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認識和處理我國自然保護區與旅遊開發利用的關系
我國從1956年開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以來,至2001年初共建立各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276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5處,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2.44%,但由於經費短缺,加上多數封閉的保護方式與保護區內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需要的矛盾,使得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受到嚴重的影響,成為自然保護工作面臨的一個普遍的難題。與此同時,生態旅遊業以其高利潤、低開發度的特點,順應現代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潮流,不但滿足了當代人的旅遊需求,也為子孫後代保留了足夠的旅遊空間、良好的環境和景觀,使之永續利用,成為自然保護區迅速發展的一項新產業,並成為更多保護區結構和功能規劃的一部分。1998年5月世界旅遊大會指出,生態旅遊已成為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潮流,給全球帶來了至少200億美元的年產值。目前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年總旅遊人數2500萬人次,年旅遊總收入近52億元人民幣,一些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龍頭」。SYA保山日報網
1、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內涵的探討SYA保山日報網
生態旅遊是一種科學、文明、高雅的旅遊形式,是現代社會人們所需求的一種高級精神享受。據資料反映,近幾年來,全球生態旅遊的年增長率高達30%,是各類旅遊形式中發展最快的一種。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是在自然保護區內開展高度責任化的旅遊,它不僅保護自然資源,同時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有五個方面的內容:SYA保山日報網
生態旅遊與自然資源的相互依賴性。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就是到自然保護區欣賞優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觀。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資源是生態旅遊的基礎,而開展生態旅遊又可以把保護區獨特的自然優勢展現給人們,讓人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SYA保山日報網
讓人們理解支持自然保護區的工作。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是一種欣賞和認識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它所倡導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在旅遊活動中通過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能真正體會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發展的基礎。遊客會不知不覺地熱愛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從而提高人們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SYA保山日報網
產生有利於保護的經濟效益。生態旅遊不排斥經濟效益,它提倡在把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的同時,爭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收益。這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取得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途徑之一。因此,生態旅遊收益中的一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應該投入到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中去。SYA保山日報網
促進社區發展。自然保護區大多地處偏遠貧困地區,當地社區居民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否使當地社區的居民從旅遊中獲得利益,直接關繫到在那裡開展的旅遊能否得到他們的支持而持續地發展下去。特別是在貧困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地區,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當地的環境,應該是開展生態旅遊的重要目標。SYA保山日報網
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與一般大眾旅遊不同,它要求旅客要有較高的素質。然而,目前遊客素質大多還不太高,如果不嚴格管理,旅遊的負面影響得不到控制,旅遊活動將不能持續下去,同時生態旅遊強調把旅遊帶給資源和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並要求在能量消耗和轉化過程中採用「消耗最小」的原則,因而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有利於自然保護區的長期持續利用。SYA保山日報網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保護的關系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既是一種保護又是一種干擾,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開發將改善、美化其環境,旅遊收益也為其保護創造了經濟條件。但另一方面伴隨生態旅遊開發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一些遊人的不文明活動及行為、外來文化的沖擊等都會對其資源造成干擾。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兩者是辯證的矛盾統一體,並在辯證聯系中共同改善其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關系,推動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SYA保山日報網
保護是開發和發展的前提。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是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一旦破壞殆盡,自然保護區將失去保護的必要,也就無開發可言了。因此,保護是開發的前提,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並且資源的保護還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這是由開發帶來的負面效應所決定的。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是保護的必要體現和保護區發展的基礎。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資源保護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因此,資源必須經過開發利用,發揮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現實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資源保護的必要性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以體現,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已成為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新方向。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本身意味著保護。合理的、科學的對自然保護區開發,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環境進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進入性;同時一定的開發促進其旅遊發展,帶來的旅遊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返回自然保護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開發意味著保護。SYA保山日報網
過量保護不利於開發。因擔心開發造成破壞,而「防患於未然」,易導致片面強調保護,從而忽視了對資源的開發。過量的保護而沒有對資源的開發,就不能體現出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自然保護事業也就得不到發展,在自然保護區保護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應適時、適地、適量地進行資源開發。SYA保山日報網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的對策SYA保山日報網
