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鵪鶉怎麼養
幼鵪鶉和成年鵪鶉飼養管理:
1周齡的鵪鶉開始進入育成期,小鵪鶉每天可喂5~6次。4周以後,可將鵪鶉放在飼養室籠內飼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雛鵪鶉轉入籠養,要盡可能保持它原有的生活環境。在轉群後1~2天,方可將青年鵪鶉逐步轉入籠養,轉群時應避免使鵪鶉受驚,以減少死亡。
飼養密度一般以80~100隻為宜,氣溫低時密度可大時些,需要投喂切碎的青飼料。鵪鶉生長成熟快,3周齡時,雄鵪鶉的胸部開始長出紅褐色的胸羽,其上偶有黑色斑點,而雌鵪鶉是淡灰褐色胸羽,密布黑色、粗細不等的斑點。
1月齡時,胸羽為淡紅褐色,胸部較寬,鵪鶉臉部為黃白色,下頜與喉部為白色,胸部密綴有黑色小斑點,整齊美麗而素雅。此時雄鵪鶉已開始鳴叫,公、母鵪鶉要分開飼養。公鵪鶉飼養40天達到150克時就可以食用。
② 鵪鶉怎麼養(家養,當寵物)
夏天一般在屋子裡就行
每天有空的時候出去曬十五分鍾
不能高於半小時
切記不可多曬
會直接曬死
防病殺菌
5個一起
就不用點台燈保溫了
他們擠在一起就好
鋪點東西就行
營養別擔心
在米飯里弄點用剪刀或者菜刀切的很碎很碎的菜葉
弄點細沙子讓他們自己選擇的吃吃
這是必須的
等再大點可以喂點米面生的蟲子或者去買點麵包蟲
家裡有生蟲的米面最好
讓他們自己去刨著吃就行
吃完收起來
下次繼續自己刨去
5斤生蟲面能保證他們長大了
③ 飼養鵪鶉的方法是什麼
鵪鶉的肉、蛋營養豐富,既是良好的食品,又是食療中的珍品。飼養鵪鶉是一項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養殖項目,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鵪鶉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一、 鵪鶉的育雛 鵪鶉各階段的劃分,國內尚無統一標准。根據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為:1-15日齡為雛鶉,15-40日齡仔鶉,40日齡以後為成鶉。鵪鶉的育雛是指1-15日齡的飼養管理。 鵪鶉的育雛階段生長發育迅速,羽毛脫換、生長速度很快。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齡時可達20-23克,平均日增重1. 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2周齡時可達40-42克,料重比2:1左右。其羽毛的生長是伴隨體重的增長而顯示的。一般1周齡時雛鶉體表的初級羽開始著生,主翼羽毛變粗,尾羽開始萌發。4月齡雛鶉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狀。10日齡的雛鶉除腹部外,全身各處不易見到胎毛。15日齡時,雛鶉的胎毛逐步變成初級羽。30日齡時,家鶉的羽毛能換成永久羽,但臉頰下頜部的羽毛要到60日齡方能長好。
(一)育雛前准備工作
育雛前准備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雛室的清洗與消毒,飼料、葯物及用具准備,保溫設備及試溫。從外地購進時,還需考慮購進量及運輸設備等。其各項准備工作的具體實施可參考其它禽類。
(二)雛鵪鶉的飼養管理
