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寵物中心 > 寵物馬是哪個國家的

寵物馬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5-06 19:06:01

A. 動物馬的資料


Equus caballus

英文名horse

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圖1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 (圖2);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 30 多個 。主要可分為小型地方品種、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飼養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飼管理和幼駒培養及調教。

馬 mǎ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又如:馬子(籌碼)



關於馬的詞彙: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ma】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1)





(2)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3)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4)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5)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6)

又如:馬子(籌碼)

(7)





(1)





(2)

[方]∶發怒時把臉拉長像馬臉 [draw face]。如:馬起面孔叫他們出去

(3)

駕著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馬過世家。――《聊齋志異·促織》

(4)

又如:裘馬揚揚



(1)





(2)

大的[big]。如:馬道(大路);馬包(被包。中間開口、兩旁可以塞進東西的長布袋);馬船(大型官船);馬溜子船(航行速度較快的大船)

馬鞍

mǎ ān

[saddle] 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

馬鞍形

mǎ ānxíng

[the shape of a saddle――a falling-off between two peak periods] 馬鞍子的形狀――用來形容或比喻兩頭高起、中間低落的事物

馬幫

mǎbāng

[caravan;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 馱運貨物的馬隊

馬鞭

mǎbiān

[horsewhip] 趕馬用的鞭子,多用皮條編成

馬弁

mǎbiàn

[bodyguard of an officer] 舊時軍官的護兵

馬表

mǎbiǎo

[stopwatch] 跑表,秒錶,最初用於賽馬計時

馬鱉

mǎbiē

[leech] 水蛭

馬兵

mǎbīng

[cavalry man] 騎兵

馬泊六

mǎbóliù

[procurer] 男女關系的牽線人

閑常也會做牽頭、做馬泊六,也會針灸看病。――《金瓶梅詞話》

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 journey without a stop]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時刻不停頓地前進

馬步

mǎbù

[pas de cheval] 像馬步似的芭蕾舞步

馬車

mǎchē

(1)

[cab;chariot;horse-drawn carriage;buggy]∶馬拉的車

用馬車拉煙草

(2)

[cart]

(3)

重型雙輪車,沒有彈簧,用於普通農業作業和運輸貨物

(4)

任何用馬拉的輕載雙輪車

馬齒莧

mǎchǐxiàn

[purslane] 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葉,遍生於東西兩半球,在某些地區是一種討厭的野草,可當蔬菜和涼拌菜食用

馬褡子

mǎdāzi

[large rectangular bag hung on a horse] 褡在馬身上的大型褡褳

馬達

mǎdá

[motor] 機械動力源,如汽油發動機、電動機

馬大哈

mǎdàhā

(1)

[careless;heedless]∶粗心大意

(2)

[scatterbrain;careless and forgetful person]∶輕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馬刀

mǎdāo

[sabre;saber] 騎兵作戰用的略彎的長刀

馬到成功

mǎdào-chénggōng

[begin successfully;win instant success;gain an immediate victory] 戰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

馬德里

mǎdélǐ

[Madrid] 西班牙首都。為歐洲地勢最高的都城,人口315萬

馬燈

mǎdēng

[baron lantern;hurricane lamp] 一種手提式的煤油燈,能防風擋雨,夜行時可掛在馬身上

馬店

mǎdiàn

[inn specially opened to receive members of a caravan] 供馬幫客人住宿的客店

馬隊

mǎì

(1)

[a 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成隊的馬,多用於運輸貨物

(2)

[caravan]∶商隊;一隊馱畜

(3)

[cavalry]∶騎兵的隊伍

馬販子

mǎfànzi

[horse dealer;nagsman] 馬匹兜售員,馬匹拍賣員,馬匹推銷員,(特別是在馬匹拍賣場上)被雇來騎馬和展覽馬的人

馬房

mǎfáng

[livery stable;stable;shed for horses] 供出租存放馬車和馬的馬廄並有設備提供使用

馬蜂

mǎfēng

[hornet] 大黃蜂,胡蜂科任何比較大的社會性黃蜂,是強有力善飛翔的昆蟲,具有有力的螫針,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馬蜂窩

mǎfēngwō

[hornet's nest] 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對付的人和集體

他這一說可捅了馬蜂窩了

馬夫

mǎfū

(1)

