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疫情影響下,旅遊全部暫停,旅行社該做些什麼自救!
2020年隨著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2020年1月25日,中國旅行社協會官方發布消息稱:即日起,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產品,徹底打亂了旅遊業發展的步伐,對於很多旅遊企業來說,是一場一個噩耗,很多旅遊從業者在微博上說大年初一就失業了,看似玩笑,但是從中也體現出了很多人的無賴。
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這么悲觀,在疫情期間,旅遊企業其實大有可為,可以採取很多的措施,比如:優化企業結構、完善管理制度,尤其是重要的一個大力發展線上渠道,建立多元化銷售方式,這不僅僅是為了度過當下的困局,更是為了後期旅遊市場大爆發做准備。
為什麼說下半年旅遊市場會大爆發,我們來看一下2003年非典時期的旅遊數據。
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響,4月-6月,我國旅遊業同樣受到重創,國內游和出境游出現十年不遇的下降。非典過後,國內旅遊市場出現井噴現象,中國旅遊業進入快速恢復期。通過攜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在非典疫情期間,攜程機票和酒店預訂成交量較上年同期出現明顯下滑,這種下滑趨勢集中體現在2003年第二季度,機票預訂成交量較上年同期減少33.39%,酒店預訂方面,2003年,攜程酒店預訂量較上年同期減少25.08%。受非典疫情影響,截止2003年9月30日,攜程營業收入減少2920萬人民幣。
然而,到了2003年7月,非典疫情結束後,全球旅遊市場在2003年暑期迎來快速復甦,7月,攜程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環比6月增加82%,超越非典前1月份31%。到了2003年10月,非典疫情後首個「十一」黃金周,攜程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到了2004年「五一」黃金周,旅遊消費呈現井噴式增長,同比上年同期增長5倍以上,全球旅遊收入和旅遊人數在2004年創下歷史新高,11億國內出遊人數創造了4711億元的。
所以,在疫情結束後,人們就像從「牢籠里放出來的鳥」,這種身體與內心的釋放,會轉化成巨大的旅遊需求。
然後這巨大的需求所轉化的市場,就看誰能提前預判,提前謀劃,適時獲取,轉化為休克式停業後的巨大發展機遇。
那麼旅遊企業如何自救,疫情期間,旅遊企業可以做什麼,那就是積蓄力量,為旅遊爆發做准備。具體可以做以下工作。
一、現有產品優化和新增
1、疫情結束後,周邊游、戶外游將會最快復甦,旅行社在此期間,可以深耕周邊目的地,規劃更多周邊游產品准備,屆時周邊游將會是最早爆發和獲客的產品,旅遊企業可以通過周邊游產品快速回收現金。
2、了解行業前沿信息,獲取未來旅遊發展方向,提升公司產品豐富度,這段時間可以考慮新開目的地,做好新開目的地產品規劃,為疫情後快速開展業務做准備。
3、國內目的地,暑期大熱目的地,定製和主題團此時可以先行准備。
4、傳統旅遊公司可以進行小眾細分產品研究,小眾細分產品也是具有一定的市場,避開競爭強烈的熱門目的地,也是旅遊企業優選方式之一。
5、一般出境游利潤比較好,同時也是未來的方向,但是我們說的資源為王,所以出境游公司掌握線路+資源是目前出境游公司可以考慮的未來方向。
二、銷售模式渠道多樣化
1、已經預定的團是否可延期?盡可避免退團,在一定優惠的情況下保住現金流。
2、採用預售的方式,套餐、首發體驗、新目的地預定等方式,回收現金流。
3、由於旅遊產業鏈較長,一般各個旅遊公司只操作其中一環,銷售方法和渠道比較單一,所以疫情期間旅行社想辦法增加銷售渠道,提高抗風險能力,比如:OTA電商、同行分銷、自有渠道、各種攻略筆記引流,這些都是旅行社目前可以去做准備的。
通過此次疫情,我們可以感受到建立自有渠道的重要性,平時我們忙著做同業、做分銷、做客戶,從未想過建立自己的電商平台,如果有自己的渠道,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了,後面會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具體方式方法。
三、公司運營流程、人員分工優化
1、疫情告知我們,未來操作方向是無人化,對於旅遊業來說,前端不可能是無人的,但是後端是可以用信息化技術解決的,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效率,所以疫情期間,企業可以梳理公司後端操作。盡可能使用系統解決,相對也是比較省成本的。
