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品味怎麼量化

旅遊品味怎麼量化

發布時間:2023-01-12 09:28:21

『壹』 旅遊資源價值評價指標是那些

簡單點就是旅遊資源調查 評估 。\r\n看這個旅遊資源具有什麼樣的資質。。。。\r\n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①資源本身的評價。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質量特徵(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②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對旅遊業的影響(表現為旅遊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遊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遊業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場分析。包括旅遊資源對各層次遊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①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②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r\n編輯本段旅遊資源評價分類\r\n 對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的組合特點及由此而產生的質和量的差異、對旅遊吸引力的大小進行的科學劃分。包括確定一定地域范圍內旅遊資源的類型特徵、空間結構、數量和質量等級、開發潛力和開發條件。其目的在於確定旅遊資源的開發價值和開發順序,明確建設方向,是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的重要內容。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r\n1、 資源本身的評價\r\n 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質量特徵(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r\n2、 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r\n 包括氣候條件對旅遊業的影響(表現為旅遊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遊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遊業的扶持能力;\r\n3、 客源市場分析\r\n 包括旅遊資源對各層次遊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1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2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

『貳』 如何提高旅遊鑒賞水平

旅遊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自從勞動者被賦予帶薪休假的權利以來,使得旅遊從有閑階層的有限范圍進入社會經濟生活的普遍范圍內,旅遊便有了廣泛性。旅遊是人們的物質生活發展起來之後的一種文化生活需要。旅遊者的目的是「求新、求知、求樂、求得一個美好的回憶」,「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其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於光遠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旅遊的功能已難適應人們的需要。因此,應賦予旅遊以更多的內涵。提出休閑旅遊,更多地是強調一種個體與群體間的文化氛圍、文化經歷、文化體驗、文化傳播、文化欣賞,不僅能滿足人的感官需要,更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選擇旅遊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已成為比較普遍的行為方式,然而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感受能力和鑒賞眼光,讓出門旅遊成為人們感受文明、融於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種綜合的休閑方式,將休閑旅遊變成社會文明的一份動力已成為時代的需要。
首先,人類對「進步」的定義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進步」往往意味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時至今日,物質財富的極大滿足,促使人們渴望追求充實的精神生活。「進步」將越來越意味著不斷地提高生命質量,講求生活品味,而且希望以一種更為健康的方式生存下去。其次,幾百年來,人類一直在致力於改造世界,而在新的世紀中,人類將會更多地致力於改造自身。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著名的休閑研究教授傑弗瑞·戈比預測,在稍後的幾年,休閑的中心地位將會加強,人們的休閑概念將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在經濟產業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70-80%,休閑服務將從標准化和集中化轉向個性化服務,人們對休閑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倍加重視,應運而生的休閑教育將在教育事業的比重中越來越大。

從目前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看,休閑顯然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也是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人已經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標志著人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標志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已由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地轉向消費——生產的模式;標志著人開始從有限的發展轉向全面地發展自己的歷史階段。

1、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增長,人們開始轉向文化精神的消費與追求,更多的時間和錢財用於休閑,消費投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諸如購書、接受各種技能的培訓、完善自我的再教育(終生教育)、健身美容、旅遊、欣賞等。僅以海淀區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抽樣調查為例:1998年海淀區居民在以下8類文化消費項目的比例為,平均文化消費總值已佔家庭收入的28.4%,其中旅遊占據榜首,占家庭消費總值的45.1%; 業余培訓教育位居第2位,佔14.1%; 收藏集郵等個人愛好占支出為13%; 訂閱報刊購買書籍為7.5%; 家庭文化裝飾為6.7%; 文藝娛樂欣賞為5.2%; 體育健身與欣賞為4.9%; 獲取信息為3.5%。據此估計,到2010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有望下降到40%以內。那麼,人們的行為動機將在更大的程度上選擇於文化精神生活的享受。在一個基本物質需要得到滿足,貪婪和自私動機逐漸衰退的社會中,從事創造性活動和享有盡可能豐富的社會關系將代替對於物質產品的需求,而占據首要地位。

2、傳統的工作和休閑概念已經模糊。由於互聯網的出現,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時空界限;休閑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社會系統中一個建制化的事物,它會成為一種資源、回報分配、創新期待。通常的情況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閑;既是勞動力價值的體現,也是實現對勞動力價值的維護。早在18年前,托夫勒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已從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報酬的勞動,他們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接受教育,或者娛樂消遣------一旦我們認識到,大部分時間是用來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勞務——產消結合時——舊的工作和空閑時間的區別和界限就消失了。」(《第三次浪潮》1982年)目前全世界已有145個國家實行五天工作周制,發達國家和地區將有可能進一步縮短工作制。正像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樣:「隨著知識經濟向我們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發生了變化,這是由於網路的發達,辦公時間可以靈活掌握,辦公地點也可以設在家裡,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將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如何利用好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傳統的「先生產,後生活(消費)」的概念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尤其在我國,歷來認為,只有生產才能創造價值,生活和消費統統被看成是資產階級的。所以,多少年來,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也主要放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艱苦度日。隨著「過剩經濟」的到來,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活」和「消費」對發展經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曾指出:「一條鐵路,如果沒有通車,不被磨損、不被消費,它只能是可能性的鐵路。」「一件衣服由於穿的行為才實現它成為衣服;一間房屋無人住,事實上就不能成其為現實的房屋。」他接著論述說:「生產為消費創造作為外在對象的材料;而消費為生產創造作為內在對象、作為目的的需要。」因而「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研究休閑的西方學者則說:「由於有利於生產,休閑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沒有夜生活和周末,娛樂業將會崩潰;如果沒有假期,旅遊業就會衰落。實際上,是休閑而不是勞動使得工業資本主義走向成熟。在這里,休閑新的合理性展現出來了。(《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第118頁)應該看到,古典經濟學家們當年的「既能維護經濟價值,又能為非經濟的社會價值的實現」的理想也正向我們走來。