[horsekeeper;groom;buggy driver]∶喂養馬的人

(2)

[mafoo]∶中國舊稱養馬的孩子或馬童

馬革裹屍

mǎgé-guǒshī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die on the battlefield] 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軍人戰死沙場

馬褂

mǎguà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

馬號

mǎhào

[parking area for horses] 養馬的處所

馬號

mǎhào

[cavalry signal;bugle] 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

馬赫

mǎhè

[Mach] 飛機、火箭等在空氣中移動的速度與音速的比。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Ernst Mach)得名

馬赫數

mǎhèshù

[Mach number] 表示物體運動速度對周圍空氣中的音速之比的數

馬後炮

mǎhòupào

[belated effort] 象棋術語,借喻過時的舉動

檢討有屁用,田已經耕過了,哪個要他放馬後炮

馬虎

mǎhu

[careless;negligent;skimping;sloppy] 漫不經心;不介意;疏忽;輕率

這人太馬虎

馬甲

mǎjiǎ

(1)

[armor on horse]∶馬身披的鎧甲

(2)

[vest] [方]∶背心

馬架

mǎjià

(1)

[方]

(2)

[small shed;shack]∶小窩棚

(3)

[tripod]∶用來背東西的三角形的木架。也叫「馬架子」

馬韁繩

mǎjiāngshéng

[twitch] 扎住馬上唇的一圈繩索或皮帶、附帶交織而成的手柄,作為控制裝置

馬嚼鐵

mǎjiáotiě

[curb bit] 一種有分叉的硬馬嚼子,通過分叉可對馬頜施加力量起杠桿作用

馬嚼子

mǎjiáozi

[bar bit] 馬籠頭套在馬口內的部件,其銜鐵是一根堅固的金屬棍,有時包著橡皮

馬腳

mǎjiǎo

[cloven hoof;sth.that gives the game away] 比喻破綻或隱私

露出馬腳

馬廄

mǎjiù

[stable;shed for horses] 養馬的房舍

可養20匹馬的馬廄

馬駒

mǎjū

[foal] 馬的幼畜,尤指一歲以下的小馬

馬具

mǎjù

[harness] 在馬身上配備的器具、物品,如馬鞍子、馬蹬等,供騎馬用

馬可·波羅

mǎkěbōluó

[Marco Polo] (1254―1324)義大利人,曾於1275年來中國,在元朝任職17年。著有《馬可波羅行記》,介紹他在東方的見聞

馬克思

mǎkèsī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律師的家庭里。主要著作有《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48 年至 1850 年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

馬克思列寧主義

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統稱。由列寧從馬克思的學說中發展,或被認為是列寧發展的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馬克思主義

mǎkèsīzhǔyì

[Marxism] 馬克思、恩格斯和他們的追隨者制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原則和政策;尤指由馬克思創立或同馬克思相聯系的一種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包括勞動價值論、辯證唯物主義、經濟決定人類活動和社會制度、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相信隨著資本家階級對工業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隨之而來的階級對抗的加劇和勞動者的苦難,將導致無產階級以革命奪取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

馬口鐵

mǎkǒutiě

[tinplate;galvanized iron sheet;tinned iron sheet;white sheet] 鍍錫的薄鐵片

馬褲

mǎkù

[riding breeches] 專為騎馬方便而設計的一種膝部以下瘦小、以上肥大的褲子

馬快

mǎkuài

[servant] 舊時衙門里偵緝逮捕罪犯的差役

馬拉松

mǎlāsōng

[Marathon race] 42195米超長距離賽跑。比喻時間持續得很久的事

馬力

mǎlì

[horsepower] 功率單位,1馬力等於每秒鍾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馬列

mǎ-liè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稱

我看還是毛主席的說法,學馬列主要是學一個立場,一個觀點,一個方法

馬鈴薯

mǎlíngshǔ

(1)

[potato]

(2)

一種直立草本植物,葉為羽狀復葉,花白色、黃色、藍色或紫色,漿果紫色,原產於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廣泛栽培(尤在溫帶地區)作蔬菜

(3)

