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可持續發展意義有哪些

旅遊可持續發展意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3 05:54:19

①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方面

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樣,旅遊業的合理發展也有助於改善產業結構、改變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的方式,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增強人們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系統中,旅遊業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本身就是對其他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促進。旅遊與可持續發展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方面的作用,對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又為旅遊業創造了好的條件。從代價角度看,在同等產業發展條件下,相比其他多數行業,旅遊業的投入和消耗的資源較少,環境代價也小,有「無煙工廠」的美譽,因此,旅遊業是天然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優勢的產業。從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來看,旅遊活動產生於人的一種需要,是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統一,反映了人類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古代只有少數人形成的這種自發行為到了近現代逐步變成一種經濟活動,乃至形成一種產業,但旅遊產業的屬性有其文化經濟的特性及優勢。而文化經濟是最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從這一角度來看,發展旅遊業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的組成部分。

二是就旅遊業本身而論也存在一個是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科學合理地發展旅遊業當然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但違背自然、社會規律的片面發展,也會導致旅遊業本身不可持續的問題,如旅遊吸引物的破壞,文化古跡的大量開發破壞其原有的風貌,有些開發對環境的破壞是致命的、永久的,會為後代帶來難以彌補的代價。

因此,必須明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應然之義。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追求旅遊開發的長期價值,以旅遊開發的組合效應評價為出發點,強調旅遊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以及社會承受力的綜合統一,使 旅遊經濟的發展建立在長期支撐體繫上。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通過的《可持續發展憲章》所說:「旅遊是一種世界現象,也是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最高和最深層次的願望。但旅遊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改善環境質量。」

② 研究旅遊業的意義

國家發展旅遊及旅遊業的目的是什麼?
1!增加地方國民經濟收入,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一般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遊客較多,他們到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旅遊,其消費對目的地來說是一種外來經濟的注入,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助於縮小地區差異。即發展國內旅遊可以實現國內地區間的轉移,從而進行再分配,有利於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而對於目的地來說,合理有度發展旅遊業可以增加地方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2·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旅遊業中就業崗位層次眾多,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較多,可以吸納大量婦女和剛步入社會的青年。

旅遊業的發展可帶來更多的相關行業就業機會,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旅遊業直接就業人員數同其所帶來的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的比例為1:5

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經濟部門和行業的發展。按照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經濟的發展就是經濟結構的成功轉變,作為區域結構的重要內容,產業結構的轉變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產業結構的轉變和調整必須落實到具體產業部門的增長上。而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有著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遊客在目的地逗留期間的消費需求要求旅遊業必須提供足夠的設施設備和消耗物資,旅遊業因而成為國民經濟中許多其他行業產品的服務消費市場。

此外,發展區域旅遊,對於區域社會文化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4·有助於推動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民生:1·有利於提高民眾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有助於促進目的地地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仔細研究發現,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地圖上,那些具有國際或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是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而發展起來。如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於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於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爾多夫;在我國,海寧的皮革、東莞虎門的服裝、溫州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等等。理論界把這種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依託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空間稱為產業集聚。當然,產業集聚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只限於製造業領域,在服務業中也同樣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也是最大的產業的旅遊業,也不例外同樣也存在著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

一、旅遊業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中發現,一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特徵。波特指出,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並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力。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遊產業集聚,提出了「旅遊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遊集聚是由有效的旅遊供應鏈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其目的是旅遊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二、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旅遊業在未來幾年到十幾年的發展目標,就是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達到和超過現在一流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水平。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轉折期。在這一轉折期中國的旅遊業要想實現對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產業集聚式發展是其必然選擇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已經初現端倪。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起飛的「三駕馬車」蘇滬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國內城市群落已經開始了一輪全新的合縱連橫,以建立超級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之相對應,活躍在三大都市經濟圈內的熱點產業旅遊業,也積極表現著不同程度的一體化發展態勢,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向構建大都市旅遊圈的目標迅速跟進。蘇滬杭長三角旅遊協作區以上海市為龍頭,依靠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完善的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率先實現了連橫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區域旅遊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躍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大的經濟產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積僅佔中國1%的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佔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佔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億4千多萬人次,佔全國的27.66%。廣東省則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優勢和港澳市場的輻射作用,也爭先做「大旅遊」 的文章,同樣獲得了1260.83億元的豐厚回報,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大區域旅遊的優勢。目前,泛三角旅遊區域旅遊也逐步形成,旅遊業將會在更大區域和更多企業間集聚。與此同時,一個以京津兩大巨型城市為「雙核」,以河北省的11個城市為衛星環繞的大北京旅遊圈正在加速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遊圈將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由於我國目前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舊的體制在一些領域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旅遊的綜合經濟就同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區域管理、行業管理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分割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阻礙了旅遊業的行業集聚的形成。所以雖然我國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化非常的迅速,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真正意......
旅遊教育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科教旅遊作為一種迅速崛起的產業日益受到業界關注。12月2日,本報舉行小型座談會,圍繞科教旅遊的發展意義、探索實踐、經驗體會、未來前景等做了交流發言。

