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蘭州西固河口古鎮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河口因山環水抱的險要地勢,一度被譽為「黃金水道」,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北接武威、南至蘭州,是古代黃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采訪中,西固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古時河口渡口的「陽暢灣子」是水路運輸工具最佳的停泊碼頭,各種木筏、牛羊皮筏子順河而下。
當時的渡口也是西北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人們的各種生活、生產用品,大到煤炭、木材、羊皮、中葯材,小到糧食、油渣、麻桿子等均可以在碼頭市場買到。當時河口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這個水路碼頭,據說當時河口約有65%的人從事水路運輸行當,光是羊皮筏子就有兩百多個。
河口古鎮建在黃河邊上,保存有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37處200餘間,遺存有大量辛店文化、秦漢文化、唐宋文化等痕跡,還有「長最堡」、「沙都城」、「古烽燧」、「明長城」等多處古遺存。雖然古民居不少,但多年沒有保護、修復,有了明顯的破敗,而隨著水路逐漸被公路、鐵路替代,喪失了交通樞紐地位的河口古鎮似乎沒有了以往的繁榮。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振祥,是河口古鎮再次興起的見證者之一。2011年,擔任河口村文化站站長後,他和村幹部著手「復興」古鎮。一戶一戶走訪調查、搜集資料,然後對內、對外宣傳。2014年3月,他們的辛勞換來回報,西固區按照突出「絲路文化、黃河文化、軍事文化、民俗文化」四種元素,啟動實施了河口古鎮保護性恢復修建工程。
至此,以河口村為核心的這片歷史文化街區開始進入蘭州市民的視野。隨後,街區的具象化品牌意識逐漸形成,在狹義概念上,河口村對外開始稱之為「河口古鎮」。
為了支持古鎮建設,張振祥還帶頭拆遷了自家房子。如今,通過幾年的連續建設,古鎮內鍾鼓樓、卧橋、三座城門、四座牌坊、四街十七巷門樓牌匾等標志性建築還原復建,沿街115戶民居和核心區其餘313戶民居外立面改造修繕如初,古鎮整體風貌格局和諧統一,成功再現了河口明清民居建築特色。
在基礎配套方面,進行了古鎮二期市政設施綜合配套工程,完成核心區道路鋪設、強弱電、給排水、一期亮化、智能化、綠化、路燈、十里黃河金岸等提升改造工程。
古鎮面貌日益精緻起來,可如何激發內生動力呢?張振祥和同事們寫了《致村民的一封信》挨家挨戶分發,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開店。如今,古鎮已開有百餘家店鋪,省內外參觀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