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發達國家旅遊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

發達國家旅遊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

發布時間:2022-12-08 06:07:21

1. 發達國家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

什麼是旅遊經濟發展模式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指旅遊經濟發展的基本運行方式和管理體制。具體地講,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以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為目標,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所形成的旅遊經濟運行方式和管理體制。由於旅遊經濟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達程度及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因此世界各國在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必然使世界各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1]

[編輯]
影響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因素[2]
決定和影響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經濟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科技發達,一方面使得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比較完善,另一方面又促成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兩者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旅遊業的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反之,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其旅遊業的發展方式必然與前者有所不同。

(2)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不同國家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模式不同。從社會經濟制度來說,當前世界上主要有兩大類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不同的經濟制度,其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對旅遊業的發展模式會產生重大影響。從經濟模式而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模式。在市場經濟模式中,又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分別對應於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這對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其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又有不同的模式,比如美國的壟斷主導的市場經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日本的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法國的計劃經濟及瑞典的福利市場經濟等。這些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對本國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3)旅遊業形成時期和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旅遊業形成時期早,其發展就具有較好的基礎,而形成時期晚,則基礎薄弱,從而決定不同的發展模式。在歐美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旅遊業發展時間較長,加上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社會經濟條件較好,他們的旅遊業發展模式就比較順其自然,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而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由於旅遊業起步較晚,加上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所以選擇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發展模式。

2. 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1.主要入境旅遊市場經濟持續增長,以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高潮,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還遠未消失,面對利率上調和油價上漲,今年上半年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仍然維持了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從經濟運行的中長期周期來看,世界經濟的走勢依然看好。美國能源部對美國基本情況下的世界基本國家的經濟增長做了一個預期,美國平均增長3.2%,2010年到2025年的長期增長為2.8%,亞洲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在本預測周期內的經濟增長率為5.1%,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國家的經濟實體之一,到2025年將有可能成為既美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根據國家貨幣基金基金組織的預測,到2010年中國經濟總產出佔到世界總產出的20%。經濟的高速增長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環境。
2.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合作,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環太平洋經濟圈的崛起,我國和全球特別是亞太國家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積極參與全球和地區經濟合作,成為我國外交的重要舉措,給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首先中國入世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我國積極履行入世開放表以及相關承諾,分階段的融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是有各行各業的開放連動效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而且為旅遊業的對外開放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動力。入世以來,旅遊業的開放進程是明顯加快,1988年作為入世以來,我國旅遊業加快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泰國成為中國公民開放的第一個旅遊目的地國家,此後對中國公民開放的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迅速擴張,呈現出速度空前、規模空前、影響空前的特點。截止到今年的9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的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了109個,實施的有76個。其次中國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2001年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等六國簽訂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2年,中國和東盟十國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03年,我國的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中央政府與澳門政府也簽訂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在今年,中國台灣國民黨、親民黨也應中央政府的邀請訪問大陸。中國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的舉措,將十分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給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未來較長時間經濟發展仍將處於平穩的上升期,在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目標下,人民整體的生活水平將得到顯著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的分析,我國人均消費從目前到2020年,將以每年10.8%的速度遞增,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居民消費將由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並重的軌道,旅遊將是消費升級的主要消費行業之一,我國人口基數大,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消費的傾向增加,再加上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旅遊消費升級,將給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契機。根據世界旅遊業發展的規律,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千美元時,國內旅遊就會興旺起來,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千到二千美元後,度假旅遊市場會逐步形成,那麼達到三千美元時,就會出現到周邊國家的熱潮,達到五千美元時就會從洲內市場擴展到洲際市場。03年我國人均收入已經跨越了一千美元的關口,國內旅遊實現了快速的增長,度假旅遊市場開始形成,在十一五期間是我國人均收入持續增長時期,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