2、疫情期間精簡固定崗位人員,其餘人員可以拓展新的業務方向。
3、目前業務停滯且人員成本巨大,建議爭取全體夥伴的理解,支付基礎工資節約成本,這樣公司才有機會活下去。
四、重構整體商業模式
1、對於有實力的旅行社來說,可以考慮新增品類、整合適宜的地接、渠道資源,為下一步發展做鋪墊。
2、對於中型旅行社來說,嘗試混合經營,暫時發展非主營業務,考慮電商衍生產品,回收現金流,比如:可以把經營范圍擴大到吃喝玩樂、生活、消費,也可以有一些實體商品進行銷售。
3、對於小眾旅行社來說,自媒體是很多人考慮的衍生之路,做攻略號、種草號可以幫助企業減輕目前人員負擔。
以上便是旅遊企業疫情期間自救方式,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⑵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旅遊產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特別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和遊玩項目都關閉,交通暫停,旅遊業百分百的停止運轉,對於旅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疫情過後,旅遊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呢?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了全球旅遊業危機研究報告, 稱疫病影響旅遊業的恢復期平均 19.4個月 。
去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與美國全球救援公司(GlobalRescue)合作,重點對2001年至2018年期間國際上90次危機對各國與城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全球旅遊業面臨的風險,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建議,並匯集了政府、非公有部門、目的地機構、國際組織與協會、學者的廣泛意見,歷時8個月完成了這份《危機准備、管理和復甦》研究報告。
報告稱,隨著全球化連通性、旅行便利性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國際旅遊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從1950年至2018年,國際入境人數增長了5500%。同時,旅遊業給目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創造了數百萬工作機會,保護了自然與文化財富,促進了繁榮,減少了貧困,改善了教育。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局勢到恐怖主義,再到不斷變化的健康威脅和升級的環境威脅,世界風險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的風險不斷重塑全球生態體系。
報告將旅遊業常見危機分為四類:恐怖主義、社會動亂、自然災害、流行性疫病暴發。其中提到,在90次危機中,有12起是流行性疫病暴發。
報告稱,流行病暴發已成為新常態,類似H1N1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在450億-550億美元之間。疫病的平均恢復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為10個月到34.9個月。恐怖主義也是許多國際旅行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成為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機率較低,因此,旅行業反彈較快,受恐怖襲擊影響的地區旅遊業恢復時間最短,平均為11.5個月,范圍從2個月到42個月。而政治動盪或社會動亂對一個國家旅遊業的損害遠遠大於恐怖襲擊,政治不穩定性和內亂事件的平均恢復時間最長,為22.2個月,恢復期從10個月至44.9個月不等。
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程度都急劇增加,1970年至2016年間自然災害數量翻了4倍,而恢復的時間范圍跨度最大,從1個月至93個月,平均為16.2個月。
報告建議,識別和理解各類風險僅僅是第一步,旅遊業必須建立多樣化、動態與分散的防風險布局,並實施分類施策與操作的整體機制。
旅遊業恢復至少需要1年時間
南方日報:您預計影響時間會持續多久?