4、國家越富有,休閑時間就越多,人的文明程度越高。馬克思曾對休閑時間的增多所產生的意義做了這樣的論述:「真正的經濟——節約——是勞動時間的節約。而這種節約就等於發展生產力。」在馬克思看來,發展生產力主要有兩條基本思路,一是以社會的方式發展生產力,其途徑是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發展科學技術,加強管理,完善勞動方式;二是以人的方式發展生產力,即把重心放在個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發展上,「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於勞動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5頁)休閑的普及將會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休閑消費將成為生產的主要動力之一。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生產性的消費將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透過休閑和休閑消費可以看到這一活動背後人的存在狀態,促進我們重新認識生命存在的本質和意義,重新審視人的道德倫理,重新對待人與物的關繫世界,重新樹立人類的社會理想。毋庸置疑,人的閑暇消費已由單一型向多元型,由從眾型向個性化,由物質向精神,由傳統向現代,由封閉向開放的轉變。因而,人的世界觀、科學觀、道德倫理觀以及生活態度、生活方式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5、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什麼是全球一體化?不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不是現代制度或現代性在全球的擴展,也不是全球問題意識和全球共識的達成,而全球一體化應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全球化所涉及組成今天世界體系的眾多國家和社會之間各種聯系的多樣性。全球一體化的出現,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一個新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和思維視角正在形成。再則,以知識社會為背景,更要求文化的多元化,也必然為各國展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事休閑旅遊業的部門與從業人員亟待更新觀念。旅遊-休閑-休閑旅遊,不單單是名詞的任意組合,它表明了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眾所周知,發展旅遊業一般情況下開發的對象是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以及人類的文化遺跡。但是以犧牲自然資源和對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為代價,特別是開發商以經濟價值為目的的無休止的行為以及人們僅僅為滿足好奇心和追求感官刺激對自然的踐踏而導致的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得不改變人們對發展旅遊業的思路。在西方國家,早在50年前,就迅速地通過發展休閑產業來緩解旅遊業的壓力,諸如,休閑俱樂部、體育俱樂部、文化館、劇院、博物館、藝術館、舞廳、休閑度假村、主題公園、游樂園等等。事實上,同時在客觀上也豐富了旅遊的內涵,擴大了經營范圍,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滿足了人的多方面消遣享樂的需要。當前,我國正面臨一個發展旅遊業的大好時機,而遵循什麼樣的客觀規律,如何調整發展戰略、業務方向、管理途徑、運行機制等環節致關重要。 國家在發展休閑旅遊業的過程中應扮演重要的角色。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休閑娛樂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政府就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提供』或『安排』娛樂和休閑的目的是致力於創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因此,提供形式多樣的、內容健康的休閑機會是很重要的,人們可以在其中學習並得以社會化。娛樂和休閑也包含有而且將永遠有社會控制的成分在內。因為,參加有計劃的、內容健康的休閑活動將杜絕或消除令人生厭的或濫用閑暇的可能。」(《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第127頁,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我們相信,有國家調控、規劃和引導的休閑,將會使精神文明建設有所依託。另外,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往往把從事休閑服務的人譽為「親善大使」,因為他們既運用智慧,又付出愛心,以一種特殊的品質和技巧傳遞愛的精神,幫助人們找到真正值得參與的活動,使這個世界變得安全、溫馨和美好;使人在休閑中既豐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豐富多彩,又獲得價值的提升。這是對從事休閑旅遊業的人員最高的褒獎,也應成為我對全體國民進行休閑教育。目前,我們已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然而如何休閑卻未被當成「問題」來對待,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失誤。美國的經驗也許值得我們參考。早在1918年,美國聯邦教育局就將休閑教育列為高中教育的一條「中心原則」。這個中心原則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時間去培養他個人和社會的興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麼,這種閑暇將會重新擴大他的力量,並進一步豐富其生活,從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相反,濫用閑暇時間將損害健康、擾亂家庭、降低工作效率,並破壞其公民意識。由於立法的作用,工業化環境中的生活將趨向於縮短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雖然被縮短的工作時間有助於減少由於長時間工作所帶來的有害反應,但它們也增加了對接受休閑培訓的重要性的認識。有鑒於此,作為我們的一個目標,有關如何使用休閑的教育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第172頁)通常休閑教育的目標是:「①閑暇行為價值判斷的能力;②選擇和評估閑暇活動的能力;③決定個人目標與閑暇行為標準的能力;④對合理運用閑暇時間的重要性的意識和理解。」 休閑教育的課程極其達成目標的途徑:「①智力的、審美的、心理的、社會的和物理的經驗;②創造性地表達觀念、方法、形狀、色彩、聲音和運動;③主動參加並從事活動的經驗;④社會參加和表達友誼、歸屬和協作;⑤野外生活經驗;⑥促進健康生活的身體娛樂;⑦培養一種達到小憩、休息和鬆弛的平衡方法的經驗和過程。」(轉引自沈金容著《社區教育的發展和展望》第195頁,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年)然而,休閑教育在我國還是一個盲點。

