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惡性競爭是怎麼造成的

旅遊惡性競爭是怎麼造成的

發布時間:2022-10-24 14:18:34

㈠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㈡ 旅遊業中出現不誠信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旅遊業誠信缺失現象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諸多因素不斷積累與沉澱形成的。在分析旅遊行業誠信問題存在原因時,需要從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政府)、旅遊企業以及旅遊者自身三個方面入手。
(一)政府層面

1我國旅遊法制體系尚不健全,《旅遊法》等旅遊業基本大法仍未出台和實施,依靠法律手段來保障旅遊服務質量的實現還有一定的難度。一些旅遊經營者利用我國現行旅遊法規的缺失,不斷打「擦邊球」甚至直接鑽法律的空子來牟取利潤,導致旅遊行業誠信問題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
2、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宏觀調控和監管工作的缺失。旅遊行業投訴暴露出的誠信問題,有旅遊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原因,也有整個旅遊行業制度、利益關系以及整個市場競爭等原因,前者是旅遊企業自身能夠控制並改善的因素,後者是導致誠信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也是解決整個行業誠信危機的關鍵,這就需要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整個旅遊行業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以及必要的監管工作,這是解決誠信問題的重要保障。

3、旅遊行業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多不合理成分。旅遊行業誠信獎懲體制不完善,失信成本較低,導致誠信問題不能引起旅遊企業足夠重視而越發嚴重的後果。旅遊企業現行的薪酬制度不盡合理,一線員工如旅行社導游、飯店服務員等在自身價值得不到承認、合理收入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很難為客人提供高質量服務,甚至引發失信現象。旅遊行業制度急需完善化、合理化,這需要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協調與支持。
4 旅遊體系構建
政府在各地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 政府信用對整個城市旅遊的誠信體系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具權威的機構, 政府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是體系建設的行為主體之一, 政府的誠信運作起著示範效應, 直接帶動其他旅遊參與主體的誠實守信行為。如果政府不能做到誠信, 市場主體也會加以效仿, 無信行為將受到鼓勵, 從而導致社會信用的大滑坡。政府本身決策機制不完善, 法規、規章、政策常常缺乏穩定性和長久性, 朝令夕改, 不能履行承諾, 都是嚴重失信的表現, 會導致社會公眾、企業、投資主體等從各自角度對旅遊業做出沒有說服力、不具保障性的判斷。
(二)旅遊企業層面

•1、當前我國大多數旅遊企業特別是旅行社還相當缺乏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如此惡性競爭使得旅遊行業利潤下降,誠信問題日益嚴重。
•2、旅遊企業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缺乏計劃性,許多企業往往採取現缺現招的辦法,較難保證用人質量,導致部分因工作人員素質不高而產生的誠信問題。
(三)旅遊者自身層面

•旅遊者一味追求低報價的不成熟的消費心理,也是促使旅遊行業不誠信經營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一。

㈢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出現的問題:
(一)旅遊業規模化產業化層次較低,產品供給不足與居民旅遊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於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遊客消費成本高,旅遊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遊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遊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專業和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遊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報道稱,我國旅遊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遊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遊景區已經取得了大部分旅遊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遊理念、擴大延伸旅遊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遊經濟」的嚴重依賴。中國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旅遊已走進普通家庭,旅遊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未來五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5億人次。但中國旅遊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旅遊服務質量不高與遊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層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二)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零負團費」經營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掛靠現象普遍,加劇了低價惡性競爭;旅遊商品購物點、旅遊景點的門票和旅遊酒店的住宿費用虛高標價,導游獲取回扣問題嚴重。虛高標價,導游和經營點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回扣在旅遊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嚴重影響了旅遊形象和旅遊服務質量,也不利於自助式的散客旅遊的壯大發展。此外,我國各個旅遊城市和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現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海鮮大排檔等旅遊餐飲點短斤缺兩,以及黑團黑車甩客現象等都是遊客常有的投訴。《光明日報》等報道稱,當前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
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部分景點定價隨意。
2、服務標准不統一。旅遊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准和責任界限模糊。此外,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相比,旅遊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遊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後。由於旅行社經營者沒有長遠的戰略計劃,市場定位不明確,同時受經濟利益驅動,各種不正當競爭現象在旅遊市場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監管機制不健全
當前不少旅遊景區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後規劃的現象,開發規劃工作沒有擺在重要位置,規劃意識淡薄。特別是在景區開發初期,建設的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明顯。有些景區雖然在開發前制定了規劃,但是規劃不夠科學合理,或是景區內各投資主體只進行了局部規劃,缺乏總體規劃、統一規劃,還有科學、統一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未很好執行,再加上管理部門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不利,導致旅遊開發失控。此外,由於景區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權力過於分散,群龍無首,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因此景區無法制定和貫徹統一的開發建設規劃,旅遊主管部門對景區的縱向管理職能也受到了進一步削弱,景區內無序開發、惡性競爭在所難免。「中國報告大廳」關於《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中指出,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跟不上旅遊消費者的擴大的步伐,國家投資也相對較少,基本上是貫徹「以旅遊養旅遊」的方針,花錢多的項目幾乎很少觸及,只能因陋就簡,以致設施不全。在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景點周圍,遍布著各種散發小廣告、讓遊客參加價格低得離譜的旅遊團、或者自稱是導游可以提供講解的人。每到多部門聯合執法整頓旅遊市場秩序時,這些人馬上銷聲匿跡;聯合執法行動結束,他們又全回來了。中國青年報旅遊周刊經連續多年報道北京地區的「非法一日游」現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頓市場,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國整頓市場秩序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但「野導」依然存在。旅遊部門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而這種聯合執法無法常態化。目前我國旅遊市場監管主體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旅遊監管的職能和手段有限。
2、對旅遊監管工作重視不夠。
3、旅遊監管力量薄弱。
4、旅遊監管職能交叉。