實施可持續旅遊發展戰略。保護資源與環境,並最大限度地增加旅遊者享受樂趣和給當地帶來效益的同時,把旅遊開發對所在地區的消極影響維持在最小限度內,是可持續旅遊資源發展的主要指導原則之一。顯然,發展(即滿足現在需要)與保護是可持續旅遊發展的一對核心,這與自然保護區開發與保護是相吻合的。可見,可持續旅遊發展也應該成為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關系問題的衡量標准之一。SYA保山日報網
加強科學研究。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保護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對旅遊環境承載力、旅遊開發的影響等進行系統研究,為和諧平衡的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模式提供理論依據,這是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一步。SYA保山日報網
努力開發和推廣綠色旅遊產品。狹義的綠色旅遊產品指生態旅遊產品,如森林旅遊、負離子吸附區等;廣義的綠色旅遊產品則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旅遊產品。綠色旅遊產品的開發本身就是以資源保護為前提和核心的。SYA保山日報網
取之於資源,用之於資源。開發生態旅遊後的部分旅遊收益,應該用於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改善和美化資源環境,從而符合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原則。SYA保山日報網
導入知識經濟內涵。知識經濟是一種以高新科技產業群為支柱,以信息產業為龍頭,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經濟。導入知識經濟是新時代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要求,也是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經之路。SYA保山日報網
實行資源開發和保護中的「科技興旅」戰略。資源的開發應該在調查基礎上應用現代技術進行可行性論證,制訂開發總體規則,以保證開發後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對珍貴的自然、人類遺產進行保護,減少旅遊資源的自然損失,延長其生命周期,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SYA保山日報網
保持並增加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一般來說旅遊資源都凝結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文化內涵是旅遊資源的生命線,保持並盡可能地增加資源的文化含量,也將成為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新的價值取向,是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方面。SYA保山日報網
培養熟悉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高素質旅遊專門人才。資源開發和保護是從人的角度來界定的,高素質的旅遊專門人才是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矛盾關系的人才基礎。SYA保山日報網
正確處理好發展中開發與保護的主次關系。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開發與保護應並重。既然保護不是暫時的,而是貫穿於整個發展過程中,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自然保護區發展中應貫徹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以促進其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與可持續發展。SYA保山日報網
政策引導,加強管理,綜合發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保護和可持續旅遊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需要政策支持、引導和適度的管理力度,以規范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和保護。適當的政策和旅遊宣傳教育,可以使社會形成開發保護的共識,使旅遊從業人員成為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的先鋒,使旅遊者成為文明的資源保護者。同時,旅遊資源環境是社會、自然環境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有必要與整個旅遊大環境協調一致,以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整體,進行綜合開發和保護。總之,通過在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面發揮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科研、教育和可持續發展作用的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機制,建立高質量的生態旅遊基地和我國生態旅遊的景點網路,可以促進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實現生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是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應當積極選擇的最好發展策略。SYA保山日報網
B. 在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當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1、保護區開展旅遊必須以保護為前提,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保護是保護區的首要任務,是開展旅遊的基礎,是生態旅遊發展的動力,沒有保護就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就沒有了生態旅遊,也就是說保護區的旅遊必須服從保護。在保護區內開展旅遊,必須是生態旅遊,必須以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長遠利益(可持續發展)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2、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以保護區為主體,合理區劃核心區、緩沖區、試驗區,並對核心區實行圍欄、埋樁、警示牌等形式的嚴格保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在試驗區內劃出一部分游覽區域,適度開展生態旅遊、參觀考察、教學實習、科學實驗等。在試驗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業必須根據試驗區內景點景物的分布,合理規劃旅遊線路,限定游覽范圍,盡量減少人為對生態系統的干擾。
3、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依據環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把握生態旅遊的宣傳口徑和力度。根據在試驗區規劃的允許游覽的面積、游覽路線和可游覽時間,依據我國現行規定的環境允許條件下的單位規模指標(森林遊憩地1~4人/天•公頃;近郊公園10~17人/天•公頃;遠郊風景區5~10人/天•公頃;遠離城市的獨立風景區2~5人/天•公頃),或按線路環境容量指標(30~60米/人),計算出環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嚴格控制遊客數量,避免對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的掠奪性利用。
基於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受環境合理容量、游覽時間的限制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生態特性制約,所以保護區開展市場宣傳時必須規范宣傳口徑,以環境合理容量和可游覽時間確定宣傳力度。不能像大眾旅遊宣傳那樣信口提出「游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點篝火,放鞭炮」,應充分體現生態旅遊的基調(清新、自然、古樸、寧靜)和生態旅遊的健身、洗肺、寓教於游、返璞歸真等特性。也不能像大眾旅遊宣傳那樣鋪天蓋地、毫無節制地吸引客源。
4、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其服務經營活動必須體現保護區的特殊性。正如宣傳不能說「游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點篝火,放鞭炮」那樣,在旅遊經營服務上,保護區的經營服務攤點不得出售彈弓、玩具槍等對野生動物構成威脅的商品;不得出售拉炮、摔炮、鞭炮、煙花爆竹等商品或舉辦篝火、焰火晚會,以免對森林構成威脅或對野生動物產生驚嚇;不得使用煤、柴等炊事、取暖燃料,必須改用燃油、燃氣、太陽能、風能、電能等環保型鍋爐或灶具,避免對保護區產生固體或氣體污染。
5、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根據以保護為前提的特點,合理規劃旅遊基礎及服務設施。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必須合理規劃,宜精不宜多,在保證森林防火、資源巡護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道路硬化、護坡,不應該再大動土石、再開建新的旅遊公路。原保護區無公路的可根據防火和資源巡護的需要,修建防火道路,並盡量減少生態破壞。以索道代替旅遊公路、游覽步道問題,雖然各界人士褒貶不一,但從實際運行看,索道具有資源破壞小、廢氣排放少、水土流失小的巨大優勢,同時索道的運行減少和避免了遊人對植被的踐踏頻率和與野生動物及棲息環境直接接觸的機會,具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優勢。自然保護區的服務設施應本著「游覽在區內,服務在區外」的原則,區內只保留管理、宣教及少量配套服務設施,其餘的旅遊服務接待設施交由周邊社區按著統一規劃進行建設、管理。宣傳教育設施也應以聲像展示為主,盡量減少標本實物展示,避免因建設標本館(自然博物館)產生對本區生態環境及物種的破壞。
