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人類在天空中生活多久

人類在天空中生活多久

發布時間:2022-04-01 01:50:59

『壹』 人類在地球上還能生存多久

科學版:

一.地球滅亡 :據地質學家推測,太陽已經發光了50億年。估計再過50億年,太陽的大部分氫會聚合成較重的氦,氦需要更高的溫度,才能聚合成碳,因氦較重,其引力會更強,使太陽中心壓力加高,當氣體壓力增高時,按氣體定律,溫度就會自動提高,當太陽大部分是氦時,其中心溫度會增高到現在的10倍,達到一億度時,氦就聚合成更重的碳,然後因引力會產生更高的溫度而將碳聚合成氮。如此重演累進到氧等更重的物質,一直到鐵,在高溫中,所有物質都成為氣體。
當太陽的氦開始聚合時,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氦原子彈而爆炸,使直徑擴大100多倍。 因膨脹過大,其表面溫度反而會降低,使太陽表面前顏色從現在的高溫白色變成低溫的紅色,成為一顆「紅巨星」。
如一顆恆星有與太陽相同的質量,原子聚合會順序成為較重的物質直到鐵,聚合成鐵所消耗的能與產生的能是相當的,所以並沒有多餘的能發生。一旦太陽沒有熱能來源時,它會開始冷卻縮小,縮到最後會使太陽中心具有很高的壓力。高到將原子外層電子殼壓潰了,使電子不再在核子外旋轉,電子與核子成為沒有規則結構的高密度混合物,這時太陽就成為一顆「白矮星」,以後漸漸冷卻暗淡,成為「黑矮星」。至此,太陽的活動就徹底結束了。
如果一顆恆星有10倍太陽的質量,聚合過程中溫度會升高得很快而引起「超新星爆炸」,大爆炸的中心會形成一個密度極高的中子星。如果一顆恆星有太陽30倍以上的質量,大爆炸的中心則有可能形成一個黑洞。
當太陽成為一顆紅巨星時,外表直徑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倍。 從地球上看,白天太陽幾乎占滿了天空。這情形是很嚇人的。雖然太陽表面溫度低了一些,但因太陽面積增大幾萬倍,離地球又近,太陽照到地球上的能量過多使地面太熱了,地面的水變成蒸汽,海洋成為沙漠,我們不可能在此生存了。估計50億年後,太陽會變成可怕的紅巨星,這就是世界的末日。

當太陽外表直徑膨脹,把地球吞進肚子之前人類已經滅亡,或許人類已經有了另一個星球可供居住。

二 .人類滅亡:
1小行星撞擊
2伽馬射線爆炸
3漂移的黑洞
4太陽大爆發
5超大規模火山噴發
6地球變暖
7世界性災病
8世界核戰爭
9機器人主宰世界
10太陽變成超新星(這種可能性在大約50億年內是肯定會發生的)^等等,人類的未來值得深思。從哲學上來說,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地球也不例外,它與那些朝生夕死的東西的主要差別不過是過程的長短。
因此,地球一定會滅亡,但這種滅亡不過是從哪來就回哪去,進入大宇宙中另一個輪回的過程。有關這個問題的詳細回答,建議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

小學課本版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節選) 何祚庥

①人類能在地球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的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陽太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後,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為紅巨星,最後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於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4000萬年的年代裡,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00萬年為奮斗目標!

④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里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麼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後乃至4000萬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樣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於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准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探制人類自身!

『貳』 人類暴露在太空中能活多久

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就曾經對人體暴露在太空環境中進行了研究,一個比較權威的觀點是你能夠有10秒的清醒時間,但在10秒至90秒之內,你的身體會發生詭異的變化,之後會生命體征會逐漸消失。至於有人說人體進入太空後會發生爆炸,美國宇航局已經告知你,這是不會發生的。

引述美國聯邦航空局的報告指出,美國空軍飛行外科醫生在18公里高度進行了12秒的有意識訓練,這個時間是基於空軍飛行員對高空程序訓練有素所得出的。過程中腎上腺素會加速分泌,如果海拔更高,那麼危險程度越大。不過在10秒內如果得到合理的救治,那麼可以恢復知覺。猴子和狗的實驗表明,動物已成功從無保護風險中恢復,最多持續時間為兩分鍾。

『叄』 人類還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多久

在外部宇宙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內部就要看人類自己的保護了。不發生大規模核戰的話,以自然方式還早呢,···不然就隨時就是人類末日···

『肆』 人在地球生活了多久

人類的祖先是猿。猿類是從漸新世開始出現的,距今大約已有3千萬年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猿都是人類的直系祖先,有些猿是人類的"伯父",有些猿是人類的"叔父"。被人類學家認為是人類祖先的猿是很晚才出現的。那就是用印度古代史詩中的一個英雄王子--羅摩的名字命名的拉瑪猿(羅摩的譯名現統一為拉瑪)。它們生活在距今約為1000萬年-1500萬年前。拉瑪猿首先是在印度、巴基斯坦的西瓦利克山發現的。本世紀60年代後期,在匈牙利的早新世煤層中所發現的魯達古猿,也屬於拉瑪猿。尤其是1976年在我國雲南祿豐縣石灰壩煤窯中發現的一個相當完整的拉瑪猿類型的下頜骨化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同類標本中最完整、最接近於人類的早期祖先。時間距今也是在1千多萬年以前。據發掘實物估計,祿豐古猿身體有黑猩猩那樣大小,吻部短縮,犬齒不發達,缺乏一般猿類常用的"武器"。然而,它們具有比其他動物略高一等的智力,加上經常在開闊的地面上活動,促使它們進一步手足分工。因此,有人認為祿豐古猿能用手抓握樹枝或別的自然物進行防禦和取食。既然如此,手已經分化出來,兩條腿也應該能直立了。

『伍』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有多久了

1890年至1892年,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當時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發現了一小塊下頜骨、一根大腿骨和一個頭蓋骨。頭蓋骨帶有明顯的如猿的原始性狀,如眉脊粗壯、頭骨低平、骨壁很厚,腦量不過800毫升,比現代人的平均1350毫升要小得多,可是大腿骨和現代人的很近似,表明已能像現代人那樣地直立行走。這個發現究竟是人還是猿?引起了長時期的激烈爭論。

1924年在南非湯恩發現了定名為南方古猿的一個頭骨,當時定為大約6歲。根據新定的標准,應為剛過3歲的小孩的,犬齒小,顱底的枕骨大孔在較前的部位,表明它已能兩足直立行走,可是腦子小,估計成年時它的腦量也不比現代的猿大,因此同樣不被學術界承認它是屬於人的系統。

化石的證據,表明人類的兩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腦子不是同時起源的。

如果以腦子的大小(腦量)作為區別人和猿的標志,那麼多大的腦子才算是人呢?有人提出腦量在750毫升以上才算是人,以此作為人和猿的分界的界河,可是後來發現能兩足直立行走的化石的腦遠比這個標准為小,而現生的大猩猩最大的腦量也有超過這個界限的,表明腦量不能作為區分人和猿的標志。

於是人類學界逐漸一致認為只能以能否兩足直立行走作為人和猿分界的標志,能兩足直立行走的高等靈長類便歸入人的系統,分類上列為人科。

二、人類的歷史有多久?分為幾個階段?