『叄』 旅遊者需要具備哪些審美能力

美學家葉朗認為「旅遊,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麼旅
游?旅遊,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遊活動就是審美活動。」這
里所說的旅遊,應當是指旅遊活動的主體部分——消遣觀光型的旅遊,至於差旅型和個人
事務型的旅遊,則應另當別論。葉朗先生的這一論點雖然不一定絕對正確,但至少可以肯
定,對消遣度假型的旅遊來說,審美是其最重要的活動內容和目的之一。因此,研究如何
提高旅遊觀光活動中的審美效果,對於提高旅遊(在此、及下文所提及的旅遊都是指消遣
型的旅遊)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柯平先生在其專著《旅遊審美活動論》中認為「任何質量、能量、動量以及信息的
相互轉化、交流作用及釋放效應等等,均是在一定的『場』內實現的。電磁有電磁場,引
力有引力場……推而論之,審美,亦有審美場。」然而,什麼是審美場呢?該書中沒有作
答。
筆者認為,審美場應當是指由審美客體產生的、存在於審美客體(對象)周圍的,具
有審美價值的空間信息。這就是說,審美場因審美客體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沒有審美客體,
也就失去了審美場。審美場是審美客體的審美價值在空間中的具體體現和存在形式。同時
,不同的審美容體具有不同性質、不同質量、不同強度的審美場。例如,北京頤和園中的
萬壽山與上海外灘邊的黃浦江,兩者具有的審美場不僅具有不同的性質,而且,還具有不
同的質量和不同的強度。即便是同一個審美客體,其四周的審美場值,也因時間、空間等
條件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對於某尊雕塑這一審美客體,就空間方向而言,其正前方
的審美效果最佳,即其審美場值最大;而其兩側方則次之,背後方則最小。就空間距離而
言,如果這尊雕塑的高度為h,則在距該雕塑2h-3h的區域內的審美效果最佳,也即其審
美場值最大;當空間距離大於3h或小於2h時,其觀賞效果漸次,即其審美場值漸小。而從
時間來說,主要影響因素是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光照亮度和光照角度。一般來說,當陽光從
雕塑的前方以45°的高度角投射,即當太陽處於雕塑的前側方時,其觀賞效果最佳,即此
時的審美場值最大;而當太陽逐漸上升為頂光、或下降或背光時,其觀賞效果漸次,即其
審美場值漸小;倘若處於黑夜無光照的情況,此時幾乎沒有任何觀賞效果,也即此時的審
美場值趨近於零。以上分析當然不僅只是限於雕塑,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審美客體,不論是
山林花木、江河湖海,還是亭台樓閣……在不同的空間、時間等情況下,都有不同的觀賞
效果。換言之,任何一個審美客體,其周圍的審美場值之大小是隨著空間位置、光照時間
等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的。由此,就給我們的旅遊發展引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任何一
個旅遊景區內,雖然具有同樣的旅遊景物審美客體不變,或說硬體設施條件不變,但是,
如果讓遊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位(採用不同的軟體方案)來游賞,由於景區在不同
時空條件下,其審美場值大小有差異,則其觀景游覽活動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將會有所不同
。也就是說,對於任何一個旅遊景區,不需要增加任何景觀建設(不需要增加資金投入)
,只要調整游覽的時間、路線,以及讓遊人駐足停留的觀景(位置)點,就可以有效地提
高人們在該景區游覽的審美效果。因此,研究和把握各種各類的旅遊景物——審美客體的
審美場值在不同時空情況下所呈現的變化規律,弄清各類審美客體在什麼時空條件下呈現
出的審美場最大值(即各類景物在什麼時空情況下具有最佳的觀賞效果),就能以此來規
劃和安排旅遊者對各類景物的游覽程序,改善景區的旅遊效果,因而,就是一項頗有運用
價值的工作。
在引入「審美場」的概念之後,為了研究旅遊審美效應的規律,王柯平先生採用建立
數學模型的方法,推出了一個反映審美效應與其他相關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表達公式:
E=O×E×Sa…………(1)
式中:E=Effect〔審美效應(筆者認為:審美效應容易使人覺得這是一個審美客
體外在的審美影響或作用。實際上,這里所探討的是審美主體在相關條件下獲得的審美收
益和效果。因此,本文將E改稱為審美效果)〕O=Object(審美客體)F=Field(
審美場)S=Subject(審美主體)a=ability(審美能力)
藉助於自然科學中的某些概念、研究方法、數學表達形式來探討社會科學中的某些問
題,這是一種很好的思路,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以數學表達式反映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比之用語言文字來敘述,具有簡要、明晰,以至能將事物之間的定性關系推進到定量關
系,從而可以對事物作出定量計算等優點。然而,這個關於審美效果的表達公式卻有以下
一些欠妥之處:
第一,該公式所表達的基本涵義,是審美效果(E)的大小與審美客體(O)、審美場
(F)以及審美主體S)的審美能力(a)有成正比例的關系,即EocO·F·Sa。由於E、O、
F.S「代表著不同的事物,屬於不同性質的事物量,因此,上述正比例關系要用等號相連
接,其間必須要乘上一個當量轉化的系數(k)。即要劃等號,則應當是:E= k·O·F·Sa。
第二,當我們引入了審美場的概念之後,審美客體所具有的影響審美效果的作用和因
素就體現為審美場了。這正如物理學中的磁體與磁場一樣。引入了磁場的概念之後,磁體
所具有的磁力作用,已經轉為由其磁場來反映和體現了。所以,在進行有關磁力效應的計
算時,就只需運用磁場強度這一物理量,而無須再將磁體也納入公式計算了。同理,將審
美客體(O)與審美場(F)同時歸入審美效應的計算公式中就是多餘和錯誤的。
第三,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在原公式(1)中體現為Sa也是不妥的。對此,可以舉個比
較極端的例子來反證說明。譬如,假若研究的審美主體設定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S1),
