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蜈蚣如何飼養
野生蜈蚣是以昆蟲為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除供給其昆蟲為食外桐氏掘,亦可用局核蚯蚓、蠅蛆、蠶蛹粉、魚粉等加工成顆粒狀飼料喂養。人工飼養蜈蚣的主食是黃粉蟲、泥鰍、蛙類、黃鱔及小蟹、小核鋒蝦、小魚等。每隔1~3天餵食1次,食物務求新鮮。餵食時間應在傍晚,翌日清晨即可清除殘餌。供食地點應選擇平坦之地,便於掃除殘食,亦可選用器皿供食。除給蜈蚣正常食物外,飼養池應設置飲水處,一般用淺盤盛水。
『貳』 蜈蚣怎麼養
蜈蚣要立體養殖。
蜈蚣必須要立體養殖,蜈蚣池必須要建的適合蜈蚣生存。建立池養時,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水方便、雹肆陰濕、僻靜的地方。可建在室內,也可建在室外。
用磚或石塊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養殖池面積大小隨意,一般在5~10平方米為宜。池口四周內側粘貼光滑無損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鑲成一圈15厘米左右寬、與池壁成直角的內檐。1平方米養殖蜈蚣在50條左右。最多不能超過100條。
餵食:
蜈蚣是典型的肉罩肆仿食動物,食性廣雜,特別喜食各種昆蟲,如黃粉蟲、蟋蟀、金龜子、白蟻、蟬、蜻蜓、蜘蛛、蠅、蜂以物纖及它們的卵、蛹、幼體等。
同時還吃里蟲、蚯蚓、蝸牛及各種畜禽和水產動物的肉、內臟、血、軟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蘿卜、嫩菜等,牛奶、麵包等也可作為蜈蚣的食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蜈蚣
『叄』 怎麼在家養蜈蚣
1、准備一個不太大的盒子,還有就是必須要有遮蔽物。像石頭,樹葉,樹枝等不然蜈蚣派粗會不安喲。
2、盒子的環境環境不能太乾燥,陰暗潮濕一叢芹點最好。盒子底下要有墊,材墊材就用水苔就好了,就是養花花草草的那種保水的乾苔。
3、最好在晚上對物攻進行餵食,蜈蚣喜歡在晚上陳東西。一般喂蟋蟀,碎肉,小魚,麵包蟲,粉蟲,鮮熟泥鰍都可以,食物盡量碎點小點。
蜈蚣的生活習性:
1、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
2、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塵鄭鎮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
3、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范圍廣泛,尤喜食昆蟲類。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肆』 蜈蚣要怎麼養殖才好
蜈蚣的養殖技術:
1.野地養殖法:此方法簡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沒的地方,挖一條長寬不限的小溝,內放垃圾、碎磚,動物殘渣、骨頭、腸、魚刺、雞鴨鵝毛等。蜈蚣嗅到雞毛等的腥味,就會聚集而來棲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後就可翻開溝捕捉到蜈蚣,捕捉後再補充新鮮的食物,覆以細土,以便繼續捕捉。清明前後是捕捉蜈蚣的最適季節。此外,還可用鐵耙於亂石堆、樹根、荒草和岸灘處捕捉蜈蚣。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初次飼養蜈蚣,可以解決種源問題,且特別適合那些沒有專業飼養條件的人。
2.室內全人工養殖法:
室內養殖可採用水泥缸,缸底面積最好為50×40厘米。將水泥缸以「品」字形疊放2~3層,用玻璃板作缸蓋,缸內均應鋪上松軟的細土,厚度視季節而變,一般春、秋季 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層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塊、小木塊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製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應蜈蚣所需要的飲水。放養的密度與個體大小,不同生長期以及餌料情況有關,一般每缸可飼養1~2齡幼體蜈蚣200條,或3齡蜈蚣75條,或4齡以上蜈蚣40~50 條左右,每缸約有4條雄性成體即可。其它方面,可參照室外半自然狀態下的人工池養法進行。