是人還是猿?直接的實物證據是化石。首先要對各種猿類化石和人類化石從形態上進行比較解剖學的研究,還要用各種測定年代的方法測定它們的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從現在各地的人和各種猿以及其他的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蛋白質大分子的研究,從它們差別的大小,根據變異的速度來計算它們起源的年代。結合這兩方面的證據以及其他有關的資料,現今人類學界一般估計大約在距今七八百萬年前,古猿轉變成兩足直立行走的人類始祖。

但是,當前在世界各地發現的人類化石,最早的只有400多萬年,更早的人類化石還有待發現。從400多萬年以來的人類化石來看,雖然其間還存在不少空缺,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1.前人階段,2.能人階段,3.直立人階段,4.智人階段。

1.前人階段以南方古猿化石為代表,因此也叫南方古猿階段。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是1924年在南非北開普省湯恩附近發現的,化石是一個小孩的頭骨的大部分連著整個腦子的天然模子。由達特(R.Dart)教授進行了研究,他看到這個頭骨很像猿的,但又帶有人的不少性狀,腦子雖小,但一些性狀比黑猩猩的腦更為像人,頜骨上的臼齒也與人的相似,從頭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斷,頭骨的所有者是兩足直立行走的,於是1925年他發表文章,認為它是真正的猿和人之間的類型,是人和猿之間的「缺環」,定名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可是它究竟是人還是猿,引起了人類學界激烈的爭論,因為當時人類學界一般都認為大的腦子才是人的標志。

以後在南非發現了更多的這類化石,在非洲其他部分也有這類化石發現,特別是在東非,經過多方面的研究,直到60年代以後,人類學界才逐漸一致肯定它是人類進化系統上最初階段的化石,分類上歸入人科,成為人科下的最早的一屬。

既然南方古猿已肯定是屬於人的系統,肯定是人而不是猿。那麼是否改稱南方古猿為南方古人呢?不能。根據國際古生物命名法規的規定,各種古生物拉丁文的分類名稱一旦建立,一般不能輕易改動,以免引起混淆,因而一些學名變成了只是代表某些化石的符號,並不一定表明它的實際含義。又例如下面要提到直立人的學名,當初定名時認為它是最早開始兩足直立行走的人,而以後發現了遠比直立人為早的能直立行走的各種原始人類,但直立人的學名仍保持不變。南方古猿的學名也是一樣。因此,在報刊上看到有關南方古猿的報道時,不要把它當作一般的古猿,它早已歸入人的系統了。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的是距今400多萬年。這類化石可分為兩種類型,纖細型和粗壯型。纖細型進一步演化成下一階段的能人,粗壯型則在距今大約100萬年前滅絕了。

2.能人階段。

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東非坦尚尼亞的奧杜韋和肯亞的特卡納湖岸的庫彼福勒陸續發現的,最早的年代是距今240萬年前,分類上歸入人科下面的人屬能人種(Homohabilis),腦子擴大了,開始能用石塊製造工具(石器),以後演化成下一階段的直立人。

3.直立人階段。

直立人通俗的名稱是猿人,直立人在分類學上的學名Homo erectus譯成中文是人屬直立種,簡稱直立人,是人類的第二個種。直立人化石最早從19世紀末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爪哇猿人開始,引起了是人還是猿的爭論。從本世紀20年代後期起,在我國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從而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進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還帶有不少類似猿的性狀,所以俗稱猿人,但他們已在人類的進化系統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已是人類發展第三階段的人類,與古猿和現代猿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里附帶說明一下人狼和猿人的區別,兩者常常混淆。猿是和人最相近的動物,於是也叫人猿或類人猿。現今全世界的猿共有四種,亞洲有長臂猿和猩猩,非洲有大猩猩和黑猩猩,其他洲沒有猿類。長臂猿體形較小,也叫小猿,其他三種猿的體形較大,也叫大猿。所以簡單地說,人猿是像人的猿,而猿人是像猿的人。人是從猿進化來的,但指的不是現生猿,而是古猿。

直立人化石已在亞、非、歐三洲發現。在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距今的年代為170萬年。在亞洲和歐洲,最早直立人化石的年代還有爭論,不能肯定,因而一般認為直立人是起源於非洲,然後分布到亞洲和歐洲的,但最近報道,爪哇發現的猿人化石的年代為距今180萬年前,早於非洲的猿人。由於年代測定的不穩定性,目前還難於作出定論。直立人中年代較晚的是北京猿人。過去報道北京猿人中最晚的是距今23萬年,最近報道是40萬年。直立人之後是智人。

4.智人階段。智人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

晚期智人從距今十多萬年前開始,其解剖結構已和現代人相似,因此又稱解剖上的現代人。

三、人類發展過程中怎樣變化?

傳統的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新的物種是由緩慢的、逐漸發展的變異而形成的。在70年代,美國的埃爾德里奇(N.Eldredge)和古爾德(S.J.Gould)提出了新的理論,認為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一個長期停滯和不斷地為迅速發生的成種事件所間斷的歷史,新種形成是一個迅速的變化,分支為兩個或幾個種,人類的進化過程是怎樣變化的?符合於哪一種理論呢?

上面已經說過,南方古猿纖細型的種大約在距今240萬年前演變成能人,在它演變的漫長過程中,雖然現有的化石還有長時期的空缺,但總的來看,是經過長期的停滯而迅速轉變成新種的。能人的腦子比南方古猿的明顯增大,而且開始能製造石器。

能人是利基(L.S.B.Leakey)等根據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化石於1964年命名的,以後在肯亞庫彼福勒和其他地點也有發現。由於各地的能人化石,特別是頭後骨骼的化石有很大的變異,從而發生了這些化石究竟是一個種還是兩個種的問題。

1991年英國的伍德(B.A.Wood)從各個方面檢查了有關能人的全部材料,提出能人化石不是一個種,他認為奧杜韋的化石屬於能人種,而庫彼福勒的化石,一些屬於能人種,另一些則是另一個種,他採用了魯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的種名。這兩個種都處於最原始的人屬水平。

無論能人是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它進一步發展成直立人。能人階段的時間比較短,已發現的化石也比較少,所以它變化的快慢現在還不清楚。

直立人的腦子比能人更大了,身材也明顯增大,已能製造多種類型的石器工具,確定為人屬的另一個種,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

1992年伍德提出,在肯亞庫彼福勒發現的直立人ER3733和ER 3833等比在非洲發現的其他時代較晚的直立人頭骨為薄和細致,還有其他一些與智人較為相近的性狀,因而他同意把這些較早的標本從直立人中分離出來,歸入另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種叫匠人(Homo ergaster),他認為匠人出現的時間較早,但形態上卻更近於其後的人類主幹,但也有人認為目前還不能肯定它是一個新種。

從現有的資料來說,直立人最早在距今接近200萬年前出現,隨後發現於亞、非、歐各洲,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現在還不清楚。這個階段的人類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距今40萬年前。在這漫長的時間內,他們的形態變化不太大,一般認為,總的來看,是處於一種停滯狀態,就他們製作的石器來說,也沒有很大的改進。

直立人之後是智人階段。

智人的腦量更大,在1300毫升以上,體質形態比直立人進步,逐漸與現代人相似而發展成為現代人。

從上述的人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經歷了幾次長時間緩慢停滯的漸變和短時間迅速的突變的交替過程。
四、人類起源於何處?