保繼剛: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非典。非典期間,全球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而截至3月3日零時,全國確診80151例,死亡2943例,海外確診12010例,死亡184例。它目前是非典時期的10.9倍。目前看來,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穩步下降,廣東自2月16日以後新增確診都低於10人,3月2日新增確診0人,全國多個省市也都出現了新增確診0人的現象,但對於湖北來說,總體確診的量還是很大。
從政府管制的角度來講,旅遊業全面開業的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盡管有些地方旅遊景區開業了,但實際真正的遊客不多,遊客的信心恢復會有所滯後。同時,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不是生活最必需的行業,所以旅遊業開業的時間要滯後一些。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結束,我們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判斷: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周期以及旅遊市場自然發展規律來看,2020年下半年國內旅遊會恢復性增長, 到2021下半年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規模水平, 旅遊業的恢復時間大體需要1年左右時間 。
核心觀點:全球發展旅遊速度將會趨緩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國際旅遊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保繼剛:從國際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影響是更大的。有兩個數據可以看出,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得出,2003年非典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到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佔全球總量1.5%。到了2018年,中國有1.77億人次出境旅遊,佔全球旅遊消費16%。美國華人趙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得以依靠中國出國旅遊為主要客源的東南亞國家短期旅遊收入將減少30%。比如說泰國,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7%。2019年,中國遊客為泰國貢獻了18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0年1月24日到31日,中國遊客下降60%,一周損失2.94億美元,預計泰國1月到6月的收入會減少97億美元。2019年中國遊客佔美國旅遊人數7%,中國遊客在美國的花費是340億美元。由於疫情爆發,美國將減少103億美元的旅遊經濟收入。
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核心觀點: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發展
南方日報: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您看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旅遊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旅遊產業的基本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保繼剛:從歷史上歷次「災難」(一戰、經濟大蕭條、二戰、地震海嘯、金融危機、「非典」)後的情況來看,旅遊業都沒有消亡,不僅沒有消亡,旅遊業在全球的經濟比重中佔比越來越大。旅遊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旅遊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產業,一時的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也是旅遊業界同仁應該取得的共識。
從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出境旅遊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出境旅遊還可能受到我國外匯收入的影響,與其呈正相關,入境旅遊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區和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旅遊會有較大的恢復;團隊旅遊特別是長線團隊旅遊恢復尚需要一定的時間,散客特別以自駕為主的家庭出遊方式會有一個大的恢復,長線的旅遊包車、旅遊專列恢復將較為緩慢。
產業發展思考
核心觀點:不應片面誇大旅遊業損失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旅遊業損失或達萬億,您怎麼看待這個判斷?
保繼剛:對於國內的影響來說,我認為目前有一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計算是偏大的。他們的依據是根據2019年全國旅遊收入的總量是6.5萬億人民幣來計算,而問題在於,6.5萬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另一個是攜程公布的數據,攜程發布了一個消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會有4.5億人次出行,旅遊業收益不低於5500億。但是在這4.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回鄉,雖然都在「流動」,但是否也算在「旅遊人」當中呢?
核心觀點:「報復性增長」是偽概念
南方日報:很多媒體和智庫都預測,疫情過後旅遊消費市場大概率會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你怎麼看?
保繼剛:會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增長」,要看以哪個階段的指標做參照,跟現在相比還是和去年同階段指標相比。跟現在比,它一定是報復性增長,因為現在是零。但是若你說跟去年相比,那就不一定,而且兩位數的增長就算是報復性增長嗎?我們應該更實事求是地來對待統計數據,來認識旅遊業。各大旅遊研究智庫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深入調研,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採用嘩眾取寵的說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是我們智庫應該做的。
核心觀點:借機擠掉旅遊統計的「泡沫」
南方日報:如果說當前媒體對旅遊業的損失預測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怎樣更科學地了解統計數據?
