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教育存在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旅遊教育存在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11 01:18:59

Ⅰ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Ⅱ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1)、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Ⅲ 高校旅遊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旅遊教學現狀
隨著各地開始建立以旅遊專業為主導的高校培訓旅遊相關人才,我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開始嶄露頭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已經初具規模,旅遊業日益發展,社會大眾對旅遊項目的體驗感也開始逐漸變高,同時對旅遊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高校旅遊教學課堂里,社會日益高標準的旅遊體驗要求並沒有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被學生所接收,教學課堂與社會實際情況不符,這就導致高校向旅遊業輸送的相關人才達不到要求,人才培養出現問題。
二、高校旅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遊行業是新興行業,這就要求對口旅遊行業的人才需要掌握科學、先進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第一時間投入旅遊管理工作,而在傳統的旅遊教學中,學校往往頭重腳輕,無法正確培養出社會所需求的旅遊管理人才。
(一)教學偏重理論,缺少實踐
通常來說,課堂教學都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但是從社會需求反饋情況來看,旅遊管理專業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在大部分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的教學局限在:老師只是講授課本上的知識,或使用ppt照搬課本內容為學生講解,整個教學過程沒有變通,並且都是死板的理論知識。

Ⅳ 發展全域旅遊,亟待解決哪些問題有誰知道

發展全域旅遊,主要是為遊客、旅遊企業、政府機構解決以下問題:
1、針對遊客:
游前:不知道哪裡好玩?對目的地不了解?如何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如何合理安排旅遊時間?
游中:道路擁堵進不去出不來?買票排長隊浪費時間?怎樣才能深度了解目的地?怎樣才能全身心輕松玩?
游後:如何獲取發票?如何快速退款?如何快速解決投訴問題?
2、旅遊企業:
宣傳營銷:怎麼讓遊客知道?如何詳盡的展示目的地特色?如何提高宣傳閱讀量?如何拓寬營銷渠道?如何讓宣傳更精準?
服務:有哪些服務配套?服務如何落地?服務渠道有哪些?如何提升服務品質?如何優化接待能力?
管理:如何增加經濟收益?如何讓遊客消費升級?如何提升員工素質?如何保障遊客安全?

Ⅳ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出現的問題:
(一)旅遊業規模化產業化層次較低,產品供給不足與居民旅遊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於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遊客消費成本高,旅遊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遊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遊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專業和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遊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報道稱,我國旅遊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遊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遊景區已經取得了大部分旅遊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遊理念、擴大延伸旅遊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遊經濟」的嚴重依賴。中國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旅遊已走進普通家庭,旅遊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未來五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5億人次。但中國旅遊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旅遊服務質量不高與遊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層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二)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零負團費」經營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掛靠現象普遍,加劇了低價惡性競爭;旅遊商品購物點、旅遊景點的門票和旅遊酒店的住宿費用虛高標價,導游獲取回扣問題嚴重。虛高標價,導游和經營點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回扣在旅遊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嚴重影響了旅遊形象和旅遊服務質量,也不利於自助式的散客旅遊的壯大發展。此外,我國各個旅遊城市和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現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海鮮大排檔等旅遊餐飲點短斤缺兩,以及黑團黑車甩客現象等都是遊客常有的投訴。《光明日報》等報道稱,當前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
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部分景點定價隨意。
2、服務標准不統一。旅遊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准和責任界限模糊。此外,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相比,旅遊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遊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後。由於旅行社經營者沒有長遠的戰略計劃,市場定位不明確,同時受經濟利益驅動,各種不正當競爭現象在旅遊市場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監管機制不健全
當前不少旅遊景區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後規劃的現象,開發規劃工作沒有擺在重要位置,規劃意識淡薄。特別是在景區開發初期,建設的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明顯。有些景區雖然在開發前制定了規劃,但是規劃不夠科學合理,或是景區內各投資主體只進行了局部規劃,缺乏總體規劃、統一規劃,還有科學、統一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未很好執行,再加上管理部門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不利,導致旅遊開發失控。此外,由於景區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權力過於分散,群龍無首,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因此景區無法制定和貫徹統一的開發建設規劃,旅遊主管部門對景區的縱向管理職能也受到了進一步削弱,景區內無序開發、惡性競爭在所難免。「中國報告大廳」關於《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中指出,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跟不上旅遊消費者的擴大的步伐,國家投資也相對較少,基本上是貫徹「以旅遊養旅遊」的方針,花錢多的項目幾乎很少觸及,只能因陋就簡,以致設施不全。在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景點周圍,遍布著各種散發小廣告、讓遊客參加價格低得離譜的旅遊團、或者自稱是導游可以提供講解的人。每到多部門聯合執法整頓旅遊市場秩序時,這些人馬上銷聲匿跡;聯合執法行動結束,他們又全回來了。中國青年報旅遊周刊經連續多年報道北京地區的「非法一日游」現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頓市場,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國整頓市場秩序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但「野導」依然存在。旅遊部門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而這種聯合執法無法常態化。目前我國旅遊市場監管主體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旅遊監管的職能和手段有限。
2、對旅遊監管工作重視不夠。
3、旅遊監管力量薄弱。
4、旅遊監管職能交叉。

