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專家主張,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的人民在特定歷史階段創造的具有鮮明特徵的考古學文化。
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1)旅遊地理的地文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中華文明一體多元的發展格局中,首先發展起來的是同中有異、異中見同、多姿多彩、爭奇斗艷的地域文化。如從夏商周三代到戰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形成了燕趙文化、三晉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甘隴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嶺南文化、吳越文化等。
在這些地域文化中,只有齊魯文化在秦漢時期完成了由地域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轉化,其他地域文化只是作為文化的因子融入了主流文化。
齊魯文化是以儒學為核心的。孔子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上將傳統的政治與道德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因而給齊魯文化注入了新的靈魂。有了儒家學說,齊魯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夠擔負起領導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
到了漢代,經過董仲舒改造的儒學,對穩固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起了重要作用,對於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它既獲得了統治者的青睞,又得到被統治者的認可,是中國宗法農業社會最適宜的意識形態。
㈡ 地文景觀類旅遊資源的吸引因素與旅遊功能有哪些方面
地文景觀是指地球念塵內、外營力綜合作用於地球岩仿辯石圈而形成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的總稱。主要類型有地質資源、地貌旅備高缺游資源,是旅遊形式中的一種!不明白可以找我
㈢ 你對旅遊地理學課程的認識
從學術問題到學術規范:旅遊地理學者的自覺性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地理學經歷了30年的積累。一些旅遊地理學者逐漸認識和反思旅遊地理學科發展與學術貢獻、實用價值的關系,積極回顧和評價學科發展問題。萊垍頭條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學者從社會發展宏觀背景、學術發展整體背景以及旅遊業實踐背景的視角,回顧了中國旅遊地理學30年的發展,總結了不同時期研究的價值取向對學科發展的影響。
三大要素
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遊手段或旅遊媒介(旅遊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
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㈣ 東北地區的旅遊地理環境特徵
1.三環水繞、沃野千里,火山岩熔地貌典型
在富饒美麗的東北大地上,有山有水,平原廣布,其地貌類型的分布很有規律。東北地區的中心區域是東北平原,它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的大平原。這里的土地油黑色暗(俗稱黑土地),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平原的外圍被向南敞開的半環狀低山與丘陵環抱,山地與丘陵的面積大體相當,海拔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下。如西部的大興安嶺、北部的小興安嶺、東部的長白山地等,它們略呈弧形框架,是我國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本區外圍的北、東、南邊緣地帶被一連串江河湖海所環繞。主要有黑龍江與其支流烏蘇里江、興凱湖、以及流入日本海和黃海的圖們江和鴨綠江、黃海和渤海及遼河等。在規則的環狀地貌背景上,最具特色的旅遊地貌景觀當屬火山熔岩地貌。
東北地區位於世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邊緣,其火山形成與板塊的運動有關。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的俯沖、擠壓作用,造成本區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並且地殼發生一系列東北—西南向的深達斷裂,為地球內部岩漿噴出打開了通道。因此,本區火山排列多是東北—西南走向。
本區共有火山230多座,組成約30個火山群,佔全國總數的30%。這些火山有的丘陵狀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山麓附近,有的挺立在山地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是我國火山熔岩地貌類型最豐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地區。
本區的火山熔岩景觀既有集中分布的火山群,如長白山區集中了一百多座火山,其中輝南、靖宇縣境內的龍崗火山群是東北區最大的火山群,火山錐共一百多座,又有由於火山作用形成的天池瀑布、湖泊、地下森林等,如長白山天池和瀑布、阿爾山火口湖、五大連池、鏡泊湖、牡丹江地下森林等。