對話嘉賓有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粵,海淀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黃亦紅、副主任馮軍,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劉德謙,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王忠君。本報社長高舜禮主持了座談會。

話題1:

破繭成蝶

高舜禮:請各位談談為什麼會有科教旅遊這種提法?發展科教旅遊有什麼意義?

王忠君:科教旅遊是指以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學術教育、科技展覽、科普游樂等場所和活動以及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和科學價值較大的自然環境為依託,以普及科學知識、宣傳科學精神和體驗科技魅力為目的而開展的集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一種專項旅遊活動。旅遊者通過對科教旅遊接待單位的獨特知識與文化和教學、科研、生產方式的參與、觀察和體驗,獲得對場所特殊的專業背景下當代活化的科學文化形態的認知和了解,來實現其審美與求知需求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其本質體現為一種學習的交流或文化的觀察與體驗。

海淀區的科教旅遊從自身的這些資源出發:從學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發起,制定標准,再到地方 *** 的認同。從現在投入的成果和社會反響來看,科教旅遊已經被大眾所關注,特別是從2012年以後,全國的各個媒體把中關村科教旅遊變成了中國十大節慶旅遊品牌之一。民眾對科教旅遊已經有一定的認知度。而海淀中關村科教旅遊節的連續舉辦,也提高了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通過旅遊的形式向人們傳遞科技知識、科學理念和探索精神,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新動力。尤其是到2015年,中關村科教旅遊充分體現出海淀區多產業業態融合發展的特徵。旅遊業與科技、教育、文化等產業緊密聯系、融合,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產生了新的市場化發展動力。

高舜禮:我認為國家發展科教旅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一,科普。對於學生來說,科教旅遊是一種生動、活潑、直觀、親切的科普。一旦你參與了科教旅遊這個過程中,對人的一生的成長會有很積極的影響,就像在大家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科教的種子,對一個人的學習、職業的選擇甚至人生道路的選擇可能都會有很大影響。

第二,愛國,也可以說自尊。在我們參觀的這些科教旅遊項目中,有很多是民族工業、民族科技,這些項目在中國是一流的,有的在世界也是領先的。參觀這些地方,看到中國很多科技項目在世界領先,本身就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前兩天,我在鹽城參觀了悅達起亞的汽車生產線,他們車間一分鍾就可以生產一台整車,一個小時就能生產68輛車,一年有40億的利潤,創造70億稅收。參觀這種地方,你就會覺得我國製造業國力的強盛。

第三,研學。科教旅遊可以說是古代先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念的現代實踐。它讓人不要死讀書、讀死書,應該去廣博見聞,科技旅遊對自己的學習、學問是一種很好的延伸。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夠培養人的學習興趣。

第四,宣傳。對企業、院校來講,面向對公眾開放,就等於開放了一個口碑宣傳的渠道。這種讓人實地去觀看、實地聽講解的宣傳方式,能給參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的印象。

第五,拓展。科教旅遊對於傳統旅遊來講是一種拓展,是旅遊資源、旅遊產品的拓展,也是旅遊產品結構的一種完善。

第六,共享。大家通過參觀,能夠去理解對方,而這些東西對融合發展是非常重要。

話題2:

豐富業態

高舜禮:一直以來,全國各地,尤其是北京地區依託豐富的科教旅遊資源著力推動科教旅遊的發展。各......
研究旅遊經濟的有什麼意義
首先,有利於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有利於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再次,有利於國家整體旅遊業的全面提升和良性發展.
發展旅遊業對經濟有什麼意義?
可迎合現代旅遊發展的潮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從國內外旅遊需求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來看,隨著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的提升,旅遊者外出的旅遊動機將逐步從純自然的觀光旅遊向更富有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性的文化旅遊轉變,將對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旅遊的開發,將迎合這一潮流和趨勢,成為受歡迎的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活動。

———可豐富旅遊產品的內涵、結構與類型。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其文化都是有特色的文化。出自歷史文化名城的各種旅遊產品,或多或少都帶有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氣息,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旅遊賣點。因此,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可鑄造旅遊產品特色,擴大旅遊產品文化內涵,同時可完善旅遊產品的結構、增添旅遊產品的類型。

———可樹立城市旅遊形象,提升旅遊業的地位。歷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一道光環,與其歷史文化相結合,城市的旅遊形象會更加高大與輝煌;與此同時,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豐厚,文化程度高。文明城市意味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無論投資、旅遊、文化交流,人們都樂意前來,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場。而現代旅遊又是以城市為中心向四周擴展,眾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本地區或全國的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增長極,並給所在區域帶來一定的向心作用和擴散作用。可見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必定能夠帶動城市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提升旅遊業在當地地區的地位並完全能夠成為本區域的核心和統帥。
黑龍江省旅遊發展問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大力發展我國的旅遊產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旅遊產業是新興的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是,旅遊產業能耗低,創造附加值的能力強。因此,可以說發展旅遊產業,也就是發展國民經濟。黑龍江旅遊服務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型,服務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也是新形勢下各國經濟競爭的焦點。隨著世界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邊境跨國旅遊業成為各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加快國內外旅遊經濟產業的發展,促進黑龍江旅遊服務的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旅遊市場在21世紀將進一步擴大,其不斷發展的有利條件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旅遊產品結構不斷完善;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旅這些都為游的大環境逐漸優化,旅遊市場的擴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入境旅遊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將會繼續擴大,亞洲是中國的最大客源市場,出境旅遊的發展速度很快,隨著一批高收入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中國的出境旅遊將有一個大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節假日的延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必然會極大的促進國內旅遊的發展。假日旅遊的火爆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發達國家發展旅遊業的經驗表明,旅遊的大眾化、普遍化便開始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接近於這一臨界值,說明我國的大眾旅遊時代很快就要到來。旅遊市場是發展旅遊事業,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對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旅遊業的定義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touri *** 一詞的來源旅遊(Tour)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 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後綴—i *** 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 tour與後綴—i *** 和—ist連在一起,指按照圓形軌跡的移動,所以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 旅遊者(Tourist)。關於旅遊者的爭議旅遊者(Tourist)一詞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現時引發的爭議:史密斯(Smith,1989)指出:「薩繆爾·派格曾報告說『旅遊者(Tourist)』用來作旅行者(Traveller)的新名詞是在1800年。英格蘭的《體育雜志》則在1911年採用了旅遊(Touri *** )這個字眼。費福(Feifer,1905)認為,旅行者(Tourist)是斯坦德爾(Stendhel)在19世紀早期(1838)首先杜撰的。米耶茨科烏斯基(Mieczkouski,1990)指出,有關旅遊者的第一個定義出現在1876年的《世紀大網路詞典》19卷中,它把旅遊者定義為因好奇和無聊而旅行的人。科爾(Kaul,1985)認為,盡管旅遊者(Tourist)一詞的起源並非久遠,但是「入侵者』』(1nvader)則往往比做「旅遊者」 (Tourist),因為人們希望他們趕快離去。另外,科爾還指出:在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英國人、德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在歐洲大陸進行「大巡遊」 (GrandTour),他們一回來,人們稱他們為「旅遊者」。里玻(Leiper,1979)認為「旅遊」一詞大概首次出現在英國,它是被用來描述那些接受教育已從事政治、 *** 和外交生涯的英國年輕貴族。為完成學業,他們起程去歐洲大陸進行一般為期3年的「大巡遊」,直到文化教育完全結束後才返回家鄉。根據因斯吉普(1nskeep,1991)的觀點,關於這類旅行的第一本指南是托馬斯·紐金特在1778年出版的《大巡遊》。與1778年的旅行者大相徑庭的是,現代的旅遊者則完全意味著是個反面形象,他們成群結隊,四處尋找便宜貨。根據艾利特(E1iot,1974)的觀點,旅遊者被看中的是他們的錢,而被鄙視的是他們對文化的茫然無知。《韋伯斯特大學詞典》旅遊的定義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旅行;為旅遊者提供旅程和服務的行業」,旅遊者的定義「以娛樂為目的而旅行的人」。現代社會對旅遊業定義 *** 部門和學術機構:為了使旅遊與其他學科,包括經濟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地理學等學科相對應,也對旅遊作各種各樣的限定和提煉。經濟學家:主要關心旅遊對國民經濟和目的地經濟發展的貢獻,重視供求關系、外匯收入和國際收支平衡、就業和其他貨幣性因素;社會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主要研究個人和團體的旅行行為,則更關注賓主雙方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地理學家:關心旅遊的空間因素,研究旅行流向和地點、開發的范圍、土地利用以及實體環境的變化。 總體概括對 「旅遊」有兩種不同角度的定義:概念定義(ConceptualD......
旅遊資源對地區旅遊發展的意義 5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出版的《中國旅遊地產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目前我國旅遊地產的投資主體主要有兩種:

