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兒童的生活富有德育的作用
還是應該靠父母,父母應該多教育孩子,多陪伴孩子,讓他學到什麼是正確的做法,讓他們看到父母學在游戲當中,教他們做人做事對待事情的態度,言傳身教
⑵ 如何關注生活中的德育課堂
德育生活化理論認為,道德存在於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於生活的孤立的道德。小學德育課程要使學生在品德學習中找到一條通向生活的道路。因此,建構「生活德育」課堂,非常重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去建構「生活德育」課堂。
⑶ 如何讓德育融入學校生活
一、品德與生活課要摒棄傳統的知識觀、課程觀和學習觀
傳統的知識觀、課程觀和學習觀重視理性知識、間接經驗和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忽視感性知識、直接經驗和實踐知識的積累。個體的生活事件是個體品德素質發展的平台,思想品質的形成存在於個體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存在於個體生活的具體場景中,為此,思想品德課的體系不能只依據概念、理論的知識邏輯,而應依據生活的邏輯來建構。發展學生的品德素養就不應該只是依靠知識講授或道德說教,而要讓學生經歷積累個人經驗的過程,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建構自己的品德素養。這也是個體自我對經驗的反思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會在過去的經驗與現實生活之間產生互動,個體就會覺察、反思過去的經驗,從而進行調整和提升。
二、要在全員參與的活動中發現和發展人的品德素養
德育研究和生活實踐表明,人的道德品質是在活動中展示也是在活動中發展的。活動是主觀個體與客觀事物交互作用的過程,是個體內部心理活動外顯的過程,也是外部客觀信息內化的過程。因此,通過活動包括學校生活中原有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專門設計的有教育目的的游戲活動來實施思想品德教育最為真實,也最為自然。
在班級管理中,讓每一個孩子參與班級管理,以鍛煉他們的責任感和能力,並在管理活動中鍛煉孩子們的品德修養。給每一個孩子設置具體的崗位,並在崗位上輪流鍛煉,幫助學生真正體驗承擔責任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在具體的工作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使每個學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在崗位上得到鍛煉,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老師充分的指導,若輔之以適當的鼓勵,效果會更好。
三、要確保個體轉變的心理歷程有足夠的時間
因為個體原有認知結構的原因,新認知模式的生成與建構需要經歷一個逐步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品德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漸進的過程,然而,目前學校用安排學科課程的模式來設置品德與生活課,每次只有一節課的時間,難以安排較充分的體驗活動,即使安排一些體驗活動,也常常是學生剛剛熱身,或剛進入高潮,下課的時間到了,轉變與生成的過程往往無法完成,致使學生轉變與提升的效果很有限。其實,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時間安排是為目標和效果服務的。
在學生的責任感培養上,光靠單一的《品德與生活》教育,是難以達到效果的。因此,在全校每位教師心中懷有責任意識,在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中,在每一堂課上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科教學中和日常活動中滲透責任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聽講、回答問題、讀書、寫作業,養成認真做事的態度和堅強意志。學校圍繞責任教育,利用節假日開展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責任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如對自己負責的「我的作業自覺做」、「今天當家我能行」、「自己掙錢自己攢」;對他人負責的「親情活動我參加」、「電話問候我常記」、「小小主編我願當」等等。通過開展這些形式多樣、內容具體的責任綜合實踐,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也是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深化和提高。
四、要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滲透和遷移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
德育理念和技術並非只是在《品德與生活》課中採用,實際上,學校生活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過程,因而可以成為他們品德素養展示和發展的平台。
思想品德教育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以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展開,著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這與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乃至整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例如角色扮演中,有利於促進學生關注自己的體驗,設身處地理解、體諒他人,更好地認識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學會溝通。開展「兩人三腿」游戲亦注重培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可見,許多德育的技術技巧可以相互遷移。為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各種教育渠道,滲透德育理念,在學科教學、班級活動和團體活動中實施思想品德教育。
總之,德育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全員參與,形成教育合力,並通過各種教育途徑予以實施。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以及各種教育活動中抓住學生的表現和體驗並以此為契機及時進行品德教育,那麼德育就會趨於一種真實、自然的狀態,從而為孩子們構建一種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⑷ 如何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強班級管理,注重素質培養。
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班級,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陣地。學生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級管理的重心放在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班級管理中,充分運用校紀班規這一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好鋪墊。
二、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成長
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樹立競爭意識,學會生存是社會和未來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教師的職責。
1、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等,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無類。
2、發揚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作為科學任課老師,在平時生活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其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3、耐心,檢查反復抓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而且如果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反而會讓他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擊,到時候老師再想進行幫助就真的是難上加難了。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他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慢慢恢復他們的自信心。
⑸ 日常教學怎樣滲透德育
一、認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滲透的自然性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因此,德育教育必須依託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於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因此,在教學中,課前必須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體會,使學科的綜合性、生活性與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緊密結合,達到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精心設計教學,把握課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
德育教育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位置、層次、地位來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隨機進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點是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書達理」,這就是說把握住時機有利於創造最佳的教育氛圍。要寓德育教育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進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為思想教育而置教學知識於不顧、牽強附會、也不能只顧及教學而對德育敷衍了事,這樣都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由此可見,把握好教育的時機是為了獲取最佳德育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學科特點,增強德育教育的生動性