此植物的塊莖。也叫「洋芋」、「土豆兒」、「山葯蛋」等

馬六甲海峽

mǎliùjiǎ hǎixiá

[the Strait of Malacca]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長約1000公里,最寬處約40公里,航道最深處25米

馬籠頭,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 轡,用以御馬和約束馬的馬首挽具,包括絡頭、嚼子(口銜)、韁繩,還有其他附屬物

馬路

mǎlù

[road;avenue;street] 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

馬騾

mǎluó

[mule] 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家畜,力氣較大

馬馬虎虎

mǎmɑ-hūhu

(1)

[caleless;casual]∶不仔細

在科研中不應馬馬虎虎地對待一個哪怕不起眼的數據

你的頂髻做得馬馬虎虎

(2)

[not so bad;so-so]∶還過得去

他的英語馬馬虎虎

馬匹

mǎpǐ

[horses] 馬的總稱

馬屁

mǎpì

[flattery] 為了某種目的或利益而對人諂媚奉承的言行

馬屁精

mǎpìjīng

[subservient;flatterer;flunkey;apple polisher]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馬前卒

mǎqiánzú

[pawn] 舊指在車馬前奔走的僕役,現指為人效勞、跑腿、供人差遣的人

馬群

mǎqún

[manada] 指一群同族野馬,包括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一些幼駒

馬賽克

mǎsàikè

[mosaic] 可以拼成圖案的小型彩色瓷磚,方形或六角形,也指用這種瓷磚拼成的圖案

馬上

mǎshàng

(1)

[immediately;right off]∶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on horseback]∶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馬上比武

mǎshàng bǐwǔ

[tournament] 起源於中世紀的一種騎士比武;參加者分成兩隊,穿盔甲,持長矛或劍,一對一地比武,表現武藝和英勇,獲得優勝者由為這次比武選出來的女士發給獎品

馬勺

mǎsháo

[ladle] 木製的大勺,用來盛飯、盛粥

馬市

mǎshì

[horse market] 以金帛或茶、鹽同邊區民族換馬的地方

馬嘶

mǎsī

[neigh] 發出高而拖長的典型屬於馬的嘶鳴聲

馬首

mǎshǒu

(1)

[head of a horse]∶馬頭

(2)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take the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 戰爭中士兵看主將馬頭或進或退,喻指跟隨別人行動,以別人的楷模為榜樣

馬術

mǎshù

[horsemanship] 騎馬的技術

馬術表演

馬蹄

mǎtí

[horse's hoof] 馬的蹄子

馬蹄鐵

mǎtítiě

(1)

[horseshoe]∶馬掌,即釘於馬、驢、騾子蹄下的 U 字形鐵片,以使蹄耐磨且不易受傷

(2)

[horseshoe magnet]∶U 字形磁鐵

馬蹄形

mǎtíxíng

(1)

[U-shaped;shape of a hoof]

(2)

三面構成U字形而一面是直線的形狀

(3)

U字形

馬桶

mǎtǒng

[clossstool;commode;nightstool] 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

馬頭琴

mǎtóuqín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 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馬頭裝飾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馬尾松

mǎwěisōng

[masson pine] 亞洲東部的一種材用松樹,是一種有價值的、裝飾用多樹脂木材

馬戲

mǎxì

[circus] 原指人的馬技表演,現指有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這些動物都經過專門訓練

馬歇爾計劃

mǎxiē ěr jìhuà

[Marshall plan]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所謂美國「援助」歐洲復興的演說。後來美國政府據以制訂的《歐洲復興方案》,就被稱為「馬歇爾計劃」

馬靴

mǎxuē

[riding boots;gambado] 騎馬穿的長筒靴子,泛指長筒靴子

馬衣

mǎyī

(1)

[cover for a horse;horsecloth]∶遮蓋或裝飾馬匹的布

(2)

[capa prieto]∶裝飾性的馬衣

馬扎

mǎzhá

[campstool] 一種可折疊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為支架,上面綳皮條、繩等。攜帶方便

馬掌

mǎzhǎng

[horseshoe] 馬蹄下邊的角質皮層;馬掌上釘的馬蹄鐵

(馬)
mǎ ㄇㄚˇ
(1)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匹。駿~。~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2)
大:~蜂。~勺。
(3)
姓。
鄭碼:XA,U:9A6C,GBK:C2ED
筆畫數:3,部首:馬,筆順編號:551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B. 馬的資料

