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年江西省旅遊總收入
460億。
根據歐洲時報官方報道可知,2019年江西省旅遊總收入為460億元。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Ⅱ 2018年湖北旅遊總收入
6344.33億元。2018年湖北省國內旅遊人數7.27億人次,增長13.8%,國內旅遊收入6344.33億元,增長15.0%。湖北是她徑流里程超過一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湖北簡稱鄂,又名楚,省會武漢。
Ⅲ 甘肅14市州旅遊收入:酒泉領先天水,慶陽、定西、金昌後三位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內陸,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加上厚重的 歷史 文化范圍,造就了甘肅省獨特的 旅遊 資源,雖然甘肅省的經濟 社會 發展水平長期處於全國後列,但是甘肅省的 旅遊 業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 旅遊 收入也是甘肅省GDP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9年甘肅省 旅遊 遊客接待量為3.7億人次, 旅遊 總收入2680億元,遊客量增速接近25%, 旅遊 收入增速超過30% , 旅遊 收入增速排名全國前幾位,發展勢頭極為良好。 2020年受疫情影響,甘肅省的 旅遊 經濟近乎腰斬,遊客接待量下降至2.13億人次, 旅遊 總收入下滑至1455億元,減幅均超過40%。
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甘肅省的 旅遊 收入並不突出, 旅遊 業發展也非常一般。一方面甘肅省本身經濟發展不理想,省域富裕程度相對較低,加上地域狹長旅途漫長,省內 旅遊 消費普遍較低;另一方面甘肅省地處西北內陸,距離經濟發達的中東部地區比較遙遠,而周邊省份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也較為有限,而且人口最多的四川、陝西兩省本身就是 旅遊 大省,甘肅省並沒有非常明顯的 旅遊 資源優勢和吸引力。
從現實情況來看,甘肅省的 旅遊 資源質量還是不錯的,以人文景觀為主,但自然景觀也不遜色,嘉峪關、莫高窟、崆峒山、麥積山、月牙泉、玉門關都是極負盛名的 旅遊 景點,隴南的自然山水、江南風情也頗為迷人,酒泉、天水、嘉峪關、敦煌均為國內知名的 旅遊 城市。
甘肅省雖然地處內陸,但外國遊客也不少,而且近些年來外國遊客量狂飆猛漲,蘭州、嘉峪關、酒泉是甘肅省最受外國遊客青睞的三個 旅遊 城市, 旅遊 業也是甘肅省的外匯來源途徑之一。
今天就看看甘肅省14個市州的 旅遊 收入情況,由於2020年各市州的 旅遊 數據失真嚴重, 下文以各市州2019年的 旅遊 數據進行解析,文末會附帶2020年各市州的 旅遊 數據 。
1、蘭州2019年遊客量為8208.8萬人次, 旅遊 收入為766.6億元 ,是甘肅省唯一 旅遊 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市州。從全國范圍內來看蘭州的遊客量是非常不錯的,同期 泰山所在地——山東省泰安市的遊客量為8262.7萬人次,基本與蘭州市相同,但同期泰安的 旅遊 收入為894.4億元 ,遊客人均消費明顯比蘭州高出不少,事實上這也是整個甘肅省 旅遊 業的普遍現狀。
蘭州作為甘肅省的省會, 旅遊 資源質量在省內並不突出,缺乏高知名度的重量級 旅遊 景點,否則 旅遊 收入最少會跨上一個小台階,主要景點有西部恐龍水樂園、吐魯溝、石佛溝、古梨園、青城古鎮等。
2、酒泉2019年遊客量為4207萬人次,低於天水、張掖兩市,但 旅遊 收入達到418.6億元,遠超天水、張掖,遊客人均消費明顯要高於這兩個城市 。在 旅遊 資源質量方面,酒泉也明顯要優於天水、張掖,以雅丹國家地質公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區、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陽關、赤金峽為代表,天水以麥積山石窟、伏羲廟為代表,張掖以大佛寺、鎮遠樓、丹霞地貌為代表。
3、嘉峪關市2019年遊客量為1317.6萬人次, 旅遊 收入為96.6億元,雖然總量不高,但是遊客人均消費比較高,是一個名副其實的 旅遊 城市。但2020年遊客量及 旅遊 收入下跌幅度均超過70%,是甘肅省 旅遊 經濟受挫最嚴重的市州。
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2020年甘肅省唯一 旅遊 經濟正增長的市州,而且增速還不小,顯示出了超強的 旅遊 業發展潛力。 相比之下,慶陽、定西兩個人口大市的 旅遊 數據可以說是不忍直視, 旅遊 資源明顯匱乏,金昌作為一個地小人少的工業城市, 旅遊 經濟墊底也比較正常。
對此,你如何看待?