6、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以生態宣傳為宗旨,以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為目的。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首先要組織專業人員撰寫生態解說詞,而不是神話傳奇式的導游詞,在生態解說詞重要解析本自然保護區的生態過程、動植物區系、珍稀瀕危物種、受國家保護的動植物,講解保護區的區域地理、生態系統、景觀類型、保護區基本情況和主要景點,宣講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保護區的生態意義、生態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提高個人生態保護意識,引導個人對保護區的支撐方式。在完成生態解說詞後,對本區生態宣傳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同時在游覽線路上栽設生態宣傳標牌,雕刻永久性生態宣傳標語、口號,打造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氛圍。
7、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和當地居民結合在一起。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相對與周邊社區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退耕還林以後),只靠保護區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遠遠不夠的。保護區必須本著「游覽在區內,服務在區外」的原則,積極引導社區群眾按著總體規劃布局,建設別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村、民俗度假村、康樂娛樂城等服務設施,以分散客流,減輕對環境的壓力。同時將社區富餘勞動力分流到旅遊服務行業中,既解決了當地居民的脫貧致富問題,避免了當地居民對保護區資源的蠶食掠奪(靠山吃山),又提高了當地居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達到了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四條腿」平衡發展的目的。
總之,自然保護區開展的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必須是以保護為前提、以宣傳自然生態和教育公眾為宗旨、以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以帶動地方經濟、提高當地居民文化素質為己任的生態旅遊,應嚴格規范生態旅遊中的基本建設、宣傳方式、旅遊接待和服務。
C. 自然保護區開發旅遊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全面規劃,有序發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
2、堅持以保護為主、旅遊開發為輔的方針,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好區內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圍繞保護工作而進行,尤其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開發更不得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3、加強生態旅遊的宣傳教育,針對目前生態旅遊開發中普遍存在的重開發、輕宣傳教育的問題,必須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
4、加強生態旅遊的科學研究和生態監測,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時間短、發展速度快,許多技術難題尚未得到較好的解決。
5、嚴格控制規模,避免城市化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建設必須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
6、科學解決能源問題,對大自然能源的消耗要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解決,堅持「最小消耗」的原則,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建設「環保型」設施。
(3)如何科學合理的利用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資源擴展閱讀:
文化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文化、旅遊、環保等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溝通與交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化資源宏觀掌控、精準「把脈」,制訂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規劃,使文化旅遊業與環境協調發展;建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平台並完善相關機制,為企業建設旅遊文化項目做好指導。
避免項目的重復建設;禁止在景區范圍內大興土木,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遊飯店,使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加強文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的執法力度,設置不得觸碰的「高壓線」。
對破壞文化資源和在文化旅遊建設中破壞周邊環境的企業進行嚴懲,對違反法律的企業交有關部門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D.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只要三點。節約利用。合理開發。尋找新能源代替
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西部的自然資源
以資源稟賦為依託,優化產業布局。能源的開發利用應充分考慮資源賦存條件,實現產業布局與資源賦存相協調。目前,國家規劃了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綜合能源基地,重點圍繞五大基地進行科學布局,依託自身資源條件,建立不同的開發時序和發展層次,形成差異化發展。以山西為例,雖然煤炭資源富集,但煤種各異。晉中、晉東南以優質煉焦煤、無煙煤為主,應重點發展焦爐煤氣、冶金或化工產業;若用於發電,不僅成本高,且難以體現資源的稀缺性。晉北煤炭資源均為動力煤,更適宜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特別是煤矸石發電。而現實情況是,晉南電廠面臨地處資源富集區卻燒不起煤的尷尬局面,必須下大氣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產業布局。
建立以產業集聚區為節點的產業布局體系。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點軸」系統是典型的產業布局形式。通過基礎設施,將快速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點」連線形成「軸」,對周邊地區產生輻射作用,從而形成區域發展的「經濟帶」。比如,內蒙古沿黃經濟帶發揮鄂爾多斯盆地的資源優勢和沿黃城市臨近水源的區位優勢,將能源開發利用所產生的輻射能力向周邊擴散,形成相應的能源加工、轉化、消費和服務市場,呈現出以能源工業為軸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既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更提供了科學利用資源的範例。
以最優的輸能方式支撐產業布局的優化。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呈逆向分布,「西能東送」的總體局面不會改變。近年來,遠距離先進輸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產業布局優化創造了條件。以特高壓輸電為例,鄂爾多斯煤炭產區輸電到京津冀魯、華東、華中四省的落地電價,均低於輸煤在當地建廠的上網電價,因此,鄂爾多斯的能源輸出應優先鼓勵輸電。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什麼開發
合理開發 在不嚴重破壞自然環境與地質環境的前提下以盡量清潔,安靜,浪費少點方式
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採取的態度是()①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②要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③
①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①正確;②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②正確;③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為子孫後代的利益,要可持續使用,③正確;④我國自然資源的人均不足,因此我國資源人均量少,應節約使用,④正確.故選:D.