3.室外個自然狀態池養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較陰涼濕潤,背陽避風,僻靜的山坡地方。池用磚、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縫隙,池的長寬大小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大池內應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別飼養。池的四周應設排水溝,池底面不澆水泥,先墊上6厘米左右的細泥土,上面鋪上細石塊或碎瓦片,並留有隙縫,池內也栽種雜草、樹木,並在池內放置飲水盤供應清潔的飲水,盡量造成適應蜈蚣棲息的自然生態環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鑲一圈15厘米寬,與池壁成直角的「內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動物入侵。
(2)第一批放養的蜈蚣可來源於野生採集,也可購買種苗。一般種苗應選擇3~5齡性成熟的蜈蚣,要求體壯活躍,背烏亮而有光澤,雌雄搭配以10:1為宜,但雌蜈蚣產卵孵化時應將雄性蜈蚣全部擇出另養,池養蜈蚣的密度為每平方米350~450條為度。池內濕度以60~70%較為合適,不宜超過75~90%。若濕度過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導致脫殼和飲食困難,不僅妨礙正常發育,而且會發生生理性病變,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內溫度應保持在26~扒鋒29℃間,夏季當氣溫上升到40~42℃時,蜈蚣體內的水份蒸發迅速,應隨時注意降溫,一般方法是經常朝池內灑水降溫保濕。冬季應向池內拋擲稻草保溫,創造一個適合蜈蚣生長的潮濕、溫暖、飼料充足的環境。
(3)蜈蚣為肉食動物,喜食各種昆蟲,如蝗蟲、蟋蟀、蟬、蚱蜢、蜻蜒、蜘蛛,蟲蛾等,飼料應以禽、獸肉食為主,如泥鰍、黃鱔、蚯蚓、蝸牛、蝙蝠、鼠類、壁虎、蜥蜴、蛇類、蠅蛆、白蟻、地鱉蟲等,以及其它動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腳廢料,如雞血、雜骨、腸肚、禽毛、魚蝦小雜等。蜈蚣有時也屹瓜果、胡蘿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適當搭配25~35%的蓮子草,葉葉綠等青飼料。夏秋季節傍晚,還可點燈誘蟲、蛾供蜈蚣捕食,並可適當投放一些昆蟲類在池中的雜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過蜈蚣也耐飢餓,十幾天不給食也餓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極度飢餓或嚴重干擾時會互相殘殺而咬食飼類。並且蜈蚣可以幾天不食,但不可一日無水,要在帶返養殖池內設置水盤,以供應充足的飲水。特別是蜈蚣對食類要求較講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蟲也不吃。投放食料應視季節增減,春夏季蜈蚣活動量大,應多放,晚秋初冬則可適當減少。一般一條成體蜈蚣每次食量約1克,幼體蜈蚣可2~3天餵食一次,成體蜈蚣則需每天餵食一次。放餌時間以傍晚為好,要先將前一天吃剩的殘渣清除掉,並要把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常見疾病與治療:
黑斑病:紅龍蜈蚣身下和頭部發現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春行晌食母生0.6克、土黴素0.25克、氯黴素0.25克,一起磨細拌飼料蟲連喂7天可防治,對嚴重者可分離餵食。也可分別選用制菌素、兩性黴素、放線菌酮和克念黴素等乳化劑防治。胃腸炎:用磺胺片0.5克拌飼料蟲飼喂,也可用氯黴素0.25克拌300克飼料蟲飼喂。
脫殼病:蜈蚣生長快,脫殼時濕度過干難脫殼,過濕產生小蟎蟲、真菌寄生。這時要連續每10天喂土黴素0.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片,一起磨細,同400克飼養蟲拌勻連喂。
蜈蚣加工技術: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燙死,再把尾端剪去,擠出糞尿,後取長寬與蜈蚣相當的簿竹片,削尖兩頭,一端插入蜈蚣齶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彈力將蜈蚣伸直,置陽光下曬干。若遇陰雨天,可用炭火烘乾。乾燥後取出竹片(切忌折斷頭尾,影響品質),將體長相近的蜈蚣頭朝一方,在背腹處用寬lcm左右的細竹片橫向夾住,結紮成排,每排50條,置木箱內密封貯存。 品質要求 成品蜈蚣應足干、呈扁長狀,頭部紅褐色,背部黑綠色,有光澤,並有2條突起棱線,腹部棕黃色,癟縮,足黃色或紅褐色,向後彎曲,最後一節如刺狀,斷面有裂隙或中空,氣微腥,具刺鼻臭氣,味辛而微咸,頭尾部齊全,無破碎,無蟲蛀,無霉變。
