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生態旅遊怎麼入駐

生態旅遊怎麼入駐

發布時間:2023-01-25 00:00:37

Ⅰ 什麼是生態文化旅遊

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多樣性

1、注重生態系統完整性,應在非生物因子和生態過程等方面加強生態系統完整性建設。

2、保持生態系統本土性,禁止或慎用引進外來物種,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古樹名木和原生的鄉土植物群落,防止生態環境退化。

3、重視生物多樣性,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計劃,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監測內容。示範區設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專職人員及咨詢專家。

4、生物因子植被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物種的生境類型眾多。物種保護措施有效,珍稀物種和瀕危物種能得到重點保護。

5、示範區內無捕獵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動物的生態環境的行為,禁止出售野生動物製品。研究和防治生物危害、生物入侵,合理控制原有的林產品採伐規模。保護區內物種的生存環境,結合示範區綠化等生態建設項目,進行適宜生境的擴大設計。

6、調查、記錄和監測國家重點保護和省級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類,種群現狀、動態分布和生境。識別野生動物活動廊道,必要時可採取人工廊道設計。在野生動物棲息區內的人工設施,控制夜間照明和雜訊,保持天空的自然黑暗,避免驚擾野生動物,不應對夜行動物造成明顯的干擾。

Ⅱ 我想做個農業生態園旅遊項目,怎麼能拿到政府方面的扶持資金呢

每個省市的申請手續都不同,以杭州市為例,根據《關於印發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發展扶持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

第九條 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和杭州市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建設項目,以區、縣(市)為單位組織申報,原則上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項目每單位每年限報1個、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項目每單位每年限報1—2個。

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和杭州市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建設項目培育一般由其所在區、縣(市)農辦(農業局)、財政局確定後先進行農業項目網上申報,並將紙質材料同時報市農辦。

申報材料包括縣級申請報告、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和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項目策劃書或規劃書、項目培育申報表、項目預算表等書面材料。

(2)生態旅遊怎麼入駐擴展閱讀

根據《關於印發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發展扶持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杭州市的資金管理如下:

第十四條 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和杭州市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建設項目發展扶持資金根據各級對項目的認定情況、投資情況和考核結果,由杭州市農辦與杭州市財政局共同審核,確定獎勵資金額度。

第十五條 杭州市農家樂休閑旅遊集聚體和杭州市農家樂旅遊精品示範項目必須在規定的用途和范圍內使用發展扶持資金,做到獨立核算、專款專用。

Ⅲ 如何開發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到生態環境優良優美、空氣質量最高的地方去旅遊,而這樣的地區卻非自然保護區莫屬。所以要開發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優勢。那麼保護區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學的開發生態旅遊?保護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生態旅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社會的需求和國際趨勢。現在就個人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

1 生態旅遊發展的國際趨勢。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歸自然,並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託的復合觀景、度假休閑及專項旅遊,使世界的生態旅遊產業市場需求不斷轉型升級,以森林旅遊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遊業已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遊客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成為旅遊業發展最快的部分,如肯亞,尚比亞,台灣,不丹,日本等。但是,與熱潮澎湃的大眾旅遊相比,我省的自然保護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卻幾乎依然保持「靜養深閨」的狀態。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說,森林旅遊以其良好的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已成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陽產業」。

2 生態旅遊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經濟效益。

1982年9月,我國建立首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志著我國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開始起步。到上世紀末,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已達953處,經營總面積85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85%,其中國家森林公園306處。1994至1998年,森林公園接待遊客年均增長率為15%以上,年均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占同期國內旅遊總人數的10%以上,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總數達3.5億人次,森林公園直接收入2.6億多元,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150億元,有近12萬農民依託森林公園,通過從事森林生態旅遊業走上了脫貧的道路。1999年,全國森林公園直接旅遊收入超過5億元。就我省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言,它的發展歷經從原來依靠砍伐森林資源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轉向利用水資源開發小水電的進展模式,如今已經開始以科學的發展觀,持續有效利用森林資源走上生態旅遊的科學發展模式,使社區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生活。所以對更高層的國家管理機構而言,開發生態旅遊是使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科學之道。

3 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是引用自己的自然優勢。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類等昆蟲和野生動物最理想的地方,因為它有酷熱和寒冷,潮濕和乾旱,石灰岩與茂密的森林,低窪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變的植物群落與分明的季節變化,使得這里的自然資源多樣性豐富多彩。

3.1 自然資源。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風的影響,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夏半年受副亞熱帶高壓的影響,其西緣偏南汽流給雨區輸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隨著雨季的到來生長加快;南緣則是熱帶輻合區和台風活動的雨帶,山區在副高壓的控制下,雨季結束後即轉為旱季。地質地貌幾經造山運動的影響,以及流水、風力等各種外力作用,形成多樣性的地貌,地勢陡峻,丘陵豐富,嶺谷排列有序;由於地形豐富多樣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土壤組合,雨量充沛,動物植物種類多樣性,林種豐富。

3.2動物資源。 保護區境內物種資源豐富,是難得的物種基因庫。據初步調查統計,該區現已發現脊椎動物5綱33目77科449種,其中魚綱5目14科43種;兩棲綱2目7科34種;爬行綱3目10科76種;鳥綱15目21科211種;哺乳綱8目25科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2種(華南虎、豹、黃腹角雉等9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熊、藏酋猴、水獺、鴛鴦、穿山甲、白鷳等5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占自然保護區內449種陸生脊椎動物的13.81%。另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脊椎動物」共257種,占保護區內陸生脊椎動物總物種數的57.24%。廣布種76種, 佔16.93%。還有更豐富的昆蟲資源。

3.3植物資源 。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尖闊混交林,灌叢與草地交疊,森林覆蓋率為73%,活立木蓄積量為6100萬m3。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較豐富,植被外貌終年常綠,群落結構多樣性,藤本植物較多。有維管束植物1333種(含珍稀瀕危植物2種和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0種),隸屬於290科1031屬。其中,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種為主,佔56%,世界廣布種佔19%,熱帶種佔18%,溫帶種佔7%。植被的植物種類組成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杜英科、金縷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礬科和杜鵑花科為主,大多數是當地發生發展起來的華南植物區系,是特有科屬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規劃。