Ⅵ 研學旅行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得以更好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

但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范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

目前研學旅行存在以下問題:

一、研學旅行市場缺乏規范,組織協調難度大。

目前市場上多數機構提供的「研學旅行」產品只能納入「旅遊+教育」的旅遊新產品這一種類中,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研學旅行產品。到目前為止研學旅行行業內部還沒有形成一套健全的行業標准,加之界定模糊,導致研學旅行的進入門檻低,准入門檻、退出機制以及評價准則亟待完善。研學旅行的組織和實施雖然是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財政、文化、交通、旅遊等相關部門,面對的頭緒很多、任務很重,責任也大。

二、增加各方負擔,組織難度大。

首先,由於國內各大中小學校缺乏研學旅遊的專門指導教師,組織研學旅遊就要借調其他學科的老師,無形之中增加了部分老師的工作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費用也相應增加。

目前,對於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庭,研學旅遊無疑會增加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也成為了組織研學旅遊的阻力。

三、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研學旅遊易流於形式 。

研學旅行以研學為主旨,以旅行為載體。研學旅行雖然納入了教學計劃,但目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於研學旅行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完整不健全,考核評價實施不規范,再加之各學校專業師資匱乏等方面條件的制約,容易出現研學旅行課程目標不明確,主題選擇不清晰,運行形式不規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問題,研學過程和結束後對研學的考核不系統不科學甚至不重視,使這一活動流於形式,出現「游而不學」、「學而不研」的現象。

四、研學旅行產品缺乏專業性。

研學旅行本身是基於「旅遊+教育」的新型教育產品,脫離了傳統旅遊產品的范疇也超出了一般的教育服務體系,因此無論是旅遊企業還是教育機構都難以獨立承擔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制定和運營工作,在開展研學旅遊之前,兩方幾乎未有合作,跨界融合還需要進一步健全,產品和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進一步加強。

五、研學旅行產品缺乏影響力。

盡管研學旅行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也具有良好的發展趨勢,但是市場在資源的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研學旅行產品本身與行程中的服務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而資本具有逐利的本性,如果研學旅行產品不能獲得市場認可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由於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處於形成和發展的特殊時期,安全意識淡漠,好動、情緒不穩定,自我防護意識較差,容易出現擦傷摔傷、磕磕碰碰等現象,家長護子心切,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易引發家校矛盾,學校責任重大。因此,社會和家庭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因噎廢食,影響研學旅行的正常實施。

如要解決目前研學旅行中存在的問題,

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建議科學研判,建立監督體系,有效監控研學旅行全過程中的主題、步驟、方法、實施、效果,分析研學旅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有的放矢,進而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

