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珠三角是什麼多少小時生活圈

珠三角是什麼多少小時生活圈

發布時間:2022-03-12 12:14:51

① 珠三角經濟圈PK長三角經濟圈,誰更勝一籌


一、產業結構
【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由加工貿易導引,多以服裝、玩具、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近些年高新技術產品增速快,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
【長三角】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強力引領「長三角」經濟快速增長。「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均呈現出明顯的「二、三、一」特徵。
二、競爭力
【珠三角】制度競爭力最高。廣東步入是改革開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隨之而興;港澳回歸,「一國兩制」的制度,推進了城市化進程。
【長三角】區位競爭力最高。以上海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體較高。通過高新技術,打造世界性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三、動力機制
【珠三角】外資推動型。吸引外資的絕對領先地位,外資主要來自香港、東南亞以及海外的華資。
【長三角】民資主導型。較早誕生以集體和私營經濟為主體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
四、增長源泉
【珠三角】出口拉動型。大量吸引境外投資,迅速成為中國經濟國際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長三角】投資拉動型。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朝著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大中心邁進。

五、科技
【珠三角】信息產業佔了重要比重。在這個全國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帶里,集中了6個國家級、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國家軟體園,12個國家「863」成果轉化基地,以及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IC設計產業化基地。
【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居全國領先地位。以微電子、光纖通信、生物工程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居全國領先地位。
六、發展特色
【珠三角】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爆發式」城市化;表現出多中心、高強度、聚集式的城市群發展形態。
【長三角】綜合性產業基地;城市化呈現結構性大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圈層特徵明顯;城市與城鎮工業化水平較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全國領先。

七、面臨的挑戰
【珠三角】隨著改革能量的充分發揮,政策優勢的逐漸消失,出現外資轉移、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放緩的不利局面。
【長三角】與經濟協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難點;在區域內行政壁壘作用下,各地之間爭資源、爭項目、爭資金、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問題將難以避免,影響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八、其他方面
【綜合經濟實力】從國內生產總值角度看,長三角最高,遠遠超過珠三角。從人均GDP角度來看,珠三角實力最強,長三角差一些。
【人口城鎮化】京津冀地區500萬~800萬人口的城市只有1個(石家莊),而珠三角有2個(東莞、佛山),長三角有5個(蘇州、杭州、南京、溫州、寧波)。京津冀地區的超級城市與次級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長三角是2:5。
同是經濟圈,差距怎麼就這么大?
長三角的上海與杭州乃至蘇州,珠三角的廣州與深圳,形成了 "多核"的城市群發展模式,區域間的融合與互補發展相對協調。交通物流一體化落後 京津冀的交通一體化還遠遠未形成。而在長三角地區,從上海出發到周邊各方向的縣級市都有動車直達,3小時經濟圈輻射效應明顯。在珠三角,從廣深出發到周邊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達。
相對而言,長三角、珠三角域內城市的合作氣氛良好,分工協作效應已經呈現。
珠三角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區域,也意味著是最早實行市場化,區域內行政分割力量小,資源要素自由流動。而長三角作為外向型經濟的另一代表,市場化程度也非常高。
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民企的聚集地。民企在區域間的協作上,會更靈活。