我們知道嬰兒是沒有任何審美能力的,故其審美能力a1=0。如若將該嬰兒置身於某一旅
游景區內的某一審美客體(O1)的審美場(F1)中去進行審美,則其所獲的審美效果(E1
)也應當為零。但若把該嬰兒的審美能力a1=0等項代入原公式(1):E=O·F·Sa來進行
計算,則有: E1=O1×F1×S1 °。根據冪指數的運演算法則——任何底數的零次冪都為一
,則應有:E1=O1×F1×1,即 E1=O1×F1。根據上面「第二條」的分析,公式中的O1
應當不要,那麼,最後就得到了:E1=F1。而審美客體(O1)不論是什麼景區的什麼景物,
其總有一定量的審美場(F1),即F1≠0,因此,E1也就不等於零了,這便與上面一開始就
得出的分析結論——嬰兒放入審美場(F1)中所獲的審美效果(E1)應當為零相悖了。通
過這一番反證即可得知,以Sa 這種冪指數的形式來表達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是不妥的。
那麼,應當建立什麼樣的公式來作為計算或表達審美效果的數學模型呢?為了得到正
確的結論,我們必須弄清楚人們的審美效果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現對影響審美效果的有
關因素分析如下:
1、審美場(F)——人們的審美活動獲得的審美效果,直接受(審美客體「散布」於
人們當時進行審美實踐的那一觀賞點的)審美場之強弱的影響。對於同一個審美主體來說
,不論是由於審美客體自身的美感信息豐富、美學價值大、美質品味高,或是由於主體審
美時所處的時空條件好等等原因導致,只要他進行審美當時當地的審美場值越大,則他進
行審美觀照後所獲的審美效果也就越大。由於審美場(F)是由審美客體(O)產生的,所
以,我們可以把這層關系表述為:EocF(O)。
2、審美能力(A)——倘若對於某一個確定的審美場,例如,於某一確定的時刻,在
某旅遊景區內的某一具體的空間位置上賞景,那麼旅遊者(即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越強
,則其游覽賞景後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就越大。由於審美能力(A)是審美主體(S)所具有
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第二方面的關系表達為:EacA(S)。
3、審美觀照時的專注和投入程度(P= Pay attention to)——人類的審美活動是
一個復雜微妙的、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心理過程。審美效果的充分獲得,需要審美者全
身心的投入、專注地進行審美凝神觀照,通過視聽等五官的感知、思維的聯想、情感的交
流、深入的領悟和理解等多種審美心理活動的交相引動機制,逐步地獲得美感——由第一
層次在生理基礎上感官「悅心說意」的中級美感,最後達到在精神、情感和理性上的「悅
志悅神」的至高審美境界。因此,既使是同一個旅遊審美者(其審美能力A(s)是某一個
恆定值),在某一確定的時空條件下,面對某個具體的審美對象(此時的審美場F(O)也
是一個確定值),但是,如果該審美主體進行審美觀照時的專注和投入程度不同,則其所
獲的審美效果就會不同。如果審美者在審美的當時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心態積極、審美
時間充裕、審美對象的美感特性和品味正好符合自己的審美情趣……各種相關因素處於良
控狀態,則其審美能力就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獲得較理想的審美效應;倘若當時他精神
疲倦、情緒不佳、心態消沉、審美時間倉促、審美客體的美感特質和品味與其他的審美情
趣相去甚遠……各種相關因素處於惡性狀態,走馬觀花式地「到此一游」,則其審美能力
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而,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就會較差。由於審美觀照的專注和投入
屬於審美主體的行為。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第三方面的關系表達為:EocP(s)。
把以上分析到的、影響審美效果的三個方面加以綜合,於是,便可以得出下面這個新
的反映審美效果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表達式:
EocF(o)·P(s)或:E=K·F(O)·A(S)·P(S)
該公式體現出人們審美所能獲的效果之大小,與其當時所在的審美場值的大小、審美
者本人具有的審美能力的大小、及其審美當時專注和投入的程度成正比例的關系。該公式
的創立難免還有欠妥之處,但比之原先的公式(1),應當說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
該公式的提出,對促進各地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例如,為了提
高旅遊觀光的審美效果,根據這個新創的公式,就應當從研究以下三大方面著手:1.在
旅遊景區內如何為旅遊者提供最佳(大)審美場;2.如何提高旅遊者的審美能力;3.如
何促進旅遊者在旅遊審美賞景時更加專注和投入。就第3方面來說,我們應當注意:(1)
旅遊活動安排不要太緊張勞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遊客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遊客
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地投入旅遊觀光活動;(2)避免頂撞遊人使之生氣,提供周到
優質的旅遊服務,這樣,可以促成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保持穩定良好的情緒;(3)導游
人員既要把握旅遊景物的美感特性及其品味,又應當盡量了解自己所帶遊客的審美情趣,
進而研究兩者之間有哪些相近相同之處。然後,便可以此作為自己導游內容展開的重點,
從而,促成遊客對所觀賞的旅遊景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心態;(4)根據各個具體游
覽觀景點美感信息量的多寡(即審美場值群星的大小),相應地為游覽活動安排合理而充
裕的觀賞時間。通過做好以上多方面的工作,就能促成人們在旅遊觀賞時,充分發揮出自
己審美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其全身心更加專注、更加投入地進入審美境界,從而獲得更加
理想的旅遊審美效果。

