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如何獲得旅遊資源

如何獲得旅遊資源

發布時間:2022-04-28 20:15:03

1. 93.構成旅遊資源的兩個條件是什麼

一是對旅遊者來說有游覽價值,通過開發的旅遊資源能使旅遊者增長知識,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
二是對旅遊業來說要有價值,它是旅遊產業的物質基礎

2. 怎樣著手開發潛在的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單體
可作為獨立觀賞或利用的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單獨個體,包括"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和由同一類型的獨立單體結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

3、旅遊資源開發
為發揮、提升旅遊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使得潛在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現實的經濟效益,並使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技術經濟行為。

4、旅遊資源地域分異規律
指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它表明旅遊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性。

5、非逆性原理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形成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到原來的狀態。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區域,旅遊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體色、觀賞遊憩價值或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最大的旅遊資源決定,這一規律被稱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營養級移動時,逐級遞減,後一營養級只能是前一營養級能量的1/10左右,該定律即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遊資源評價
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及取得最大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運用某種方法,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一定區域的具有一定旅遊資源價值特徵、環境氣氛及開發利用基礎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9、舞台化
以旅遊為舞台,在經濟等關系的作用下,旅遊主題成員間充分交流,從而賦予旅遊地以「故事」,使得成員以旅遊地為道具和載體,獲取經濟關系以外的收獲。

10、文化的物化
是將客源市場對旅遊目的地的認識中尚未有具體形態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質的形式在旅遊地表現出來。

11、旅遊資源承載力
在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一定生態功能和民族歷史文化不至於消失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遊業規模及接納遊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場法
可以直接運用市場價格對可以觀察和度量的旅遊資源價值變動進行測量的一種方法。

13、替代性市場法
當所研究的旅遊資源本身沒有市場價格來直接衡量時,可以尋找替代物的市場價格來衡量。

14、假象市場法
在替代性市場難以找到的情況下,以人為創造假想的市場來衡量旅遊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稱為假象市場法。

15、初始原風景
是對人們成年之前所居住環境的總體概括,它影響著旅遊者選擇旅遊地的取向。

16、旅遊資源的三個特點。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會創造的,其存在是客觀的;
2) 與旅遊者直接相聯系的,能激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是旅遊者旅遊活動的對象物,能滿足旅遊者的特定需要;
3) 與旅遊業直接相聯系,能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產生一定的效益。

17、簡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遊資源的主類。
可以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等八大主類。

18、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
1) 同質性與差異性原則;
2) 對應性原則;
3) 第次性原則。

19、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20、人文旅遊資源的景觀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顯著的時代性
3) 豐富的文化性

21、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
1) 木構架為主的框架式結構;
2) 優美柔和的輪廓造型;
3) 整齊而靈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豐富絢麗的建築裝飾;
5) 天人合一的環境藝術。

22、簡述園林景觀的構景原則和造景手法
構景原則有:
1) 貴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對景、漏景

23、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1) 非物質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樣性;
5) 體驗性。

24、旅遊資源普查的意義
1) 有利於掌握資源賦存現狀;
2) 有利於明確資源開發方向;
3) 有利於資源的科學保護;
4) 有利於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25、旅遊資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遊資源普查表格;
2) 旅遊資源普查報告;
3) 旅遊資源信息查詢系統;
4) 相關圖件等。

26、旅遊資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針和「五定」原則分別是什麼
「十字」方針指科學、客觀、准確、量化、簡潔;
「五定」原則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級、定影。

27、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評價的目的:
1) 明確旅遊資源的質量;
2) 確定旅遊地的性質;
3) 提供開發利用的科學依據;
4) 反映旅遊資源的演化發展情況。
評價的原則:
1) 全面系統原則;
2) 動態發展原則;
3) 客觀實際原則;
4) 綜合效益原則;
5)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28、《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
1)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規模、豐度與幾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響力;
6) 遊憩期或使用范圍;
7)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29、簡述「三三六」評價法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
三大價值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六大條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旅遊資源的類型和地域組合條件、旅遊資源的容量條件、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和施工難易條件。