4.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我國正在跨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業,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實體,中華文化正在進入偉大的復興,黨和國家高瞻遠矚因勢利導,提出了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將文化復興作為我們的戰略。當前開始的在世界各地資助設立孔子學院,在聯合國設立孔子教育獎等,這些為中國旅遊品質的提升增添了光彩。

5.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上海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08年北京奧運會與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將是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崛起的良好時機,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通過這兩個舞台,中國將進一步提升在國際旅遊市場中的形象,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以及國內旅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6.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旅遊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使旅遊業經營管理手段、思維和經營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旅遊業信息化不僅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確,是旅遊業管理高技術化最優化的途徑,並可以滿足旅遊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有助於中國旅遊業直接面向世界較高水平,實現蛙跳戰略,後來居上。

3. 我國旅遊產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1、旅遊業也存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問題,是一個對化石燃料等能源有著高依賴度的產業。
2、盲目開發、過度開發造成生態失衡、環境磁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3、旅遊地文化受到威脅。旅遊業的過度發展也會對旅遊地傳統文化帶來威脅和沖擊,如傳統習俗的商業化使之歪曲和不可持續。
4、旅遊垃圾泛濫,危害大。旅遊垃圾主要來源於旅遊者、旅遊服務企業、生物新陳代謝、建設項目、辦公等方面。
5、以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機制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使得地方官員往往只局限於短期行為和短期利益。
6、政府監管缺乏力度,社會監督機制尚不完善。
7、環境補償機制急需健全。目前,我國尚未真正形成涵蓋全國的地區間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以致於生態脆弱或資源豐度高的地區的利益長期散失。
8、目前,我國綠色旅遊消費和旅遊業綠色化發展的意識尚不濃厚,雖然綠色經濟、綠色旅遊、綠色消費等新名詞、新概念或新理念的提出已有一定的時間。

4.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出現的問題:
(一)旅遊業規模化產業化層次較低,產品供給不足與居民旅遊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於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遊客消費成本高,旅遊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遊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遊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專業和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遊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報道稱,我國旅遊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遊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遊景區已經取得了大部分旅遊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遊理念、擴大延伸旅遊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遊經濟」的嚴重依賴。中國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旅遊已走進普通家庭,旅遊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未來五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5億人次。但中國旅遊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旅遊服務質量不高與遊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層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二)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零負團費」經營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掛靠現象普遍,加劇了低價惡性競爭;旅遊商品購物點、旅遊景點的門票和旅遊酒店的住宿費用虛高標價,導游獲取回扣問題嚴重。虛高標價,導游和經營點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回扣在旅遊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嚴重影響了旅遊形象和旅遊服務質量,也不利於自助式的散客旅遊的壯大發展。此外,我國各個旅遊城市和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現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海鮮大排檔等旅遊餐飲點短斤缺兩,以及黑團黑車甩客現象等都是遊客常有的投訴。《光明日報》等報道稱,當前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
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部分景點定價隨意。
2、服務標准不統一。旅遊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准和責任界限模糊。此外,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相比,旅遊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遊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後。由於旅行社經營者沒有長遠的戰略計劃,市場定位不明確,同時受經濟利益驅動,各種不正當競爭現象在旅遊市場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監管機制不健全
當前不少旅遊景區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後規劃的現象,開發規劃工作沒有擺在重要位置,規劃意識淡薄。特別是在景區開發初期,建設的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明顯。有些景區雖然在開發前制定了規劃,但是規劃不夠科學合理,或是景區內各投資主體只進行了局部規劃,缺乏總體規劃、統一規劃,還有科學、統一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未很好執行,再加上管理部門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不利,導致旅遊開發失控。此外,由於景區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權力過於分散,群龍無首,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因此景區無法制定和貫徹統一的開發建設規劃,旅遊主管部門對景區的縱向管理職能也受到了進一步削弱,景區內無序開發、惡性競爭在所難免。「中國報告大廳」關於《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中指出,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跟不上旅遊消費者的擴大的步伐,國家投資也相對較少,基本上是貫徹「以旅遊養旅遊」的方針,花錢多的項目幾乎很少觸及,只能因陋就簡,以致設施不全。在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景點周圍,遍布著各種散發小廣告、讓遊客參加價格低得離譜的旅遊團、或者自稱是導游可以提供講解的人。每到多部門聯合執法整頓旅遊市場秩序時,這些人馬上銷聲匿跡;聯合執法行動結束,他們又全回來了。中國青年報旅遊周刊經連續多年報道北京地區的「非法一日游」現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頓市場,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國整頓市場秩序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但「野導」依然存在。旅遊部門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而這種聯合執法無法常態化。目前我國旅遊市場監管主體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旅遊監管的職能和手段有限。
2、對旅遊監管工作重視不夠。
3、旅遊監管力量薄弱。
4、旅遊監管職能交叉。

