會不會生活自理,而是願不願意進行自我服務勞動。家長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做示範,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不斷提高進行生活自理活動的積極性。
鼓勵孩子不斷擴大生活自理的范圍,使其掌握更多的家庭生活本領小學低年級孩子生活自理的程度是比較低的,稍微復雜一點的事情他們就不會做了。家長要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水平,鼓勵他逐漸擴大生活自理的范圍。如讓中年級的孩子洗刷自己的衣服、鞋子,整理自己的房間,讓高年級的孩子學著做家常便飯、采購蔬菜,以便父母因事外出時能獨自「支撐門面」。
指導孩子提高生活自理的質量,使其養成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的態度飲食起居雖是平凡小事,但是要做好也需要有認真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常見有些孩子衣冠不整,臉面不潔,給人一種很不衛生的感覺。兒童對待生活的態度往往發生遷移,影響到他們學習、工作的態度,有些孩子作業潦草、做事馬虎就是其生活態度的自然延伸。家長要教育孩子認真做好自我服務勞動,幹活時要集中精力、高質量地迅速完成。家長要隨時檢查孩子生活自理的情況,對不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批評,並幫助孩子重新做好。
就少年身心發展水平而言,生活自理更不應成為問題。但是,由於家長的過分照顧,現在確有不少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對這些孩子來說必須「補課」,學會起碼的生活自理。對於多數孩子來說,應當繼續發展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形成獨立生活能力。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給以指導:
鼓勵孩子嘗試獨立生活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應給孩子更多的鍛煉,使其逐步達到自己「完全」管理自己生活的水平,比如孩子房間的台燈電棒壞了,家長不去給他買電棒,而是由他自己到商店裡購買、回家更換;再如,家長臨時短期外出不專門請人照顧孩子,也不允許他全部在飯店買飯,而是留下一定的現金和糧食、蔬菜由孩子自己做飯。這樣做孩子是辛苦了一些,但是,對他的鍛煉作用很大,有利於他將來真正的生活自立——獨立。
指導孩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中小學階段,雖然多數孩子能做一定的家務勞動,不同程度地自理生活,但多數孩子存在馬虎、拖拉、粗糙的問題。隨著生活自理范圍的擴大和孩子功課重、時間緊的壓力,如不採取相應的措施,馬虎、拖拉等毛病可能會更嚴重。家長應及時地對孩子的房間、書包和用具情況作出檢查,提出更高要求。還可帶領孩子參觀別人家庭環境布置、衛生情況,使其形成改善家庭環境的強烈願望,並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
②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如何培養呢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從整理學慣用品入手,培養自理孩子的學習能力。告訴孩子為自己整理書包,給他講怎樣清理書包才有條理,使課本不零亂,並隨時檢查他的工作直到孩子做到為止。告訴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飯睡覺穿衣洗刷,掃地倒垃圾等,只要孩子的年齡段可以做的,孩子都必須獨立並按時完成。
根據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逐步呈現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三歲的孩子可以訓練各種自助技能,如吃飯、洗手、刷牙等。四歲的孩子可以學習疊被褥、鋪床和照顧自己;5.要求6歲的孩子迅速、干凈地穿衣服和脫衣服,將臉和手洗得非常干凈,並逐步教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何掃地,澆花等。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得放手,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家長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把勞動趣味話。
③ 淺談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或交談,豐富知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中班了」、「我學會了新本領 」、「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在練習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和意識。
2、通過講故事「別說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等,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幼兒參與做的慾望。通過詩歌、看圖講述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3、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例如,為幼兒准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教師適當的講解圖片,然後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哪種好的行為?還可以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幼兒上進的意識。
4、幼兒的教育是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情況下進行的,特別是對於游戲和生活中的故事、兒歌等,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更濃,教師要抓住課堂教育的大好時機,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和練習,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例如,教學《勤勞的小蜜蜂》、《勞動最光榮》等故事和歌曲時,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熱愛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認識基礎。再如,通過故事表演、音樂游戲等,可以使幼兒練習自我服務和幫助他人的技能。另外,對幼兒自我服務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兒歌或歌謠的形式加以灌輸,使幼兒先認知後實踐,最後形成能力。
二、在一日活動中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於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於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別。對於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准,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如在指導穿鞋的過程中,小班幼兒中要求在區分左右腳的基礎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兒不僅要正確區分左右腳,還要求正確系好鞋帶。再如有的幼兒自理能力發展不均衡,系鞋帶是弱項,我們就可以在系鞋帶的技巧方面給予更加耐心細致地個別指導。
