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非遺旅遊如何推進跨區域合作

非遺旅遊如何推進跨區域合作

發布時間:2022-12-27 07:42:40

Ⅰ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認定、保存、傳承、傳播、利用等保護活動及相關管理工作。第三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充分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增強傳承實踐能力,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四條市和區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市和區人民政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本轄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第五條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財政、人力社保、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體育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第六條本市積極推進跨區域、國際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交流,聯合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項目合作和理論研究。第二章調查與保存第七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需要,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文化主管部門負責具體調查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可以對其工作領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調查。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第八條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認定,並通過記錄、建檔等方式,妥善保存相關實物和資料。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自調查結束之日起六十日內,將調查所取得的實物圖片、資料復製件匯交給同級文化主管部門。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制度,按照有關規定接收、整理、保管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檔案的損毀或者丟失。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採集和共享機制,依法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信息。第九條境外組織或者個人在本市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報市文化主管部門批准,並自調查結束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調查報告和調查中取得的實物圖片、資料復製件等。

境外組織在本市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與境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機構合作進行。第十條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徵得調查對象的同意,尊重其風俗習慣,並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非法佔有或者損毀相關實物和資料;

(二)歪曲或者濫用調查成果;

(三)其他損害調查對象合法權益的行為。第十一條對通過調查或者其他途徑發現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所在區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實施搶救性保存措施,對內容、表現形式、技藝流程等予以記錄、整理、建檔;對確有傳承價值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傳承。第三章代表性項目名錄第十二條市和區人民政府制定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下簡稱名錄),並對列入名錄的項目予以保護。第十三條列入名錄的項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二)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

(三)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具有清晰的傳承脈絡,至今仍以活態形式存在;

(四)特色鮮明,在本區域內有較大影響力。第十四條擬列入市級名錄的項目,應當由區人民政府從本級名錄中選擇推薦。

區文化主管部門可以從調查發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遴選擬列入本級名錄的項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區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列入區級名錄的建議。

推薦或者建議列入名錄的,應當深入調研項目的生存狀況,並按照有關規定提交項目說明材料。第十五條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庫。

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前,應當按照項目類別設立專家評審小組,同時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小組人數應當為三名以上單數,專家評審委員會人數應當為五名以上單數。專家評審小組和專家評審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產生。專家評審小組的成員不得同時作為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

Ⅱ 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各地文旅部門是怎麼做的

當前,國家文化軟實力越來越重要。文化軟實力會間接的影響到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國傳統的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地位。

其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才會更加高效。

Ⅲ 非遺產品拓寬銷售路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非物質文化遺產,顧名思義,它是非物質的一種技藝和文化傳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實存在的。近些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強,申遺的積極性好像在提高,但也不免引發一些思考,一些非物質文化逐漸衰落乃至於消失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真的是一件壞事嗎?我覺得上面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第一,某些非物質文化逐漸沒落消失的必然性;第二,某些非物質文化沒落消失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並不僅是申遺那麼簡單,或者說申遺只是保護非物質文化的一個開始,而不是說申遺之後就會讓這一門藝術文化得以得到保護,它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是讓人們對這一門藝術文化重視起來,不然申遺之後什麼都不做,它就真的會變成遺產,不再會有人去繼承和發揚;而對於一些非物質文化的消失,也不必惋惜,有些東西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它不是沒有原因的,只要把它放入歷史文化博物館里陳列,把它當成一件歷史的藝術品,便也足夠了

Ⅳ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開發形式都有哪些

1、作為文化旅遊產業。這種模式通常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等適用於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
2、開發為旅遊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實景或舞台演出三大產品化模式。
3、納入旅遊產品體系。這個包括四方面:A 與景區合作開展非遺展演,主要針對表演性的非遺;B 開發專項旅遊活動,如農耕體驗游、鄉土生活等;C 開發文創產品,主要指地方性的工藝品;D 打造特色節事活動,主要指一些地方性的節慶活動,如傣族潑水節、蒙古族那達慕節等。