5. 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一.從宏觀環境分析:1.人口環境: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於出境游是最好不過的。可能有人會認為外匯會創低,但這不是主要。最重要的是讓國人外出認識世界,愉悅身心,對比自己,更好發展自己!
一;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二;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三;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四;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五;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6. 當前世界旅遊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一、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過去60年來,世界旅遊業發展一直長盛不衰,期間雖然也有波動,但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推動世界旅遊業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三個:一是各國經濟快速增長及與其相關的國民收入穩步提高,使人們有能力支付價格不菲的旅遊旅行費用。比如,目前在歐洲,一個月收入4,000~6,000歐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亞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費用大約為2,000歐元,比月收入還低。現在歐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遊已成為習慣。二是交通運輸技術的巨大進步,使長途旅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縮短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使「地球村」的理念成為現實。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寬體噴氣式飛機的發明、家用小汽車的普及和高速鐵路的廣泛運用。三是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權、民生狀況的不斷改善,使人們可以有大量的閑暇時間用於旅遊旅行。以發達國家中每周工時最短、一年帶薪假期最長的國家法國為例,從1919年起每周法定勞動時間為48小時,1936年起減為40小時,2000年起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節假日,一年帶薪假期1936年是兩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說,法國人每年大約有5個月不用工作。北歐其他一些國家也是大同小異。美國人已有1/3的休閑時間,2/3的收入用於休閑,1/3的土地面積用於休閑。休閑度假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閑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

縱觀60年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呈現以下突出特點和發展態勢。

一是旅遊業增長高速、持續、穩定,沒有哪一個行業可與之相提並論。有學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遊者數量而言,從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會翻番,從1950年的2500萬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億人次;從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於旅遊者基數不斷增加,增速有所放緩,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億人次,到2010年達到9.4億人次。就世界旅遊業收入增長速度而言,過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長率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會翻番。其中,從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個十年,年均增長率為 10.6 %;依次第二個十年為9.1 %,第三個十年為5.6 %,第四個十年為4.8 %,第五個十年為4.3 %,第六個十年為6.5%。對比分析可見,世界旅遊業收入增速明顯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為一個周期來測算,通常年均增長率在3%以下)。根據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國際旅遊業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10%以上,旅遊投資占投資總額的12%以上。國際旅遊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權重可見一斑。

二是世界旅遊市場逐步出現分化,呈現「三足鼎立」新格局。從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板塊劃分來看,歐洲和北美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大旅遊勝地,是全球旅遊市場的「雙雄」。但最近十年來,情況卻正在發生快速變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軌跡,也打破了原有的旅遊市場格局。國際旅遊者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出現多樣化,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已經成為第三首選目的地,從而形成歐洲、北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所接待的國際遊客量不足19萬人,到2000年接待的遊客量達到了1.12億人,2010年接近2.0億人,佔全球份額約20%。據預測,到2020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接待國際旅遊人數佔全球份額將上升為27.3%,超過北美(屆時為17.8%),位居世界第二,進一步鞏固「三足鼎立」新格局。