㈣ 在同一旅遊目的地,同種類型的景點過多會出現什麼惡性結果

有的時候差不多,不過還是有區別的,一個旅遊目的地可能含有幾個景點,比如旅遊目的地是南京,但是南京有很多景點的。目的地大點。

㈤ 發展旅遊業弊大於利

1.旅遊業會引起物價上漲,破壞經濟平衡,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2.破壞生態環境,污染自然環境
3.破壞民族文化,特別使一些少數民族,因為外來民族的到來,使原本的民族文化逐漸同,。

㈥ 大理旅遊業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大理旅遊市場至今還非常不規范。
第一,由於旅行社壓低價格,惡性競爭,等得到客源之後,還是要靠導游推銷產品,來使旅行社盈利。
第二,因為導游沒有工資,生存壓力比較大,使導游與遊客的關系變得非常微妙。
第三,組團旅遊,走馬觀花,無法讓遊客真正領略大理風采。
第四,旅遊監管不力,黑導黑車等等不規范的市場行為,對大理旅遊整體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㈦ 導游怒懟遊客孩子沒死就得購物,如何看待導游這種強買強賣的行為

對待這種導游,有關單位應該取締其導游資格,並且對其進行罰款。其實雲南等地頻頻發生這種惡性導游事件,核心原因還是在於旅遊市場的惡性競爭。因為近幾年,雖然旅遊市場迅速發展,但年輕人更加喜歡自駕游或者個人游,選擇團隊游的人基本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本身消費能力不強,也不會選擇那些價格昂貴的旅遊團,這就導致很多旅行社推出各種低價旅行團吸引老年人,這種旅行團基本沒有利潤,只能通過誘導消費,來獲取提成,所以才屢屢出現強制消費的現象。