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不能人雲亦雲,因為全省各個保護區的資源大同少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那絕對不能把遊客從千里之外吸引過來,尤其是那些地處偏遠山區的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競爭壓力更大。所以,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必須有自己的產品,讓旅遊消費者在休養度假、享受高質量的空氣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同時,使人們能夠看得到和聽得到野生動物資源的實物聲音,使他們從感官上獲得自然中的產品,有所收獲。所以,自然保護區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到一些實在的、看得到、摸得著、聽得到的生態產品。

4.1觀賞動物資源的引進與保護。觀嘗動物資源絕對不象動物園中的那樣,動物被長期關閉在一個狹窄的場所中;保護區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動物資源引到遊客觀察的視野范圍內,讓遊客用望遠鏡就能觀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那種親臨的「快感」體會不言而喻。但是,這是一個長期而有科學的計劃,是一個系統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歸與放生。短尾猴是靈長類動物,是人類喜歡的野生動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區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懼怕人類?看過《獵人和狼》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獵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飼養,狼崽與獵人共處一家,後來飼養長大的狼把親狼帶回家,獵人與狼互不相擾,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為好友。這說明動物與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區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須講究科學與方法,在目標景區附近插種各種各樣的「果類」植物,營造一個靈長類動物喜歡的棲息環境,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原生態,與此同時,利用同類的聽覺和嗅覺與繁殖的季節性將人工飼養馴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鳥類的引歸與放歸。雉科鳥類的引歸相對簡單一些,飼養與繁殖、人工孵化與研究同時進行,科學研究與雉科鳥類資源的引進同步進行,人工孵化也可以開發成為旅遊科教宣傳項目的一個內容。利用雉科鳥類繁殖快、數量多與成活率高的特點,將一定繁殖數量的雉科鳥類放歸大自然,這樣不但在給保護區增加鳥類資源,同時,也會引來更多的鳥類和食肉動物資源,增加生態旅遊的可觀性。

4.1.3觀賞昆蟲的引歸與保護。蝴蝶愛花蟲子愛草,我們可以利用「蝴蝶效應」種花引蝶,當然必須種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鳳蝶,碧鳳蝶,青斑蝶,青鳳蝶,獒夾蝶等昆蟲喜歡的植物,給昆蟲種類營造一個「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態,遊客在欣賞「奇花異草」的同時,也能欣賞到色彩斑瀾的蝴蝶,給遊客一種容入自然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才是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產品和特色。

4.1.4放生項目的開發引用。放生項目的開發是尖對飼養動物的繁殖而言的,當繁殖到一定數量後,進行一次放生宣傳,讓繁殖成功的動物「生於斯,放於斯,回歸大自然」,同時讓所有「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參與到放生行動中去,增加收入,增強宣傳,寄教於樂,多重目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4.2野生珍貴植物資源的馴化與展示。遊客自遠方來,能夠進到保護區已經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讓他們爬山到某一個山頭上去觀賞各種珍稀珍貴的植物,這樣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規劃時要適度考慮將一些珍稀珍貴植物種子或引種馴化,在景區中培育研究和馴化展示。

4.3社區景觀與人紋。在保護區范圍內有一部分屬石灰岩地區,岩石構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雲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動的水質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流動性使不同濃度的飽和水溶液相混合產生混合溶蝕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許多的裂隙、溶溝,甚至落水洞、溶蝕漏斗、溶蝕窪地等。保護區中有一個洞穴,深約200米,在洞中沿途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時,使水中CO2含量減少,造成碳酸鈣的重新沉積,使洞穴中寬廣的地方沉積景觀豐富。由於大氣降水的大部分都從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這個地區地下水十分豐富,而地表水相對較少,所以,保護區中水庫成為養一方人的飲水資源,成為社區自覺保護的水資源;還有風水林和流傳著一人一天耕種10塊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的建設。 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設計應由保護區專業人員參與設計與確定。功能分區及設計構思 分為三大功能區塊:沿水庫環線區,登山觀賞區、動物觀賞景區。

4.4.1郊遊徑:在現有道路基礎上設立,一條環繞水庫的鵝卵石環道,寬度為2米,總長3.5公里,主要是供遊人步行使用,同時設計一些錘釣小屋。

4.4.2健行徑:在主環路外圍形成一條游覽路,鼓勵遊人進行各種健身活動,路面寬為2米,總長8公里,材料可採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徑:在健行徑的外圍設登山徑,總長10公里,依山勢而曲折變化,適合登山愛好者。在以上三條主要環道之間,依據人的步行習慣及功能分塊要求,形成許多步行小徑,路面可為砂土,碎石等。

4.4.4停車場:在主入口處,設置停車場,遊人僅可步行游覽,簡化交通及安全性。

5 開發生態旅遊要遵守的原則。

保護區的功能與職績是保護自然資源與環境,所以很多自然保護區犧牲了發展的機會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得很好,但是,這是一個片面性的不發展的極端認識。所以,自然保護區和它的社區要持續有效的發展,開展生態旅遊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為此,開發生態旅遊是以不破壞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首要條件,同時還要對當地的生態具有保護作用。成功的生態旅遊開發要保護好三個主要對象,一是資源環境的保護,二是社會文化的保護,三是經濟利益的保護,這三個內容對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為了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生態旅遊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5.1承載力控制原則。在對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遵守生態規律,遵循生態容量的基本規律,精心測算最佳遊人數量,線路和關口的遊客容量。

5.2自然環保原則。生態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生態旅遊主要是以回歸自然為主題,貴在自然,貴在原始,應盡可能減少人為景觀,避免開發造成的環境損壞,規劃設計要簡朴、實用、方便,外觀要與自然環境容為一體。

5.3社區參與原則。開發生態旅遊,環境效益是根本,社會效益是最終目標,經濟效益是直接動力,只有社區的地方經濟發展了,社區的農民才會自覺主動地保護生態旅遊環境的保護。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的過程中,要讓當地農民參與到旅遊服務中去,這樣即可以增強地方特有的文化氣氛,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讓當地農民從生態旅遊的發展中受益,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直接緩解他們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壓力。