古猿怎樣演變成人?有著種種說法。根據現有的各種有關資料,一般設想,古猿生活在森林中,在樹上攀援時身體處於直立的位置,在地面活動時身體處於半直立的位置。體型比現生的大猿為小,四肢不像現生的猿那樣特化。一旦氣候突然變得寒冷乾旱時,森林大片消失,它為了生存,獲取食物,必須經常到林間的地面上活動,使用棍棒在半乾旱的空曠地區採集和食用草籽和根莖並防衛自身,逐漸形成了兩足直立行走的步態,解放出來的前肢成了雙手,也便於攜帶食物。

達爾文在1871年提出,人類的誕生地是非洲,當時還沒有發現智人以前的早期人類化石,他的理由是,與人類最相近的動物是大猩猩和黑猩猩這兩種猿,如今都生存在非洲,因而我們最早的祖先更可能是在非洲。達爾文的這個觀點沒有被普遍接受。許多人認為像人類這樣高貴的神物不可能起源於黑暗大陸的非洲。

19世紀後期,德國的海克爾(E.H.Haeckel)提出人類起源於亞洲,因為亞洲的長臂猿和猩猩與人相似的程度大於非洲的猿類,由此他推測東南亞是人類的誕生地。

海克爾的信徒之一、荷蘭的杜布哇(E.Dubois)於19世紀末去印度尼西亞尋找人類祖先,發現了爪哇猿人化石,但很長時間不被承認。

紐約美國自然博物館館長奧斯本(H.F.Osborn),認為亞洲位於其他大洲的中央,是各大類哺乳動物起源的地方,有著詳細的氣候變化的記錄,特別是中亞高原,南面喜馬拉雅山的升高,會使中亞造成乾燥的時期。這種環境變化迫使古猿適應新的環境,結果促成人類的誕生。由於他的影響,在美國自然博物館的支持下,於本世紀上半中期組織了一系列亞洲的考察,但沒有發現人類化石。

從1927年開始,在我國北京附近的周口店進行了系統的發掘,首先發現了牙齒,定名為中國猿人(後來改稱北京猿人),1929年底,由裴文中負責發掘工作,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由此被作為人類起源於亞洲的證據。

但是,從1924年起,先是在南非湯恩發現了南方古猿的化石,以後在南非的其他幾個地點也發現了同類的化石,特別是從60年代末開始,在東非的許多地點發現了多種南方古猿類的化石,它的系統地位,經過多年的爭論,從70年代以來被人類學界一致承認是屬於人的系統,是人類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它們的形態遠比亞洲的猿人為原始,年代遠比後者為早,從而又提出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點。

由於非洲的早期人類化石主要發現於東非,因此對東非的古環境怎樣促使人類的誕生,有著許多論述。

整個非洲大陸原先覆蓋著一片森林,在大約距今1000萬年前開始,東部下面的地殼逐漸發生變化,沿著從今天的坦尚尼亞、肯亞、衣索比亞到紅海一線裂開,使肯亞和衣索比亞東部的陸地上升,形成海拔270米以上的大高地,在東非形成了從北到南的一條長而彎曲的峽谷,深達幾百米,叫做東非大裂谷。

大裂谷的形成改變了非洲的地貌和氣候,以前從西到東的一致的氣流被破壞了,隆起的高地使東部的地面成了少雨的地區,喪失了森林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覆蓋開始斷裂成一片片的樹林,形成一種片林、疏林和灌木地的鑲嵌生態環境,東西動物群的交往也受到了阻礙。

在60年代,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生態學家科特蘭特(A.Kortlandt)就提出了人和猿在非洲的分歧是由於東非大裂谷形成的假設。 1994年5月法國的古人類學家柯盤斯(Yves Cop-pens)發表文章說,距今300萬年以上的人科化石的地點,都是在大裂谷東邊的衣索比亞、肯亞和坦尚尼亞發現的,沒有例外;而在這個時期里,這個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有關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化石。

他的解釋是裂谷形成以後,西邊由大西洋來的氣流照常帶來雨量,而東邊則由於上升的西藏高原西緣的阻礙,形成季節性的季風。因而原先的非洲廣大地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氣候和植被。西邊仍舊濕潤,而東邊則變得乾旱;西邊保持著森林和林地,東邊則成為空曠的稀樹草原。由於這種情況產生的壓力,人猿的共同祖先也發生了分裂。

西邊的較大居群的共同祖先的後裔適應於濕潤的森林環境,成為兩種大猿;而東邊的較小居群的共同祖先的後裔則相反,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對空曠環境適應的新生活,成為人科成員。

這種假設被叫做「東邊的故事」(East Side Story),但也有不同的意見。 1995年11月,英國的《自然》雜志上又提出了「西邊的故事」(West Side Story)的問題。

美國的古人類學家布魯內特(Michel Brunet)在非洲的查德發現了南方古猿的部分下頜骨,其年代為距今300—350萬年。查德位於西方大約5,400公里的非洲大陸中心,因而布魯內特說:「人類起源不只是東邊的故事,也是西邊的故事」。

從以上歷史情況的敘述,可知近100多年來,人類誕生地是非洲還是亞洲,已有過反復。

目前在非洲發現的人科化石還只有400多萬年,更早的化石還沒有可靠的資料,因而現在還不能肯定非洲是人類最早起源的地方,也不能排除人類起源於亞洲的可能性.

特別是中國,擁有廣大的新生代地層,有溫暖和寒冷氣候的變化交替的記錄,在這些地層中已發現了大量的高等哺乳動物化石的靈長類化石,特別是多種古猿化石,如第三紀的森林古猿、祿豐古猿、上新猿等,最近還在江蘇、山西等地發現了可能是距今4000萬年前後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另外還有一些零星的可能是早期人科成員和早期舊石器文化的線索,有待我們在中國廣大地區去調查和發掘。
五、現代人起源於何處?

現代人的起源與人類起源有著不同的含義,現代人的起源是指現在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區的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他們是怎樣起源的,也就是說早期人類是怎樣演變成人的問題,是從人到人的問題。

而人類的起源指的主要是古猿怎樣演變成現代人的問題,是從猿到人的問題,以及早期人類怎樣演變成較晚人類的問題,在時間上非常久遠。

現代人的起源只是指在人類進化的歷史長河中離現代最近的一段,是整個人類進化歷史的一個局部,一個階段,近一個時期來有些報道把現代人的起源誤解成是人類的起源,把整體與局部混同起來,使讀者發生混淆。

關於現代人的起源,有兩種理論:一種叫「單一地區起源說」。這種理論認為現代人是某一地區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這個地區過去認為是亞洲西部,近年來則改為非洲南部;另一種叫「多地區起源說」。這種理論認為亞、非、歐各洲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來的。這兩種理論長期爭論不休,1987年以來又開始激烈爭論起來。

1967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艾倫·威爾遜(Allan Wilson)等提出了分子鍾的假設,用免疫測量法確定各種靈長類血液白蛋白的不同分量,從而推算出各種靈長類系統分離的時間,其結果是人屬與黑猩猩屬、大猩猩屬分離的時間在距今500萬年前。

後來,這個研究組進一步做了實驗。他們選擇了其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中東和亞洲的婦女,以及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婦女共147人,利用她們生產嬰兒時的胎盤,分析了胎盤細胞內的線粒體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線粒體在細胞核之外,它產生維持細胞生活的幾乎全部能量。為什麼要分析線粒體的DNA呢?