『伍』 養寵物蜈蚣要注意什麼
[寵物健康] 蜈蚣飼養管理 [復制鏈接]
(一)日常管理
1、飼養蜈蚣首先應注意調節溫度和濕度。因為溫度和濕度直接影響蜈蚣的生長繁殖。暖房的溫度保持在20℃~36℃之間即可。冬季可以採用電熱器、鍋爐、火爐、火牆、火炕等加熱,夏季可通過噴灑冷水、通風等來降溫。這樣蜈蚣可以一年四季不間斷地生長發育、發情、交配和孵卵,當年產下的小蜈蚣8個月連續四次蛻皮即可長成,9個月達到性成熟。
2、要經常檢查飼養池四周防逃圍牆是否壞,防止蜈蚣外逃;檢查池內有無蟲害,特別要注意防止螞蟻蟎蟲等危害蜈蚣。
3、晚上注意觀察,發現患病蜈蚣要及時隔離治療。
4、堅持每天投喂新鮮飼料,早上清除殘食,清洗食具。定期在食料中添加些葯物,以提高蜈蚣的抗病能力,促進其生長發育。
(二)母子分離飼養
剛孵出的小蜈蚣身體幼小而嫩弱,而剛剛完成孵化任務的老蜈蚣急於捕食以恢復體力,捕食兇猛,行動敏捷,極易踏傷嫩弱的小蜈蚣,從而導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必須將蜈蚣大小分離飼養。
1、母子分離蜈蚣的孵化期長達40天,這期間種蜈蚣池內幾乎見不到蜈蚣活動,待小蜈蚣孵出後,大小蜈蚣及乎同時出來活動,這時將大蜈蚣取出單獨飼養,出來一隻取出一隻,最後飼養池內留下的就全是小蜈蚣了。
2、小蜈蚣的飼養剛孵出的小蜈蚣身體幼小而嫩弱,捕食能力非常低,僅能捕食象蚊子一樣小的飛蟲,因此,人工喂養的小蜈蚣以投喂死的蟲子、肉類、及植物性食物為主,帶硬殼的蟲子應把硬殼撕破後投喂,肉類應剁成肉泥,植物性食物也應剁碎後投喂。同時在其飲水中加入些奶粉等高蛋白物質以促進其生長發育。隨著蜈蚣的生長,飼養密度要逐漸降低,同時做好蜈蚣種的選留工作,把那些體格健壯、生長快的蜈蚣挑出來留作種用單獨喂養。不能作種的蜈蚣長大後加工處理作葯用。
3、大蜈蚣的飼養管理剛分離出來的大蜈蚣經過產卵及40天的孵卵過程,身體十分虛弱,這時必須對其食量進行控制,切忌餵食過多造成食積而消化不良,最終成病。同時增大養土的含水量,使得其蛻皮過程能夠順利進行。為了保證蜈蚣的蛻皮,在其食料中增大鈣、磷等礦物質的含量,促進外骨骼的生長,加速蛻皮。如果蜈蚣缺少鈣、磷,不但外骨骼生長緩慢,而且蜈蚣往往會推遲蛻皮或增加蛻皮的時間,阻礙蜈蚣正常生長,嚴重缺鈣時還會帶來疾病,引起蜈蚣死亡。
蜈蚣飼養管理
http://bbs.gxsky.com/thread-9459925-1-1.html
『陸』 蜈蚣的飼養方法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布。每年驚蟄後,氣溫轉暖,蜈蚣冬眠蘇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於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里。但如果飼養蜈蚣的話應該怎麼飼養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較兇猛,憑著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
蜈蚣食源廣泛,從野外觀察和試養觀察結果,綜合各地飼養經驗,蜈蚣的飼料主要有以下幾類:一類是各種昆蟲,如蟋蟀、蝗蟲、菸蟲、金龜子、稻苞蟲、牛,角蟲、蟬、蚱蜢、蜻蜒、蜘蛛、蠅類和蜂類等的成蟲、蛹、幼蟲和卵。
另一類是蠕蟲、蚯蚓、蝸牛、蛤蝓等無脊椎動物及蛙、蛇、蜥蠍、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內臟等。再一類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時,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黃瓜等瓜果以及蛋類、牛奶、麵包等熟製品。此外,浙江人工飼養的蜈蚣主食泥鰍、黃鱔、小魚、小蝦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雖然廣雜,但對食物要求新鮮,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養殖時,必須每隔2~3天就應投一次新鮮飼料。投料前,要徹底清除前次剩餘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飢力強。飢餓時,一次進食量可達自身體重的1/5~3/5。食飽後,十天半月不給食物也不會餓死。