5.4環保教育原則。生態旅遊與傳統的大眾旅遊不同,除了享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環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項目時,必須認真考慮在旅遊區中設計一些啟示遊客環境意識的設施和旅遊項目。

5.5加強旅遊規劃管理原則。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極為珍貴稀缺的資源,保護區應當認識到生態旅遊資源的價值,對生態旅遊要有科學的規劃管理,使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

5.6清潔生產原則。在實際動作設計過程中,盡量不向環境中排放廢物,把旅遊對環境質量的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承載力范圍內,盡量使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

5.7利潤回投原則。為了使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持續有效的落實,在生態旅遊經營中也要求把旅遊經營所得經濟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環境保護中,使旅遊資源得持續的保護與利用。

5.8專業人員的培訓原則。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保護與利用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多知識廣,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保護性開發意識,有很強的保護素質和保護知識,與大眾旅遊的服務培訓不同,從事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Ⅳ 生態旅遊規劃怎麼做

自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放在突出位置。生態旅遊規劃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最終推動美麗中國的實現。綠維文旅認為生態旅遊規劃要明確三大目標、做好兩大分析和兩大規劃。
首先要明確三大目標:即自然資源目標、人文資源目標、發展目標。
其次要做好兩大分析:即生態調查和適宜性分析。生態調查是收集規劃區域的自然、社會、人口、經濟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為充分了解規劃區域的生態過程、生態潛力與制約因素提供基礎,對旅遊景區的發展規模有關鍵的決定作用。適宜性分析要劃分景區資源環境的適宜性等級,為景區旅遊開發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議。
還要做好兩大規劃:產品規劃、生態技術規劃。產品規劃主要涉及主題生態化、游樂生態化、藝術表現生態化等維護,創新開發花卉迷宮、濕地迷宮、大型樹屋等景觀生態化項目,並於生態游樂結合。生態技術包括生態材質運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術應用、綠色植物環境、環保材料與技術等等,對於景區規劃特別重要。
綠維文旅擁有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資質,2005年創立之初,便提出了「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理念,歷經近20年創新發展,以策劃為前提,規劃設計為核心,已經為數百個景區提供策劃、規劃、設計、網紅孵化、運營託管、營銷策劃、投融資招商、智慧提升等服務,涵蓋山嶽、濕地、湖泊、濱海、沙漠、名人故居、主題公園等多種類型,助力多個景區成功創建4A/5A。綠維文旅還是中國旅遊景區協會的理事單位、旅遊景區開發運營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Ⅳ 足不出戶體驗鄉村旅遊!全篇干貨!詳解國內外創意農業發展路徑

「藝術行動」一直是國內外政府非常重視的部分。 鄉村本身體現了自然悠閑的生活方式,人們拋離大都市的焦慮和浮躁,進入心靜和沉澱的狀態,享受慢節奏、靜生活的慵懶、安逸和優雅的氛圍,而 藝術本身與鄉村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有些鄉村定期舉行壁畫慶典吸引世界各地的畫家來到這里,與當地環境結合創作,鄉村古老窄小的石板路牆壁成為戶外藝術大畫廊,古典建築、現代藝術和閑情逸致既相互激發,又融為一體 。韓國和我國的台灣在這一方面有一些較為典型的案例可以供我們去參考。本期將詳細講述兩個案例,供大家賞析借鑒。

2009年,韓國開始推行村落藝術計劃,在2009 至2013五年間,韓國政府共選出藝術村落69 處,釜山甘川洞文化村是其中最為出彩的一個項目,經過藝術 時尚 的裝點和藝術家、政府、村民的多方推動,這里成為國內外遊客紛紛打卡的藝術村落、釜山代表性 旅遊 景點,年遊客量超過300萬。

01 甘川洞文化藝術村興起背景

甘川洞位於釜山市沙下區,是釜山山區的一個山地村莊。甘川文化村是1950年代太極道信徒和朝鮮戰爭避難人民共同聚居形成的小村落。1955年朝鮮戰爭後,釜山在重建過程中把800多戶宗教家庭遷至附近山坡指定位置。後來朝鮮戰爭躲避戰亂的難民們又湧入這里,沿著山腳開始建造棚戶房,成為釜山代表性的貧民區。隨著生活的改善,當地部分居民逐漸搬離了甘川洞,200多座房屋被閑置,等待小村的是衰敗、凋零、消亡的命運。

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發生了,這是韓國1949年建國後面對的第四次金融危機。經濟上,韓國內股市遭受重創、資本外流嚴重、 社會 消費低迷、失業率上升;在 社會 層面,由於經濟的下跌, 社會 福利受到影響,階級矛盾突出、尤其是處於弱勢的低收入階層、老年人、單親家庭等生活質量持續下降,引發 社會 融合度下降,存在犯罪率升高的風險。為了恢復經濟的穩定與增長、恢復民眾的國家信任度、降低 社會 階層矛盾,提升 社會 融合度,韓國採取了一系列經濟、金融、 社會 政策。在充分考慮影響 社會 融合度的因素下(生活質量需求、新增長需求、福利需求等),韓國政府制定了人力資源新政,詣在通過創業創新,提高個人力量,繼而促進中產的增加,提升韓國未來發展的潛力,文化體系 旅遊 部被納入新政中;繼而推動了2009年文化 體育 觀光部制定「村落藝術」計劃,這項計劃是通過可持續發展手段保護弱勢階層,以此提高弱勢的生活質量,這是以村莊及社區為單位,公共藝術為手段的環境改善,內容涉及游步道、空地、小區入口、山中村落、傳統市場、停用的火車站、廢棄學校等,遍布全國各個地區。在這樣的國家氛圍下,有一個貧民區小村落,也用藝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廣為人知的觀摩點,這就是甘川洞村。

本案例將以「貧民區鄉村如何通過藝術逆襲成功」為切入點,探究甘川文化村通過哪些做法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了全世界,成為釜山 旅遊 名片之一。