② 珠三角1小時生活圈是什麼意思,包括哪幾個城市

就是說現在的交通非常便利了,大交通圈使珠三角城際界限越來越模糊,城市間來往越來越緊密,你可以在深圳上班,住在惠州,玩在廣州香港。。。

③ 如何打造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

21世紀國際競爭的基本單位不再僅是企業、城市或者國家,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另一種競爭模式已經出現,那就是大城市圈間的「戰斗」。城市圈作為民族國家在空間上的集合,在一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整個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合,它們的「攜手合作」與「互扳手腕」更具大氣象。
在世界級群市圈中,我們熟知的有美國大紐約區、五大湖區、芝加歌區、大洛杉磯區;日本的大東京區、阪神區、名古屋區;英國的倫敦城市群;韓國的首爾區;德國的魯爾區;法國的巴黎區等。這些地區都成為一國經濟增長極,是這些國家的物質支柱甚至成為發展的精神支撐。美國三大城市群的GDP佔全美國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佔全日本的70%。而中國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的GDP也佔到全國份額的39%。但這僅僅還是開始,隨著中國整體國力上升,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必定更進一步向城市群和城市經濟帶延伸,使之成為國家新一輪財富聚集的戰略平台,所以「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區域內大部分城市平民的「願望」。
金融危機爆發使得各國慄慄自危,同樣各大城市也在風雨中飄搖顫抖,珠三角的東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個曾經領一時之風騷的明星城市,它的未來已被各方「唱衰」成一個「無解的五次方程」,東莞只是一個縮影,珠三角九城唇亡齒寒,如何面對這百年難遇危機,各城市該如何面對,《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當然城市間合作是多年夢想並非旦夕之間,但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推出來更具意義。
危機在西方世界進一步蔓延,「魔都」華爾街的邪惡愈發肆虐,東方世界也升起了陰霾,珠三角這個中國的經濟重鎮,該如何利用《綱要》來抵禦風險,不能僅僅閉門造車或者想當然,借鑒世界各大城市圈的經驗,配合《綱要》內容,「珠三角」能更進一步理清思路並抱團取暖,在世界版圖中縱橫擺闔,並成為全球城市群新的一極。

啟示錄之一--城市必須聯合起來

世界最著名的城市群之一,北美五大湖區(蘇必利爾湖、密執安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50名老大每年都會聚集一堂「湖中論劍」,這「五湖聯盟」必須花上兩天時間切磋交流五大派間的利益,達成一致意見後再來分配自身利益。
「五湖聯盟」並非沒有利益沖突,它們之所以團結起來原因很多:惡性競爭最終讓它們五敗俱傷;現代工業污染和氣候變化對五大湖地區水資源帶來威脅;來自世界范圍內城市競爭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2002年,芝加哥市長戴利牽頭成立了「五湖聯盟」(大湖及聖勞倫斯河計劃),號召各區市長共同參與,互換信息推動合作,並讓美、加兩國政府聽到來自大湖區地方政府更強的聲音,從而將自身利益最大化。
經過近六年發展,「五湖聯盟」已經成長為一個跨國界城市組織,擁有美國、加拿大兩國近50座城市為其正式成員,其中大型城市包括芝加哥、多倫多、魁北克和蒙特利爾。成為美國舉足輕重的經濟重鎮,「五湖聯盟」發出的聲音與紐約經濟圈一樣振聾發聵,不論大都市還是小城市,聯手應對未來挑戰使他們變得更強大。
同世界級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存在的差距不僅表現在GDP總量,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一體化上,城市之間沒有表現出一種聯盟的力量,沒有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這種差距制約了該地區經濟高速發展。世界級城市群都是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區域,城市間的聯合讓分工更加緊湊細密,盡量減少重要建設。正是因為聯合,紐約都市圈才有完善的產業分工,東京都市圈的崛起更是將一體化作為其終極目標,而美國的「五湖聯盟」同樣是將弱者的「任」「督」二脈打通。
反觀珠三角,發現一體化發展問題頗多,例如產業同構、市場分割、基礎設施低效能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等。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城市在「硬體」建設上接近甚至部分超越世界先進水平,這從深圳與香港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後發優勢讓深圳更現代更張揚。個別城市區域發展水平很高這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並不是什麼好事,「孤島效應」反應的正是發展不均衡的體現。除了硬體,在「軟體」建設上的聯合更重要。不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經濟理念不一樣,相關的制度、觀念、體制、政策等等都各自為政。這些「軟體」對城市間造成的內創如「七傷拳」一樣,它制約著硬體設施的功能發揮,從而影響到區域經濟高速發展。
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的紐約城市圈,北起緬因州,南至弗吉尼亞州,跨越10個州,其中包括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5個大城市,以及40個10萬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如果不是聯合起來發展,怎麼能夠形成世界上產業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紐約又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呼風喚雨。
同樣的倫敦都市圈,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650萬,以倫敦--利物浦為軸線,包括倫敦、伯明翰、謝菲爾德、曼徹斯特、利物浦等數個大城市和眾多中小城鎮。這些城市的聯合提升了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地位,如果不是,英國早就淪落為一個二流強國。