要把握本學科性質和特點,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如:①語文課富於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進行聽說讀寫等基本訓練的同時,可以結合教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日常行為教育等。②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說明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的廣泛應用,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讓學生把今天的學習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逐步聯系起來。在這方面,教師可經常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學了「從直線外一點到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線最短」,布置學生「設計鋪設自來水管的最佳方案」;學了計量單位後,讓學生測量操場的跑道長度、教室的面積等。這樣,學生將逐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們生活與國家建設都離不開數學,只有學好數學,將來才能適應社會,更好地為建設祖國服務,從而不斷激發學習興趣,逐漸養成學好數學的信心和興趣。③在地理教學中,可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國領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有960萬平方公里,山川秀麗,資源豐富。④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要抓住「生活性」這一重要特點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例如:教學《全家福》一課時,通過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長輩養育自己的典型事例,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習《貼春聯》一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感受濃濃的春節氣息,通過對家鄉民間文化傳統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要以此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教育,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這樣,伴隨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便能發揮育人的整體效應。
四、尋求最佳結合點,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德育教育不僅要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結合,還應選准它與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以及隨之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學生耐挫能力不強,以自我為中心,不願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當,道德觀念、集體觀念、節儉思想意識淡薄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認准學生精神需求的同時對症下葯,對其進行相應的德育滲透。例如:在講授《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課時,針對當今學生耐挫能力差這一精神需求,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遇到困難時應該做到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後的樂趣,從而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以此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是教師最佳的選擇。
五、加強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品德形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將品德從學生的生活中剝離出來作為一門知識去傳授。品德與社會學科加強了德育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的實效性,把學生置於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呈現生活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主動的教育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於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特點,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融德育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一定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⑹ 如何安排一天的德育工作
一、學科中滲透
德育的重要性廣為人知,因此我們總習慣於把德育和其他各科教育並列起來,單獨實施,很少有人提到滲透教學。事實上,在各科教材中也都蘊涵著豐富的道德美的內容。就拿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它既具有工具性的特點,又兼有人文性的特點,課文的內容不僅豐富多彩、具體生動,而且幾乎凝聚了人類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如熱愛祖國的情感、熱愛人民的情感、熱愛集體的情感、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情感等等。因此語文教師,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我們應該帶領學生去發現課文中這些美的地方,引領學生去感受道德美的震撼。讓德育美所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因為只有學生欣賞的東西,他才可能去學習,去實踐。
二、德育與生活接軌
德育還應同生活接軌,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世界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而且常常是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得更生動、更實在,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作用最大。可以說,德育的精品教材其實在生活世界,「處處有生活」就「處處有德育」。教育者如能以生活瑣事為契機,事事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學生就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例如,「非典」病毒突然襲來,舉國上下皆為之困擾,似乎是一夜間就鬧得人心惶惶。在這人類的生命遭到威脅之時,是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毅然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肩負起了和病毒較量的重任。他們戰斗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服從需要、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真正含義。在這一季里,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關心報刊、電視中的新聞報道,一起討論關於「奉獻」的話題。學生們還提起了筆,給心目中偉大的白衣天使們寄去了自己崇高的敬意。有一天,一位同學竟意外地收到了「吉林省疾病防治中心」的叔叔阿姨們寄來的回信,信中,他們向我們的孩子們表示了感謝,並表達了他們將堅守疾病防治第一線的決心……當班長在全體同學面前宣讀完這封來信後,全班同學都沸騰了,幾位被叔叔阿姨在回信中提及的同學還激動地哭了。這實實在在的例子讓學生相信人間是有真情在;「學雷鋒、講奉獻」並不像有的人所說的——已經過了時。
三、實踐中內化
在實踐中內化,指的是德育還不能光靠說教。僅限於在口頭上空洞地說說,容易把我們的學生造就成知行脫節的「兩面人」。舉個例子來說,「孝敬父母」這個詞學生都會說,因為這是從幼兒園起,老師就開始諄諄教導的。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呢?與之相反的是我們常常聽到父母們抱怨孩子好吃懶做,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甚至有許多學生還脾氣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和父母鬧別扭,哪裡真正懂得去體諒父母,更別說孝敬了。再如「關心他人」、「愛護公物」、「愛學校」這些道理,也似乎人人知道,人人會說,但也存在學生僅僅涉及「說到」的層面,沒有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所謂「聽到的,過眼煙雲;看見的,銘記在心;做到的,浹髓淪肌。」只有「做到」才是德育教育的最高鏡界。而要求做到的不一定要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往往是平凡的生活瑣事。如這個學期的「三八婦女節」前夕,我布置學生回去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父母,並和父母進行溝通,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每天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通過這次「作業」,許多學生的心靈有了觸動,他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第一次認真地思考:父母為自己操了多少心,寄寓了多大的厚望。在隨之而來的「三八婦女節」里,同學們在發自內心的真情的鼓舞下,都為自己的母親、奶奶、乃至父親做了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倒一杯茶,幫著做一次家務,為長輩洗一次腳……從父母所寫的反饋單看,家長們都為孩子這一天的表現感到無比欣慰,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更可喜的是,在體驗到「報答」的快樂的同時,許多學生還以這次的實踐作為了自己行為的轉折點。由此看來,「實踐」是德育的靈魂,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教育的目的才算落到了實處。