1、保溫。雛鵪鶉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同時,幼雛個體很小,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量較成雞多,所以雛鶉對溫度非常敏感。保溫條件比雛雞要求更為嚴格。育雛時在頭三天內中心溫度應達到38-40℃,在第一周內逐漸降至35-33℃,第二周32-29℃,第三周為28-25℃,第四周為24-21℃。育雛器內溫度和室溫相同時,即可脫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溫度掌握不僅僅依靠溫度計,更主要的是觀察雛鶉的狀態,看鶉施溫。同時,還應注意天氣變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陰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飲水。雛鶉經過長途運輸或在孵化器內呆的時間過長,增喪失不少水分,應及時供給溫水,使雛鶉恢復精神,否則會使雛鶉絨毛發脆,影響健康。長時間不供水,會使雛鶉遇水暴飲,甚至弄濕羽毛,引起受涼,產生拉稀。第一天宜飲用5%葡萄糖水溶液,第二天飲0.05%的高錳酸鉀水,以後每周飲高錳酸鉀水一次。隨著日齡的增長,飲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時,上面最好加蓋網罩,以免雛鶉落入淹死。
3、喂料。雛鶉生長發育迅速,所需飼料營養要求高。其營養標准可參見總論中的營養標准,可供參考的配方有: 配方一:飼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糠麩 葉粉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3.5 1.5 1.0 配方二:飲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麩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4.5 1.0 (配方一和配方二均需添加適量添加劑)
雛鶉一般要求24-30小時內開食。開食料採用混合飼料,也可採用玉米粉等單一料,放入飼料盤。一般均採用晝夜自由採食,須保持不斷水,不斷料。也有採用定時定量喂飼,原則上早、中、晚和夜間共4次。但應看具體情況而定。
4、飼養密度。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雛生長緩慢,長勢不一;密度過小,加大育雛成本,不利保溫。因此,應合理安排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面積第一周齡130隻左右,第二周齡100隻左右,冬季密度可適當增大,夏季則相應減少。同時,應結合鵪鶉的大小,結合分群適當調整密度。
5、光照。育雛期間的合理光照,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光線不足,會推遲開產時間。保溫期間,一般採用24小時光照。脫溫後,光照時間也不能低於14小時。光的顏色以中間光色為宜,紅光雖使鵪鶉安靜,但性成熟略有推遲。
6、輔料。育雛器內的輔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採用粗布片。由於剛孵出的雛鶉腿腳軟弱無力,在光滑的輔料上行走時,易造成"一"字腿,時間一長,就不會站立而殘廢。因此輔料禁用報紙或塑料。輔料3-5天後即可刪除。
7、日常管理。育雛的日常工作要細致、耐心,加強衛生管理。經常觀察雛鶉精神狀態。按時投料、換水、清掃地面及清掃糞便,保持清潔。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幾點:
(1)每天早晨,要觀察鵪鶉的動態,如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採食、飲水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並立即採取措施。
(2)承糞盤每日清掃1-2次,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
