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鎮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去年以來,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莉、副市長王大偉分別牽頭,組織宣傳部、文廣新局、旅遊局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對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考察了恐龍大世界、竹山生態谷、東方田園綜合體、永輝生態農場、龍門口生態旅遊度假區、邁赫機器人大世界、驛豐葡萄庄園等項目,與部分鎮街(園區)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進行了座談,組織人員到青州、黃島、即墨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重點對我市文化旅嫌激森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我市文化旅遊產業有核心吸引物但吸引力不足芹畝。恐龍化石資源是我市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資源,但是目前利用恐龍資源打造的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恐龍博物館、暴龍館等旅遊景點,對遊客的吸引力明顯不足,難以產生良好的口碑宣傳效果。一是業態單一,純觀光游覽,產業鏈短,有看點無玩點,遊客停留時間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走了還想再來的留戀感。二是仍處於傳統的門票經濟時代,門票價格偏高,很多遊客望而卻步,對本地市民和團隊遊客也缺乏相應的優惠政策,群眾滿意度不高。三是項目缺乏高端創意策劃,3處恐龍景點存在著一定的雷同性,缺乏參與、體驗、度假等功能,文化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浙江桐廬在產品打造上,除了傳統的業態山水旅遊產品,還重點培育發展養生保健、醫療旅遊、鄉村休閑等新型 旅遊產品,創建了浙江省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引進開發一批新項目,培育鄉村“慢”業態,利用廢棄資源成功開發了牛欄咖啡、豬欄茶吧等鄉村休閑新業態,深受遊客喜愛,因此才叫響了全國聞名的全域旅遊發展的“桐廬模式”。
(二)投資方有發展意願但能力水平欠缺。目前諸城的文旅項目大多數是由企業工商資本轉型投資建設的,他們雖然意識到文旅產業前景廣闊,有較強的投資開發意願,但普遍存在著想干不會干、能力水平不足的問題。有的不願意投資作項目專項規劃,僅憑個人意願,想到什麼做什麼,隨意性強;有的鉛蠢即使請了專家或策劃團隊,也不真正聽取意見建議。由於缺乏精深研究論證,整體規劃策劃不到位,降低了文旅項目開發檔次,形成了項目數量多精品少、雷同性大獨創性小的局面。
(三)政府有主導措施但扶持力度不夠。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重視文化旅遊業發展,組織開展了文化旅遊業專題調研,出台了《關於鼓勵發展休閑農庄的意見》,但與浙江、青島、以及青州市相比,我市對文化旅遊產業的扶持力度明顯不夠。浙江桐廬先後出台《桐廬縣振興旅遊休閑產業五年行動計劃》、《關於推進桐廬縣全域旅遊發展的政策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民宿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激勵旅遊業發展。青島市西海岸新區2014年出台了《鼓勵住宿餐飲業發展的意見》,2016年出台了《關於加快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對新業態旅遊、夜間旅遊、反季節旅遊、民宿產業、旅遊景區、餐飲住宿業、旅行社、旅遊商品開發、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眾多方面給予3—1000萬元不等的獎勵,僅每年的旅遊營銷專項基金便高達2000萬元。同為縣級市的青州市2012就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其中對20多項旅遊事項給予扶持或獎勵,2016年僅給旅行社的獎勵資金就達三四百萬元。我市目前還沒有出台支持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的綜合性意見,缺少財政資金的撬動,加上文化旅遊業效益回報期長,民間投資旅遊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許多高價值旅遊資源仍處於原始狀態,好項目上不去,難以形成系統性、綜合性、整體性的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遊產業品牌。另一方面是對鎮街(園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中旅遊業占的比重較低,2000分中僅佔10分,導致部分鎮街園區對旅遊業重視程度不夠,發展旅遊積極性不高。
(四)旅遊景點有公共服務設施但配套不完善。是景區公共服務不平衡。現有的景區多數都有遊客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標識牌、購物場所等,但部分停車場車位不足,一到節假日車輛就擁堵不堪;有的景區停車場無旅遊廁所,幾乎所有廁所都沒有配備第三衛生間。超然台、博物館、名人館、常山文博苑等文化設施和景點客流量大,但講解服務等措施跟不上,遊客往往只能走馬觀花,展示宣傳諸城文化的窗口作用發揮不夠。二是旅遊綜合服務不夠細。我市至今沒有在市級層面設立遊客服務中心,無法為外地遊客提供“一條龍”服務。旅遊公交線路不足、部分景區景點不通公交車。旅遊引導標識牌2011年設置了46個,目前看數量明顯不足,一些新的景區都沒有列入,不利於為日益增多的自駕游遊客服務。三是智慧景區建設有差距。旅遊發展先進地區都實現了電子票務、手機講解、智能導航等,而我市只有個別景區有了導航和掃碼講解,多數景區的視頻監控、車輛管理系統、景區無線wifi、大屏發布系統建設亟待完善。