Ⅳ 西雙版納每年旅遊收入2019年
根據2019年西雙版納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9年西雙版納市旅遊收入為83.8億元。
Ⅳ 2021巴南旅遊收入
2021巴南旅遊收入5739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2021年國內旅遊總人次達32.46億,同比增長12.8%。實現旅遊收入2.92萬億,同比增長31%,其中重慶巴南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囊括10家5A級景區和121家4A級景區,實現旅遊收入5739億,同比增長24.31%。
Ⅵ 四川:2022年鄉村旅遊總收入達到3700億元
近日,四川緊扣新時期鄉村文化和 旅遊 業發展新特點新需求,梳理明確35項重點工作任務,加快提升鄉村文化和 旅遊 經濟發展水平,力爭2022年鄉村 旅遊 總收入達到3700億元,助推縣域片區高質量發展和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走深走實。
完善鄉村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四川組織開展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達標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加快跨鄉鎮、跨村片區遊客服務中心、 旅遊 廁所、停車場、演藝場所、 旅遊 購物點等設施建設,推動中心鎮建設文化 旅遊 綜合服務中心,推進鄉(村)史和社區博物館體系及省級示範鄉(村)史館建設,加快完善鄉村文旅公共服務功能。
抓好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四川深入挖掘並將鄉村非遺資源納入各級非遺項目保護目錄,加強 歷史 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利用,組織修繕位於鄉村的革命 歷史 遺跡,實施黃貓埡戰斗遺址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項目,組織文藝院團創演鄉村振興題材劇(節)目,建設並評選命名一批中心鎮(村)「天府鄉村大舞台」,延續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鄉村文化和 旅遊 業發展。四川推動紅色 旅遊 與鄉村 旅遊 、生態 旅遊 等業態融合發展,2022年新打造鄉村類A級 旅遊 景區不少於20家,培育推選省級以上鄉村 旅遊 重點村100個、重點鎮(鄉)10個,評選命名第二批天府 旅遊 名鎮、名村、名宿、名品,組織舉辦四川省第十三屆(春、夏、秋、冬季)鄉村文化 旅遊 節,助推鄉村文化和 旅遊 業加快發展。
加強鄉村文化和 旅遊 人才隊伍建設。四川組織評選2022年全省突出貢獻鄉村文化和 旅遊 能人、推動設立一批能人工作室,組織不少於1000人次的鄉村 旅遊 帶頭人、非遺傳承人研學師、鄉村振興文旅骨幹培訓,開展不少於120人次的四川省第三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培訓暨大賽,推動在鄉村文旅發展特色區域建設一批鄉村 旅遊 人才實訓基地,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礎。
誠招「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項目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Ⅶ 秀山首富是誰
劉波是首富。至於別人貪不貪,這個我們管不著。有人會管的。有時也不要隨意的說哪個貪。這樣會有麻煩的秀山縣名人錄
蕭大士
蕭大士 [籍貫]秀山縣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周易匯纂>,<春秋左氏補義>,<家禮述宜>,<弟子規>,<小學韻語> [小傳] 道光時諸生。少簡直寡言,篤好古籍,泛覽諸經義疏,旁及《三史》、《通鑒》及百雜書。每研一經,務提綱挈領,獲其真髓。遂絕意進取,柴門授徒自給。
Ⅷ 2021年湖南全省生態旅遊綜合收入2022億元
紅網時刻1月29日訊 (通訊員 張震)1月28日,湖南省林業局發布信息顯示,2021年湖南省林業局全面啟動林草生態 旅遊 遊客量和綜合收入數據採集、測算,全省生態 旅遊 共接待遊客2.42億人次,生態 旅遊 綜合收入2022.42億元。
2021年以來,湖南省生態 旅遊 線路供給總量增多,生態 旅遊 與周邊產業融合度增強,新業態日漸豐富;生態 旅遊 與森林康養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治癒系」產品供給逐步增多,伴隨高鐵網路覆蓋全省,以城市為依託的生態 旅遊 多中心網格格局凸顯,「周邊游」「探親游」「錯峰游」成常態。通過充分挖掘生態 旅遊 內涵,加快文旅融合,聚焦景區品牌建設,推行多種創新舉措,展示出平穩復甦的良好態勢。
優化體系,推動生態 旅遊 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多地聚焦景區品牌建設,充分挖掘資源特點,加強與當地文化地標的同頻共振,實現自然之美與文化之美共美。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圍繞「憂樂文化、生態文化、愛情文化」三大主題,先後舉辦了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攝影、徵文、繪畫比賽,成功打造了汨羅江龍舟節、君山愛情文化節、團湖荷花節、洞庭湖觀鳥節、草地音樂節、屈子書院國學講堂等節會,全年共接待遊客799萬人次。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通過積極打造經典生態文化 旅遊 線路,開通「紅遍嶽麓」文旅專線,升級打造長沙文旅深度體驗線路,全年共接待遊客1595.32萬人次,較上年度增長568.32萬人次。
創新思維,構建生態 旅遊 融媒體多平台傳播體系。以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為拍攝地的《嚮往的生活5》桃花源篇於今年正式在湖南衛視開播,節目開播直播關注度達1.25%、市佔率達12.83%,位居同時段衛視第一。2021年桃花源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282.66萬人次,較2020年增長86.66萬人次。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春遊天門、夏日雲海、醉人秋色、南方「北國風光」四季美景為央視各台輪番播報,蜘蛛人環潔、千米高空索道檢修穿行雲端保安全等不斷登陸央視展示景區形象,2021年接待遊客235.4萬人次,較2020年增長33.4萬人次。
豐富內涵,打造多元化生態 旅遊 體驗。全省各生態 旅遊 景區精心策劃全年活動,多地推出適景、適節主題活動,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武岡市首屆美好生活節」、岳陽樓景區《岳陽樓記》背誦免門票、情景夜遊主題活動等。韶山風景名勝區推出大型實景演出《最憶韶山沖》,吸引大量遊客,2021年韶山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1335萬人次,較2020年增長372.1萬人次。