保繼剛:疫情後,我們應當借用這次旅遊業「歸零」的機會,把統計數字的泡沫擠掉,實事求是地認識旅遊業,引入地理尺度來進行統計,即按省、市、縣三級地理尺度來進行遊客統計。當前的弊端是把眾多數據疊加在一起,一位湖南遊客到了廣州、佛山、珠海,三地都將他算到遊客數量里,最後匯總遊客量,1個人變成了3個人,這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導致數據與現實不符。引入地理尺度後,根據軌跡來統計外省到廣東的人數,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計算出外省遊客的數據。
數據也可能是泡沫。以學生為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一年級本科生中,80%的人有超過兩個手機號碼,家鄉一個讀書地一個,這樣的雙卡雙待,使得用電訊數據來計算的遊客數量變相增加。另外乘高鐵和高速公路自駕的人,比如從廣州到昆明,途徑廣西和貴州被記錄為廣西和貴州遊客,但實際上並沒有在廣西和貴州進行消費。以春節為例,返鄉人員被統計在遊客數量上,但是其住宿和餐飲的消費會比正常的旅遊者要低。因此,疫情之後對於旅遊的研究以及決策來講,我們有機會從零開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准確的數據。
核心觀點:重新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南方日報:很多人都說旅遊是朝陽產業,但又是很脆弱的產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保繼剛:旅遊行業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的影響非常直接且嚴重,行業風險很高。旅遊產品不能儲存,不像汽車或者糧食,今天賣不了可明天賣,一個地方賣不了換個地方賣,這就是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脆弱的地方。因此,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行業是脆弱的,但是行業脆弱不等於沒有生命力,不等於沒有未來發展的潛力。
核心觀點:當前旅遊投資方式過重
南方日報:近年來,旅遊業呈現出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脆弱性使得旅遊企業的風險過高,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保繼剛:在談脆弱性的同時,學界最近談的比較多的是恢復力,也就是旅遊地或產品在遭到危機之後的恢復能力。實際上,我們以往常說的旅遊業特徵——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恰好與現在相反。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實際上呈現了共享經濟特徵。以陽朔為例,旅遊業開始是用自家的門面賣啤酒和美食,騰空兩個房間做住宿,這就是投資少。後來經濟發展好了,追求五星級酒店甚至是國際品牌的酒店,變成了投資大,周期長,這樣一來,風險就大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反思。
因此,在對脆弱性和恢復能力的認知下,我們應該考慮旅遊企業的不同方式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民宿是越來越高端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它的脆弱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更多的要考慮最早提出來的說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靈活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從學術上回到那種替代性發展、包容性發展思路上,而不一味地去追求投資額的多大?
核心觀點: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疫情過後,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更應該從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有效激發需求側市場,助力旅遊業恢復產業活力?
保繼剛: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大規模裁員,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如果穩定了旅遊業的就業,就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就業基本面,使社會更加穩定。
至於如何恢復產業活力,我覺得不需要政府太多激勵,只要經濟穩定了發展了,旅遊業是會起來的。還有去年國家提到議事日程的「消費稅立法」,估計今年人大會通過並實施,這會激發地方政府從實質上重視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消費可以直接體現在地方稅收。因此政府最重要的還是在控制好疫情之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因為不管這次出現什麼狀況,旅遊的需求依然會存在的。同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要調整旅遊供給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旅遊」而不是「旅遊+」的方式推進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
