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丘的景點有哪些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是明、清時期的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今商丘古城內街道仍保持著古代的建築風貌。
二、芒碭山
芒碭山位於河南商丘永城市境內,古稱碭山,又稱「仙女峰」,是中原「一線五點」旅遊開發的重點景區。芒碭山是千里豫東平原上唯一的山群,歷史悠久,遺跡彼豐。尤其是秦漢文化遺存,被譽為漢文化博物館。古老、秀美、神奇的芒碭十三峰,峰峰有歷史,洞洞有傳奇。夫子廟、陳勝園、漢梁王陵、劉邦斬蛇碑等名勝古跡散落其間, 「四神壁畫」、「金縷玉衣」等中華瑰寶交相生輝。
三、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南湖畔,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應天書院為府學,稱為「應天府書院」。 北宋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府書院設立於繁華鬧市之中,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應天府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書院內主要景點有:崇聖殿、大成殿、前講堂、書院大門、御書樓、狀元橋、教官宅、明倫堂、廊房等。
四、閼伯台
閼伯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是帝嚳之子閼伯於4500多年前所建造的觀星台 ,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上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商族始祖閼伯一生不辭勞苦造福於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喻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閼伯死後,人們就按他的遺願,將他葬於台下,因其封號為「商」,此台又被稱為「商丘」。閼伯台建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顯得高大突兀。此台為古代商丘都城一帶的最高點,再加之古人認為閼伯台的精氣上應商星,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閼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徵。
五、燧皇陵
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園,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的商丘火文化景區內,是上古時期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園。據專家考證,燧人氏為天下第一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進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神道,神道兩邊,有排列整齊的龍鳳麒麟石雕,庄嚴肅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於陵區的中心,四周翠柏環抱,綠草如茵。陵墓建築風格借鑒了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設計理念,尤其在台階的修建上,注重「九、五」數字的運用,體現出了「九五之尊」的寓意。
② 商丘旅遊景點有哪些 推薦6個好玩景點給大家
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象一顆明珠,鑲嵌在豫東大地上。這座古城,秦到唐時稱睢陽,宋稱應天府,金至元、明、清多稱歸德府。城東南的古雎水岸邊,遍布著龍山文化的遺址。
2、芒碭山:永城市芒碭山文物旅遊區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西依肢做京九,東傍京滬,北枕隴海。有歐亞大陸橋之稱的連霍高速公路縱貫其間。文物旅遊區佔地十二平方公里,內括四大景區,三十個旅遊景點,是中原「一線五點」旅遊開發的重點。
3、火星台:火星台又叫閼伯台、火神台、商丘。南臨商開高速公路,北接古城旅遊區,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景區現有燧人氏陵、閼伯台、開元寺、花戲樓、植物園、玉皇宮、酆都城、商祖殿、月老宮等主要景點。
4、商丘梁園:梁孝王劉武,平息了長王之亂後,自負抗擊吳楚有功。在梁地大興土木,以睢陽為中心,根據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記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長十里」。
5、微子墓:微子墓在微山島西北部的一個小山上,海拔91.6米,山雖不高,卻是全島的最高點歷悉衡,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縣也因山而冠名。 微子,名啟,是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母庶兄。
6、商丘歸德古城:今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為古城堡式建築,城池外圓內方,形似銅錢。磚城牆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陸改卷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城內建築多為走馬門樓、五門相照的四合院建築群。
③ 火神台村位於哪裡
火神台村: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
火神台村與老南關村、彎隱常路口村、王悶鬧衫墳村、王營村、香山廟村、葉園村、糾庄村、宋菜園村、楊樓村、三里橋村、堤口村相鄰。
火神台村附近有燧皇陵、商丘古城、商丘古文化旅遊區、應天府書院、商丘八關齋等旅遊景點螞腔,有冰凌草、郭家水煎包、大有豐醬菜、哨子湯、炒冰等特產。
④ 火神台簡介及詳細資料
傳說五帝之一的唐堯封他的哥哥閼伯於商丘負責管理火種,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因此後人又稱他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之間的關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此台經史學家論證會論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天哪如文台。火神台為圓形夯土築成,台高 35 米,台基周長 270 米, 元代在台上建大殿、拜廳、禪門、鍾鼓樓,台前建山門、戲樓。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有古廟會,謂之朝台,方圓數百里之內的百姓前來趕廟會,香火鼎盛,十分熱鬧。
傳說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後,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 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辛爛孝辛苦苦地為保 存火種做了許多事情。他死後,人們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廟(或稱閼伯祠) ,後來通稱為火神台,閼伯是"火政",為什麼又成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呢?流 傳在當地的另一則傳說是這樣講的: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著向人間投放火 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 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發了一 場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嚇得人們四處逃散。閼伯為了保存火種,築起了高台, 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種。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 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燃燒著,閼伯卻餓死在火種旁。這篇神話中的閼伯可以稱 得上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
