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造口袋護理具體該怎麼做
造口的定義
● 腸造口,是通過手術在腹壁上做一個長約2-3cm的切口,將一段腸管拉出腹壁,將其翻轉縫於腹壁上,用於排泄糞便。
·造口的分類
位置
回腸造口 — 右下腹
降結腸、乙狀結腸造口 — 左下腹
橫結腸造口 — 右或左上腹
·造口袋使用指南~ / Guide to the use of Pocket
01
准備用物
Preparation
02
去除舊袋
Remove old pockets
03
清潔皮膚
Clean skin
04
裁剪底盤
Cutting chassis
05
撒造口粉
Sprinkle stoma powder
06
塗防漏膏
Apply leak proof paste07
粘合底盤
Stick on the chassis
08
扣造口袋
Buckle pocket
·造口人士康復後的日常生活·
著裝
衣褲以柔軟、合適為原則,不需要特別的改變。但要避免穿緊身衣褲,推薦男性宜穿背帶的西褲, 女性則以寬松衣裙較為適宜。
Clothing
工作
只要精力允許,在您完全康復後,在醫生的確認下,便可以恢復以前的工作,但要避免增加腹壓的工作(比如提取重物)因為這樣可能引起造口疝和造口脫垂。
Working
運動和淋浴
普通運動對造口不會有影響,如游泳、跑步、乓乒球、自行車等, 應避免一些碰撞激烈和增加腹壓的運動,如籃球、足球、舉重等。當手術切口的縫線拆除,傷口完全癒合後,就可以淋浴。造口人士既可貼著造口袋淋浴,也可將袋除去,水是不會流入造口的, 淋浴時請選用中性溫和皂,清潔造口周圍皮膚。
Sports and Shower
旅遊
旅遊是有益身心的事,無論乘坐船、飛機、火車對造口均不會有影響。但應將造口用品放在隨身行李內,以便隨時更換,同時,應帶比平常較多數量的造口袋,以備緊急之需。
Travel
性生活
當身體康復後,基本上可以恢復以往的性生活,建議同房前先將造口袋排空,或佩帶迷你袋,但若發覺有任何問題,請及時告訴你的醫生或造口護理護士。
飲食
飲食不需做特別改變,均衡飲食,平時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進食時請注意 避免進食太快而吞入空氣;合上口咀嚼食物;避免一面進食、一面說話;避免一次進食太多食物;定時進食。
Diet
肛腸外科·造口護理門診
② 造口人可以去游樂場玩大擺錘什麼的嗎
可以的,不過我覺的戴腹帶或者腰帶加固一下造口袋,還帶好備用的袋子更換.去了先找到衛生間的位置,做好准備,心中有數.祝玩的開心.
③ 造口患者可以去西藏旅遊嗎
西藏那個地方一般最好不去,何況還有毛病,那裡的氣候,還有山勢高,氧氣稀薄,容易頭暈,喘不上氣,所以有毛病的人最好別去,選擇個山清水秀適合旅遊的地方去旅遊。
④ 造口人出門旅遊換造口用具的剪刀能帶上飛機嗎
不能,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別說是飛機了就連火車你也休想帶上去,國家有關部門有嚴格規定類似剪刀水果刀都是不可以帶到飛機和火車上的你如果確實喜歡可以托運或快遞回去啊。aqui te amo。
⑤ 書江西造口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目錄
原文
作者
注釋
今譯
評析
名句
[編輯本段]原文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編輯本段]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紹興三十一年(1161)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與蘇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今存詞629首,數量為宋人詞之冠。詞作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而以慷慨悲壯的愛國詞為其主調。這類詞中歷來為人傳誦之作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寫閑適生活的詞數量最大,這類詞往往於閑適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緒,其精神仍與其愛國詞一脈相通。如《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水調歌頭·盟鷗》等許多詞中都帶有這種情緒。一部分寫農村生活的詞清新淳樸,語言淺近,如《清平樂·村居》、《鷓鴣天·戲題村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動的農村風情畫。辛詞中也有寫愛情的詞,如《清平樂·春宵睡重》就寫得纏綿婉轉,頗能動人。辛棄疾詩今存133首,內容和風格大體上亦如其詞。辛棄疾文今存17篇,多為奏議啟札等應用文字,頗能見出辛棄疾的見解和謀略。
[編輯本段]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鷓鴣:(zhè gū)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啼聲凄苦。
可憐:可惜。
1.造口:即皂口,鎮名。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西南60里處。
2.郁孤台:在今贛州西北田螺嶺上。
3.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4.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京師。
5.愁余:使我發愁。
[編輯本段]今譯
郁孤台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究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憂愁,聽到深山傳來凄涼的鷓鴣聲。
[編輯本段]評析