作者簡介:管寧生( 1947-),湖北人,雲南大學工商與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碩
士生導師,從事旅遊美學、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

On Aesthetie Field ana Effect 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GUAN Ning- sheng
(College of Commercid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field; aesthetic effect;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Abstract: The essay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aesthetic field and aesthetic
effect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 fluences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ed their utilizing values in todrism.

參考文獻:
[1]王柯平.旅遊審美活動論[M].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0.
[2]喬修業.旅遊美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3]錢今昔.中國旅遊景觀欣賞[M].合肥:黃山書社,1993.
[4]仇學琴.現代旅遊美學[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

『肆』 什麼是旅遊品位

品位 pǐnwèi有兩個意思,(1) 官階;位次(2)品質;質量;檔次,我們現在著重用後一個意思,
旅遊品位指的是提高旅遊品質、旅遊質量還有、旅遊產品檔次的意思

『伍』 85.決定一項旅遊資源價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項旅遊資源的價值大小,主要取決於其自身的品質及坐落地點這兩個方面的結合情況。

分析:從發展旅遊業的角度去認識,旅遊資源的根本價值在於對旅遊市場的吸引力,在於對旅遊者的吸引功能。衡量這一價值的唯一客觀標准以及這一標准在數量化方面的唯一表現便是該項旅遊資源所能吸引來訪遊客的數量。一項旅遊資源自身特色越突出,品味越高,所能吸引來訪遊客的數量也就越多,該項旅遊資源的價值也就越高;同時,對於能否吸引到更多數量的來訪遊客,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旅遊資源的坐落地點的可進入性。旅遊資源坐落位置的交通越便利,旅遊資源能夠吸引來訪遊客的數量也就越多。

綜上所述,旅遊資源的自身品味越高,坐落位置的可進入性越強,吸引的來訪遊客數量就越多,該項旅遊資源的價值也就越大。所以,旅遊資源的自身品質和坐落位置是決定旅遊資源價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 請提問者及時採納答案,作為對回答者付出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尊重。

『陸』 旅遊資源定性評價的方法為

定性評價方法的特點:簡便易行,但主觀性較強,結果較抽象,難以反映資源價值之間的局部差別,應用效果不好。定量評價方法的特點:較定性評價結果更直觀、簡潔、准確,應用效果好。但操作起來往往有一定困難,尤其是有些關聯因子難以量化,也帶有主觀色彩,影響量化的准確度。

希望能幫到你!覺得可以請採納!謝謝

『柒』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和技術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地質旅遊資源評價與旅遊資源的評價一樣,也可歸為兩大類:一類為定性評價,一類為定量評價。

定性方法是描述性的,有些標准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例如對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等的評價,與評價人的感覺、素養有直接關系。定量評價方法更科學和客觀一些,但其評價數據的來源必須可靠。定量評價工作是基於人類價值判斷的統計性規律和人類認識的比較法則。

目前,旅遊資源評價方法已趨向於以定量評價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融合了較多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

(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技術

在研究技術上,網際網路技術、虛擬現實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評價研究中。這些技術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空間分析手段,為旅遊管理和輔助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與數學分析模型的集成發揮空間分析功能相結合,建立旅遊資源評價模型、旅遊開發條件模型、風景區環境容量模型、旅遊需求預測模型、旅遊經濟效益模型,可輔助旅遊管理部門做出合理的開發決策。

國內外近年來也越發重視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技術的應用。姚長宏(2002)在貴州六盤水市白鶴風景區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中,完成了基於ArcView的白鶴風景區旅遊資源調查評價信息系統,建立了包括地質地貌、水系水文、土地利用等圖層,以及人口、經濟等方面資料的資料庫。此外,還有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評價方法,如崔越(2002)基於UML建立了旅遊資源的評價模型;駱華松(2000)利用遙感技術和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的旅遊資源評價模型等。王建軍和鄭進軍(2004)應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針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的實際工作的需要,研究開發出「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信息系統」;龐淑英等(2004)利用計算機編程實現了評價模型的自動評分功能,開發出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以具有很強的可視化開發能力的Delphi5.0為語言工具的、以Access2000為後台資料庫的自動評分子系統;Jafar等(2008)對伊朗波斯灣南部海岸的生態旅遊潛力進行評價前,運用已有衛星圖像對海岸線以及周圍環境進行調查,這對於一些地勢險要的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工作也是值得借鑒的。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

(一)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內容

1.地質旅遊資源個體價值評價

對旅遊地某一地質體或某一地質現象特色或特徵的定性評價。如:旅遊地的山體、湖泊、水體、氣候、交通條件等。地質旅遊資源個體的價值評價,要以旅遊地的地質特點為依據來進行,以便使評價結果具有客觀真實性,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科學價值

地質旅遊資源包含地質科學內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質及結構、地球的發展、地球的現狀和未來、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發展、地質構造、地質作用及地質景觀等。而科學價值主要指地質旅遊資源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科學知識普及與教育功能和所反映的現代科學技術成就。

地質科學構成了地質旅遊資源科學性的核心和地質旅遊資源的品位,因此,地質旅遊資源通常具有很強的科普科考旅遊價值。在現有的世界級和國家級相關評價標准中,可以看出對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所選取的評價指標多以科學價值為主。如世界自然遺產的標准,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①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②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③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中國建設部於2005年4月提出的《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標准》與世界自然遺產的特徵大致相同,但具體規定了以下標准: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如冰河作用、火山活動等的突出例證;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如河流、山脈、瀑布等生態系統和自然地貌。

中國於1994年11月通過的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區的標准如下:①能為一個大區域甚至全球演化過程中,某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或演化階段提供重要地質證據的地質遺跡;②具有國際或國內大區域地層(構造)對比意義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③具有國際或國內典型地學意義的地質景觀或現象。

(2)觀賞價值

觀賞價值是指地質旅遊資源能為旅遊者提供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吸引力大的地質旅遊資源,首先要有很高的審美觀賞價值,所以觀賞性在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中佔有首要的特殊地位。觀賞性的強弱往往決定了地質旅遊資源的品級和旅遊價值。