30、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31、旅遊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針對每一種特點,我們在旅遊資源開發中應注意什麼?
1) 相對可移動性。一方面導致了美食旅遊和購物旅遊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導致全國各地美食和旅遊紀念品日益趨同的現象。因此,從開發旅遊商品的角度來看,應該有意識地限制旅遊商品的移動,使其始終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沒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壟斷性且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在旅遊商品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依託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特徵,開發壟斷性強、地域特色突出的旅遊商品。
3) 再造性。相關的旅遊開發不是受到旅遊資源本身容量的約束,而是受到旅遊市場發展規模的限制。為此,作為比較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需要重視旅遊商品的開發,提高購物、飲食在遊客消費中的比重,為地方旅遊收入增長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32、試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角度談談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
根據開發規模、開發對象功能,以及開發組織形式不同,對開發類型的劃分是不同的。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來看可以分為跨區域開發、區域開發和小區域開發,甚至產品開發。
1) 跨區域開發涉及空間范圍巨大,應在高位政府主導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協作下進行。為避免出現重大失誤,必須進行規劃研究,並在開發過程中對規劃對調整。
2) 區域開發是指市級開發。由於管理機構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區域開發是政府指導並控制下的開發。根據旅遊資源的等級、區位條件和區域經濟背景的組合,對區域旅遊開發方向進行判定。
3) 小區域開發是指村鎮級別的開發。確定開發方向,注重與周邊村鎮的差異性發展,提倡差異競爭。小區域開發所涉及的空間有限,對開發資金規模要求不高,當地可自主開發。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於開發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試述地質地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開展地學專業旅遊
此類資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學意義,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教育功能。
2)開展觀光旅遊
一要保持地質地貌原貌,盡可能避免人為的修飾和改動;
二要向遊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務,滿足遊客的各種旅遊需要;
三要注意對資源及環境的保護。
3)開展體育健身旅遊
利用地表的地勢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過旅遊者自身運動,達到體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線路的選擇、設計,同時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最大限度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
4)開展療養和度假旅遊
在一些地質地貌景觀奇特、優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區,可建成療養院或度假區。
5)發揮地質地貌在風景區中的襯景作用
有些風景區雖然不是以地質和地貌風景為主,但它離不開地質地貌這個基礎,所以如何充分發揮地質地貌的襯景作用是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一個重要技巧。

34、試述遺址遺跡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選擇開發的具體對象
要以考古發掘及其科研成果為依據,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
就某一地區而言,應從宏觀上把握遺址遺跡的分布狀況、類型、特徵、蘊藏量及相應的聯系與區別;從微觀上選擇重點遺址,弄清其時代、類型、文化屬性、文物藏量和歷史科學價值,為選擇具體開發對象提供依據。
2)確定開發目標,因地制宜進行開發
a對自成系列的遺址群的開發:在遺址群所在地建立綜合性的游覽區。
b對范圍小、獨立存在的遺址的開發:可建立專題博物館。還有些價值重大、特點突出,但尚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獨立遺址,則以保護為主,對其價值與范圍樹立標牌,作為參觀點納入該地的旅遊產品中。
c對廣泛分布的同類遺址的開發:開辟為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如三國旅遊線路
d對歷史文化名城內的古遺址的開發,應納入名城總體建設規劃之中。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有再現型和展示型兩種
e對革命軍事遺址的開發:以國內旅遊者為重點,以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為中心任務,貫徹寓教於游、寓教於樂的方針,根據具體對象因物而異,採取不同方式進行開發。
3)遺址遺跡的開發應該融入遊客的體驗
如北京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將實施新保護規劃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

3. 貴州應該怎樣開發省內的旅遊資源

大力發展「貴銀」「黔綉」「黔蠟染」等系列旅遊商品,創新改革地方特色美食和民族手工藝品等。

推動「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引導社會資本以租賃、承包、聯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投資開發鄉村旅遊項目,興辦各種旅遊開發性企業和實體,對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的旅遊企業,按照規定給予稅收優惠、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支持,推進旅遊與農業、水利、工業、林業、文化、交通、體育、康養、養老等多產業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貴銀」「黔綉」「黔蠟染」等系列旅遊商品,創新改革地方特色美食和民族手工藝品。深入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在重點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高鐵站、主要交通幹道旅客集散點等重點區域設立貴州綠色農產品、旅遊商品銷售專區、專店或專櫃,鼓勵酒店、農家樂等旅遊餐飲場所積極采購深度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