有同感,我寫的是<<馬的自述>>唉~~~~~~~~~~不會啊~槑本介紹
[編輯本段]
馬是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編輯本段]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分類
[編輯本段]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

生物學特性
[編輯本段]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並且只有這一種動物可辨別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關於馬的詞彙
[編輯本段]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藍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編輯本段]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種類
[編輯本段]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山丹馬

以馱載為主的兼用型馬品種。產於中國甘肅山丹馬場,以當地馬與頓河馬雜交育成,只含1/4的頓河馬血液。1984年經鑒定命名。體質結實,富悍威,對高寒山地適應性強。頭中等大,頸稍斜。甲較長,胸寬深,背腰平直,腰較短,尻較寬而稍斜。四肢堅固,關節強大,肌腱明顯,後肢稍外向,蹄質堅實。毛色以騮為主,黑色次之。母馬平均體尺(厘米):體高138.5,體長142.3,胸圍169.3,管圍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連山區,平均馱重100千克時行程200公里,歷時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騎乘測驗記錄1600米為2分11秒;5000米為8分13秒。對側步1000米為2分11秒最大挽力達455千克,相當於體重的91%。單馬駕兩輪膠車載重500千克,時速15公里。遺傳性穩定。

荷蘭溫血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說有哪一個品種的馬,像明星一樣快速竄紅,那就是荷蘭溫血馬。這是個新的品種,荷蘭在1958年才開始有血統登記簿,然而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荷蘭溫血馬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新產品,有別於二十世紀以前就有的溫血馬,它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所創造的品種,但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之外,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血統。

荷蘭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Gelderlander)與格羅寧根馬(Groningen) ,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為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Neapolitan)、諾曼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Anglo-Norman)、哈克尼馬(Hackney)與純血馬(Thoroughbred)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Friesian)與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工業革命之後的機械化,使得馬的用途轉為休閑騎乘與運動,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採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有時會發生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Selle Francias)、德國的漢諾威馬(Hanoverian)與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柏布馬 Barb or Berber
柏布馬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吉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吉利亞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當地邊遠山區與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應該還有飼養許多柏布馬類型的馬。
柏布馬是另一種古老的東方馬品種,幾世紀以來對各種馬的品種產生巨大的影響,幫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許多成功品種。和阿拉伯馬(Arab)一樣,它在馬的品種培育上佔有不容否認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卻較不為人知,不像阿拉伯馬那麼出名。柏布馬最初被帶到歐洲時,常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馬,因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說阿拉伯語。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實它是一匹柏布馬。它是摩洛哥蘇丹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但是法國人並沒有發現它的價值。當有名的育種專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發現它、將他帶到英國之前,它在巴黎被當做拉車的馬。在比較新的文獻中,已將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這個故事已被瑪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寫成小說「風之王」,並榮獲194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金牌獎,好萊塢也拍成同名電影。
特質
柏布馬以強壯、耐力超強、速度快、反應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來培育與改善其它品種時,這些特質更顯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活潑、漂亮,動作也不夠輕快、流暢。有些動物學家認為柏布馬起源於史前的歐洲血統,而不是亞洲血統,大家還在辯論它算不算東方馬類別。人們總是拿它和阿拉伯馬比較,認為他不像阿拉伯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溫柔親切。一樣的是強壯,能吃苦耐勞,使得照顧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徵
柏布馬的外型算是輕型的沙漠馬。頸部長度中等,弓彎、強壯。腿精緻但強壯且長。跟所有的沙漠馬一樣,蹄子非常硬。鬃毛與尾毛比阿拉伯馬濃密。
頭 頭長而狹窄,耳朵長度中等,鼻樑有點凸起,眼睛看起來很英勇的樣子,鼻孔的位置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馬為灰色、黑色、栗色、騮色、與深騮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馬血統的才有其它顏色。
身高 從148公分到160公分。
現狀
在以前柏布馬被認為是上等的戰馬,現在則是很好的騎乘用馬,有時也用於賽馬。可惜的是,它在家鄉以外的地區,沒有得到它應該有的名聲。
由於柏布馬原產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好,純種柏布馬的數量越來越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7年在阿爾及利亞成立世界柏布馬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Cheval Barbe, OMCB)。成員為幾個柏布馬的原產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一些歐洲的育種協會。但不幸由於阿爾及利亞復雜的政治情勢,該組織自九十年代起就幾乎停止運作了。餓,行嗎?

