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生態旅遊地如何開展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地如何開展生態旅遊

發布時間:2022-04-23 12:39:57

A.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策略論文

1.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堅持以環境資源保護為前提
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是建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的,沒有完整的生態資源,生態旅遊就無法達到可持續發展。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把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這是保護區自身發展的需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一切旅遊經營活動要體現在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科學組織管理和保護上,以使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環境得到改善、美化。在發展生態旅遊相關項目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資源保護為中心的導向機制,保護是開發利用的前提,資源保護要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核心是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原則
在保護和發展的矛盾關系中,保護區應該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的原則。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業效益最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生態旅遊保護區獲得經費補充;自然環境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社區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自然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達到科普和生態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保護區在發展生態旅遊業的過程中要建立生態旅遊評估制度,對自然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和臨測,確定生態環境質量和承載量,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合理安排旅遊項目和旅遊開發強度,根據環境條件和遊客承載量制定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做到定點、定線、定量、定時旅遊,使之不超過自然破壞的臨界點,杜絕有損生態系統完整的過量旅遊活動,堅持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的原則。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www.zzqzg.com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的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不對後代人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鑒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不同於一般旅遊資源的特殊資源,其價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體性,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也直接受到影響。顯然,發展與保護是可持續旅遊發展的一對核心。只有從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保護區的生態問題,用生態學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開發和規劃生態旅遊,做到保護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才能使保護區的旅遊業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產業。

B. 生態旅遊規劃

8. 6. 1 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的原則

( 1) 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保持雲峰山森林和濕地自然景觀的原始特色,以觀賞自然景觀和原始次生油松林為主,突出自然環境的主導作用,使發展生態旅遊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

( 2) 堅持實事求是、合理開發的原則。建築和基礎設施布設應盡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還應該與自然景觀協調一致,在開發和建設過程中,盡量保持原始的自然情趣。

( 3) 堅持循序漸進、滾動發展的原則,生態旅遊應該控制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同時將旅遊的全部收入用於保護區的建設,促進保護區的發展。

( 4) 生態旅遊范圍控制在保護區的實驗區之內。

8. 6. 2 生態旅遊發展分區

根據景區劃分和空間布局,雲峰山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依照自然資源特點及旅遊產品分布情況,劃分為 3個旅遊區。旅遊空間布局是一山、一水、一條帶。一山指雲峰山歷史文化宗教旅遊區; 一水指不老湖 ( 半城子水庫) 山水生態旅遊度假區,輻射古石峪森林游、陳家峪自然歷史民俗游和西坨古長城尋蹤游; 一條帶指生態產業觀光旅遊帶。重點推出八大景點: 超勝古庵、雲峰靈境、摩崖石刻、不老春色、世外桃源、峰頂瞰湖、聖水山莊、林海松濤。

( 1) 不老湖山水生態旅遊度假區: 半城子水庫是保護區內重要的水源區,也是保護區生態效益的體現,主要水源來自保護區水源涵養林。本生態旅遊區將建成集度假、娛樂、觀光、休閑於一體的度假中心。突出 「身心放鬆、體驗自然」的遊憩氛圍,包括度假區、水上娛樂區和環湖觀光區。規劃在不老湖北岸高地建一個中檔度假中心。從不老湖向古石峪沿線有大面積的油松林,此區域仍屬於實驗區范圍,可以充分用來開展天然森林浴、自然環境保護教育,也可以開展青少年野外生存訓練、定向運動探險等。

( 2) 雲峰山歷史文化宗教旅遊區: 在此區域開展歷史文化宗教旅遊與自然觀光旅遊,突出 「千年古剎,雲峰靈境」的氛圍。主要景點有超勝庵、朝陽洞、大安寺、古佛道場、桃花庵、吉祥寺、古崖居、摩崖石刻、迎客松等。規劃修建山門、遊憩亭、停車場等。將雲峰山地區建設成北京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宗教旅遊區。

( 3) 學藝廠聖水湖古樹度假旅遊區: 轉山子水庫在此區域。將自然科普旅遊與歷史文化旅遊區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高品位的度假和會議活動中心。聖水湖泉在此區,傳說喝了此處的泉水就可以長生不老,因此,此區域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場所。此區域內還有 300 多年的古樹,昭示著不老屯悠久的歷史。