這是因為線粒體的DNA與嬰兒細胞核內的決定大部分身體性狀的基因上的DNA不同。

首先,線粒體的DNA不像細胞核里的DNA那樣是雙親基因的混合,由雙親遺傳;而它只由母體遺傳。其原因是精子的線粒體都在尾部,而受精時只有精子的頭部進入卵子,尾部沒有進入受精卵,其線粒體也就消失了。

另外,線粒體DNA演變的速度,比細胞核DNA的快5—10倍,因而在同一時期內,它能夠積累多得多的變化。由於線粒體DNA只有由親體之一的母體而來,因而它顯示出來的差別,不是由於基因的重組合,而是由於基因的突變。

伯克利加州大學的這個研究組發現,不同類型的線粒體DNA,有些互相相似,有些則差別很大。他們依據這些分析結果作了一個表示其相互親緣關系的「系統樹」,結果是這株「樹」來自單一的共同祖先,而後很快分成兩支,一支的線粒體DNA都是從非洲祖先而來的個體,另一支則來自非洲、亞洲、澳洲、高加索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祖先。

對於這種情況的最簡單的解釋是,其共同祖先來自非洲。根據已知的線粒體DNA突變的速度,計算其年代為距今14萬到29萬年,平均為20萬年。

根據這種實驗結果,1987年初威爾遜等人提出,所有嬰兒的線粒體DNA向前追蹤,,最後會追到大約在20萬年(14萬—29萬年的平均數)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婦女,多達上萬人的群體中的一個,這個婦女是現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約在13萬年(9萬—18萬年的平均數)前,她的一群後裔離開了他們生活的非洲家鄉,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當地的土著居民,最後在全球定居下來,演化成了現代的不同人種。

有些西方記者為了吸引讀者,他們採用《聖經》中的說法。在介紹這種理論時,把這個非洲婦女叫做「夏娃」;於是有人把這種理論叫做「夏娃理論」。這個理論提出後,立即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遺傳學家中有不同的意見,古人類學家中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熱情支持,有人激烈反對。現在這種爭論還在繼續著。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雙方的根據都還嫌不足。我國現有的考古研究資料,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調查發掘工作,發現更多的化石,來證實這種理論。

六、現在的人是否還在進化?

一般講的人類進化,是講原始的、早期的人類怎樣進化到現代人的過程,不涉及現在的人的進化。那麼,現在的人是否還在進化?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人類體質形態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發展成現代人後,形態結構已經基本上定型,變化是很小的了。如身高有微小的增加,牙齒的數目在減少。現代人上下頜一般各有16顆牙齒,總共是32顆牙齒。但有人上頜或下頜的第三臼齒(智齒)、甚至上下頜的全部第三臼齒,終生不再萌出,所以總共只有30顆甚至28顆牙齒。我現在已81歲,就只有28顆牙齒。我們腳的小趾節有減少一節的趨勢;我們肋骨的最下一對(第12肋)可以很短,也有消失的趨勢,腦的結構可能更加精緻,但是這些都是很緩慢的過程。現代人的進化主要表現在體外進化和精神進化兩方面。

1.人的體外進化

人類的重要性之一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實踐活動,因而工具是人的肢體的延伸和增強。

各式各樣的工具,刀、斧、鏟、鋤、水輪、風車以至舟、車、飛機等,都是人的肢體的延伸,從而大大提高了功效。力學和相應的技術的發展,為肢體的延伸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人腦要發揮作用,需要不斷獲得外界的信息。而外界信息來自各種感覺器官,特別是作為視覺器官的眼睛。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輔助工具不斷出現。望遠鏡、射電望遠鏡使人的視力越過了銀河系;顯微鏡、電子顯微鏡使人的視力深入到微觀世界。光學、聲學、電磁學等領域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感覺器官所涉及的廣度和深度。這是人的感覺器官在體外的延伸。

人通過認識自然來改造自然,而認識能力提高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感覺器官在體外的延伸來改善知覺能力。藉助於各種科學儀器,可接收的信息大大增加,其功效也愈來愈大。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一代一代地更新,開辟了人工智慧的道路,達到了人腦在體外的延伸,即將推出的嶄新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它能看、聽、說、畫,使用有限的自然語言與人們交換信息。

人工智慧是人類智能的產物,又補充了人類智能的不足。電腦並不是人腦,但卻是人腦的延伸。人類在發展到其生活離不開電腦的時代,電腦就愈來愈成為人腦在功能上不可分割的輔助物,以致終於成為受人腦和電腦一起控制的人。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首先是上肢從支持作用中解放出來,兩足直立行走,直立姿勢為感覺器官獲得更多的外界信息提供了條件。外界信息量的增加,促進了腦的發達,以至腦在體外的延伸,這種人的體外進化的順序,與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的順序有著明顯的一致性。

現在我們已進入了信息時代。近十多年來,西方國家相當流行的認識是,信息技術就是3C。計算機(computer),把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通信網路(communication)計算機與通信所產生的信息還必須通過控制(control)技術才能對外界產生效應,這就是所謂3C。

但信息技術還必須包含信息的獲取技術,如識別、檢測、提取,就是感測技術(sensing)。再加入上述的3C,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用符號來表示便是SC3。感測、通信、計算機和控製成為信息技術的「四基元」。

感覺器官有獲取信息的功能,而感測技術則是感覺器官功能的延伸;傳導神經網路有傳遞信息的功能,而通信技術是傳導神經網路功能的延伸;思維器官的腦有處理信息的功能,而計算機技術則是思維器官功能的延伸;效應器官有轉化和利用信息的功能,而控制技術則是效應器官功能的延伸。於是,所謂信息技術的整體,它所延伸的正是人的智力功能。

在應用電子計算機的條件下,一部分腦力勞動得到了解放,一些復雜的或繁重的腦力勞動通過簡單地按電鈕進行操作來實現。人工智慧愈發展,人的腦力勞動的解放程度就愈大,人對體外工具和科學技術的依賴性也愈大,而人的自然存在、狀態和器官的獨立性也就愈小。

『陸』 假如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那麼可以活多久是不是比在地球上的人類壽命更長

假如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是可以比地球上的人類壽命更長的,因為太空中沒有細菌,病菌,癌細胞也不會存活,所以不會感染病毒,又沒有陽光照射,人體會生長緩慢,所以就長壽了