反面例子則以長三角為例,上海洋山港從決策到建設,因為涉及浙江產權和寧波港定位問題而一度困難重重,雙方溝通也一直不暢,很多事要經由交通部甚至國務院出面協調,嚴重影響效率。再如長三角藍藻問題,太湖藍藻的暴發影響沿岸城市的飲用水安全。但如果在治理污染過程中能夠攜手一致,各湖各級城鎮間充分合作,聯手建起危機評估系統,設計一個應對河水污染的解決方案,沒有行政區劃上的藩籬,那麼長三角不會受小小藍藻威脅。
同樣例子是珠江治理,珠江治理不僅是廣州的事,珠江流域上游地區同樣也要擔負起責任,為什麼治理一條江這么難,就因為「各人自掃門前雪」。中國現代城市嚴格隸屬於行政區劃,而城市群發展第一要義就是要突破行政區劃的藩蘺,將城市有機串聯在一起,從而發揮2+7>9的協同效果。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正是困擾珠三角城市群建設的根本問題之一,「天上九頭鳥」之牛逼是因為它是統一體,而珠三角老是打群架因為各自為政。
要想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珠三角只能通過聯合來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就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夢想。「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深圳」不可能像當年那樣獨自起舞,而「廣州」也不像90年代那般風光,明天的發展是城市群的發展,不是哪個城市的單獨飛翔;珠三角發展必須按城市群而非城市定位來協調發展。滄海桑田,世易時移,如果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初期「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佛山東莞必將進一步落伍,而深圳的先鋒姿態必將為其它城市取代,而廣州則只能退回到偏安一隅的狀態。
客觀的講,每個城市都有這種「聯合發展」的意向,但一些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的城市還在打著自己小九九,生怕其它城市佔了便宜,深圳與廣州爭當珠三角老大就是表象之一,這是一種短視現象,法國和德國如果為爭歐洲老大打得不可開交,那歐盟早就名存實亡,哪裡還有歐元的統一,如果東盟十國不是抱團發展,東南亞這些小國哪有話語權。如果珠三角九城還這樣僵持下去,現在的強勢成為將來的弱勢,現在的進步就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綱要》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其中第七章談的就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汪帥說過「歐盟各國之間的利益涉及貨幣等復雜因素,尚能協調好,作為一個省的若干個市,不可能協調不好。」但願珠三角九城均能認識到: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統一戰線聯合作戰才是硬道理。