常抓常管,細致周到保障景區和遊客安全。全年以來,各生態 旅遊 景區持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落實「限量、預約、錯峰」的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間,張家界向遊客發布的《致居留在張家界遊客朋友的一封信》因安排周到、傳遞 情感 、尊重人格等要素齊聚,迅速成為景區管理樣板。
Ⅸ 秀山鄉的經濟概況
在1984年以前.以糧食生產為主體,是一個較典型的農業鄉。工農業總產值624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2408萬元。總面積為41.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7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23207人口。
201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42億元,2001年為1.2億元,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00元,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5280元,財政收入突破200萬元。秀山鄉曾是以水泥生產為龍頭資產超億元的鄉鎮企業重鎮,後因體制、經營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鄉鎮企業全部關門倒閉,為了走工業強鄉之路,歷屆黨委政府利用秀山的資源優勢,狠抓招商引資,新縣城搬到高河後,給秀山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006年,通過內引外聯,成功引進江蘇尤文丹奴時裝有限公司入住縣工業園。該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征地35畝。2007年簽約引進的寧銅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總投資達2600多萬元,成為規模工業企業和支柱產業。2008年引進榮立石材、華鋒朩業、獨秀制磚等規模企業,2010年引進紅瑞制衣,它們的財政貢獻均超過十萬元。獨秀山觀音洞旅遊開發項目、以「農家樂」為核心的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農業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等前景看好。「十二五」期間,秀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是:繼續利用毗鄰新縣城的區位優勢,緊扣「轉型發展、加速崛起、富民強鄉」這條主線,堅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繼續把工業強鄉作為鄉域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切實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率先啟動西澗農民創業園和蔣樓十八K工業聚集區建設,為承接產業轉移構建一個鄉域級的平台。 耕地面積2.17萬畝,其中水田1.87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4畝。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等。2011年農業總產值0.5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萬噸,人均474千克,其中水稻0.9萬噸,小麥0.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800畝,產量2500噸,主要品種有捲心菜,大白菜、蘿卜、大蒜、韭菜等。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7200頭,年末存欄1200頭;家禽年飼養量10萬羽。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源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水稻播種面佔中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佔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葯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葯用。
芝麻原稱胡麻,據說可能源於非洲或印度,相傳是西漢張騫通西域時引進中國的。中國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芝麻產品具較高的應用價值。它的種子含油量高達61%。中國自古就有許多芝麻和芝麻油製作的名特食品和美味佳餚,一直著稱於世。
金水梨是從韓國引進砂梨系統的新品種,其與眾不同的突出優點是結果極早,產量極高,果實極大,品質極優。金水梨果實圓形或長圓形,外觀極象蘋果,十分召人喜歡。尤其是果實很大,但核很小,果肉雪白而口味甘甜。有香氣,細嫩多汁,甜脆無渣,品質上等。平均單果重400克,最大單果重800克,果皮金黃色,果面光滑。套袋果為淡黃色,果點不明顯,可溶性固形物14%以上。果實極耐貯藏,可貯藏到來年5月,依然新鮮如初。 2011年財政總收入462萬元,比上年增長48.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0萬元,比上年增長32.5%,完成營業稅109.2萬元,增值稅150萬元,個人所得稅4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99元,比上年增長48%。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余額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6%,各項貸款余額1.16億萬元,比上年增長7%。
Ⅹ 昆明市2022年11月旅遊人數
昆明市2022年11月旅遊人數
2022年1至11月,全市接待遊客2.02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57.13億元。雖然旅遊收入對比疫情前尚有缺口,但遊客人數已基本回復到2019年水平。同時,在最新一期旅遊機構和旅遊人員「紅黑榜」上,昆明仍然呈現紅榜滿額、黑榜空缺的良好局面……這些事實與數據,從各個側面反映出疫情沖擊下的昆明旅遊,依舊口碑不減、能力不降、基礎堅實、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