(3)如何獲得旅遊資源擴展閱讀:

貴州省發展旅遊業的相關內容:

1、制定全省重點鄉村旅遊宣傳推廣方案,充分利用旅行社在市場推廣方面的優勢,加強對貧困地區重點旅遊景區、線路產品和鄉村旅遊品牌的宣傳營銷,引導更多遊客到貧困地區旅遊和消費。

2、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創新旅遊扶貧手段,升級完善全省旅遊發展和旅遊精準扶貧雲系統。在全省選取100個貧困村作為監測點,構建覆蓋全省的監測網路體系,動態跟蹤、評估旅遊扶貧成效。

4. 如何快速的查找旅遊資源

推薦一個面向旅遊的搜索網站:游記攻略,景點新聞,自助游結伴,跟團游,這些都有
在網路搜 1798hw

5. 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的價值通常從美學觀賞性、歷史文化性、科學性和奇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美學觀賞性是指旅遊資源能提供給旅遊者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是吸引力較大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性,如桂林山水、張家界的山石、敦煌莫高窟、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文化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旅遊資源是否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其遺留文物古跡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指旅遊資源是否具有或體現著某種文化特徵,是否與某種文化活動有密切關系,或者是否與文學藝術作品、神話傳說直接相關。科學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某些特性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科研方面具有什麼樣的地位,能為科學工作者和探索者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和幫助。奇特性即旅遊資源的特色、個性,也就是「與眾不同」「唯我獨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徵。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運用適當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旅遊資源進行宣傳、包裝和挖掘利用,使之納入旅遊業范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種各樣的景區景點,如風景區、文博院、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等。

6. 如何開發歷史文化旅遊地資源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護法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局部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項目,合理規劃中遠期項目。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幹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保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類型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類型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保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游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局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保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一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跡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跡保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台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1925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游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撥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閑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7. 怎樣才能實現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主要問題:有限資源面臨市場迅速擴張的壓力。而重復建設和盲目粗放式開發加重資源供需失衡;資源開發從人文景觀資源轉向自然生態資源,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就成為一對難解的矛盾;城市建設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也因「兩張皮」而導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態資源的浪費;旅遊經濟高速增長與僵化陳舊體制並存,開發機制有待轉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試就這些問題,並以珠海市為例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的正確途徑。