2.冬長嚴寒、夏短溫濕,冰雪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本區占據我國最北與最東兩端點,位於中緯度大陸東岸,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其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為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暖濕而短促。由於本區緊鄰著亞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風源地(蒙古高壓),而山體高度不大,不足以阻擋冷空氣入侵,一月均溫在-12~-30℃之間,是世界上同緯度陸地氣溫最低的地區。素有「中國寒極」之稱的漠河,曾記錄了-52℃的全國氣溫最低值。冬長嚴寒是東北氣候的主要特徵,冬季長達半年以上,積雪期長,積雪可厚達50cm左右。夏季全區氣溫不高,七月平均氣溫,大興安嶺北部低於18℃,基本無夏天,平原南部為24℃,平原北部的哈爾濱僅22.5℃。夏季風於7、8月到來,形成雨熱同期。東北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降水量雖然不十分豐富,但由於氣溫低,蒸發弱,濕度仍然較高,比鄰近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濕潤得多,屬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是本區發展氣候旅遊的有利條件。
東北地區山水兼備,山區山體高度一般不大,外形也比較渾圓,尤其是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坡度和緩且有變化,又有大量優質積雪覆蓋,雪期較長。積雪厚度平原一般為20cm,山地厚度達40~50cm。哈爾濱平均全年降雪日32.9天,積雪期長達122.5天。適宜的地形條件與積雪條件的結合,使本區成為我國低海拔地區中最有條件開展各種滑雪運動的地區。2003年僅黑龍江省開設的滑雪場有60多家。隨著滑雪旅遊熱的到來,往日寂靜的林海雪原將成為遊人賞雪、戲雪、滑雪的樂園。此外,喜歡冬獵的朋友也可以到這里一顯身手。
本區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凍斷流,黑龍江封凍期最長,可達6個月,冰厚1.5m左右。哈爾濱附近的松花江封凍期5個月,冰厚將近1m。自然封凍的河、湖冰面上開展各種冰上活動的天然場所,有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陀螺、狗拉爬犁及露天冬泳等體育、游樂、健身活動。另外,冰層較厚,堅實如石,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載重汽車可以行駛,往來運輸。
本區除了上述可供遊人進行參與性活動的冰雪旅遊資源外,冰雪藝術作品和霧凇是本區獨具魅力的奇景。冰雪藝術主要有冰燈、冰雕、雪雕等。在冰雪天地中,有一枝奇葩獨秀,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霧凇天氣現象在東北各地時有發生,僅吉林霧凇以其發生頻率高、觀賞價值大等優勢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3.避暑勝地眾多,消夏生態旅遊地域廣闊
全區夏季溫度不高,白天時間長而溫暖,夜晚時間短而涼爽,是本區消夏避暑的基本條件。本區避暑勝地遍布,具有代表性及地域特色的主要有:漠河「北極」特色游、溫帶海濱風光游、森林濕地生態游。
我國北至點所處的行政區是黑龍江省漠河縣,漠河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旅遊資源的獨特性。由於夏至前後這里沒有真正的黑夜,又常有北極光的出現,因此,它成為我國獨具北極特色的避暑勝地。
本區南部瀕臨海洋,夏季海濱氣候涼爽宜人,是避暑、觀光、度假的勝地,其中以大連最為著名,此外還有興城海濱風景區、庄河冰峪溝風景區等。
本區山環水繞、平原中開的地表結構,在不同程度上加強了氣候的冷濕性。山地形成了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和溫帶針闊混交林。山地的內側、東北中部平原,濕度減低,形成了溫帶森林草原與草甸草原景觀。由於氣候冷濕,適宜林木生產,使森林成為本區主要的自然景觀。其中具有很強觀賞性的森林旅遊資源有:大興安嶺明亮針葉林,小興安嶺挺拔紅松、冷杉,長白山針葉及針闊混交林區,以及別具北國情調的次生白樺林等。在茫茫林海中,蘊藏著不少野生動植物資源,有東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人參、貂皮、鹿茸被稱為「東北三寶」。
此外,廣泛分布的濕地景觀也是本區一個重要景觀特徵。濕地是一種獨特的景觀,是冷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我國約70%的濕地分布在本區,其中黑龍江省為沼澤濕地分布最廣、類型最豐富的地區。沼澤濕地為鳥類生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一些濕地還棲息著丹頂鶴、野天鵝等珍貴美麗的禽類,因而為發展觀鳥旅遊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總之,本區林密物豐,生態旅遊地域廣闊,有待於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
目前東北已建成的著名自然保護區有長白山、扎龍、蛇島、三江濕地等十餘處。在提倡生態旅遊的今天,這些地方必將成為人們嚮往的勝地。
5.1.2旅遊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本區歷史上的土著民族是長期以游獵為生的少數民族,其中滿族的前身也是游牧狩獵部族,滿族於明末在此建立大清,隨後入關遷都北京。在民族和文化發展的演變進程中,直至明清以前本區始終以少數民族土著文化佔主導地位,其中包括滿族農耕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鄂倫春、達斡爾的狩獵文化和赫哲族的漁獵文化等。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口大量流入東北,中原文化才融入東北當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關東農業文化,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近代由於沙俄、日本入侵及歐美移民的湧入,給關東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跡,表現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面。總之,由於特殊的地域開發歷史,決定了本區無論在民族成份還是在生產方式、文化景觀方面,都體現出典型的多元化特性,從而形成別具特色的人文旅遊資源。