02 甘川洞文化藝術村的蝶變之路

要點一:制定系列優惠政策,形成政府主導、藝術家領銜、居民協作的開發模式

甘川洞文化村藝術行動從2009年展開,它屬於韓國「村落藝術」計劃的一部分。「村落藝術」由韓國文化 體育 觀光部主辦,村落美術項目委員會和地方自治團體共同主持,基金來源於彩票委員會。甘川洞文化村具體開發模式為:政府主導——以藝術節慶和場地優惠政策,邀請藝術從業者入駐;藝術家領銜——以公告藝術形式改善本地居住環境和基礎設施;居民協作--從為藝術家提供場所、物料到自發創造,促進藝術村落成型。其具體管理模式為:地區政府、居民委員會、藝術家及村落管理中心4個部分共同管理。

釜山市沙下區在2103年發布了募集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入駐甘川洞文化村的公告,為藝術家提供工作崗位,為地區持續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對於入駐文化村的藝術家,公告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也要參與到當地的節慶活動中;每年至少要舉辦或參與一次藝術展覽;對居民要展開各類教育活動。

這種思路一致、全民行動、全民協作、共同管理的改革也是甘川洞文化藝術村獲得成功的關鍵,目前我們國家在鄉村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著村民參與度低,只是政府單方發力的現象,我們應該從中獲得啟示,積極倡導全民參與,更好更深入的建設美麗鄉村。

要點二:循序漸進扎實建設,文化激活經濟發展,增強居民改造熱情與改造信心

在甘川洞文化村形成了9個主要景點,包括天空之脊、屋頂觀景台、小王子打卡點、村莊博物館、駐村工坊體驗館、融為一體拍攝點、藝術商店、夜幕之家、照片畫廊等;同時,區域內經營有民宿、餐飲等其他經濟項目。然而這些建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多年的建設,甘川洞改造邊建設邊增加改造信心,效果一點點顯現,改造的同時不會大幅度影響原著居民的生活,更好的保護了原著村民的基本生活環境。其主要建設如下:

(1)2009年開展的 「夢想中的馬丘比丘」 是甘川洞第一個藝術項目。此活動重在通過設置藝術作品賦予地區新的活力,激起地區居民的鄉情和自豪感。以山路為中心,在12個區域內創作和設置藝術品,其中4處是當地居民和小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彩虹之村」、「蒲公英的悄悄話」、「人與鳥」等--其材料來自於村民們的捐贈。在該項目實施過程中前期遭到居民反對,因為他們更需要解決如何改善道路環境、增設停車場、修繕屋頂、營建綠地,整頓上下水道、提供衛生間等現實居住環境的問題。但「夢想中的馬丘比丘」項目的落成,效果立竿見影,讓小村落煥然一新,人們積極性提高很多,為藝術改造的後續項目打下了基礎。

(2)2010年,在區域內開展了 「美好迷路」 的藝術項目建設,對當地居民提出了更高的參與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選取了6處閑置的房屋進行藝術創作,同時在胡同外牆上進行塗鴉、彩繪、安置箭頭、路標;在胡同各處進行裝飾;通過「美好迷路」,使得藝術行動從初期的道路改造延伸到內部空間改造。期間,由社區居民、地方公務員、各類藝術家等共同成立了「甘川洞文化村運營協會」,作為項目的統籌組織,原始成員11名。同時,基礎設施的更新,文旅產業同步發展,增強了居民對「藝術行動激活社區」的信心。

(3)2012年,在區域內發展 「幸福翻番」 的藝術行動。政府、藝術家、居民協同合作,再次利用藝術化的手法選取了4處閑置的房屋進行裝飾。同時,在胡同內新增4個與原有作品相協調的藝術作品,具有象徵性的雕塑放置於村口,提升了該區域的獨特性。「幸福翻番」項目進一步改善了社區的生活環境,對外形象也得到了改觀。「甘川洞文化村運營協會」成員發展到105名。

在此期間,藉由社區意識的覺醒,改造計劃順利執行,甘川洞似乎通過再創傳統村落的生命力從而將原先視為頑疾的老齡化問題、人口流失問題、居住環境問題等一一解決了。

(4)2013年發布的《共同體促進自力村建設》專案計劃,開始高效凝聚起社區的共同意願, 將大量空屋改建為工坊、畫廊、咖啡書店、餐廳和民宿等 ,同時如將村裡的空地和屋頂改建成生態庭院的項目也陸續展開社區的生活環境進一步被改善。

(5)為了進一步提高文化村的獨特性和品牌價值,2014沙下區發布了 「甘村藝術村建立來訪接待中心及構建地標性雕塑」 的設計公告,為旅客提供各種 旅遊 指南及休息空間,進一步在甘川洞藝術村入口處增設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地標性雕塑來提高藝術村的品牌價值。這一舉措使得甘川洞文化村的藝術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藝術行動在該地區持續發力,塑造了一個鮮活的 旅遊 景點。

這對於我國的鄉村振興和社區改造具有重要啟示,韓國「村落藝術」所產生的效應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藝術作品本身,公共藝術作為「藝術追求」和「地方 社會 需求」之間的橋梁,讓「村落藝術」項目營造了地方魅力和地域特性。要抓住地域特色進行創意開發,當然,所有村落改建不是一日而成,而是通過這些「村落藝術」項目建設循序漸進的改變落後村落的生活環境與基礎設施,利用農村特有的 歷史 、文化、生態等潛力增強了地區競爭力,通過地區文化、商品、商業活動與 旅遊 等產業激活了地區經濟,還通過藝術活動,為 社會 提供了多才多藝的人才並創造出相應的就業崗位,這樣既提高居民和遊客的文化消費能力,又能保證地區財產因藝術而增值,還讓村民的積極性和幸福度越來越高,從本質上改變空心村、貧困村的問題。

要點三:加強管理建設,建設真正的居游並進的藝術村莊

甘川洞的品牌已經建立,但是聚落並沒有就此止步。除了繼續為傳統文化編織更多具有創意性的外衣外,社區經營也在為建設更貼近生活的村莊而努力。例如以宜居為前提對村內的商店限定營業時間、制定外牆設計及塗改規則、並要求連鎖店不許進入村內等。通過各方面的經營管理調整,規范經營的同時又能確保居民生活不被打擾,持續保有並激發居民自發維護村莊形象、積極維系社群關系的內在動力。