8. 6. 3 生態旅遊管理

生態旅遊重在管理。科學的管理既保護了環境,又起到了宣傳作用; 如不然,則將會對生態系統的原生性和自然性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生態旅遊管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 1) 各景區要列入保護區統一規劃和管理,做到科學保護、合理開發;

( 2) 新建旅遊項目和設施要嚴格控制污染,在景觀上與自然風貌相協調;

( 3) 保護區內的生態旅遊項目必須首先考慮營造水源涵養林和培育景觀林,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實現 「綠樹上山、清水入庫」;

( 4) 旅遊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相銜接。

C. 想做鄉村生態旅遊該如何去做

順應國家發展生態旅遊的要求,鄉村生態旅遊逐漸成為農村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產業之一,快速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產業,促進鄉村旅遊市場調節機制的發育和完善,才能積極的帶動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順應國家政策要求,積極發展鄉村健康生態旅遊,結合自己開發經驗,總結出如何做好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營造有利於鄉村生態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引導扶持當地農民,通過生態旅遊項目開發,為當地農民提供創業或就業的機會。
其次,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開發當地資源,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生態旅遊發展。就地取材,把鄉村旅遊開發和當地的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尤其鄉村具有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盡可能使用荒山、荒坡、灘塗等,把這些不適宜糧食生產的土地開發起來,合理的規劃,節約成本的同時,還促進鄉村旅遊發展,保護了當地原有的耕地,做到不損害當地農民的利益。
最後,做好鄉村生態旅遊的轉型升級。一個時代跟一個時代的發展是不斷轉變的過程,鄉村旅遊的發展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轉型,目前大多數鄉村旅遊都是以以採摘園、觀光農園、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遊形式,但現階段消費者的體驗僅滿足了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來還要轉向更高體驗的消費轉型,附加娛樂休閑等項目服務,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多不同的親身享受。

D. 如何開發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到生態環境優良優美、空氣質量最高的地方去旅遊,而這樣的地區卻非自然保護區莫屬。所以要開發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優勢。那麼保護區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學的開發生態旅遊?保護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生態旅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社會的需求和國際趨勢。現在就個人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

1 生態旅遊發展的國際趨勢。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歸自然,並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託的復合觀景、度假休閑及專項旅遊,使世界的生態旅遊產業市場需求不斷轉型升級,以森林旅遊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遊業已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遊客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成為旅遊業發展最快的部分,如肯亞,尚比亞,台灣,不丹,日本等。但是,與熱潮澎湃的大眾旅遊相比,我省的自然保護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卻幾乎依然保持「靜養深閨」的狀態。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說,森林旅遊以其良好的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已成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陽產業」。

2 生態旅遊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經濟效益。

1982年9月,我國建立首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志著我國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開始起步。到上世紀末,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已達953處,經營總面積85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85%,其中國家森林公園306處。1994至1998年,森林公園接待遊客年均增長率為15%以上,年均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占同期國內旅遊總人數的10%以上,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總數達3.5億人次,森林公園直接收入2.6億多元,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150億元,有近12萬農民依託森林公園,通過從事森林生態旅遊業走上了脫貧的道路。1999年,全國森林公園直接旅遊收入超過5億元。就我省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言,它的發展歷經從原來依靠砍伐森林資源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轉向利用水資源開發小水電的進展模式,如今已經開始以科學的發展觀,持續有效利用森林資源走上生態旅遊的科學發展模式,使社區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生活。所以對更高層的國家管理機構而言,開發生態旅遊是使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科學之道。

3 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是引用自己的自然優勢。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類等昆蟲和野生動物最理想的地方,因為它有酷熱和寒冷,潮濕和乾旱,石灰岩與茂密的森林,低窪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變的植物群落與分明的季節變化,使得這里的自然資源多樣性豐富多彩。

3.1 自然資源。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風的影響,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夏半年受副亞熱帶高壓的影響,其西緣偏南汽流給雨區輸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隨著雨季的到來生長加快;南緣則是熱帶輻合區和台風活動的雨帶,山區在副高壓的控制下,雨季結束後即轉為旱季。地質地貌幾經造山運動的影響,以及流水、風力等各種外力作用,形成多樣性的地貌,地勢陡峻,丘陵豐富,嶺谷排列有序;由於地形豐富多樣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土壤組合,雨量充沛,動物植物種類多樣性,林種豐富。