一是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如萬科、萬達、富麗等知名房企都紛紛進軍旅遊地產。以萬達集團為例,旅遊度假區正在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到2020年萬達集團在文化旅遊產業收入比重將提高到50%以上,徹底實現萬達集團的產業轉型。目前萬達集團正在長白山、武漢、西雙版納、三亞等地打造旅遊度假區,總投資超過一千億。

第二種是傳統的旅遊企業,如港中旅、華僑城、中旅、國旅等也都在大規模進入旅遊地產。以港中旅為例,除了旅遊產業鏈的投資之外,港中旅也在探索旅遊與旅遊地產的互補互動。港中旅在旅遊和旅遊地產的互動主要有三種:一是景區+地產,先把核心景區打造好,再來延伸地產。不是像有些企業探索的先做地頂;第二個類型是酒店+地產,港中旅計劃在幾個中心城市做城市酒店綜合體,例如北京的麗都飯店;第三個是高爾夫+地產,例如深圳的項目,在南京港中旅也做了高爾夫加地產加溫泉項目的策劃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雜志首頁 > > 旅遊縱覽 11年5月號

旅遊業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來源:旅遊縱覽

關鍵字:旅遊業,區域,發展,作用

6

分享

[摘要]在區域發展中,旅遊業在區域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經濟功能日益重要。本文就旅遊業在區域中發揮的經濟功能及其在區域發展中的其他作用做以研究,並提出旅遊整合的重要性。旅遊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旅遊業經濟功能區域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旅遊業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如此之快的發展,其根本原因是它已經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其綜合能量遠遠超過其它重要的單一工業部門,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旅遊業在區域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建設和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旅遊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活動,這就決定了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一、旅遊業在區域中的經濟功能

旅遊產業的發展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在旅遊企業為滿足旅遊者的需要而生產「旅遊產品」時,也需要來自旅遊部門之外的物質和服務的投入。對區域經濟而言,其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

1.增加外匯收入。就接待區域外的旅遊者而言,其最重要的經濟作用之一便是可以增加一個地區的區域外匯收入,提高該區域的支付能力,從而有助於平衡其區域收支。

2.促進區域內相關行業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一方面有賴於目的地中很多經濟部門或行業的支持和配合,同時也可以帶動和促進很多區域內其他經濟部門或行業的發展。

3.增加目的地經濟收入,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國內旅遊消費並不直接造成國家財富總量的增加,而是形成在有關地區間的流動和重新分配,起到調節地區購買力的作用。然而海外旅遊者在華消費對我國的經濟來說,則構成一種外來的經濟「注入」,增加了我國外匯收入。

4.增加區域就業機會。發展旅遊業是增加區域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評價旅遊業的經濟功能時,增加就業機會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旅遊業的發展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區域就業崗位。根據國際經驗,旅遊業每百萬元固定資產可容納250人就業,而多數資金密集型行業每百萬元固定資產只能容納90人就業; [1]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旅遊業在吸收失業人員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

