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子在歷史上,是哪個朝代的人
孔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前551~前479),名孔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又是中華文化思想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主張世人以「德治教化」、「禮樂」、「仁義」為哲學思想。如今儒家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領域中,並影響了世界以及其他地方的大多數人近兩千年。
『貳』 孔尚仁是哪個朝代的
清朝時期的人,沒有跨朝代
『叄』 孔子生活在什麼年代呀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51-479年。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劇烈的制度轉型時期,歷史上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當生活在春秋的中期,但孔子思想及學術成就形成的大背景當時春秋戰國的整個時期。
『肆』 孔子願意生活在哪個朝代
西周,孔子倡導「克己復禮」,就是恢復周代的禮制
『伍』 孔夫子是什麼朝代的人思想是什麼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
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
『陸』 孔家在哪個朝代開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的超級家族
在國外有很多延續了幾百年的超級家族,這些家族掌握了大量的財富、權勢。在中國藐視很少聽聞這樣的超級家族,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家族雖然沒有大量的財富、權力,卻在文化上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一家族就是孔子建立起來的孔家,我們熟知的民國四大家族裡面就有孔家的影子,可以孔家就是中國的超級家族。
到了清代身為當時的七品執事官孔憲珍為了讓每個家庭成員既有硬約束,又有軟影響,在孔氏庭訓和《箴規》的基礎上,針對家族成員制定了“64字家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自載檢點,不扯濫務;
居身簡朴,辛勤勞杵;
一絲一縷,恆念力揚;
粗茶淡飯,慎近酒酤 ;
恪守信義,鄰里互助;
忠厚傳家,苦讀詩書;
振振絕絕,繁我孔族。
『柒』 孔子生活在哪個朝代
以下是孔子的生平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 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抑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禮記》是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論說或解釋禮制的文章匯編。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到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聖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後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專稱《禮記》而且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鄭玄作了注,於是地位上升為經。書中還有廣泛論說禮意、闡釋制度、宣揚儒家理想的內容。
『捌』 孔子生活在什麼歷史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
『玖』 歷史上的武大郎生活在哪個朝代
電視劇都是瞎編亂造的,侮辱了歷史人物,真正的武大郎和武松根本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我都根本不看電視劇
『拾』 孔子生活在什麼時期
孔子生活於春秋末期。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魯國陬邑人。
孔子少年時生活貧困,早年做過委吏與乘田的小官,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中年聚徒講學,從事政治活動,五十歲時做魯國司寇,後又周遊列國,推行其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
孔廟
孔廟即孔子廟,是紀念祭祀孔子的祠廟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布著2000多座孔廟,其中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自漢代以後,各地祭孔活動延續不斷,在各地逐漸建成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