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貴州申請非遺旅遊項目有哪些

貴州申請非遺旅遊項目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4 22:12:45

『壹』 錯過了上個周末,不要再錯過最後幾天了!丹寨非遺周必須安排上嗎

值得大家去的活動哦
據了解,貴州丹寨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

丹寨縣是苗、侗等少數民族聚集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全縣范圍內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45項,其中黔東南州級非遺17項、貴州省級非遺21項、國家級非遺7項。按人口平均,相當於丹寨縣每1200人就擁有一項非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
當下社會浮躁喧囂,讓人精神緊張,忙碌的工作像流水線上的物件,而丹寨的非遺成了擺脫浮躁與喧囂的最佳印證,"匠人精神"變得深入人心,想必每一件非遺物品中都包含著無數傳承人的熱愛與智慧吧!

『貳』 苗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苗族鼓藏節、跳花節、苗族姊妹節、苗族服飾、苗族蠟染等。

1、苗族鼓藏節

苗族鼓藏節,貴州省雷山縣傳統祭祀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

鼓藏節在先秦夏王朝時期的古三苗國就己存在。在漢文典籍中對苗族「吃牯臟」的文字記錄,始見於清代。苗族鼓藏節主要流布於雷山縣全縣的9個鄉鎮的苗族村寨和榕江縣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族鼓藏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19。

2、跳花節

跳花節是安順苗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苗族英雄人物楊魯興起的,至今安順北門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苗族姊妹節

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貴州省台江縣老屯、施洞一帶苗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

屆時苗族青年男女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於榕江、楊家、偏寨,歡度這個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佳節。

台江縣域內各支系的苗族過姊妹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間。台江苗族姊妹節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要數施洞地區的姊妹節。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台江縣申報的苗族姊妹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2)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2006年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65)。

5、苗族蠟染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中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 ll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根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織物的染色當時設有一種叫「染人」的專官主管,楚國還設有專門主持生產靛藍的「藍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該蠟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姊妹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跳花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鼓藏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服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蠟染

『叄』 非遺項目有哪些

1、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2、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於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於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

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

3、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吳歌的一個品種。 嘉善田歌是浙江一種獨特的歌謠形式,是過去勞動者尋求慰藉、抒發思想感情的歌聲。

田歌有獨唱、對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見的是把當地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編成長篇,到處演唱。田歌的曲調有「滴落聲」、「大頭歌」、「羊早頭」、「落秧歌」、「平調」、「急急歌」、「小快板」等。

4、崑曲

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如川劇、京劇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崑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這些內容亦是培訓京劇演員的基本科目。崑腔及其戲劇結構(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劇種所借鑒。《牡丹亭》、《長生殿》成為傳統的保留劇目。

5、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是中國海南省黎族人民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它集紡、染、織、綉於一體,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人民從小就學習扎染經紗布、雙面綉、單面提花織等紡織技藝。人們通過口傳心授,傳授技能。

『肆』 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民間信仰類(6個)
侗族薩碼節(榕江縣)、哥蒙的「哈沖」(黃平縣)、獨山願燈(獨山縣)、布依族掃寨(都勻市)、仡佬族毛龍節(石阡縣)、盤縣地坪鄉彝族畢摩祭祀文化(盤縣)。
二、民間音樂類(6個)
侗族琵琶歌(榕江縣)、侗族大歌(黎平縣)、洪州琶琶歌(黎平縣)、布依銅鼓十二則(貞豐縣)、盤江小調(關嶺縣)、銅鼓十二調(鎮寧縣)。
三、歲時節令類(11個)
苗族茅人節(榕江縣)、稿午苗族水鼓節(劍河縣)、苗族牯藏節(雷山縣)、注溪娃娃場(岑鞏縣)、清水江殺魚節(福泉市)、水族端節(三都縣)、水族卯節(三都縣)、查白歌節(興義市)、趕毛杉樹(安龍縣)、大狗場吃新節(平壩縣)、水城南開三口塘苗族跳花節(水城縣)。
四、文化空間類:(14個)
雙倍嘎(從江縣)、四十八寨歌節(天柱縣)、社節(天柱縣)、報京三月三(鎮遠縣)、隆里花臉龍(錦屏縣)、苗族弄嘎講略(黃平縣)、月也(黎平縣)、古思州「屯鑼」(岑鞏縣)、苗族姊妹節(台江縣)、思南上元沙洲節(思南縣)、仡佬族敬雀節(石阡縣)、 鑼(萬山特區)、安順屯堡文化(安順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間(六枝特區)。
五、人生禮俗類:(4個)
占里侗族生育習俗(從江縣)、平秋北侗婚戀習俗(錦屏縣)、水族婚俗(都勻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縣)。
六、傳統體育競技類(3個)
勾林(天柱縣)、侗族月牙鐺(天柱縣)、侗族摔跤(黎平
縣)。
七、民間手工技藝類(17個)
苗族蠟染(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丹寨縣)、劍河錫綉製作工藝(劍河縣)、苗族服飾文化(雷山縣)、苗族銀飾工藝(雷山縣)、苗族蘆笙文化(雷山縣)、思州石硯製作工藝(岑鞏縣)、布依族土布製作、扎染工藝(羅甸縣)、水族馬尾綉(三都縣)、牙舟陶器製作技藝(平塘縣)、玉屏簫笛製作工藝(玉屏縣)、小屯白棉造紙工藝(貞豐縣)、烏當手工土紙製作工藝(貴陽市烏當區)、花溪苗族挑花製作工藝(貴陽市花溪區)、彝族趕氈製作工藝(威寧縣)、馬場鄉苗族大筒簫的製作與演奏(盤縣)、茅台酒傳統釀造工藝(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間舞蹈類(15個)
苗族格哈(丹寨縣)、錦雞舞(丹寨縣)、畲族粑槽舞(麻江縣)、反排木鼓舞(台江縣)、鼓龍鼓舞長杉龍(貴定縣)、布依族「雯當姆」(荔波縣)、瑤族打獵舞(荔波縣)、松桃瓦窯四面花鼓(松桃縣)、蓮花十八響(沿河縣)、苗族板凳舞(安龍縣)、彝族撮泰吉(威寧縣)、苗族蘆笙技巧舞「滾山珠」 (納雍縣)、苗族大遷徙舞(赫章縣)、彝族鈴鐺舞(赫章縣)、采月亮(仁懷縣)。
九、民間文學(口頭文學)類(3個)
苗族「刻道」(施秉縣)、苗族「古歌古詞」神話(黃平縣)、苗族古歌與古歌文化(台江縣)。
十、民間知識類(2個)
千戶苗寨建築工藝(雷山縣)、 中國水書——水族信仰記憶綱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戲曲類(8個)
侗戲(黎平縣)、思州儺戲儺技(岑鞏縣)、福泉陽戲(福泉市)、思南花燈(思南縣)、德江儺堂戲(德江縣)、石阡木偶戲(石阡縣)、布依戲(冊亨縣)、安順地戲(安順市)。
十二、民向雜技類(1個)
德江土家舞龍(德江縣)
十三、曲藝類(1個)
布依族「八音座唱」(興義市)

