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業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旅遊業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發布時間:2022-04-28 20:44:39

① 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點什麼要求

1.成立防控工作小組。景區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根據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動態變化,明確各部門及各操作環節上的具體責任,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制定景區恢復開放工作方案。堅持分區分級原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對旅遊景區開放條件和必要性進行全面評估。各類旅遊景區開放時間服從當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恢復開放前應制定《景區恢復開放工作方案》,經批准或報備後有序受控開放。
3.制定防控應急預案。景區恢復開放前應結合景區實際制定《景區新冠病毒防控應急預案》並開展演練,確保有效實施。
4.強化措施落實到位。成立專門督查小組,加強日常督導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5.做好防護物資配備。根據防疫需要,配備口罩、手套、測溫儀等防護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殺用品,確保滿足防控和開放工作的需要。不具備條件的應當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系。
相關的國家規定
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發布《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指導全國旅遊景區繼續實施疫情防控、穩步做好恢復開放相關工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機制印發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結合旅遊景區人員聚集性強、流動性大的特點制定的。主要包括景區開放總體要求、加強景區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做好景區公共衛生和場館防控、強化景區游覽管理、及時有效處置異常情況五個方面。

② 疫情之下出境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出境領隊的發展思考有哪些

1、出境旅遊的發展基礎依然強固。

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出境旅遊市場的擴容。2010-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狀態,經濟平穩。盡管2020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我國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強勁的韌性和堅定的增長態勢。2020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增速成功由負轉正,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向好態勢。這些表明出境旅遊發展的經濟支撐依然強固。

可以看到,各省(區、市)客源地潛在出遊力保持收斂態勢,典型城市的出境旅遊市場保持穩定,包括交通、簽證、支付、語言環境等在內的出境旅遊發展環境持續優化,都有利於出境旅遊的長期向好。目的地的競爭,通過中國出境遊客的滿意度的體現出來。2019年,目的地依然出現了更激烈的滿意度競爭,這種競爭會在疫後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2、保存元氣、保育未來。

疫情下,中國出境旅遊企業反應迅速,在保障遊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維護遊客權益的同時積極自救,謀劃和准備未來。疫情爆發初期,第一時間啟動安全保障機制,暫停業務經營,全力抗疫。推出免費退改,升級重大災害保險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

分布在世界各地,帶團出境的領隊、導游盡己所能在境外采購防疫物資,並採取自行托運或通過航空公司等方式,將境外生產、符合醫用標準的疫情防護用品帶回境內,緩解了當時防疫物資不足的問題。

同時,出境市場主體盡力縮減成本費用支出,努力爭取活下來。在復工復產階段,積極修煉內功,培訓員工,對各類業務的服務標准進行優化和升級。不僅力求維護好與目的地和資源方關系,通過直播、線上業務探討、產品預售等形式保持競爭力。同時積極布局新興業務市場,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一些市場主體嘗試轉戰國內旅遊市場,聚焦有潛力的業務模塊。

大型旅遊集團、以出境旅行社和OTA為代表的旅行服務業、出境旅遊產業生態圈的投資商、資源商、供應商、分銷商、代理商和合作夥伴,積極轉型,探索疫後旅遊業的新常態,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動。

這些行動既包括資本和市場層面的舉措,也包括廣受行業和社會關注的直播帶貨。可以看到,有的出境旅行社「在線」發力,瞄準網紅經濟新風口,推出線上商城,直播帶貨。有的借力海南自貿港,布局旅遊合作項目。有的積極研究遊客心智模式的變化,積極開發產品,強化培訓員工,希望推出更有競爭力的出境旅遊產品。

3、不懼風雨,目的地滿意度水平保持穩定。

近年來出境旅遊目的地滿意度保持著持續改善態勢。即便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有抱怨情緒的出境遊客比例依然呈下降態勢。其中有出境遊客的寬容和理解,也有出境目的地提升競爭力的努力和付出。