對美學價值的分析強調線條、形體、色彩和質地四個要素,強調多樣性、奇特性、協調統一性等形式美原則。以地質景觀造型、景觀色澤、景觀要素組合,並依附於地質環境的植被、生態,構成地質旅遊景觀的觀賞價值,諸如名山大川、峽谷峻嶺、湖河泉瀑、奇峰異洞、雪山冰川等千姿百態的地質景觀,大多景色秀麗、造型獨特、生態環境優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地質現象千姿百態,特殊的地質構造條件加上相應的近代自然地理環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地質奇觀,能吸引旅遊者旅遊、觀光、考察、鑒賞,滿足旅遊者愉悅要求,從而顯示地質旅遊資源的觀賞價值。

(3)文化價值

標志地球滄桑巨變的地質景觀,具有神秘感、奇特感。地質奇觀的認識,地質現象科學內涵的揭秘,能滿足人們的求知慾,以及景觀鑒賞、增長知識的需求。優美、奇異的地質景觀通常都是人們游覽觀賞的風景名勝區,多有歷代遊客、文人、名家的旅遊人文資源的積淀。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美的協調,形成自然與人文地質旅遊資源的復合旅遊景觀。

(4)特異性

地質旅遊資源的特異性指其稀缺程度,包括在同類地質資源中和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稀缺程度。獨特性高意味著該地域該類型的地質資源少、吸引范圍大、級別高,因而開發價值就大。世界性和全國性的地質旅遊資源特別是世界自然遺產具有很高的特異性。

特定地域、特殊地質條件以及特殊自然地理環境,形成特殊的地質奇觀,這是地質旅遊資源的地域性特徵。這種地域性特徵不僅決定了地質資源本身的獨特性,還決定了當地生態、人文景觀的獨特性。特定的地質環境,常常會有特定的生物和生態類型,構成特定的綜合自然景觀。如果某項地質旅遊資源有其獨特的旅遊價值,特別能滿足人們追新獵奇以及某些特殊需求,這項地質旅遊資源就在某種意義及程度上具有壟斷性,人們只有身臨其境才會獲得真正的滿足。由此可見,地質旅遊資源的特異、珍稀價值是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的一項絕不能少的因素,既是一般地質資源所共有的,也是地質旅遊資源所應有的。

(5)康體價值

一些特定的地質資源以及地質體構成的風景名勝區、旅遊地,可供療養康體的溫泉、開展體育與探險活動的登山、滑雪、攀岩等旅遊項目,具有特殊的旅遊價值。

2.地質旅遊資源系統評價

在不同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地質旅遊資源千差萬別、各具特色,僅僅對地質旅遊資源個體品質的評價,還難以考察各種地質旅遊資源在整個區域內的組合關系和該區域所具有的總體特色,應強調旅遊地的綜合地質特徵和多種地質景觀的定性評價,將地質旅遊資源集中分布的空間范圍作為一個評價對象,進行整體的、綜合的評價,主要分析評價以下內容:

(1)多項綜合性定性評價

著重對一個地區的綜合地質特徵、多種地質景觀的定性評價。對地質旅遊資源系統評價的定性描述首先要考慮其級別(多用於地質現象評價)。除級別特色和特徵定性評價,應還有其他定性評價,如面積(區域綜合地質體)、體積(單一地質體)等,分為世界級、國家級和地區級三個級別。

世界級:指具有世界性意義,在全球都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旅遊資源。例如全球少有的典型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地質現象、地層序列、古生物群落、岩石組合、地貌特徵(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此外還有首次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種群、礦物岩石等,在地質構造方面如世界罕見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安德列斯大斷裂」(未來洋殼孕育地帶)。

國家級:國內典型地質現象、地質景觀,在國內具有研究價值,可與世界典型地質現象對比,國內具有對比意義,成為國內其他地區研究的重要參考地,在地質構造方面如中國典型的山東—安徽的「郯廬大斷裂」(山東郯城到安徽廬江)。

地區級:可作為國內同類地質現象、地質景觀進行對比、研究的典型代表。在本區域內保存完好、發育齊全,出露良好,交通區位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地質構造方面如區域典型的鄂西北地區的「青峰大斷裂」(房縣、保康、南漳、谷城)。

(2)資源類型組合

地質資源要素是相互有機結合還是處於分離狀態,分布是相對集中還是分散,這些都直接影響地質旅遊資源質量的高低。最佳的風景區都以地質資源要素組合完美和諧而見長,並且在分布上各景區各有特色。

擴大范圍來看,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互相補充和要素組合的協調程度等方面,包括地質旅遊資源所在區域內的各類旅遊資源是否構成優勢組合和最佳配置,是否具有種類眾多、聚集度高的整體優化結構。凡環境質量優、組合狀況佳的屬區位環境價值高的地質旅遊資源。地質資源個體同區域內其他地質資源個體的關聯性與功能互補性也影響開發的價值。

(3)地質背景條件

地質旅遊資源特徵、展布、景觀結構、景觀的旅遊價值等都決定於地質背景條件,依附於地質構造的復雜多樣和地域特色。有些地區的地質旅遊資源環境脆弱,其旅遊開發的適應性不大。例如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既是精品旅遊資源的高度富集區,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文化、景觀多重脆弱區。生態環境穩定性差,加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頻發,較小的擾動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環境災難,而且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從而在較長時期影響該區的旅遊資源環境。

(4)旅遊吸引力指向

主要指地質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源地指向性,包括國際、國內及地方三個級別。根據地質旅遊資源的個體品質評價和資源系統評價結果來確定其吸引客源的類別。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方法

1.「三三六」評價法

此方法由北京師范大學盧雲亭教授提出。所謂「三三六」是指「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的評價體系。