Ⅳ 如何推動全域旅遊與各行業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是現代國際產業發展的業態創新趨勢之一,也是現代旅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潮流。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的方向,可涉及到多方位全方面,農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交旅融合、 「教」旅融合等,都是今後旅遊產業的融合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旅遊產業要和眾多產業進行融合,但產業融合也不是一個生硬的強加的過程,而是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過程。傳統產業不是放棄自身的職能,而是在自身職能的基礎上將旅遊要素糅合到產業發展中去,重新整合資源,更好的促進自身發展,同時促進旅遊業發展。
十三陵特區為實現對十三陵一日游的管理監督,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拉動十三陵特區經濟發展,提升十三陵旅遊的管理、營銷和服務水平,自2016年開始,與北京中景合天攜手合作,展開旅遊大數據雲平台、旅遊監督管理、旅遊全域營銷、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設,具體來講,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提高十三陵旅遊生態環境檢測和保護的能力,提高對遊客及工作人員的安全檢測和保護能力,提高對十三陵旅遊綜合管理監控能力,提高十三陵旅遊業務的營銷和服務能力。
2、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將十三陵旅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所涵蓋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娛、購)進行有序的整合,為遊客提供便捷的服務,使景區旅遊經濟效應最大化。
3、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使企業經營與十三陵旅遊更有效地進行結合,拓展企業的營銷宣傳渠道,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相信十三陵全域旅遊平台的建設,能夠有效改善十三陵地區的旅遊環境,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

Ⅵ 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進行跨區域保護

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了五千年的歷史底蘊。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和璀璨明珠,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中之重,更是對各族人民民間音樂的傳承。

從陌生到熟悉,從被忽視到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名詞,近年來已成為學術界的重要關注對象,它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它的保護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研究員說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警惕重申報、輕保護現象。然而,由於音樂類非遺的特殊性,目前在傳承和保護上存在諸多問題——申報工作雷聲大、雨點小,重視程度不夠或未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等等。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頒布與實施,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法律保障,但目前仍有一些顯著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首先體現在傳承人老齡化且生活狀況良莠不齊。如今,音樂類非遺傳承人的平均年齡約七十歲,老齡化現象嚴重,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一旦人亡藝絕,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可彌補的損失。2011年,94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高腔傳承人嚴邦鎮與世長辭,由於無人傳承,西安高腔隨之終結。

傳承人是歷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立之本,然而一些傳承人收入較低、生活困難。隨著國家對非遺的重視,採取扶持、直接經濟補貼以及「生產性保護」等措施,部分傳承人因此受益,生活狀況也隨之改善。如傳統剪紙,在一些地區的旅遊旺季,非遺傳承人的經濟收入可觀。但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自身的特點,本身較少具有依賴物質形態承載的生產性與商品性,一些傳承人較難藉此改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著傳承人的傳播熱情。

同時,傳承中「一徒難求」的境況也影響著音樂類非遺的傳承。由於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較難改變經濟條件,致使中青年人缺少學習和繼承的熱情。一是中年人多外出打工,忙碌的工作和操勞的生活而使他們不得不放棄,他們僅將此作為一種消遣,並未投入精力去傳承和發揚。二是青年人缺乏學習的興趣,他們認為此類音樂「不好聽」、「太土」,更願意追求流行和時尚。

華陰老腔傳承人王振中曾說:「老腔現在很火,可是依舊沒有更多人願意學。我有幾次看到嗓音好的年輕人,上門去求他們學老腔,可人家寧願去打零工,也不願意學。」除此之外,還存在一部分人抱著為享受非遺傳承人的國家補貼而去拜師學藝,此類人也必定無法全身心沉浸到學藝中。

在項目方面,還存在著傳承保護下來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得到「原樣」保護、「走樣」的現象。正是由於一些地方「重申報、輕保護」,使得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流於形式,而未進行認真細致、深層次的挖掘與整理,使保護下來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只存在一個整體的框架而沒有做細做精,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沒有被很好地傳承和保護下來。