(3)每天日落後開燈,掌握照明時間。
(4)經常檢查育雛箱內的溫度、濕度、通風是否正常。臨睡前,一定要檢查一次溫度是否適宜。
(5)觀察雛鶉糞便情況,正常糞便較乾燥,呈螺旋狀。糞便顏色、稀稠與飼料有關。喂魚粉多時呈黃褐色,喂青料時呈褐色且較稀,均屬正常。如發現糞便呈紅色、白色便須檢查。
(6)及時淘汰生長育不良的弱雛。
(7)發現病雛,及時隔離,死雛及時剖檢。
(8)在1周齡和2周齡時,抽樣稱重,與標准體重對照。
二、 青年種鶉的飼養管理
仔鶉即指15-40日齡期間的階段。這一階段生長強度大,尤以骨骼、肌肉、消化系統與生殖系統為快。其飼養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其標准本重和正常的性成熟期,同時要進行嚴格的選擇及免疫工作。
(一)青年種鶉的飼養
仔鶉的營養需要可參考總論介紹的飼養標准,可供參考的配方為:玉米56%、麩皮3.9%、豆餅24%、魚粉13%、乾草粉1%、骨粉1.5%、食鹽0.3%、添加劑0.3%。但作為種用或蛋用鵪鶉應進行適當的限制飼養,可通過控制採食量或蛋白質水平來進行,以免鵪鶉過肥,過早成熟。仔鶉這一期間增重較快,3周齡時達62克,4周齡時達84克,5周齡時109.5,6周齡時123克。料重比自第三周齡至第六周齡分別為2.7:1,3.2:1,3.6:1,4.3:1。
(二)青年種鶉的管理
仔鶉的飼養期間需適當“減光”,不需育雛期那長的光照時間,只須保持10-12小時的自然光照即可。在自然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甚至需要把窗戶遮上,繼續使光線保持在規定時間內。
仔鶉的飼養期間應定期稱重,做為限制飼料程度的根據。在40日齡時,大約已有2%的鵪鶉開產,但大多數均需在45-55日齡開產。因此在之前,必須做好各種預防、驅蟲等工作。並應及明轉群。轉群前應准備好成鶉舍、成鶉飼料等各種准備工作。轉群時動作需輕,環境需保持安靜。
一般1月齡左右的鵪鶉從外貌上可判別雌雄,可採用公母分開飼養,除種用公鶉外,其餘公鶉與質量差的母鶉均可轉入育肥籠,進行育肥上市。
三、成鶉的飼養管理
成鶉一般指40日齡以後的鵪鶉,其飼養目的是獲得優質高產的種蛋、種雛及食用蛋。成鶉因生產目的不同可區分為種用鶉和蛋用鶉,二者除配種技術、籠具規格、飼養密度、飼養標准等有所不同外,其它日常管理基本相似。
(一)種鶉的選擇 種鶉選擇時,要求種鶉目光有神,姿容優美,羽毛光澤,肌肉豐滿,皮薄腹軟,頭小而圓,嘴短頸細而長。同時,對雌鶉內及公鶉各有要求:
1、雌鶉。
(1)體格健壯,活潑好動,食量較大,無疾病。
(2)產蛋力強,年產蛋率蛋用鶉應達80%以上,肉用型的也應在75%以上。月產蛋量24-27枚以上者。
(3)體格大。成熟雌鶉體重130-150克為宜。腹部容積大,恥骨間有兩指寬,恥滑頂端與胸骨頂端有三指寬,產蛋力則高。這種檢查方法僅對母鶉第一產蛋年可行,母鶉年齡越大,腹沖容積越大,但其產蛋量卻越小。
選擇產蛋力時,一般不等到一年產蛋之後再行選擇,可以統計開產後3個月的平均產蛋率和日產蛋量,符合上述要求即可選擇。
2、雄鶉。公鶉品質的好壞對後代的影響很大。要求公鶉叫聲宏亮,稍長而連續。體壯胸寬,體重在110-130克之間。選擇時主要觀察肛門,應呈深紅色,隆起,手按則出現白色泡沫,此是已發情,一般公鶉到50日齡會出現這種現象。公鶉爪應能完全伸開,以免交配時滑下,影響交配,降低受精率。
(二)公母配比及利用年限
根據育種或生產的需要,鵪鶉的公母配比有所差異。可選用單配(1♂:1♀)或輪配(♂1:♀4),小群配種(♂2:♀5-7),大群配種(♂10:♀30)。雄、雌配比是保證種卵受精率的關鍵措施之一。雄性的數量不足,受精率下降;雄鶉數量過多,會增加不必要的開支,甚至公鶉之間會相互爭配而干擾鶉群。