同時,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飲水。因此飼養場內必須放置盛水器皿,並要定時換水,以保持飲水的新鮮、清潔。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產卵期。每條雌性蜈蚣一般產卵量為20~60粒,大多為40~50粒,少數為10粒以下。產卵前蜈蚣腹部緊貼地面,自行挖掘淺的洞穴。產卵時,蜈蚣身體曲成“S”形,卵從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產在自行挖好的淺穴內。在無外界驚擾的情況下,產卵需2~3小時。產完後,隨即側轉身體,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團,抱在“懷中”孵化。蜈蚣產出的卵呈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約3~3.5mm,米黃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彈性。
蜈蚣孵卵時間較長,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過程中,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都在隨胚胎不斷發育逐漸變化。一個月後,卵內初具幼蟲形態,體長約1.2cm,可見卵膜內幼蟲的蠕功;35~40天後,幼體體長約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離開母體;43~45天後幼蟲體長約2.5cm,能離開母體自行尋食。在整個孵卵期間,母體早已蓄足養料,不必給食,否則反而易造成卵或幼蟲被食物污染而被母體食掉,影響孵出率和幼蟲成活率。
母體在孵卵期間,一直不離開卵團或幼體,精心孵化和守護。不時用觸角左右擺動軀趕近身的其他小蟲,並常用食爪撥弄或用口吮舔卵團或者幼體。據觀察,這是母體食爪的基節腺或口腔腺分泌的液體在清洗卵團或幼體,以防止卵團或幼體遭細菌和其他污物的沾染。
蜈蚣在產卵或孵卵期間,若受外界驚擾,就會停止產卵,並把已產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這就是所謂蜈蚣的“保護性”反應。蜈蚣食卵後,多能重新產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產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遲,且產卵少,孵出率不高,影響蜈蚣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人工養殖蜈蚣時,在蜈蚣產卵和孵卵期間,應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切忌驚擾,這是養殖管理中必須注意的事項。
蜈蚣屬甲殼類的節肢動物,體表覆蓋有幾丁質的甲殼,限制了本身的進一步生長發育。為了擺脫甲殼對進一步生長發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蛻皮數次。每蛻一次皮,就明顯的長大一次。在胚胎發育中要蛻皮三次,成體一般每年蛻一次,個別蛻二次。
蛻皮多在盛夏或產卵後進行。蛻皮前體色改變,行動遲緩,不吃食物,視力和觸角能力減弱。蛻皮時,由前向後逐節進行,最後蛻出尾足。蛻下的舊皮呈皺縮狀,拉直時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軀殼。蛻皮需約2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蛻皮時切忌驚擾,否則會延長蛻皮時間。人工養殖的蜈蚣蛻皮時還要防止成群螞蟻等對它趁機攻擊,否則易被螞蟻等咬死咬傷。
蜈蚣發育的速度較慢,從第一年孵化的幼體到當年冬眠前體長僅約3.3~3.9cm,第二年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體長也只約4.9~6.6cm。所以蜈蚣從產出的幼體發育至成體性成熟一般需3~4年的時間。生長發育的速度與食料是否充足和進食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人工養殖中發現同一年產出的蜈蚣,室內養殖的比自然放養的生長發育得快。所以養殖時供給充足的新鮮飼料是提高其產量的重要條件之一。
蜈蚣屬變溫動物,外界氣溫升降的變化對其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寒冷的冬季威脅著它的生命。
為了逃避寒冷冬季的威脅,它就鑽入地下,以冬眠的方式越冬。冬眠期間不食不動,身體呈“S”形或“L”形。冬眠時鑽入層的深度與氣溫、土溫的高低直接相關。氣溫、土溫越低,鑽入土層則越深;氣溫、土溫較高,則鑽入土層較淺。在一般氣溫、土溫條件下,多在土層15~40cm處冬眠;氣溫、土溫低時,可在土層80~100cm處冬眠。若土溫升高,不僅可以推遲冬眠時間,而且可在土層淺處或土表冬眠。由此可見,土溫的高低是影響蜈蚣冬眠時間長短、潛伏土層深淺的關鍵。