如果從國別分布來看,長期以來傳統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大國分別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都是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發達國家幾乎壟斷了國際旅遊市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都佔到世界總量的90%左右。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還要加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波蘭和亞洲「四小龍」國家等新興工業化國家。這種局面可以用「多極化」或「百花齊放」來描述。比如,在2010年,全球9.4億旅遊人數當中47%來自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中國是這一趨勢的代表,成為當今全球第三大旅遊目的地,2010年接納旅遊人數5600萬人。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接待國、第四大旅遊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但從總體看,發達國家旅遊業佔全球旅遊業主導地位的格局在較長時期內仍難以改變。

三是旅遊已基本實現了休閑化、大眾化和社會化,成為人們普遍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基本權利,世界已經進入「旅遊時代」。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的休閑時間與時俱增,恩格爾系數則與時俱減。早在1995年,全世界就有145個國家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其中大多數國家又實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職帶薪休假制。有些發達國家甚至打算實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時、每周工作20小時,並進一步延長帶薪休假時間。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恩格爾系數已降到20%~30%,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在這種背景下,休閑度假旅遊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旅遊者已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產品,開始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休閑度假旅遊產品。歐美發達國家是休閑度假旅遊的發源地。目前,休閑度假旅遊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市場方向,世界旅遊強國基本也都是休閑度假旅遊比較發達的國家。其中,海島、濱海休閑度假是旅遊業的第一大支柱,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馬、開曼群島,旅遊業收入占其國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區、波羅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濱、海灘,則成為極負盛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四是旅遊業與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商務會展等產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特別是與信息化「珠聯璧合」,成為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性、戰略性產業。一是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信息技術、網路技術、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旅遊需求多樣化、旅遊管理信息化、旅遊裝備科技化。在線旅遊預定業務、電子旅遊信息、電子簽證和電子商務等正在改變旅遊業的市場環境,社交網路的廣泛應用也在改變旅遊業的面貌。有關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旅遊產品的在線銷售額約占總旅遊銷售額的15%,未來5年,這個比例將上升到25%。人造主題公園則充分運用現代高科技結晶,如聲學、光學、計算機模擬系統等,增加旅遊對人的吸引力。二是旅遊業與文化體育事業產業的結合成為亮點。文化是旅遊產品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遊是不存在的。像奧運會、世博會這樣重大的文化體育盛會,既可以為主辦國帶來強勁的旅遊客源和旅遊收入增長,又可以傳播本國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國家形象。三是旅遊業直接促進了與其密切相關的酒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和百貨及奢侈品消費。而且,旅遊公司本身也可以成為龐大的商業帝國。如全球最大的旅遊企業美國運通公司,資產總額2000多億美元,有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1700多家營業網點,年收入360億美元。

二、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

世界旅遊業上述四個方面的發展態勢,同時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依然會繼續延續。在此基礎上,可以預測,今後10~20年裡世界旅遊業發展還將呈現以下幾個新趨勢、新特點。

一是旅遊市場進一步細化分化。未來旅遊者的旅遊目的越來越個性化,旅遊機構也越來越重視從更深層次開發人們的旅遊消費需求,旅遊市場更加細化分化,旅遊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商務旅遊這三大主導項目和產品外,特殊旅遊、專題旅遊更有發展潛力,如宗教旅遊、探險旅遊、考古旅遊、修學旅遊、蜜月旅遊、民族風俗旅遊等,將會形成特色突出的旅遊細分化市場。而且,觀光、度假、商務三大傳統旅遊項目也將進一步升級。觀光旅遊在中低收入國家仍將占據第一主導地位,並逐步普及化、大眾化;在高收入國家的市場則會逐步萎縮。度假旅遊方面,彰顯區域文化特色和以生態、綠色、低碳的自然資源環境為支撐的這兩類度假勝地,將成為旅遊市場的主流產品。商務旅遊方面,則會隨著世界經濟多極化和經濟增長中心、商務熱點轉移而出現多極化、多元化,歐洲、北美、日本等傳統商務旅遊重點目的地的地位一時還難以撼動,但也會增加東亞、中東以及新興經濟體等新的商務旅遊熱點地區。