因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東地區,人們也將朝拜火神閼伯俗稱為"朝 台"。朝拜火神的時間,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實際上,人們正月初一就開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會期一個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民眾,紛紛湧向火神台,或帶 著各種社火來這里表演,以娛悅火神。第二次是農歷四月四日,這是一個祭商星的日子, 會期10天。第三次是在農歷六月二十三日,傳說這一天是火神閼伯死的日子,會期10天。 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神話信仰民俗中是罕見的。
火神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只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稱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靈等。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婦女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她家搬到哪兒,怎麼也升不起火。後來她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李歷啟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薩滿世界》,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庄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漢族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歷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與民間俗信的形形 *** 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古代的豫東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縱橫,森林密布。這里是中國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地區之一,中華民族的星星之火由此點燃,歷史上著名的伏羲氏、神農氏、朱襄氏(炎帝)、葛天氏、高陽氏、高辛氏、有虞氏、殷商等都曾在此片土地上活躍著。
為了更好的指導農業生產,中華民族的先民觀察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鳥獸的遷徙確定季節指導農業生產。《詩經》有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可見商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用候鳥遷徙指導農業生產。但是,最能指導農業生產的莫過於對日月星辰的觀察。
據左傳記載,伏羲氏"以龍紀官。"就是以天上的龍宿,這是由西方的處女、天秤、天蠍組成的龐大星宿,即是古代的東方青龍,因為龍地支屬辰,又名"大辰"。龍宿春分登天,秋分隱沒。直到今日仍有"二月二,龍抬頭;""五月二十五,老龍王探母,五月二十八老龍回家"一說。龍宿有一顆耀眼的紅星,它在天際運行180度而隱沒,這段時間是雨熱同期的農忙好期,就叫"大火";因為它為龍宿之心,又名心宿;又因為他和商民族的不解之緣,所以也叫"商宿。"心宿是龍宿的代表,所以《左傳》曰:宋,大辰之墟也。商丘古為宋地,可見商丘自古就是人們觀察大火、龍宿的地方。
伏羲氏之後,豫東大地的神農氏、朱襄氏(炎帝)進入農耕社會,為了更精確的確定時間,單取"大火"紀時。所以"炎帝以火紀官。"商民族集豫東文化之大成,《左傳》記載: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翻開谷歌地圖,至今仍有"火廟村"、"火神廟村"等稱呼,商丘周邊縣虞城、曹縣均有火神台,祭祀大火是商丘及其周邊地區獨特文化現象。
也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華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個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團,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號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於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實初義應正是火神之別號"。又辛同薪聲,《說文》:"薪,蕘聲。從艹,堯聲。"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讀堯。所謂炎帝高辛氏,其實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堯"。再參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辭·遠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鑽燧生火"(《管子·輕重篇》)、"炎帝死而為灶"(《淮南子·汜論訓》)等記載,可以說,"炎帝族團本來是一個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義也正是火神"。從以泰山為天下之中的觀點看,炎帝的活動區是比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產生了《初學記》卷九所謂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說法(何新《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為火神的古史傳說和以火神為"南方火帝君"並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實發展的軌跡可尋。
還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藉助對大火星運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運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此外,《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屍子》:"燧人上觀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為火也。"這種把火的發明歸功於燧人對心宿的觀察的說法,存在著本末倒置的錯誤。因為人類先發明了對火的利用,然後用"火"為"心宿"命名(稱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對農事的指導作用有如同火對於人類的生活一樣重要。由此可見,火星之火與燃燒之火原不相關,由於後人的錯誤理解,導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訛為火焰崇拜和關於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此說與前述何新之說的根本區別在於,何氏認為炎帝族團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與大火星宿兩層涵義,此說認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後人的誤會才衍生出來的。
