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旅遊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有什麼具體特徵
旅遊發展的階段,也就是在一些對外旅遊和對內旅遊這種節奏,具體特徵也就是說,加快國民經濟發展
2. 請大家幫忙回答下 請解釋什麼是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並分析其各階段特點和各階段的營銷策略 謝謝了
Butler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將旅遊地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即探索期、參與期、發展期、穩定期、停滯期、衰退或復甦期。如圖1所示。1、探索期:這是旅遊地發展的初始階段,特點是旅遊地只有零散的遊客,沒有特別的設施,其自然和社會環境未因旅遊的產生而發生變化。2、參與期:隨著旅遊者人數增多,旅遊逐漸變得有規律,本地居民開始為旅遊者提供一些簡便的設施。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廣告開始出現,旅遊市場范圍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來,旅遊季節也逐漸形成,有組織的旅遊開始出現,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機構增加、改善旅遊設施和交通狀況。3、發展期:在大量廣告和旅遊者的口碑宣傳下,一個成熟的旅遊市場已經形成,外來投資驟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簡陋膳宿設施逐漸被規模大、現代化的設施取代,旅遊地自然面貌的改變已比較顯著。4、穩定期:遊客增長率下降,但總遊客量將繼續增加並超過常住居民數量。旅遊地大部分經濟活動與旅遊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擴大市場范圍和延長旅遊季節,廣告無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別是那些沒有參與旅遊業的常住居民對大量遊客的到來和為遊客服務而修建的設施會產生反感和不滿意。5、停滯期:在這階段,遊客量達到最大,旅遊環境容量已趨飽和或被超過,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隨之而至。旅遊地在遊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時興,旅遊市場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重遊遊客、會議遊客等。接待設施過剩,保持遊客規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6、衰落或復甦期:在衰落期,旅遊地市場衰落,無論是吸引范圍還是遊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遊地相競爭。隨著旅遊業的衰落,房地產轉賣率很高,旅遊設施逐漸被其它設施取代,更多的旅遊設施因旅遊地對遊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這個階段本地雇員和居民能以相當低的價格購買旅遊設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遊業的程度大大增加。賓館可能變為公寓、療養院或退休住宅。最終,原來的旅遊地可能變為名副其實的「旅遊貧民窟」或完全失去旅遊功能3. 請問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旅遊從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開始到現代全球性的人類活動,大致經歷了古代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發展過程。人類的遷徙活動——古代旅行(是從原始社會末期到工業革命初期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的旅遊活動)——近代旅遊(從工業革命到二戰結束【1945年】,這一時期真正標志著近代旅遊產生的具體事件,則是1845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的建立)——現代旅遊業(從二戰結束至今。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普及及於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遊,旅遊方式也極為豐富多彩。)4. 中國現代旅遊市場由幾部分構成其發展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這樣
我國現代旅遊市場由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構成。其發展順序是先入境旅遊,在國內旅遊,最後出境旅遊。這種順序與當時我國的經濟水平有關系,也決定了旅遊發展順序。
5. 我國現代旅遊業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一)開創階段(1949年-1977年)
標志:
1、新中國旅遊業的誕生是以「華僑服務社」
和「中國國際旅行社」這兩個旅遊機構的建立為標志的。
2、新中國現代旅遊業的拓展是以「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國客源市場的轉移以及旅遊者構成的變化為標志的。
(二)改革振興階段(1978年-1989年)
1978年以後,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實施,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一系列正確的旅遊方針政策指引下,通過不斷改革,突破了我國旅遊業長期以來基本屬外事接待的模式,旅遊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經濟事業的性質得到肯定,一種具有較強活力的新的發展模式逐步形成。
(三)全面發展階段(1990年- )
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別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成為亞洲第一旅遊大國。
我國旅遊業進入三大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出境旅遊市場共同發展的歷史階段。
截至2006年底,我國共有星級飯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校762所,中等職業學校941所,在校學生73.49萬人。旅遊直接從業人員271萬多人。
6.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分為三個階段段;一、起步階段:(1978-1987)旅遊業處於,起步階段,實現了從「外事接待型」向經濟創匯型轉變,其特徵是沒有市場化,屬於計劃配額,求大於供,外事促內事二、發展階段(1987-1992)旅遊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經歷了從單一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兩個市場和到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三個市場的發展過程,其特徵是市場逐漸成熟,競爭逐步激烈,供大於求。三、穩定階段(1992-至今)入境旅遊逐漸成熟,團隊旅遊增長緩慢,打破賣方市場,目前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從國家限制,到不鼓勵,出境旅遊,目前剛剛興起,未來會直線上升。7. 國際旅遊業形成與發展的三個階段
1、中國外事接待旅遊發展階段(1950~1977年)
改革開放前,中國因為出入境管制以及戶籍政策管制非常嚴,加上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出入境國際旅遊和國內游基本上都處於停滯狀態,這時期的旅遊特點是以政務尋訪為特色的公務接待以及以外交出訪和考察為特色的外事接待,有少許商務游,但非常少,真正意義上的旅遊特別是是自己出錢消費的旅遊在這個階段基本不存在。
2、中國旅遊業起步階段(1978~1989年)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發展模式走的是一條超常規的發展道路,即採取「積極發展入境游,適度兼顧發展國內游」方針。可以說,這個時期中央的重視力度很大,相應的政策力度也比較大,有力地推動了當時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使處於起步狀態的中國旅遊業明確了發展思路,很快步入了正軌。依據中國當時的實際情形,採取適合本國狀況的發展模式,使中國旅遊業在短時期內形成了比較強的國際旅遊產業體系,促進了入境旅遊人數的增加和旅遊外匯收入的快速增長,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更加突出。