啟示錄之二--打造城市間的「黃金走廊」

城市圈的聯合發展,交通是首要問題,其餘例如住房、環境、產業結構等則根據各自情況不同而有先後。任何世界級的城市圈,一定擁有屬於自己的「黃金走廊」,而且從中心到邊緣的時間,不能超過1.5小時,否則就稱不上一個真正的城市圈。
東京城市圈軌道交通密度和長度都居世界大城市首位,其主要軌道交通工具有JR線(即城市新干線)、地下鐵、輕軌等,其他包括高架電車、單軌電車、無人駕駛Yurikamome(百合鷗)等,30家軌道交通公司經營著該地區總長2000多公里軌道線路,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軌道交通網路。每天通過軌道交通方式出行人次佔到一天出行總人次的43%,每天通過軌道交通方式出行的人次佔到總人次的86%,在早高峰時段,有高達91%通勤通學者採用軌道交通方式進入東京中心區。正是這種高密度的交通干線,讓東京不僅成為日本關東地區商業中心,而且還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
德國魯爾區是世界重要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在魯爾區建設轉型期,其首要工作就是進行大規模的交通建設,目前,魯爾區擁有全歐洲最密集的交通網路,600公里的高速公路、730公里的聯邦公路和3300公里的鄉村公路。如果沒有完備的公共交通系統,城市群幾乎就不會形成。
對於巴黎城市圈來說,軌道交通也承擔了主要交通角色。巴黎目前城市內共有14條地鐵線路,總長度212公里。巴黎地鐵站分布十分密集,平均每500米就設有一個地鐵站。貫穿城市南北的地鐵四號線平均每站之間的距離僅僅為424米。四通八達的地鐵加上五條郊區快速火車網線(RER),巴黎為市民出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珠三角公交一體化談了許多年,但一直處於「紙上談兵」階段,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和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各城市之間主要靠高速公路、國家干線公路網,以及京廣、京九、廣深、廣茂等四條鐵路連接。高度集中的城市群、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使得客貨運輸需求急劇增加。區內主要交通通道特別是環珠江口地區運輸量趨於飽和,如107國道廣深路段交通量已經達到7.5萬輛/日以上,遠超出4.5萬輛/日的設計通行能力,處於超負荷狀態。僅靠現有交通運輸方式,已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和居民出行的需要。
廣東已經出台全國第一個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路規劃。按照《規劃》,線網規模將以兩條主軸、三條放射線和兩條聯絡線構築主骨架:即廣州-深圳、廣州-珠海為二大主軸;廣州-肇慶、中山(小欖)-江門、東莞-惠州為三條放射線;在廣深、廣珠兩條主軸間,建設順德-番禺-東莞、中山-虎門兩條聯絡線;線網總規模約599.6公里。到2020年後此交通系統將連通珠三角地級以上城市。這一放射線與環行線相結合的線網布局,將珠三角經濟區9個城市一「軌」網盡:以廣州為中心,1小時內9個城市可以互相通達,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小時生活圈」。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實際上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內部的「公交」系統,成為珠三角現代大交通運輸的主力。而其快速、准時的優勢將給商務、旅遊、通勤、購物等出行帶來質的飛躍,從而提升了珠三角綜合運輸系統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城際快速軌道網把區域之間分散的城市連成一個整體,強化了城市群之間的聯系與分工,增強區域城市之間的配套能力,提高經濟質量,節約成本,有利於產業集群向中心城市集結,中小城市專業化分工將更強化,從而促進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和轉型。
《規劃》都是好的,問題在於當地方利益牽涉其中時,各個城市能不能寬容豁達傾力支持,舉個最簡單例子,作為南方干線的莞深高速,是打通珠三角經脈的主要通道之一,按理說深圳與東莞都應該把它修得暢達通順,然而,在深圳與東莞的交界處,東莞這邊是平坦齊整的六車道,而一到深圳這邊,道路變得狹窄難行,而且路面已經年久失修,車行使在上面,顛簸不已——這是什麼樣的高速公路,這又是什麼樣的城市利益,這又是什麼樣的戰略眼光,這又是什麼樣的城市合作。
如果說城市圈中的單個城市是一個人的五臟六脈,那交通就是人的血脈,若血脈不暢,則百病橫生,若血脈流通,則神清氣爽,珠三角快速軌道網就是城市間的「黃金走廊」,它涵蓋了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地鐵、城際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綜合交通工程,如果它得以順利發展,則將改變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方面創造良好契機。「一小時交通圈」這樣的「黃金走廊」不僅能促進珠三角九城的血脈循環,還可縮短粵港澳三地時空距離,加快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甚至為中國的南方半壁江山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紐約都市圈被視為美國經濟的中心。紐約都市圈之所以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力,不在於紐約的百年積淀,也不在於華盛頓是世界政治中心,而是要歸功於都市圈內完善的產業分工格局。作為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神經中樞,紐約像太陽一樣占據了區域內的核心地位,在它的耀眼光芒下,其他城市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成為其它九大行星中的一員。