鵪鶉的利用年限,公鶉與產蛋鶉僅為一年,種母鶉則以0.5-2年不等,主要取決於產蛋量、蛋重、受精率以及經濟效益、育種價值等而定。一般情況下,第二個產蛋生物學年度的產蛋量要下降15%-20%,所以應及時補充新鶉。種母鶉由於產蛋初期的蛋重小,受精率低,而產蛋後期又因蛋殼質量下降,孵化率低,這兩個時間所產的種蛋均不列入孵化用蛋。在生產實踐中對蛋用型種鶉僅用8-10個月的采種時間;對肉型母鶉的采種時間則更短些,僅為6-8個月。
(三) 母鶉的產蛋規律。
母鶉群一般40日齡左右就開始產蛋,一般一個月以後即可達到產蛋高峰,且產蛋高峰期長。其當天產蛋時間的分布規律,產蛋時間主要集中在午後至晚上8時前,而以午後3-4時為產蛋數量最多。
(四) 成鶉的飼料與飼喂
產蛋鶉必須使用全價飼料,其營養需要要參考總論中的營養標准。鵪鶉對飼料的質量要求較高,尤其是對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要求更高。據試驗,日糧中的粗蛋白質水平沒有滿足產蛋鵪鶉的營養需要以前,日糧粗蛋白水平從16%開始每提高1%,其產蛋率可以提高2.6%,飼料轉化率可提高4.7%。 也有報道,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酵母粉(0.5%-1%),可以提高鵪鶉的產蛋率5%左右。在鵪鶉產蛋後期日糧中適當添加顆粒狀石灰石(顆粒直徑為2.0毫米),不但可以提高蛋殼質量,對提高產蛋率也有明顯效果。
產蛋鶉每隻每天採料20-24克左右,飲水45毫升左右,排糞27克左右,但隨產蛋量、季節等因素而改變。飼料形狀有粉料、糊料、粒料等,它們各有優缺點。據報道,在同等情況下,喂糊料組產蛋率比粉料組高出1%-2%。但糊料添加不方便,且易變質。
增加飼喂次數對產蛋率也有較大影響,即便是槽內有水,有料,也應經常勻料或添加一些新料,每天4-5次。
另據試驗,鵪鶉在產蛋期間投用痢特靈和磺胺類葯,可使產蛋率下降15%左右,這種下降需要停葯後5-10天才能恢復。因此,在產蛋期間一定要減少用葯或盡量不用,產蛋高峰期萬需如此。
(五)成鶉的管理
1、舍溫。舍內的適宜溫度,是促使高產、穩產的關鍵。一般要求控制在18-24℃之間,低於15℃時會影響產蛋,低於10℃時,則停止產蛋,過低則造成死亡。解決的辦法是增加飼養密度、增加保溫設備。夏天舍內溫度高於35℃時,會出現採食量減少,張嘴呼吸,產蛋下降。應降低飼養密度,增加舍內通風等。
2、光照。光照有兩個作用,一是為鵪鶉採食照明,二是通過眼睛刺激鵪鶉腦垂體,增加激素分泌,從而促進性的發能和產蛋。鵪鶉初期和產蛋高峰期光照應達15-16小時,後期可延長至17小時。光照強度以10Lux為宜。燈泡位置放置時,應注意重疊式籠子的底層籠的光照。
3、保持環境安靜。鵪鶉膽小怕驚,很容易出現驚群現象,表現為籠內奔跑、跳躍和起飛。如飼養員工作時動作過於粗暴,過往車輛及陌生人的接近等都會引起驚群、產蛋率下降及畸形蛋增加。
據報道,有人曾把鵪鶉放入籠外,然後再抓進去作為一種應激,發現這種應激導致鵪鶉產蛋率下降,而且恢復較慢,需5-15天。
4、日常管理。飼養產蛋鶉日常工作應包括清潔衛生和日常記錄。食槽、水槽每天清洗一次,每天清糞1-2次。門口設消毒池,舍內應有消毒盆。防止鼠、鳥等的侵擾,日常記錄應包括舍鶉數、產蛋數、採食量、死亡數、淘汰數、天氣情況、值班人員等。
四、肉用鶉的飼養管理
肉用鶉是指供肉食之用的鵪鶉,它主要包括肉用型的仔鶉,肉用與蛋用雜交的仔鶉,甚至包括需要肥育上市的蛋用鶉。肉用鶉飼養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獲得最佳的增重飼料報酬,以期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
(一)合理飼喂
肉用鶉在前三周一般採用育雛期間的飼料營養,後期應適當增加能量含量。一般為自由採食,自由飲水。飼料更換時,為了做到飼料變化合理及不致對生長引起短暫的影響,最好在更換時前三天喂兩份育雛料、一份育成料的混合料,然後在另外三天再飼喂一份育雛料、兩份育肥料,最後過渡到育肥料。野生鵪鶉的脂肪無色素而呈淡白色,但其脂肪顏色易受飼料影響而變成黃色脂肪。據報道,可通過飼料添加自然色素或合成色素來改變鵪鶉脂肪顏色以迎合市場需要。