這時期所謂的入境旅遊成為外匯創收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改革開放的發展,使得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過程中,對旅遊業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旅遊業的良性發展。
3、中國旅遊業持續高速成長階段(1990~2000年)
步入20世紀90年代,旅遊業獲得了全方位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進一步凸現。為了形成全面的旅遊產業體系和完善發展模式,政府在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實施一系列的方針和政策。本階段中央政府所採取的政策發生了如下變化:
(1)本階段旅遊業經歷了從產業地位確立到培育新的增長點的過程,進一步強調了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2)本階段是旅遊產業標准化的階段,中國頒布16項旅遊標准,標准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對服務標准化工作起到了帶動促進作用。
(3)本階段政府主導型的旅遊業發展模式方針發生了重大改變:除了以往大力發展入境游的方針政策外,提出了積極發展國內游以及出台了組織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辦法。在國家旅遊局提出的「大力發展入境游、積極發展國內游,適度發展出境游」的總體方針的指導下,中國旅遊市場打破了以往以入境旅遊為主的單一格局,出現了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形成了入境游和國內游並進的新格局。
由於經濟發展形勢良好,相關政策的鼓勵扶持,這一時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誕生了華僑城主題公園:包括1991年10月1日開業的「中國民俗文化村」,1994年6月18日開業的「世界之窗」;1998年9月30日開業的「歡樂谷」......據統計,1999年,華僑城旅遊景區全年接待遊客511萬人。(註:「錦綉中華」開業時間為1989年11月22日)
4、中國旅遊業走向成熟、邁向旅遊強國階段(2001至今)
步入21世紀,為了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提高產業素質,使中國由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的推動、支持。這一時期中國的旅遊可以說真正迎來的大發展的春天,很多旅遊城市定位更加清晰明確,發展速度非常快,涌現出一批特色旅遊城市,如三亞、麗江、張家界等等。這一時期的發展特點如下:
(1)旅遊業由培育新的增長點到培育增長新亮點過程,不僅突出旅遊業產業地位,而且表明了旅遊業的增長潛力。
(2)旅遊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以國內旅遊為基礎、以入境旅遊為主導、以出境旅遊為補充的發展模式格局,特別是國內游被放到重要位置,突出了國內游在總體旅遊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最近的五年中,無論是國內旅遊人數、還是國內旅遊收入都在波動中得到快速穩定的增長和提高。
(3)本階段國家把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不少政策(如2002旅遊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和西藏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步伐,2009年年末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等支持政策),並且從旅遊業發展最為重要的環節(旅遊基礎設施)入手,總體上加強財政性資金和人力投入,從而構築了中國旅遊發展的合力,呈現出大手筆、大旅遊、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4)本階段是中國初步走向旅遊強國的階段,為提高對外影響力,中央政府採取政策、合理引導出境旅遊市場健康發展,出境旅遊人數在最近五年內穩步快速增長。
2009年我國旅遊業發展態勢良好,具體統計數據如下:
2009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穩定增長,我國旅遊總收入仍然達到了1.26萬億元,增長9.0%,占整個GDP的3.8%。
2009年國內旅遊人數約為1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突破1萬億元,增幅超過15%。
2009年1月至11月,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1.15億人次,同比下降3%:外匯收入約為390億美元,下降4.5%。
2009年出境旅遊人數約為4750萬人次,同比增長3.6%。
8. 建國後旅遊業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些什麼突出大事
新中國建國至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外事接待階段主要大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分社、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華僑服務社組建而成的華僑旅行社(1974年改名為中國旅行社)總社及其分、支社。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成立(1964年)1978年改為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各省直轄市成立旅遊局; 1982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二)改革開放以來:全面振興時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遊為主階段對國內旅遊則實行不宣傳、不提倡、不反對的方針。 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旅遊需求不斷增長,三大市場日益擴大 入境旅遊材料:1977年55856人;2003年9166.21萬人次。2004年全國接待入境旅遊人數達1.08億人次,有望超過義大利躍居世界第4位。2005年已經位居第四位。 旅遊外匯收入可達255億美元,有望超過德國和英國,躍居世界第5位。出境旅遊: 1983年—84年—90年,出境探親旅遊。 1997年7月1日後,中國公民可以自費出境旅遊,但目的地主要限於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截至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總數達到90個,已經實施的達63個。9. 旅遊社四階段的類型是什麼
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1)第一階段,旅行社發展的初期(1978—1989年)隨著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旅遊業迅速發展,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旅行社、中國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我國旅行社三足鼎立的行業寡頭壟斷的局面。為滿足急劇增長的國際入境遊客的需求,中國旅行社、旅遊交通、海外飯店都大量建設。
(2)第二階段,旅行社發展的增長期(1990—1994年)在這一時期,我國政府開始允許中國公民出國探親和旅遊。這是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3)第三階段,旅行社發展的調整期(1995年至今)這一段時期,各法律條規相應出台,更好的保障旅遊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權益,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促進我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標志中國旅行社業的健康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10. 中國旅遊歷史是怎樣劃分的(幾個階段,時間界限),
第一個10年是初創階段。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第二個10年是產業化進程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前後拉長一點,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三個10年,是旅遊業市場化進程深入的階段。從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推出,大眾旅遊風生水起,旅遊市場繁榮興旺。
第四個10年,是「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