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忻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推薦
1、五台山
位於忻州市五台縣境內,五座頂如平台的山峰相簇擁,風光秀美,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此外,這里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寺院林立,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由於是中國唯一的黃廟(藏傳)青廟(漢傳)共存的道場,在五台山不僅能看到漢傳的僧人,也能看到藏傳的喇嘛。
2、偏關老牛灣景區
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黃河從這里入晉,內外長城從這里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里為開端,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整個老牛灣旅遊區由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組成。
3、禹王洞
位於忻州市城東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處於太原與五台山旅遊的必經之路。人稱「華北第一洞」。原名仙人洞,亦稱仙登窯。相傳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內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後改稱禹王洞。
據說該洞是七千五年以前,華北發生造山運動、海床上升為陸地,形成現在的太行山脈,後由於碳酸鹽岩侵蝕,形成繁多的洞穴。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個謎。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約2000餘米,已整修出可供遊人參觀的有四層共三廳十洞。
4、忻州城樓
原有四門,城門上均有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由於歷史的原因,僅有北城門樓倖存於今。城樓總高28米,寬七間,深四間,四周圍廊重檐三滴水(明三層,暗三層),歇山式屋頂,樓內無柱,梁架結構簡潔,連接嚴實,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城樓陽面三層高懸一巨大匾額,上書「晉北鎖鑰」四個雄偉渾厚的大字。整個城樓,紅柱藍瓦,畫棟雕梁,富麗堂皇,甚為壯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5、雁門關
位於忻州代縣城西北約30公里,是明代內長城線上的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從代縣縣城沒有公共交通到達景區,只能包車前往,而在景區內遊玩,也是完全靠步行。
雁門關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這里最早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在此與匈奴作戰;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作戰;在北宋時,雁門關成為宋與遼對峙的主戰場,家喻戶曉的楊家將的故事原型,就發生在這里,景區內還立有楊六郎的塑像。
6、楊家祠
在山西代縣城東20公里鹿蹄澗村。古代州為宋將楊業(演義中稱楊繼業)故里,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業率數百騎破遼兵,威震中原,鄉人於此祀之。至元代,楊家十七世孫奉旨建祠,明清間又予重修。現存祠內建築及塑像,大部為明清遺物。
7、邊靖樓
俗稱鼓樓。在山西代具城內。創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成化七年(1471年)火焚後增台重建。樓基高聳,南北城券洞穿通,基高13米,長43米,寬33米。
樓身高26米,寬七間,深五間,四周圍廊,三層四滴水,歇山式樓頂,二層設勾欄,三層於勾欄之下加設平座,斗栱規整,梁架精巧,建造雄偉。結構合理,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襲和多次地震沖擊,至今保存無損。樓上懸掛「聲聞四達」、「威鎮三關」、「雁門第一樓」三塊巨匾。
8、金洞寺
在山西忻縣城西北20公里西呼延村。此地丘嶺起伏,棗林叢集,古寺掩映其間,清靜幽雅。創始年代不詳,據建築特點,宋代已有。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修,明清時局部重建。現存正殿為宋代建築,天王殿和觀音殿為明代遺物。正殿寬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
殿身檐柱較矮,明間裝板門,次間為窗,窗樞甚小,屋頂舉折平緩,正面外觀近似敦煌莫高窟北宋窟檐。檐頭斗栱古樸,殿內依金柱製成神龕,梁架全部露明,砍削規整,儼然宋代遺構。
9、元好問墓
在山西忻縣城東南7.5公里韓岩村側。附近楊柳蔥蘢,一家居高、墓周砌石,翁仲石獸分列。倚後為享廳,五開間,內碑碣嵌刻甚多。東側院有亭,六角攢尖結構。全部建築簡而不陋,朴而不俗。元好問(1190—1257)號遺山。幼聰慧,擅詩詞,後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專攻著作,有《遺山集》,並選輯成《中州集》十卷,樂府一卷。
10、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