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業發展情況有哪些指標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般適用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費、農村人口比重、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識字率等。不同的組織還制定指標來衡量各種制度環境。
其中,比如「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能比較合理的反應出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狀況,是廣泛適用的衡量發展水平的指標。
2. 旅遊資源的評價標准包括哪些
你好,我是旅遊包車姜師傅,關於旅遊資源的評價標准 綜合遊客、旅遊經營者、旅遊主管部門等各方面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的不同目的,在不區分評價主體的條件下,我們將其稱為主體模糊條件下,可將旅遊資源評價標准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知名度 旅遊資源的知名度是與其產生的歷史原因即歷史價值、存在的區位環境和狀態、文化與科學內涵、美感強度等方面密切相關的。一項旅遊資源,越和歷史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相聯系,則其歷史價值越高,從而其知名度也會越高;它存在的環境越好,區位優勢越大,保存狀態越完好,則知名度會越高;旅遊資源中文化內涵越豐富,越能代表某一歷史階段的科學成就,知名度越高;而在美感方面,越具有雄、奇、險、秀等特徵,吸引力就越大,相對而言知名度也會越高。一些名人故居,從建築的角度並沒有什麼特殊,甚至不如很多同類建築,卻因其和名人的關系,而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北京的香山,與我國南方很多低山丘陵相比,單從美感方面講並不及後者,但因為它在首都附近,區位優勢大,所以知名度遠遠超過同類地貌。 2.經濟效益 沒有經濟效益的旅遊資源,很難成為旅遊資源,即使是經濟效益差的旅遊資源,也很難成為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經濟效益的高低,是和這項資源的開發條件、環境容量、適應范圍與其他資源組合情況等密切相關的。 開發條件是指該項旅遊資源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所處區位條件、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環境容量指的是該項旅遊資源自身或其所在地,在同一時間所能容納的合理的旅遊者人數;而適應范圍是指該項旅遊資源能夠吸引多大范圍的不同地域、年齡、職業、文化素養的旅遊者,能開展包括觀光游覽在內的多少種類的旅遊項目,其旅遊旺季有多長等情況。 3.社會效益 主要指的是該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社會環境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表現在人生觀、 價值觀 、個人行為 、家庭關系 、生活方式、 道德觀念、 宗教信仰等方面 。一項旅遊資源,如果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能夠使旅遊者陶冶性情、提高品行道德修養、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起到寓教於樂和寓教於美的作用,則它的社會效益就是積極的和良好的。反之,就是消極的和破壞性的。比如博物館與賭場的區別,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一項旅遊資源,其開發利用後,如果是敗壞社會風氣,有礙社會環境,毒害人們的心靈,即使它的經濟價值再高,也要停止對它的經營,把它逐出旅遊資源的行列。 4.環境效益 旅遊業的發展,旅遊資源的開發,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既有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有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保護環境。優越的環境已經成為強大的旅遊吸引物,要加強旅遊資源的吸引力,首先必須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尤其是良好的自然環境的保護。二是促進生活環境質量的改善。為了開發旅遊資源,為了適應旅遊業的發展,旅遊地的基礎設施會不斷改進,為旅遊者服務的生活設施也會增加,從而在客觀上能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有利於當地人民生活的改善。但是旅遊資源的開發,也會對當地環境帶來消極的影響 ,主要也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旅遊環境的開發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多方面的。旅遊開發初期對植物的覆蓋率破壞最大。隨著不斷開發,旅遊者增多,物種的多樣性會下降,抗性弱的物種會消失。旅遊活動中如狩獵、垂釣等,甚至是觀看,都會對野生動物造成不良影響。二是對人文環境的影響。如垃圾污染、交通堵塞 、部分旅遊者的高消費和不良個人行為對當地居民心靈上造成的負面影響等。 因此,只有具備良好環境效益的旅遊資源,才具有開發利用的價值,而且旅遊資源所處環境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它的吸引力。
3. 衡量旅遊業發展狀況的指標有哪些
(1)旅遊人數
(2)旅遊收入和旅遊支出
(3)旅遊者停留天數
(4)其他指標,如遊客密度等
4. 衡量旅遊文化產業的三大指標是什麼
我國旅遊業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新世紀新階段,既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戰略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世界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較快發展,全球化、區域化合作的日益深化,促進了我國旅遊業的加速發展,我國作為世界旅遊大國的形象日益鮮明,在全球旅遊界的綜合影響力顯著增強。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人民生活需求加速向物質與精神並重轉變,休閑消費的大眾化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旅遊業發展面臨著更加美好的前景。
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旅遊強國,是全行業在世紀之交提出的奮斗目標。當前,加速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進一步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由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由滿足基本需求向強化服務質量轉變、由經濟功能為主向經濟社會功能並重轉變,切實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當前,旅遊業尤其需要從戰略發展的高度關注以下問題:
旅遊強國指標要進一步科學化
2000年,國家旅遊局面向21世紀研究提出的旅遊強國目標,主要參考了世界旅遊組織的一項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的旅遊接待大國和第四位的客源輸出國」。除此以外,旅遊強國指標還應有哪些具體內容,一直是旅遊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目前,旅遊業界對旅遊強國指標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對旅遊大國特徵的認識水平,往往把發展規模、在世界排位,以及接閉攜禪近上述預測作為對躋身旅遊強國程度的判斷。對於世界旅遊組織的預測,我們應予關注和重視,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參考,隱隱但更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預測不等於一套完整的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也不宜作為衡量我國成為世界旅遊強國的單一指標。
從全球公認的旅遊強國的情況看,衡量的指標是比較寬泛的、多元化的一些數據。既包括了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過夜旅遊接待和旅遊創匯的世界排位,還包括了其它方面的數據指標。從WTTC每年發布的旅遊發達國家的統計數據看,包括美國、西班牙、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在內,不管其旅遊經濟規模是多大,相同的許多項指標佔了全國總份額的10%以上,例如,旅遊收入佔GDP的比例、旅遊就業占的比例、旅遊投資占的比例、旅遊稅收占的比例、旅遊出口占的比例等。這說明,旅遊業發達與否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而不在於單項指標有多大。
近年來,海外人士十分關注我國經濟發展,對強國標准也多有探討,對我們理解旅遊強國有一定的借鑒。例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了《中國應為「盛世」做好准備》(2004年11月)的文章,認為強國不應是單一的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GDP水平,而應是一個復合型的指標體系,包括人民生活、教科文衛、思想文化等領域都應處於領先地位。
信息產業是旅遊產業的近鄰,都是轎塵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在建設強國問題上有一定借鑒性。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速度和單項產值的世界排位已超過了旅遊產業,但距信息產業強國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2006年,我國以年產9300萬台電腦、4.8億部手機的規模,成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二大國,但世界各國公認的《全球信息技術報告》將我國排在全球信息化水平的第59位。排在前三位的國家依次是丹麥、瑞典、新加坡,雖產出規模小於我國,但技術創新和綜合競爭力明顯高於我國。從我國旅遊業發展水平看,我國入境旅遊總量已經超過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但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還不夠強,這也是主要差距所在。
因此,旅遊強國目標是一個科學的指標體系,既應具有橫向的可比性,更應能夠反映綜合產業素質。
旅遊要素建設要進一步產業化
產業化是對產業發展較高的要求,是產業發展機制逐步健全的目標。國家旅遊局在研究「十一五」發展目標時,把完善產業化體系列為三大任務之一,產業化問題受到空前重視。加快旅遊發展的產業化進程,實質上就是從體系和機制上推動旅遊業發展,全面按照產業經濟的發展規律辦事。
對於旅遊產業化問題,業內的研究還較為膚淺,相當一些人認為產業要素發展就是產業化,這種認識有些片面和偏頗。其實道理比較簡單,就如同僅在農業生產中使用幾種機械,不能算是實現了機械化;把電話、傳真、電腦等僅作為辦公用具,也不等於實現了信息化。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旅遊業發展,各級政府出台了涉及產業定位、產業政策、產業立法、資金扶持等鼓勵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旅遊各產業要素的發展,但對產業化體系建設則涉及不多。最近10年,國家旅遊局開展了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工作,全國現有271個城市獲得了榮譽稱號,其評價體系包括20大項、176個評分點,既有對發展規模、產出水平、各產業要素的具體要求,更有很多事關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支撐條件、配套保障等「外圍」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遊產業化體系的輪廓和框架。
產業化發展不是對所有地區提出的普遍性要求。旅遊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地方,產業要素還正在萌芽,要求產業化發展是不現實的;而旅遊業已有相當發展基礎,並致力於把旅遊業培育成為重要產業的地方,產業化發展則是必然性要求;對於當前全國旅遊業來說,產業化發展則是刻不容緩的迫切任務,是促進旅遊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促進旅遊要素的產業化發展,應著重抓好以下方面:一是促進旅遊產業要素的發展與升級。在大力推動產業要素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產業要素的配套發展,努力形成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要統籌協調與相關產業的要素關系,將旅遊新興領域和業態納入產業要素范疇。二是逐步完善旅遊產品體系。要全面提升觀光產品,大力開發休閑度假產品,積極培育專項旅遊產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復合型旅遊產品體系。三是加快完善協調配套的旅遊要素體系。旅遊業的投資者、開發者、經營者應遵循旅遊產業發展規律,建立分工合理的市場利益共享關系;上下游企業之間、相關企業之間、同類企業之間,應實現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集團化、網路化、協作化。四是建立較為完善的旅遊法規、制度和標准體系,努力培育有利於旅遊發展的宏觀環境和旅遊消費環境。五是加快旅遊人才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旅遊業發展的良性機制。
旅遊發展機制要進一步市場化