一、旅遊資源開發原則與景點布局
珠海作為全國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國家級的風景旅遊區正在進行旅遊資源的大開發,也就是旅遊環境容量的大擴容。對此,我們應如何確定擴容的方向、內容、層次、深度,以達到既有內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擴展?在擴容的過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問題?本人認為,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特色即差異性。鮮明的特色是旅遊資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會有注意力。旅遊經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要注意旅遊景點之間的差別性,體現人無我有的特色。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實質就是要尋找、發掘和利用旅遊資源的特色。經過開發的旅遊資源,不僅應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時,還應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鮮明和有所創新和發展,絕對要避免在開發後的旅遊資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壞。
(二)共生性原則。就是這一旅遊項目與另一旅遊項目之間是共生的。旅遊項目是外部性很強的項目,有正向和負向外部性之分。所謂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容的、互補的、協調的,看了這一景點之後,有一種再去游覽另一景點的渴望。所謂負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剋的、類同的,而不是呈現合作形態。旅遊資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資源與自然資源之間、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的共生性現象,而且不同的旅遊項目,其共生現象是不同的。如展覽館與賓館、商場、交通設施、自然景點、人造景點相互之間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種旅遊景點在某一小區域內的協調。
(三)網路化原則。旅遊業是一個擴大化了的網路,是自然網路。在珠海旅遊業的發展問題上,我們經常強調要有大珠三角的觀念,要發揮珠三角各市的旅遊資源優勢。實際上,如果某地有獨特性的旅遊亮點,即使人為阻止也是不行的,遊客還是會千里迢迢去游覽,會千方百計解決道路不暢、住宿飲食不便等問題。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的旅遊景點有沒有形成亮點,有沒有形成網路,各地的旅遊景點在大區域范圍內有沒有產生互補效應。從珠海的旅遊實際情況看,存在著以下三個網路。
首先是小網路,即中心城區旅遊景點的大擴容。我們要考慮景點之間的共生性,要強調內涵的挖掘,包括實施市區西部和東部的旅遊大開發,重點開發建設唐家灣古村鎮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原唐家舊鎮、共樂園、淇澳白石街、金鼎會同村等,珠海國際賽車、珍珠樂園等旅遊資源也有待於整合)、現代教育科技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大學園區、南方軟體園、科技創新海岸等)和南灣旅遊新區(包括南屏科技工業園工業游、北山楊氏大宗祠、灣仔花卉公園、海鮮干貨市場購物游等)、橫琴特色旅遊區。
其次是中網路。也就是「兩區一島」,即斗門區、金灣區和東區海島的旅遊開發。斗門區的白藤湖旅遊區已經配套成熟;御溫泉也已名揚海內外;黃楊山-金台寺旅遊區正在完善之中;生態農業游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挖掘。金灣區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旅遊開發也呈現良好勢頭。亞馬遜熱帶風情園起步看好;平沙溫泉由於香港中旅注資改造氣勢恢弘;飛沙灘也漸漸遊人如過江之鯽;長達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聯起一個個新的工業園區,也將串聯起一個個新的旅遊區……但目前整個大西區的旅遊線路安排還是單向的,沒有形成環線。我們應將珠港大道、湖心路、黃楊大道構成的「U」字形結構變為「O」字形結構,使之相互之間形成一個小的閉環,將湖光山色、寺廟溫泉、港口海灘等山水景觀和文化景觀、城市景觀串聯起來,而後向外輻射。東區海島開發還需加大力度。從目前已開發的東奧島、桂山島、萬山島和外伶仃島看,基礎設施不足、水電供應、交通、污染等問題有待解決,旅遊項目的開發尚待挖掘,動植物資源保護有待加強。特別是要乘港珠澳大橋的契機,加強與香港、澳門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遊環線。
第三是大網路,就是整個大珠三角旅遊資源的連線成網。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別人的資源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資源與外地資源進行整合,取長補短。廣深珠和粵港澳的旅遊資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廣深珠萬人美食游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以上觀之,要實現旅遊景點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網路化,自身的核心景點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們許多旅遊景點存在著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這關鍵在於景點擴容的思路、設計理念和開發主體上存在著問題。從設計理念上講,自然資源的開發,不僅要求有獨特性,同時還要強調資源開發上的文化內涵。俗話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對景區也是這樣,景不在大,有文化內涵則榮,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會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點開發如果沒有文化,就會失去內涵,就不會令人流連忘返。有些旅遊景點建設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現在這一方面。就文化景觀而言,主題公園是最容易重復的。為什麼會是開發水平太低,而且互補性不強呢?關鍵是許多主題公園的文化原型沒有對路。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樂園)之間都存在互補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轉換,有些是對比,相互之間的關系如沒有處理好,景點規劃就難以落到實處。
二、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模式
珠海旅遊景點另一擴容方向,應該是由城市走向鄉村,這是符合人類回歸自然大趨勢的。在這一過程中,就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要處理好自然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關系的處理上,存在著四種模式;而發展生態旅遊則應注意三大問題。
(一)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模式選擇
1、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消極的,已是被實踐所否認的。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文物部門的職責,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別不是旅遊業的目的。
2、為開發而開發。這是盲目的,是小農意識。就像農民在水鄉養豬、河裡養點魚一樣,養大了賣出去,取得個人利益,而對水體造成的污染則全都不管。還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觀地帶搞成墓地,能賣出去收點錢就行,根本不考慮環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毀了聚寶盆去討飯。
3、為保護而開發。如果這個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須是通過保護來開發的。白藤湖地帶,既有沼澤地,又不完全是濕地,帶有天然與人工池塘相結合在一起的特徵。在珠海城區存在這樣的一塊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這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完全可以統一,這在整個中國城市中也是難以找出第二個來的。白藤湖水鄉這樣的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壞了,是無法恢復的。對於這樣的旅遊資源,不能由一家企業進行壟斷開發,必須是政府進行壟斷,在高起點的規劃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分片分期進行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的主體可分成三類:一是完全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二是政府與企業進行壟斷性開發。像威尼斯一樣,將白藤湖水鄉內的道路、橋梁由企業為主體興建。小遊船的經營權則由政府壟斷,拍賣給企業經營。三是完全由政府為主體開發。如城區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體的保護等。重要的旅遊資源應取後兩種開發模式。
4、為開發而保護。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欄島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到保護。可以選擇在政府嚴格規劃的前提下,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有些項目規劃好以後,可以將項目30年的經營權公開拍賣,國有資產就可以實現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東區海島等項目的開發經營權,如進行公開拍賣,就可賣到很高的價錢,而後由業主們自行招商,精心策劃開發。這就是政府對項目的所有權壟斷,經營權放開。
項目經營權進行公開拍賣時,要設立誰最具有開發能力,誰設計的開發方案最好這兩個標的。第一個標的由拍賣評定,第二個標的由專家組投票評定。把這兩個標的統一起來,最後確定開發單位。
如為開發而保護,就要停止「石頭經濟」、「泥沙經濟」、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發展,把鬱郁蔥蔥的山頭搞成癩痢頭,那是對自然資源的極大破壞。這些低層次的開發、破壞性的開發,必須停止,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8. 如何更好的開發旅遊資源