如魯南五大調滿江紅酒盅的敲擊方法,在如今的表演過程中並未發出傳說中酒盅清脆的碰擊聲,表演者手中的碟、碗、筷子等僅被當作一種道具,而沒有真正起到伴奏樂器的作用。滿江紅表演藝術中的精髓,也未得到充分的傳承與保護。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我們應高度尊重並提升優秀傳承人的社會地位,給予其必要的經濟扶持。民間藝人是傳承和保護音樂類非遺的重要載體,在傳承和保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工業化的社會中,相對於大眾熟知的藝術家,還缺少一些必要的「明星效應」和直接宣傳。

在國外,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優秀民間傳承人,皆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社會地位,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被媒體稱為「人間國寶」,並不定期在全國進行選拔。這一舉措促進了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重視,帶來的是直接的保護效應。如果我們借鑒這些有效的方法,給非遺傳承人帶來的群體效應和社會效應,應該也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名度得到提升。我們對此充滿了期待。

由於非遺傳承人大多生活在農村,有的還生活得比較艱辛,而且多數傳承人年歲已高,身體狀況令人擔憂,老藝人的謝世致使「人亡藝絕」的現象也有發生。雖然相關政府部門對非遺傳承人提供了一定的經濟資助,但卻僅僅是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要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就應進一步提高生活待遇和必要的醫療保障,政府可採用對非遺傳承人分級補貼的政策。

例如,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除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外,可按年齡給予演出經費,使其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宣傳;年事已高者還可按省、市、縣等層面分別補貼。只有全面改善傳承人的生活條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亡藝絕」和「一徒難求」的現狀,這是繼承和發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之舉。

與此同時,應重視「原味傳承」、杜絕「形式傳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本在生產、勞動、生活情形下創作的音樂類非遺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環境的改變是音樂類非遺瀕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勞動號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勞動中演唱的歌曲,其主要功能就是為勞動者調整呼吸、統一節奏,為勞動服務。如今,機械化代替了人力,號子也早已退出了人們的實際生活,這就使現今傳承下來的傳統音樂文化出現了很多「變種」及「走樣」現象。許多已申遺成功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傳承發揚過程中並未將其精髓保存下來,而僅僅流於形式,人們所欣賞到的並非真正的「原味」的傳統音樂文化。

因此,雖然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背景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我們可以利用一些人為因素為其營造一個合理的生存環境。音樂界已有人提出,為中國傳統音樂構建一個「人工—自然環境」,以保證音樂類非遺的原味傳承。此外,還可以通過修建專業的演出劇場並定期舉辦音樂類非遺的演出,或將傳承人與當地優秀的傳統音樂直接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身體會傳統音樂的魅力所在,這些都將為音樂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我們應珍惜非遺瑰寶,努力傳承和發揚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國的音樂「活文化」生生不息。

Ⅶ 我國目前區域旅遊合作的發展現狀

協作地理范圍呈現由省市區內向臨近的省市區乃至向全國蔓延趨勢 以廣東省為例,先有省內的西三角旅遊組織和粵東旅遊協作圈,後有粵港澳旅遊協作圈、北部灣旅遊協作,再有閩粵贛十三地市旅遊協作、計劃中的京廣鐵路線旅遊協作。目前這種具有全國意義的區域旅遊協作有隴海蘭新72城市旅遊協作區、長江經濟帶29城市旅遊協作、 「龍之旅」全國旅遊協作網、西部旅遊網等。

