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3-30 06:11:00

1. 什麼是旅遊,旅遊的定義

旅遊」從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骨刻文中已有「旅遊」二字:「旅」和「游」二字在山東昌樂骨刻文中發現,是東夷平民旅遊娛樂活動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最早旅遊文化的體現。中國旅遊不僅歷史久遠,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最早文字記載的國家。引(《大眾日報》2012年8月20日,丁再獻《骨刻文將「旅遊」記載前推兩千多年》,丁再獻著《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

2. 什麼是旅遊,什麼是旅行區別是什麼

旅遊(Tour)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後綴-ism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tour與後綴-ism和-ist連在一起,指按照圓形軌跡的移動,所以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
「旅遊」從字義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做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的含義。因此,旅遊的定義可如下表述:旅遊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3. 什麼是旅遊

什麼是旅遊

「旅遊」從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旅遊在我國歷史上名稱很多,且不同人出遊有不同的稱呼。如皇帝外出巡視、巡狩稱「巡遊」,或稱「巡幸」;宦官吏使走馬上任,探親訪友,稱「宦遊」。所謂「宦海浮沉」,即此之謂也。詩人墨客尋古探幽,無拘無束,隨意出遊,稱「漫遊」;和尚道士外游求法,稱為「雲游」。另外還有遨遊、壯游、冶遊、周遊、宸游、仙游、神遊、夜遊等派生的名稱。如《西遊記》第三回說:「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這是遨遊。杜甫《壯游》詩序:「憶昔之游,何其壯也!」是說有識之士,懷抱壯志的遠方游歷。李商隱的《無題》雲:「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遊郎」,是說在春天、節日里,男女相伴外出遊散活動。周遊指四齣遊說,如《管子·小匡》曰:「使出周遊於四方,以號召收求天下之賢士。」宸游亦指古代帝王、皇室出遊。如王維《奉和聖制》說:「如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紅樓夢》十八回說:「文風已著宸游夕,孝道應隆歸省時」。仙游指求仙訪道之游,如李白《感興》中雲:「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夜遊指夜晚乘興之游,如李白的「古人秉燭夜遊」之句。神遊指精神或夢魂往游。以上這些稱謂,除神遊外,其它均可屬旅遊范疇。可見,在字意上旅遊是個廣泛的概念。

到了近代,隨著旅遊規模的擴大,旅遊業的興起,便出現了對旅遊含義不同的理解,於是以不同內容和方式表述的技術定義就紛紛出世了。其中屬於狹義的旅遊定義有下列幾種:①認為旅遊是消遣活動。例如

上述幾種狹義的定義,共同特點是只突出旅遊因素中的某一個或幾個因素。

屬於廣義的定義,也有幾種看法,如維也納經濟大學研究學院認為:「旅遊可以理解成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休息,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往,再其次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叫做旅遊。」

我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旅遊概論》一書給旅遊下的定義是:「旅遊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人們以游覽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一些同志認為:「旅遊」是以經濟形式表現出的內容廣泛的人類社會地域活動,它不只是游覽、購物、花錢、享受,還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尋幽探奇、博覽風采、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文化娛樂、體育鍛煉、度假休養、醫療療養、文化交流和人民往來等。」

瑞士漢澤克爾和克拉普夫於

上述兩類定義,即狹義的和廣義的定義,都要涉及到旅遊的各種要素。歸納之,不外乎是:離家外出,是暫時居留而不是永久居留;旅遊的動機主要是觀光、娛樂和求知,而不是為了賺錢;旅遊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活動。根據這個觀點,我們認為上述定義中,把旅遊歸結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一種經濟形式表現」都是不確切的。他們把旅遊活動與旅遊業混為一談。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接受漢澤克爾和克拉普夫的旅遊定義,就是因為該定義體現了上述三個共同要素。

此外還有人從動、靜兩個因素來概括旅遊的含義。如伯卡特和梅德利克說:「旅遊在任何情況下都包括兩個因素:一個是動的因素——旅行,一個是靜的因素——停留」。這種定義雖然表述文字簡潔,又富概括性,但對移動和停留的動機及時間未作說明,所以也不全面。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著名學者對旅遊的概念及其意義也進行了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探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於光遠給「旅遊」下的定義,他說:「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註:《旅遊時代》

第一,強調旅遊是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這就須用發展的觀點來認識旅遊這一觀念。因為現代社會中的旅遊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它是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關於這一點,國外一些學者也有同類的敘述。如英國伊什圖里金(