㈧ 惡性競爭的形成原因

地方政府作為利益主體、經濟主體和管理主體的「三位一體」的身份,是實踐中產生過度競爭現象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以放權讓利為核心內容的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的有序推進,不僅大大提高了各級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大推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此過程中自身利益不斷得到彰顯和壯大起來的地方政府,在實踐中作為一種利益主體的經濟擴張沖動無形中還成了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容忽視的強大動力源之一。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層次推進,由於中央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制度並未得到應有的健全與完善,加之地方政府的自身行為也尚未得到應有的約束和規范,因而作為集地方政府集體利益主體、經濟主體和管理主體為一身的地方政府,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和追求,其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也就必然會自覺不自覺地與本地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同盟」,對關繫到全局性利益的區域間協調與合作問題依據自身的利益取向而選擇不同的行為策略。既然如此,實踐中地方政府一旦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或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相關競爭優勢時,其又往往傾向於干預市場與企業的正常行為,以至於最終不可避免地引發過度競爭方面的問題和現象。不僅如此,由於行政性分權還使得各地區的經濟利益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利益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聯系更為緊密,因而其在有效地調動地方政府致力於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的同時,無形中又使得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行政權力甚至是司法權力來「促進」和「保護」地方政府發展的經濟沖動性得到了膨脹和強化。顯然,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時期任何國家的地方政府應是都存在著實行地方市場封鎖、保護的內在沖動和實踐中的行為傾向的。
此外,由於行政性分權在加強地方利益與地方經濟發展間關系的同時,又會通過對地區利益的訴求而增加地方政府的邊際收益,使地方政府實施地方保護等相關行為的邊際成本減小,所有這些又在無形中強化了地方政府實施地方保護等相關行為的內在沖動和行為選擇傾向。既然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內在沖動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又獲得了釋放內在沖動的權力,因而為了有效維護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確保地區財政收入的穩定性、為了使該地區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地方政府就會自覺與不自覺地在發展地區經濟的旗幟下傾向於對市場進行直接的干預,人為設置進入或退出壁壘來維護本地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當然,其最終結果不僅使正常的區域分工無法實現,而且在不利於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影響和阻礙區域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地方政府作為利益主體、經濟主體和管理主體的身份與角色日益明顯,因而隨著多次放權讓利的政策調整和經濟體制的轉型以及在中央與地方間的關系逐步趨於市場化和合理化的新形勢下,近些年來地方政府的行為取向開始表現出一系列的具有自身特徵的傾向:首先是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具有比較明顯的行政導向特徵;其次是地方政府的行為具有比較明顯的維護局部利益的傾向;再次是地方政府的相關行為具有比較明顯的短期性特徵;最後是地方政府往往傾向於將地方國有經濟利益擴大化和社會化,進而將其作為地方政府自身行為的基礎。上述的各種傾向盡管表現形式有別,但它們綜合作用的結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推動和加劇地方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主義與過度競爭等方面的行為和現象。 現行的財稅政策及其各地方政府財權的擴大與對財權的追求,乃是形成過度競爭現象的經濟原因,而地方政府所擁有的經濟調控權的擴大,則又是產生和形成過度競爭現象的體制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層次推進,鑒於以「分灶吃飯」為中心內容的財政包干體制所具有的諸多弊病和不足,1994年中國政府又實施了以「分稅制」 為核心內容的新財政管理體制。分稅制的財政管理體制盡管在規范政府的事權、財權范圍與規范相互間的競爭行為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優越性和進步之處,但由於其只是提出了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關系的一個基本框架,而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體制激勵機制不足和對「尋租」傾向鼓勵有餘的老問題。加之近些年來為了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在分稅制之外還賦予了地方政府在預算外收費以及建立政府專項基金等方面的許可權,所有這些都為各地方政府繼續運用行政手段來直接管理、干預當地的經濟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1994年實行的分稅利改革並沒有解決好如下的四個方面問題,因而其在無形中又引發了各地方政府對自身利益的無節制追求以及熱心於地方市場分割和過度競爭等方面的行為。一是依然未能解決好「事權與財權劃分不清」這一多年來一直困擾中國財政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固疾。二是分稅制體制下的地方財源不足,又直接構成了對相關事權的約束。三是省級財政以下的分稅體制並沒有到位,同時規范化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也尚未建立起來。四是現行的財政體制缺乏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選擇性激勵,尤其是由於與分稅制密切配套的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建設滯後,不僅使財政體制對區域分工缺乏選擇性的激勵和有效反應,而且使每個地區為了追求自身的財政利益最大化而忽視自身的比較優勢及對合適產業的選擇失去敏感性。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地區之間要形成一個具有真正互補性的產業結構無疑就變得更為困難了。
除了財稅體制方面的原因外,各地方政府擁有的經濟調控權的擴大也是形成和強化過度競爭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地方政府擁有的經濟調控權的擴大對提高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由於相關的法規制度缺失和欠合理性,因行政性分權而造成的地方政府經濟調控權的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全國性的統一市場的形成。其實,也正是由於在地方自主權不斷擴大的新形勢下,為了追求局部和短期利益並進而藉此緩解就業壓力和提高經濟效率,各地方政府競相上馬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而各地方政府競相如此,不可避免地會形成產業結構趨同和過度競爭等情況;二則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至於被淘汰,對位於本區域內的企業,地方政府除了給予各種優惠政策外,還往往更熱衷於採取地方保護主義行為和以各種各樣的分割市場的手段來克服進入壁壘。顯然,在形成和強化過度競爭現象方面,地方政府經濟調控權的擴大應是其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績考核制度缺陷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過度競爭現象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政府在政績評價制度建設上滯後和偏頗,各地方政府為了獲得政績上的好評而得到更多的經濟與政治上的收益,他們往往置身於當地經濟發展的主體和地區經濟利益總代理的地位,並圍繞著GDP的增長而進行著種種努力。中國現行的幹部考核制度特別是對地方幹部政績的評價與考核,過份地強調了與所轄地區的經濟發展成就直接掛鉤,而目前的經濟發展成就主要是以上了多少項目、建了多少企業、引進了多少外資、經濟增長速度有多快等指標來進行量化與比較的,因而在政績意識的誘惑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員們便十分熱心於資源配置本地化和保護本地市場等行為和做法。