3、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小班幼兒吃飯,開始可能會撒飯粒的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練習,幼兒會逐漸正確掌握吃飯的技巧,少撒飯粒或不撒飯粒。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在一日活動中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後的鞏固練習。教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1在生活活動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行為。入廁、盥洗、餐點無處不體現著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幼兒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如入廁後自覺整理好衣褲的習慣,餐前便後自覺正確洗手的習慣,點後正確漱口的習慣……,在區角活動中練習生活自理的技巧。活動區集娛樂、操作於一體,給幼兒提供了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我們要結合教育目標,計劃地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有計劃的投放系鞋帶的方法;投放各種豆豆,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的方法……,另外,早操、午睡、戶外活動等都可以滲透生活自理的內容。
2、激發幼兒的好勝心,競爭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潑好動,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以激起他的好勝心,躍躍欲試。我們可以抓住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以競爭促發展,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如舉行「穿衣比賽」、「夾豆比賽」等。
3、讓幼兒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為集體服務。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給幼兒擺餐具、發水果小點心等,讓幼兒不僅能生活自理,還會為集體服務、為他人服務,在培養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塑造了幼兒優良的品質。
④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三,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幼兒沒學會穿衣的方法,就談不上穿脫衣服了,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
⑤ 如何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01
與幼兒園保持一致,習慣成自然
家中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就說吃飯,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但在家裡,家長常喂孩子,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自理能力差。
正確做法是創設與幼兒園相對一致的生活環境,比如關閉電視,一家人一起吃飯,鼓勵孩子獨立吃飯。
02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貴港牡丹婦產醫院提醒:作為家長,你既不需要購買專門的器材或操作手冊,也不需要刻意創設一個環境。
因為,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各種事情,玩具玩好自己收拾,自己的襪子自己洗,媽媽買菜、孩子可以剝豆子等等,數不勝數。
聰明的家長,你也可以試一試哦~
03
樹立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出,「3-6歲是主動對內疚,主要的發展任務是活動主動感和內疚感,體現目的的實現。」
簡單來說,家長鼓勵、支持孩子的行為,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
04
家長放手,堅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
對於孩子,很多家長很難百分百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很多成人常說:「你還小,這個不行的;等長大了,你就能做。」
正因為成人抱有這樣的觀念,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吃飯吃得都是;當孩子穿衣服能穿一個多小時;當孩子倒水打翻杯子……
家長處處為孩子「解決瑣事」,以至孩子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
05
適當地示弱
貴港牡丹婦產醫院提醒:在孩子的眼中,大人們都是超人,什麼都會做、都懂。
事實上,大人也是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上,成人對各種事情都包辦代替的話,那麼,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拒絕你。
作為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適當地示弱,讓孩子參與其中,更積極地去做,獲取各種生活體驗的過程。
06
樹立榜樣,讓孩子看得到
現在社會,很多家長雙方都是工作族,所以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祖輩幫辦代替。家長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怎能要求孩子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
3-6歲孩子模仿能力強,所以孩子會去模仿家長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給他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榜樣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了。
07
耐心等待
成人常常很著急,做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趕緊做完。有時會因孩子做不好或做的慢兒包辦代替。
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通過不斷地練習,孩子才能熟練起來。平時,家長請多一點耐心,讓孩子在生活中去實踐、去學習。
08
設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標
如果孩子對很多事都懶於動手,不用焦慮,你可以嘗試調動孩子的目標意識。
和孩子一起設定生活習慣的階段目標,先從最簡單的目標開始;逐漸加大目標的難度,形成一個螺旋式的目標階梯。
在此過程中,孩子不僅會獲取成就感、感到愉悅的情緒,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自己能力。
09
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當孩子因為不會才不做時,家長要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和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具體地說,穿衣服時如何看前後、里外,簡單的方法去教孩子。
只要你努力去教,並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也會很認真地學習,並最終掌握的。
10
及時且多樣的獎勵形式
