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旅遊動機的類型有哪些
1、身體方面的動機。包括為了調節生活規律:促進健康而進行的度假休息、體育活動、海灘消遣、娛樂活動,以及其他直接與保健有關的活動。此外,還包括遵醫囑或建議做異地療法、洗溫泉浴、礦泉、做醫療檢查以及類似的療養活動。屬於這方面的動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通過與身體有關的活動來消除緊張。
2、文化方面的動機。人們為了認識、了解自己生活環境和知識范圍以外的事物而產生的動機:其最大的特點是希望了解異國他鄉的情況,包括了解其音樂、藝術、民俗、舞蹈、繪畫及宗教等。
3、人際(社會交往)
方面的動機。人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保持與社會的接觸,包括希望接觸他鄉人民、探親訪友、逃避日常的瑣事及慣常的社會環境、結交新友等。4、地位和聲望方面的動機。這方面的動機主要與個人成就和個人發展的需要有關。屬於這類動機的旅遊包括事務、會議、考察研究、追求業余癖好以及求學等類型的旅遊。旅遊者通過旅遊實現自己受人尊重、引人注意、被人賞識、獲得好名聲的願望。
事實上,由於人的旅遊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而人們外出旅遊時:也很少是出於一個方面的動機。因此,人們的旅遊往往是多種動機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是有時某一動機為主導動機,其他為輔助動機,而有時則是有的動機被意識到了,而有的動機未被意識到而已。但是,不管如何,旅遊動機是人們對認識到的旅遊需要的表現形式,即旅遊活動。人的需要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因此,人們不同動機的形成從根本上說是個人方面的因素影響的結果。
② 生態旅遊者的動機和行為有哪些特點
1、生態旅遊者具有高度的環境責任感
生態旅遊是針對環境惡化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旅遊方式,其發展目標的基本特點之一是保護性。
2、生態旅遊者具有高素質和高品位
生態旅遊是一種高素質、高知識和高層次的旅遊。一般來講,生態旅遊者具有高度的生態意識,嚴格掌握專業的生態環保知識,在行動上體現環保,是具有高素質的特定人群。
3、生態旅遊者的消費水平高
相對於傳統大眾旅遊者來說,生態旅遊者對旅遊環境的要求更高,可進入門檻高。生態旅遊者除了具有生態意識和環保知識外,還要為保護環境而支付應該承擔的費用。
(2)農業旅遊有哪些動機擴展閱讀:
生態旅遊的特點:
(1) 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2) 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造成大的破壞。
(3) 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會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
(4) 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由於生態旅遊自身的這些特徵能滿足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需要,從而使生態旅遊興起成為可能。
③ 什麼是旅遊動機旅遊動機分哪幾種類型
旅遊動機是一個人外出旅遊的主觀條件,包括旅遊者身體、文化、社會交往、地位和聲望等方面的動機。
旅遊動機的類型:
1、身體健康的動機。這個動機的特點是以身體的活動來消除緊張和不安。它包括休息、運動、游戲、治療等動機。
2、文化動機。這類動機表達了一種求知的慾望。它包括了解和欣賞異地文化、藝術、風格、語言和宗教等動機。
3、交際動機。這類動機表現為對熟悉的東西的一種反感和厭倦,出於一種逃避現實和免除壓力的慾望。它包括在異地結識新的朋友,探親訪友,擺脫日常工作、家庭事務等動機。
4、地位與聲望的動機。這類動機表現為在旅遊活動交往中搞好人際關系,滿足旅遊者的自尊。它包括考察、交流、會議以及滿足個人興趣所進行的研究等。
(3)農業旅遊有哪些動機擴展閱讀:
當一種旅遊動機實現後,會在其基礎上產生新的旅遊動機,成為支配人們旅遊行動的新的目標和動力,這是旅遊動機發展變化的規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者對旅遊對象和服務的要求都在不斷地發展。
這不僅體現在標準的不斷提高上,而且更體現在種類的日益復雜多樣上。從1949年至今50多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軌跡看,50年前人們一般僅能維持生存,旅遊只是夢想而已。
近年來,人們不但可以走出家門游覽名山大川,更能跨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並且現在出門旅遊除了要求能遊山玩水之外,還要求遊玩得:有特色、有品位,要求身心都有所收獲。
不少旅行社為了滿足旅遊者的要求,已經從單純的幾十條國內旅遊熱線,拓展到數十條出國旅遊線路、幾百條國內游線;而城市觀光游、生態游、健身游、探險游等專項旅遊也紛紛出台,讓旅遊者各取所需。
因此,旅遊業作為文化性特徵很強的經濟產業,其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旅遊接待設施的不斷完善配套,旅遊產品的不斷更新,正是旅遊者需要不斷發展的結果,使旅遊動機具有發展性。
④ 旅遊的動機
影響旅遊動機的因素
1. 心理類型與旅遊活動的影響
(1)依賴型心理類型
(2)冒險型心理類型
(3)中間型心理類型
2、文化水平與受教育程度
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通常就會越強,越容易誘發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另外,知識的增多也有助於克服對外部世界的心理恐懼感。
3、年齡
年齡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所處的家庭生命周期階段以及身體狀況的不同,而家庭生命周期階段、身體狀況都會影響人們外出旅遊動機的產生。
4、性別
很多旅遊調查的結果表明,在旅遊者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而且探險性旅遊活動的參加者更是以男性居多。
5、支付能力
對於支付能力很低的人而言,即使他在心理類型上屬於冒險型,喜歡遙遠、新奇的旅遊目的地,但由於支付能力的限制,他們外出旅遊時,也很可能選擇那些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但費用較低、距離較近的目的地。
旅遊動機與人的需求
動機來源於需要。眾所周知,按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可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個等級。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食物、飲水、氧氣、睡眠等;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治安、穩定、秩序、受保護等;
◎社交需要(Social needs):也稱為「愛的需要」,群體的歸屬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以及愛與被愛等;
◎受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以及高度評價等;
◎自我實現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成為有成就的人物等。
按照馬斯洛理論對旅遊動機進行解釋:
生理需要:不能成為人們外出旅遊的動因 。
安全需要:不足以解釋人們外出旅遊的動機 。
社交需要:和旅遊動機的產生存在某種聯系。
受尊重的需要:對很多人來說,滿足受尊重的需要確實成為驅使其外出旅遊或度假的重要驅動因素。
自我實現的需要:至於人們外出旅遊是否是出於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目前尚無可靠的調研證據;該需要充其量只能對極少數潛在旅遊者起到激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