例如,在行使其區域經濟管理職能這一問題上,它們往往就傾向於盡可能多地從增加經濟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政績出發,干預本地企業的投融資活動,妨礙生產要素和商品的跨地區流動;在項目決策上,只要是能增加地方政府業績的項目,它們就會千方百計地上馬,至於這些項目建成後是否會造成重復建設問題則往往被置之度外。另外,由於中國在有關法規制度建設和執行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加之「人治」大於「法治」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所有這些在無形中又為一些地方政府管員出於政績考慮而設法鑽國家政策的空子,甚至是自願以身試法提供了「信心」和「勇氣」。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方政府領導人任期過短和調動頻繁,極易造成地方政府管員十分熱衷於短期利益和相關的「立竿見影」項目,更何況項目成功後成績又不是自己的。縱然是失敗了,但有繼任者來承擔責任,如此好事,地方官員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改革和完善權力運作機制,科學、合理地界定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與財權界限科學地劃分事權,也即是要從法律上明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的事務管轄范圍及其所擁有的權力,進而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形成一個集分權相結合、權責明確以及科學規范的新型關系模式。具體到中國的情況而言,在科學劃分事權方面應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在中央與地方事務管理權的劃分中,關鍵是要處理好地方性「公共事務」 的最終決策權問題。其次,應將實現法律分權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來對待。再次,逐漸由地方政府的梯度分權過渡到地方均權。最後,切實加強地方政府相互問的橫向合作,因為只有加強了地方政府問的橫向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各方的共贏。科學地劃分事權盡管相當重要,但只有在財權得到科學劃分的基礎上,事權才能得到真正的明確。
為科學地劃分財權,做好如下的四個方面工作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其一,財權的劃分必須要體現出中央政府在宏觀上的主導地位。其二,應科學地調整某些稅收的歸屬劃分,保持稅收執行權與稅收收入歸屬權的一致,盡量避免代征代收現象,切實規范地稅的收行為。其三,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應該說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功能主要還是為了平衡公共物品供給上的區域差距,而非僅僅為了調節既得利益。鑒於此,轉移支付制度的調整目標就要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其中的透明度與規范性。其四,要積極構建能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財政政策。不僅如此,為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產業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各級政府還應盡量清除稅收以外的相關收費行為,切實使各級政府對產業組織的經濟行為能基本約束在稅收制度的范圍內。
此外,為加快構建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財政扶持體系,可以由中央政府和部分地方政府繼續承擔支持個別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點產業建設。當然,對這些重點產業的界定也應納入法定程序,而不能交由政府管理部門依據自身的管理需要或部f-JN益來隨意確定。 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利益分享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
與傳統的區際利益協調手段相比較,實踐中的利益分享機制必須要體現出四個方面的特點。
其一, 適當的中央政府政策協調。具體說來即是要求國家的產業政策不僅要指明各類產業發展的松緊約束程度,而且要在明確指出各地區發展各類產業的松緊約束程度的基礎上形成能將「產業」與「地區」有機結合的最優區位政策。其二,強調地區之間在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基礎上實現產業利益的地區分享。其三,實現產業利益分享形式的多種多樣。因此,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應該要切實地避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的現象,盡可能地不使過多的要素資源集中於某一個或某幾個產業區域中。其四,應強調在乎等、互利、協作的基礎上實現地區的共同富裕。與「利益分享機制」不同,「利益補償機制」 主要是通過規范的制度建設來實現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利益轉移,進而達到產業利益在地區間的合理分配。盡管「利益補償機制」主要表現為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但在此之前人們卻很少從產業的角度去研究財政的轉移支付制度。事實上,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與轉移支付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財政失衡本身可能就是由產業結構的失衡造成的;其次,由於產業結構從失衡到均衡的演進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其也需要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支持。可見,要維護產業結構的合理性與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規范性,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補償機制」。 由於行政性壟斷行業的大量存在,不僅限制了其他企業的進入,降低了其他行業的邊際投資收益率,而且由於其自身的低效率,無形中增加了整個社會的外生交易費用,降低了社會分工水平的總需求 ,結果既會形成容忍低效率產權結構長期存在的情形,還會引發地方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主義與過度競爭等社會現象。為改變現狀,一個比較合乎邏輯的政策建議便是打破行政性的進人壁壘,促進行政性壟斷行業的競爭。考慮到在加人WTO以後,許多國際「自然壟斷」行業的跨國公司必然會加大開發中國市場的力度,因而對於政府來說,事先在國內開放行政壟斷行業並使其在自家「後院」練功,以壯大面對國際跨國公司的競爭壓力,應該說是合政府自身利益取向的。在此過程中,因行政壟斷因素而引致的其他行業的過度競爭情況也必將遭到弱化。

㈨ 辯論賽:開展旅遊業的利與弊 (弊大於利)

合理的開發利大於弊,過度的開發弊大於利.開發旅遊業還要結合各地的特點,本來適居的城市你來開發旅遊,結果弄得兩頭不好,還有些城市本來適合農林牧等,也都搶占資源開發,實在是造成過度浪費,這樣的例子現實中有很多,網上搜一下便可知,有的地方投資數億開發一些項目,每年門票收入還不夠平時的開支,試問這樣的旅遊項目不是勞財傷民是什麼?

閱讀全文

與旅遊惡性競爭是怎麼造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4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9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