(五)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力有待提升。調研中發現青州市特別注重旅遊與文化的結合。依託青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抓好古城文化、佛壽文化、東夷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狀元文化與旅遊的結合,重點展示青州古九州、東夷、古城、古村、佛壽、民俗表演等文化內容,將文化元素融入旅遊開發,讓遊客在旅遊中體驗青州豐富的文化內涵,提升青州旅遊品質。但我市在文化與旅遊融合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文化資源開發轉化利用率低,各級各類文化設施、豐富的文化研究成果不能深度融入旅遊開發,文化旅遊發展活力不足。如以超然文化為核心的蘇軾文化在諸城及周邊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並未轉化為支撐旅遊發展的有效動力。二是旅遊項目文化內涵不豐富。有的文旅項目規劃建設生搬硬套、不倫不類,設施、景觀工藝不精、品位不高。出現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於投資開發方與文化、旅遊部門溝通合作不密切,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和改善。
(六)文化旅遊業高層次人才缺乏,從業者專業水平差。去年我市舉辦了2期文化旅遊產業專題培訓班,共培訓旅遊管理從業人員80多人,對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全市面上來看,文化旅遊產業缺乏高層次從業人才,規劃水平限制了開發水平。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文化旅遊企業,發展觀念落後,絕大多數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都缺乏專業培訓,講解員或導游多是趕著鴨子上架,只會背稿子、不會講故事。
(七)文化旅遊品牌優勢不突出。調研中發現,旅遊發展較好的地區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規劃,明確旅遊項目定位,凝練文化旅遊品牌。如浙江桐廬,在規劃中立足全域,按照“縣城—中心鎮—特色鎮—特色村”,形成梯次銜接的網路化空間結構體系,按照再造現代富春山居圖的思路,以景區理念規劃整個縣域,以景點要求建設每個鎮村,先後編制完成了縣域總體規劃、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縣域村莊布局規劃,11個鄉鎮總體規劃、183個行政村村莊建設規劃,形成了“覆蓋全縣、統籌兼顧、層次分明、彰顯特色”的規劃格局。據統計,近年來我市文化旅遊宣傳中使用過的品牌多達十幾個,如恐龍之鄉、名人之都、中國龍城、舜帝故里、名人故鄉、孝善之源、超然聖地、紅色搖籃,以及恐龍文化、大舜文化、名人文化、超然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佛像文化甚至東方佛國等,在顯示了我市文化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同時,也因為品牌概念太多而顯得雜散亂,缺少叫得響、打得硬的拳頭品牌。
(八)文化旅遊宣傳營銷力度有待加大。黃島區創意的將旅遊形象宣傳與旅遊產品營銷相結合,以度假游產品和線路營銷為核心,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通過舉辦主題活動和營銷活動帶活產品銷售;借勢“互聯網+”,充分利用智慧旅遊平台、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和社會化媒體,探索精準營銷路徑,增強活動營銷意識。青州市探索大力發展節會旅遊。花卉是青州的特色和優勢產業,創新花博會辦會思路和理念,做好花博會與旅遊相結合的文章。充分整合黃樓花卉項目、彌河文化旅遊度假區、中國花博園等資源,全面豐富“東方花都”內涵。我市雖然通過多渠道宣傳諸城旅遊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雖然舉辦相關的節會旅遊,像大舜文化節,舉辦了多次卻總與旅遊的融入度不高,總體上不是很成功。主要因為對全市旅遊資源的認識片面。文化旅遊宣傳渠道、營銷方式上投入力度、創新力度不夠,外界對諸城的文化旅遊資源了解不多,大部分人只知道諸城有恐龍,對其他旅遊項目,特別是一些新項目基本沒印象。調研發現,由於票價較高、服務不周等原因,還存在對諸城文化旅遊的負面宣傳,這一問題也不容忽視。另一方面文化旅遊宣傳渠道、營銷方式等還需要不斷開拓創新。
二、下步思路措施(一)全力助推龍頭項目開工建設。作為諸城旅遊核心吸引物的恐龍項目要精心打造,今年1月份已經與雪松文旅簽訂了《諸城恐龍大世界旅遊項目投資協議書》,根據規劃,項目佔地總面積2450畝,擬分兩期進行開發建設。其中一期項目佔地1450畝,估算投資29.8億元,主要建設恐龍化石主場館、迎賓秀、VR體驗館、鴨嘴龍脫口秀等,打造功能復合、配套齊全高品質的文化旅遊度假綜合體。為加快這一龍頭項目建設,成立了恐龍大世界旅遊項目推進工作小組,
項目涉及相關部門參與,全力配合雪松文旅集團辦理土地掛牌摘牌、立項辦證等手續,推進恐龍項目建設進度,爭取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發揮龍頭項目帶動作用。