3.2動物資源。 保護區境內物種資源豐富,是難得的物種基因庫。據初步調查統計,該區現已發現脊椎動物5綱33目77科449種,其中魚綱5目14科43種;兩棲綱2目7科34種;爬行綱3目10科76種;鳥綱15目21科211種;哺乳綱8目25科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2種(華南虎、豹、黃腹角雉等9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熊、藏酋猴、水獺、鴛鴦、穿山甲、白鷳等5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占自然保護區內449種陸生脊椎動物的13.81%。另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脊椎動物」共257種,占保護區內陸生脊椎動物總物種數的57.24%。廣布種76種, 佔16.93%。還有更豐富的昆蟲資源。

3.3植物資源 。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尖闊混交林,灌叢與草地交疊,森林覆蓋率為73%,活立木蓄積量為6100萬m3。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較豐富,植被外貌終年常綠,群落結構多樣性,藤本植物較多。有維管束植物1333種(含珍稀瀕危植物2種和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0種),隸屬於290科1031屬。其中,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種為主,佔56%,世界廣布種佔19%,熱帶種佔18%,溫帶種佔7%。植被的植物種類組成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杜英科、金縷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礬科和杜鵑花科為主,大多數是當地發生發展起來的華南植物區系,是特有科屬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規劃。

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不能人雲亦雲,因為全省各個保護區的資源大同少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那絕對不能把遊客從千里之外吸引過來,尤其是那些地處偏遠山區的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競爭壓力更大。所以,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必須有自己的產品,讓旅遊消費者在休養度假、享受高質量的空氣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同時,使人們能夠看得到和聽得到野生動物資源的實物聲音,使他們從感官上獲得自然中的產品,有所收獲。所以,自然保護區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到一些實在的、看得到、摸得著、聽得到的生態產品。

4.1觀賞動物資源的引進與保護。觀嘗動物資源絕對不象動物園中的那樣,動物被長期關閉在一個狹窄的場所中;保護區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動物資源引到遊客觀察的視野范圍內,讓遊客用望遠鏡就能觀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那種親臨的「快感」體會不言而喻。但是,這是一個長期而有科學的計劃,是一個系統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歸與放生。短尾猴是靈長類動物,是人類喜歡的野生動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區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懼怕人類?看過《獵人和狼》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獵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飼養,狼崽與獵人共處一家,後來飼養長大的狼把親狼帶回家,獵人與狼互不相擾,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為好友。這說明動物與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區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須講究科學與方法,在目標景區附近插種各種各樣的「果類」植物,營造一個靈長類動物喜歡的棲息環境,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原生態,與此同時,利用同類的聽覺和嗅覺與繁殖的季節性將人工飼養馴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鳥類的引歸與放歸。雉科鳥類的引歸相對簡單一些,飼養與繁殖、人工孵化與研究同時進行,科學研究與雉科鳥類資源的引進同步進行,人工孵化也可以開發成為旅遊科教宣傳項目的一個內容。利用雉科鳥類繁殖快、數量多與成活率高的特點,將一定繁殖數量的雉科鳥類放歸大自然,這樣不但在給保護區增加鳥類資源,同時,也會引來更多的鳥類和食肉動物資源,增加生態旅遊的可觀性。

4.1.3觀賞昆蟲的引歸與保護。蝴蝶愛花蟲子愛草,我們可以利用「蝴蝶效應」種花引蝶,當然必須種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鳳蝶,碧鳳蝶,青斑蝶,青鳳蝶,獒夾蝶等昆蟲喜歡的植物,給昆蟲種類營造一個「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態,遊客在欣賞「奇花異草」的同時,也能欣賞到色彩斑瀾的蝴蝶,給遊客一種容入自然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才是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產品和特色。

4.1.4放生項目的開發引用。放生項目的開發是尖對飼養動物的繁殖而言的,當繁殖到一定數量後,進行一次放生宣傳,讓繁殖成功的動物「生於斯,放於斯,回歸大自然」,同時讓所有「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參與到放生行動中去,增加收入,增強宣傳,寄教於樂,多重目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4.2野生珍貴植物資源的馴化與展示。遊客自遠方來,能夠進到保護區已經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讓他們爬山到某一個山頭上去觀賞各種珍稀珍貴的植物,這樣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規劃時要適度考慮將一些珍稀珍貴植物種子或引種馴化,在景區中培育研究和馴化展示。