⑶ 2020全球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
全球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 旅遊業寒冬 疫情對旅遊的影響 航空業受影響嚴重隨著世界經濟和人們生活的逐漸好轉,旅遊成為了許多人生命中休閑放鬆的一個重要方式,更是衍生出了不少的產業鏈,許多的國家更是依靠旅遊進行發展。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全球旅遊業迎來寒冬,對此不少人在詢問究竟什麼時候能夠真正的恢復旅遊。
全球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旗下公司TourismEconomics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 只要疫情能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有效控制,旅遊業將在今年7月逐步復甦。2021年至2022年可以完全恢復。
不僅如此,由於人們被迫限制在家裡,未來旅遊業可能還會出現報復性增長。從旅遊網站Campsites.co.uk發布的數據來看,其網站在2月份的同比搜索量增長了18%,而3月剛開始的這一周增長就已接近30%。
旅遊業寒冬
隨著各國疫情不斷加重,限制出入境的國家越來越多,旅遊業成為最受影響的行業。
特別是一些原本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其經濟狀況更加堪憂。例如寮國、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其旅遊業佔全部經濟產出的12%以上。但如今,曼谷的旅遊景點、食品市場和寺廟已空無一人。越南政府甚至在不久前發出警告稱,截至4月份,疫情將對該國旅遊業造成59億美元至77億美元的損失。
據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lobal Business TravelAssociation)估計,如果各國繼續限制旅遊出行,那麼全球遊客和公司在旅行上的支出可能會減少37%以上,使旅遊業每月損失466億美元,一年將近損失5600億美元。
疫情對旅遊的影響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利卡什維利(ZurabPololikashvili)指出,旅遊人數減少將給整個旅遊業造成經濟損失,並指出:「中小企業約占旅遊業的80%,尤其是百萬包括弱勢社區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生計,都依賴旅遊業。」
但是,世旅組織還指出,該部門過去表現出自身的「高度彈性」,能夠「強勢反彈」,因此將在未來經濟復甦中發揮關鍵作用。
它還呼籲為針對旅遊業的恢復措施提供財政和政治支持,並在更廣泛的恢復計劃和受影響經濟體的行動中包括對該部門的支持。
航空業受影響嚴重兩周前,紐約證交所的航空指數暴跌了30%,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的兩倍多,航空業也成為了疫情重災區。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3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來看,自2010年以來,今年1月份,全球航空公司的月度增幅是最低的,與2019年1月相比,航班需求僅增長了2.4%。
此外,新冠肺炎將導致今年全球航空旅行需求下降,這是自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總體收縮。IATA的預測,2020年全球需求將收縮4.7%,這意味著航空公司收入將下降293億美元。
一些航空公司甚至因此倒閉,例如英國廉價航空公司弗萊比(Flybe)就於當地時間3月5日宣布破產,停止所有交易業務並停飛所有航班。
⑷ 2020年是旅遊史上最糟糕的一年,這一年的旅遊業有多慘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人們也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旅行則是現代人們生活中,一種很好的休閑娛樂,同時也給自己放鬆,減輕壓力的生活方式。旅行讓人們開拓眼界的同時,也讓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越來越豐富,讓人們能夠更好的面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自己閑余之際,來一次旅行來放鬆自己,不論是長途旅行,或是短途遊玩,都能夠帶給人們很多收獲。