應當怎樣處理發展經濟與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せ
您好,新疆 *** 爾自治區應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種植長絨棉,瓜果以及相關的加工工業;利用雪山、冰峰、自然保護區、草原、乾旱地區資源發展探險、乾旱地區旅遊業;利用草場資源發展畜牧業;利用與多國接壤和歐亞第二陸橋的優勢發展邊境對外貿易等。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樣節約並利用自然資源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資源,資源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子孫萬代利益,礦山企業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不斷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二、堅持履行好主體責任。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們礦山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礦山企業作為社會公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切實履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主力軍和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以身作則,將珍惜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變成我們自覺的行動,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
三、堅持技術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我們要依靠科技進步,強化自主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裝置,做研發、推廣先進技術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志願者,積極促進礦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用英語怎麼說
develop and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 in a rational manner
E. 你認為如何保護旅遊資源
最重要的是提高國民素質。對行為失當的遊客進行罰款。 嚴格執行旅遊資源保護條例。
一、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既然保護區內開展旅遊是可行的,隨著大量遊人的湧入,必然導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即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遊人超負荷的活動以及各種有損社會公德的行為給保護區帶來的破壞。如遊人過量
所造成的三廢污染,拆木損花,狩獵禽獸等,都使生態環境質量下降。黑龍江省五大連池自
然保護區,近幾年遊人大增,有的人為取盆景石,隨意砸壞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變得百
孔千瘡。
2.在保護區修建賓館等服務設施,由於工程大,佔地面積也大,必然要破壞周圍一些景
物。保護區內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將破壞道路兩側的植被,而且公路一開,曲徑
通幽的野趣會變成車輛來往的鬧市景象,失去游覽觀賞環境。目前,這種現象在長白山自然
保護區北坡已經出現,在岳燁幽谷中修建賓館和停車場,砍伐了大片岳燁林;在修建冰場到
天文峰公路的過程中,破壞了大片苔原景觀,致使有的地段發生水土流失現象。
3.對保護區管理人員來說,如何協調旅遊與環保之間的關系,的確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
題,既要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又要向遊人開放,這個方針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員無所適從,
一旦處理不當,往往帶來災害性後果。特別明顯的例子要數四川九寨溝自然保護區,這個被
稱為「神話世界」、「人間仙境」的全國重點保護區,開放旅遊後,遊人蜂擁而至,而保護
區缺乏科學管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加上過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動,
使晶亮透明的湖泊開始淤塞。此類教訓,其他保護區當引以為戒。
二、自然保護區如何開展旅遊
自然保護區怎樣開展旅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首先應對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
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確定正確的開發策略,最後採取必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
確保自然保護區的旅遊事業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
1. 充分認識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前提。作為經營旅遊業
務的保護區,既不是原始的禁區,更不是熱鬧的娛樂場所,而是能夠顯示自然和歷史風貌的
為人們提供適當旅遊項目的自然環境。這是與一般的保護區、普通的旅遊區的根本區別。要
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宣傳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員、廠礦企業及廣大群
眾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正確處理自然保護與仟展旅遊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的關系,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如前所述,自然保護區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須保護好各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而同時資源與環境又是旅遊業賴以生存與發
展的基礎,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旅遊,毀掉資源、環境就是毀掉旅遊。理論與實踐都表
明,保護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以保護為主,旅遊服從保護,以生態效益為主,社會效
益、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以長遠利益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果真如此,那麼自
然保護工作開展得越好,保護區的地位就越高、對遊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就越高。繼而再將經濟收益反饋到保護區的建設方面,即可使保護區走上一條保護
——開發——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之路。
2.摸清旅遊資源特色,制定正確的開發策略。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大政方針。特色是
旅遊的基礎。有特色的保護區才有生命力與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例如筆者經過多
年的調查研究,概括出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資源特色,即:①世界級自然保護區;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覽勝地;③滿族的發祥地,朝鮮人民心目中的聖山。針對長白山旅遊資源的
特色,筆者認為長白山旅遊開發的策略應是:以保護為前提,以生態效益為主,有理、有利、
有節地開發旅遊資源,重點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聖之山的特點,其戰略目標是將長
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風光保留地。
3.採取必要的措施。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有效途徑。
①進行功能分工。應根據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規劃,
尤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區工作,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可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
核心區是整個保護區的絕對保護地段,除進行巡護和定期資源普查外,不準進行任何其
他活動,以保持自然狀態和儲存物種,緩沖區是核心區與試驗區的過渡帶,主要作用是保護
核心區,使其免遭破。試驗區是保護區內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地段,試驗區內可以開展科學
考察、研究和試驗以及教學實習,亦可結合自然風景劃定區域,開展不影響自然保護的參觀
旅遊活動。
②健全環保機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盡快建立健全三種環保機制:
行政立法機制。包括對到保護區旅遊的單位、個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規定,如人員定額、
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國是個發展自然保護事業較早、經驗較成熟的國家,在一些自然保護
區的入口,常常立著一塊很醒目的標語牌:「進去,只許留下腳印;出來,只許帶走照片。
」很值得我國借鑒。
經濟計劃機制。按時間尺度劃分,包括近期、中期、長期規劃,它補充行政立法機制,
以經濟計劃為手段,對保護區旅遊事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進行宏觀調控。