4.3社區景觀與人紋。在保護區范圍內有一部分屬石灰岩地區,岩石構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雲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動的水質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流動性使不同濃度的飽和水溶液相混合產生混合溶蝕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許多的裂隙、溶溝,甚至落水洞、溶蝕漏斗、溶蝕窪地等。保護區中有一個洞穴,深約200米,在洞中沿途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時,使水中CO2含量減少,造成碳酸鈣的重新沉積,使洞穴中寬廣的地方沉積景觀豐富。由於大氣降水的大部分都從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這個地區地下水十分豐富,而地表水相對較少,所以,保護區中水庫成為養一方人的飲水資源,成為社區自覺保護的水資源;還有風水林和流傳著一人一天耕種10塊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的建設。 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設計應由保護區專業人員參與設計與確定。功能分區及設計構思 分為三大功能區塊:沿水庫環線區,登山觀賞區、動物觀賞景區。

4.4.1郊遊徑:在現有道路基礎上設立,一條環繞水庫的鵝卵石環道,寬度為2米,總長3.5公里,主要是供遊人步行使用,同時設計一些錘釣小屋。

4.4.2健行徑:在主環路外圍形成一條游覽路,鼓勵遊人進行各種健身活動,路面寬為2米,總長8公里,材料可採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徑:在健行徑的外圍設登山徑,總長10公里,依山勢而曲折變化,適合登山愛好者。在以上三條主要環道之間,依據人的步行習慣及功能分塊要求,形成許多步行小徑,路面可為砂土,碎石等。

4.4.4停車場:在主入口處,設置停車場,遊人僅可步行游覽,簡化交通及安全性。

5 開發生態旅遊要遵守的原則。

保護區的功能與職績是保護自然資源與環境,所以很多自然保護區犧牲了發展的機會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得很好,但是,這是一個片面性的不發展的極端認識。所以,自然保護區和它的社區要持續有效的發展,開展生態旅遊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為此,開發生態旅遊是以不破壞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首要條件,同時還要對當地的生態具有保護作用。成功的生態旅遊開發要保護好三個主要對象,一是資源環境的保護,二是社會文化的保護,三是經濟利益的保護,這三個內容對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為了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生態旅遊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5.1承載力控制原則。在對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遵守生態規律,遵循生態容量的基本規律,精心測算最佳遊人數量,線路和關口的遊客容量。

5.2自然環保原則。生態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生態旅遊主要是以回歸自然為主題,貴在自然,貴在原始,應盡可能減少人為景觀,避免開發造成的環境損壞,規劃設計要簡朴、實用、方便,外觀要與自然環境容為一體。

5.3社區參與原則。開發生態旅遊,環境效益是根本,社會效益是最終目標,經濟效益是直接動力,只有社區的地方經濟發展了,社區的農民才會自覺主動地保護生態旅遊環境的保護。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的過程中,要讓當地農民參與到旅遊服務中去,這樣即可以增強地方特有的文化氣氛,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讓當地農民從生態旅遊的發展中受益,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直接緩解他們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壓力。

5.4環保教育原則。生態旅遊與傳統的大眾旅遊不同,除了享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環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項目時,必須認真考慮在旅遊區中設計一些啟示遊客環境意識的設施和旅遊項目。

5.5加強旅遊規劃管理原則。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極為珍貴稀缺的資源,保護區應當認識到生態旅遊資源的價值,對生態旅遊要有科學的規劃管理,使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

5.6清潔生產原則。在實際動作設計過程中,盡量不向環境中排放廢物,把旅遊對環境質量的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承載力范圍內,盡量使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

5.7利潤回投原則。為了使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持續有效的落實,在生態旅遊經營中也要求把旅遊經營所得經濟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環境保護中,使旅遊資源得持續的保護與利用。

5.8專業人員的培訓原則。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保護與利用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多知識廣,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保護性開發意識,有很強的保護素質和保護知識,與大眾旅遊的服務培訓不同,從事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E. 生態旅遊區可分為哪些類型,分別匹配哪些旅遊活動