四、潛移默化中提高
人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一個德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認識到品德教育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切勿有浮躁的心理。教育家還告訴我們,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我想,德育工作尤是如此。身為德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既要有一顆真心,還要有一顆耐心。學生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小節之處我們都要細心地引導,學生思想行為中一點點真善美的火花我們都要小心地呵護。有時,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可以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給學生的一生造成影響。教育者持之以恆的熏陶必能讓學生的品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⑺ 如何讓讓德育教育回歸生活
摘 要:德育只有回歸生活,實現生活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德育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德育工作現象以及德育生活化的途徑進行研究,以期通過生活化教學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德育教學 生活化 回歸
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當前,我國德育教學雖說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社會形勢的發展、學生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實際,變成了純粹的道德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學校德育教學要真正發揮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回歸生活,推進德育教學生活化。[1]
一、德育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教學是生活的內容,生活是教學的源頭,德育教學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為基礎,以關注學生現實生活、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為要求,將德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將理論觀點闡述寓於社會生活主題之中,構建具有時代性和吸引力的生活化課堂,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機整合。[1]德育教學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教學過程只是對生活的解說,因此,德育教學內容應當引導學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識,能夠將抽象的道德和道德規范內化為學生日常生活行為准則;德育教學應以生活行動為依據,注重教學過程的互動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教會學生生存發展的技巧,使學生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
二、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現狀
1.德育內容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當前,學校德育內容只注重社會既定道德規范抽象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獨特的生長環境,漠視學生內心潛藏的願望和熱情,疏遠生活實際,將學生看作是德育知識的「容器罐」和「美德袋」,造成德育內容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動性,以致學生對德育教學產生抗拒心理。
2.德育教學過程的單向性。任何教學過程都是師生間的「雙向互動」過程,但當前許多學校普遍存在將德育教學過程看成是對學生施加道德教育的過程,片面強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漠視學生個體生命,忽視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和師生間的互動,扼殺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導致學生自我選擇權力缺乏。
⑻ 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去幫助他;當幼兒走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勇敢與嘗試教育。
2、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展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幹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 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精神和協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標志,每個區域活動角,均有值日生負責整理,且輪流擔任。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三)善於抓住鍥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幼兒園指導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教師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贊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們: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現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你說怎麼辦好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收拾,教師要加以及時獎勵,並在同伴面前表揚幼兒,變批評為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不良行為習慣也會逐漸改正。又如,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因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眾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於培養幼兒愛勞動方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愛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並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還組織了家長老師活動。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到我們的班級來做一次爸爸老師、媽媽老師,讓他們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它與人們的關系,還可以請家長從自己的興趣或職業特點出發,為孩子們設計一個活動,這項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家長是多麼的能幹,培養了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還較好地促進他們形成自信、開朗的性格。
我們針對幼兒品德發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家園聯系本及時與家長通氣。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很愛勞動,可在家裡連幫大人拿拖鞋都不願意。教師知道以後,不露聲色的一個故事或兒歌,就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不對。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總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⑼ 家長如何開展家庭德育教育
德育——家庭教育的靈魂 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一些家長把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簡單理解為擁有眾多特長,認為特長多就是能力強。因而,家長進行教育時只關注孩子的智育。家長每天只是要孩子學習,練習各種特長,卻忽視了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德為先。德是人才的靈魂,是立身之本,一個人學習成績的高低,對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品德的好壞,則影響他的一生。「微軟小子」在談起自己的成功時,都說最感激父母教會了他們如何做人,才能有他們現在的成就。這些都說明道德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家庭德育的內容 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又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愛心教育。 愛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愛心教育包括愛國、愛家、尊老愛幼等。對孩子進行這方面教育,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愛心。 第二、文明禮貌教育。 文明禮貌教育具體有以下一些內容:1。禮貌用語。2。待人接物的禮節:如大人講話時,小孩不能隨便插嘴;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他人東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門。3。