4、對未來的判斷和展望:未來依然好,行動正此時。

從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出更加明顯的不均衡性。有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些依然在持續蔓延,還有的情況是已經緩解的疫情又突然加重。大部分目的地總體上依然持謹慎態度。即使開放,當前穿越邊境的行政手續將比原來更復雜,安全檢查也更嚴格。

未來我國出境旅遊的恢復和發展,取決於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有疫情的防控形勢、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經濟的景氣程度,也有人們心智模式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進步。其中有根本性因素和長期因素,也有影響因素和短期因素,各種因素交織,共同發揮影響。



5、相向而行的意願和更積極的行動

出境遊客的消費行為特徵和對目的地滿意度的看法依然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目的地的競爭力強弱。無論境外目的地,還是市場主體,或者是其他相關方,都存在著有所作為的空間。

更需要各方拉手不放手。在相關領域保持密切溝通,分享經驗,及時回應彼此關切。從客源地、目的地到市場主體,都應該更多聚焦共同關注,聚力市場復甦發展,相向而行。

包括積極謹慎地探討小范圍易調控的跨境安全旅遊可能性。探討研究開放條件,這些條件可以為有成熟的聯防聯控機制、相互間病例「零輸出」記錄、互為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有充足的接待能力等。

在市場推廣和產品開發方面持續創新。中國國內旅遊市場正在加速復甦,也表現出偏愛安全、健康產品的特徵。國內旅遊市場的消費偏好有可能傳遞到未來的出境旅遊市場。

安全、健康和品質將會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在此期間成長演進和已經形成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國內目的地和高端旅遊產品,在相當程度上會產生替代效應,影響一些出境目的地和類似出境旅遊產品的吸引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的中國出境市場會對目的地和旅遊產品更挑剔,更加偏好高品質的產品供給。這就需要市場主體根據我國和世界防控疫情的形勢以及遊客心智模式的變化,合理規劃疫中、疫後等不同階段的推廣重點和對應的產品供給策略。重點推廣安全性高、滿意度高和有吸引力高的境外目的地,以及系列特色出境旅遊產品。

將出境旅遊的安全和健康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的同時,盡可能地保障出境旅遊的便利性。適當的技術引入是保障出境旅遊正常開展的重要方面。

③ 新冠肺炎疫情高位運行,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如何打贏打好這場硬仗

我們既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決心、科學的決策和有力的措施,而且也需要尊重科學規律,進而根據實際情形進行戰略的調整。因為疫情防控非一時之事,而且也不是某一個群體的責任,我們需要精誠團結,並且為了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而努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峻且迅速擴散的情形下,我們不僅需要對未來充滿信心,而且也應當加大防控的力度,進而避免損失的擴大。雖然這一形勢比較復雜,而且也會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但我們仍需堅持到底,進而打贏這場硬仗。

最後,我們需要不斷增強安全、防疫和責任意識。我們不僅不應當成為社會的累贅,而且也不應當刻意製造恐慌和麻煩。因為這不僅會增加抗疫的壓力,而且也會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活。即使無法戰斗在一線,我們仍然應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而且必須安全責任意識。因為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周邊人的安全,所以只有保障自身的安全,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④ 新冠疫情重創旅遊業,國際旅遊業如何恢復正常運行

開放跨國旅遊當然是彌補損失的最佳方式。希臘和喬治亞在6月中旬首次宣布將開放外國遊客入境,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批宣布開放邊境口岸的兩個國家。雖然大多數歐洲國家和地區仍在觀望,但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德國等國已經宣布建立跨國旅遊“綠色區域”,這些國家將首先為國際旅遊相互開放邊境。最近,義大利正式向英國公民開放其旅遊許可證。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查里亞斯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也承認它們之間的“旅遊安全走廊”協議,這三個國家的公民相互旅行和訪問。

澳大利亞宣布了一項176億澳元的財政計劃,以幫助經濟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政府還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67億澳元幫助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德國宣布推出一項總預算為500億歐元的民生政策,以幫助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體驗這一流行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可能會出現一些新趨勢。由於不同國家不同的疫情和移民限制,許多人會擔心長途旅行,而短途旅行、國內旅行或自駕游等相對安全的旅行可能會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疫情還為旅遊業提供了一個將營銷重點轉移到國內遊客的機會。