圍繞著一些與火神崇拜相關的現象,學者們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認為火崇拜具有與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聯的特點,有人則認為火神崇拜與太陽神崇拜是不同的神只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現象,以為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則以為這種現象並無共性可征,等等。
有著千年歷史的火神台廟會已經成為商丘市春節文化活動的亮點。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古城西南的火神台(閼伯台),是祭祀火神閼伯的地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原始社會時期帝嚳讓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地為人類保存了火種,他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
"火神台"。
每年春節,火神台春節廟會辦得很紅火。邀八方來客,創旅遊發展,以"歡樂、文明、安全、效益"為主題,豐富春節期間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廟會主要突出"節目稀特,效果轟動"的特點,力爭為人民民眾的節日生活奉獻豐富多彩的文藝大餐。火了大江南北的東北二人傳、驚險的大型魔術表演及滑稽劇、雜耍飛車、馴獸、盤鼓、腰鼓、舞龍、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等將亮相廟會現場。花戲樓上拋綉球招親,老人喜歡的戲曲、琴書、墜子書及燧皇陵內鑽木取火、拜祭火祖等也將精彩上演。在華商文化廣場,還將舉行拜祭華商始祖大典活動,到時引來的商丘市內外各優秀企業單位、私營企業主、知名個體工商戶等前來拜祭,行施拜禮、恭讀拜祖文、吟唱頌歌等項目都將一一舉行。
另外,廟會期間,將對所有場地進行規劃分區,邀請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兒童游樂場等。
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 "台會 " ,老百姓又稱其為 " 朝台" 。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紛呈,是一種各地民俗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遊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台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獨桿轎、拉秦檜、武術、龍燈等等各種民間藝術的表演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製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等,琳琅滿目,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各色腔調,此聲蓋過彼聲。朝台的人們大多要買上一兩件給孩子作為過年喜慶之物,讓其盡興玩耍,以增添喜慶和吉利氣氛。廟會之上還有人另闢場地斗雞、斗狗、斗羊、鬥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 火龍舞 " (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台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閼伯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據傳說,上古時,帝嚳之子契在此為火正,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並觀測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久而久之,火正契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在他生前觀測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或火星台、火神台。 現存閼伯台建築群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精美別致,具有很高的歷史和學術價值。這里常年香火不斷,每年春節都有廟會,初一到十五熱鬧非凡,為商丘人世代祈福的祥和之地。
華商文化廣場與閼伯台連為一體,廣場總面積65268平方米,共有4個主體工程: 王亥像、萬商廣場、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門。該工程項目創5項"中國第一":第一個以商人為主題的廣場;第一個由兩萬多個"商"字圖案構成的廣場;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條由中國歷朝歷代法定貨幣圖案鑲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漢字構成的廣場大門。這里不僅是"商"文化的再現,也是新的旅遊觀光場所和地標。
另外,與商丘火神台相距不遠的山東省曹縣安蔡樓鎮也有一處火神台,為祭祀火神場所,民間俗稱北火神台。
⑤ 求商丘旅遊景點排名前十,哪些比較值得去
商丘景點排名前十:芒碭山、芒碭山漢文化景區、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燧皇陵、商丘古城、睢縣北湖景區、商丘古文化旅遊區、應天府書院、商丘崇法寺塔、睢杞戰役烈士陵園。都比較值得一去。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故事,這段神奇動人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商丘古城。說起美麗的商丘古城,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在這座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的歷史了。
⑥ 商丘有哪些旅遊景點
商丘旅遊景點有芒碭山、商丘古城、睢縣北湖景區、燧皇陵、商丘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永城市芒碭山地質公園等。
芒碭山:位於河南省商丘永城市芒山鎮芒碭山旅遊區-漢梁王陵,國家AAAAA級景區,探尋中原石室王陵,領略大漢文明的厚重博大。門票價格在:45元左右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古城環城南路與南關街交叉口向北,商丘古城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門票價格在:70元左右
睢縣北湖景區:北湖景區由睢縣東湖、西湖、蘇子湖、濯錦湖、恆山湖、甘菊湖、鳳凰湖等共同組成,總面積為15.6平方公里。
燧皇陵: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園,是上古時期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園,位於商丘古城西南三里處。
商丘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商丘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旅遊線路“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和河南省“0一線”東擴旅遊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丘市三大重點旅遊精品景區之一。
永城市芒碭山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鎮柿園村西靠S201,領略壯美花崗岩地貌景觀,追蹤地球演化軌跡。門票價格在:1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