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產生旅遊者的背景有哪些因素

產生旅遊者的背景有哪些因素

發布時間:2023-01-03 02:14:51

1. 旅遊者產生的條件

個人旅遊需求的產生和實現至少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就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而言:

1、需要具備足夠的支付能力。

2、需要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

3、必須要有外出旅遊的動機。

不能說同時具備了這三項條件的人肯定都會成為現實的旅遊者,但如不能同時具備這三項基本條件,就註定不會成為現實的旅遊者。



旅遊者的特點

(一)異地性

對於旅遊者而言,其旅遊目的地均為異地他鄉,正是異地性這一特徵滿足了旅遊者求新、求奇、求異、求真,避免「審美疲勞」的旅遊心理需求。

(二)短暫性

對於旅遊者而言,前往異地他鄉進行參觀游覽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不可導致永久性居留(移民或就業),這是旅遊者和遷徙者的重要區別。

(三)愉悅性

這是旅遊者的最終目的。無論是觀光旅遊尋幽探奇、博覽風采、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還是體育運動、度假療養、品嘗美食、文化交流等,其最根本的追求是滿足一種心理或生理的需要,使身心得到愉悅的感覺,這也是旅遊者和一般旅行者的根本區別。

(四)消費性

旅遊是現代社會人們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旅遊者通過花錢消費得到享受,這不僅要求旅遊者具備一定的經濟負擔能力,還要求旅遊目的地能夠為旅遊者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以迎合旅遊者的消費要求。同時,消費層次也決定了旅遊層次。

2. 旅遊者的產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地理環境的什麼性

所謂旅遊者產生的地理背景是對旅遊者的產生具有恆定持續影響的地理環境。 一般來說,對旅遊者產生具有密切關系的因素有:自然地理背景因素、文化地理背景因素、經濟地理背景 因素、環境質量因素。 共性影響:地理背景對旅遊者產生的影響可概括

3. 旅遊者產生的條件

客觀條件:

足夠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
足夠的閑暇時間
還有,旅遊目的地的社會條件,可進入性,旅遊者的身體狀況及家庭人口結構
主觀條件:
旅遊的動機與需要
詳細:
一、客觀條件
(一) 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或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決定他能否實現外出旅遊及其外出旅遊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其外出旅遊活動實現的重要物資基礎。道理很簡單,旅遊活動是一項消費活動,旅遊者必須為此支付一定的貨幣,才能完成旅遊。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收入不可能全部都用於旅遊,所以,最直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並實現旅遊活動的因素,是可自由支配收入。
所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指的是在一定時期(通常指1年)內的全部收入扣除納稅、社會花費(健康和人壽保險、老年退休金和失業補貼的預支等)、日常生活必須消費部分(衣食住行等)以及預防意外開支的儲蓄後的剩餘部分。
一個家庭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以通過恩格爾系數進行相對衡量。恩格爾系數越低,則表明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同時,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決定了旅遊者的消費水乎、消費結構以及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方式的選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者可能選擇的旅遊活動的距離越遠,選擇舒適快捷的交通方式的餘地越大;用在食、宿、游、購、娛方面的花銷越多,行的費用支出比例相對降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消費額也越高。反之,則呈相反方向變化
(二)足夠的閑暇時間
1.閑暇時間
一個人即使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具備了足夠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但不能說明他就可成為旅遊者。因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都表現為異地性,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異地參觀訪問,這就要求旅遊者只有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參能完成旅遊活動。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成為旅遊者的又一必備的客觀條件。
那麼,何謂閑暇時間?對休閑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首先需要從人生的時間構成談起。一般地說,人生時間可分成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和閑暇時間這三個部分。工作時間即指人們為了維持個人和家庭生存的必要勞動時間,包括法定的就業工作時間和必要的附加工作時間,對於學生指學習時間;生活時間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如吃飯、睡覺)以及處理日常瑣事(如家庭事務、必要的社交活動)等而花費的時間。
由此可見,閑暇時間指的是人們除去工作和生活時間以外,可用於自由支配從事娛樂、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的時間,亦稱自由時間或可自由支配時間。
2.閑暇時間分布旅遊
閑暇時間是人們非工作時間中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它有四種分布情況:
每日閑暇、每周閑暇以及公共假日和帶薪假期。
每日閑暇是每天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餘的閑暇時間,其特點零散地分布在一天中的幾個時段中,雖可用於休息或娛樂,但卻很難用於旅遊活動。
每周閑暇通常指周末休息日或每周輪休日。目前,我國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已實行了5天工作制,周末休息兩天。(我國自1995年5月1日起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此閑暇時間雖比較集中,但由於時間短,一般只適合開展一些近距離旅遊活動。
公共假日即通常說的法定節假日。由於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其公共假日的分布也有所不同。西方國家最典型的公共假日是聖誕節、復活節。目前,我國的公共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五一勞動節」、端午、「十一國慶節」和中秋公共假日通常連續多日,這為人們外出的探親訪友或旅遊度假的提供了好時機,公共假日形成了旅遊的高峰期。
帶薪假期,這是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的對就業員工實行帶薪休假優惠制度。這種假期時間長,如瑞典為6周,西歐乎均為4周,美國一般為2~4周,歐洲每年平均期限大約是22~25個工作日,它是人們開展旅遊活動的絕好時機,西方國家大多數旅遊者都是藉助帶薪假期進行國際旅遊的。我國國家旅遊局向政府建議實施帶薪假期,帶薪假期也將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出行時機。
(三)其他客觀備件
擁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活動的兩個重要的基本條件。但這並不等於說,一個人只要具備了這兩項條件便肯定能成為旅遊者。實際上,一個人能否成為現實的旅遊者,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可分為兩類。
1.個人因素
從個人因素來說,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旅遊活動的實現。但其中有兩個因素最為重要。一是個人身體狀況。一個人要出去旅遊就必須具有一定的體力,否則可能難以成行。旅遊者中以身強力壯的中青年人佔多數,根據國家旅遊局對來華國際旅遊者的統計,50歲以下的旅遊者占旅遊總人數的80%左右。而許多老年人雖然有退休收入,有充分的餘暇時間,但其外出旅遊的比例仍較低,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自身年齡增高,體力不支。由此看來,旅遊業界須針對老年人市場推出一些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旅遊產品;二是家庭狀況。很多調查表明,有4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因小孩拖累,外出旅遊的可能性很小。
2.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的包括很多,但主要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治安環境、科技水平等方面內容。一個國家政府的外交政策往往決定旅遊的可能性;社會環境安定、政治觀點相近的國家和地區能吸引旅遊者,而政治、經濟、社會治安等各方面處在不穩定狀態的地區,旅遊者就會望而卻步。如中東、海灣地區本是頗具旅遊吸引力的地區,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戰亂不斷,旅遊者不敢前往;科技水平尤其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可極大地推動旅遊的發展。類似的因素還有更多,不必一一列舉了,因為在這里,我們主要是從旅遊者本身必備的條件來談客觀影響因素的。