『柒』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時間最長記錄是多少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時間最長記錄是879天。
現年57歲的俄羅斯宇航員傑納季-帕達爾卡(Gennady Padalka)完成最近一次任務,從國際空間站返回了地球,至此,他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達到879天,打破了由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科力佳列夫(Sergei Krikalev)2005年創造的803天的最高紀錄。這位前空間站指揮官已於星期六回到地球,並且降落在哈薩克中部,這次是他的第五次太空之行。
宇航員,或稱航天員,全稱宇宙航天員,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准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里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截至2013年,全世界僅有前蘇聯/俄羅斯、美國、中國三個國家擁有發射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其他國家的宇航員都需要與以上三國合作來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自1961年人類首次飛天以來,共有來自38個國家的宇航員先後飛天。

『捌』 人類能在外太空呆多久

人類在外太空呆的時間最長的就是在太空實驗室里取得的。現在還不知道人類在長期孤獨的情況下生理和心理變化的太多的數據,所以不清楚人類究竟能在外太空呆多久。
在太空逗留總時間最長的世界記錄(或者准確的說,世外記錄)是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創下的,他在六次不同的任務中總共在地球軌道逗留了800天。這項記錄將很快被打破,到9月份帕達爾卡回到地球的時候,他在太空逗留的總時間將達到878天,遠遠超過克里卡列夫。這次時長一年的逗留將是國際空間站歷史上的第一次,但是其他四位俄羅斯宇航員早已經實現了超過一年的太空飛行,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在和平號太空站停留過1年至14個月。

『玖』 人類能長期生活在太空嗎

在1988年,前蘇聯兩名宇航員在太空創下連續飛行366天的新記錄給出了回答。

1987年2月6日夜,「聯盟」TM2號飛船,帶著宇航員羅曼年科和拉維金進入太空,2月8日,「聯盟」TM2號成功地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兩名宇航員至此進入「和平」號空間站工作。羅曼年科在太空連續飛行326晝夜,創造了人類長期太空飛行的世界紀錄,盡管這個紀錄後來又被其他宇航員刷新,但在航天史上卻寫下了值得紀念的、頁。

兩名宇航員在太空工作之餘,常遙望人類的故鄉——地球。他們在離地面三四百千米之遙的太空,可以看到地球的弧形邊緣,地球的美景,美國的深谷,中國的長城、江河都一一映人他們的眼簾。最壯觀的還是日出和日落的瑰麗景象,玫瑰色、藍色、淺藍色交織在一起,像一幅精美的油畫。

為了預防宇航員的心理障礙,前蘇聯地面指揮中心每天晚上與宇航員通話一次,報告宇航員家人的情況,妻子在做什麼,孩子學習怎樣,朋友和同事中發生了什麼新鮮事,且每星期日都能通過雙向電視與家人會面和交談。羅曼年科與妻子會面十分有趣。妻子告訴他,家裡正修理住宅。羅曼年科立即提出意見,他還跟妻子開玩笑說:「如果在我返回之前還修理不好,我就請求延長在太空飛行時間……」

太空的業餘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也可以預防心理上的孤獨感。他們工作之餘可以鍛煉身體、看電視、讀書、聽音樂,羅曼年科還迷上了歌詞創作……

12月29日,在失重的太空飛行326天的羅曼年科,乘坐「聯盟」TM3號飛船返回地球,季托夫和馬納羅夫留在「和平」號空間站,繼續他們在太空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人們以崇敬的心情歡迎太空英雄的凱旋,羅曼年科一下子成為全世界注目的新聞人物。

『拾』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對於個人來說:一般不超過100年,偶爾也會出現例外地球的年齡46億年。地球的年齡46億年1.為甚麼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麼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麼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麼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麼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麼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裡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麼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於長期居於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麼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製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後把它封口。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裡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麼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後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麼蜥蜴的尾巴斷落後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基於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麼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於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麼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隻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麼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麼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16. 為甚麼會起雞皮疙瘩?
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17. 海馬是由爸爸的肚裡出世?
幾乎所有動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馬卻是與眾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來的。於雄性海馬的肚上有一個像袋鼠「育兒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馬會把卵子排到雄海馬的孵卵囊中。此後,雄性海馬就擔起孕育的責任,經過約三個星期,小海馬便由爸爸的體內彈出來。

18. 為甚麼樹葉會變顏色?
樹葉變色的原因與其蘊含的化學物質—葉綠素有關。當秋天來臨時,白天的時間比夏天較短,而氣溫更亦較低,樹葉因此停止製造葉綠素,剩餘的養分輸送到樹乾和樹根中儲存。樹葉中缺少了綠色的葉綠素,與此同時,其它化學色素因而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多看到黃和褐等顏色的樹葉。

19. 為甚麼有落葉?
秋天來臨的是時候,樹葉上蒸發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樹根吸水卻比夏天少了。為了減少樹木的水分流失,莖部的細胞開始形成一個分離層,待養分完全離開樹葉後,分離層會令樹葉和樹干隔離,樹葉從而掉下來。

20. 為甚麼鯨魚會噴水?
鯨魚是哺乳類動物的一種,可是它的鼻子沒有鼻殼,鼻孔長在頭頂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過儲存很多空氣,不用經常到水面換氣。但當它往水面換氣時,它便會用鼻呼吸,而呼吸時連帶海水噴出體外所發出的巨聲浪便是由壓力所造成的。

生活中的小竅門

醋的妙用
1. 醋 是 家 庭 烹 調 的 必 備 調 味 品。 在 醋 內 加 上 兩 滴 白 酒 和 一 點 鹽, 即 可 成 為 香 醋。在
煮 肉 或 馬 鈴 薯 時, 加 上 少 量 醋 就 容 易 燉 爛, 味 道 亦 好。 煮 甜 粥 時 加 點 醋, 可 使 甜 粥 更 甜。
2. 擦 皮 鞋 時, 滴 上 一 滴 醋, 能 使 皮 鞋 光 亮 持 久: 銅、 鋁 器 用 舊 了, 用 醋 塗 擦 後清 洗, 就
能 恢 復 光 澤; 宰 雞 殺 鴨 前 20 分 鍾, 給 雞 鴨 灌 上 一 湯 匙 醋, 撥 毛 就 變 而 易 舉 了。
3. 玻 璃 上 的 油 漆, 用 醋 浸 軟 後 一 擦 就 掉; 絲 品 洗 凈 後, 放 在 加 入 少 量 醋 的 清 水 中浸
泡 幾 分 鍾, 晾 干 後 光 澤 如 新; 毛 料 衣 服 磨 光 的 地 方, 用 50% 濃 度 的 醋 水 抹, 然 後 用 濕 布 鋪
墊 熨 燙, 亮 斑 即 可 消 失。
4. 醋 還 有 消 毒 殺 菌 作 用。 用 醋 拌 的 涼 菜 衛 生 爽 口; 用 醋 蒸 熏 房 間, 能 殺 菌 防 流感; 每
天 用 40% 的 醋 水 溶 液, 加 熱 後 洗 頭 可 防 治 脫 發, 頭 屑 過 多; 用 醋 調 石 灰 粉, 塗 敷 腋 下, 每 日
二 次 能 治 療 狐 臭。