旅遊投資主要包括三大類別:一類是自然資源開發項目、一類是文化資源開發項目、還有一類是人為項目,人為項目沒有自然和文化資源,是一個以市場為前提的人工化的人為項目。

旅遊需求的多樣性非常大,比如談戀愛時帶你的女友一起去旅遊,以便觀察一下你的戀人在一個群體間的為人處事的個性也是一種旅遊需求,現在許多單獨去麗江旅遊的女孩子,因為感情問題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麗江這樣的環境,旅遊需求往往有非常多的層面,我們在進行市場調查時發現,現在有一個現階段非常大的特點就是一般的旅遊者都選擇與朋友或家人一起出遊,旅遊的需求包括了個體性的需求,也有群體性的需求,與社會交流的需求往往在產品的設計中間和旅遊過程設計中間會產生重要效果…….我在廣州智匯旅遊景區管理網站上看到的

9. 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有哪些

1、特色性原則。
這是指發揮「唯我獨有」的民俗風情資源優勢,充分體現本國、本地區、本民族的特色,創造「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旅遊項目。只有在開發特色民俗風情旅遊資源和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所謂特色,就是「你無我有」,「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如何判定某一民俗風情旅遊項目具有獨特性,可以參照旅遊資源主要質量指標;珍稀度是指世界范圍內旅遊資源賦存的價值水平,包括絕無僅有的、罕見的、珍貴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跡;古悠度指在一定范圍內旅遊資源形成的歷史年代,它產生時間越早,歷史古悠程度越大,特色層次也越多;奇特度是指旅遊資源與人們生活、現實環境的差別程度。由於旅遊者出遊的重要心態就是求異、求新。因此,奇特度愈強烈,資源特色層次則愈多,對旅遊者吸引力也愈大;規模度指旅遊資源在同類的雄偉、磅礴程度,可構成一系列旅遊極極值,它們或是同類風景面積范圍最大者,或是建築體態最高,最長者,或是同類資源數量、層次最多者等。這種「最」型資源是不同范圍的景觀極值,其特色層次和吸引力比一般資源都要多;完整度是指旅遊資源的保存完好程度。一般而言,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越是完整保存下來的旅遊資源,其特色層次比保存不完整或只剩下遺址的資源高;審美度或稱觀賞度,是指同一類旅遊資源的藝術表現程度。一般來說,其藝術審美價值越多的旅遊資源,其特色層次也越多,旅遊吸引力也就越大;組合度指不同旅遊資源構景因素組合配套的程度,包括單位面積上資源組合密度、豐度、和諧度。凡是旅遊資源組合最集中、最豐富、最協調的地方,其資源總體特色層次也最高,對遊人的吸引功能也最大。以上旅遊資源評價的七個標准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相互聯系的評價系統,應用時必分別判斷,綜合比較,以此為客觀、科學的依據,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民俗風情旅遊項目和產業,有特色的民俗風情旅遊項目或產業才會具有生命力。如蘇州組織除夕寒山寺聽鍾聲的這一有特色的旅遊項目;新疆的歌舞表演,一般都安排在葡萄架下,遊人一邊品嘗著新鮮、甜蜜的葡萄,一邊飲著葡萄美酒,欣賞著活潑優雅的歌舞;北京仿膳飯庄經營清宮風味菜點而聞名遐爾,每年接待客人約十萬人次,其中有許多國家元首、貴賓;雲南的竹樓賓館等。
總之,獨特性要求我們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產品時,要有創新精神,在旅遊線路、活動、景點的設計時,要有創新的、唯我獨有的設計構思,有觀念上的更新,有創新的勇氣和膽略,有創新的風險精神。而且,獨特性還要因地制宜,不能離開自身的人文優勢和自然優勢,不僅要挖掘蘊藏著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旅遊,更重要的是利用本地區獨特的條件創造性地開發新的民俗風情旅遊特色產品。
2、保護性原則。
在這里, 保護性原則有兩重含義:其一是指對民俗風情旅遊資源的保護;其二是指對人類生存空間的保護。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巨大財富,但是,人們面對它時,不是加倍珍惜、妥善保護、而是熟視無睹,淡然處之,甚至還進行破壞性、掠奪性地開發。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保護旅遊和生存環境看作旅遊發達興旺的生命線。正如瑞士旅遊局局長瓦爾特?勒先生指出的那樣:「破壞了名勝古跡,就失掉了旅遊業賴以生存的屬性和環境」。因此,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時,必須以保護為前提。