旅遊開發的經濟核算和有償使用機制。即補償因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旅遊所造成的損失。
目前國內大多數保護區採取發售門票的辦法,而且價格偏高,遊人意見大。解決的辦法是,
保護區經營、管理人員應以勞力、知識和技能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如可為一定數量的遊人配備一位導游兼環保工作人員,可謂一舉數得。
③慎重對待土木建設。如果說架橋、築路、修賓館、建索道等工程項目在一般的旅遊區
是可行的話,那麼在自然保護區應另當別論,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動輒在保護區核心地段
大建樓堂館所,然後公路、小徑密如蜘蛛網,於是保護區成了現代化鬧市,等到該風景城一
建成,風景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關於建造索道的問題,更應引起保護區經營管理部門的高度
重視。建造索道,必須先修路,修路必先伐樹、炸山,因此建索道通纜車對自然資源與環境
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國外像美國的黃石公園、大峽谷都是絕不允許建造索道的。
④加強科學管理。如何提高保護區經營者的管理水平,是保護區旅遊事業成敗的關鍵因
素之一。在經營思想上,應改變目前「粗放經營」的作法,而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質服務
取勝,必要時可適當限制遊人人數,以利於資源、環境的保護。例如厄瓜多政府便對到科
隆群島(即加拉帕戈斯群島)旅遊的人數嚴格限制在每年2.5萬人以內,任何一個島上的每
日遊客數不得超過90人。在管理方面,保護區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共管旅遊業,做到有責大
家盡,有利大家圖,旅遊、環保齊頭並進。旅遊項目的選擇,應以知識性旅遊為主,在一些
景點掛牌介紹該景點的內容,向遊人傳授科學知識。保護區內一定要採用線性開發的方式,
嚴禁遊人到處亂跑。主要開展一日游,以減輕遊人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破壞。
總之,只要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部門在旅遊開發的實踐過程中實施科學的嚴格的管理,
加上其它部門以及廣大遊人的密切配合,相信我國自然保護區的旅遊事業定會出現新的局面。
F. 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的價值通常從美學觀賞性、歷史文化性、科學性和奇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美學觀賞性是指旅遊資源能提供給旅遊者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是吸引力較大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性,如桂林山水、張家界的山石、敦煌莫高窟、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文化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旅遊資源是否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其遺留文物古跡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指旅遊資源是否具有或體現著某種文化特徵,是否與某種文化活動有密切關系,或者是否與文學藝術作品、神話傳說直接相關。科學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某些特性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科研方面具有什麼樣的地位,能為科學工作者和探索者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和幫助。奇特性即旅遊資源的特色、個性,也就是「與眾不同」「唯我獨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徵。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運用適當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旅遊資源進行宣傳、包裝和挖掘利用,使之納入旅遊業范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種各樣的景區景點,如風景區、文博院、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等。
G.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策略論文
1.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堅持以環境資源保護為前提
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是建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的,沒有完整的生態資源,生態旅遊就無法達到可持續發展。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把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這是保護區自身發展的需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一切旅遊經營活動要體現在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科學組織管理和保護上,以使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環境得到改善、美化。在發展生態旅遊相關項目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資源保護為中心的導向機制,保護是開發利用的前提,資源保護要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核心是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原則
在保護和發展的矛盾關系中,保護區應該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的原則。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業效益最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生態旅遊保護區獲得經費補充;自然環境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社區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自然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達到科普和生態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保護區在發展生態旅遊業的過程中要建立生態旅遊評估制度,對自然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和臨測,確定生態環境質量和承載量,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合理安排旅遊項目和旅遊開發強度,根據環境條件和遊客承載量制定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做到定點、定線、定量、定時旅遊,使之不超過自然破壞的臨界點,杜絕有損生態系統完整的過量旅遊活動,堅持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的原則。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www.zzqzg.com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的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不對後代人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鑒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不同於一般旅遊資源的特殊資源,其價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體性,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也直接受到影響。顯然,發展與保護是可持續旅遊發展的一對核心。只有從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保護區的生態問題,用生態學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開發和規劃生態旅遊,做到保護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才能使保護區的旅遊業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產業。
H. 如何開發保護旅遊資源
如何處理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急急急急
整合資源,合理規劃,合理開發,把原有的特色內容保護好,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加旅遊者的眼光加以建設,要大眾化,能適合整體人群,投入與產出要符合當當前市場,請專業人士預算。與 *** 主管部門和景區民眾協調妥當,多做宣傳,提高知名度,為以後市場做打算。開發與保護,是一對矛盾。要開發,就沒了保護,要保護,就不可以開發。既要開發,又要保護,這中間,就有了一個「度」的問題。在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度」?過分開發,破壞環境,造成不可持續發展,過分保護,資源就不可能產生效益。我認為這個「度」,應該是有限開發,充分保護。
整體為下列幾個原則:
1、市場分析及導向原則