蛋殼的妙用
1. 新 鮮 蛋 殼 中 的 蛋 白 與 水 的 混 合 液, 可 以 用 來 擦 玻 璃 或 家 具, 能 增 加 光 澤。
2. 將 碎 蛋 殼 和 醋, 一 同 放 入 帶 有 污 垢 的 瓶 子 里, 用 力 搖 動, 即 可 將 污 垢 去 掉。
3. 將 取 出 蛋 白 或 蛋 黃 後 的 蛋 殼 放 置 在 花 木 植 穴 的 四 周, 能 供 給 花 木 根 部 很 多 養分,
對 花 木 生 長 起 促 進 作 用。
4. 蛋 殼 中 含 有 豐 富 的 鈣 質, 將 它 磨 成 粉, 拌 在 雞 或 豬 的 飼 料 中, 母 雞 吃 了 不 會 生軟
殼 蛋, 豬 吃 了 筋 骨 長 得 好。

放味精的學問
有 酸 味 的 菜 餚 , 千 萬 不 要 放 味 精 , 如 糖 醋 魚、 糖 醋 排 骨 等 。 因 為 味 精 呈 鹼 性 , 如
果 酸 性 菜 加 入 鹼 性 的 味 精 , 這 在 化 學 上 呈 中 和 反 應 , 即 生 成 鹽 和 水 , 並 且 還 會 使 一 盤
好 端 端 的 菜 餚 走 了 味 。
那 么 鹼 性 食 物 中 是 否 可 加 呢 ? 實 踐 證 明 , 味 精 在 鹼 性 食 物 中 其 谷 氨 酸 二 鈉 , 同 樣
也 會 失 去 鮮 味 。 因 此 ,味 精 宜 放 於 不 明 顯 呈 酸 、 鹼 性 的 食 物 中 。
放 味 精 還 要 注 意 菜 餚 的 咸 淡 程 度 。 如 果 太 咸 , 鹽 中 的 鈉 離 子 掩 蓋 了 酸 鈉 , 吃 不 出
鮮 味 ; 如 果 太 淡 , 味 精 鮮 味 「吊」 不 出 來 。
最 後 還 要 注 意 溫 度 。 味 精 的 溶 解 度 在 攝 氏 85 度 。低 於 這 個 溫 度 , 味 精 結 構 尚 未 分
解 , 而 高 於 這 個 溫 度 也 不 宜 放 味 精 , 否 則 無 鮮 味 。

蜂蜜優劣鑒別
蜂 蜜 以 顏 色 淺 淡 者 為 佳。
蜂 蜜 中 多 白 色 小 粒 結 晶 體 的, 含 葡 萄 糖 多, 是 好 蜜。
蜂 蜜 極 稀, 容 易 流 動, 香 氣 不 濃, 可 能 是 摻 了 水 的。
用 小 匙 盛 滿 蜂 蜜, 下 滴 的 蜜 絲 流 斷 時, 如 向 匙 上 縮 起 甚 快。 表 示 韌 性 很 強, 是 好 蜜。
杯 中 放 蜂 蜜 一 匙, 再 加 四 至 五 倍 熱 水 使 之 溶 化。 靜 置 三 至 四 小 時 後 如 無 沉 淀 發 生,
則 為 純 蜜, 好 蜜。
蜂 蜜 中 以 枇 杷 蜜 最 佳, 紫 石 英 蜜、 梨 花 蜜、 菜 花 蜜 次 之, 而 蕎 麥 蜜 最 差。
另 外, 市 場 出 售 的 蜂 蜜, 有 的 摻 有 水 或 其 他 雜 質, 可 用 以 下 方 法 鑒 別。
區 別 摻 有 水 和 蔗 糖 的 蜂 蜜: 將 蜜 滴 在 白 紙 或 草 紙 上, 若 紙 上 的 蜂 蜜 漸 漸 滲 開, 說 明
摻 有 蔗 糖 和 水。
區 別 摻 有 淀 粉 的 蜂 蜜: 將 少 量 蜂 蜜 放 入 杯 中, 加 適 量 水, 煮 沸, 侍 冷 卻 後, 滴 幾 滴 碘
酒, 如 果 溶 液 顏 色 變 成 藍 色, 說 明 摻 有 淀 粉。
區 別 摻 有 雜 質 的 蜂 蜜: 用 燒 紅 的 鐵 絲 插 入 蜜 中, 如 果 鐵 絲 上 附 有 黏 物, 說 明 摻 有 雜
質; 如 鐵 絲 上 仍 很 光 滑, 說 明 沒 有 雜 質。

啤酒的妙用
1. 用 啤 酒 將 面 粉 調 稀。 淋 在 肉 片 或 肉 絲 上, 炒 出 來 的 肉 鮮 嫩 可 口, 特 別 是 用 此 方法
烹 調 牛 肉, 效 果 更 佳。
2. 啤 酒 可 使 涼 拌 茶 增 加 美 味。 將 菜 浸 在 啤 酒 中 煮 一 下, 酒 一 沸 騰 便 取 出, 再 加 點調
味 劑。
3. 和 面 時 水 中 摻 些 啤 酒, 烤 制 出 的 小 薄 面 餅 又 脆 又 香。
4. 將 烤 制 面 包 的 面 團 中 揉 進 適 量 的 啤 酒, 面 包 既 容 易 烤 制, 又 有 一 種 近 乎 肉 的 味
道。
5. 制 做 較 肥 的 肉 或 脂 肪 較 多 的 魚 時, 加 一 杯 啤 酒, 能 消 除 油 膩 味, 吃 起 來 很 口。
6. 將 待 用 制 做 的 雞 放 在 鹽、 胡 椒 和 啤 酒 中, 浸 1~2 小 時, 能 取 掉 雞 的 膻 味。

巧辨真假味精
若 想 辨 別 味 精 的 真 假 並 不 難。 可 以 取 少 量 味 精 放 在 舌 尖 上。 若 舌 感 冰 涼, 且 味 道 鮮
美 並 有 魚 腥 味 的, 為 合 格 品; 若 嘗 後 有 苦 咸 味 而 無 魚 腥 味, 說 明 這 種 味 精 摻 入 了 食 鹽; 倘
若 嘗 後 有 冷 滑、 粘 糊 之 感, 並 難 於 溶 化, 就 是 摻 進 了 石 膏 或 木 薯 淀 粉。

巧除茶杯內壁的積垢
口 杯 使 用 一 段 時 間 以 後, 內 壁 往 往 會 牢 牢 地 附 上 一 層 暗 黃 色 的 沉 淀 物, 這 是 茶葉 中
的 不 溶 性 的 蛋 白 質 類 物 質 與 色 素 結 合 而 形 成 的 沉 淀 物, 用 維 生 素 C 片 劑 就能 有 效 地 清 除
它 們: 在 杯 中 少 許 溫 水, 將 幾 片 維 生 素 C 片 搗 碎, 放 入 杯 中。 攪勻 後, 用 該 水 溶 液 浸 潤 內 壁。
隨 後, 用 食 指 抵 著 一 片 維 生 素 C 片, 輕 輕 摩 擦 內 壁, 積 垢 即 可 除 去。
另 外, 用 牙 膏 擦 拭 杯 壁, 也 可 除 去 茶 垢。