(二)強化項目意識加快建設進度。牢固樹立“項目項目還是項目”的思想,以南部“四鎮兩街一園區”作為旅遊業發展重點,建設恐龍花海、匠心谷、竹山生態谷、籬園風情小鎮、東方田園等大批旅遊支撐項目。除了“百日攻堅”涉及到的重點項目外,文化、旅遊部門都要建立項目包靠責任制和鎮街園區聯系機制,定期到項目現場指導,幫助鎮街和項目投資人主體增強發展旅遊業的意識,協調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竹山文旅小鎮、賽石園林文旅小鎮、歡樂海洋文旅小鎮、野生動物園二期、東方田園、恐龍花海、盡美紅色文旅小鎮等精品旅遊項目都要持續快速推進。
(三)堅持政策引導加大扶持力度。發揮政策的扶持作用。一方面全面落實《諸城市關於鼓勵發展休閑農庄的意見》,適時組織星級評定,通過獎補激發鎮街(園區)和投資主體發展休閑農庄的積極性,對評出的星級休閑農庄落實獎補政策,刺激發展旅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制定《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從更多方面加大對旅遊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旅遊業。
(四)研究整合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發揮規劃引領作用,聘請高端機構對全市旅遊布局進行戰略研究,精心編制《諸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構建專業化、區域化、特色化的旅遊發展格局。一是選擇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化旅遊資源,突出重點,深入研究,提煉主題,明確目標,集中推介。文化旅遊開發的一個“博眼球”的做法就是爭名人、爭資源,因為爭議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方式。對有爭議的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利我則用”,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著力打造“中國龍城·舜帝故里”文化旅遊品牌,實現恐龍資源的景觀吸引力和大舜文化的歷史影響力的深度融合。二是挖掘名人文化,增強名人故鄉游的吸引力。整合枳溝鎮王盡美,龍都街道臧克家、徐會灃,開發區舜帝、張擇端,相州鎮王統照、王願堅、王希堅,昌城鎮劉墉、陶鈍、李仁堂、崔巍等,使名人故鄉游成為支撐文化旅遊業發展的亮點與特色。三是打造非遺聚集區。龍都街道岔道口社區張擇端文化街非遺聚集區已提交上級部門備案,由遠方廣告公司規劃打造的皇華鎮非遺聚集區正在規劃論證中。通過展示風俗傳說、體驗民間技藝、感受民俗文化等方式,豐富文化旅遊項目,提升諸城民俗游的品質和內涵。
(五)全力提升旅遊發展境界和水平。一方面加強業務培訓。每年通過舉辦文化旅遊產業專題培訓班,邀請知名專家來我市做專題輔導報告,組織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等,提升文化旅遊業管理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水平,開拓旅遊發展的眼界。另一方面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鼓勵企業高薪引進高級專業人才或職業經理人,指導濰坊工商學院招收培養旅遊專業的學生,不斷增加充實旅遊管理經營人才數量。
(六)完善公共服務強化發展支撐。一是完善配套服務。建議成立遊客服務中心,為隸屬旅遊局的副科級事業單位,為外來遊客提供“一條龍”服務。年內推出精品一日游、二日游旅遊線路,面向旅行社和團隊遊客實施三折優惠政策,為遊客的出行提供更加的便利條件。二提升旅遊品質。聘請專業公司為我市設計城市旅遊宣傳 口號 、旅遊標識、吉祥物。在全市范圍內增設旅遊引導標牌,支持景區新建改建旅遊廁所,大力推進智慧景區建設,幫助所有A級景區實現免費wifi、掃碼講解、網上購票等功能。三是強化導游隊伍建設。建議統一為景區配備專業導游員,定期組織業務培訓;聘請專人設計講解詞,豐富講解內容,讓講解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為諸城旅遊城市形象加分。
(七)開發特色商品,豐富文化旅遊產業鏈條。一是依託茂腔精品劇目、古琴、黑陶、剪紙、竹板快書等文化資源,打造帶有“諸城符號”的文化產品,引導和推動文化產業鏈條向旅遊產業領域延伸。二是制定諸城文化旅遊商品發展規劃,實現物產資源與非遺資源的高度融合。三是加快旅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旅遊用品、旅遊食品、旅遊演藝“五大類”的創意研發,並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規模化。四是結合文化產業發展,招引建設一批特色文化企業,建設一批文化旅遊商品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實現文化和旅遊產業雙向互動與共贏。
(八)創新宣傳營銷策略,擴大諸城文化旅遊的知名度。一是借力文化節慶進行宣傳營銷。改變文化展示的單一模式,把靜態的文化資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既有鮮明特色又有較強參與性與趣味性的文化體驗活動。重新包裝大舜文化節,納入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系統研究,創意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提高群眾參與度,做成我市的重要文化旅遊品牌。以弘揚蘇軾超然文化為重點,爭取成為東坡文化節的第五個聯辦單位,同時積極參與拍攝電視連續劇《眉山蘇軾》,打造世界的蘇軾。二是開展旅遊宣傳營銷系列活動。全面參與省旅發委對十大旅遊目的地品牌宣傳,對“鳶都龍城”品牌進行全面推介。繼續在上海東方明珠舉辦諸城旅遊攝影展,提高“中國龍城”知名度。全面對接青島,研究制定了《諸城旅遊青島推介活動實施方案》,分為集中推介會、線下推介、線上推介、踩線考察、主題旅遊活動等五個部分進行整體推介。三是開拓新媒體宣傳新道路。利用微信、微博、微電影、直播、抖音等新媒體自身的交互性、分眾性與復合性的特徵,與當下潮流相結合,利用轉發、點贊等主動宣傳渠道開展宣傳營銷。