開放性和外向型是旅遊業的天然特徵。旅遊資源的無限性和客源的廣闊性,決定了旅遊業是沒有邊界的,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經濟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和優化,但不夠開放的現象仍然存在,並以對內開放不夠最為明顯,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一是地方保護壁壘較多,阻礙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也影響了對外開放效應的整體發揮。二是現代企業制度尚未深入建立,一部分旅遊企業仍是國有體制,或者改制不夠徹底。以2005年旅遊星級飯店為例,國有的共5528家,佔全部總數的46.74%,國有的飯店房間62.67萬間,占總數的47.05%。三是市場在配置資源中尚未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個別地方以行政決策取代市場規律和市場行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四是旅遊市場監管過於行政化,動輒採取「運動式」的專項整治,對違規者採取「一次性死亡法」,但並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大力推進旅遊發展機制的市場化,重點應抓好以下方面: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旅遊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領導、統籌和推動,但絕不能替代或排斥市場化作用。各級旅遊部門要由對行業具體事務性的管理,轉向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引導和服務,為旅遊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正確處理政府職能與市場作用的關系。政府要重點在戰略規劃、政策環境、市場培育、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設施建設、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市場要重點在旅遊投資、市場開發、產品促銷、經營服務等與旅遊企業經營行為密切相關領域發揮導向作用。三是堅持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並重。要盡快消除行政分割和地區壁壘,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市場准入制度,對從事旅遊經營的各類企業,應公平對待,不得區別歧視。與此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四是進一步創新企業機制。要以資產重組為契機,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內容,以培育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為著力點,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
5. 判斷旅遊規劃成果的基本標准有哪些
旅遊規劃不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開發商、投資商花大價錢要的不是一堆精美的圖紙和方案,而是實實在在的具有操作性、可落地建造的旅遊開發指南。
以落地為目標,為客戶謀求長期最大化利益的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判斷旅遊規劃成果的基本標准有4條:
1.體系完整,深度達到
旅遊規劃是指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景區旅遊發展的指南和方針。返畝內容應該全面,顧及到旅遊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可以抓大放小但不能顧此失彼。旅遊規劃在掌握全局體系完整的基礎上,還應重點突出,重要節點、重要方面要深度達到。
2.內容創新,科學合理
旅遊規劃是最講究創新創意的。內容創新,才能起點高有賣點;科學合理才能保證方案能夠被執行實施。海森旅遊規劃公司認為,好的旅遊規劃方案應當內容創新、布局合理、項目恰當、規模適宜。
3.市場明確,賣點突出
市場是檢驗旅遊規劃的重要標准。看一個項塌攔目能否成功,關鍵要看其市場是否明確,賣點是否突出。市場明確、賣點突出 營銷推廣有針對性,遊客會雲集而來。
4.注重環保,多方獲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旅遊業的前提和基礎。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的確確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福音,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較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們團世胡的生活。但發展旅遊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老百姓而言,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好的旅遊規劃,要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要保障投資方、經營方、政府、當地百姓的利益。
6. 衡量旅遊發展狀況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1)旅遊人數
(2)旅遊收入和旅遊支出
(3)旅遊者停留天數 8、簡述統計旅遊人數的常用方法。
(1)在對本國居民的出境旅遊人(次)數統計方面,國際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國在這些出境旅遊者回國入境時,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統計。
(2)對於國內旅遊人數,世界各國都是通過定期的國內旅遊抽樣進行統計測算的。
7. 旅遊資源評價標准包括哪些方面
旅遊資源評價是對旅遊資源進行綜合性的評估,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環境質量: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環境主要包括空氣、水質、土壤、氣候等,人文環境主要包括文化、歷史、建築、民俗等。評價的指標帆虧頃可以包括環境的空昌保護程度、資源的獨特性、完整性、美觀程度等。
旅遊基礎設施態陸:包括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數量。評價的指標可以包括設施的完備性、舒適程度、服務質量等。
經濟效益:包括旅遊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旅遊業的收益和就業機會等方面。評價的指標可以包括旅遊業對當地經濟增長的貢獻、旅遊業的稅收和就業貢獻等。
安全與便利:包括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安全和便利程度。評價的指標可以包括交通安全、旅遊區的安全、旅遊警察的服務水平、旅遊者的出行便利程度等。
旅遊者滿意度:包括旅遊者對旅遊資源的整體滿意度、對旅遊服務的滿意度等方面。評價的指標可以包括旅遊者對旅遊體驗的滿意度、旅遊者對旅遊服務的滿意度、旅遊者的反饋意見等。
以上指標是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時常用的標准,不同的旅遊資源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標准,具體評價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