巧選茶葉
1. 看 勻 度。 將 茶 葉 倒 入 茶 盤 里, 手 拿 茶 盤 循 一 定 方 向 旋 轉 數 圈, 使 不 同 形 狀 的 茶 葉
分 出 層 次。 中 段 茶 越 多, 表 明 勻 度 好; 反 之, 則 勻 度 差。
2. 看 色 澤。 綠 茶 以 翠 綠 有 光 的 為 質 量 好; 紅 茶 以 褐 而 帶 油 潤 的 為 質 量 好。 如 綠 茶含
有 較 多 的 白 毫, 紅 茶 含 有 較 多 的 橙 黃 色 芽 頭, 則 均 為 高 級 茶。
3. 看 條 索 松 緊。 緊 而 重 實 的 質 量 好, 粗 而 松 弛, 細 而 碎 的 質 量 差。
4. 看 凈 度。 茶 葉 中 有 較 多 的 茶 梗、 葉 柄、 茶 籽 及 雜 質 的 質 量 差。

如何鑒別雞蛋
燈光鑒別:用 燈 光 照, 鮮 蛋 蛋 清 透 明, 蛋 清、 蛋 黃 界 線 分 明, 空 頭 很 小, 呈 桔 紅 色, 蛋 內 無
黑 點、 無 紅 影; 不 新 鮮 的 蛋, 蛋 清 發 黃 或 有 黑 點, 黃、 清 不 分 明, 壞 蛋 則 有 大 片 黑 塊。
冷水鑒別:將 蛋 放 入 盛 滿 冷 水 的 盆 里,如 果 雞 蛋 橫 躺 在 水 底, 則 是 鮮 蛋。 如 果 雞 蛋 斜 在 水
中, 則 說 明 蛋 已 存 放 三 五 天 了。 若 雞 蛋 直 立 在 水 中, 則 是 陳 蛋。 如 果 浮 在 水 面 上, 則 很 可 能
已 經 變 質 了。
旋 轉 鑒 別: 將 雞 蛋 放 在 地 上 用 手 輕 輕 一 轉, 鮮 蛋 轉 動 兩 三 周 就 會 停 住, 而 壞 蛋 轉 動
快 持 續 時 間 長。 不 鮮 的 蛋 轉 動 不 快 不 慢。
手 感 鑒 別: 將 雞 蛋 拿 在 手 中 輕 輕 搖 晃, 無 響 聲 者 為 好 蛋, 有 響 聲 的 是 散 黃 或 接 近 變
質 的 蛋。

食鹽的妙用
1. 想 讓 花 開 得 更 鮮 艷, 在 花 盆 里 澆 一 點 點 鹽 水 即 可。
2. 用 鹽 水 洗 凍 瘡 可 止 癢。
3. 早 上 喝 一 杯 淡 鹽 水, 有 助 大 便 通 暢。
4. 將 鹽 水 搽 在 被 開 水 燙 了 的 皮 膚 上, 可 減 輕 疼 痛。
5. 洗 澡 時, 水 里 放 點 鹽, 可 治 療 皮 膚 病。
6. 用 油 炸 食 物 時, 將 一 點 鹽 放 入 油 鍋 內, 油 就 不 會 向 外 濺 了。
7. 煮 破 了 殼 的 雞 蛋 時, 水 里 放 點 鹽, 蛋 白 就 不 會 流 出 來 了。
8. 將 胡 蘿 卜 搗 碎 拌 點 鹽, 可 以 將 衣 服 上 血 跡 擦 掉。
9. 為 防 止 洗 衣 服 時 衣 服 褪 色, 可 在 水 中 放 些 鹽。
10. 在 鹽 水 中 煮 過 的 玻 璃 杯 或 瓷 碗 不 易 破 裂。
11. 用 鹽 可 以 擦 掉 銅 器 上 的 黑 點。

淘米水的妙用
1. 用 淘 米 水 洗 淺 色 衣 服 易 去 污, 而 且 顏 色 鮮 亮。
2. 沉 淀 後 的 淘 米 水 再 加 熱 水, 可 以 用 來 漿 衣 服。
3. 用 淘 米 水 洗 手, 可 用 滋 潤 皮 膚 作 用。
4. 用 淘 米 水 漱 口, 可 以 治 療 口 臭 或 口 腔 潰 瘍。
5. 將 帶 腥 味 的 菜, 放 入 加 鹽 的 淘 米 水 中 搓 洗, 再 用 清 水 沖 凈, 可 去 腥 味。
6. 把 咸 肉 放 在 淘 米 水 里 浸 泡 半 天, 可 去 些 咸 味。
7. 用 淘 米 水 洗 臘 肉 要 比 用 清 水 洗 得 干 凈。
8. 用 淘 米 水 洗 豬 肚, 比 用 鹽 或 骨 礬 搓 洗 省 勁、 省 事、 且 干 凈、 節 約。
9. 常 用 淘 米 水 洗 泡 的 菜 刀 不 易 生 銹。 生 銹 的 菜 刀 泡 在 淘 米 水 中 數 小 時 後, 容 易 擦
干 凈。
10. 淘 米 水 澆 灌 花 木 或 蔬 菜, 可 使 其 長 得 更 茁 壯。
11. 用 淘 米 水 擦 洗 後 的 油 漆 家 具, 比 較 明 亮。
12. 用 淘 米 水 擦 拭 新 漆 器, 4~5 次 後, 能 除 去 臭 味。