三、意見建議一是增設機構人員。按照上級要求和我市旅遊產業發展需求,縣市區應設諸城市遊客服務中心、旅遊信息中心、旅遊監察大隊等機構,核定一定數量編制,隸屬旅遊局,也可以對旅遊局機關實施擴編,全局人員至少增加到40人,才能適應各項旅遊工作發展需要。創新各類專業人才引進機制,聚集精英,匯集才智,推進我是旅遊業提檔升級。
二是完善考核機制。發揮考核這一“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對鎮街、園區旅遊業發展水平在科學發展年度考核中的分數權重,尤其對南部山區鎮街、園區設立差異化指標,從責任分解、調度檢查、觀摩點評和督查考核等多個方面入手,充分調動各鎮街、園區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
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建議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將旅遊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樹立大旅遊理念,加強組織領導,公布全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經常召開旅遊業發展調度會,高效率、高水平解決旅遊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整合旅遊、農業、規劃、建設、國土、園林、林業、衛生等相關部門力量,成立文化旅遊專題聯席會議小組,定期召開聯席專題會議,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引導、支持和規范旅遊發展。
四是出台鼓勵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參照先進地區標准,制定出台扶持文化旅遊業發展辦法,設立文化旅遊產業項目扶助基金,在財政資金、土地稅收、旅遊項目招商引資、旅遊餐飲業、旅遊住宿業、旅遊購物、旅行社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激勵力度,為諸城文化旅遊業發展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2. 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正常旅遊業什麼時候能完全恢復
旅遊業近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相關喊緩的旅遊產業鏈都遭遇寒冬,國內游稍微有些好轉的趨勢,但是全球范圍來看,還是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關於旅遊業恢復時間的信息。
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受到嚴重打擊。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測,國際旅遊人數會在今年下降60%至80%。
近日,德國國家旅遊局發布了德國入境游現狀評估及未來趨勢展望,董事會主席何佩雅表示,德國推出了相對有效且積極的應對措施,但是入境游的影響因素不單與德國國內情況有關,客源市場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她指出,即使疫苗的市場投放非常成功,旅行流量也只能緩慢恢復,航空和酒店接待量的恢復更需要一步步提升。
根據旅遊經濟學專家的最新分析,旅遊業的恢復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年底。何佩雅表示,疫情的二次暴發影響了歐洲許多國家。
「未來,德國入境旅遊的歐洲市場要比海外市場恢復得更快,休閑度假要快於商務旅行。」她強調,「但我認為應該為長期的復甦工作做好准備。」
市場調研機構IPKInternational的調查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出國旅行意願不斷提升。
據悉,德旅局在疫情期間強化數字化營銷,致力探索德國旅遊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包括聊天機器人、語音助手等。何佩雅表示,在全新的目的地競爭中,數字化是決定性的「王牌」。
另外,作為會展目的地,德國入境游中商務出行的份額佔23%,目前這個行業細分領域正在經歷巨大變革。何佩雅表示,未來該領域定會迎來強勢替代解決方案,例如虛擬會議和多元會議活動。
在對各個客源市場以及細分市場的分析中,德旅局發現,人們對於可持續旅行的興趣在提升,「近80%國外遊客提到,疫情後更願意嘗試可持續旅行。」IPK
International的最新調研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嚮往與自然相關的旅行,另有21%的受訪者明確提出,更願意開啟一場自然度假之旅。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單一國家或地區在可持續發展搏滲仔目標的進展指數(SDG)顯示,德國在166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5。
何佩雅介紹,德國三分之一的國土是國家級自然風景區,共有16個國家公園、16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生物圈保護區和104個自然公園。
此外還擁有遍布全境的20萬公里不同等級徒步步道,7萬公里的騎行道,適合親子、戶外、文化歷史探索等行程。此外,德國還有超過1000個可持續發展認證的住宿設施,包括星級酒店及露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