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域旅遊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全域旅遊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的必然產物,是旅遊業發展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那麼,全域旅遊的五大要素是什麼?跟著晟景文旅一起來了解了解。
晟景文旅:若爾蓋縣全域旅遊示範區
1、全域旅遊的全局性
首先,全局性體現在旅遊發展視角的全局性。在新的歷史時期,旅遊業不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單個產業的發展,因其具有的關聯性大、綜合性強的天然特性,旅遊業已經事關區域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經成為「調結構、惠民生、穩增長」的優勢產業。因此,全域旅遊發展是站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通過發揮產業優勢,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
其次,全局性也體現在旅遊發展要素視角的全局性,落實到旅遊經濟社會發展層面,全域旅遊提出,要打破以單一景區景點建設為核心,以觀光旅遊要素為主的景點旅遊發展傳統封閉觀念,向「吃住行游購娛」傳統六要素和「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並行發展的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的全局性觀念轉變;由「旅遊業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式的散兵發展」向「全社會多個部門有機合作式的全局發展」轉變。
最後,全局性還體現在旅遊發展管理視角的全局性,全域旅遊是對旅遊發展的資源配置、產業發展、市場結構、組織運作、制度安排、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保障措施等多個方面的全盤統籌考慮,是建立適合旅遊業發展特點的復雜管理系統,以滿足旅遊業發展的復雜性特徵。
2、全域旅遊的空間性
空間性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系統發展旅遊業,這與旅遊活動的異地性和移動性本質特徵緊密關聯。
一方面,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點式」旅遊發展空間模式使得旅遊活動在空間上呈現出「飛地」困境,導致旅遊的空間流暢性和貫穿性受阻,狹窄的「點式」空間范圍束縛了旅遊活動、旅遊產業、旅遊管理的發展,亟需在區域范圍將旅遊做「面式」擴展,讓旅遊要素建設滲透到區域的全部空間范圍,讓旅遊產業擴展到區域的全部空間范圍,讓旅遊基礎設施輻射區域的全部空間范圍,讓旅遊管理覆蓋區域的全部空間范圍,保障旅遊空間移動性。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明白全域旅遊並非在我國全部地理空間范圍內發展旅遊,不是旅遊發展的空間大躍進,不是旅遊發展的空間全覆蓋。繆爾達爾「地理二元經濟結構」理論告訴我們,空間均衡發展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均衡和非均衡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全域旅遊的空間性,界定了發展的區域空間邊界,這就保證了旅遊業發展不會突破區域經濟發展的地理范圍,避免了盲目追求空間絕對均衡化而導致區域經濟增長無效的後果。
3、全域旅遊的帶動性
帶動性即旅遊產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促進作用。這是旅遊產業發展到我國經濟新常態階段的產物,也是旅遊業的產業優勢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旅遊業是最具創造活力的產業形態,是最容易實施創新發展理念的產業領域,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
以旅遊業作為區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核心動力,並引領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種帶動性不僅體現在產業經濟的帶動性,而且還體現在社會文化的帶動性;不僅體現在單個產業發展的帶動性,還體現在多個產業融合發展、多個事業多元發展的帶動性;不僅體現在綠色增長方式的帶動性,而且還體現在社會治理方式的帶動性;不僅體現在優化調整的帶動性,而且還體現在改革創新的帶動性。
4、全域旅遊的整合性
整合性即旅遊發展對社會經濟各類資源的整合運用。全域旅遊發展,一是需要整合區域的生產要素資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整合資本、勞力、土地、技術、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二是需要整合區域的產業資源,發揮產業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的融合性作用,整合旅遊業與第一二三產業的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三是需要整合區域的社會管理要素資源,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引導作用,整合部門職能、體制機制、政策法規、公共服務、社會參與等社會管理要素資源,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5、全域旅遊的共享性
共享性即旅遊發展成果要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這是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旅遊發展起源於人的旅遊需求,最終要回歸以人為本的價值原點。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旅遊經濟總量得到了巨大增長,2015年旅遊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接待遊客超41億人次。近年來,我國在世界上的旅遊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和鞏固。