(二)合理溫度、光照、密度
肉用鵪鶉的保溫與育雛鶉的保溫相似,主要是“看鶉施溫”。溫度過低,會增加採食,降低飼料報酬。肉用鶉的光照宜採用暗光,光線太強易產生啄癖、驚群等現象。飼養密度可適當比種用、蛋用鶉略高。
(三)合理分群
肉用鶉一般都採用公母分群飼養。如果初生時難以鑒別,1月齡後仍需按公母、大小、強弱分群飼養育肥。公母同籠飼養公產生交尾現象,引起騷動。分群飼養還能提高上市時的整齊度,降低殘次率,提高料重比。
1、場舍與設備
1.1場合要求鵪鶉舍的大小、形式要根據飼養規模而定。為了適應鵪鶉的生態習性和防疫要求,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鵪鶉舍。籠舍要設在清靜通風、向陽、光線好而保溫的房屋安置,注意調節溫度,保持冬暖夏涼,嚴格控制畜禽(狗、貓、雞等)出入或人為騷擾。飼養密度按籠舍單層計算,每平方米可養雛鶉100~ 150隻或成年鵪鶉60隻左右。鵪鶉籠舍內要配置料槽、飲水器;必須安裝照明設備,夜晚須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鵪鶉的產蛋率。
1.2設備
①鵪鶉籠。一般採用重疊式籠,其規格為長100cm、寬20 cm、高150 cm,共分6層,每層之間有成糞板接納糞便。產蛋籠可採用多層單只籠。
②食槽。由於鵪鶉的大小和飼養方式不同,所以食槽的設計也應各有不同。食槽可用木板、竹子、鍍鋅鐵板及塑料製成,食槽製作必須平整光滑,既便於鵪鶉採食,又不浪費飼料,同時還便於消毒。
③水槽。目前使用較多的飲水器有塔式真空飲水器、長條形飲水槽和蓮接式自動給水槽。
④育雛箱。長90 cm、寬45 cm、高25cm,箱腳高20 cm,出殼至30日齡鵪鶉可在此籠內飼養。
⑤產蛋籠。供產蛋和配種用,長40 cm、寬25 cm、高25 cm,籠分大小格,大格養母鶉,小格養公鶉。
⑥育肥箱。長50 cm、寬30 cm、高15 cm,每箱養20~30隻鵪鶉,專供飼養肉鶉用。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的顆粒機、飼料顆粒機、秸稈壓塊機是養殖戶們不錯的選擇。
2、飼料配方
雛鵪鵓的飼料配方:玉米52%、豆餅27%、進口魚粉12%、麩皮5%、甘薯葉粉3%、骨粉1%.另加食鹽0.3%、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適量;產蛋鵪鶉的飼料配方:玉米42%、豆餅33%、進口魚粉11%、麩皮7%、草粉3%、骨粉3.5%、食鹽0.5%,另外添加維生索及微量元素適量。
3、幼鵪鶉的飼養管理
3.1保溫1~3日齡溫度為36~38℃,4~10日齡溫度為35~36℃,11~20日齡溫度為32~34℃,21~30日齡溫度為26~28C。溫度適宜時,雛鶉在熱源附近均勻分布,採食正常。如果舍內溫度較低,可在育雛箱的每層設2~3個燈泡,或在室內增設煤爐升溫。
3.2開水與開食開食前先喂飲0.1%的高錳酸鉀水,以促進胎糞排除和有助於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最初1~2 d每天喂飲溫開水。雛鶉出殼後10 h即可開食,用煮熟搗細的蛋黃加玉米粉或混合料撒愛在報紙上讓其啄食。100隻雛鶉每次喂3~4個蛋黃,連喂5d,以後可直接用配合飼料喂。通常1隻鵪鵓從開食到產蛋約需飼料0,5 kg。
3.3飼養密度1~14日齡每平方米飼養80~100隻,15~30日齡飼養50 ~60隻。
3.4光照控制1~7日齡晝夜光照,其強度為每平方米4瓦左右;7日齡至產蛋每天實行16 h光照,每平方米以1~2瓦為宜。
3.5通風及時清除舍內糞便,注意用風機通風換氣,以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4、產蛋鵪鶉的飼養管理