C. 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什麼國家

現代馬術起源於英國,16世紀傳入歐洲。因為當時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馬術運動一直無比的高貴氣派。加之參賽者都穿著華麗的禮服出賽,且現場觀賽者眾多,騎士們常常被譽為「運動的王者」。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已經開始了騎馬競賽的活動,古羅馬時代,人們也在競技場上把騎馬競賽作為一項娛樂,此後的古奧運會上就陸續出現了有馬加入的競賽項目。但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馬術運動直到18世紀末才成為一個獨立的體育項目。

1900年,在第二屆現代奧運會上馬術的超越障礙就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奧運會的馬術比賽中,經常會有一些國家的王室成員參加,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女兒安妮公主,她曾參加過1976年第二十一屆奧運會的馬術比賽。而在2000年,約旦國王的女兒哈雅公主也騎著父親贈送的駿馬「露西卡二世」出現在悉尼奧運會的賽場上。

中國馬術運動源遠流長,唐朝盛行的馬球、馬技運動足以說明中國的馬術歷史已有1300多年。1982年,我國申請加入了國際馬聯。1991年4月,新中國第一個賽馬俱樂部在深圳誕生。

世界上大約有300多個馬種,其中最著名的三個品系是汗血馬、純血馬和阿拉伯馬。汗血馬是馬中的古代藝術品,現存極少。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馬,賽馬場上的佼佼者。而阿拉伯馬是皇室貴族和富豪大亨們的寵物。

D. 君子國的人帶上他們的寵物是什麼

君子國的寵物是馬(天馬)。
君子國=新羅(韓語:신라)(前57年—935年)為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之一。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於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創建。532年,新羅兼並伽倻,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與高句麗、百濟三足鼎立。7世紀中後期,新羅聯合唐先後滅亡百濟(660年)和高句麗(668年)。羅唐戰爭後,新羅完全控制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形成統一新羅國家。文武王至景德王統治期間的約百年時間里,統一新羅出現了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聖代」時期。8世紀中後期,由於內訌和農民起義不斷,統一新羅逐步走向衰落,9世紀末期分裂成後三國。935年,後三國被高麗統一。
新羅始於辰韓十二部落之斯盧。斯盧位於金城(今慶州),由六個氏族村落組成。相傳有一神馬在斯盧留下一瓢形大卵,有一男嬰從卵中破殼而出。斯盧人將男嬰奉為神,在其10歲多(公元前57年)的時候,將其推舉為王,是為新羅始祖朴赫居世居西干。


E. 關於馬的資料


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奇蹄目
科: 馬科
屬: 馬屬
種: 馬

學名
Equus caballus
馬 (Equus caballus) 是一種草食性家畜,頸上有長鬃,尾有長毛,馬腳長有馬蹄。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原產於中亞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15世紀後,才被殖民者帶到美洲和澳洲。

馬主要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挽車和載重,在戰爭和勞作中運用。在歷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業革命蒸汽機出現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車動力,以至於後來機器的能力要以馬力來衡量。在山區無法行車的路上,馬是主要的運載工具。

在戰爭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游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羅馬帝國也是後期從中亞游牧民族處學習的騎乘。馬鞍也是游牧民族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馬鐙是中國人在唐朝後期發明的,一開始只是一個,為便於上馬,後來發展為一邊一個,波斯人稱為「中國鞋」,後來才傳到歐洲。直到20世紀末,由於各種戰車、直升機的出現和普及,騎兵才開始退出戰爭。目前騎乘多用於體育競賽,有的大城市巡警也還用馬。