1.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農耕與漁獵文化相復合,透射出具有關東文化特色的民俗風情。最能代表關東農耕文化的民俗,當屬鄉土氣息極為濃厚的「二人轉」。東北「二人轉」是由東北農村民間歌舞「大秧歌」演變而成的一種自娛性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由於這種民間藝術深深地植根於黑土地,所以最能充分表現關東農民直率、豪爽的性格與氣質特徵。其機動靈活、活潑風趣的表演常常出現在台上台下融為一體的火熱場面,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當地農民歡迎。而獨具特色的游獵和漁獵民族風情則更能人們的好奇和競相體驗。長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倫春、鄂溫克民族,吃獸肉、穿獸皮、乘馴鹿拉的雪橇,住宅是用樹木桿搭成的圓錐形架子,上面冬天蓋狍皮,夏天覆蓋樺樹皮,生活充滿了洪荒時代的山野氣息。他們判斷野獸行蹤的能力和捕獵技巧令人稱奇。世世代代依江而居,漁獵為生的赫哲族,是我國北方惟一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他們吃「殺生魚」,穿魚皮衣,乘樺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魚高手,叉魚技術舉世罕見。冬季或狩獵野獸,或於江上鑿冰洞下鈴鐺網捕魚,方法頗具奇趣。
冰雪藝術活動和冰雪娛樂活動是既傳統又時尚的獨具北國特色的關東風情。寒冷漫長的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北國冬景,吸引著無數未曾領略過冰天雪地的南方朋友。潔白的冰雪是大地的棉被,遊人的地毯,到了這里的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玩耍起來。熱愛生活的東北人民對大自然給予的豐厚恩賜,並沒有熟視無睹,他們積極地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藉助冰雪開展各種體育、健身、游樂活動,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打造出一個個冰晶宮般的奇妙世界。哈爾濱自清代起就有人製作冰燈、冰雕,在1964年舉辦的第二屆冰燈游園會上,開始創作展出冰雕作品,現在每年定期展出壯觀絢麗的大型冰雕藝術群。冰雪藝術不斷豐富發展,繼冰雕後,雪雕成為哈爾濱人為冰雪賦予藝術生命的又一傑作。自1983年起,在舉辦冰燈游園活動期間,哈爾濱又創辦了冰雪節。經過20年的運作,特別是近幾年的精心打造,已與日本的冰雪節、加拿大的冬令節、挪威的滑雪節並稱世界四大冰雪節。
2.受多種文化影響的建築藝術
東北少數民族的發展歷史及中原文化對本區的影響,在各地特色建築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其中明清以前的建築文化遺址主要體現了游牧民族風格,但也可發現其中與中原文化的聯系,如吉林省集安市漢魏時期高句麗古建築、古墓群和壁畫,黑龍江寧安市上京龍泉府遺址及留下來的八寶琉璃井和南大廟等古跡,遼寧省境內現存的多處近代佛塔,黑龍江阿城市金代時期的都城——上京會寧府遺址等。
從明代起,河北、山東農民開始「闖關東」,隨著中原人口的大量遷入,使得中原文化與當地文化進一步融合。滿族人所建的沈陽故宮,是清朝入關前的清室皇宮,獨具滿族生活色彩與藝術風格,是融合滿、漢兩族建築風格的經典之作。
在近代歷史上,由於沙俄和日本以城市為據點對本區進行殖民統治,使本區城市建築風貌出現與關內截然不同的風格,留下了大量歐式及日本式或多種文化融合式的建築,其中最典型的是哈爾濱。1896年沙俄佔據哈爾濱修建中東鐵路,當時俄國在文化上只處於二流地位,歷史上一直崇拜比較先進的法國文化。可以說,沙俄將「東方莫斯科」作為城市的形象目標,將「東方巴黎」作為建築上的藝術楷模。這一時期形成的獨特建築風格,是哈爾濱被稱為「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的主要原因之一。該市現今保存下來多達500多座的代表性建築中,絕大部分為歐式建築,其中不乏俄羅斯式聖索非亞教堂、拜占庭式東正教堂及典型的哥特式基督教堂那樣的優秀作品。眾多的歐式建築,構成了哈爾濱「東方莫斯科」的風格基調,而日本式近代建築的出現,為哈爾濱近代建築風貌注入了微弱的現代氣息,給和諧統一的建築風姿增添了多元色彩。可見哈爾濱的城市建築風格多元獨特,西洋式、東洋式、中國古典式及現代大廈交織,是本區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
3.快捷便利的交通運輸網路
本地區地形和緩,便於修築鐵路,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需要將東北的大量物資運往各地支援建設,所以目前東北有全國最發達的鐵路運輸網,共有鐵路70餘條,總長1.4萬km,形成以濱洲、濱綏、哈大線為主幹,以沈陽、四平、長春、哈爾濱為樞紐的鐵路運輸系統。現在由於鐵路全面提速,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可以做到朝發夕至,給觀光旅遊帶來極大方便。特別是滿洲里、綏芬河兩端還與俄羅斯鐵路接軌,沈陽、丹東線又是中朝兩國的國際線,為開辟本區對俄羅斯、朝鮮的國際旅遊線路提供了良好條件。此外,近幾年為滿足本地區的交通需要,又修建了很多高等級公路,在彌補鐵路網不足之處的同時,又為人們設計旅遊線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目前本區有大連、沈陽、哈爾濱三個國際機場,另有長春、佳木斯、齊齊哈爾、牡丹江四個特定機場。在水運方面,主要有黑龍江、松花江的內河航運。海上運輸有全國著名的大連良港,其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位。
可以說本地區已形成了全國最發達的交通網路,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2 主要旅遊地