牙膏的選購
目 前, 市 售 的 牙 膏 主 要 有 兩 大 類: 普 通 牙 膏 (潔 齒 牙 膏) 和 葯 物 牙 膏。
葯 物 牙 膏 近 年 來 發 展 很 快, 品 種 較 多, 按 其 功 能 主 要 有 以 下 幾 種:
1. 防 齡 齒 葯 物 牙 膏。 其 特 效 成 分 可 降 低 口 腔 內 乳 酸 對 牙 釉 的 侵 蝕, 使 牙 齒 的 牙 釉
具 有 耐 酸、 腎 硬、 抗 磨 等 性 能, 對 「蛀 牙」 有 防 治 作 用。
2. 消 炎 止 血 葯 物 牙 膏。 主 要 防 治 牙 周 炎、 牙 齦 出 血 等 口 腔 疾 病。 牙 周 炎、 牙 齦 炎 的
症 狀 一 般 是 牙 齦 出 血, 牙 周 溝 加 深, 牙 周 組 織 發 炎、 萎 縮, 致 使 牙 根 松 動, 咀 嚼 無 力。
使 用 消 炎 止 血 葯 物 牙 膏, 主 要 是 抑 制 牙 結 石 和 菌 斑 的 形 成, 或 能 改 變 有 機 物 牙 齒 的
附 著 能 力。 這 類 牙 膏 使 用 的 葯 物 主 要 有 草 珊 瑚、 兩 面 針、 田 七 等。
3. 脫 敏 葯 物 牙 膏。主 要 防 治 牙 齒 對 冷、 熱、 酸、 甜 等 出 現 過 敏 性 的 疼 痛。 這 類 牙 膏 的
有 效 成 分 被 牙 釉、 牙 本 質 吸 收, 能 降 低 牙 體 硬 組 織 的 滲 透 性, 提 高 牙 組 織 的 緩 沖 作 用, 增
加 牙 周 組 織 的 防 病 能 力, 達 到 脫 敏 效 果。 防 酸 牙 膏、 脫 敏 牙 膏 均 屬 此 類。
此 外, 消 除 牙 結 石 葯 物 牙 膏、 加 酶 葯 物 牙 膏、 防 感 冒 牙 膏 等 適 合 不 同 消 費 者 需 要 的
各 類 牙 膏 亦 制 售, 消 費 者 可 根 據 自 己 的 情 況 予 以 選 擇。
牙 膏 怎 樣 叫 作 好
1. 稠 度 要 適 當, 從 軟 管 中 擠 出 成 條, 即 能 復 蓋 牙 齒, 又 不 至 飛 濺。
2. 摩 擦 力 適 中, 要 有 好 的 潔 齒 效 果, 但 不 傷 牙 釉。
3. 膏 體 穩 定 , 在 存 放 期 不 分 膏 出 水、 不 發 硬、 不 變 稀, 酸 鹼 度 穩 定。
4. 葯 物 牙 膏 在 有 效 期 內 應 保 持 療 效。
5. 膏 體 應 光 潔 美 觀、 沒 有 氣 泡。
6. 刷 牙 過 程 中 有 適 當 泡 沫, 以 便 使 食 物 碎 屑 懸 浮 易 被 消 除。
7. 香 型、 口 味 要 適 宜。

飲食中的幾個誤區
1、 喜 喝 時 新 茶:
時 新 茶 雖 然 葉 色 鮮 爽、 味 道 香 醇, 但 含 未 經 氧 化 的 多 酚 類、 醛 類 和 醇 類 較多, 易 引 起
腹 脹、 腹 痛 等 症 狀, 加 重 慢 性 胃 炎 患 者 的 病 情。
2、 用 過 熱 油 鍋 炒 菜:
過 熱 的 油 鍋 中, 容 易 產 生 一 種 硬 脂 化 合 物, 人 若 常 吃 過 熱 油 鍋 炒 出 的 菜,易 患 低 酸
性 胃 炎 和 胃 潰 瘍, 如 不 及 時 治 療, 還 可 能 誘 發 胃 癌。
3、 用 生 水 冷 卻 蛋:
將 煮 熟 的 蛋 浸 在 冷 水 中, 蛋 殼 雖 好 剝, 但 病 菌 卻 仍 有 機 可 乘。 如 果 要 讓 蛋殼 好 剝, 只
需 在 煮 蛋 的 水 中 加 入 少 量 食 鹽 即 可。
4、 飯 後 馬 上 吃 水 果:
水 果 中 含 有 大 量 單 糖 類 物 質, 若 被 飯 菜 堵 塞 在 胃 中, 就 會 因 腐 敗 而 形 成 脹氣, 導 致
胃 部 不 適。 所 以, 吃 水 果 宜 在 飯 前 一 小 時, 飯 後 二 小 時。
5、多 添 佐 料 調 味。
胡 椒、 桂 皮 五、 香 等 天 然 調 味 品 有 一 定 的 誘 變 性 和 毒 性, 多 用 會 給 人 帶 來 口乾 咽 喉
痛、 精 神 不 振、 失 眠 等 副 作 用, 還 會 誘 發 高 血 壓、 胃 腸 炎 等 多 種 病 變,甚 至 導 致 人 體 細 胞 畸
變, 形 成 癌 症。

怎樣識別真假綠色食品
真 正 的 綠 色 食 品, 在 包 裝 上 部 有 綠 色 食 品 標 志 和 標 帶。 標 帶 靠 標 志 的 一端, 即 左 側,
印 有 「綠 色 食 品」 4 個 字, 字 體 為 標 准 字 體, 下 面 還 印 有 綠 色 食 品 的 標 准 批 號。 如 果 在 包 裝
上 沒 有 這 種 綠 色 食 品 標 志 和 標 帶, 就 是 假 綠 色 食品。
真 正 的 綠 色 食 品, 標 志 和 標 帶 與 包 裝 物 體 的 高 度 有 一 定 的 比 例。 這 種 比 例規 定 為
1∶6.8, 並 印 有 「經 中 國 綠 色 食 品 發 展 中 心 許 可 使 用 綠 色 食 品 標 志」 的 字 樣。 如 果 雖 有 標
志 和 標 帶, 但 與 包 裝 物 體 高 度 的 比 例 不 符 合 規 定, 仍 為假 綠 色 食 品。
真 正 的 綠 色 食 品, 外 包 裝 均 按 國 家 標 簽 法 規 定 的 要 求 設 計。 在 其 外 包 裝 上, 都 印 有
企 業 產 品 的 注 冊 商 標、 企 業 名 稱 和 地 點 等。 如 查 外 包 裝 未 按 國 家標 准 法 規 規 定 的 要 求 設
計, 無 企 業 產 品 注 冊 商 標、 無 企 業 名 稱 和 地 點 等, 即 為 假 綠 色 食 品。
真 正 的 綠 色 食 品, 都 已 使 用 綠 色 食 品 的 仿 偽 標 志。 這 種 防 偽 標 志, 在 熒 光下, 能 夠 顯
示 出 該 產 品 的 標 准 文 號 和 中 國 綠 色 食 品 發 展 中 心 主 任 劉 連 馥 的 親筆 簽 名 。 如 果 沒 有 綠 色
食 品 防 偽 標 志, 或 防 偽 標 志 在 熒 光 下 顯 示 不 符, 就 是 假 綠 色 食 品。
取 得 「綠 色 食 品」 標 志 的 產 品 其 包 裝 上 均 使 用 中 國 綠 色 食 品 發 展 中 心 的 統一 防 偽 標
簽, 該 標 簽 上 的 編 號 與 產 品 包 裝 上 編 號 應 一 致。 否 則, 可 視 為 假 冒 的 「綠 色 食 品」。
為 了 您 與 家 人 的 幸 福 和 健 康, 請 選 購 中 國 綠 色 食 品 發 展 中 心 認 證 的 綠 色 食 品!

怎樣淘米最合理
先 用 自 來 水 或 一 般 的 清 水, 將 米 在 冷 水 中 浸 濕, 揀 去 米 中 雜 質 後, 再 用 清 水 迅 速 漂
洗 干 凈 即 可。 用 水 量 不 宜 過 多, 以 免 營 養 素 流 失。 如 果 米 粒 霉 變 嚴 重, 應 先 去 掉 霉 變 的 米
粒, 然 後 按 上 述 方 法 進 行 淘 米, 不 要 用 較 多 的 水 沖 洗, 用 手 搓 擦 3—4 遍, 這 樣 食 用 比 較 安 全。

閱讀全文

與人類在天空中生活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