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南臨滄、版納與德宏這幾座城市都有什麼文化特點
說到雲南省,即使沒去遊玩過的朋友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過這里的山光水色,而去過的遊客們則成為了雲南省最為忠實的粉絲,他們將雲南的美妙奇景紛紛記錄了下來,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這座美得讓人流連忘返的省份正在蓬勃發展,自從西部地區越來越被重視,雲南省也變得更加光彩照人了。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來到雲南省,有這樣三座亟待發展的城市正在默默蓄力,究竟是誰將會率先厚積薄發高調崛起進入省內經濟前十名呢?也就是說,三座城市誰的發展潛力能更勝一籌呢?
你認為這三座城市誰的沖勁最大,會最先令人們眼前一亮呢?請在評論區踴躍留言吧。
Ⅱ 避暑勝地!全國遊客湧向雲南避暑,給當地旅遊業帶來了什麼
避暑勝地!全國遊客湧向雲南避暑,給當地旅遊業帶來了一下各大好處吧!
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立體氣候特點顯著,類型眾多、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干濕季節分明、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全省平均氣溫,最熱(七月)月均溫在19~22℃之間,最冷(一月)月均溫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只有10~12℃;同日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Ⅲ 臨滄的對外貿易
國內貿易
2013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77億元,增長12.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9.53億元,增長15.9%。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01.2億元,增長14.5%,住宿餐飲業收入15.1億元,增長11.1%。
外貿經濟
對外經濟走勢強勁。2013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5.35億元,比上年增長64.6%,其中:進口總額13.12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出口總額22.23億元,比上年增長82.9%。
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46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6%。簽訂和實施國內合作項目934個,實際到位資510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省外到位資金37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倍。
旅遊行業穩中加快。2013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461.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5%,其中,接待海外旅遊人數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1%,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0.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外匯收入3592.2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8%。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定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實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瑞麗、畹町、河口3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雲南獲批的第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原名耿馬(孟定)邊境經濟合作區,於2011年12月20日正式啟動建設,規劃面積3.47平方公里,分為孟定核心園區、南傘園區和永和園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成立,使雲南沿邊開放迎來了新的突破,臨滄邊合區的建立和建設將對雲南、乃至全國沿邊省區邊合區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示範帶動作用。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與緬甸山水相連,有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孟定清水河口岸)和兩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南傘口岸、永和口岸),地理位置優越,發展空間巨大。邊合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平坦肥沃,是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經濟林木的天然寶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旅遊資源優勢突出。同時龐大的南亞、東南亞資源市場,周邊國家豐富的石油、礦產、農產品等資源,為邊合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大開發大開放創造了條件。近年來臨滄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完成了振興橋至清水河、芒卡至立新、鏈子橋至臨清線、南傘至班幸、耿馬至孟定等公路建設,水、電、路、通訊、口岸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為邊合區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國務院關於設立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復函中提出,要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外引內聯,深化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優化、整合和提升區域功能,將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成為集建材、農產品等生產加工和物流、邊貿、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經濟功能區,形成沿邊地區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邊境經濟合作區界樁,落實具體范圍;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規定程序履行用地報批手續;依法補償安置失地農民;堅持以工業用地為主,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招拍掛制度和控制指標,合理、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嚴格遵守城鄉規劃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符合法定城鄉規劃要求,由縣級以上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實施統一的規劃管理。
Ⅳ 雲南省考申論題:滄源佤族自治縣發展旅遊業的經驗
請概括滄源佤族自治縣發展旅遊業的經驗。(15分)
要求:要點全面,條理清晰,簡明扼正爛答要,不超過200字。
“這里美得讓人驚艷,佤族朋友又特別熱情,我一定要把這里推薦給朋友。”春節前,一位來自上海的遊客被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葫蘆小鎮的文化牆、文化柱、葫蘆塔深深吸引。
和葫蘆小鎮一樣,如今雲南省臨翔區騰龍村、鳳慶縣石洞寺村、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芒團村,以及雲南省滄源縣翁丁村、崖畫村,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冰島村等地,已成為鄉村旅遊的標志性符號。這批旅遊要素日益齊全的村寨逐步在旅遊市場上刷出“存在感”,為豐富全市文化旅遊產品結構、推動假日旅遊和鄉村旅遊發展、培育提升臨滄旅遊文化產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每逢傣族“潑水節”、佤族“新米節”,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來鄉勐來村都格外熱鬧。除“趕擺”“打歌”外,以生態觀光農業為基礎的體驗活動也極具吸引力。“‘新米節’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參加‘稻田摸魚’體驗賽,在體驗傳統農耕文化之餘感受到了勐來村產業發展帶來的殷實生活。”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來鄉勐來村第一駐村書記李永昌說,以生態觀光農業帶動養殖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發展,勐來村的產業結構更加立體,村民生活也更加富足。
“以前遊客來到村裡,因為沒有吃、住、玩的地方,經常轉一圈就走了。如今我們人居環境越來越好,還有農家樂、客棧,遊客什麼時候來都能吃上健康生態的美食,體驗到最淳樸的風土人情。”最先嘗到鄉村旅遊甜頭的村民趙秀蘭說。
雲南省臨滄市文化和旅舉慧游局局長何強宇介紹,臨滄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的統籌發展機制,重點研究群眾參與方式、參與程度和利益分配機制,通過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資源入股、公司+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方式發展鄉村旅遊,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讓群眾共享鄉村旅遊發展成果。
下一步工作中,雲南省臨滄市將繼續推進翁丁葫蘆小鎮、南美拉祜風情小鎮、鳳慶魯史古鎮等特色小鎮建設,指導各縣(區)做好特色旅遊村、精品民宿、金牌農家樂、休閑營地等項目建設,探索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發展路子,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
參考答案:
整合
旅遊要素。豐富文化旅遊產品結構、推動假日旅遊和鄉村旅遊發展。
2、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舉辦以生態觀光農業為基礎的體驗活動,以帶動養殖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發展。
3、改善人居環境。推介淳樸的風土人情。
4、建立健全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的統籌發展機制。重點研究群眾參與方式、參與程度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探索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發展路子,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
評分標准:
1、整合旅遊要素(1分)。豐富文化旅遊產品結構(1分)、推動假日旅遊和鄉村旅遊發展(1分)。
2、發展生態觀光農業(1分)。舉辦以生態觀歷大光農業為基礎的體驗活動(1分),以帶動養殖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發展(1分)。
3、改善人居環境(1分)。推介淳樸的風土人情(1分)。
4、建立健全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的統籌發展機制(1分)。重點研究群眾參與方式、參與程度和利益分配機制(1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分)。
5、探索出一條差異化(1分)、特色化(1分)、高端化(1分)的發展路子,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