這也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美麗鄉村和鄉村改革建設完成後,還需持續注重管理才能讓改造的成果持之以恆,更多的站在村落本身的長遠發展考慮,造福鄉村本身自然可以帶動 旅遊 興旺,應從鄉村建設安全宜居的角度去建設發展而非單純從 旅遊 角度出發一味開發建設。

03 發展成效

2012年,甘川洞文化村在福岡本部的亞洲景觀獎評選中榮獲「亞洲最美村莊」的稱號;2019年甘川洞文化村的遊客量達到了308萬;多彩的外牆、階梯式的房屋分布被譽為「韓國的聖托里尼」,甘川洞文化村成為了綜藝、影視熱門取景地。 在甘川洞的盈利部分實質可以實現回饋社區,從早期年均幾萬人的遊客量如今已穩定發展到年近150萬人次,原先200多戶廢棄房屋也逐步得到了修繕和利用。居民協會通過自營咖啡廳、運營包括金屬工藝、陶藝、木工藝和拼圖畫等體驗項目,形成了有續發展的核心。隨著名氣的提升,甘川文化村先後吸引了國內外多部影視和綜藝來此取景,如韓國王牌綜藝《爸爸去哪兒》、《running man》,影視劇《來自星星的你》以及中國《快樂大本營》都曾在此取景拍攝,為文化村的品牌推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台中有一座奇特的老舊眷村,位於台灣台中市南屯區春安里的一處建築彩繪地景園,不同於一般眷村的灰暗破敗,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艷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又稱彩虹村、彩虹藝術公園。「彩虹眷村」有如一座夢幻的神奇魔幻世界,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拍照欣賞,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擠滿好奇的民眾,大家對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嘖嘖稱奇。

01 彩虹眷村的發展背景

「彩虹眷村」,真正名稱是「干城六村」,不過整個眷村大部分都已經拆除,只剩下一小部分眷村房舍仍然存在著,整個地區彌漫著過去眷村那種雞犬相聞的親密空間感。早先,眷村是政府為部隊的軍人安排的住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貧民窟的代名詞。彩虹眷村原本是要被政府拆除的村落之一,彩虹爺爺用藝術對眷村的重新演繹,得以保留的不僅有最心愛的故里,也有他的舊時記憶和一絲台灣古早文化。

這篇案例主要探究彩虹爺爺是如何將一個瀕臨拆遷的小村莊扭轉成無數人前來觀光體驗的彩虹公園的。

02 彩虹眷村的蝶變之路

秘訣一:素人自發,政府保護,匠心創作,讓藝術更加純粹

黃永阜原籍香港,早年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從軍,後來隨部隊到台灣,十多年前准備養老,原本要住養老院安養,後改了念頭,於1979年買了現在彩虹村(春安路56巷25號)的房子,搬到彩虹眷村。為配合三個眷村改建政策,因房子位於都市更新重劃區的道路用地而計劃拆除。2008年8月起黃永阜排遣無聊、本為於春安路56巷附近樓房臨去彩繪留念的做畫之舉,最初只是在自家的屋裡屋外用畫筆描繪心事,打發時光。彩虹爺爺沒有繪畫基礎,他先吸取中國傳統年畫的造型、色彩特點,再採用最貼合「初齡繪畫基礎」的手法,創作出了充滿童趣的圖案,繪畫內容從忠肝義膽、百年好合、相親相愛到楚留香、小鳳仙、台灣「大哥大」張菲,古今中外,均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十分豐富。除現實人物外,還有眾多以卡通動畫人物為原型的圖案形象。後來不少鄰居被他充滿童真的畫所吸引,也邀請他去作畫,就這樣老人在無意中創造了一段色彩繽紛的傳奇。沒多久,村內巷弄的地面、牆壁、門窗被他筆下色彩艷麗、俏皮誇張的彩虹、花朵、動物、名人肖像等畫作鋪滿,室外的標識系統以及郵箱、垃圾桶、室外擺件都一並彩繪化「隱身」,避免突兀感,原本破舊陰暗的眷村變成了一個和諧的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因此這個香港籍退伍老兵黃永阜現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彩虹爺爺」。

2010年經嶺東、弘光 科技 大學的教授及學生發現畫作頗富童趣可愛、表情傳神,由大學生蔡克斯策動兩大學的師生向台中市政府申請保留這些意外的文化資產,而引發「搶救彩虹村」活動,想要解脫彩虹村被拆除的命運。2010年9月經過台中市市長胡志強、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樹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科長許智順及相關單位與人事的研議,雖建物尚不足以被認定為文化資產,但改在徵得所有權人同意下,以「彩虹藝術公園」之方式保留下來,保留的部分包括一旁原有的公園、幾棵老樹和黃老爺爺繪制創作的約六幢建築。彩虹眷村現僅存彩虹爺爺黃永阜夫婦居住方便作畫,於2014年1月25日開幕啟用。大家的熱情贊賞,讓老伯伯畫得更起勁、更賣力,他不斷繪畫,從牆面畫到門板,從地板畫到圍牆,連地上的水溝蓋也不放過。在他的繽紛色彩塗鴉下,呈現出一種夢幻的趣味。仔細觀察他的畫作,每個塗鴉旁都標示著繪畫日期,最近的日期是九月中,代表著他仍然懷抱著熱情努力創作中。畫畫已經成為黃永阜生活的習慣,每天都要畫。為了不打擾早上需要出行上班的鄰居,他凌晨四點鍾就出門在村口的巷道上作畫,時而是另作新篇,時而是把原有的畫修補一番。每月僅購買室外作畫的油漆錢就要幾千元新台幣。

這也給了我們很多反思和啟示,其實很多鄉村不乏民間藝術家,但很多民間藝術家缺少了 社會 一份支持。「彩虹眷村」的繪畫是素人自發性的藝術行動,這種藝術創作的精彩度不輸一般官方舉辦的公共藝術活動,類似的自發性藝術創作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它們有堅韌地綻放美麗,為無趣的城市增添驚喜,而且因為沒有任何功利色彩,顯得更具藝術的純粹性。這些素人藝術所表達的都是人性中最純粹的 情感 和最美好的祝願。