二、規范研學旅遊市場。 在國家旅遊局以及教育部相關的標准出台後,要發揮旅遊管理部門的作用,對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旅遊企業不得隨意將一般旅遊產品冠名為「研學旅行產品」,同時各地應該立足於本地的資源優勢、交通區位、經濟發展、氣候條件等出台更為細致的操作標准。

三、提高研學旅遊產品的專業性。 基於研學旅行的定義和項目實施的目的,在研學導師、營地與服務規范出台後,產品和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需進一步加強。建立跨界融合機制,促進旅遊產業和教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強人員培訓,需對研學導師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背景審查和專業知識考核後方才可讓其上崗;在研學產品實施的過程中需反復研究、不斷完善,在實際運營中需及時反饋,不斷提升產品的專業性。

四、社會與家長提高對研學旅遊的認識。 通過政府教育部門制定健全的研學旅行規定和政策,旅遊企業和教育部門提供更安全的旅行產品,增加研學旅行中學生的安全保障,社會和家長需提高對研學旅行的認識,積極參與研學旅行這一活動中。

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相信,隨著教育、旅遊行業的發展,新業態下的研學旅行將會健康蓬勃發展。

Ⅶ 目前,國內的生態旅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遠景設計院談到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5]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Ⅷ 旅遊業面臨怎樣的問題

諸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Ⅸ 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政策瓶頸有哪些

一、缺乏一整套的旅遊產業政策

從總體來看,目前國務院一共發布了三個產業政策:一是汽車產業政策;二是水利產業政策;三是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雖然各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了發展本地區旅遊業的若干政策,國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但我國還沒有出台一整套有關旅遊產業的政策。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顯示,旅遊業界對旅遊產業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

二、旅遊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在旅遊產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方面,雖然目前我國的旅遊教育事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相對於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言,旅遊教育的質量很難保證。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尚缺乏全國統一的培訓計劃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培訓系統分割嚴重,而且存在著許多漏洞,很難真正達到旅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存在脫節現象

在旅遊產業的財政政策方面,因為旅遊產業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經濟產業,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資金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絆腳石。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一系列的投資扶持政策,如土地政策的優惠,稅收政策的優惠,外匯兌換的政策(包括外商所得利潤和工資等收入匯出的自由),相應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必要的財政支持,但在旅遊業的實施上往往與政策脫節,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國家旅遊產業投資政策,且政策形式較為單一。另外,在市場准入、透明度、國民待遇上都存在著壁壘。

四、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政規制和法律規制

在旅遊相關的法律方面,旅遊管理機構行使職權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一直是制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與國際水平同步的瓶頸問題。從全國來看,我國僅有一部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國性旅遊專門法規——《旅行社管理條例》,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從地方來看,各地制定的一些涉及旅遊的法規往往與其他行業的管理內容雜糅在一起,較少有單方面整體反映旅遊管理的專門法規。由於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為規制和法律規制,使得管理部門在對行業主體進行管理時無據可依,無法可施。

五、目的地推廣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在旅遊目的地推廣方面,多年來,旅遊發展基金不足,是困擾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收取機場費(旅遊發展基金)的制度,但由於數量小且資金來源單一,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旅遊發展基金的不足直接導致宣傳費用的匱乏,中國國際市場促銷費用是700—1 000萬美元,海外辦事處15個,相對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來說,我們的宣傳投入過少,另外,在宣傳推廣手段等方面也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六、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

