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怎麼去旅行的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過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譚了。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漫長路途、交通不便、天氣惡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問題好像層出不窮。他們的旅行,與我們現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樣?
出行前卜一卦,擇吉日吉時
從殷代,直到晉代,占卜是人們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明代,專門為出行准備的問卜書籍開始大行其道,只需出行前翻閱查詢即可。
交通
其實古人一般選擇走水路,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為什麼呢?在古代路途並不像現在這么的都是公路、鐵路,而是坑坑窪窪的路,坐車顛簸、翻山越嶺危險,而水路要愜意多了。到了隋唐時代,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明代時,租船服務也普遍起來。不過水路也因為天氣、水流方向的變化,會影響出行,這時上陸地即可。說到車,也有很多種,以速度取勝的「包趕程」,多為耐力持久的騾車,即便是千里長途,戴星而行,數日可達。以穩著稱的「太平車」,重大粗陋,以牛牽挽,每天行程不超過30里。車身懸掛鐵鈴,行進時發出聲響,數里之外可聞,宛如喇叭,好讓對面來的車輛有預先避讓的准備。我們最常見的「馬或馬車」,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群的選擇。古代的賓館沒有衛生間都是自己帶尿壺、馬桶。想想都感覺他們真的好累,出行一次也不容易。
真正旅行的要數徐霞客了,因為《徐霞客游記》不僅是一部著作,也是對當時的地理人文等自然科學的研究。徐霞客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游歷了名山大川,是當今真正意義上的驢友。也有一位驢友就是李白,在他的詩作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李白所到之處一般都會作詩來紀念一下。
李白出生的時代是中國盛唐,那是歷史上經濟社會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而李白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是一個實打實的「富二代」,這為他無憂無慮地旅行和寫詩提供了有利條件,「詩與遠方」是李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可以說,李白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旅行家,其次才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李白一生熱愛旅行,每到一處,都會流連忘返很久。古時候的旅遊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和我們現代的旅遊不同。也許是因為交通不像現代這么方便,心態也不像現代人這樣浮躁。古代人每到一處,都要花去很多的人力物力。等真正到達目的地後,當然要好好欣賞一番得來不易的美景咯。
現代人常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走就走,現在你想去哪,哪怕是臨時起意,旅遊網站都能幫你分分鍾搞定。所以旅行在現代人眼裡也就不再像古代人那樣神聖了,不再會像古人那樣每到一處都了解得徹徹底底。也許你要說,我只是來旅遊,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住下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況且這只是一次旅遊,現在交通那麼發達,大不了我多去幾次,不就行了?
讀完古人的經歷,再反觀現代旅行,難免顯示有些心浮氣躁。
『貳』 中國古代旅活動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1、普通百姓的近游
經常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游記贊美名山大川,但實際上古代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礙於財力、戶籍制度的限制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是不怎麼遠行的。一般都會選擇周邊游。他們的旅遊活動通常是春節廟會、元宵燈市、踏青、端午劃龍舟、重陽節登高等。
2、商人的商務旅遊
中國歷史上的商務旅遊活動開展得很早。史書所載的「肇牽車牛遠服賈」就屬於商末周初商人的商務旅遊活動。戰國時期,商務旅行進入了發展階段。如巨商呂不韋就曾長途跋涉,到趙國邯鄲從事經商活動,並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最後當上了宰相。
3、文人和士大夫的旅遊
從戰國時期開始,游學就十分盛行,《史記·春申君列傳》載:「﹝春申君﹞游學博聞,事楚襄頃王。」游學的意思是「游異地,從師求學。」游學可以來增長見識,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還可以很好地推銷自己,為日後仕途埋下伏筆。
(2)古代怎麼旅遊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的開辟,為中外旅遊開辟了有利條件。漢武帝為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共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他率領100多人從隴西出發,歷經艱險,歷十三年才返抵長安。這次出使西域,先後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侖山、祁連山等地情況。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率眾300人,出使西域,最遠到達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他的兩次西行,了解到許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風土民情,打開了長安通往西域(中亞、西亞)的道路,使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手工產品運往西方,西方的土特產運往中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以後一直到十三四世紀,它一直是連接中國和印度、兩河流域、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叄』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那麼他們是怎麼去旅遊的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租用車子去旅遊。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為了學習也為了找靈感。普通人在古代出遊的並不多,畢竟去一個地方就要馬上乘很久。除非是居住地方的搬遷或者商人,還有詩人。詩人的旅遊路徑是可以堪比馬蜂窩的,也可以密密麻麻讓你感嘆。像杜甫因為仕途受到影響,到處顛沛流離,幾乎是繞著當時的土地一圈。蘇軾是走被貶哪就找吃的模式,路徑走出一個小問號。
這些詩人出遊之前,必定要先翻一下問卜書籍,挑個好時間才出發。從唐代起,已有相關的旅遊書和旅遊圖,不僅介紹名勝古跡,也會寫可住的民宿和注意事項等等。
也會有很多詩人參看沈括的《雁盪山》、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等,會更加激起遊山玩水的心。遊玩的路上有時還沒有廁所,因此還會帶著夜壺馬桶之類的生活用品。雖然詩人描寫得很美,實際路上碰到的問題要比我們開車旅行要麻煩得多,但他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肆』 古時候的人是怎麼旅行的,和現代人的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旅遊作為社交活動中的一種,也是人們放鬆生活的一種,美麗的風景和快樂的心情總是能給人帶來心曠神怡的放鬆。然而旅遊絕不是現在人的專屬,旅遊的誕生原本是痛苦的,早在原始時期人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遷徙,離開自己的家園。而且殘酷的是這種遷徙並非自願,同時還是永久性的,並不能夠選擇留下,只能跟隨大流離開。之後的旅行誕生,則是源於商業的分離,人們意識到商業不能等同於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等,因此商業的發展下促使商人們東奔西走,游覽四方。
徐霞客
所以古人的旅行千磨百難,遠非我們所想想的美好,同時在我們羨慕古代旅遊不用買門票的時候,想想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而且古代的旅行也並非如我們現在這樣純粹,更多時候是一種發於理想的行為,徐霞客就曾立志「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同樣李白游覽群山遍布四海,張騫出使西域等等也都是男兒志在四方的體現,故而說古人所游與今不同吧。
『伍』 古代人是如何旅遊的
現在的人要出去旅行,那就是分分鍾的事,交通方便,網路發達。那在沒有汽車飛機,查不到網上攻略的古代,人們是怎麼旅遊的呢?