因此在養殖中,人為的提高冬眠場所的土溫,不僅可以縮短它冬眠的時間,使之安全越冬,而且可相對的增加蜈蚣正常的生活期,有利於提高養殖蜈蚣的產量。比如在蜈蚣越冬前夕,在養殖場開挖80~100cm深的坑,把挖出的泥土與收集的垃圾泥灰按2:1的比例拌和均勻,倒入坑內,把坑填平。然後鋪上適量的磚瓦碎塊放人蜈蚣。再蓋一層細土,最後覆蓋樹枝枯草。這樣改善了蜈蚣越冬的環境條件。
越冬環境條件改善前,土溫低,早、中、晚土溫升降變化大,改善後土溫大幅度升高。早、中、晚的溫差變化小,能基本保持土溫在同一天內無大的變化,有利於蜈蚣安全越冬。
蜈蚣越冬環境條件改善後的好處很多,主要有:
①經過深翻,疏鬆了土壤,土層中空氣流通,因土表蓋有細土枯草,磚瓦碎塊下的土中熱量不易散失,增強了保溫能力;並且土中熱量易在磚瓦碎塊間散發,縮小了一天內早、中、晚的溫差。
②磚瓦碎塊易吸水,造成了蜈蚣要求的陰濕環境,且磚瓦碎塊間空隙較大,有利於蜈蚣的出入活動和棲息。
③垃圾泥灰與土壤拌和後,垃圾迅速腐爛、分解,散發出大量熱能,使土溫升高而較恆定,縮短蜈蚣冬眠的時間。
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微生物,有利於各種小蟲的繁殖,為蜈蚣增加了新鮮的天然食物,起到了為蜈蚣“自然投食”的作用。
因此人為改善蜈蚣越冬場所的環境條件,是幫助其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應予推廣。此外,蜈蚣越冬後,恢復了活動能力,要嚴密封閉飼養場所,防止蜈蚣外逃。
『柒』 養殖蜈蚣方法蜈蚣怎麼養殖
1、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在氣溫回升後,冬眠蘇醒,開始外出活動,喜歡居於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里,白天在陰涼的地帶躲避炎熱,在晚上出來活動,喜歡在陰暗潮濕敬歷的洞穴內生活。所以我們在人工養殖時,要根據它的生活習性,搭建一個類似的環境,可以在在養殖池栽樹種草或放置一些瓦片,讓其攀爬隱蔽。
2、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動物,它喜歡吃活體昆蟲,如蝗蟲、蟋蟀檔叢、蜻蜓等常見的昆蟲,還喜歡吃蜂類、蠅類的卵,也吃蜘蛛、蚯蚓以及爬蟲類的蛇、蛙、鳥類,食物極其廣泛,在飢餓可已植物嫩葉嫩芽為食。在人工飼養時,一定要准備足夠的行稿櫻食物,時期快速生長,一般在人工飼養選擇用黃粉蟲餵食,黃粉蟲的繁殖極為快速,在養殖蜈蚣時可自行繁殖,降低養殖成本。
3、在做種時可選擇捕捉野生的蜈蚣,選擇選擇健壯、無傷病的放養入池,不過要注意飼養密度,若是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其相互撕咬,造成自相殘殺的現象。另外在它們在驚嚇過度、飼料和飲水缺少的時候,也會發生互相殘殺的現象。所以在飼養時一定要加強巡視,一旦發現飼料和飲水不足時要及時添喂,一般飼養沒毒在每平米200-300條之間,隨著蜈蚣的生長還要不斷減少飼養密度。
『捌』 寵物蜈蚣,怎麼養
蜈蚣性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所食的昆蟲有蟋蟀、蝗蟲、金龜子、蟬、蚱蜢以及各種蠅類、蜂類,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蝸牛以及比其身體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類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人工飼養時食物新鮮,稍有腐敗即不進食。 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
『玖』 如何飼養蜈蚣
蜈敬大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范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及小動物,如蟑螂、蛾磨磨類的幼蟲、鼠婦、蜘蛛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亮游豎落里,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氣轉冷時,鑽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於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後(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
『拾』 蜈蚣養殖技術是什麼 家養蜈蚣應該怎麼餵食