4.1飼養方式籠養產蛋鵓,每層分為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飼養蛋鶉6~8隻,公鶉2~3隻。如果生產商品蛋可不分單元只分層飼養,每平方米飼養20 ~30隻。4.2飼喂方法飼料拌濕飼喂,料水比1:(1.5~1.8),少喂勤添,每日喂4次,產蛋高峰期再加喂1次,也可以不限次數讓其自由採食。蛋鶉每隻每日的飼喂量喂20~25 g,如加喂青料,可以減少飼料喂量。喂料時按飼喂量的5%加入砂粒以助消化。
4.3飼養環境要求環境安靜,防止驚群。要消除各種應激因素,蛋鵪鶉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0~22℃,相對濕度喂50%~55%。舍內應有通風裝置,以便及時排出室內氨氣及其他有害氣體,並可調節溫度和濕度。
4.4適宜光照光照控制再14~16 h,有利於提高產蛋量。
4.5日常管理及時收蛋,防止獸害,搞好日常清潔潔和消毒工作。
5、配種繁殖
春季3~5月、秋季9~11月配種,公母鵪鶉搭配比例為1:4,一般每隻公鶉1d交配1隻母鶉,如果過多交配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配種時將公鶉放到母鶉的籠里,自行交配,配後再捉出公鶉。
6、強制換羽
利用第2個產蛋周期,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實施方法是:停料4~7 d、黑暗,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接著脫落羽毛,然後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 d。必須淘汰病、弱個體,飲水不可中斷。
7、疾病防治
鵪鶉是一種抗病力較強的禽類,但由於密集飼養,如果環境不良或飼養管理不當也會引發某些疾病。飼養鵪鶉者最好不要再飼養其他禽類,以杜絕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要搞好疫苗注射,7~1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點跟,30日齡以後重復用Ⅱ系疫苗進行免疫。其他疾病如禽霍亂、白痢、球蟲、鶉痘等的防治,重點做好防治接種和預防性投葯工作,發現病狀及時治療。
④ 在家鵪鶉的養殖方法 鵪鶉怎麼養
1、自己在家飼養健康自然的鵪鶉,鵪鶉不僅鵪鶉蛋有營養,鵪鶉肉也是很有營養並且作為一味中葯材很有價值,我們自己飼養鵪鶉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准備好籠子或者場地,如果是飼養的很多,一定要提前規劃場地,並且一定要注意鵪鶉喜歡飛翔。
2、選擇好的場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選擇室外寬闊,並且根據鵪鶉適合飛翔的特徵,做好四周周圍的防護和注意做到冬暖夏涼。
3、一定要注意做好自己的鵪鶉的飼料的提前准備或者購買,一定要注意我們一定要做到自己鵪鶉的飼料食物的提前的准備,尤其是鵪鶉穀物類的一定要准備充足和新鮮。
⑤ 鵪鶉怎麼養
雛鳥出殼後,等毛干後放到育雛箱內進行飼養,第1-3天育雛箱的溫度為35℃,以後逐日下調溫度,第7天降至32℃,第14天為30℃,第21天為25℃,第28天以後在22-20℃左右的常溫下飼養即可。喂飼的原則是先飲水,後開食。
可分為單飼式和群飼式。單飼式即一個籠內飼養一隻雄鳥或雌鳥,制籠材料可用鐵絲網及竹木等,籠長90厘米,寬20厘米,高15厘米,隔成5小籠,籠底網孔大小以鵪鶉的糞便能通過,而腳趾不會踩入為宜,間距大致為1厘米。
鵪鶉籠採食麵網孔較寬,使它們能伸出頭頸採食。籠外面掛食槽和水槽。群飼式即採用大籠小群飼養,以10隻左右為宜。
