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生態旅遊的三大理論基石是什麼

生態旅遊的三大理論基石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15 02:16:23

1. 生態旅遊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一、生態旅遊的定義
生態旅遊的定義很多,目前可以查到的有關生態旅遊的定義已多達上百種。澳大利亞聯邦旅遊部1994年在制定其《國家旅遊戰略》時,在匯總各種定義的基礎上,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以大自然為基礎,涉及自然環境的教育、解釋與管理,使之在生態上可持續的旅遊」。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對自然界負責任的一種旅遊活動,即在保護自然旅遊目的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當地居民生活質量」。我國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生態旅遊的定義進行了界定,較多的人認為:生態旅遊是以自然風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風土民情為主要吸引物,通過增加當地群眾的經濟收益、積極促進自然資源和當地文化完整性的保護,以及通過增強旅遊者對自然和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來促進整個旅遊業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旅遊形式。對生態旅遊者來說,生態旅遊是到自然環境中去,在欣賞、感悟自然的同時獲取生態和文化知識,並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對生態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來說,生態旅遊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來規劃生態旅遊區,設計旅遊活動,履行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與教育職責,把旅遊對環境的破壞限制在最小范圍的一種旅遊開發方式。對當地社區居民來說,要提高社區的集體收益;加強社區對與生態旅遊相關傳統技能保護與利用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以家庭為基礎的藝術與工藝、農產品以及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以可持續的方式建造的傳統的房屋和景觀。
根據人們對生態旅遊的普遍理解,結合四川生態旅遊發展的實際,生態旅遊可以界定為:一切以自然生態或自然生態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為主要吸引物,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生態或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生文化,它強調保護資源與環境,有助於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生態旅遊的目標
關於生態旅遊的爭論很多,對生態旅遊的內涵也眾說紛紜。不過,關於生態旅遊的目標卻得到了基本的認同。主要包括:第一,維持旅遊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第二,保護旅遊目的地的生物多樣性;第三,給旅遊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資金;第四,增加旅遊地居民的經濟獲益;第五,增強旅遊地社區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生態旅遊應該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唯有經濟發展之後才能真正切實地重視和保護自然;同時,生態旅遊還應該強調對旅遊者的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者也更應該重視和保護自然。
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態旅遊峰會的致詞中指出的「生態旅遊及其可持續發展肩負著三個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經濟方面要刺激經濟活力、減少貧困;社會方面要為最弱勢人群創造就業崗位;環境方面要為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提供必要的財力。生態旅遊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為這三個重要的目標齊心協力的工作」。
三、生態旅遊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些學者認為,生態旅遊表現為以下3種形式:
泛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不太富集的區域,旅遊大都以休閑度假為主要目的。如:城郊農家樂、郫縣農科村、龍泉桃花節等。
准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性較好的區域,包括對旅遊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將生態理念貫穿於大眾旅遊之中。如:在建築物外遷的九寨溝、限制一般機動車進出的海螺溝等地開展的旅遊。
純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性良好的區域,開展國際上關於生態旅遊嚴格定義的旅遊活動。如:卧龍、王朗自然保護區等的科學考察、徒步探險等旅遊形式。

2. 旅遊規劃的理論基礎包括哪些方面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遊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遊區總體規劃"與"旅遊區詳細規劃"成為旅遊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遊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遊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遊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遊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並制約著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於解決我國旅遊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遊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景觀設計和旅遊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遊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數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遊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於地方尺度,並以旅遊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遊景觀內部旅遊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於區域尺度對不同旅遊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與旅遊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關於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是指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遊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遊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遊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遊業發展同環境,同旅遊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遊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遊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於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遊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遊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遊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於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築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築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關於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並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遊景觀的建設,應藉助於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遊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遊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遊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遊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於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禦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遊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築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遊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遊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遊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遊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徵,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遊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於自然之中,使旅遊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遊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遊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於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遊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3. 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是: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為取向的旅遊,生態旅遊是在生態學原則指導下,建立在自然環境可承受范圍之內,促進生態保護,特別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的旅遊,應對遊客進行生態保護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的自然保護意識,經營和管理者更應重視生態保護,生態旅遊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使當地社區居民受益,地方文化得到保護,從而促進當地居民對自然的保護。

4.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理論依據

朋友,你自己簡化取其精華吧。
觀點:
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自然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目的,對保護對象進行有效保護和管理的區域。毋庸置疑,自然保護區的首要任務是保護。但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展生態旅遊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所謂生態旅遊,就是一種對保護自然負責、對持續發展兼顧的旅遊和觀光行為,是在不幹擾自然地域、不損害生態環境、少造成負面影響、多提供有益幫助的情況下開展的旅遊。
理論依據 (一)開展生態旅遊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生活與工作壓力也愈來愈大。人們希望「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通過親近大自然的方式,達到釋放工作與生活壓力,放鬆身心和認識自我等目的,自然保護區日益成為人們認識自然、體驗自然、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天然博物館,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在自然保護區內人們可以直接感觀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