在擴大入境旅遊政策方面,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過程是先發展入境旅遊,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旅遊開始逐步興起,90年代以來,出境旅遊逐步產生,總體來看,除了出境旅遊市場上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之外,基本上都形成了買方市場的局面,因此,相對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簽證問題。特殊的政治原因使我國同大多數主要客源國之間的簽證手續異常煩瑣,辦理和審批時間也較長,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像歐盟成員國之間那樣實行互免簽證制度。但是,國外那些追求旅遊體驗效率的旅遊者一般都不會在簽證方面花費過多的時間,這種矛盾很容易使部分客源分流到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航空的開放問題。有一個說法是,開放的國家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天空,但國家航空主管部門認為天空的開放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問題,一旦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就免談。另外,我國在一些能夠成為潛在客源市場的國際航線和航點上存在空白。例如,我國與南美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沒有直達航線,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入境旅遊的發展。

Ⅹ 解決目前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問題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對策

(1)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規調控約束機制。在《生態旅遊認證標准》、《旅遊規劃通則》、《星級飯店評定標准》、《旅行社星級評定標准》等具有政策法規性質的文件中,增加有關環境教育設施建設及環境教育活動的內容,對環境教育指標及權重做出剛性的規定,並制訂詳細的實施細則,強制性地運用於各項評定和評審工作中。如,對於旅遊規劃評審,可在條件成熟時制訂專門的《生態旅遊規劃通則》,規定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專項規劃的製作範式並要求編制該專項規劃。通過政策導向和制度安排等政府行為來加強對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工作的調控和監管,使相關行為主體在法定或約定義務的驅使下,提高對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投入的積極性並提高相關工作的效率。

(2)提供多元化的經費保障。上述政策法規調控約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確立了環境教育的法律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為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經費來源提供保障。同時,為拓寬經費來源的渠道,建立和完善環境教育稅徵收機制和民間環境教育慈善捐贈機制也不失為一良策。可以預見,民間對環境教育的慈善捐贈一旦成為新的社會風尚,便可為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經費短缺的緩解開辟新的途徑。

(3)對環境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系統規劃。首先,在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內容的確定上,可參考國際上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內容安排的通行做法,吸收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研究成果,並注重結合中國特色和農家生態旅遊區的環境問題特點、資源和生態系統特色以及傳統生態文化特色,在多方論證和廣泛聽證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選擇安排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環境教育內容。其次,在教育形式上,要完善農家生態旅遊環境解說系統。

(4)對生態旅遊者環境行為實施監控和獎懲。環境教育應與環境行為高度關聯,以生態化環境行為之付出為行為目標。為達此目標,有必要建立對旅遊者環境行為的監控和獎懲機制。一方面,根據景區環境特點和遊客的行為特點,設立必要的監控點,配置必要的監控設施,安排必要的監控人員,對旅遊者的環境行為進行及時的提醒和勸阻,防止危害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對旅遊者的環境行為進行評比,對環境友好型行為主體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問題行為主體給予批評和罰款,通過正強化和負強化使旅遊者的環境行為得到優化,生態意識得到增強。

(5)鼓勵多元教育主體的聯動並吸引其他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廣義的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包括「游前」教育、「游中」教育和「游後」教育。當然,一般以旅遊區和經營者的「游中」教育為主。

同時,景區和旅行社也可嘗試將「業內環境教育」前置為「社區環境教育」,進行「游前」教育,即組織人員到學校、社區對潛在的農家生態旅遊者(包括已從事過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人員)提前進行環境教育,以培育農家生態旅遊客源市場。此外,社會參與色彩濃厚的「游前」教育和「游後」教育,更需要旅遊政策的制定者、旅遊法規的執行者、旅遊科學的研究者、旅遊用品的提供者、大眾傳播媒體、非政府組織、志願者等多元主體的參與和聯動。

(6)為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提供堅實的科研保障。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有賴於相關理論研究的推動和指導。因此,必須通過政府鼓勵、學科建設、學術研討、企業支持、社會贊助等多種渠道,推動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科研保障機制的建立。要組織多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就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理論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現階段,要重點加強對旅遊區所在地域傳統環境倫理文化的挖掘和外化、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與學校環境教育的對接以及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與其他社會環境教育對接等問題的研究,以指導當前的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提高環境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

閱讀全文

與旅遊教育存在哪些待解決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