根據報告數據統計,全球各地的旅遊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更是有很多公司企業很快就關門倒閉了。疫情的影響下,人們不敢隨意去各地旅遊,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旅遊行業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嚴重的影響。雖然這樣的情況令很多人都失業,沒有了收入來源,但是也是大環境導致的無奈。不過,相信隨著疫情的局勢慢慢明朗,新冠病毒也逐步慢慢得到控制,旅遊行業也一定會有朝一日重新恢復往日的熱鬧,人們的生活也一定會再次恢復正常。
⑸ 疫情對旅遊影響
疫情對旅遊影響
疫情對旅遊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高度市場化且主要依託人群集聚消費的旅遊業是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下面分享疫情對旅遊影響。
對旅遊業影響的多維度考察
(一)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
對旅行社的影響。
受疫情影響,旅行社面臨較大經營困境,尤其是中小旅行社更是面臨破產倒閉風險。首先,疫情導致旅行社現金流緊張,短期資金壓力明顯。疫情期間,旅行社全部停業,大量支付給航空公司、郵輪公司、地接社、酒店包房等的資金短時間難以收回,春節大量的退單款已經嚴重沖擊旅行社發展的資金鏈。
再加上企業基本運營成本,包括房租、員工工資等基本開支,導致旅行社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行業內90%企業都存在現金流問題。其次,復工防疫成本增加,員工收益受損嚴重,業務損失慘重。
由於疫情暴發時間為春節黃金周期間,大量的退單退款,導致導遊人員停業,不僅影響業務的開展,也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再次,旅行社企業面臨退團退單涉及的旅遊合同糾紛。旅行社需要妥善處理遊客行程調整和退團退費的要求,對旅行社的生存帶來嚴重影響。
2. 對OTA平台的影響。
作為重要的在線旅遊營銷渠道,OTA一直是傳統旅遊業的合作夥伴之一,通過對方提供的傭金、中介費或產品價差來獲取利潤。新冠肺炎疫情對在線旅遊服務商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受損最為嚴重。
受疫情影響,旅遊者改變原有出行計劃,使OTA平台訂單量驟減,退單量激增。同時,依附於各大OTA平台的供應商也面臨巨大的損失,導致OTA平台應收賬款無法到賬、訂單取消、違約賠償等。
3. 對住宿業的影響。
由於住宿業嚴重依賴快速滾動的現金流,經營成本高,加上此次疫情暴發導致人員流動性被限制,疫情貫穿春節、元宵等中國傳統節日,「停業、半停業」成為住宿行業的常態,全國住宿業遭受重創。
酒店會議、餐飲、住宿訂單的取消、商務旅行的取消、旅遊出行計劃的終止、節後上班的延期導致的大量「退訂潮」,為住宿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再加上接管醫護人員的酒店等,面臨高昂的成本與支出,以及疫情期間租金、水電、員工工資、稅費等固定成本高,不少行業企業面臨倒閉風險。
4.對旅遊景區的影響。
疫情對旅遊景區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為經濟收入降低,經營成本不斷增加。接待規模大和景區門票價格高的景區受到的影響和遭受的損失更加嚴重,如冬季熱門的省市景區,東北地區的哈爾濱和長春,京津冀區域、西南地區(以四川、雲南、廣西等旅遊強省為代表),以及華南地區的廣東和海南等。
間接影響是景區維護成本增加,景區基礎設施、娛樂設施等其他接待設施的維護、檢查、修理,以及能源的供應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此外,室內景區受疫情防控要求更嚴格,維護成本更高,收入損失也更大。
(二)疫情對不同區域的影響
對冰雪旅遊目的地的影響。
北京冬奧會申奧成功以後,國家日益重視冰雪旅遊產業的開發,目前我國已由冰雪資源大國轉變為冰雪旅遊經濟大國。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相關數據,冰雪旅遊熱門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京津冀區域以及內蒙古和新疆。
尤其是黑龍江、吉林長白山、張家口崇禮、北京近郊等,成為熱門冰雪旅遊目的地,但受疫情影響,熱門成為冷門。
2. 對冬季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影響。
春節期間除了冰雪旅遊產業以外,很多人會選擇南下避寒。根據2019年同程數據顯示,報名最熱門的城市是三亞、北京、廣州、廈門、昆明、麗江、成都、上海、桂林、西安、珠海、西雙版納、重慶、北海。
特別是以餐飲、旅遊、交運等行業為主導產業的海南,其連續十年第一季度第三產業的佔比為全年最高。受疫情影響,旅遊業貢獻值大幅降低。
(三)疫情對不同市場的影響
對國內旅遊市場的影響。
受疫情的影響,春節期間居民被迫取消出行計劃。文化和旅遊部從1月20日要求全國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取消。國內旅遊市場全面阻斷,呈現斷崖式下降的局勢,旅遊收入減少、旅遊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疫情刺激「雲旅遊」等線上旅遊新業態,如同程藝龍發起成立的城市「方舟聯盟」、攜程發起「雲旅遊」活動、「宅家雲旅遊」專題等,但線下旅遊遭受重創。