⑤ 現在的疫情對於外出旅遊有什麼影響

評論部分均做了調查報告,結論有一定依據,但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目前尚無定論。在此基礎上,文旅君對上述三個報告中提出的兩個觀點和論據進行了梳理,供旅遊行業人士參考,以便更好地判斷和預測疫情影響下的國內旅遊市場表現。

鑒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信心造成的打擊是全面和全國性的,回答者對本次調查中包含的7項內容表示悲觀。這些調查中,超過80%的調查對象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上半年國內旅遊市場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後,受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形勢充滿了不確定性:答復者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對國內旅遊市場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被調查者預期其餘5個因素的負面影響會低於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新冠疫情,但是平均經濟指數仍然在-65以下。

展望未來,我國旅遊業仍將處於黃金發展期。伴隨著以親子旅遊、鄉村旅遊、冰雪旅遊等為代表的新型旅遊產品的不斷涌現,文化消費和旅遊活動日益成為中國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疾病暴發過後,旅遊業有信心迎來緩慢爆發的抑制需求。在經歷了流行病流行時期的行業反思與沉澱後,堅韌不拔的中國旅遊業與危機轉型,有望迎來質與量的同步發展。

⑥ 疫情未盡巴黎遊客寥寥無幾,當地人民該如何積極預防

巴黎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旅遊城市,盧浮宮、巴黎迪士尼樂園、塞納河、橘園美術館等景點受到遊客們的廣泛喜愛。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前,巴黎的旅遊業非常發達,2019年法國巴黎接待的遊客達到了5030萬人,遊客接待量達到了近幾年的峰值。然而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各地都有著影響,巴黎的旅遊業也因此受到重創,遊客數量大幅銳減,遠遠達不到以往的客流量。根據新華社7月29日的消息來看,法國的疫情仍然不容小覷,數據顯示,法國新冠肺炎疫情有反彈的趨勢,7月29新增病例達到了1392例。那麼,面對這場尚未平息的疫情,當地人們應該怎樣積極預防呢?很多網友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全球疫情還在持續蔓延,疫情防控的工作不容疏忽,在這樣一個全球面臨同一個挑戰的情況下,全球人民更應該攜手共進,盡最大努力避免疫情帶給人類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不應允許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不應允許任何不利於疫情防控的謠言、偏見、利己主義、製造恐慌、製造焦慮等輿論傳播。

⑦ 青島旅遊業如何復甦,如何振興

摘要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那樣,經過查詢可以知道,2020年,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聚焦十五大攻勢重點任務,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有力措施加快行業復甦振興。

⑧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旅遊產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特別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和遊玩項目都關閉,交通暫停,旅遊業百分百的停止運轉,對於旅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疫情過後,旅遊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呢?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了全球旅遊業危機研究報告, 稱疫病影響旅遊業的恢復期平均 19.4個月

去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與美國全球救援公司(GlobalRescue)合作,重點對2001年至2018年期間國際上90次危機對各國與城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全球旅遊業面臨的風險,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建議,並匯集了政府、非公有部門、目的地機構、國際組織與協會、學者的廣泛意見,歷時8個月完成了這份《危機准備、管理和復甦》研究報告。

報告稱,隨著全球化連通性、旅行便利性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國際旅遊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從1950年至2018年,國際入境人數增長了5500%。同時,旅遊業給目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創造了數百萬工作機會,保護了自然與文化財富,促進了繁榮,減少了貧困,改善了教育。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局勢到恐怖主義,再到不斷變化的健康威脅和升級的環境威脅,世界風險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的風險不斷重塑全球生態體系。

