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旅遊專業的工作人員,該怎樣做才能發揚和秉承中華優良傳統
對於從事旅遊行業的人來說,要想發揚和秉承中華的優良傳統,首先自己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詳細了解旅遊景點的內容,可以為遊客提供詳細的解說;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提升工作素質,為遊客提供優良的服務,贏得大家的尊重。另外,作為一名旅遊工作人員來說,自己的口才也非常重要,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言語,能夠吸引遊客,感化遊客。
對於旅遊景點的工作人員來說,不僅需要有豐富的旅遊知識,而且需要非常優秀的口才。因為自己需要向遊客提供詳細的景點解說,讓遊客了解游覽的內容;同時自己的演講要有吸引力,可以深深地打動遊客,所以要經常鍛煉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讓自己解說更加富有吸引力,不僅能夠得到遊客的認可,也可以更好的教育和感化遊客。
Ⅱ 如何做深度旅遊
1、深挖和突出文化特色。
文化上的差異對旅遊者最具有吸引力。深度旅遊是在文化層面上的旅遊,它依靠文化,反過來對文化又是一種開掘、展示和弘揚。在旅遊過程中讓客人能夠充分體驗到當地文化的差異性,這是在旅遊發展中必須注重的問題,讓他們能充分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人文關懷、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這就要求在各個方面多做文章,而不僅僅是在景區開發上做文章。
2、提高遊客心靈滿足感。
深度旅遊是一種知性的、以價值為取向的、能帶給遊客真正振奮體驗的旅遊,它與觀光旅遊的區別在於能夠為遊客提供高品質的旅遊服務和較強的本土參與性。客人在旅遊過程中有相應的參與度,甚至有極大的參與度,這才能達到一個深度體驗,使旅遊者盡可能體驗到具有當地特色的人文與自然,感受由此帶來的快樂。因此,為遊客提供的服務要更富有個性化,更加註重旅遊者的內心體驗和心靈的滿足。
3、轉變刺激消費的方式。
從目前看,傳統的觀光旅遊更多地把刺激消費的方式停留在帶領遊客進購物店、買土特產和紀念品的層面上,對旅遊者來講這樣的消費是一種被動消費,大多數旅遊者對此較為抵觸,甚至會影響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因此,在設計深度旅遊產品過程中,要轉變刺激消費的方式,努力創造深度消費,通過不斷設計精彩紛呈的旅遊產品,激發旅遊者的參與熱情,盡可能地讓消費與旅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旅遊者產生主動消費的慾望。
四川晟景文旅,一直專注於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景區提升、生態建設、城市更新等三大消費場景下的文旅資源,以資源價值盤活與開發為導向,以」運營前置」的思維,構建起涵蓋規劃策劃、品牌創建、空間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新媒體運營等服務內容的文旅融合整體解決方案服務體系。
Ⅲ 旅遊發展中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Ⅳ 全域旅遊大背景下,傳統旅遊景區應當如何變革
所謂的「全域旅遊」,就是跳出從一個旅遊景點到另一個旅遊景點的單點旅遊模式,讓整個城市、整個區域都變成一個大的旅遊度假區,最好能夠處處風景、移步換景,而不是景區牆內風光無限,景區牆外臟亂不堪。
在這種大變革的大形勢下,權威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原來的風景區要重點解決好兩個問題。
一個是景區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目前的景區建設和運營,只要是依靠財政撥款、收取門票,直營或出租各類旅遊服務設施(比如零售攤位、餐飲設施、住宿點、停車位、拍照服務、游樂項目、寺廟經營等等)。在全域旅遊的大形勢下,必須改變目前旅遊景區圈地收錢的經營模式,讓旅遊搭台、讓產業唱戲!把景區變成當地市民和外地遊客可以自由出入的公共區域,當然,同時還也更要加強遊客行為、環境保護、治安管理、防火防災等管理,這樣雖然減少了門票收入,同時又增加了管理開支,但從長遠來看,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遊客、投資、貿易等,帶動整個城市餐飲、住宿、娛樂等產業的發展。
另一個是從景點區域割裂獨立,向與城市其他區域的綜合規劃和一體化建設的轉變。目前很多地方的景區內外兩重天,有些景區管委會甚至代替了地方政府的職責,一個景區就像一個行政區,景區與其他區域是割裂的、甚至有些地方景區與其他區域存在激烈的利益沖突,這樣使得全域旅遊的一體化建設很難得到落實。
Ⅳ 利用民俗文化進行旅遊開發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旅遊業是一門兼具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新興經濟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勞動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並成為一些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後地方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旅遊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因為旅遊活動大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旅遊者來說,他們進行旅遊主要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參觀重要的歷史古跡,欣賞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購買有特殊含義的紀念品、工藝品和禮物,品嘗精美的佳食,進行度假或有益於自身事業和學習的探訪等,這些大都是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費,是一種文化旅遊。旅遊活動中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和旅遊資源的文化意義直接相關,可以說,旅遊資源對於旅遊者來說,主要是一種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義上的存在。
在中國旅遊業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大都成為旅遊熱點。一般也說,每個地區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尚習俗和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地區特質的重要表現形態,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各地區的各個生活層面,最能顯示一個民風特點和文化風貌的當屬本地區或本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習俗。民俗文化中強烈的地域性和民間性,體現了一個地區生活方式、心理素質的積淀,也是該地區特色最直接、最真實的表現。由於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傳承行、集體性等特點,所以民俗旅遊可以說是探求傳統特色審美價值的最佳形式。
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由於它滿足了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士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目前,無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俗旅遊均已蓬勃發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館」通過仿照當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園組成的「移民村」,再現了幾百年前歐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勞動和風俗習慣;象牙海岸利用其獨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現其傳統文化,還舉辦了全國舞蹈節;突尼西亞根據西方遊客喜歡獵奇的心理,利用本國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跡、山洞住宅、民族服飾和車馬遊玩等民俗文化來發展旅遊業,已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旅遊大國。在我國,也有許多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成功範例,比如,1991年,深圳就開發了民俗文化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雲南民俗旅遊的開發,也為雲南省成為旅遊大省立下了汗馬功勞;山西晉中民俗旅遊讓我們在游覽的同時了解了晉商發展的軌跡,……這些都體現出了在現代旅遊業發展中對民俗文化的重視。在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過程中,除了對其本身文化價值的重視之外筆者認為,還應考慮以下的一些問題:
一、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業已出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入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面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近期,河南大學做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他們組織了一個民俗文化考察團,沿黃河流域先後走訪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和商丘等地,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沿黃」民俗文化的現狀十分令人擔憂。許多人認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傳統落後的東西,又由於民俗文化的經濟效益在許多地區未被發掘,所以在城市裡,除了有一些公園會定期組織一些民俗節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戲等民俗藝術,目前僅僅有少數老年藝人會表演,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滅絕。不難想像,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
盡管我們知道,民俗是發展變化的,同時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成分,但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還是應當盡可能的做到,在認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態的一面。我們應當認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無法實現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民俗文化是一個涵蓋非常廣泛的社會文化構成,它以民間文化和風俗為主體,包括了生產與生活習俗、娛樂競技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禮儀制度習俗、民間文藝等,其內容非常龐雜聿富,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做到對開發對象的了解,並精心選擇開發內容。當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與客源地文化習俗差異越大,越能夠產生吸引力,所以,在選擇開發項目時,應主重有特色的部分三、開發效益的問題作為一項產業的旅遊業,其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旅遊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俗旅遊的開發又有它自身的復雜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吃、住、行、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顧賺錢,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遊因商業氣息過濃而影響文化內涵的體現,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是我們進行旅遊開發的長遠之計。
在民俗旅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恰當的經營管理制度,其次應注重開發地區的區位特徵。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應慎選區位,注重開發區域的可進入性和環境狀況,盡量依託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規模都比較大的城市,使景點構成產品組合,優化投資效果。
三、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組合狀況首先,要處理好單一景點與成片的旅遊區之間的關系。一個孤立景點的市場吸引力不大,可進入性也不強,應盡量組合成旅遊線路進行開發。其次,要開發一個理想的民俗文化旅遊勝地,應做到文化、鄉情、景觀三者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使遊客從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鄉情,使旅遊活動更豐富、更真實、更有意義。
最後,旅遊購物也是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部分。旅遊購物是旅遊消費中最有彈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遊中,由於民俗旅遊商品能夠較好的滿足遊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開發是大有可為的。大力發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濃厚的旅遊商品、食品、服飾和工藝品應當是民俗旅遊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傳統產品要鞏固,新產品要大膽開發,這些必將為民俗旅遊開發的成功提供強大的支持。
總之,民俗旅遊可以說是當代旅遊業發展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將以它那傳統、神秘、迷人的風姿為我們展現中華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內涵,作為一名旅遊工作者,我們應當使它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Ⅵ 傳統旅行社如何發展
傳統旅行社應該如何破局?
中國旅行社總數將近4萬家
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38943家旅行社,比2018年增長8.17%。其中,除雲南省旅行社數量減少,減幅為7.22%外,其餘31個地區旅行社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增幅最大的新疆為33.33%。
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新模式 進行多元業務拓展
目前,不少傳統旅行社開始尋找出路,嘗試包機、包賓館、包景區等方式,此外,還有與學校合作出境夏令營、研學、游學等業務。不過,這些轉型模式並不一定奏效,行業仍處於探索期。
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首先,要明確傳統線下旅行社的優勢是什麼,是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以及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
第二,立足於本地,傳統旅行社在景區、酒店、航線等方面更具優勢,應當繼續深耕。
第三,業務多元化,在傳統的旅遊業務之外,還布局了旅遊地產、資本運作、景區管理等,有可能傳統業務不盈利,但可以通過業務互補、客戶轉化等,可以實現整體的發展。
傳統旅行社應該回歸旅遊本質,為消費者提供好的服務。目前有幾個方向,一個是線上線下融合,線上平台與線下旅行社達成合作,另一個是線下旅行社在網上開店;一個是拓展旅遊相關的其他業務。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行社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