5.2.1黑龍江主要旅遊地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東北部,以邊境大河黑龍江而得名,其境內物產豐富,山環水繞,平原中開。擁有巍峨連綿的大小興安嶺,沃野千里的三江平原,逶迤茫茫的林海雪原,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和冬寒夏涼的氣候條件,決定了黑龍江省在冰雪旅遊資源、森林旅遊資源和消夏旅遊資源方面的優勢。黑龍江省還有3000多公里的中俄邊境線,其得天獨厚的對俄邊境旅遊資源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另外,黑龍江省境內還居住著漢、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鄂倫春、赫哲等49個民族。其豐富多彩的地方民族風情,又為民俗旅遊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1.哈爾濱
哈爾濱位於美麗的松花江畔。是黑龍江省的省會,以她美麗的城市風光和獨特的冰雪旅遊活動聞名於世,被譽為天鵝頸下的一顆明珠。她是黑龍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主要景點有太陽島、斯大林公園、兆麟公園、博物館、極樂寺、聖索非亞教堂等。
哈爾濱以消夏旅遊和冰雪旅遊為其旅遊特色。盛夏時節,位於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和江北的太陽島上,綠樹成蔭,微風習習,亭台相望,碧草茵茵。是不可多得的避暑療養勝地。開始於1985年的「哈爾濱冰雪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由單一的冰雪活動發展為集文化、體育、商貿、旅遊、科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在冰雪節上既有晶瑩剔透的冰燈、壯觀絢麗的冰雕、潔白如玉的雪雕可供遊人觀賞,又有新奇刺激、熱鬧非凡的滑雪、滑冰、潑雪、滑雪橇等各種冰上雪上運動娛樂項目供遊人的參與。那五光十色、精彩紛呈的場面使人流連忘返。
哈爾濱市內那充滿異國情調的東正教堂,聖索非亞教堂、天主教堂等歐式建築及具有濃郁的歐洲特色的中央大街,在為它贏得「東方小巴黎」美譽的同時,也為它吸引來大批遊客。
2.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境內,是我國火山地貌及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
風景區由五大連池火山群、五大連池(湖)、礦泉和熔岩組成,具有池、石、泉「三絕」,湖泊、冰洞、石海「三奇」的風景特色。這里不但是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而且還是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
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形態各異的火山錐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形成於1719~1720年的火山噴發。由於形成年代較短,火山地貌完整,其形成的狀如海浪、蟠龍、瀑布等的岩流體和藏有大量形態各異熔岩鍾乳的溶洞,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五大連池(湖)是因為火山噴發阻塞河道而形成的五個碧波盪漾的熔岩堰塞湖。它與寧靜悠遠的14座火山共同組成一幅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山水畫卷。
由於火山活動的原因,五大連池地下水富含各種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和二氧化碳。因其奇特的理療作用,被譽為「葯泉」、「聖水」。
3.亞布力滑雪場
位於黑龍江省尚志市境內,總面積達220km2。這里山高林立,雪域廣闊,平均積雪厚度達40cm左右。積雪期可達半年,且雪質好,硬度適中,是非常理想的滑雪場地。由於1996年2月第三屆東亞會的滑雪比賽項目曾在此舉行,目前它已成為我國第一家按國際標准設計並為國內旅遊者提供綜合服務的最大旅遊滑雪場地。滑雪場設施齊全,除擁有總長度達30km的初、中、高級滑雪道15條外,還擁有1條長5000m的雪地摩托和氣墊船軌道,1條2680m的世界超級旱地雪橇滑道。
4.鏡泊湖
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是8000年前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熔岩堰塞湖。該湖四面環山,湖形狹長。面積達90多平方公里。沿湖兩岸山巒疊嶂、林木蒼翠、景色宜人。景區中的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城牆砬子、老鶴山、白石砬子峭壁、珍珠門雙峰、道士山九龍探水被譽為湖中八景。其中的吊水樓瀑布景緻最好。瀑布寬40餘米,落差20餘米,在豐水的夏季,瀑布下浪花翻滾、水珠飛濺、水聲轟鳴、氣勢磅礴。
在鏡泊湖西面約45km處的張廣才嶺山區,設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分布著十餘處火山口,最大的直徑約500m,深約200m。其內生長著樹齡多在四五百年的古樹,形成罕見的「地下森林」景觀。
5.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西部,距齊齊哈爾市區約27km處,總面積約420km2。區內沼澤濕地遍布,水草叢生,各種魚類嬉戲水底,是水禽最理想的棲息地。這里生活著260種禽鳥,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5種,最著名的是丹頂鶴,因其體態優美、鳴聲洪亮、數量較多而最有觀賞價值。故扎龍自然保護區還有「丹頂鶴之鄉」的美稱。
6.漠河
漠河是我國最北部的一個邊陲小鎮。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溫度為-52.3℃,稱為「中國寒極」。漠河由於緯度較高,夏季白天很長,尤其在夏至前後出現白夜現象,是真正的「不夜城」。來此觀光的遊客,可以欣賞白夜,並能看到晚霞與朝暉在北方的天空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運氣好時還可以見到神奇的北極光。因此,白夜、極光、夏季涼爽、冬季嚴寒是這里的旅遊特色。
㈤ 旅遊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旅遊地理學研究對象與基本內容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概括而言即旅遊與地理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間的關系。