報告將旅遊業常見危機分為四類:恐怖主義、社會動亂、自然災害、流行性疫病暴發。其中提到,在90次危機中,有12起是流行性疫病暴發。

報告稱,流行病暴發已成為新常態,類似H1N1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在450億-550億美元之間。疫病的平均恢復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為10個月到34.9個月。恐怖主義也是許多國際旅行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成為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機率較低,因此,旅行業反彈較快,受恐怖襲擊影響的地區旅遊業恢復時間最短,平均為11.5個月,范圍從2個月到42個月。而政治動盪或社會動亂對一個國家旅遊業的損害遠遠大於恐怖襲擊,政治不穩定性和內亂事件的平均恢復時間最長,為22.2個月,恢復期從10個月至44.9個月不等。

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程度都急劇增加,1970年至2016年間自然災害數量翻了4倍,而恢復的時間范圍跨度最大,從1個月至93個月,平均為16.2個月。

報告建議,識別和理解各類風險僅僅是第一步,旅遊業必須建立多樣化、動態與分散的防風險布局,並實施分類施策與操作的整體機制。

旅遊業恢復至少需要1年時間

南方日報:您預計影響時間會持續多久?

保繼剛: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非典。非典期間,全球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而截至3月3日零時,全國確診80151例,死亡2943例,海外確診12010例,死亡184例。它目前是非典時期的10.9倍。目前看來,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穩步下降,廣東自2月16日以後新增確診都低於10人,3月2日新增確診0人,全國多個省市也都出現了新增確診0人的現象,但對於湖北來說,總體確診的量還是很大。

從政府管制的角度來講,旅遊業全面開業的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盡管有些地方旅遊景區開業了,但實際真正的遊客不多,遊客的信心恢復會有所滯後。同時,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不是生活最必需的行業,所以旅遊業開業的時間要滯後一些。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結束,我們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判斷: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周期以及旅遊市場自然發展規律來看,2020年下半年國內旅遊會恢復性增長, 到2021下半年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規模水平, 旅遊業的恢復時間大體需要1年左右時間

核心觀點:全球發展旅遊速度將會趨緩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國際旅遊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保繼剛:從國際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影響是更大的。有兩個數據可以看出,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得出,2003年非典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到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佔全球總量1.5%。到了2018年,中國有1.77億人次出境旅遊,佔全球旅遊消費16%。美國華人趙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得以依靠中國出國旅遊為主要客源的東南亞國家短期旅遊收入將減少30%。比如說泰國,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7%。2019年,中國遊客為泰國貢獻了18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0年1月24日到31日,中國遊客下降60%,一周損失2.94億美元,預計泰國1月到6月的收入會減少97億美元。2019年中國遊客佔美國旅遊人數7%,中國遊客在美國的花費是340億美元。由於疫情爆發,美國將減少103億美元的旅遊經濟收入。

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核心觀點: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發展

南方日報: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您看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旅遊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旅遊產業的基本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保繼剛:從歷史上歷次「災難」(一戰、經濟大蕭條、二戰、地震海嘯、金融危機、「非典」)後的情況來看,旅遊業都沒有消亡,不僅沒有消亡,旅遊業在全球的經濟比重中佔比越來越大。旅遊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旅遊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產業,一時的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也是旅遊業界同仁應該取得的共識。

從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出境旅遊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出境旅遊還可能受到我國外匯收入的影響,與其呈正相關,入境旅遊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區和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旅遊會有較大的恢復;團隊旅遊特別是長線團隊旅遊恢復尚需要一定的時間,散客特別以自駕為主的家庭出遊方式會有一個大的恢復,長線的旅遊包車、旅遊專列恢復將較為緩慢。

產業發展思考

核心觀點:不應片面誇大旅遊業損失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旅遊業損失或達萬億,您怎麼看待這個判斷?

保繼剛:對於國內的影響來說,我認為目前有一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計算是偏大的。他們的依據是根據2019年全國旅遊收入的總量是6.5萬億人民幣來計算,而問題在於,6.5萬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另一個是攜程公布的數據,攜程發布了一個消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會有4.5億人次出行,旅遊業收益不低於5500億。但是在這4.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回鄉,雖然都在「流動」,但是否也算在「旅遊人」當中呢?

核心觀點:「報復性增長」是偽概念

南方日報:很多媒體和智庫都預測,疫情過後旅遊消費市場大概率會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你怎麼看?