二、主觀條件
(一)旅遊動機及其產生機制
一個人具有了旅遊者的形成的客觀條件,並不等於就能成為旅遊者,如果他沒有主觀上的旅遊意願,照樣也不可能成為旅遊者,也就說旅遊者的形成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需要主觀條件,而這一主觀條件就是旅遊動機。
1

4. 旅遊者產生的背景

我們所謂的"旅遊",其發展過程大抵可分為三個階段
古代旅遊 這個時期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旅遊"多是出於政治目的,如國家間互派使節.當然也有以傳播宗教個人歷險為目的的,如鑒真東渡.但此只局限於一定階層的極少數人.
近代旅遊 1841年後,由於率想開展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長足發展,英國首先出現了以盈利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機構,隨後又誕生了旅行社.不過階段,旅遊仍是一種高檔消費,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旅遊者仍局限在少數人之中.
現代旅遊 20世紀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的進步,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准也的旅行機構的不斷建立,帶動了新一批旅遊者的產生.現代旅遊的主要特點有:旅遊主體的大眾化,旅遊空間的擴大化,旅遊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旅遊目的的娛樂性.

5. 旅遊者產生的地理背景

答:從客觀上講,是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提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中,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餘暇時間的增多及交通運輸條件的現代化是產生旅遊需求的三個重要因素。

(1)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產生旅遊需求的前提條件

所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指個人收入中扣除支付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和日常衣、食、住等必須的生活消費開支和必要的社會消費開支之後,仍有剩餘的部分。人們擁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才有可能具備產生旅遊需求的經濟條件。

(2)人們餘暇時間的增多是產生旅遊需求的必要條件

所謂餘暇時間就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之餘以及必需的社會活動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餘暇時間可以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每日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每周末的閑暇時間、法定假日的閑暇時間和帶薪假期。旅遊活動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沒有時間就不能形成旅遊行為,因而餘暇時間是構成旅遊活動的必要條件。

(3)交通運輸手段的現代化是促進旅遊需求產生的重要因素

交通運輸的現代化對現代旅遊需求的產生、規模的發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任何旅遊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交通運輸條件,特別是遠程旅遊及國際旅遊,更講求交通運輸條件的舒適和方便。

總之,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餘暇時間的增多和交通運輸手段的現代化是促進現代旅遊需求規模迅速擴大的客觀基礎,而這一客觀基礎的形成則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

6 旅遊需求除了受旅遊動機、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餘暇時間和交通運輸條件的直接作用外,還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自然、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而形成一種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

6. 旅遊產生的基礎和條件是什麼

旅遊是人類自身的進化和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產生的,其基礎條件是人類意識的發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和進步。就個體而論,旅遊者的產生,是追求自身價值實現的文化意識和經濟條件成熟的結果。

只有旅行而沒有游覽構不成旅遊而沒有以旅行為前提的游覽也僅是游覽而不是旅遊。只有旅行和游覽相結合才能構成完整意義的旅遊。

(6)產生旅遊者的背景有哪些因素擴展閱讀:

在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

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

閱讀全文

與產生旅遊者的背景有哪些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