『伍』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冊亨布依戲、侗戲、福泉陽戲、思南花燈、錦雞舞、苗族大遷徙舞等。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
比如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陸』 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柒』 貴州有哪些非遺文化

貴州最出名的就是酒了,仡佬族釀酒技藝就是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雄正醬香酒就是由這個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張再彬親釀調制的,醬香醇正,是醬香酒本來的味道。

『捌』 貴州非遺文化有哪些

然而,「非遺」的本質並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於最瑣碎、最鮮活的生活之中,是滲透在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濃縮在「衣食住行」的點滴中。

貴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5項(140處)、省級561項(653處),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起來看看?

『玖』 貴州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苗族古歌、水書、思南花燈戲、馬尾綉。
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書作為除了東巴文之外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思南花燈戲2006年被列入攔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5月,貴州畢高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申報的水簡數拆族馬尾綉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拾』 平塘毛南香囊非遺申報時間

平塘毛南香囊非遺申報時間是2018年4月10日,2018年,自貴州省啟動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申報工作後,平塘縣文旅局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全縣進行摸底普查,將「克度藤編技藝」、「塘邊豆油皮製作技藝」、「泡糟酒釀制技藝」、「毛南香囊」、「夏黑子·壇子魚製作技藝」等5項州、縣級非遺項目名錄進行整理申報,經過專家組的精心評審,傳統技藝類「藤編技藝」、民俗類「水龍節·布依」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成為貴州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平塘縣民俗活動——耍水龍

據了解,「藤編技藝」源於平塘縣克度鎮。民國初期,家住克度鎮落良村龍井灣的宋時忠看見村裡面的楊孟齋有一個手提包,是用藤條所編,樣式精巧,方便實用。在詢問楊孟齋後,得知他的手提包是到外地買來的。於是他想到用自家山坡附近生長的藤條加工也仿編一個手提包,便采來藤條,去皮加工,自編了一個。沒想到,編成後居然和楊孟齋在外地買來的手提包一樣好看實用。於是,宋時忠就變著法的用藤編制各種手提包、籃子、盤、盆、箱子等作為自家生產生活用具。那以後,村裡就有很多人不約而同來跟他學習編制藤條的技藝,他一一悉心教導前激畝兆來學習的人。一時,藤編技術日漸在克度地方流傳開來。解放前後,人們又用藤編編制沙發、扶椅,茶幾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藤編業成明租為平塘縣克度鎮當地的主導產業,填補了物資匱乏時代廉價傢具行業的空白,使克度鎮成為貴州藤製品的主產地和交易地,成為貴州省的"藤編之鄉",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手工業的不斷改良與創新。作為貴州手工製品的代表產品,產品遠銷省內外,樹立了貴州耐配藤編的知名度。如今,藤編工藝在當地有了新的發展,除傳統的筐、藍、盒、箱等產品外,還有椅、桌、沙發、書架乃至全套客廳、書房、商用傢具等,古雅而不乏時代新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厲害了!平塘再添兩項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閱讀全文

與貴州申請非遺旅遊項目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