例如波士頓為了維護紐約的金融中心地位,自動尋求產業轉變。如今,曾經極為興盛的金融業只佔到波士頓經濟結構的8%,而高科技研發、教育、商業、貿易等產業則占據了半壁江山。與波士頓相類似,紐約都市圈內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與紐約的錯位發展之路。經過產業配置及多年發展,費城國防、航空、電子產業執北美之牛耳,巴爾的摩的礦產業和航運業,使得區域內的產業分布呈現出多元和互補的格局。而這些城市各自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紐約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
紐約在整個城市圈一直處於地理和地位雙重核心位置。而它對整個城市圈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僅有500多米的華爾街。這里雲集了包括紐約證交所、美聯儲、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響當當的金融機構,正是這些知名機構,使華爾街成為了國際金融界的「神經中樞「,當然,現在它不是榮耀的代名詞,而是貪婪的象徵,但不可否定,它曾經為紐約都市圈做出了卓越貢獻。這有點像上海之於長三角的作用,像香港對珠三角的貢獻,對於都市圈內的新興企業來說,華爾街不僅提供了創業初期所需的風險投資,而且為他們後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及IPO上市等一系列金融服務。
另外,由於分工得當,在紐約上班族當中,35%的人不住在紐約,有些甚至住在費城。藉助紐約資本優勢,都市圈內城市都形成了各自產業亮點。費城的重工業,波士頓的高科技產業,巴爾的摩的冶煉工業……都是舉世聞名,以紐約為核心,製造業帶、交通帶、城市帶融為一體,形成了多核心的城市群體系。多樣化、綜合性的整體功能,遠遠大於單個城市功能的簡單疊加。區域內產業布局調整合理,增大了城市間的互補性,從而增強了整個都市圈的經濟穩定性。
縱觀整個紐約城市圈,它的層級結構酷似一座金字塔:塔尖是紐約,第二層是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4大城市,再下面則是圍繞在5個核心城市周圍的40多個中小城市。5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相互補充,紐約與周圍城市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和產業鏈的形成,成為了這一都市圈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再有一點核心城市必須認識到,分工並不會弱化自己的地位,而只會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哪個城市可以通吃一切,怎樣提升自己內核才是關鍵,例如倫敦城市群的出現,並沒有導致城市分散化,反而突出了核心城市倫敦的國際地位。因此,珠三角核心城市如深圳、廣州,沒有必要擔心城市一體化最終會邊緣化自己,只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只會強者愈強。
對比其它城市圈,珠三角城市間競爭顯得非常紊亂無序。例如深圳升級搞高科技,珠海也要搶占技術最高點;廣州要打造南中國金融中心,深圳也趕緊想著成為「區域性金融城」(都知道干不過上海);惠州想承接深圳轉移產業,東莞早已經急不可待;廣州要當老大,深圳也要當老大。各地產業轉型的目標和路徑雖然都很具「現代質感」,但特色不鮮明,缺乏創意。香港、深圳同時提出發展創意產業,但全世界有幾個「創意之都」?更令人咋舌的是佛山也提出聯手廣州打造創意產業,這種無序競爭最終只是讓產業發展陷入泥淖。深圳搞創新科技圈,一向埋頭苦乾的東莞,竟然也在松山湖建設高新產業園區,東莞大部分都是洗腳上田的農民,現在開始研究晶元,要人才沒人才,要技術沒技術,要底蘊沒底蘊,高科技不過圖個好名氣罷了。所以珠三角不是在分工合作,而是打群架,背後捅刀子。如果城市之間能夠良性合作,錯位競爭,同樣是創意產業,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應該各有特點,互有側重。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東莞也要避免與深圳、廣州撞車,最好是滿足本地產業升級轉型的技術。把市場作用作為珠三角產業分工的協調基礎,充分發揮企業組織作為市場主體的色,政府居中協調。目前珠三角各地政府紛紛主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短期或可引進一批高端企業和高新技術人才,但長遠來看,盲目過度競爭,未必能產生好的市場效果。
就像肇慶,從2003年至目前,肇慶市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企業678家,投資總額446.5億元。全市已先後建立起工業集聚基地60多個。其中,2006-2007年新增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50項,投資總額124.5億元。其實肇慶引進新中亞鋁業、中導電子集團、金豪摩托車、志高家電、華潤水泥等,許多都是污染企業,最終會損害肇慶千畝良田,個人倒覺得肇慶比較適合於搞農業。
產業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最關鍵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珠三角城市之間並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每個城市都能扮演自己的角色,都能在南中國的經濟版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太陽系能夠正常遠轉,因為九大行星都能各司其職,如果為了獲得更多金色陽光,火星移位到水星軌跡上去,那整個太陽系就會因為無序而崩潰。