我國區域旅遊協作存在的問題

在競爭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競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我國的區域旅遊協作雖然走過了二三十年歷程,取得了不菲成績,但也存在較多問題。
制度化建設欠缺,可操作性較差
區域旅遊協作是跨區間的共同行動,其涉及的協作層面較多,牽扯的區域間利益分割也很復雜,所以建立區域旅遊協作機構﹙組織﹚及常設機構,制定協作章程等一系列制度化建設在當前我國的區域旅遊協作中顯得尤為關鍵,否則其協作就可能停留在口頭或意識。我國的區域旅遊協作地區數量在逐漸增多,但建立起制度化的可操作性強的協作實踐並不多。
區域旅遊協作缺乏明確的協作戰略
雖然很多旅遊協作區提出共同促銷、共同享有資源與市場、共同樹立統一的區域旅遊形象,但這些美好的願望缺乏基本的參照依據——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所以在協作中經常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在數量眾多的區域旅遊協作區內,至今仍未有一個協作區制定出統一的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更多的是提出一種設想和願望,如大西南旅遊協作區就提出過建立黔川渝邊界生態旅遊區,但至今未有任何動作。
協作深度不夠
區域旅遊協作應堅持旅遊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雖然區域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特徵,但區域旅遊資金、從業人員、旅遊企業等要素應充分放開,體現出市場競爭的公平與合理原則。當前,我國大區域旅遊協作更多強調的是市場宣傳和形象推廣合作,而在旅遊其它要素合作上表現力度不夠,譬如外地旅行社組團到異地旅遊必須由當地旅行社接待;外地旅遊車輛進入異地必須交納附加費等現象就是極好例證。
協作主體較為單一
政府旅遊行政部門是當前我國區域旅遊協作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旅遊協作的當然主體和利益享受主體卻退居背後,這明顯有違市場原則。究其根源乃是旅遊協作的基礎要素——旅遊資源的權屬歸屬於國家,而旅遊資源又是旅遊企業的間接利潤源頭,這也難怪旅遊企業協作缺乏直接動力。
過分強調局部利益使政府旅遊難以協作
地理行政區劃使得同一性質或主題的旅遊資源歸屬於幾個不同的行政地域,在我國這種現象較為普遍,這也是區域旅遊協作產生的原因之一。但少數旅遊資源所在地區卻出於自身局部利益考慮,互不合作、互不相讓人為把整體性旅遊資源分割銷售,造成旅遊資源市場形象模糊或形象不完整。其中最突出的是長江三峽和長城兩個世界級旅遊資源,前者使得遊客產生「誰是長江三峽的所有者,湖北宜昌?重慶?」疑問,因為每年宜昌和重慶都舉辦三峽國際旅遊節。後者使得遊客覺得長城僅僅屬於北京或僅有北京長城才是最好的長城。

我國區域旅遊協作對策

整合區域旅遊要素並制定出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區域旅遊要素的組合競爭力高低直接決定區域旅遊協作的持續穩定性,所以整合各協作單位的旅遊要素,提煉出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的旅遊產品是區域旅遊協作的頭等大事,而這一切皆可在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體現。
提升區域旅遊協作層次。一般來說,區域旅遊協作層次有四:一是旅遊資源之間的協作,即各協作單位各自擁有一定的旅遊資源,然後通過協作提升旅遊資源整體競爭力;二是旅遊市場之間的協作,即各協作單位都面臨相同的市場客源結構,為降低促銷成本,通過協作共同促銷同一市場;三是旅遊資源與旅遊市場之間的協作,即協作區內一方有優秀的旅遊資源但客源增長潛力小,一方有豐富的客源但旅遊資源持久競爭力差,它們通過協作達到取長補短,互利互惠效用;四是旅遊各要素的全面協作,即旅遊發展各要素在協作區內自由流動、合作,充分發揮各協作單位旅遊要素的效能,提高區域旅遊整體競爭力。在上述四個層次中,一、二類較常見且層次也較低,三、四類層次較高且也復雜。
正確處理好各協作方的責、權、利關系。通過明確的協作組織章程,規范協作各方的責、權、利關系是區域旅遊協作的前提。各協作單位共同組建區域旅遊協作理事會,理事會選舉出理事長和理事,理事長主持召開理事會制定協作章程,在協作章程內規定出理事會召開辦法與程序、各協作單位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構建區域旅遊協作政府。針對一些資源價值極高而又人為被分屬於不同行政區域的旅遊資源地,可以通過行政方式實行對資源管理權利的有效集中,組建以資源所在區域為空間范圍的一級政府機構。該機構除行使對旅遊資源的管理權外,還行使對資源所在區內的各級行政機構的行政管轄權、經濟管理權、治安管理權等。如湖南武陵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就是如此。

Ⅷ 區域旅遊合作的模式有哪些,結合熟悉的區域談談實現區域旅遊合作的有效途徑

1.政府主導模式

首先,該模式主要特徵為以政府的制度安排主導為主,以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為動力。合作參與方的各政府間通過制度安排,從政策層面建立有一定權威的組織保障體系。