當孩子做得好,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獎勵,但形式可以多樣化,目的是告訴孩子,你看到並認可他的行為和努力。但切忌用單一的獎勵形式。
當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切忌將孩子的行為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甚至訓斥孩子。
一句話,無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哦。
⑥ 孩子沒有自理能力怎麼辦作為家長該如何教
孩子沒有自理能力,作為父母怎麼培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著重以下幾點,使孩子建立自理意識。這是訓練孩子照顧自己的起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要讓孩子建立起自理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必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替自己做是不光彩的。有了這種自我照顧的意識,孩子就能被激勵有意識地行動。
如果他七八歲或以上,他可以洗衣服、做飯、拖地或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父母不在家,客人來了怎麼辦?如果你和父母出去然後分開了怎麼辦?看到火怎麼辦?這些問題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如提高小班寶寶的自理能力,正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自理能力我們必須在關鍵時期密切關注孩子。
⑦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當怎麼培養呢
獨立進食是孩子們要完成的第一項重要技能。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能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和足夠的機會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的就餐環境,鼓勵和支持孩子獨自吃飯,無論他們吃什麼都要表揚他們。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目的是讓他們擁有更健康的人格,能夠獨立地照顧自己,而不是與他人的孩子區分輸贏。
此時此刻,父母需要更多的引導和陪伴孩子們聚在一起,這不僅可以激發他們有意識地培養照顧孩子的能力,從而減少他們對成年人的依賴。水果只是一個例子。照顧孩子的能力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父母應該放鬆氣氛,學會耐心等待。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以拿棍子,但吃不起;我可能想穿衣服,但我找不到衣袖的入口。
⑧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家長該如何培養他獨立自主呢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面都非常的幸福,幾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獨立性非常差,自理能力比較弱,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上大學還不能自理,還把自己的臟衣服寄回家給父母洗,這樣的孩子基本上就已經被父母養成了一個巨嬰。家長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話,就要想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平時想要幫助孩子培養自理能力,就可以多給一些機會讓孩子去單獨做事,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代勞。比如孩子平時在家裡面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做飯,讓孩子自己去收拾房間,洗衣服等等,也可以教孩子疊被子,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是可以慢慢教的,只要孩子願意學,慢慢就能學會,慢慢的就能夠培養孩子自立的品質。
⑨ 如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什麼是生活自理能力呢?它指的是人們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為能力,包括了以下四點:
①生活上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瑣事。②人際關繫上能處理好人事關系。③心態上能獨自承受各種壓力。④學習上能獨立思考,獨立理解。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放回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孩子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下面我們來給大家一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使孩子樹立生活自理意識,這是從思想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起點,要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必須使孩子樹立一種自理意識,讓他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讓他人代勞是不光彩的,有了這種自理意識,才能促使孩子自覺行動起來。
二、要信任孩子,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剛開始做事,難免不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動作慢,弄臟、碰壞東西等,這是應該容許的。在碰到這些問題時,家長不要急躁,不能看孩子做得慢就自己去代勞,也不要因為孩子損壞了東西而去訓斥。
三、教給孩子一些隨機應變的方法,比如說可以給孩子設想一些特殊情況,向孩子提問,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教給孩子一些特殊處理的方式方法。
四、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讓孩子做一些符合TA年齡階段的事情。比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可以讓TA學會自己脫衣服和鞋襪等;而七八歲或者再大一些時,可以讓TA洗衣、做飯、拖地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兩天就能奏效,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言傳身教,只有這樣,培養孩子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⑩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真的是特別重要的一項能力,因為這直接決定了大家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能將自己照顧好。現在有很多父母就是過分的溺愛孩子,很多生活中的事情都會給孩子處理好,孩子就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實際上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給孩子空間,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自己一直被父母所管控著,他們才有可能會放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