作畫者黃永阜先生的家就在這條巷子里,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很多遊客也是慕名而來,想要跟「彩虹爺爺」合影。現在他家的大門上已經貼滿了遊客留給他的字條,上面寫滿了祝福的話語:「彩虹爺爺,您的創作讓平凡的眷村有了不平凡的色彩」;「畫得好漂亮,請繼續繽紛下去吧。」

「彩虹爺爺」不時會應遊客的要求走出家門與大家合照。他也不介意遊人走累了,推開房門,參觀他十幾平方米的老屋,盡管房子不大但牆上也畫滿了幾十個卡通人物和動物造型,床上則擺著各式各樣的木版畫,而桌子上是各種水彩筆、毛筆和紙張。老人說,現在時而也會看到來自大陸和香港的遊客前來參觀和拍照。

在我們的鄉村振興建設中,也要注重把握住鄉村的靈魂,每一個村莊的背後都應該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抓住故事靈魂就能賦予整個村莊靈魂,才能真正做到一村一品,就像彩虹眷村的彩虹爺爺,故事效應加上故事主人公的互動讓來村遊客都覺得整個村子是有靈魂的。

秘訣三:注重遊客參與與產品開發

在這里還有很多彩繪的場景是具有遊客互動性的,這讓更多的遊客體會到了拍照的樂趣,除了具有本地元素的故事性彩繪空間以外,還有星羅棋布的互動打卡點,這些充分駐足的「擺拍」空間,從早到晚都吸引著遊客用相機留下這抹彩虹倩影。此外,在彩虹村,「童趣」彌漫,萌萌噠的卡通人物隨時可能出現在你身邊,卡哇伊的卡通人偶穿梭在小鎮中,緊緊抓住了遊客的心,他們爭相合影,成為小鎮行走的一大景點。

彩虹眷村還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彩繪主題商品,設立創意商品的雜貨鋪,販賣各式新奇的伴手禮及特色文創,讓人目不暇接。遊客可將可愛的童趣彩繪帶回家。

這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鄉村 旅遊 的產品開發不能單純的停留在看,更多的是要讓遊客參與互動進來,產品的開發圍繞村莊 旅遊 的主題,可以烘托鄉村主題的氛圍,這對於鄉村 旅遊 的發展是一個升華。

03 主要成就

現在走進「彩虹眷村」,地面上、牆壁上畫滿了色彩艷麗、造型俏皮的兔子、小雞、猴子、小鳥、卡通人物、花朵、太陽以及彩虹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白色,絢爛的色彩和極富想像力的線條,讓人們馬上置身於童話世界中。村口那條數十米長的巷道是「彩虹爺爺」作畫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熱鬧的地方。這里的畫色調明艷、熱烈,地上用油漆塗成了紅底,上面用白色和黃色等勾勒出小鳥、小雞和兔子等造型;牆上則分區塊時而以藍色為背景、時而以白色或黃色為背景,上面畫了數百卡通造型的猴子、貓和孩童。如今彩虹眷村已成為近年眾多台灣興起的彩繪村鼻祖,年接待量近200萬人,其中7成以上是外國人。這里曾獲選英國 旅遊 網站全台十大Instagram 打卡點,日本網友最想去的拍照景點,以及國際知名 旅遊 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新書「世界的秘密奇跡」全球值得探訪的景點。

作者丨李萌、田乙慧、邢浩宇

Ⅵ 休閑農業怎樣才能與鄉村旅遊產業相結合呢

隨著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的概念相繼提出,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物質環境的改善,開始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藉此逃離擁擠喧囂的城市節奏,青睞能夠回歸自然,體驗「桃源生活」的鄉村,一種以欣賞田野風光和追求純朴民風為對象的旅遊形式鄉村旅遊熱悄然興起,並日益走俏。

時下,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初具規模,並呈多樣化的趨勢發展。總體而言,可以概括為三種模式:一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二是古村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三是暢傳統民間手工藝術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作為一種新業態,大部分地區的鄉村旅遊還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是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的管理,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的發展模式,追求大而全,忽略了當地的鄉土文化內涵,導致很大一部分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陳舊,存在低層次、重復性建設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與鄉村旅遊融合?明月村給你答案!

四、文創加持、互利共贏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與鄉村旅遊融合?明月村給你答案!明月村所打造的自然風光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景觀其本身就是一張名片,吸引了大批旅遊者的到來。目前,文化創意類項目缺乏一個很好的、跟公眾一起互動交流的平台,而傳統的互動交流方式(如展覽等)很難拉近文創者跟普通人的距離,文創者迫切的想尋找一種新的方式架起與大眾溝通的橋梁,讓藝術更加親近民眾。而明月村自身就完成了這樣的作用,為文創工作者提供了客戶源。以明月村為依託發展自己的客戶群,明月村的名氣也給這些文創工作者一個平台和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對自己的作品起到了推廣的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與鄉村旅遊融合?明月村給你答案!當前,在鄉村旅遊這個平台上,已誕生一系列具有鄉村創意特色的實體,如創意酒庄、創意農業等。 亮眼辯景認為,地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資源稟賦,開發每個村子自己的文化特點,有助於激活鄉村旅遊資源的靈魂,提高鄉村旅遊的核心競爭力,避免了同質化競爭、產業鏈開發不完整等問題。如何做到鄉村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良性互動,這是開發者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Ⅶ 開展生態農業旅遊,前期需要注意什麼呢

在現代的觀光生態農業園規劃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⑴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盡享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寬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工恩能夠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體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教員城市的外的遊客。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只是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⑵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型較弱 生態園開發即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借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景,大建別墅洱海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出」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之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特色產品和優質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逝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⑶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農業主單純追求盈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就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聖體效益三者的統一。 ⑷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融合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農業科普發展新方向形成互補,大部分生態園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山合水易案例《大連國際有機休閑農場修建規劃》 《福建龍岩·洋畲原鄉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 《北京通州台湖濕地休閑農業園區規劃》

Ⅷ 開展農家生態旅遊活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第一,要有具備開發農家生態旅遊的資源基礎。農家生態旅遊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旅遊觀光農業,必須建立在具有可供旅遊觀光開發的農業資源基礎上,從而把農業資源轉化成旅遊觀光資源,擴大農業資源的功能。