2. 對出境旅遊市場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出境旅遊增長較快,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受疫情影響,截至2月25日,134個國家限制中國遊客入境。
後又因疫情全球蔓延,出境旅遊團隊業務全面停滯,個人旅行也受限,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遊客的簽證和旅行進行限制,使國人出境旅遊市場受到重創,對全球旅遊市場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3. 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影響。
國內的疫情得以較好控制後,境外疫情形勢卻依舊嚴峻,為了防控疫情需要,入境旅遊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大,我國主要的客源市場如韓國、日本、美國等,團隊入境旅遊幾乎停擺,散客入境旅遊受到巨大沖擊,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一、疫情期間,旅遊業艱難生存
(一)新冠疫情對旅遊業沖擊
旅遊是一場最有意義的社交活動,也是心情的調味劑,而當疫情】爆發,全城封禁,每個人都只能呆在家裡的時候,就像吃飯失去了鹽,索然無味,而當幾個月遲遲無法恢復的時候,一種壓抑就會彌漫開來。
這次疫情,對近年來的旅遊業,相當於是來了一次急剎車,眾多企業在此次危機中重新審視自我,因為從此次疫情,大多數人認識到了旅遊業的脆弱性,所以要思考經營方式及產品結構的變化。
(二)旅遊業對消費者影響
1.旅遊業或將迎來「報復性」消費
近年來,中國經濟可謂是呈火箭式發展,已經確立為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收入也是日益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是愈發明顯,而旅遊業在近年來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成為消費者「剛性」需求,如每年的夏天,青海、三亞等地區就是避暑的絕佳聖地。
結合本次疫情對旅遊業的沖擊,基本上所有人或是在家、酒店隔離,或是在本地小范圍內散心,總而言之,如果疫情為出行套上枷鎖,而當一切恢復的那天,或許就會迎來極大的反彈。
俗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旅遊業的「報復性」消費增長必將來臨,現在的問題就是來的早晚問題。前段時間,疫情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景區、商場、餐飲逐步恢復,但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意外,防控也是十分嚴格,各地限流也是在可控范圍內,現階段來說,「報復性」消費來臨的可能性不大。
2.疫情下國民心理分析
這次疫情不僅是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國民心理也是蒙上了一層陰影。國民生活水平以及經濟實力的增長,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也使人們習慣性的超前消費,而由於此次疫情持續時間長;
居民的隔離時間或者說隔離周期很長導致了中低產階級出現0收入以及大量負債,再加上疫情期間物價飛漲,國民負擔愈來越大,同時也體現出國民對突發性時間抵抗力較低。
3.時間成本問題
這次疫情對國民心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把曾經耽誤的時間,「報復性」的補償回來可能會大量的出現。從2020年文旅部發文暫停企業旅遊經營活動起,各個階層方面的延誤,以及時間上的浪費,各行各業以人流聚集的旅遊、餐飲、表演等服務業遭受巨大打擊。
先前投入的成本,已經無法挽回,而當疫情結束,這些都會加班加點的補償回來,比如學校延遲開學,那勢必會壓縮暑假時間,來補償所謂的時間成本。而通往景區的交通也會出現限流政策,所以長途游不會有什麼爆發時增長,而周邊出現「報復性」消費及旅遊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三)疫情下旅遊從業者
二、旅遊業回暖
疫情的突然降臨,給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原本快速發展的旅遊業就像夏日迎來一場大雪一樣,驟然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截止2021年上半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旅遊業也會呈現回暖趨勢,尤其是國內游,已經近乎回到了疫情前的樣子,有人預測,國內旅遊或許在未來會實現「強復甦」,而國際旅遊,因為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還未得到控制,所以市場波動還會一直存在。由此也可體現出我國的強大。
旅遊業恢復也是呈漸進式的,一方面仍有一部分可觀數量的人願意在疫情過後出遊,另一方面目前各企業把市場都放在了國內,雖說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是機遇也會很多,就業機會也會隨之增加,從而促進旅遊業的恢復。
三、總結
此次疫情的爆發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就算疫情結束了,也會有一定的恢復期,首先要恢復的就是避人心理,人是群居動物,相互協作才能走的更遠。