馬也可以作為乳用和肉用,伊斯蘭教律法禁止食用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馬肉,但後來作用不大,現在法國人、義大利人都食用馬肉,日本人認為馬肉是營養豐富的肉食。在二戰期間,美國允許肉店供應馬肉以彌補牛肉供應不足,但二戰結束後,在西部牧場主的壓力下,又禁止供應馬肉。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適合釀造「馬奶子酒」。

隨著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培育出各種小馬,作為寵物。,現在經過幾千年人的培育,馬的種類繁多,從高達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條大狗大的馬,體形各異。

關於馬的演化:
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馬的進化過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詳細。馬的進化常常被用來作為進化的例子。 馬屬於哺乳綱,奇蹄目。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於五千六百萬年前的北美洲,時值始新世。始祖馬個頭 只有狗那麼大,弓著背,四肢長著多個趾頭(前三後四)。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眾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著小型化發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成 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現代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現於一千二百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北美洲一直 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里起源並向四周輻射。馬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 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撒。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在北美洲徹底滅絕,南美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是迷。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渡捕獵有關。 從此,在近五千六百多萬年的時間里作為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Discovery製作的一期關於馬的節目里說道「當印第安人第一次見到西班牙人帶來的馬的時候,感覺象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現代飼養的馬是由歐洲野馬馴化而來的。野生的馬已經滅絕。現存的普氏野馬不是家馬的祖先。馬的進化歷程充滿了艱難險阻。馬科動物曾經是如此繁盛,前後進化出幾十個屬,到最後卻只有一個屬六七種殘存至今。馬的興衰歷程實際上是奇蹄動物的興衰歷程,奇蹄動物在現代普遍呈衰落的趨勢。

關於馬的詞彙: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F. 馬的種類有哪些

世界上大約有300多個馬種,其中最著名的三個品系是:汗血馬純血馬和阿拉伯馬。

  1. 汗血馬是馬中的古代藝術品,現存極少。

  2. 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馬,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3. 阿拉伯馬是皇室貴族和富豪大亨們的寵物。
    如果把純血馬比做馬中貴族,那麼,純血阿拉伯馬就是馬族中的皇族。

G. 寵物馬多少錢一匹

寵物馬是人工培育的品種,並不稀奇。一般按產地和血統劃分,而按產地可分為阿根廷矮馬、英國矮馬等,我國則有四川矮馬、廣西德保矮馬、河南袖珍馬等。價格一般在5000元-8000元,但也有上萬的。

H. 關於馬的資料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馬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詩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
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
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清·徐《大獵》詩

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奇蹄目
科: 馬科
屬: 馬屬
種: 馬
學名
Equus caballus
馬 (Equus caballus) 是一種草食性家畜,頸上有長鬃,尾有長毛,馬腳長有馬蹄。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原產於中亞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15世紀後,才被殖民者帶到美洲和澳洲。

馬主要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挽車和載重,在戰爭和勞作中運用。在歷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業革命蒸汽機出現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車動力,以至於後來機器的能力要以馬力來衡量。在山區無法行車的路上,馬是主要的運載工具。

在戰爭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游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羅馬帝國也是後期從中亞游牧民族處學習的騎乘。馬鞍也是游牧民族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馬鐙是中國人在唐朝後期發明的,一開始只是一個,為便於上馬,後來發展為一邊一個,波斯人稱為「中國鞋」,後來才傳到歐洲。直到20世紀末,由於各種戰車、直升機的出現和普及,騎兵才開始退出戰爭。目前騎乘多用於體育競賽,有的大城市巡警也還用馬。

馬也可以作為乳用和肉用,伊斯蘭教律法禁止食用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馬肉,但後來作用不大,現在法國人、義大利人都食用馬肉,日本人認為馬肉是營養豐富的肉食。在二戰期間,美國允許肉店供應馬肉以彌補牛肉供應不足,但二戰結束後,在西部牧場主的壓力下,又禁止供應馬肉。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適合釀造「馬奶子酒」。

隨著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培育出各種小馬,作為寵物。,現在經過幾千年人的培育,馬的種類繁多,從高達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條大狗大的馬,體形各異。