一般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旅遊客源研究包括旅遊者概念、旅遊產生的條件及其背景、旅遊者行為規律、旅遊流及旅遊需求預測等。
2.旅遊資源的研究包括旅遊資源的概念、范疇、分類、各類旅遊資源產生的條件、特徵和分布規律、旅遊資源調查、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評價等。
3.旅遊規劃開發研究包括旅遊規劃開發、旅遊環境容量、旅遊資源保護、旅遊交通和旅遊路線設計等。
4.旅遊區域影響研究包括旅遊業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等。
5.旅遊區劃研究包括旅遊區劃的理論依據和區劃方案等。
6.旅遊信息與旅遊地圖包括旅遊信息的懼和傳播、旅遊地圖的特點、種類、功能和旅遊地圖的編繪等。
㈥ 旅遊地理的含義 具體如下
1、旅遊地理學界始運碼旅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旁凳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模扮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㈦ 旅遊地理的概念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定義 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 旅遊地理學煉身體、度假療養、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餚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㈧ 中國最早的旅遊地理文學作品是什麼
最早的當明敏慎屬《山海經》.這本書是徐霞客少年時代最愛讀的書.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雖然不不是專業於「旅遊地理」,但它實實在在是一本旅遊地理志.
此外,《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但著者和成書年代歷來說法不一,爭議較大.後來還有酈道元為其作注,寫成《水經注》40卷,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拿滑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
別的就多了,比如唐僧取經回來後寫的《大唐西域記》.
不能不說的是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它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比較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激敬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
㈨ 土耳其地文景觀 生物景觀 天氣與氣候景觀 旅遊商品 人文活動有哪些 每個舉4例
地文(含氣候):位於西亞和南歐,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最大城市舊都伊斯坦布爾,經濟學家及政治學家通常將土耳其認定為新興工業化國家。
氣候溫和,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巍峨的阿勒山高達17725英尺,山頂終年積雪覆蓋,景色最為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此外,這還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度,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此。
東南部較乾旱,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比較涼爽。一般來說,土耳其的夏季長,氣溫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帶來了降雪和冷雨。果園、麥田和水庫儲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園和去海灘遊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氣候多樣性說明土耳其的農作物品種極為豐富。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煙草、阿月渾子(開心果)、葡萄乾和水果蔬菜的產地之一。
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內陸高原向亞熱帶和溫帶草原、沙漠型氣候過渡。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4—20℃和4—18℃。年平均降水量黑海沿岸700—2500毫米,地中海沿岸500—700毫米,內陸250—400毫米。
人文: 土耳其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猛冊派。
居民中99%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1%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庫爾德語、扎扎其語、阿澤里語、卡巴爾達語。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姿備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枝賀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㈩ 什麼是旅遊地理學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娛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
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10)旅遊地理的地文是什麼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
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