④ 清遠有沒有被規劃到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中

「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隨著將來城市輕軌、地鐵、汽車年票的互認、還有戶籍、醫保、住房公積金等民生方面的無縫對接的穩步推進,未來三五年,清遠已經屬於這個范疇,但是欠缺輕軌的竣工。

⑤ 珠三角1小時生活圈是什麼意思,包括哪幾個城市

珠三角道路開通,也帶動了一種新的居住模式,叫城市群居住,就是在中心城市工作,下班後住在副中心城市,也就形成了1小時生活圈.
馬上東部快線和深中通道一修好,中山到深圳就只有30分鍾了,估計很多深圳白領以後都要住到中山咯

⑥ 珠三角是指哪幾個城市

珠三角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九個城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珠三角,最先感到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最早開始轉型升級的實踐,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中,借珠三角《規劃綱要》實施之機,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數據顯示,2013年珠三角GDP總量超過5萬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2.0∶45.3∶52.7,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2.8%,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佔全國申請量的一半以上,自主創新能力再上新水平。



(6)珠三角是什麼多少小時生活圈擴展閱讀

從資源要素的流動性來看,「優化珠三角,振興東西北」本質上是一個資源要素跨區域優化配置的問題,其著眼點是通過整合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資本、技術、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跨區域良性互動,增強區域發展後勁,促進廣東區域經濟長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從全國看,珠三角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相比,軟肋在於發展腹地不夠大,與周邊省區經濟聯系不夠緊密。經濟一體化的區域沒有一定之規,比如環渤海經濟圈是半環狀,長三角經濟圈呈現扇狀,日本的東京、大阪、橫濱城市帶則沿海分布。但他們有一點是共通的:交通便捷、便利。


⑦ 什麼是珠三角 什麼是長三角

珠三角:是因為在珠江流域,由珠江沖積而成的三角地帶。
珠江三角洲主要位於我國廣東省境內
長三角:長江三角洲。
現在這兩個名詞一般並不指代具體的三角洲,而是兩個經濟圈的稱呼。

⑧ 什麼是中國「都市一小時經濟圈」

中國「都市一小時經濟圈」指以主城為核心,在交通一小時可通達的范圍內,形成一個具有明顯聚集效應、具備競爭優勢的地區。例如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一小時之內交通可以到達的地方;重慶經濟圈是以重慶為中心,一小時之內交通可以到達的地方。
起源:
隨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迅速崛起,「一小時都市圈」的說法風靡全國,其中以重要城市為核心的小型「一小時都市圈」也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提一小時,是根據人們出去辦事到一個地方所花時間以不多於一小時為宜, 是由人的適應性決定的。人的適應性對經濟適應性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從中心城市出發一小時可及地域。
事例:
武漢經濟圈
武漢經濟圈指以武漢為中心的100公里半徑內,包括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8個中小城市在內的地區,是中國中部及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在具體范圍的確定上,可能是泛指市域,也可能僅指市區。還可包括漢川、大冶、應城、雲夢等市(縣)在內。它包括城市經濟圈、城市旅遊圈和城市農業圈。

⑨ 珠三角的交通概況,大概五百字左右,合適馬上給分

首先,即便在經濟如此發達的地區,由於跨區域規劃缺乏,發現了不少斷頭路,而這歸根到底在於珠三角內部規劃各自為政,延緩一體化進程;此外,內部城市間內耗過多區域之間未能考慮到有效銜接,使交通一體化無法實現;最後,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地區,征地拆遷難,成為交通建設工程中的硬骨頭。不少軌道交通的業內人士均表示,「盡管各地政府都為此努力,但往往最拖延工期的,就是征地拆遷」。
一體化交通建設中屢屢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的怪象。輕軌被喻為同城化的最便捷的快速通道,然而記者卻發現,在珠三角一體化中被給予厚望的輕軌卻遭遇尷尬:省上熱,個別地市冷;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地市熱,經濟發達的個別地市冷。
珠三角第二大難題在於如何減少區域間內耗。廣東省提出了軌道交通的「三環八射」線網格局,這一線網布局建成後,珠三角9個城市將一「軌」網盡: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1小時內9個城市可以互相通達,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這就要求珠三角地區各地市必須整合資源,減少內耗,避免同城化中「一頭冷一頭熱」的怪象。

⑩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什麼意思,怎麼區分的每個角管什麼地方

珠三角和長三角分別是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簡稱。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拓展資料

珠三角分布在珠江入海口,長三角分布在長江入海口。傳統意義的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南京,東到海濱,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

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區、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區、高要市、四會市「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

參考資料:網路-珠三角

參考資料:網路-長三角

閱讀全文

與珠三角是什麼多少小時生活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