這首詞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途經造口時所作。關於本詞之發端,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有幾句話非常重要,他說:「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後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自此起興。」上片寓情於景,寫登台遠瀣時產生的種種復雜 情感。前兩句以虛筆寫山河破碎的憾恨,後兩句寫對砟國的無限思念。下片以江水為喻,抒寫抗金復國的決心和壯志難酬的苦悶。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青山 」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與江水之流的對立和沖突,它寫出客觀規律不可抗拒,歷史畢竟要發展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鼓舞人心的作用。梁啟超評曰:「《菩薩蠻》如此大聲鏜 ,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引)。全詞從抒情結構上呈現出抑、揚、抑、揚、抑的格局,大開大闔,起伏頓挫,間法亦妙極。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詞題「書江西造口壁」,起寫郁孤台與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萬安縣志 》)。詞中的郁孤台在贛州城西北角(《嘉靖贛州府志圖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唐李勉為虔州(即贛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闕一也 。』改郁孤為望闕。」(《方輿勝覽》)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匯為贛江北流,經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 )、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陽湖注入長江。淳熙二、三年間(1175-1176 ),詞人提點江西刑獄,駐節贛州,書此詞於造口壁,當在此時。
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辛幼安詞》條雲 :「其題江西造口壁詞雲雲。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後(哲宗孟後,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因此起興 。」此一記載對體會本詞意蘊,實有重要意義。《宋史》高宗紀及後妃傳載:建炎三年(1129)八月 ,「會防秋迫,命劉寧止制置江浙,衛太後往洪州 ,騰康、劉珏權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 。閏八月,高宗亦離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時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黃州(今湖北黃岡)渡江,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後 。「康、珏奉太後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後乘舟夜行。」《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載:「質明,至太和縣(去吉州八十里。《太和縣志》),又進至萬安縣(去太和一百里。《萬安縣志》),兵衛不滿百人,滕康、劉珏皆竄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縣,太後乃自萬安縣至皂口,舍舟而陸,遂幸虔州(去萬安凡二百四十里。《贛州府志》)。」《宋史·後妃傳》:「太後及潘妃以農夫肩輿而行。」《宋史·胡銓傳 》:「銓募鄉兵助官軍捍禦金兵 ,太後得脫幸虔。」史書所記金兵追至太和 ,與羅氏所記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羅氏為南宋廬陵人,又曾任江西撫州軍事推官,其所記信實與否,尚不妨存疑。況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鋒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無此可能。無論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佑太後被追至造口時情勢危急,以致舍舟以農夫肩輿而行,此是鐵案,史無異辭。尤要者,應知隆佑其人並建炎年間形勢。當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汴擄徽欽二宗北去,北宋滅亡之際 ,隆佑以廢後倖免,垂簾聽政,迎立康王,是為高宗。有人請立皇太子,隆佑拒之。《宋史·後妃傳》記其言曰:「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詔曰:「雖舉族有北轅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獨在。」《鶴林玉露·建炎登極》條雲:「事詞的切,讀之感動,蓋中興之一助也 。」陳寅恪《論再生緣》亦謂 :「維系人心,抵禦外侮」,「所以為當時及後世所傳誦。」故史稱隆佑:「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窮追隆佑,東路金兵則渡江陷建康、臨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誠南宋政權出存亡危急之秋。故當作者身臨造口,懷想隆佑被追至此,「因此感興 」,題詞於壁,實情理之所必然。羅氏所記大體可信,詞題六字即為本證。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於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尤其郁(郁)有鬱勃、沉鬱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詞人調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台下之清江水。《萬安縣志》雲:「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餘里外之郁孤台,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故又縱筆寫出 :「中間多少行人淚 。」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詞人身臨隆佑太後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佑。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傷心淚呵。由此想來,便覺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徵。無疑此一江行人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呵。「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長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直北望。