旅遊開發需遵循市場導向的原則。所謂市場導向原則,就是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內容和變化規律,確定資源開發的主題、規模和層次,開發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旅遊市場需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在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堅持這一原則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充分了解主要旅遊目標市場的自然條件、經濟水平、歷史背景、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分析各地特別是主要旅遊目標市場所在地的旅遊需求特徵。
2、突出資源獨特化原則
地域分異規律導致各地區旅遊資源之間丁有差異性,從而形成不同的特色。旅遊資源是旅遊產品開發的依託。旅遊產品開發成功與否,在較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旅遊資源利用得當與否。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所以旅遊產品開發必須堅持突出特色的原則。所以,在開發某種或某類旅遊產品時,必須充分考慮該旅遊產品開發所依託的冰雪旅遊資源的性質、特徵
3、產品結構優化原則
旅遊產品結構優化原則就是以本地旅遊資源為依託,以國內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旅遊產品多樣化、系列化、配套化。旅遊需求是包括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需求在內的綜合性需求,因此,旅遊經營者需對各類旅遊產品進行綜合開發,使其協調發展。同時,要兼顧豪華、標准、經濟等各檔次旅遊產品的開發,滿足各個階層旅遊消費的需求,提高市場佔有率
4、環境保護與社會效益原則
開發旅遊資源的目的是更好的利用旅遊資源,而生態環境則是旅遊資源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只有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旅遊資源的開發才能成功,這是旅遊資源開發的一條總原則,也是旅遊開發必須要遵循的原則。
方法:1、尋求准確有切入點,利用可持續發展原有資源。
2、旅遊產品和其它商品一樣,分導入期、產出期、增長期、平穩期、衰退期,做好市場宣傳,
鞏固市場機制,讓你所開發旅遊產品有更長、更穩的生命周期。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辯證關系
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 保護是開發和發展的前提,保護是為了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是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一旦破壞殆盡,旅遊業將失去依存的條件,也就無開發可言了。因此,保護是開發的前提,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中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其中不少是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這些資源,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要很好地全部進行開發可能還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先進行保護是上策。而有些資源,還存在如何開發的爭議,並涉及到開發後的環境、社會、經濟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可以先予以保護而後開發。此外,資源的保護還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這是由開發帶來的負面效應所決定的。
開發是保護的必要體現,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資源保護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因此,旅遊資源必須經過開發利用,才能招徠遊客,發揮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現實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資源保護的必要性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以體現。開發是旅遊業發展的先導,是旅遊資源價值的充分體現。例如,泉州清凈寺是國內現存歷史最悠久、具有 *** 建築風格的 *** 大寺,而靈山聖墓是 *** 高徒三賢、四賢的埋骨處,是中國與 *** 世界友好交往的珍貴史跡和歷史見證。只有通過合理開發,使清凈寺和聖墓走向 *** 世界,並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 *** 教朝聖地,才能充分體現其保護的價值。
社會發展使旅遊需求多樣化和復雜化,開發能反映民族特徵的旅遊資源和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旅遊產品(如生態旅遊)已成為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開發本身意味著保護。一般地,合理的科學的旅遊資源開發,或對資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滅」,以延長其生命周期,對資源環境進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進入性,或對歷史遺跡進行發掘修復、保護,或對人文旅遊資源如民俗進行資料蒐集和整理,重現其光芒。同時,資源開發促進旅遊發展帶來的旅遊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返回資源地,用於資源環境的改造、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在這個意義上,開發意味著保護。我國現已確定大批文物保護單位,修葺歷史遺跡,建立博物館體系,挖掘整理文化遺產,基本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圈。這些措施,就是對人文旅遊資源的第一道保護網。
二、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是相互矛盾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開發也是一種破壞。
雖然旅遊資源的破壞並不僅僅是開發所造成的,還有其他社會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深層原因,但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這與資源保護背道而馳。
首先,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種破壞。旅遊資源開發需要對資源地進行的適度建設是以局部范圍的破壞為前提的。可以說,沒有破壞也就沒有開發,破壞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於旅遊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開發模式,使得積極的開發也會帶來破壞。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技術條件限制,兵馬俑一號坑的彩陶已逐漸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當然,盲目的、掠奪式的開發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失衡更是對資源的嚴重破壞。
其次,從人為角度看,旅遊資源的開發也會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因管理不善,資源地遊客湧入量往往超過其承載力,從而給資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損壞:如北京故宮很多地磚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護、修復工作的難度。目前國內旅遊景點並不對遊客量進行限制,而是來者不拒。可見旅遊承載力(旅遊環境容量)理論應用的迫切性。另一方面,旅遊開發帶來眾多遊客,也造成對資源的破壞。遊客的大量湧入,產生巨大的污染源,破壞了資源環境,如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滇池和太湖,已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大淡水湖泊......>>
怎樣才能實現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主要問題:有限資源面臨市場迅速擴張的壓力。而重復建設和盲目粗放式開發加重資源供需失衡;資源開發從人文景觀資源轉向自然生態資源,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就成為一對難解的矛盾;城市建設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也因「兩張皮」而導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態資源的浪費;旅遊經濟高速增長與僵化陳舊體制並存,開發機制有待轉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試就這些問題,並以珠海市為例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的正確途徑。
一、旅遊資源開發原則與景點布局
珠海作為全國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國家級的風景旅遊區正在進行旅遊資源的大開發,也就是旅遊環境容量的大擴容。對此,我們應如何確定擴容的方向、內容、層次、深度,以達到既有內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擴展?在擴容的過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問題?本人認為,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特色即差異性。鮮明的特色是旅遊資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會有注意力。旅遊經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要注意旅遊景點之間的差別性,體現人無我有的特色。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實質就是要尋找、發掘和利用旅遊資源的特色。經過開發的旅遊資源,不僅應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時,還應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鮮明和有所創新和發展,絕對要避免在開發後的旅遊資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壞。