摘要 親,生態旅遊區大概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哦~

F. 生態旅遊有哪些特點如何發展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旅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包括: 0將對環境的沖擊減到最小,不損壞自然環境,維護生態的永續; 0以最尊重的態度對待當地文化,以最大的經濟利潤回饋地方; 0給參與遊客最大的旅遊滿足;
0通常出現於相對少受干擾的自然區域或文化區域; 0遊客應成為對自然環境保護、管理的正面貢獻者; 0以建立一套適合當地的經營管理制度為目標。 Butler(1990)指出生態旅遊還有以下的特點: 0規模小;
0通常由當地居民開發;
0在相對未受破壞的自然區域觀賞、學習享受自然和當地文化; 0以保護環境和維護當地居民的福利為目的; O有適當的管理。
上述概括較為籠統,筆者認為生態旅遊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五個性」:
(一)自然性
指旅遊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第一,指旅遊者所到的旅遊區域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人口相對稀少,由於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低,保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
第二,是指在這個區域內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純自然原始狀態的系統,對於旅遊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為使旅遊者選擇去某地旅遊的共同心理特徵是了解、觀察、體驗有別於他們本土文化模式的異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兩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要體現特定的旅遊生態環境特徵相對集中、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條件和諧相存的要求,項目和線路能夠使旅遊者體驗到過去未曾體驗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護性
和傳統的旅遊活動相比,現代生態旅遊的最大特點就是其保護性。和產業革命以前的旅遊活動相比,當時的旅遊只是少數人參與的一種活動,旅遊並沒有對旅遊對象及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當時不可能提出保護的問題。
和產業革命後的大眾旅遊活動相比,大眾參與的傳統旅遊由於參加人數之多、旅遊熱潮來勢之猛,使旅遊業中的旅遊開發和旅遊管理均為沒有成熟的理論指導下的應急行為,在旅遊經濟效應的推動下,開發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遊活動影響甚至破壞環境的現象隨處可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影響下,人們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護,旅遊將消耗掉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殘留下來的最後的人類自然和文明將喪失貽盡。

G. 欣賞廣西龍脊梯田生態旅遊區,思考當地的生態旅遊該如何開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2

H. 你是如何理解生態旅遊的,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好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生態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處理好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護的關系:限制旺季的旅遊人數,景區根據環境人口容量接納遊客數量。景區內無捕獵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動物的生態環境的行為,禁止出售野生動物製品。使用排放廢氣少的車輛,加強景區綠化,保護古樹名木和原生的鄉土植物群落,防止生態環境退化。不要隨意建設人造景點。不論生態旅遊者,還是生態旅遊經營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當地居民,都應當在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方面做出貢獻。

I. 開展農家生態旅遊活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第一,要有具備開發農家生態旅遊的資源基礎。農家生態旅遊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旅遊觀光農業,必須建立在具有可供旅遊觀光開發的農業資源基礎上,從而把農業資源轉化成旅遊觀光資源,擴大農業資源的功能。

第二,要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對傳統農業進行加工和包裝,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旅客參與農事活動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三,要以生態旅遊為導向。農家生態旅遊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拓寬了生態旅遊觀光功能,巧妙利用城鄉各種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而引起旅遊者消費慾望,使旅遊者親身感受和參與現代農業技術與生態農業等大自然情趣,把現代農業及自然資源景觀與旅遊資源融為一體,最終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既發展了農業,又保護了環境。

第四,農家生態旅遊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趨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興課題,而旅遊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在此種情況下,經營者迎合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個性化」、「生態化」,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心理,把兩個領域有機結合起來而成為一個新的產業,是農業和旅遊業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J. 如何發展生態旅遊

中國應發展怎樣的生態旅遊

一、生態旅遊在路上

(一)最初的生態旅遊概念

1983年,墨西哥學者H. Ceballos- Lascurain首先創造性地提出「生態旅遊」一詞,該詞於1986年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環境大會被作為學術用語正式確定下來,之後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討論並流行開來。生態旅遊是前往相對沒有被干擾或污染的自然區域,專門為了學習、贊美、欣賞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動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現(現在和過去)的旅遊。