文明行為規則:如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果殼;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破壞公物等。 第三、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勞動中磨煉孩子意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學會勤儉節約等。 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2。家務勞動。3。集體公益勞動。 第四、培育良好品格。 好的品格包括有誠實、正直、勇敢、毅力、進取心、誠懇、謙虛等。對電學做出傑出貢獻的富蘭克林,從青年時代起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達到道德圓滿的勇敢而艱苦的計劃」。他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冊子,將「勤勞」、「誠懇」、「儉朴」、「節制」、「正直」、「寧靜」、「謙虛」等十三項美德記錄在冊,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他這一計劃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始終嚴格執行。 我們知道了德育的內容,那該怎樣對孩子進行德育呢?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讓孩子品行端莊,父母要做出榜樣,以身作則。父母自己德行如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 第二、從小抓起、從小處著手。 對孩子的德育要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還有,對孩子的德育要從小的方面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三、注重教導結合、啟發思考。 家長在進行德育時引導孩子,思考從事例中能學到什麼。在講故事、看電影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從中學到知識。 第四、用形象性、趣味性的方式。 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不要只是用說理的方法,家長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樣性的教育。而游戲、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形式,這樣孩子就能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 第五、經常與孩子交流。 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及時疏導子女的心理障礙。 第六、與學校合作。 學校教育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德育只在家中談論還是不夠的,還要與學校老師合作,一起對孩子的思想言行進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認識更加有條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該讓孩子不要輸在德育的起跑線上、做人的起跑線上。因為擁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讓孩子陽光地成長,這些比什麼都重要!
⑽ 怎樣將德育滲透幼兒生活中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在幼兒園的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品德,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幼兒時期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幼兒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德育應從小進行,即從家庭和幼兒園開始。如何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育。
一、將品德教育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因此,將幼兒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培養、發展個性傾向提供鍛煉的好機會。首先,生活習慣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應結合各個生活環節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教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幫助別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隨時進行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通過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其次,文明行為的培養。早上來園與老師、同伴互相問好,與家人道別時說聲「再見」,最熟悉的「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既是最常見最簡單的文明禮貌用語與行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內容。再次,行為習慣的培養。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開展隨機教育。當同伴遇到困難時,鼓勵幼兒主動伸出友誼之手;當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時,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會謙讓,共同解決問題。心情不愉快時,不亂發脾氣,學會控制、調整情緒。這些點點滴滴的行為習慣,形成於幼兒的生活,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於主題教育教學環境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從全面提高每個幼兒的素質入手,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幼兒創設一個清潔、舒適、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環境。我們改變過去單純地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把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如在「我們的祖國真大」這一主題創設中,為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們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愛的中國」、「中國雄雞圖」等,在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圖片、材料、布置展覽的過程中,在真實、健康的情緒感染下,幼兒熟悉了家鄉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鄉的名勝古跡,萌發了愛祖國、愛家鄉的真情實感,活動室內洋溢著濃烈的愛祖國的氣氛和愛國熱情。幼兒在師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品德教育滲透於游戲活動中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也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懂得了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道德認知水平。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媽媽」要細心照顧「孩子」,「孩子」要尊重長輩,「奶奶」累了,幫「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醫院,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游戲讓幼兒懂得了尊老愛幼。幼兒在游戲中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並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著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感得到發展,並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
四、注重家園互動,共同促進幼兒品德健康地發展
家園互動,家園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發展。幼兒園、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兒園,我們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更換家園聯系欄等,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應滲透於幼兒家庭教育中,家庭對幼兒品德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家長如何在生活中貫徹德育原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呢?我們是這樣要求的:首先,家長應為幼兒樹立品德的榜樣。當以身作則,在與孩子相處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去感染影響孩子。其次,激發幼兒愛的情感。家長要教育幼兒學會關心長輩,為他們分擔憂愁,學會分享,為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養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家長應鼓勵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培養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幼兒園、家庭、要相互協調一致,根據孩子的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修養。
幼兒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葉渴求陽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師溫暖的雙手的牽引和扶持,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孩子學會生活、學習、做人的能力,是傳給他們一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圍中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