其次,該模式的合作框架主要為提供公共服務,落實政府間的組織協調機制,包括管理、政策、制度、法規、交通、設施、標准、信息等領域的充分交流與往來。

最後,該模式發展的突破口在於從最直接相關、最容易實現合作的領域入手,比如服務體系構建、政策制度建設、相關設施完善、產品結構調整等方面,通過制度,在地區旅遊之間初步形成了協議、條約,將區域關系加以鞏固化和經常化,從而獲得了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2.行業引導模式

該模式關注於公益層面,是以資源共享、協商合作為目的的行業聯合。這是推進區域旅遊合作的重要媒體介質。旅遊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存在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促進協商解決機制的建立。

首先,該模式的主要特徵為在資源交換的基礎上,以公共利益實現為動力,以信息共享作為實現手段,在宏觀調控的政府行為和市場機制的企業行為之間,搭建一個承上啟下、協同治理的非營利性旅遊合作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組織和成員之間的關系彼此依賴,通過成員間的相互信任進行資源整合,並以自願協商和相互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平等主體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其次,該模式的合作框架為溝通信息、協調各方關系、規范行業行為,主要通過充分發揮長三角旅遊行業協會、俱樂部等社會團體公益功能,擔負起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行業協調等職能,形成聯系政府與企業強大的動力。

再次,該模式主要通過對話、協商、談判等集體選擇和集體行動等途徑,達成共同治理目標,並形成資源共享和相互合作的機制與組織結構,建立共同解決公共問題的縱向的、橫向的或兩者結合的組織網路。

3.市場主導模式

該模式興起於運營層面,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旅遊企業橫向聯合和縱向兼並。只有擁有大量資源配置高效、市場反應靈敏的旅遊企業,區域旅遊合作才有長效發展的持續動力。

首先,該模式的主要特徵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利潤最大化的動機,驅使旅遊企業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而開展相互間的合作,以整合區域內的生產要素,提高專業化的分工協作水平,優化旅遊產業的組織結構,形成區域性的資源有效配置的格局。

其次,該模式的合作框架為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客源開拓、旅遊產品供給方面。主要落實於建立跨區域旅遊集團,實現旅遊資源、產品、理念、服務、教育、人才、技術、文化、資金的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力。
中部五省實現區域旅遊合作的基本途徑
1.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是:堅持區域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地的資源優勢和特色,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格局。合作的主體是政府和旅遊企業,要讓旅遊企業在合作中得到好處,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在合作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各地的旅遊投資者共同進行旅遊項目的開發與建設。
2.建設區域合作運行保障機構
在國家旅遊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設立一個協調管理機構,專門從事跨區域旅遊合作的研究、管理工作,為區域合作提供決策和咨詢服務、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等,既包括對各景區(點)的接待容量、服務和安全情況、旅遊投訴和糾紛情況等的協調,又包括建立導游聯合培訓、管理和統一編寫區域旅遊線路導游詞等的協調,將區域旅遊合作落在實處。
3.制定區域旅遊發展規劃
進行區域旅遊合作的前提是進行科學的統一的規劃。(1)打破行政區劃界線,在對區域旅遊資源進行普查的基礎上,制定全區戰略性規劃體系,以免出現旅遊資源重復開發,項目雷同等現象;(2)注重開發各項專題旅遊產品,設計出互補的旅遊規劃方案,突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動互進的關系,這樣既有特色項目又不會產生近距離的替代產品;(3)充分發揮區域內各旅遊城市的品牌效應和輻射功能,全面提升區域旅遊競爭力;(4)在旅遊地圖的編繪方面,也應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在整個區域范圍內進行,如編制《中部五省旅遊交通圖冊》或《中部五省旅遊資源分布圖》等。
4.推廣區域精品旅遊線路
中部五省區域內旅遊資源眾多,但應重點培育資源品位高、景觀組合好的旅遊線路,這樣才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中部五省區域內旅遊精品線路,如下表所示。
5.編織區域旅遊合作產業鏈
在區域合作的過程中,要加速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使旅遊產業從資源拉動型提升為產業聯動型,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中部地區旅遊土特產和紀念品豐富,比較著名的有洛陽牡丹、南陽玉雕、安徽名茶、湖南湘綉、景德鎮陶瓷等,這些旅遊商品的生產、銷售、流通等許多環節都可以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既為本區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購物產品,又延長了產業鏈,搞活了地方經濟。
6.構建區域旅遊網路營銷系統
隨著網路與電子商務的發展,旅遊網路營銷也逐漸得到發展。要實施區域旅遊合作,必須構建區域旅遊網路營銷系統:(1)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企業及顧客的陳舊思想,培養網上消費的觀念,優化網路營銷環境;(2)加強旅遊基礎信息的收集工作,如民航航班信息、景點信息等;(3)進行市場細分。只有進行市場細分才能根據不同用戶的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產品設計、形象塑造,減少其宣傳促銷的盲目性;(4)開展在線預定服務、客戶服務、代理人服務及其它特色服務等;(5)盡快解決網上結算的問題。如選擇中外銀行作為合作夥伴,就可把結算與其他行業的交易一並解決,同時商業信用轉換為銀行信用,信用度提高,增強了結算的安全與私密性。
7.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該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應統一規劃、聯合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應加強區域的協調和配合,從而構建一個網路化、開放式的基礎設施體系。在區域內部交通方面,目前各旅遊景點、景區、線路和旅遊城市之間已形成了良好的道路網路系統,但某些旅遊景區內部交通還不夠暢達,需要進一步改善。區域對外交通方面,應加強武漢、長沙等省會城市的國際航空港的建設,以推動國際入境旅遊的發展。通訊方面,在一些旅遊資源豐富的山區,應增強信號的覆蓋網路,提高通訊質量。在飯店方面,應大力加強中、低檔的經濟實用型飯店的建設,另外飯店的建設要與旅遊區的環境協調一致,使大旅遊區內形成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飯店布局。