1、養殖環境。
蜈蚣的生長環境以29℃~32℃最為適宜,如超過40℃,攝食活動能力降低,甚至尋找洞穴躲悉則藏起來;如低於15℃,活動也趨緩慢,遲遲不產卵,剛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溫度低而不能蛻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時會停食,進入休眠狀態。
夏季溫度較高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在養殖肢洞場栽種草、木,最好架設涼棚,或灑水降溫。室內養殖的,要把門窗打開,每天早晚灑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濕度。飲水器內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溫,最好移至地下室暫養。
蜈蚣喜濕,空氣相對濕度為70%左右,泥土濕度為15%~20%。如飼養環境過於乾燥,飼料水分又不足時,不但影響蜈蚣的呼吸和體溫的調節,也影響產卵和孵化率,可能發生互相殘殺,甚至發生失水性死亡。但過分潮濕也不好,如棲息場所的泥土濕度超過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給蛻皮造成一定的困難,甚至產生生理性病變。
2、飼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適宜溫度(25℃~32℃)下,1條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約1克,幼體蜈蚣食量約0.1克。一年中吃食時間只有7個月,即從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這一段時間。4月、10月天氣稍涼,溫度雖然高於10℃,但還很不穩定,白天氣溫可能較高,但晚上溫度較低,東北、西北和華北溫度會更低,所以這2個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動量也很小,人工飼養時3天投1次飼料即可。5~9月氣溫較高,蜈蚣進入正常的活動和吃食狀態,特別是6~8月份氣溫歷陸枯最高時,蜈蚣最活躍,吃食量較大,這時每天應該投喂1次。餵食時問應在傍晚7~9點。第二天清晨,要及時把吃剩下的飼料清理出來,以免高溫時有些飼料腐敗變質,但活體飼料蟲不必清出。
為了掌握投飼量,避免多餘的飼料在槽內腐敗變質,可根據蜈蚣的放養密度和蜈蚣個體大小投喂,一般放養密度大的要多投、產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齡蜈蚣食量小,應該少投一些。
3、疫病防控。
綠僵菌病6月中旬到8月底,由於氣候變化,溫度高,濕度大,蜈蚣受綠僵菌感染而易得此病。受感染蜈蚣早期主要是關節的皮膚上出現黑色小斑點,繼而體表失去光澤,最終因拒食消瘦而死亡。用食母生0.6克,土黴素0.25克,氯黴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飼料拌勻喂病蜈蚣,直至病癒。
胃腸炎蜈蚣多在秋後陰雨低溫時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頭部呈紫紅色,毒鉤全張,不食或少食,發病5~7天後死亡。用磺胺片0.5克研細後同300克飼料拌勻;另用氯黴素0.25克飼料300克拌勻,隔日錯開餵食。
脫殼病初期表現不安,來回爬動;後期表現無力,行動滯緩;最終因不食不飲而死亡。用土黴素0.2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克,共研成細末同400克飼料拌勻,連喂10天即可痊癒。
4、繁育管理。
(1)三齡蜈蚣。
蜈蚣的壽命僅有6年,性成熟以後,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後初晴的清晨進行交配,40天開始產卵,雌蜈蚣把受精卵產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時孵化。每隻雌蜈蚣一次排卵達2~3小時,每次產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塊。
三齡蜈蚣與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間,懷卵的蜈蚣先後產卵和抱卵孵化。而產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營養,故產卵和孵化後應與產卵前一樣,要保證飼喂足夠的飼料。
