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走向綜合發展階段,國內旅遊為旅遊市場主力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國旅遊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從世界旅遊市場中的無名一族,成長為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國。我國旅遊行業經歷了起步、成長、拓展以及目前的綜合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旅遊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全年全國旅遊業總收入達5.97萬億元,對我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占我國國內GDP總量的11.04%。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和社會經濟活動的全面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旅遊產業的發展極具活力。
❷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這三部分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國內旅遊市場穩步增長
根據中國文旅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9年,國內旅遊市場持續平穩增長;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首次突破50億人次,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突破60億人次,達到60.06億人次,較2018年同比增長8.43%。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旅遊業市場分析怎麼寫。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指出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內容
1.目前旅遊市場現狀(旅遊業領導者有哪些?自助游、自駕游、跟團游等現狀)
2.旅遊業市場存在的問題(惡意競爭、收回佣、強行購物等)
3.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最後總結
旅遊正在成為富起來的中國人的新一項基本消費。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報告,2016年,我國國內、入境、出境旅遊三大市場旅遊人數達47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達5.5萬億元,全國旅遊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比上年增長29%,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高出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比房地產投資的增速也高出2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
近幾年,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升經濟質量。大力發展旅遊業,就是這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於現階段的我國來說,不僅能滿足廣大旅遊者的需求,還有利於我國正在大規模推展的扶貧事業。我國廣袤的西部地區自然風光優美,但經濟相對落後,還有不少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大力發展旅遊業,不僅能夠增加經濟收入,改變貧困面貌,而且有利於當地轉變發展理念,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就是當地的「金山銀山」,從而建立起可以永續的生態文明。
旅遊業快速增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體現,但就目前我國旅遊業的基本狀況來說,發展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整個業態還是一種粗獷式的格局。目前支撐旅遊市場的主要是老年游,旅遊高峰則集中在春節和國慶兩個「黃金周」,這也意味著我國仍需要推進在職職工的帶薪休假改革。所有這些,都需要旅遊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協同改革。
另外,旅遊企業也不能滿足於現狀,而是需要對市場進行「深耕細作」,比如我國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紀念館眾多,旅行社可以組織專題專線游,吸引遊客在旅遊的同時得到豐富的人文營養。目前,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已成為各大旅行社的目標,但一些疲於奔命的項目顯然對他們並不適合,旅行社可以組織「慢游」專場,引導老年遊客隨遇而安地旅遊,得到真正的身心放鬆。
❹ 旅遊發展現狀
從廣義上而言,旅遊業是指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統稱,是以旅遊者為對象, 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其所需服務和商品的綜合性產業。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涉及的相關產業包括餐飲業、旅館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景區業、零售業和娛樂服務業。
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經濟蕭條,旅遊業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旅遊產業尚沒有形成。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較快提高,我國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旅遊產業已經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增長最快的居民消費領域之一。
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國內旅遊收入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收入從2006年的6,229.70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00%。
2015年國內旅遊總人數4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4,195.10億元,入境旅遊收入1,136.5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及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民對旅遊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強,未來農村居民旅遊人均花費將進一步增長,對旅遊業的貢獻將不斷增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69萬億元(包括入境遊客和國內遊客在遊程內行、游、住、食、購、娛以及為親友、家人購買紀念品、禮品等方面的旅遊支出),十年年化增長16%。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從2008年開始持續攀升,2016年已達到6.3%。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其對GDP的貢獻比例也逐年上升,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明顯。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2015年我國旅遊業收入佔GDP比重已近5%,旅遊業綜合貢獻佔GDP總量的10.8%。
我國旅遊業信息化雖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相對於國外旅遊管理信息化發展來說,信息技術在我國旅遊行業中的應用也日趨成熟,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技術已經得到推廣使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比如多媒體技術、電子宣傳策略以及航空電子信息系統等,都被廣泛應用在旅遊管理經營的各個方面。但是在旅遊管理中的信息化方面,我國仍然無法趕上國外的先進水平,存在一些信息化進程緩慢,應用較為貧乏,或者有所應用但是應用不規則,零散居多等問題,這些都阻礙了我國旅遊管理信息化發展的腳步,是亟待改進與加強的重要方向。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我國旅遊局開始重視對信息化管理進程的控制,籌建了一些信息中心,來專門管理旅遊行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信息技術支持。
❺ 我過旅遊地的發展現狀有哪些
實踐表明,發展旅遊業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是統籌經濟社會以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落實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因為旅遊直接就是為人服務的,大家也知道,從中國的旅遊業,過去不知旅遊為何物,到現在認為旅遊是高端消費,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這個也說明了旅遊業的發展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一種需求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是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國際影響不斷的擴大、市場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
第二個表現是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持續全面增長,國內旅遊是旅遊量最大、潛力最深、基礎性最強的,國內旅遊良好的成長性能和強勁的帶動功能繼續蓬勃發展,居民出遊人數持續增長,國內旅遊首先是把入境旅遊放在首位,應該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國內旅遊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三個表現是出境旅遊,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出國旅遊目的地不斷的增多,我國國民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出遊范圍更加寬廣、出遊方式更加靈活、出遊規模日益擴大。
從國內旅遊來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擁有13億人口,這里把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做了簡單的介紹。
中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第一個,從政治上看,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國內立足改革與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立足和平發展,整體塑造文明大國形象,而作為旅遊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符合構建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策取向,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也不斷的得到提升,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遊產業的地位,到1992進一步明確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遊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從這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二個,從經濟環境分析,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遊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對於入境旅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後,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遊人口、出遊率、旅遊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而且剛才講了,旅遊從目前來說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樣我們說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強力支撐著轉型升級。
第三個,從社會環境來講,因為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造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中國作為全球最安全的旅遊地國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遊的雙向互動效應,能為發展旅遊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遊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遊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這是從中國的旅遊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這樣中國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第四從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表現為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融大國,大家知道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遊產業的形象。也就是說中國的旅遊業經過30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越來越注重文化與旅遊的關系,因為文化因旅遊而傳承,旅遊因文化而繁榮,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以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同繁榮。
第五個,科教環境,科教興國創新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信息科技化、裝備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遊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這些科教興國方略實施,科技的增強是促使了旅遊業開發的手段、經營方式、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遊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於提升國民素質、旅遊環境和旅遊意識,也可以極大的增強遊客的旅遊品質和旅遊創新,因為科教的興起,旅遊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素質,包括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這里涉及到國民的素質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遊業從事業型,過去中國旅遊業是事業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遊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旅遊業將進入強國旅遊時代、全民旅遊時代、休閑旅遊時代、品質旅遊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中國的旅遊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於旅遊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需求。所以風雨過後,中國旅遊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
❻ 衡量旅遊業發展狀況的指標有哪些
(1)旅遊人數
(2)旅遊收入和旅遊支出
(3)旅遊者停留天數
(4)其他指標,如遊客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