Ⅸ 簡要說明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意義。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對於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其實質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文化密不可分。據亞太旅遊組織「遊客願意支付的額外項目」調查結果,有60%的人願意為「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文化體驗」買單。文化和旅遊融合是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其次,文化資源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世界旅遊組織將文化旅遊定義為:「人們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發生的旅行。」濃郁的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區域性最符合旅遊的本質特徵,成為旅遊發展的生命和靈魂所在。

再者,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都具有強關聯性、高滲透性、邊界模糊等特點。兩個產業互有交叉,文化產業為旅遊產業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旅遊則為文化消費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為文化保護傳承提供有力支撐。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在全球所有旅遊活動中,由文化旅遊拉動的佔40%,在歐洲超過50%。這說明,兩大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

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就是要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形成新的文化旅遊發展業態,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拓展文化市場空間,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傳播

(9)非遺旅遊如何推進跨區域合作擴展閱讀:

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文化與旅遊部門的機構整合,有利於形成協同發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體制機制。

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台產業集群打造、龍頭企業培育、品牌項目開發、復合型人才培養、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旅遊區域合作,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把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整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資源,規劃發展空間布局。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已編制;

規劃設置了「兩核、三帶、三區、多點」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形成「兩核引領、三帶同進、區域聯通、特色鮮明、資源互補」的文化產業發展新局面。

第三,合理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創新發展模式。發揮新疆旅遊資源富集優勢,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傳媒、數字娛樂、動漫遊戲、數字音樂、互聯網服務等相關產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

通過虛擬旅遊、場景再現等數字化體驗服務、互動服務,提升旅遊參與感。通過文化創意改造轉型升級現有的各類文化旅遊項目,加快智慧旅遊發展,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增強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和營銷能力。

Ⅹ 文化和旅遊部將如何推進「非遺+扶貧」

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遊部日前連續出台文件,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並選取確定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等10個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傳統工藝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已具備良好的基礎,研培計劃對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的研修培訓,為培養扶貧帶頭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已在全國支持設立了11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幫助傳統工藝項目提升品質、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經驗;山東、湖南、貴州、甘肅等地一直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多典型經驗;許多傳統工藝企業、作坊、合作社主動招收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增收。來源:新華社

閱讀全文

與非遺旅遊如何推進跨區域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