三齡蜈蚣與成年蜈蚣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32℃,交配、產卵、孵化也大都在這個溫度范圍內進行。若溫度低於20℃,生長發育受到抑制,並且停止交配產卵,孕蜈蚣也會由於低溫而遲遲不產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會延長孵化時間。溫度過高,則會造成卵粒燒死和蜈蚣體內大量失水而死亡。
三齡蜈蚣與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氣相對濕度稍偏高一些,一般為90%,窩泥濕度為20%~30%。空氣和窩泥的濕度直接影響它們的食慾、產卵期、產卵率和孵化率。若長期處在乾燥環境,會使它們停滯生長或卵粒失水干癟,影響繁殖後代。若濕度高,又長期潮濕,也不利於它們生長繁殖,易使卵粒發霉腐爛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導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中,發現濕度變化時,要及時加以調節。
三齡蜈蚣與成年蜈蚣的飼養密度不宜過大,一般為每平方米放養400~500條。在飼養中,發現要蛻皮的個體,應及時進行隔離,因剛蛻皮的個體無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殘食。同時還要作好產卵和孵化蜈蚣的隔離單養和幼蜈蚣的分離工作。
(2)種蜈蚣。
雌蜈蚣產卵前3~4天應將其揀出,單獨飼養以便排除不產卵蜈蚣的干擾,提高孵化率。可採用人工巢孵化方法:一種是用直徑10厘米左方的無底罐頭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氣,將其插入土中,罩著臨產雌蜈蚣,筒口用硬紙板蓋好,l筒1個雌體;另一種是用玻璃罐頭瓶,配上蓋,蓋上鑽一些孔通氣,瓶里放上厚潮土,將臨產的蜈蚣放入,1瓶1條。
產完卵的雌蜈蚣在抱卵孵化期60天內不吃不動,僅靠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命活動,因此應在雌蜈蚣懷卵前增加飼料量,並調劑飼料品種,促進雌蜈蚣多進食,讓其體內貯存大量養料,以便產卵後抱卵孵化期消耗。雌蜈蚣只有在體內貯存了足夠的營養物質,才能順利地完成抱卵孵化任務,防止雌體吞食卵子的現象發生。若這時給抱卵孵化的雌體餵食,它們起來吃食後可能不再孵卵,因此此期不必喂飼料。另外,雌蜈蚣在吃食時會把殘食帶到窩居地,它們在吃這些殘食時,也有可能把卵也吃掉。
在一個繁殖群體中,雌蜈蚣產卵日期不一致,產卵早的與產卵遲的個體有時能相差1個月,在這1個月內,既有產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產卵的,餵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絕大多數都產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給一點飼料,保證未產卵的吃食。這樣經過1個月左右,產卵早的雌蜈蚣已經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撫育幼蜈蚣的任務,開始出窩活動。
經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較瘦,應把它們撿出去單獨飼養,供給其營養豐富且能量充足的飼料,保證它們得到充足的養料,盡快恢復體質。
(3)幼小蜈蚣。
剛從雌體懷抱中分離出來的幼小蜈蚣,由於身體太小,應先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內飼養一個時期再轉入池內飼養。在盆內飼養時,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入盆後,在盆底放1塊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蓋1塊鑽有許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個搪瓷盆可養幼小蜈蚣600條左右。
飼養剛從抱卵孵化的雌蜈蚣體邊分離出來的初期小蜈蚣應特別上心,飼養土要新、軟、干凈、潮濕,用幾塊清潔且鑽有若干小洞的海綿,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入搪瓷盆中,小蜈蚣就會爬到海綿上,吃飽後鑽入海綿的小洞中休息。第二天把海綿塊夾到另一個准備好飼養土的搪瓷盆中輕輕一拍,小蜈蚣就會跌落下來。用這種方法飼養7~10天後,可改為用蠅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許奶粉和葡萄糖飼喂。喂飼時可將飼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將小蜈蚣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