第二,要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對傳統農業進行加工和包裝,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旅客參與農事活動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三,要以生態旅遊為導向。農家生態旅遊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拓寬了生態旅遊觀光功能,巧妙利用城鄉各種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而引起旅遊者消費慾望,使旅遊者親身感受和參與現代農業技術與生態農業等大自然情趣,把現代農業及自然資源景觀與旅遊資源融為一體,最終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既發展了農業,又保護了環境。

第四,農家生態旅遊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趨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興課題,而旅遊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在此種情況下,經營者迎合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個性化」、「生態化」,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心理,把兩個領域有機結合起來而成為一個新的產業,是農業和旅遊業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Ⅸ 生態農庄的經營模式

根據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的觀點,完全以農民世代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為基礎的農業可以稱之為傳統農業。那麼生態農庄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生態農庄的經營模式,希望能幫到你。

生態農庄的經營模式
家庭農場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新興產業項目,生態農庄已成為人們投資創業的 熱點 。“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干農家活”已成一股巨大潮流,生態農庄(休閑農業)已進入井噴時代,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長。許多前期投資建成的特色家庭農場,天天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四季無休,年年火爆、日進斗金、持續盈利。但是也有許多家庭農場投資大、效益低,甚至半途而廢,造成經濟損失。

針對目前家庭農場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具有25年農庄經營 經驗 、行業內稱為“農庄權威專家”的藍招衍先生提出的“生態循環模式”,值得大家借鑒學習。他認為:

一、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即生態農庄、家庭農場不僅僅是吃飯、打打牌,這是以前95%以上生態農庄的特點,因而在冬春季節時,生意幾乎關門,長期以往難以經營。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有自己的產業經營,如養殖深加工、 種植 綠化、業務四季不斷有自己的產品長年銷售,這是目前最好的模式。

二、經營的產業要有自己的特色:如養殖可造野生動物養殖,餐飲以野味、新鮮、自產為特色,種植以綠化樹種為主(比水果效益要高許多倍)。

三、產業的項目之間要形成生態循環,高效節能,不僅能在品質、數量上達到最佳效果,還能產生最佳經濟和生態效益,同時通過生態循環、延伸產業鏈,增加許多的收入 渠道 ,這方面福建招寶生態農庄做的很好,其25年的管理運作經驗,對大家很有啟發,如有興趣不妨去考察考察。

四、利用生態農場養殖→種植→特色餐飲→鄉村旅遊→產品深加工等模式,申報政府扶持資金,每年爭取幾百萬元扶持款,不是難事。

以上模式是目前生態農庄最佳的經營模式,解決了產品的特色、品質、數量、銷售、投資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系列問題。
生態農庄的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旅遊業快速成長起來,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希望能將生活與自然結合起來,與此同時,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將農業生產、生活與生態相結合的一種高效農業發展模式即生態農庄

在中國,生態農庄是近幾年才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現在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不少資本已經進入這個行業,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研究,目前,在中國生態農庄已經形成了多種經營發展模式,其中一些也獲得了很高的回報,比如安徽的小團山香草農庄,弘毅生態農場,鳳凰公社等知名農庄。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為生態農庄構建多元的發展模式提供了廣闊機遇,目前主流的經營模式有以下幾種:首先是生態旅遊,定位高端旅遊市場,開發商務休閑旅遊服務,其次,利用農庄自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生產高質量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提供給高級餐廳和酒店,當然還可以建設游樂園,深化旅遊服務的開發等等。

生態農庄擁有廣泛的市場前景,社會的進步為它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只要能抓住機會,把握好時機必能在這個領域獲得巨大的發展。
生態農庄的基本特點
經濟體制的創新

在家庭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發展多形式合作股份制。家庭分散經營因土地規模過小而效益不高的問題日漸突出,而合作股份制則能發揮規模效益。從規模經濟的角度,規模經營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強化農業在國內和國際競爭的能力。隨著小城鎮的建設,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傳統農業的低產出導致農村土地閑置嚴重,這為規模經營提供了條件。生態農庄形成了“農莊主—經營管理者—直接勞動者”的三級經營管理格局。一些農庄將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三權分立(見表)。合作股份所有,分工經營負責,分紅收益,使經營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這個過程是不斷追求帕累托最優的過程。在土地流轉上,農民把土地租給農莊主,或折價入股農庄,農莊主僱傭農民做工。農民即是地主(或股東)又是工人。

思維觀念的提升

思路決定出路,生態農庄把農業旅遊作為開發出路。農業旅遊是一種以農業為載體、集休閑娛樂、旅遊購物、綠色消費、返璞歸真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是將生產、生活及生態結合為一體的旅遊方式,是一種新興產業。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在此之外人類還有回歸自然的需求。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步伐加快,城市生活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增大的影響,農業旅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農業旅遊還具有很多現實意義,比如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村人到城市消費,以往一些擴大內需的 措施 也像抽水泵一樣把農村經濟向城市積聚,不斷拉大了城鄉差距。農業旅遊的發展能將城市人吸引到農村消費,他們給農村帶來了就業機會、衛生習慣、科技知識、先進觀念等,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生態農庄則正以體驗式營銷為手段,以人為本,以農為特色,以環保、綠色、健康為內涵發展農業旅遊。

運作模式的突破

生態農庄以市場為導向,多渠道掌握市場信息,隨著市場調節的影響,根據供給的周期波動,及時調整生產。各農庄開始樹立品牌意識,將品牌由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到消費者的生活,再到消費者的信念不斷升華。特別是現在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由溫飽型轉向健康型、營養型。傳統農業是化學農業,農葯化肥的無序使用使得人們談菜色變。生態農庄在健康這個主題上致力於打造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被傳統農業忽視的微量元素,成了生態農庄在營養這個主題上新的賣點,像鋅、鐵、硒、鈣等礦質元素,是人體的有益元素。

以綠色生態為理念

(1)環境友好

生態農庄涉及到農業旅遊,對資源與環境猶為關注。由於農葯、化肥、農膜過度使用,各類垃圾排放,工業廢水、廢氣、廢渣進入農田,農業環境污染已經相當嚴重。各類有害物質殘留既影響農產品質量,又危害人體健康。所以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或價值取向理應是生態型的。生態農庄的建立則符合了生態哲學的一些原理。