增加區域 *** 稅收。無論是發展入境旅遊業還是國內旅遊業,都可以起到增加國家稅收的作用。稅收是國家提供「公共產品」資產來源,沒有足夠的稅收,國家便難以有效地提供國防和治安等公共產品。因而旅遊的這一作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旅遊業在國家總體和區域經濟中的功能如此重要,發展區域旅遊業,進一步探討旅遊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旅遊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1.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

產業關聯或產業波及就是產業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任何一種產業活動通過產業之間相互聯結的波及效果,必然影響和被影響於其他產業的生產活動。一種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就被稱為產業關聯或產業波及效應。一般認為,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比較強。即旅遊業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旅遊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之上,因此,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拉動相關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隨之發展;另一方面,旅遊業作為國民(區域)經濟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綜合性產業,其產品內容包括了旅遊資源、旅......

③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1、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創新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協調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協調;有利於推動區域特色化發展,促進景點景區內外協調;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促進城鄉協調;有利於完善產業配套要素,促進軟硬體協調;有利於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規模質量協調。綠色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能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資源和產品對接起來,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開放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更加註重拓展開放發展空間,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形成開放發展的大格局。共享發展方面,實施全域旅遊、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能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發展全域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遊接近3次,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遊環境、優化旅遊全過程,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當前,一些地方旅遊市場秩序混亂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不相適應,旅遊產品和以廁所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供給與爆發式、井噴式增長的旅遊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與廣大遊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適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來解決。

3、發展全域旅遊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大城市人口向星羅棋布的特色旅遊小城鎮有序轉移;可以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能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發展全域旅遊,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

4、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早已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當今世界,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南非等眾多國家紛紛實施旅遊國家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現在遊客更加希望在當地進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視對一個地方風土人情、居民素質等整體環境的評價。發展全域旅遊是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雲途智旅。

④ 可持續發展是什麼理念,現在的旅行發展是什麼情況

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盡快脫貧致富  

通過旅遊開發扶貧,對具有豐富旅遊資源和一定開發條件的貧困地區,有計劃地進行旅遊開發,不僅能帶動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縮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而且也能促進貧困地區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合理規劃和開發  

合理的規劃和開發是旅遊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認識合理規劃對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旅遊業發展中認真、科學地制定好旅遊業總體發展規劃和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盡可能使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一致。要認真評價和鼓勵那些有利於環境和文化的旅遊需求的發展,合理地開發和提供各種旅遊產品,促進旅遊供給多樣化,提高旅遊供給的質量。

⑤ 什麼是可持續旅遊

可持續旅遊其本質是不斷保持環境資源和文化完整性,並能給旅遊區居民公平的發展機會。具體而言,就是要增進人們對旅遊所產生的環境效應與經濟效應的理解,強化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促進旅遊業的公平發展;改善旅遊接待地區的居民生活質量;向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生活質量,以及保護未來社會旅遊資源或產業開發賴以存在的生態環境等。

可持續旅遊要求人們以長遠的眼光從事旅遊經濟開發活動並對經濟不斷增長的必要性提出質疑,同時要求確保旅遊活動的開展不會超越旅遊接待地區未來亦有條件吸引和接待旅遊者來訪的能力。

(5)旅遊可持續發展意義有哪些擴展閱讀

可持續性的概念第一次引起公眾的注意是自1980年3月一份題為《世界保護戰略》的刊出而引起.而「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則在1987年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年度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

該報告明確地提出,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誕生和發展。標志著人類在理解環境承載能力和優先發展之間的關繫上已發生了觀念上的根本改變。

可持續旅遊的發展不僅需要旅遊相關從業者們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得到旅遊者的支持。中國可持續旅遊協會的建立出於一個樸素、美好的出發點,剛剛建立之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從今天、從現在出發。

⑥ 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一)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
鄉村生態旅遊需要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基礎,它是一種與生態環境保護沖突最小、目標最為接近的「農業產業」和「生態產業」。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促進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移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
(三)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社會作為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生態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旅遊區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對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作為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鄉村旅遊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主打產品。——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田園綜合體項目組

⑦ 旅遊文化建設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在我國,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目前正處於成長期。加入WTO後,旅遊業會成為較長時期的投資和消費的熱點,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日益引起重視。