(二)共生性原則。就是這一旅遊項目與另一旅遊項目之間是共生的。旅遊項目是外部性很強的項目,有正向和負向外部性之分。所謂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容的、互補的、協調的,看了這一景點之後,有一種再去游覽另一景點的渴望。所謂負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剋的、類同的,而不是呈現合作形態。旅遊資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資源與自然資源之間、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的共生性現象,而且不同的旅遊項目,其共生現象是不同的。如展覽館與賓館、商場、交通設施、自然景點、人造景點相互之間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種旅遊景點在某一小區域內的協調。
(三)網路化原則。旅遊業是一個擴大化了的網路,是自然網路。在珠海旅遊業的發展問題上,我們經常強調要有大珠三角的觀念,要發揮珠三角各市的旅遊資源優勢。實際上,如果某地有獨特性的旅遊亮點,即使人為阻止也是不行的,遊客還是會千里迢迢去游覽,會千方百計解決道路不暢、住宿飲食不便等問題。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的旅遊景點有沒有形成亮點,有沒有形成網路,各地的旅遊景點在大區域范圍內有沒有產生互補效應。從珠海的旅遊實際情況看,存在著以下三個網路。
首先是小網路,即中心城區旅遊景點的大擴容。我們要考慮景點之間的共生性,要強調內涵的挖掘,包括實施市區西部和東部的旅遊大開發,重點開發建設唐家灣古村鎮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原唐家舊鎮、共樂園、淇澳白石街、金鼎會同村等,珠海國際賽車、珍珠樂園等旅遊資源也有待於整合)、現代教育科技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大學園區、南方軟體園、科技創新海岸等)和南灣旅遊新區(包括南屏科技工業園工業游、北山楊氏大宗祠、灣仔花卉公園、海鮮干貨市場購物游等)、橫琴特色旅遊區。
其次是中網路。也就是「兩區一島」,即斗門區、金灣區和東區海島的旅遊開發。斗門區的白藤湖旅遊區已經配套成熟;御溫泉也已名揚海內外;黃楊山-金台寺旅遊區正在完善之中;生態農業游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挖掘。金灣區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旅遊開發也呈現良好勢頭。亞馬遜熱帶風情園起步看好;平沙溫泉由於香港中旅注資改造氣勢恢弘;飛沙灘也漸漸遊人如過江之鯽;長達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聯起一個個新的工業園區,也將串聯起一個個新的旅遊區……但目前整個大西區的旅遊線路安排還是單向的,沒有形成環線。我們應將珠港大道、湖......>>
旅遊資源保護的措施
1. 充分認識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前提。作為經營旅遊業
務的保護區,既不是原始的禁區,更不是熱鬧的娛樂場所,而是能夠顯示自然和歷史風貌的
為人們提供適當旅遊項目的自然環境。這是與一般的保護區、普通的旅遊區的根本區別。要
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宣傳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員、廠礦企業及廣大群
眾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正確處理自然保護與仟展旅遊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的關系,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如前所述,自然保護區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須保護好各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而同時資源與環境又是旅遊業賴以生存與發
展的基礎,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旅遊,毀掉資源、環境就是毀掉旅遊。理論與實踐都表
明,保護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以保護為主,旅遊服從保護,以生態效益為主,社會效
益、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以長遠利益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果真如此,那麼自
然保護工作開展得越好,保護區的地位就越高、對遊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就越高。繼而再將經濟收益反饋到保護區的建設方面,即可使保護區走上一條保護
——開發——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之路。
2.摸清旅遊資源特色,制定正確的開發策略。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大政方針。特色是
旅遊的基礎。有特色的保護區才有生命力與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例如筆者經過多
年的調查研究,概括出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資源特色,即:①世界級自然保護區;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覽勝地;③滿族的發祥地,朝鮮人民心目中的聖山。針對長白山旅遊資源的
特色,筆者認為長白山旅遊開發的策略應是:以保護為前提,以生態效益為主,有理、有利、
有節地開發旅遊資源,重點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聖之山的特點,其戰略目標是將長
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風光保留地。
3.採取必要的措施。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有效途徑。
①進行功能分工。應根據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規劃,
尤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區工作,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可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
核心區是整個保護區的絕對保護地段,除進行巡護和定期資源普查外,不準進行任何其
他活動,以保持自然狀態和儲存物種,緩沖區是核心區與試驗區的過渡帶,主要作用是保護
核心區,使其免遭破。試驗區是保護區內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地段,試驗區內可以開展科學
考察、研究和試驗以及教學實習,亦可結合自然風景劃定區域,開展不影響自然保護的參觀
旅遊活動。
②健全環保機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盡快建立健全三種環保機制:
行政立法機制。包括對到保護區旅遊的單位、個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規定,如人員定額、
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國是個發展自然保護事業較早、經驗較成熟的國家,在一些自然保護
區的入口,常常立著一塊很醒目的標語牌:「進去,只許留下腳印;出來,只許帶走照片。
」很值得我國借鑒。
經濟計劃機制。按時間尺度劃分,包括近期、中期、長期規劃,它補充行政立法機制,
以經濟計劃為手段,對保護區旅遊事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進行宏觀調控。
旅遊開發的經濟核算和有償使用機制。即補償因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旅遊所造成的損失。
目前國內大多數保護區採取發售門票的辦法,而且價格偏高,遊人意見大。解決的辦法是,
保護區經營、管理人員應以勞力、知識和技能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如可為一定數量的遊人配備一位導游兼環保工作人員,可謂一舉數得。
③慎重對待土木建設。如果說架橋、築路、修賓館......>>
你認為如何保護旅遊資源? 30分
最重要的是提高國民素質。對行為失當的遊客進行罰款。 嚴格執行旅遊資源保護條例。
一、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既然保護區內開展旅遊是可行的,隨著大量遊人的湧入,必然導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即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遊人超負荷的活動以及各種有損社會公德的行為給保護區帶來的破壞。如遊人過量
所造成的三廢污染,拆木損花,狩獵禽獸等,都使生態環境質量下降。黑龍江省五大連池自
然保護區,近幾年遊人大增,有的人為取盆景石,隨意砸壞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變得百
孔千瘡。
2.在保護區修建賓館等服務設施,由於工程大,佔地面積也大,必然要破壞周圍一些景
物。保護區內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將破壞道路兩側的植被,而且公路一開,曲徑
通幽的野趣會變成車輛來往的鬧市景象,失去游覽觀賞環境。目前,這種現象在長白山自然
保護區北坡已經出現,在岳燁幽谷中修建賓館和停車場,砍伐了大片岳燁林;在修建冰場到
天文峰公路的過程中,破壞了大片苔原景觀,致使有的地段發生水土流失現象。
3.對保護區管理人員來說,如何協調旅遊與環保之間的關系,的確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
題,既要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又要向遊人開放,這個方針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員無所適從,