如開封要建「宋街」的消息傳到海外後,正在加拿大講學的東南大學朱光亞副教授火速給該市領導來信指出,開封文物很多,如能保護利用現在的文物,就能吸引很多遊人了。按古人標准建街,滿足不了現代人的要求的。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宋街」還是建起來了,而且就壓在宋代宮殿遺址上面。在優美的風景名勝區亂修亂建工藝粗糙、形式和格調庸俗低下的廟宇及神魔鬼怪塑像、組織封建迷信活動,這是對清幽美麗的環境造成了干擾、污染、甚至破壞。北京城作為500 年前經過精心構思總體規劃而成為一個世上罕見的整體建築,它明快、勻稱,從發展旅遊業的角度看,這古城風貌本身就是一項十分誘人的旅遊資源。然而現在,城牆沒有了,許多古建築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當代世界上司空見慣的、火柴盒式的群樓。再如沈陽故宮周圍的大樓和住宅,都屬於類似情況。
因此,保護和搶救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是開發、利用的前提,沒有保護的開發是掠奪性、破壞性的開發,沒有搶救即將消亡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的先決條件,開發和利用民俗風情旅遊資源也就等於一紙空文。
3、參與性原則。
隨著旅遊者階層的擴大,旅遊知識的增長, 識別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旅遊者要求旅遊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運動的內容乃至冒險的趣味,要求參與其中而不是從旁觀賞。民俗風情旅遊最大的優勢是旅遊者能親身體驗民風民俗,參與民間活動,感受濃郁的人情味,而不是「走馬觀花」。因此,我們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項目時,應該讓遊客在美景中參與到故事中去,當一次「神」,做一次「仙」,過一次異常的生活,讓人留連忘返。筆者曾在以色列訪問過一個阿拉伯人居住的村莊,那裡沒有秀麗的風景,也沒有更多可供觀賞的人文景觀,僅有一個很小展示的早期阿拉伯人生活、勞動用具的陳列室,一個破舊的帳蓬,給人展示阿拉伯人過去的居住方式,在這個極其簡陋、酷熱的帳蓬中,熱情的主人邀請客人們跳舞,唱歌,娛樂,並讓客人們品嘗阿拉伯人特有的食物:一種特製的大餅和極其苦澀的咖啡,但就是這樣的參與性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們認為那一天游覽項目,就是在這個阿拉伯人的小村莊最有趣、最難讓人忘懷。又如浙江省有關單位組織的教育團,主要面向美國知識階層,旅遊內容包括各種有關中國文化的講座,參觀絲織廠,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聯歡,去富陽「農家樂」作客等,深得客人好評。
在民俗風情旅遊項目的開發中,應多注意開發那些能讓人試一試、嘗一嘗、置身於異國情調、異地風情中,傳統的博物館的展示方式遠遠沒有讓人參與到活動項目中去那麼親切、那麼激動人心。當今,博物館也一改過去那種「請勿觸摸」、「嚴禁攀登」的老規矩。如日本的人類學博物館、英國的喬維克海盜中心遺址博物館,以及我國丁村民俗博物館等,在這些博物館里,旅遊者可以重溫人類的歷史,體驗生活的艱辛。我們知道,歷史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過去性,它既不能直接觀察,也不能重復試驗,所以歷史只能在博物館里「重演」。
4、文化性原則。「文化是明天的經濟」。 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時,在建設民俗風情旅遊項目時,要高度重視其文化內函。即要有較高的起點和要求,充分開發、利用優秀的民俗文化,摒棄民俗文化中落後、反動的成分。所以,首先要鑒別、評定民俗風情項目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是否確實屬於民族優秀文化;其次,如果是屬於優秀文化的民俗風情,還要科學的實事求實地評定其水平和價值,達到一定水平和品味的,至少在一個地區范圍內是最好的或一流的,並在更大范圍內也有一定吸引力的,才予以肯定和進行恰當地開發建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人類文化群體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生物環境和文化環境三部分,其中文化環境是各文化群體以自己的方式所創造的,它與自然環境、生物環境從一開始就受到文化習尚的再塑和重塑,同時也使人類旅遊行為獲得更深層次的內涵,促使旅遊與文化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進一步結合。