然而,我國旅遊業發展還處在以資本投資回報為主,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階段,旅遊發展的紅利只被涉旅企業以及部分群體享用,尚未惠及更多社會主體,這是旅遊發展共享性不夠的重要反映。全域旅遊發展,就是要致力於實現全社會共建共享,通過全域旅遊推動和助力我國扶貧戰略目標,讓廣大群眾在旅遊發展中真正受益,這是對我國旅遊業現階段發展不足的深刻反思,是實現旅遊發展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性的深刻體現。
四川晟景文旅www.sngct.com專注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以資源價值盤活與開發為導向,以「運營前置」的思維,致力為「文化旅遊目的地、生態旅遊目的地、農業旅遊目的地」提供文旅融合整體解決服務。
⑵ 全域旅遊規劃開發重點
根據國 家官方定義,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遊的開發重點:
第一,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需強化「規劃統籌,多規融合」。
第二,提升全域環境質量,嚴守生態紅線。
第三,打造「旅遊景區+城市與特色村鎮+產業園區」的旅遊吸引物體系。
第四,合理建設布局旅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體系。
第五,重視交通網路、公共服務網路和智慧旅遊網路的支撐作用。
第六,優化體制機制,創新政策供給。
綠維文旅是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級」規劃設計院,專注於區域旅遊規劃設計十餘年,完成了數十個全域旅遊規劃案例,和一批全域思維創新案例,形成了面對創建驗收的全域旅遊規劃方法、「1+4」全域旅遊投融資服務模式、全域旅遊下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提升路徑、「多規合一」理念下的全域旅遊規劃、「全域旅遊+鄉村振興」一體化規劃與實施、旅遊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等創新模式,以全域旅遊與景區綜合規劃設計研究院、綠維文旅相關分院、旅遊投融資事業部等團隊為重點,整合旅遊開發運營產業鏈各環節優質機構與IP,獨創「全域旅遊孵化器」,並出版了《全域旅遊孵化器——自主旅遊時代的全域旅遊》圖書和全域旅遊專刊,可為各地提供全域旅遊規劃、全域旅遊創建申報輔導、全域思維下的區域旅遊規劃,以及全域旅遊下的景區、小鎮、鄉村、度假區、綜合體等項目的規劃設計、投融資、開發運營等落地孵化服務。
至今,綠維文旅已與河北省、山西省、天津市、福建省、山東省、廈門市、武漢市、池州市、長子縣、鹽津縣等各級政府形成戰略合作,用創新的全域旅遊思維和服務模式,為石家莊、廈門、池州、紅河州、通化市、興化、布爾津、通遼、通道、湘陰、雲陽、吉木薩爾、安陽龍安區、青島城陽區、禮泉縣、寶坻區、柞水縣、煙台市、偏關縣、山海天度假區、煙台、平武、開江縣、長子縣、涇源縣、霍山縣、 新 疆150團、新 疆142團,西青區、南昌縣武陽鎮等多地旅遊發展,提供了頂層規劃設計和部分孵化服務,包括全域旅遊投融資顧問與咨詢、品牌建設與規劃等,並形成了部分項目落地實施。
⑶ 為什麼要推進全域旅遊應該怎麼做有什麼目標
因為全域旅遊可以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我們應該大力支持,以達到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目標。
⑷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⑸ 如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發展全域旅遊從理念提出到付諸實踐,已歷時4年。在實踐中各地探索出不少具有示範引領意義的經驗做法,概括起來就是「五個堅持」:
晟景文旅:若爾蓋花湖生態景區
1、堅持城鄉聯動。
這是發展全域旅遊的必然要求。特別是經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人們對生命、生活、生態都有了新的理解,「到鄉村去」已成為更多人出遊的新選擇。
2、堅持高位推進。
發展全域旅遊是對旅遊業實施的系統性、全方位的改革,需要突破的難點多,需要攻克的難關多,需要解決的難題多,離不開高位推進。
4、堅持機制創新。
這是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保障,也是破解旅遊發展瓶頸制約的關鍵所在。在全域旅遊創建中需勇於探索實踐,不斷完善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
4、堅持共建共享。
發展全域旅遊,根本目的是通過共建共享讓旅遊業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隨著旅遊進入大眾化時代,「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已成為遊客對旅遊體驗的一種嚮往。在全域旅遊創建中,各地堅持主客共享,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拓展旅遊服務功能,在服務當地居民的同時面向遊客開放;依託遊客中心、旅遊集散中心等旅遊公共設施,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服務,讓更多的遊客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分享獨特的地域文化。
5、堅持文旅融合。
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讓旅遊更有「詩意」;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這是貫穿全域旅遊發展的主線。各地注重挖掘和利用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發展旅遊,注重增加各類旅遊創建的文化底色和特色,努力打造「處處有景、處處有文化」的全域旅遊。