保繼剛:會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增長」,要看以哪個階段的指標做參照,跟現在相比還是和去年同階段指標相比。跟現在比,它一定是報復性增長,因為現在是零。但是若你說跟去年相比,那就不一定,而且兩位數的增長就算是報復性增長嗎?我們應該更實事求是地來對待統計數據,來認識旅遊業。各大旅遊研究智庫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深入調研,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採用嘩眾取寵的說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是我們智庫應該做的。

核心觀點:借機擠掉旅遊統計的「泡沫」

南方日報:如果說當前媒體對旅遊業的損失預測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怎樣更科學地了解統計數據?

保繼剛:疫情後,我們應當借用這次旅遊業「歸零」的機會,把統計數字的泡沫擠掉,實事求是地認識旅遊業,引入地理尺度來進行統計,即按省、市、縣三級地理尺度來進行遊客統計。當前的弊端是把眾多數據疊加在一起,一位湖南遊客到了廣州、佛山、珠海,三地都將他算到遊客數量里,最後匯總遊客量,1個人變成了3個人,這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導致數據與現實不符。引入地理尺度後,根據軌跡來統計外省到廣東的人數,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計算出外省遊客的數據。

數據也可能是泡沫。以學生為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一年級本科生中,80%的人有超過兩個手機號碼,家鄉一個讀書地一個,這樣的雙卡雙待,使得用電訊數據來計算的遊客數量變相增加。另外乘高鐵和高速公路自駕的人,比如從廣州到昆明,途徑廣西和貴州被記錄為廣西和貴州遊客,但實際上並沒有在廣西和貴州進行消費。以春節為例,返鄉人員被統計在遊客數量上,但是其住宿和餐飲的消費會比正常的旅遊者要低。因此,疫情之後對於旅遊的研究以及決策來講,我們有機會從零開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准確的數據。

核心觀點:重新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南方日報:很多人都說旅遊是朝陽產業,但又是很脆弱的產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保繼剛:旅遊行業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的影響非常直接且嚴重,行業風險很高。旅遊產品不能儲存,不像汽車或者糧食,今天賣不了可明天賣,一個地方賣不了換個地方賣,這就是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脆弱的地方。因此,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行業是脆弱的,但是行業脆弱不等於沒有生命力,不等於沒有未來發展的潛力。

核心觀點:當前旅遊投資方式過重

南方日報:近年來,旅遊業呈現出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脆弱性使得旅遊企業的風險過高,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保繼剛:在談脆弱性的同時,學界最近談的比較多的是恢復力,也就是旅遊地或產品在遭到危機之後的恢復能力。實際上,我們以往常說的旅遊業特徵——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恰好與現在相反。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實際上呈現了共享經濟特徵。以陽朔為例,旅遊業開始是用自家的門面賣啤酒和美食,騰空兩個房間做住宿,這就是投資少。後來經濟發展好了,追求五星級酒店甚至是國際品牌的酒店,變成了投資大,周期長,這樣一來,風險就大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反思。

因此,在對脆弱性和恢復能力的認知下,我們應該考慮旅遊企業的不同方式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民宿是越來越高端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它的脆弱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更多的要考慮最早提出來的說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靈活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從學術上回到那種替代性發展、包容性發展思路上,而不一味地去追求投資額的多大?

核心觀點: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疫情過後,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更應該從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有效激發需求側市場,助力旅遊業恢復產業活力?

保繼剛: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大規模裁員,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如果穩定了旅遊業的就業,就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就業基本面,使社會更加穩定。

至於如何恢復產業活力,我覺得不需要政府太多激勵,只要經濟穩定了發展了,旅遊業是會起來的。還有去年國家提到議事日程的「消費稅立法」,估計今年人大會通過並實施,這會激發地方政府從實質上重視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消費可以直接體現在地方稅收。因此政府最重要的還是在控制好疫情之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因為不管這次出現什麼狀況,旅遊的需求依然會存在的。同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要調整旅遊供給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旅遊」而不是「旅遊+」的方式推進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

⑨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閱讀全文

與旅遊業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