鵪鶉吃玉米面、米糠、豆餅粉、麩皮、魚粉、骨粉、葉粉、食鹽、青菜、昆蟲等。養殖中飼料更多樣化,營養要全面,可以選擇品質好、適口性強、營養比較齊全、價格便宜、貨源比較充足的飼料來組成配合飼料。鵪鶉食料以半濕料為主,每天餵食5次,每天每隻給精料30克左右。
鵪鶉養殖注意事項
1、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蜂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
2、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37°C,以後每天可降1-2°C ,溫度逐漸降到24-26°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採食,吃飽睡暖,以後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鵪鶉(一般指鵪鶉屬)
⑥ 鵪鶉的科學飼養方法
好的 飼養 管理 方法 是飼養好鵪鶉的關鍵因素,鵪鶉的飼養管理方法都要什麼要求和注意的事項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鵪鶉的科學飼養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鵪鶉的飼養管護
1、要勤掃籠舍,清除糞便(每天要清除糞便一次,至少兩天一次),防止潮濕、污染,經常刷洗槽具,保持乾燥衛生。 2、②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濕絨毛。
3、鵪鶉飼養40天即可上籠,以適應產蛋時的籠養環境,夏季要保持通風良好,防暑降溫;冬季要生爐子,保持溫度在16℃以上。
4、產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後可補充光照4小時左右。母鶉產蛋通常是下午2~4時,6時結束。要隨時撿蛋,以防踐踏、啄碎。
5、要勤於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濕度、通風、光照,並要防止各種應激、啄癖、鼠害、獸害和煤氣中毒的發生。
鵪鶉育雛的技術要點
1.濕度 雛鶉在10日齡前,要求室內相對濕度為60%~65%,2周齡以後調整為55%~60%。
2.溫度 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鶉,由於體溫調節機能還不健全,對溫度特別敏感,在出殼後最初換毛的5天內,尤其要做好保溫工作,如果忽視管理,在出殼後3~5天,死亡率可高達50%。雛鶉溫度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總的原則是:小雛宜高,大雛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早春宜高,晚春宜低;陰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間宜高,白天宜低。剛出殼的雛鶉需置於37℃的環境中,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體溫調節機能的增強,每2天可逐漸下降約1℃。育雛人員可根據育雛的表現和行為,正確掌握所需溫度。溫度適宜時雛鶉表現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休息時睡得分散、均勻,互不擠壓,而且安穩,不時發出尖聲。溫度過高時,雛鶉張口呼吸,搶水喝,喘氣,張開翅膀,夏季還容易中暑。溫度過低時,雛鶉擁擠在熱源附近,縮立一隅,不大活動,羽毛豎起,夜間睡眠不穩,閉眼尖叫,擁擠扎堆,圍在外面的往往向中間擠,而在中間的又往往被壓死。溫度過高、過低或停電,都易發生疾病和死亡。