(二)國內生態旅遊發展階段

1.從概念引進到理解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在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生態旅遊。國內正式引入「生態旅遊」一詞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這之後的20多年時間里,生態旅遊在國內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此期間,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生態旅遊專題研討會或論壇。通常認為,1993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會議」通過了《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綱要》的文件, 標志著生態旅遊的概念在中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確認。國內學者王獻溥(1993,1995)、盧雲亭(1996)、郭來喜(1997)、張廣瑞(1999)等都相繼提出了各自對生態旅遊的理解及生態旅遊的概念。國內在引進、理解和吸收國外相關概念的基礎上,也在積極探討生態旅遊的內涵與本質,並在客觀上形成並積累了一套與生態旅遊密切相關的概念體系。

2.從概念理解到實踐活動

生態旅遊是實現自然保護、旅遊業發展及區域振興等多重目標的一種最佳手段。從概念引進到理解,在此基礎之上,我國生態旅遊在近期也得到理性發展。其中,國家政策對生態旅遊發展的規范和推動尤為突出。

2009年,制定綱要——《全國生態旅遊發展綱要(2008-2015)》;確定2009年為「生態旅遊年」。

2010年,確定規范——《國家生態旅遊區示範建設與運營規范(GB/T26362-2010)》。

2011年,「十二五」規劃提出:全面推動生態旅遊。

2016年,「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發展生態旅遊;並且發布《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15年)》。

3.生態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概念泛化

生態旅遊所依託的資源基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關鍵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我國,一些學者、旅遊業從業者、遊客對生態旅遊的本質認識不夠充分。生態旅遊概念模糊;生態旅遊市場出現各種亂象,如各類景區,目的地隨意冠名「生態旅遊景區」;以及市面上眾多「偽生態」旅遊產品。

(2)商業化

生態旅遊的內涵要求其應滿足全民公益性。但是目前生態旅遊的發展沿用大眾旅遊的老路,過渡依賴「門票經濟」,關注景區的經濟收入,造成商業化現象嚴重。

(3)低標准化

國內目前並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旅遊標准體系。其中環境教育的方面的內容和效果應有嚴格的標准體系來制約和衡量。環境教育是保證生態旅遊成為尊重自然而負有責任的旅遊形式,但目前國內對環境教育的低標准化導致生態旅遊缺乏教育元素,體驗度較低。

二、在中國存在真正的生態旅遊嗎

筆者認為生態旅遊應滿足三個原則,首先生態保護是前提,其次環境教育是責任,最後社區參與是保障。

(一)生態保護

對整個國土面積來講都應該做生態保護。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保護地地體系,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沙漠公園共八種。各類保護地的數量及面積均已形成一定規模,總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超出世界13%的平均水平。這些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作為生態旅遊目的地,提供優質的生態旅遊資源,為開展生態旅遊提供了基礎條件。目前國內生態旅遊地數量龐大,但質量仍有待提升,未來我們的生態保護區應該從數量走向質量。

(二)環境教育

盡管現在民間已經自發的有組織在進行小范圍的環境教育活動,但由於客觀條件等方面的限制,環境教育意識仍有待提升,環境解說系統仍有待完善,環境教育形式仍趨於單一,環境教育內容仍有待挖掘。環境教育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我國環境教育資源豐富,環境教育空間充分,環境教育也愈發受重視。可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發展經驗,探索環境教育的理論體系及實踐模式。國內現在也在努力做環境教育方面的嘗試,如浙江仙居建立的博物館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於」環境的教育——理解仙居國家公園環境及與人的關系,了解相關自然人文知識與技能;「通過」環境的教育——有目的地探索與調查,幫助公眾獲得個人體驗並從中有所感悟;「為了」環境的教育——對自然的價值產生正面的態度,並採取積極的行動。國內自然學校、主題解說徑的建立以及國家公園線上體驗平台等都是好的發展方向。

(三)社區參與

在社區參與方面,自然保護區曾有過一些慘痛教訓。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前,當地居民一直在那裡生產生活,建了自然保護區之後,劃地為牢,不相往來,造成當地人生活水平下降。在很多欠發達地區開展生態旅遊勢必會對該地區或其附近的居民產生影響。一般來說,住在這樣地區的居民往往生活水平較低,且不具備獲得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所以開展生態旅遊恰好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社區參與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生計,指的是通過社區通過參與生態旅遊的發展提升當地的生計水平。社區參與方式多樣,應對當地生計資本,包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等方面進行評估,最後選擇適宜性的社區參與方式。

閱讀全文

與生態旅遊地如何開展生態旅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