一旦處理不當,往往帶來災害性後果。特別明顯的例子要數四川九寨溝自然保護區,這個被
稱為「神話世界」、「人間仙境」的全國重點保護區,開放旅遊後,遊人蜂擁而至,而保護
區缺乏科學管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加上過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動,
使晶亮透明的湖泊開始淤塞。此類教訓,其他保護區當引以為戒。
二、自然保護區如何開展旅遊
自然保護區怎樣開展旅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首先應對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
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確定正確的開發策略,最後採取必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
確保自然保護區的旅遊事業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
1. 充分認識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前提。作為經營旅遊業
務的保護區,既不是原始的禁區,更不是熱鬧的娛樂場所,而是能夠顯示自然和歷史風貌的
為人們提供適當旅遊項目的自然環境。這是與一般的保護區、普通的旅遊區的根本區別。要
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宣傳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員、廠礦企業及廣大群
眾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正確處理自然保護與仟展旅遊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的關系,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如前所述,自然保護區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須保護好各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而同時資源與環境又是旅遊業賴以生存與發
展的基礎,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旅遊,毀掉資源、環境就是毀掉旅遊。理論與實踐都表
明,保護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以保護為主,旅遊服從保護,以生態效益為主,社會效
益、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以長遠利益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果真如此,那麼自
然保護工作開展得越好,保護區的地位就越高、對遊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就越高。繼而再將經濟收益反饋到保護區的建設方面,即可使保護區走上一條保護
——開發——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之路。
2.摸清旅遊資源特色,制定正確的開發策略。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大政方針。特色是
旅遊的基礎。有特色的保護區才有生命力與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例如筆者經過多
年的調查研究,概括出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資源特色,即:①世界級自然保護區;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覽勝地;③滿族的發祥地,朝鮮人民心目中......>>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措施
總之,旅遊開發不能只強調收益,更不能誇大收益;不能忽視風險,不能不計成本;不能只強調綜合收益而不考慮綜合損失。因此,必須進行損益分析和風險評估。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
本來設計這個題目申報省課題的,但後來左思右想,還是放棄另選佳題。
當前各地旅遊資源開發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城市建設與旅遊事業的發展因「兩張皮」而導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態資源的浪費;有限的資源面臨著旅遊市場迅速擴張的巨大壓力,重復建設和盲目粗放式開發更加重了資源供需失衡;資源開發從人文景觀資源轉向自然生態資源,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就成為一對難解的矛盾;旅遊經濟高速增長與僵化陳舊體制並存,開發機制有待轉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本課題設計論證,主要針對目前存在的以上問題,以我市為例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的正確途徑。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模式大致可分為四種:為保護而保護、為開發而開發、為保護而開發、為開發而保護。
1、為保護而保護模式是消極的,已被實踐所否認的,這是文物部門的職責,不是地方 *** 的目的,特別不是旅遊業的目的。
2、為開發而開發模式是盲目的,是一種傳統落後的小農意識,根本不考慮環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前面這兩種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模式基本是被否定的。
3、為保護而開發模式一般指這個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須是通過保護來開發的。如果被破壞了,是無法恢復的。這樣的旅遊資源,必須是 *** 壟斷,在高起點的規劃指導下,分片分期進行開發。
4、為開發而保護模式是 *** 對旅遊項目的所有權壟斷,經營權放開。誰最具有開發能力,誰設計的開發方案最好,來確定開發單位。對低層次的開發、破壞性的開發,必須停止,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生態旅遊已經成為當前各地旅遊開發的熱點。生態旅遊開發綜合效益很高,具有旅遊、保護、促進經濟增長或扶貧、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等四大功能。
發展生態旅遊時一定要注意:
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原生的、和諧的生態系統。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保護問題上,要將整個自然大地看成為一個宏觀層次的景觀,而不是微觀層次的一個院落。在旅遊景觀中,必須是人與自然、文化與生態和諧共處的狀態。
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應該受到良好保護。生態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保護的對象是什麼?誰來保護?保護的目的和動力是什麼?三者必須要搞清楚。否則,生態資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續利用。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要強調當地群眾的參與性和收益性。只有當地群眾的參與,才能把破壞資源的力量轉變為保護資源的力量、建設性的力量。同時當地群眾參與開發的生態旅遊,是原汁原味的,這一人文與當地的生態是協調的,是互補的。只有當地群眾參與,讓他們獲得了利益,才能讓他們體會到資源的價值,自覺地進行保護。
旅遊業是綜合性很強的產業,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遊資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經濟與集聚性經濟的結合體。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能把人們留下來的載體,非城市莫屬。風景區內的景觀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遊客留住在那裡,但城市可以達到這一效果。
城市與景區的互動、城市自身的塑造培植已經成為旅遊資源開發保護的新靚點。
一是要確立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思想,如果沒有一體化的戰略思想,城鎮建設就會出現千城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優勢,才能體現出各自城鎮建設的特色。
二是要確立硬體建設一體化的意識。目前,我們這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在硬體建設上往往是各自為政,各管各的。
三是要確立突出地方旅遊資源開發與城鎮建設一體化的特色。要著重塑造市民內在的文化素質,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創新富有特色的城市品牌。...>>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存在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省份的旅遊業真的都能做 大、做強。 這裡面肯定有盲目性。旅遊業決不是人們常說的「無污染產業」,因遊人大量擠於景區,或者因決策者的旅遊開發戰略不當、缺乏系統規劃等原因,開發會導致自然生態和 社會環境的破壞。旅遊業也不是沒有風險的產業, 「投資少見效快」、「回報率高」只是一廂情願。事實上,國內的旅遊開發,真正賺錢的不過1P3 ,盈虧平衡 的大約1P3 ,虧本的不少於1P3。只是那些賠錢的,都 是由 *** 買單,無人承擔責任罷了。由此看來,那種 只強調收益、不重視成本、更忽視風險和生態損失的 旅遊開發,是危險的。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就不會有可持續發展。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代文明的基礎,科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不適當的旅遊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