詞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抬望眼,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然而,可惜有無數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挫極有力。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卓人月《詞統》雲:「忠憤之氣,拂拂指端。」極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贛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換頭是寫眼前景,若言有寄託,則似難以指實。若言無寄託,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周濟《宋四家詞選》雲:「借水怨山。」可謂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喻祖國一方。無數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指敵人。在詞人潛伏意識中,當並指投降派。東流去三字尤可體味 。《尚書·禹貢》雲:「江漢朝宗於海。」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江河行地與日月經天同為「天行健」之體現,故「君子以自強不息」(《息·系辭》)。杜老《長江二首》雲:「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深。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故必言寄託,則換頭托意,當以江水東流喻正義所向也。然而時局並不樂觀,詞人心情並不輕松。「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詞情詞境又作一大頓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之境界,無異為詞人沉鬱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合上闋開頭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騷哀怨要眇之色調,愈添意境沉鬱凄迷之氛圍。更哪堪聞亂山深處鷓鴣聲聲 :「行不得也哥哥」。《禽經》張華注 :「鷓鴣飛必南向,其志懷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鷓鴣》:「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 。」鷓鴣聲聲,其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耶?抑鉤起其志業未就之忠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實難作一指實。但結筆寫出一懷愁苦則可斷言。而此一懷愁苦,實朝廷一味妥協,中原久未光復有以致之,亦可斷言。一結悲涼無已。
梁啟超雲 :「《菩薩蠻 》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此詞發抒對建炎年間國事艱危之沉痛追懷,對靖康以來失去國土之深情縈念,故此一慣用已久陶寫兒女柔情之小令,竟為南宋愛國精神深沉凝聚之絕唱。詞中運用比興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比興傳統意內言外之極高境界。其眼前景不過是清江水、無數山,心上事則包舉家國之悲今昔之感種種意念,而一並托諸眼前景寫出。顯有寄託,又難以一一指實。但其主要寓托則可體認,其一懷襟抱亦可領會。此種以全幅意境寓寫整個襟抱、運用比興寄託又未必一一指實之藝術造詣,實為中國美學理想之一體現。全詞一片神行又潛氣內轉,兼有神理高絕與沉鬱頓挫之美,在詞史上完全可與李太白同調詞相媲美。
[編輯本段]名句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的畢生志願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復大宋江南的統一。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不管何時何地,無論所見所聞,種種物象,都會激發他的報國之志和悲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後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四十七年後,辛棄疾途經造口,想起從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憂傷滿懷。況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復,舉頭眺望,視線卻被青山遮斷;但浩浩盪盪的江水沖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這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強了他爭取最後勝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歸後的遭遇,又愁上心頭,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啼聲,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詞一波三折,極盡回環宛曲之美;善於運用比興手法,筆筆言山水,處處有興寄。
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這首詞寫於1176年。當時辛棄疾南歸十餘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的開篇用了比興手法。羅大經《鶴林玉露》雲:"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後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由此起興。" 辛棄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長驅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幾乎滅亡之事,從奔騰的清江之水,想到了當年隆佑太後一行匆匆逃竄的蹤影,以及因家國破亂而灑下的痛楚之淚。由水及淚,意象轉換極為自然。開篇運用比興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意內言外之極高境界。
⑥ 身上有造口如何去旅遊
請及時就醫復診為佳;分析一下「身上一直不幹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