一、生態旅遊的本質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它倡導用生態觀點發展旅遊業。生態旅遊的概念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於1983年首先提出,當時他就生態旅遊給出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我們現在談到生態旅遊,一般指1995年中國生態旅遊研討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生態旅遊是在生態學的觀點、理論指導下,享受、認識、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帶有生態科教和科普色彩的一種專項旅遊活動。它強調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要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從本質上來講,應把握:

(1)生態旅遊是一種特色旅遊產品。生態旅遊是各級旅遊經營者向遊客經銷的一種無形產品,這種無形產品是由經營者向遊客提供的一種能滿足遊客回歸自然心理的優質服務。

(2)生態旅遊是一種教育手段。生態旅遊是一種學習自然、保護自然的高層次的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的結合。在生態旅遊的全過程中,旅遊經營者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影響使遊客受到生動具體的教育,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3)生態旅遊的核心是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正值人們對旅遊的作用和影響進行全面評價之時,因而很快被人們所接受,並成為對旅遊發展進行重新評價的中心議題。「可持續旅遊」的概念也因此而產生。可持續旅遊是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要求人們以長遠的眼光從事旅遊經濟開發活動,確保旅遊活動的開展不會超越旅遊接待地區未來亦有條件吸引和接待旅遊來訪者的能力。可持續旅遊要求各級政府和旅遊規劃者從戰略高度上認識旅遊地的生態問題,用生態學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開發和規劃旅遊地,做到旅遊區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使旅遊業真正成為一種「無污染產業」。

(4)生態旅遊延伸和發展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主要講人和自然的關系,即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綠色旅遊不僅主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還強調要同時追求人與人自身的和諧以及主客兩個世界的美化。綠色旅遊的實現會使旅遊業達到最高境界,而這種最高境界必須通過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逐步完善來實現。

二、生態道德是發展生態旅遊的道德保障

旅遊業是以人為對象而開展的服務行業,生態旅遊業要求人在生態意識的支配下,在旅遊活動中始終把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放在第一位,這就要求旅遊開發者、經營者和遊客都必須具備較高的生態道德。生態道德是一種「危機道德」,其思維方式是將人與自然統一起來。人的行為凡是有利於人一社會一自然生態系統進化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生態道德承認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權利和價值,這些權利和價值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對人類來說是不容褻瀆的,人類應為這些規律的執行承擔必要的責任和義務,生態道德將人類的行為後果放在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回應中來評價、審視它,將人類看成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生態旅遊的全過程中,對旅遊開發者、經營者、遊客等人群要積極倡導以下生態道德理念:

(1)人是有理性的高級生命,能用道德力量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旅遊活動中,遊客要運用自身獨特而優越的理性和道德,自覺地承擔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的必要責任,使游區優美的自然景色不因遊客的道德水準而受到任何破壞。

(2)旅遊開發者要認識到,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既有為人類旅遊服務的天然義務,又有自身不可剝奪的權利。對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的開發要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可超過旅遊環境的容量,不超過旅遊資源的再生能力。同時還要認識到,人類的旅遊利益與旅遊資源與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進行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時應充分考慮到它對其他資源、其他要素及其整個旅遊環境的影響。

(3)對旅遊經營者來說,不能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為中心,要認識到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非經濟價值的重要性,特別是它們在審美、認知、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心理和精神陶冶、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精神價值,以及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方面的被人所覺察感知的或不能被人所覺察感知的固有價值。經營者要以自身的生態道德把生態旅遊的這些方面突出出來,實現旅遊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⑧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是什麼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的意思

1、概念:旅遊可持續發展是指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不損壞現有和潛在的旅遊資源,及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保護已開發的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在環境,社會,經濟三效合一的基礎上持續發展的旅遊經濟開發行為;

2、內涵: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系統中,旅遊業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本身就是對其他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促進。旅遊與可持續發展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方面的作用,對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又為旅遊業創造了好的條件。二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追求旅遊開發的長期價值,以旅遊開發的組合效應評價為出發點,強調旅遊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以及社會承受力的綜合統一,使旅遊經濟的發展建立在長期支撐體繫上。

3、「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閱讀全文

與旅遊可持續發展意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