3.通風 鵪鶉的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飼養密度大,因此,通風換氣非常重要。特別是育雛時重視保溫而忽視通風,室內空氣污濁,有害氣體危害雛鶉,影響雛鶉的正常生長,所以既要保證育雛溫度,又要通風換氣,使育雛籠內溫度符合要求,空氣新鮮。
鵪鶉育雛的密度 密度指育雛籠單位面積所養雛鶉的數目。密度過大時,飼養效果不好,發病率、死亡率升高,發育緩慢,生長發育不均勻,育雛成活率低,弱雛容易受傷壓死。密度過小,飼養效果雖好,但浪費設備,飼養成本相應提高,不經濟。密度與日齡和季節有關,一般日齡小時密度可大一些,冬季密度可大一些,夏季應小一些。
鵪鶉育雛的飼料 鵪鶉飼料需要的蛋白質,賴氨酸,磷,維生素A、D、E都比較高,所以要配好飼料。用雞混合料喂鵪鶉,一般都達不到鵪鶉的生產性能,易出現營養缺乏症,育雛成績不理想。鵪鶉的個體很小,更不能喂發霉飼料,輕度發霉飼料都會引起死亡。飼喂營養水平高、易消化、新鮮無霉的飼料是非常必要的。
鵪鶉的營養需要和飼料配方
能量的需要
鵪鶉在整個生命活動中,每天需從體表散發的熱量約為62.76―66.94千焦。新陳代謝和採食、運動等需要消耗能量;生長和產蛋需要消耗能量。所有這些能量都來源於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部分蛋白質。但飼料中所含能量並不能全部被利用,一部分隨糞便排出,一部分隨體表散失。因而能量需不斷地得到補充。
蛋白質的需要
鵪鶉蛋中含蛋白質12.3%,肉中含蛋白質22.2%,蛋白質是生命活動基礎,是生長、繁殖和組織更新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組成抗體的主要成分。 產蛋鵪鶉每天需要蛋白質5克左右,或日糧中需含蛋白質24%左右,生長鵪鶉的飼料應含蛋白質20%―24%,肉用鵪鶉的飼料應含蛋白質24%―25%。
無機鹽的需要
機鹽在動物機體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骨骼、組織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無機鹽,同時它能保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據分析,鵪鶉體內含有18種元素,其中常量元素(體內含量大於0.01%)有鈣、磷、鉀、鈉、氯、硫、鎂;微量元素(體內含量小於0.01%)有鐵、銅、鋅、錳、碘、鈷、硒、氟、鉻、鉬、硅。
維生素的需要
維生素是維持動物機體生長、生產、繁殖及健康所必需的。在鵪鶉體內脂溶性維生素一般不缺少,水溶性維生素體內很少貯存,必須在日糧中供給。
水的需要
鵪鶉整個機體含水量為70%以上,又是蛋、體液、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鵪鶉的消化吸收、排泄、調節體溫、呼吸等均離不開水。如果缺水,新陳代謝就不能正常進行,水分喪失10%就會引起死亡,因而飲水必須保證。冬季應飲溫水,以防鵪鶉腸胃受寒。
⑦ 我家住樓房,想在想幾只鵪鶉當寵物,怎麼養好呢,放在什麼地方呢
溫度控制在20-28度之間,其實鵪鶉很好養的,用個籠罩著,給水和飼料還有青草就行了,草要切細一點!
⑧ 鵪鶉怎麼養(家養,當寵物)
夏天一般在屋子裡就行
每天有空的時候出去曬十五分鍾
不能高於半小時
切記不可多曬
會直接曬死
防病殺菌
5個一起
就不用點台燈保溫了
他們擠
在一起
就好
鋪點東西就行
營養別擔心
在米飯里弄點用
剪刀
或者菜刀切的很碎很碎的菜葉
弄點細沙子讓他們自己選擇的吃吃
這是必須的
等再大點可以喂點米面生的
蟲子
或者去買點麵包蟲
家裡有
生蟲
的米面最好
讓他們自己去刨著吃就行
吃完收起來
下次繼續自己刨去
5斤生蟲面能保證他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