旅遊與文化的有機聯系及其作用機制,將使現代旅遊產業意識具有比以經濟為尺度的意識更深刻和更全面。現在有的旅遊營業者,對旅遊文化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他們只是把旅遊業視為一本萬利的「搖錢樹」,結果造成風景名勝和文化遺產的不同程度破壞。可見,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必須具有一定旅遊文化意識,把旅遊產業視為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特別是隨著旅遊業的深度開發,以文化旅遊為內涵的旅遊將會超越觀光為特點的旅遊。近來我國許多旅遊區、點、和企業,都在不斷注入文化游樂內容,其中有的已形成文化游樂型產業。即使是以自然觀賞為主的旅遊點,融入文化旅遊內涵,將取得純自然風景無法取代的社會效應。
因此,是否具備旅遊文化意識,將成為民俗風情旅遊興衰的動力,也是發展文化型旅遊事業的導向戰略。這就要求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和機構去從事研究和發掘,無論是按地區或類別,要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無論從科學還是文學、史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系統挖掘,但有的旅遊企業開發不遵循市場需求規則,並且日益表現出重經濟輕文化的不良現象。沒有文化或文化品味不高的旅遊產品、項目是不會給投資者帶來效益的。
5、鄉土性和古樸性的原則。
民俗風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風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歷史傳統等,它具有區域性,傳統性和古樸性。如果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時,不遵循這一原則,將民俗風情庸俗化或「洋化」,這就會導致傳統文化及其特色的喪失。如某些旅遊景區,不是致力發展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娛樂產品,而是照抄照搬、相互重疊,導致出現過多的歌舞廳、KTV、現代娛樂場所等。 為了經濟效益亂拉客,有的甚至出現「三陪」等違背旅遊地傳統文化、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招待手段,拋開自身的鄉土性、古樸性,追求所謂的「現代化」;另一種傾向是「洋化」,民族歌舞、民俗活動、工藝美術品出現了「洋化」特徵,而缺少了鄉土性、古樸性的原汁原味。筆者曾碰到一個德國漢堡民族博物館的人類學家蘇姍女士,為舉辦一個中國文化藝術節,專程到中國尋找一個民族歌舞團前去德國漢堡民族博物館演出,看了當地的許多民族歌舞團的表演,她都不滿意,原因是民族歌舞團的舞蹈員都芭蕾化了,不是正宗的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少了的正是鄉土性和古樸性。
在開發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時,我們應當展現當地的歷史和現狀特色,不僅內容而且格調、造型、色彩都要有濃郁的古樸性,給人以親切、真實、淳樸、鄉土、異地色彩、懷古思念的心理感受、把繼承傳統和移風易俗結合起來,寓個性、特色於共性和發展進化之中。當然,提倡鄉土性、古仆性不是把民間習俗不加提煉、不作選擇地全盤托出,而應當是標志生產力發展、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進化的精華和進步的足跡。

閱讀全文

與如何獲得旅遊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28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4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6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5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2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4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