(二)開展生態旅遊是我國法律規章的基本要求
自然保護區具有保護、科研、教育和生態旅遊等多種功能,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區域,而不是一個禁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及《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都有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的明確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明確規定「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是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同時還規定「在實驗區內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也規定「 有條件的自然保護區,經林業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在指定的范圍內開展旅遊活動。」由此可見,在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是有法可依的,也是我國法律規章的基本要求。

(三)開展生態旅遊是自然保護區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根據公共財政政策的安排,自然保護區主要由政府財政予以支持,但是政府投入的資金也是有限的,需要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在自然保護區劃定的實驗區內開展生態旅遊,能夠增加自然保護區的收入,並對自然保護區開展多種經營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有利於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與完善。如江門古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生態旅遊收入250萬元,緩解了自然保護區資金不足的矛盾。
由於種種原因,自然保護區的資源長期以來一直處於「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狀態,除了科考價值外,自然保護區的觀賞價值、生態教育功能等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資源沒有盤活,利用成效不高,因而造成自然保護區經濟效益較低,甚至淪為「經濟包袱區」。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只是單純的消極保護自然資源,而是採取在不破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對區內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利用。
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資源利用主要有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利用以及開展生態旅遊等幾種方式。相比較而言,生態旅遊是一種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利用方式,是一種對自然負責任的旅遊,是建立在環境影響評價和旅遊開發可行性論證基礎上的,同時還有嚴格法規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旅遊活動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生態旅遊能為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護工作的開展籌集資金,帶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促使環境教育深入人心。因此,生態旅遊是促進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最佳結合點。

5. 農家生態旅遊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農家生態旅遊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農業為依託,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堅持「以農為本,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的發展方針,在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基礎上,將農業和旅遊兩種產業結合,讓客人享受清新自然、遠離污染的高品質生活。
拓展資料
生態旅遊主要是基於生態環境景觀的一種旅遊方式,生態旅遊更加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遵循,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具有特色的人文生態系統為對象,包含了生態體驗、認知、教育等內容的一種新的旅遊方式。
生態旅遊的特點在於生態旅遊以自然環境或者是有特色的風土人情為主,旅遊活動對於環境不具有破壞性,而且生態旅遊發展主要目標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效益,而是以保護景區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提供高質量旅遊經歷、帶動經濟發展之間的有機融合為目的,是一種注重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旅遊方式。
生態旅遊模式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以自然型區域為旅遊目的地。強調逃離「城市水泥沙漠」環境,以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為取向。
(2)重視環境教育功能。旅遊者有著了解和學習自然和文化的明確目的,了解和享受鄉村自然環境、農業資源、民俗風情及人文歷史等地域特色資源。
(3)促進旅遊目的地可持續性發展。旅遊活動應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為宗旨,達到促進鄉村地區發展和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的目標。

6. 生態旅遊最核心的理念是什麼

適於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性較好的區域,包括對旅遊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將生態理念貫穿於大眾旅遊之中。如:在建築物外遷的九寨溝、限制...

7. 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生態旅遊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於1983年首次提出的。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是: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為取向的旅遊,生態旅遊是在生態學原則指導下,建立在自然環境可承受范圍之內,促進生態保護,特別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的旅遊,應對遊客進行生態保護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的自然保護意識,經營和管理者更應重視生態保護,生態旅遊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使當地社區居民受益,地方文化得到保護,從而促進當地居民對自然的保護。

8. 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明確劃分保護與利用范圍,支持旅遊地區分等級保護政策;

不斷改善現有旅遊設施與旅店業的生態系數(能源消耗、水消耗、垃圾產生以及面積與自然消耗等),建設游新設備時採取適當措施(太陽能設備、脫鹽設備、可再生原料的利用等),以減少對環境的壓力;

在制定與實施生態旅遊規劃時,環境標准與社會標准相結合;

採取與支持一切有效引導遊客的措施,從空間與時間上控制遊客流量;

採取措施維護與修復過度利用的旅遊區;

在制訂地區性旅遊業發展規劃時進行嚴格的控制,統籌兼顧社區與地方的需求;

各旅遊區必須嚴格實行自我限制,避免過度利用;

為廣告業與旅遊業建立一個生態旅遊基金,作為其它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基石;
只有遵循上述原則,生態旅遊才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改善旅遊區人民的生活狀況,有利於保護自然景觀和保持生物多樣性。

閱讀全文

與生態旅遊的三大理論基石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4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9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