出遠門旅遊在古代可是大事,搞不好出去就回不來了,比如秦始皇和隋煬帝,所以出門前一定要算一卦,翻翻黃歷,看看周易,挑個黃道吉日再出門。到了明代,專門針對出行的占卜書風靡全國,簡直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必備手冊。
不管怎麼說,古代人出個門真的都太不容易了,哪像今天,我們有伴糖旅行,省事,省時又省心,而且還是定製的,活在21世紀真好。
『陸』 古代常見的旅遊方式有哪些代表人物
乘船,這個在交通不便,沒有鐵路的古代是最方便,最省錢的方式,晚上找個地方一錨,連住的地方都有了。而且沿途也不會少人類聚居地。補給的問題也好解決。
宋代陳與義: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再比如,笑傲江湖裡華山眾人也是用這個旅行方式。古代大城,古跡往往連著河運網實在是方便。
馬、牛、驢車,這個對道路要求高,一般都是沿著驛道走,也就是古代高速公路。也有富貴人家,天氣好的時候坐車出城遊玩。或者去朋友、親戚家拜訪,比如京城附近的縣城,過節來城裡的親戚家拜訪一下,住一晚,第二天走。所以大戶人家都有寄放車輛,放馬的地方
乘車出行: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騎馬,其實這個長距離不舒服的,騎騾子,騎驢的多,可以作為步行的代替,比較慢。
騎馬出遊有名的: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還有這個: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步行,內陸無河流湖泊,又崎嶇的山路古人就只能用自己的雙腳了。比如徐霞客。
再比如這個:
(曾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柒』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
提示下,內容有點多,可以只看黑體字,具體細節想像
古代,長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驢友們都是些什麼人呢——李白漫遊,結交了賞識自己的伯樂賀知章,被推薦給唐玄宗;玄奘西遊,為求取佛經;蘇軾貶官游,一路往南,最後被貶到海南,以自然風物和詩酒自娛;秦皇巡遊,宣德揚威,安定天下。
古代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漫長路途、交通不便、天氣惡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問題好像層出不窮。他們的旅行,與我們現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樣?
行前准備:卜一卦,擇吉日吉時
民以食為天,旅行更是如此。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漸普及,為旅人出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即使飲食業再發達,古人出門旅行還是習慣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徐霞客包中裝有胡餅、筍脯、茶葉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飪美食所需的炊具。
『捌』 說說我國古代的主要旅遊方式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旅行的種類也是豐富多樣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帝王巡遊
帝王巡遊是當時一種極為重要的旅行形式。而且,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其中,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康熙、乾隆等更是最典型的幾個代表。雖然其巡遊、巡幸、巡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總要包含或多或少的享樂的原因和休閑游覽的慾望,這些,由於帝王所處的特殊的地位,都必然影響到當時的社會范圍內的旅行的發展。
(2)官吏宦遊
由於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國古代官吏的宦遊也十分繁多。奉帝王之命往返於國內各地的官員有時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甚至部分官員為了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原因千里迢迢遠赴異域出使,可以說,這也是現代公務旅遊的早期階段。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大概要數西漢的張騫和明代的鄭和兩人。
(3)經商旅行
其中最為著名的包括:「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等。
(4)文人游學
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語。因此,中國的很多文人都有游學的經歷,他們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漫遊名勝古跡,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傳世佳作。其中,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歐陽修、蘇東坡等人都是此中典型的代表。以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為例。
(5)專業旅行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很多專業技術水平都遠遠領先於當時世界其他國家,這就要求有眾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專業研究。而很多的專業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經歷,這就形成了另一種旅行形式,專業旅行。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包括:酈道元、徐霞客和李時珍。
(6)宗教雲游
象其他許多宗教國家一樣,由於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拜火教、猶太教先後傳入我國,我國從很早開始就有了宗教雲游的記載。
玄奘出使天竺、鑒真則是以其6次東渡日本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抵達日本弘揚佛教與中國文化所取得的積極而重要的歷史意義傳為美談。
(7)節慶聚游
人們為了節日出去旅遊等。
『玖』 古人是怎樣出門遠途旅行的
古人出行只能利用當時的一些交通工具,速度上非常緩慢。我們現代人的出行有著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比如火車、汽車、高鐵、飛機等等,但是在相對比較落後的古代他們的交通工具非常的有限,所以他們的出遊速度非常的緩慢。古代的時候基本上就依靠水路和陸路兩種方式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也非常的少,主要就是利用牲畜的力量。
古代的時候交通十分不便這也導致了旅店建設十分發達。古人們出門遠途旅行十分的不方便,不像我們現在可以隨時出門旅行甚至出國。
『拾』 中國古代旅行有哪些形式,旅遊誕生的標志是什麼
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已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也居於世界前列,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史書記載,舜帝曾南巡至蒼梧,一路游覽了許多山川河流。再就是大禹,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周穆王,他曾八駕西行,直到瑤池見到西王母。還有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和孔子,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