(2)資源利用合理

循環農業是由多種農業生物組成,進行封閉式的物質循環利用,由於各業之間“相繼而生成,相資而利用”,對農業自然資源轉化利用效率比較高。生態農庄在生產上普遍走循環農業道路,引入“雙鏈型”生態農業的新思路,利用生物食物鏈形成生態農業經濟鏈。

在生態農庄中建設沼氣池,使得園區無垃圾和糞便排放,並有效控制了糞便進入地表水體,避免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也減少了焚燒桔桿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一些農庄還用環保的電動車輛代替了傳統的機動車輛,做到整個園區無廢氣排放,節能減排;並建立污水處理設備,使園區無污水排放。

以沼氣池為樞紐,打造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使生態農業得以可持續發展。合理採用立體種養以提高光、熱、土地等資源的利用率。一些生態農庄的資源結構開始從“綠色農業”植物、動物的“二維”向“白色農業”植物、動物、微生物的“三維”轉變。

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

生態農庄開始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在資源上聚零為整,發揮規模效應,而在具體項目上又化整為零,責任、效益承包到人,極大地發揮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出最大的整體效益,並且向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寬:(1)向深度方面發展,即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還相當落後,有很大潛力。各農庄都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和包裝,有利於農產品銷售和存儲。(2)向廣度方面發展,即多元化經營。除傳統的種植、養殖外各農庄都普遍開發了垂釣中心、果樹認養、認種地塊耕作、自製盆景、飼喂動物、野外 拓展訓練 營、生態陽光餐廳、花卉苗木生產銷售等項目。

以因地制宜為原則

地域特色往往不可復制,地域優勢往往是較好的壁壘。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不能邯鄲學步,需走差異化道路。生態農庄都以因地制宜為原則來發展觀光農業。正所謂以正合,以奇勝。生態農庄開始在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大膽創新,走創意農業之路。

以有效管理為手段

經營生態農庄,有效管理必不可少,農庄的經營者一般是在工商業中較為成功的企業家,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 管理知識 。嘗試著跳出農業抓農業,以工業化的機制、手段、要素來改造傳統農業。生態農庄運用信息技術對采購、生產、銷售進行有效管理,大力推行標准化生產。在人力資源方面農庄普遍注重員工培訓,把管理人換作經營人,把人當作關鍵的資源而非利用的對象。工作到人、責任到人、獎罰到人,確定使命設定目標,並有意識的塑造 企業 文化 和打造戰略管理。

以科學技術為支撐

(1)科技種養

生態農庄以有利綠色食品生產、適合當地自然和經濟等條件、以特殊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等為依據。進行科學選種。採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降低成本,減少污染。運用物理和生物技術科學防治蟲害。建設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應用噴灌、滴灌和地膜種植果樹;採用管道水培“報架式”立體栽培來培育花卉。像福建招寶生態農庄就以養殖珍禽為主要產業;一些農庄在有機大米的栽培中有效採用頻振殺蟲燈、黃板等物理防治 方法 ,有些採用像稻蟹共養這種生物方法防治蟲害。

(2)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利於緩解旱澇災害;有利於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世界發達國家已在農牧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面實現機械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勞動力的成本逐漸升高,機械化是必然之路。而規模經營也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各農庄正逐步實現包括選種、育秧、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乾、倉儲、加工、包裝、運輸、防疫、打掃、消毒、孵化、育雛、屠宰等從種養到餐桌所有環節的機械操作。

(3)信息化

農業生產是在地球表面露天進行的有生命的社會生產活動。他具有生產分散性、時間變異性、災害突發性、和市場多變性等人們用常規技術難以掌握和控制的基本特點,這就是農業生產長期處於被動地位的原因。運用農業信息技術,對於克服上述農業生產的基本難點,改變或部分改變農業生產被動局面具有特殊功能。通過遙感(RS)及時地提供農作物長勢、水肥狀況和病蟲害情況;通過地理信息系統(GIS)可提出“實施計劃”。通過全球空間定位系統(GPS+GIS),可將這種集成系統安裝在農業機械上,實現農田作業的自動指揮和控制。生態農庄開始把信息技術作為基本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化管理。逐步在農業資源環境分析技術基礎上,通過3S配合計算機和 網路技術 實現資源和環境、生產和管理、生產資料和產品市場等多方面的信息化。

以優質服務為後盾

由於生態農庄涉及到旅遊業,各農庄都把提供優質服務做為後盾。終端服務是品牌的命門,服務在細節上體現,生態農庄把服務標准化和規范化,力爭把無形的服務轉化為消費者可以理解的有形的細節,並且強調以人為本,發現需求(甚至創造需求),滿足需求。讓遊人在美麗的山、水、田、園、林、花整體布局中,在典型的“前店後園”的經營格局中,在現代的吃、住、游、玩、購中親近自然。有些農庄還採用了會員制,為會員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

Ⅹ 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生態旅遊者

尊重文化:一個合格的生態旅遊在,無論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多麼地令用戶費解,也不會表現出不屑一顧地鄙視和厭惡,而是以尊重地心態來觀摩別人的文化,豐富眼界。

尊重文物:一個合格的生態旅遊者,不會對歷史文物做出不雅觀的動作,該拍照的時候就拍照,不該拍便不拍,即使拍照,也不會做出褻瀆文物的行為。

愛護環境:一個合格的生態旅遊者會自覺隨身攜帶一個垃圾袋,不會讓用戶出現隨地丟垃圾的行為,愛護環境,並且主動盡力維護旅遊生態區的環境衛生。

(10)生態旅遊怎麼入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生態旅遊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遊行為,應該在不幹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遊負面影響等情況下進行。例如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住宿多為帳篷露營,不亂扔垃圾,不驚擾動物,不採摘植物。使生態旅遊成為認識自然、提高環境意識的天然課堂。

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保護區:由於受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理環境單元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差異極大。水土保持是生態旅遊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所以應對水不允許開展水土流失敏感性大的旅遊項目。

閱讀全文

與生態旅遊怎麼入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5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