「三大價值」指旅遊資源的科學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三大價值」的定性評價從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和吸引力進行評價,是旅遊區確定開發方向的基礎工作。

「三大效益」指旅遊開發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主要考慮旅遊地社區和服務接待業創造的經濟價值;社會效益主要考慮旅遊活動給當地社區帶來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影響;環境效益則主要是研究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破壞程度。

「六大條件」是指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觀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資源容量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施工條件等六方面。「六大條件評價」是一種綜合性評價,實質上涉及了旅遊活動中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環境背景條件。

2.「六字七標准」評價法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黃輝實根據旅遊資源本身和其所處的環境提出了「六字七標准」評價法。該方法從資源本身和資源所處環境兩方面評價旅遊資源,雖然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較少,但可以作為分析問題的參考方法。

對旅遊資源本身的評價採用六字標准:「美」:旅遊資源給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歷史;「名」:具有名聲或與名人有關;「特」:特有的或少見的稀缺資源;「奇」:給人新奇之感;「用」:有應用價值。

對旅遊資源所處的環境方面採用七個評價標准:包括季節性、環境污染狀況、與其他旅遊資源之間的聯系性、可進入性、基礎結構、社會經濟環境、客源市場等七項標准進行評價。

3.地質旅遊資源的五級評價法

該方法在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准中被提出。從三個方面、八個要素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分,最終根據得分的高低將旅遊資源劃分為五個等級。旅遊資源評價的三個方面為旅遊資源的要素價值、旅遊資源的影響力和旅遊資源的附加值等。這三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又可細分為八個評價因子:旅遊資源的觀賞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大小、完整性、知名度、使用范圍以及環境安全等。

在五個等級的旅遊資源中,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三、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

(一)定量評價步驟

1.根據評價對象選取評價指標

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地質旅遊資源的特徵及旅遊開發需求,地質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和共性選取評價指標,這些要素的確定盡可能具體、全面,並且在所涉及的內容上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

對諸多旅遊資源進行評價,不管是採用哪種數學模型,都涉及旅遊資源的比較和重要性排序問題,所以評價模型中評價因子的選擇必須遵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①代表性和重要性;②非兼容性;③區分判別性。

2.組織合適的評價者

由於價值觀和文化等差異,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評價結果不同。但從實驗統計學規律得出,不同人群或個體,對於同一事物現象的價值判斷趨向一個相同的結論,對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也不例外。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價值評價可依據價值判斷的統計學規律來進行。在進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時,應盡量選用不同專業背景和盡可能多的人員來工作,以提高成果的權威性和可信性。

由於每一評價體系只能是客觀狀況在一定層次上的主觀反映,所以應建立一個由多個評價角度組成的綜合評價模式,才可科學、完備地反映地質資源質量,通常由專家和旅遊者兩者結合來進行評價。

(1)專家評價

根據層次分析法技術要求,邀請一批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實業部門和旅遊教育科研部門的專家,評估組成員來自旅遊行業各個部門,這可以保證較大的評估面。

具體方式可組織地方高等院校、旅遊行政管理、旅行社、國土、環保、園藝等旅遊各部門專家,對地質旅遊資源區域進行實地考查,考查工作應細致全面,主要以填表方式進行各評價指標的分值評價與權重判定。

(2)旅遊者評價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結果是為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與旅遊開發效益密切相關,最終為旅遊者服務。因此評價結果應當與旅遊者對地質旅遊資源的選擇相吻合。

由於專家對資料收集更全面,因而與旅遊者的感知有差異,使評價結果具有非大眾化的傾向。旅遊者的選擇也應該注意其全面性,最好是隨機抽取。有些評價者為同一群體,其內部一致性較高,不具有代表性。評價主體應為存在著生活地域、年齡和文化層次等方面差異的旅遊者。

3.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

由於各項評價因子對評價項目的影響作用有大、小之分,在對各因子的指數分配中不能按均權處理,而應視其在評價項目中的作用大小來確定其權重的大小。評價權數的確定,來自於地質學、旅遊學等專家的經驗和地質旅遊資源的基本事實。

能用測量數據計算出其對於各評判等級隸屬度的,屬於顯數值因子;難以直接測量或用數值描述的,屬於隱數值因子,可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用經驗法獲得,也可以通過在特爾菲咨詢系統支持下的層次分析法獲得。這一過程工作量頗大,而且相同的評價要素在不同的旅遊地其權重值也有差異,應因地制宜。

4.建立評價模型

基於對專家或旅遊者體驗的深入分析後,建立規范化的評價模型,然後運用數學方法得到評價結果,使評價結果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和數量值。

把每項評價指標評估系數的平均值,乘以該項要素的權重系數,計算出地質旅遊資源在該項要素上的單項權重得分。其基本數學模型式(蔣素梅,2009)為:

地質旅遊

式中:Q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權重;P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分值;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由此,可以完成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地質旅遊資源中的各項因子價值高低,用總分值也可以與其他資源進行橫向比較。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方法

目前旅遊資源綜合量化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特爾菲法、綜合價值評價模型、模糊數學評價法、綜合評分法、價值工程法等。

定量方法最為常用的是層次分析法、特爾菲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這些方法相結合通常用於地質旅遊資源與環境條件評價、生態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等各個方面。如Liu等(2006)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納斯景區具有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潛力,運用層次分析法和特爾菲法對其生態旅遊資源進行了評價;張捷(1997)以九寨溝喀斯特為例,構造比較和評價矩陣,運用根法推算各因子的權重,從地學角度和遊客角度闡述了喀斯特旅遊資源在九寨溝旅遊業中的地位;陳詩才(1993)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旅遊地學資源進行了評價。