對企業來說,要做的就是整合手中的`資源,迎接越來越激烈的國內市場,遵從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市場的發展與疫情的防控並行,把握機遇,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自我升華。
對個人來說,就是管好自己,調整心態,無論是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其次就是對於中低產階級來說,增強自身儲備量,讓自己有應對類似突發事件的能力。
一、疫情期間,旅遊業艱難生存
(1)新冠疫情對旅遊業沖擊
旅遊是人們一種休閑放鬆的活動,旅遊可以讓人們放鬆身心,讓人們心情得以放鬆,得以舒展,然而新冠疫情】爆發,全城封禁,每個人都只能呆在家裡的時候;
就好像監獄裡面的犯人一樣就只能待在家裡,哪都去不了,沒有自由,這個從2019年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年了,這場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持續了整整三年,反反復復,沒完沒了。
這次疫情,對近年來的旅遊業,相當於是來了一次急剎車,眾多企業在此次危機中重新審視自我,因為從此次疫情開始,大多數人都已經認識到了旅遊業的脆弱之處,所以要思考經營方式及產品結構的變化。
(2)旅遊業對消費者影響
1.旅遊業或將迎來「報復性」消費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收入也是日益提高,國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是愈發明顯,而旅遊業在近年來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成為消費者「剛性」需求,如每年的夏天,青海、三亞,承德避暑山莊等地區就是避暑的絕佳聖地。
此次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基本上大多數人居家隔離、酒店隔離,有的從中高風險地區過來的人被急救人員用救護車直接送去酒店等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或是在本地小范圍內控制疫情,總而言之,如果疫情為出行套上枷鎖,而當一切恢復的那天,或許就會迎來極大的反彈。
俗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旅遊業的「報復性」消費增長必將來臨,現在的問題就是來的早晚問題。前段時間,疫情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景區、商場、餐飲逐步恢復,但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意外,防控也是十分嚴格,各地限流也是在可控范圍內,現階段來說,「報復性」消費來臨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全國各地都普遍爆發疫情,這個疫情對於旅遊行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沖擊,營業額直線下降。
2.疫情下國民心理分析
這次疫情不僅是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國民心理也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有點都出現心理陰影。隨著近幾年來國民生活水平以及經濟實力的增長,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也使得人們習慣性的超前消費;
由於此次疫情持續時間長,人們居家隔離的時間或者說集中隔離的時間很長導致了中低產階級出現0收入以及大量負債,再加上疫情期間物價飛漲,國民負擔越來越大,同時也體現出國民對突發性時間抵抗力較低。
當疫情結束後,有大部分國民還是會選擇謹慎觀察,這次突如其來而短期未結束的疫情,對國民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有的就選擇出去旅遊,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原因;
在家待的時間太長,心裡憋得慌,基本上都是等疫情結束了有人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也有的選擇不出去旅遊,就怕疫情反彈,對自己對家人朋友產生影響,然而在旅遊方面,大部分人都不會長途旅行,選擇周邊游的可能性會非常大且非常多。
3.時間成本問題
這次疫情對國民心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把曾經耽誤的時間,「報復性」的補償回來可能會大量的出現。從2020年文旅部發文暫停企業旅遊經營活動起,各個階層方面的延誤,以及時間上的浪費,各行各業以人流聚集的旅遊、餐飲、表演等服務業遭受巨大打擊。
先前投入的成本,已經無法挽回,而當疫情結束,這些都會加班加點的補償回來,比如學校延遲開學,那勢必會壓縮暑假時間,來補償所謂的時間成本。而通往景區的交通也會出現限流政策,所以長途游不會有什麼爆發時增長,而周邊出現「報復性」消費及旅遊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