晟景文旅,致力於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文旅融合咨詢、策劃、規劃、文創等文旅融合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咨詢、策劃、規劃與文創已促進多個國家AAA級、AAAA級旅遊景區成功創建及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文化園區、社區空間等項目落地實施。
⑹ 如何打造全域旅遊
8月11日,來自江蘇徐州的單雲興與20位老夥伴組成的特殊旅行團結束了17天的南疆之行,「我們中的大多數年輕時都曾支援過邊疆,一直惦念著要回來,看到變化這么大早就不知累了。」平均年齡72歲的老人們不願錯過每一處變化,第二天又匆匆乘車前往阿勒泰地區,開始了為期10天的北疆之行。
近年來,新疆把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著力發展,旅遊綜合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旅遊品牌效應與惠民作用有效發揮,旅遊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不遠萬里來到新疆。2016年、2017年新疆旅遊接待人次連續兩年增速超過30%,增速居全國第一,2017年旅遊接待規模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增長32.38%,實現旅遊總收入1821.87億元,增長30.04%,佔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7%。
⑺ 全域旅遊示範區怎麼創建
問答推廣接單 15:33:44
結合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與驗收標准,綠維文旅認為過審要點如下:
第一,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需強化「規劃統籌,多規融合」;
第二,提升全域環境質量,嚴守生態紅線;
第三,打造「旅遊景區+城市與特色村鎮+產業園區」的旅遊吸引物體系;
第四,合理建設布局旅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體系;
第五,重視交通網路、公共服務網路和智慧旅遊網路的支撐作用;
第六,優化體制機制,創新政策供給;
第七,重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
第八,構建智慧旅遊體系,實現信息便捷化、交通便利化、管理高效化、響應快速化、服務人性化和營銷精準化。
全域旅遊創建是一場需要深扎的持久戰。如何使項目有「靈魂」、有「骨架」、有「血肉」,最終打造成為前瞻性和落地可操作性的策劃、規劃、設計一體化的全程解決方案,必定考驗團隊的能力與耐力。綠維文旅——城鄉規劃、旅遊規劃、風景園林「三甲級」規劃設計機構,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創新引領機構。綠維文旅以全域旅遊與景區綜合規劃設計研究院、綠維文旅相關分院、旅遊投融資事業部等團隊為重點,打造全域旅遊孵化器。至今,綠維文旅用創新的全域旅遊思維和服務模式,為石家莊、廈門、池州、紅河州、安陽龍安區、通化市、興化、布爾津、通遼等百餘個區域旅遊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部分孵化服務,並形成了部分項目落地實施,為發展全域旅遊積攢了寶貴經驗。綠維文旅擁有實力強、負責任的全域旅遊專家團隊及項目團隊,保證項目的深度與專業程度。全域旅遊項目的規劃,需要以認真細致的項目考察為前提,且項目各個階段均有綠維專家顧問進行把控,分階段進行內部審核,保證旅遊規劃質量。做全域旅遊規劃,就找綠維文旅。
問答推廣接單 15:33:46
你的
⑻ 全域旅遊怎麼做如何規劃設計如何落地實施
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城鎮發展體系,城鎮職能定位,構建符合城鄉總體發展目標的產城發展路徑是全域旅遊科學性的重要一環;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與聯動,是全域旅遊發展活力的支點;統籌農業農村發展是全域旅遊體系建設的支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在總體發展戰略中應明確全域旅遊資源的差異化發展,注重持續運營的產業體系構建,注重創新旅遊+的實現區域發展活力路徑的建設。
結合不同區域和資源稟賦,發揮本土資源優勢,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和主題品牌定位;遵循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符合城鄉總體發展目標,重點梳理城鄉旅遊資源,統籌確定旅遊發展戰略、運營模式、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分區建設主題定位,重點項目發展路徑;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案例中,站位全域農業農村統籌建設,統籌區域經濟圈層,構建全域生態產城路徑的全域旅遊規劃體系,綜合確定全域旅遊發展定位,確定分區發展重點和主題定位,創新旅遊運營體系建設。具體規劃設計要點:
1、區域資源的再生挖掘。統籌資源優勢,綜合評定旅遊資源的發展潛力,提出現狀旅遊資源的重組與再生關系,創新提出發展方向與旅遊體系構建。
2、依託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綜合評定旅遊體系的業態關聯,產城(鎮、村)的發展單元,提出符合城鎮發展需求,符合新城鎮化路徑的旅遊體系建設;綜合確定全域旅遊發展總體定位及總體形象定位。
3、統籌旅遊產業發展體系的建設,提出發展戰略和不同功能片區的具體發展策略。並站位全域提出重點項目體系。
4、結合主題片區的發展重點,提出旅遊功能產品,確定不同主題旅遊方式和項目。綜合分析重點項目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和支撐體系,包括基礎設施、旅遊服務設施建設。
5、綜合確定全域運營體制保障體系建設,區域旅遊品牌運營策略,投資與運營管理策略。
⑼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