在這些方法中,層次分析法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將一個復雜的問題表示為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並能將數據、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直接有效地結合;特別是它能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對目標結構復雜且又缺少必要數據的情況時更為實用。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塞蒂(T.L.Saaty)於1973年提出的一種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能解決資源分配的重要而有效的系統分析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參與旅遊資源指標權重的設立,可使整個評價過程在定性指導下定量比例盡可能大,從而得以提高評價的准確性。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點是通過人們較易進行的兩兩相互辨別而達到整體比較的目的,一般可以分為總目標層、評價綜合層、評價因素層和評價因子層。評價因子層是最基本的層次,指標的權重和分值計算從該層開始自下而上逐層進行。

圖4-1為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模型樹。採用了保繼剛(1996)《旅遊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中建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因子權重,其主要思路如下:

(1)將旅遊資源評價分成若干層,構成旅遊資源評價模型樹。

(2)邀請專家以填表方式按重要、稍重要、明顯重要等評判級別,分別以1,3,5,7,9或其倒數作為量化標准,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間相對於上一層次的某項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判斷,經計算,排出最後的結果。

(3)最後根據其權重排序,按權重賦予各個因素分值,得到表4-2。

利用該表可以用一定的給分標准對旅遊資源進行分項評價打分,得到綜合結果。

圖4-1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體系

表4-2評價因子權重表

2.特爾菲法

特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征詢法,1964年美國蘭德公司數學家赫爾默和達爾奇(OlafHehner和Dakky)首先提出並投入應用。主要方式是,通過問卷的形式集中一些專家的意見(一般為20~50人),通過溝通—統計—再溝通—再統計,直到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被集中確定為止。利用特爾菲法對評價綜合層、評價因素層和評價因子層三個層次中的具體資源價值體現,邀請專家進行評分,據此計算出各層內部之間的權重值作為評價參數;在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模型中,合理地確定各評價層中評價指標權重系數是衡量一個評價模型優劣的關鍵。

將特爾菲法引入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是使旅遊地評價由定性轉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在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運用特爾菲法獲取資料,最後能相對客觀、有效地確立各評價因子權重。由於特爾菲法相對來說比較省時間、省財力、省人力,可靠性高,各國在旅遊地評價、開發中,越來越多地採用這一方法。

3.模糊綜合評判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在農林、氣象、地質勘探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法以模糊推理為主,定性與定量結合,各相關因子劃分為不同等級,分別為每一個等級賦一個初值。最後,對區域景點或景區進行分項打分,再採用加權求和的方法計算出各景點(區)的得分值,由得分的高低評判資源價值的大小。

模糊綜合評判法利用模糊隸屬度理論把定性指標合理地定量化,較好地解決了現有評價方法中存在的評價指標單一、評價過程不合理問題。這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綜合化程度較高的浮標方法,已廣泛應用到資源與環境條件評價、生態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等各個方面。

4.地質旅遊資源的計算機評價系統

龐淑英等(2003)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以面向對象的具有較強開發能力的Delphi軟體為開發工具,以Access軟體作為資料庫管理系統,能有效地、合理地為地質旅遊資源自動評分。

將上述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並運用計算機的輔助,可完成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流程,如圖4-2所示:

圖4-2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流程

『捌』 通常有那幾個方面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謝啦

對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的組合特點及由此而產生的質和量的差異、對旅遊吸引力的大小進行的科學劃分。包括確定一定地域范圍內旅遊資源的類型特徵、空間結構、數量和質量等級、開發潛力和開發條件。其目的在於確定旅遊資源的開發價值和開發順序,明確建設方向,是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的重要內容。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
1、 資源本身的評價
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質量特徵(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
2、 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
包括氣候條件對旅遊業的影響(表現為旅遊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遊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遊業的扶持能力;
3、 客源市場分析
包括旅遊資源對各層次遊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1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2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

『玖』 旅遊資源評價及其方法

旅遊資源評價指按照某些標准來確定某一旅遊資源在全部旅遊資源或同類旅遊資源中的地位,也就是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對旅遊資源進行比較,以確定某一旅遊資源的重要程度和開發價值。

旅遊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

1、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

2、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採用旅遊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准值ai分別加權後的數值和。



旅遊資源特性

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

正如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是在別的國家看不到的。正像許多遊客講的那樣,「到了中國,沒有去北京,等於沒有去中國,到了北京,不去游長城,等於沒有到北京。」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至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

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來這些,旅遊勝地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因此,旅遊的季節性造成旅遊業的淡旺季。旺季越長,旅遊業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服飾裝束、風土人情、住宅建築、風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如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區的竹樓,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浴佛節,侗族的花炮節,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歌圩等等。在這些盛大民族節日和盛會里,各族人民身著艷麗的服裝,載歌載舞,興高采烈,氣氛非常熱烈。這些盛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來講,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以上幾個特性來看,旅遊資源猶如一面鏡子,它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藝術、物質和文明水平。通過它們不僅可以看到過去,還可以展望未來,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拾』 在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如何合理利用民俗文化提升旅遊的文化品味從而產生最大的

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業已出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入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面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近期,河南大學做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他們組織了一個民俗文化考察團,沿黃河流域先後走訪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和商丘等地,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沿黃」民俗文化的現狀十分令人擔憂。許多人認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傳統落後的東西,又由於民俗文化的經濟效益在許多地區未被發掘,所以在城市裡,除了有一些公園會定期組織一些民俗節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戲等民俗藝術,目前僅僅有少數老年藝人會表演,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滅絕。不難想像,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
盡管我們知道,民俗是發展變化的,同時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成分,但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還是應當盡可能的做到,在認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態的一面。我們應當認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無法實現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旅遊品味怎麼量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