第二,指出旅遊是在異地的暫時性的生活方式,不能離開居住地到目的地永久居住。但可以住多久,他並未說明,也未提出具體的劃分標准。不過定義中已包含了這層意思,這樣就可把平時在自己居住地方的日常生活區別開了。

第三,提出了旅遊的業余性這一特點。業余性就是許多國家學者講的閑暇性。這種提法,從主觀目的上是想把為業務目的旅行、考察活動摒棄於旅遊之外,但是為科學目的的考察,不論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旅遊項目。因為旅遊目的之一就是「求知」,既包括業余性的求知,也包括業務范圍內的旅遊求知活動。因此,對旅遊的業余性規定大體是正確的,但在實際中又難以區分。特別是在我國,利用開會、出差旅遊的人很多。據統計,到北京來旅遊的人,

第四,指出了旅遊的另一特點:享受性。旅遊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質生活條件獲得基本滿足後出現的一種追享欲求。有一位社會學家說,旅遊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樂」這樣三條。這是旅遊者心理的共性。旅遊者不遠千里而來,就是想領略異地的新風光、新生活,在異地獲得平時不易得到的知識與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

4. 旅遊與旅行的概念上的區別

旅遊指的是外出遊玩,偏重於「游」,是一種團體活動,通常是一群人一起,從這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遊玩。旅遊更注重於遊玩、觀光和娛樂,講究行程的舒適性、娛樂性。

旅行則是指去外地行走,偏重於「行」,是一種個人活動,通常是一個人說走就走,從這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旅行更注重行走和修行,在乎的是行走中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體驗,不講究行程是否舒適。

(4)旅遊的概念是什麼擴展閱讀:

不管是旅行還是旅遊,其實都是出門在外。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這些事項,保證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1、准備出門前一定要做好計劃,讓家裡人知道自己去了哪裡

即在離開前,要有一個大概的方向,知道自己晚上宿在哪個地方。帶好簡單的換洗衣物、衛生用品還有地圖。現在我們都離不開手機,所以充電線、充電寶也要准備好。

2、帶個小葯包

小葯包備一些常用葯,以免路上碰見一些意外情況。有備無患總是要讓人從容一些。

3、注意路途安全

如果在旅途中需要經過一些危險地帶,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險灘等時,一定不要獨自冒險前往,最後等著人一起結伴同行。

4、切記不要沖動,要講文明禮貌

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特別是一個人出外地旅行時,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一定要對人有禮貌,要忍讓,要遵守公共秩序。

5、注意飲食衛生和健康

去陌生的地方,品嘗當地的美食幾乎已經成了一種「旅行文化」,但在外飲食,切記暴飲暴食,更要注意飲食衛生。

6、要有警惕心,避免上當受騙

在外行走,肯定會遇見各色各樣的陌生人。雖然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是人人都是壞人,但是總有壞人,偷、詐、搶、騙,無所不為,所以在旅途中,對於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切記要留存一些警惕心,保護自己的經濟、財物、人身等安全。

5. 簡述旅遊的概念

「旅遊」從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旅遊(Tour)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後綴—ism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tour與後綴—ism和—ist連在一起,指按照圓形軌跡的移動,所以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

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薦的技術性的統計定義。
旅遊指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6. 旅遊的定義是什麼

「旅遊」從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概念定義
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遊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別開來。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 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
晉蒙交界神奇美妙的掌櫃窯風光(20張)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

7. 旅遊資源的概念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憑借和旅遊者參觀游覽的對象物,它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可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旅遊資源就沒有旅遊業。

8. 旅遊需要的概念是什麼

更多圖片(1張)
旅遊需要是指人們可以通過旅遊行為而獲得滿足的一些基本需要,尤其是精神性和社會性的需要。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周末或假期寄情山水,開闊心胸,釋放壓力;或者到風俗文化相異的地方游覽采風,滿足了其增長見識的需要;或者和不同的朋友通過旅遊而增加交流和理解來滿足感情的需要等等,這些都屬於旅遊需要。
旅遊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在旅遊過程中的特殊表現,是旅遊者或潛在旅遊者由於對旅遊活動及其要素的缺乏而產生的一種好奇心理狀態,即對旅遊的意向和願望。
旅遊需要的主體是旅遊者,包括現實旅遊者和潛在旅遊者;對象是旅遊,包括旅遊活動本身及其旅遊涉及的諸種要素。凡是以旅遊為對象的需要都是旅遊需要,而不是僅僅限定在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的願望與要求。旅遊心理學要探討的是旅遊行為究竟源於人們的哪些需要,以及旅遊行為可以滿足人們的哪些需要

閱讀全文

與旅遊的概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