二是旅遊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旅遊方式將會朝個性化、自由化的方向發展,各種新穎獨特的旅遊方式將應運而生。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未來散客旅遊特別是中短距離區域內的家庭旅遊份額將逐步增加。旅遊者在旅遊中追求更多的參與性和娛樂性,那些富有情趣活力、具有鮮明特點的旅遊場所,那些輕松活潑、豐富多彩、寓游於樂、游娛結合的旅遊方式,將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的追捧。民族風情、地方特色、游娛結合將成為未來旅遊產品設計開發的重要方向。

三是「銀發市場」不斷擴大。按照聯合國現行標准,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發達國家老年人口佔比通常在20%以上,發展中國家的狀況稍好但老齡化勢頭迅猛。在當地社會,老年人是一個有錢、有閑、健康活躍的階層,對休閑度假和異國古老傳統文化比年輕人更感興趣,必然會是旅遊者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來,歐美等高收入國家出現了老人攜兒孫輩一起出遊的現象。「銀發市場」越來越被各旅遊接待國所重視,將來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異軍突起的一個重要市場。

四是旅遊安全日益受到重視。旅遊目的地的局部戰爭、地區沖突、民族沖突、宗教沖突、國際恐怖主義、政局動盪、社會不安定和自然災害、重大事故、傳染性疾病等因素,都會打擊旅遊者的消費信心,從而對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在美國「9·11」事件之後,旅遊安全成為旅遊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毫無疑問,未來的旅遊安全和旅遊目的地的社會穩定和諧,將越來越被旅遊機構和旅遊者所重視。

五是「綠色旅遊」成為一個新動向。各國越來越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旅遊目的地的環境建設;同時引導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環境責任,關注和應對全球變暖問題,努力減少旅遊活動對自然、人文和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比如,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先提出「生態旅遊」這一術語,將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也有將其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目前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它們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玲瓏,並與自然融為一體,住宿多為帳蓬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再如,韓國觀光公社近年出台了綠色旅遊方案,開發出多種綠色旅遊產品。

三、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啟示

現在世界各國和地區更加重視旅遊業,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愈益明顯。綜觀多年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態勢,可以獲得一些重要啟示。

一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旅遊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美國、法國、西班牙等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國家戰略,中央政府普遍成立集中統一的旅遊事務管理部門或多部門參與的旅遊政策協調委員會,各級財政增加導向性投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開發旅遊精品,提高國際旅遊競爭力。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政要親自宣傳本國旅遊,甚至擔任「旅遊大使」,把旅遊作為參與國際事務的平台或媒介,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比如,日本實施「觀光立國」戰略,韓國提出「國民觀光職業化」,馬來西亞提出「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國家旅遊宣傳口號,印度提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印度!」口號。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西班牙政府通過「旅遊促進計劃」,決定2008-2020年年均投入15億歐元,用於促進旅遊業發展。墨西哥將「國家旅遊發展計劃」列為法律,並把2011年定為「旅遊年」。旅遊業已經成為各國應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復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遊業日益與一個國家的人文、社會、歷史緊密結合,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方面。隨著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力已經從硬實力的較量,發展到文化形象等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國際旅遊是輸出國家文化、形象和影響的重要渠道,通過舉辦國家主題文化年、體育賽事、盛大展會等活動,可以更廣泛地吸引國際遊客,可增進各層面、各領域的國際交流,擴大本國歷史、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有利於傳播價值觀和提升國家「軟實力」。比如,2011年世界旅遊組織確定的年度主題是「旅遊與各種文化高度耦合」,中國國家旅遊局確定的年度主題是「中華文化之旅」。這表明了人們對旅遊與人文社會歷史緊密結合的認識不斷提高。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的態勢,使得像中國、希臘、埃及、印度等具有悠久深厚人文社會歷史傳統的國家,可以在未來旅遊業發展中增添一些國際競爭力。