關於馬的演化:
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馬的進化過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詳細。馬的進化常常被用來作為進化的例子。 馬屬於哺乳綱,奇蹄目。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於五千六百萬年前的北美洲,時值始新世。始祖馬個頭 只有狗那麼大,弓著背,四肢長著多個趾頭(前三後四)。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眾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著小型化發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成 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現代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現於一千二百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北美洲一直 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里起源並向四周輻射。馬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 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撒。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在北美洲徹底滅絕,南美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是迷。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渡捕獵有關。 從此,在近五千六百多萬年的時間里作為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Discovery製作的一期關於馬的節目里說道「當印第安人第一次見到西班牙人帶來的馬的時候,感覺象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現代飼養的馬是由歐洲野馬馴化而來的。野生的馬已經滅絕。現存的普氏野馬不是家馬的祖先。馬的進化歷程充滿了艱難險阻。馬科動物曾經是如此繁盛,前後進化出幾十個屬,到最後卻只有一個屬六七種殘存至今。馬的興衰歷程實際上是奇蹄動物的興衰歷程,奇蹄動物在現代普遍呈衰落的趨勢。

關於馬的詞彙: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關於馬的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馬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詩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
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
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清·徐《大獵》詩

I. 法拉貝拉馬是原產於阿根廷的迷你馬種,長什麼樣子呢

法拉貝拉馬是世界上最小的馬。這種馬身高一般只有38裡面,體重僅9千克左右,相當於一隻中小型犬類那麼大。

從19世紀開始,人們為了娛樂就嘗試著馴養專門供玩賞的超小型馬種。在眾多的馴養小型馬中,英國的“設得蘭”最為小巧,其身高約在100厘米左右,因為長得很壯實,所以最初它是做畜力運輸重物的,到後來才被逐漸訓練城為玩賞動物。後來,隨著英國的大量移民,這種小型馬種也逐漸進入美國、阿根同等國家,並在各地相繼繁殖出其後代。不過這些設得蘭小馬的後代身高比他們的祖先要更矮了。

J. 馬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當作交通工具的

世界上大約有300多個馬種,其中最著名的三個品系是汗血馬、純血馬和阿拉伯馬。汗血馬是馬中的古代藝術品,現存極少。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馬,賽馬場上的佼佼者。而阿拉伯馬是皇室貴族和富豪大亨們的寵物。如果把純血馬比做馬中貴族,那麼,純系阿拉伯馬就是馬族中的皇族。

汗血馬發源於古代的中亞,現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一帶。在疾速奔跑之中,汗血馬的頸部會流出紅色的汗滴,汗血馬由此得名。汗血馬為古代中亞游牧民族的征伐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據說成吉思汗的坐騎就是汗血馬。汗血馬曾經在我國繁衍生長,古代我國的歷代政府都有在今新疆一帶飼養徵用汗血馬的傳統,但近代汗血馬在我國卻幾近絕跡。近幾年通過各種途徑陸續進口了一些,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向我國贈送了一些,現在已經在我國形成小規模的汗血馬種群。

阿拉伯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馬種。一般意義上講的東方馬或純種阿拉伯馬,是指在阿拉伯地區培育的、具有沙漠血統的阿拉伯馬。它們在良種馬中體形是最漂亮的,它體格不大,一般體高140_150厘米,體重385_500公斤。它具有典型的騎乘馬外形:頭形輕俊,前額寬廣,額前鼻端逐漸變窄,面部正直或稍凹,耳短小、豎直,眼大有神,兩眼距離寬,鼻孔大,下額深而廣。頸長而形美,背腰短,較其他品種馬少一個腰椎和1_2個尾椎,肋拱圓,尾礎高,臀部深,四肢細長,肢勢端正,肌腱發達,蹄質堅韌,體質結實。

阿拉伯馬毛色主要為青色,騮毛、栗毛次之,黑毛少見。在頭和四肢下部常有白彰。純種阿拉伯馬無花毛,斑毛或駁馬,不論體表毛色如何,其皮膚總是黑色。阿拉伯馬對世界很多馬品種的培育改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著名的英國純血馬就是由阿拉伯馬培育而來的。

我國的主要馬種為新疆伊梨馬和內蒙的蒙古馬。體型都比較小,在世界著名的馬系中尚不能有其地位。http://www.ce.cn/newsssh/ztqj/200411/22/t20041122_2354634.shtml

閱讀全文

與寵物馬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8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4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2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