三是旅遊業不僅是經濟上具有綜合性、基礎性和可持續性的支柱產業,也是關乎社會就業、扶貧、環保等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在促進就業方面,世界旅遊組織早在1993年就指出,「全世界范圍內,旅遊作為一個整體已經成為世界上創造新增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目前,全世界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大約為9%。在扶貧方面,世界各地的偏遠欠發達地區往往都有著非常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就能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的生存生活狀況。多數國家把旅遊作為推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的實踐,都非常成功。在環境保護方面,旅遊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通過保護性開發旅遊資源,積極發展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文明旅遊,可以改善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使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四是注重相關資源整合,形成「大旅遊」的發展格局。歐美一些旅遊強國都非常重視旅遊相關資源的整合,重視將旅遊業與大型文化交流、體育賽事、文物古跡和遺址保護、商品博覽交易會等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產業群、產業鏈。同時,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本身與交通運輸業、酒店業、餐飲業等關系十分密切。「大旅遊」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社會建設、人的素質的提高都有好處。為此,各國政府普遍加大與旅遊業相關的公共投資力度,用於改善道路交通、環保設施、文物保護和開發、旅遊教育和科研、景點開發、景區度假區環境和輔助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各國普遍重視強化旅遊商品開發,嚴厲打擊各種侵害遊客購物消費權益的不法行為,營造公平透明、友好舒適的旅遊購物環境。比如,在歐洲各國、日本等的旅遊業收入中,旅遊購物就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五是應當建立集中、統一、權威的國家旅遊管理部門,加強對國家旅遊事務的統籌協調和綜合性管理。各國旅遊管理體制的模式存在較大差異,也都處於不斷調整完善之中,這與各國國情、政體和歷史文化傳統有關。截至目前,世界旅遊組織有157個國家會員單位。在可以查到資料的123個國家中,單設國家旅遊行政主管的國家有37個,佔30.0%;旅遊行政管理機構與中央政府(內閣)工業、商貿等經濟部門結合或設在這些經濟部門之內的國家有35個,佔28.4%;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文化部等相結合的國家有20個,佔16.3%;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環境部等相結合的國家有15個,佔12.2%;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交通運輸部相結合的國家有15個,佔12.2%。另外,巴基斯坦由國家旅遊開發公司管理與經營全國旅遊。但總體上看,隨著當代世界旅遊業的快速深入發展,各國旅遊管理體制呈現出若干共同或相似的趨勢,形成了「政府部際協調決策——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協調自律——專業機構宣傳推廣」四個層次的旅遊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旅遊產業的綜合性、關聯性、依託性強,在中央政府層面上建立部門間協調配合的機制,有利於強化經濟社會文化各部門對旅遊業的支持和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則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的原則,履行宏觀管理職能,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旅遊發展戰略、法規政策、發展規劃、部門協調和國際聯絡等產業發展的大政方針。行業組織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原來由政府行政主管機構的職能轉向旅遊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如行業服務標准制定推廣、飯店星級評定、旅行社等級評定、旅遊企業信用認可、遊客中心管理、服務質量監督、從業人員培訓、市場調研、信息分析和咨詢服務等。旅遊宣傳推廣,則由政府主管機構包攬向主管機構與行業組織結合轉型,從行政式宣傳向專業化、市場化促銷轉型。比如,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政府主導、行業合作、企業參與、專業運作的市場營銷的宣傳推廣機構,比較成功的是日本觀光振興會、韓國觀光公社、法蘭西之家、美國國家旅遊組織、加拿大旅遊委員會、新加坡旅遊促進局等。

閱讀全文

與發達國家旅遊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4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9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