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家人遇见动物互相杀害应该怎么做
能阻止就阻止,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你做的很对,最难能可贵的是您的一片慈悲心肠。
如果阻止不了,就为它们念几句“那摩阿弥陀佛”,愿它们放下嗔恨,解开怨节,逝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早成佛道。生者得尽天年,命终之后,亦得往生极乐世界。
⑵ 佛教中是怎样说人杀死了动物会受怎样的惩罚
结果就是你还好好的活着,
杀生按佛家的说法是过
但有几个人能一辈子不杀生呢?
又或者你一辈子不杀生,但你能避免做对其他生物有危害的举动吗?
你能一辈子吃素吗?
又或者说植物又何尝不是生命呢?
佛家有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其实从你出生你就难免作出对别的人或生物有伤害的举动
可是你得明白,你也许只是在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力
人活着就是在追求,在不停的伤害与被伤害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神呵,让我做狮子的俘食,要不就让兔子做我的俘食吧。
你无从选择
⑶ 从佛学上讲,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算不算杀生,有没有恶报
我记得有法师说过,我只记得大概的意思:食肉动物本身没有造作恶业,因为在它的意识中并没有恶与不恶的想法,好像因此对它来说没有造业的说法。也就是说它自己可能并不认为这是恶。
但是,我想,对于被杀的动物来说,可能因被杀而怨恨,这是被杀的动物本身会造下报复的业。当未来因果成熟时,便可能会报复。
以上这是我记忆和理解的,有可能错解了部分意思,但是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情况。
补充一些我的理解:业本身是由主体来造作的,也就是行动者本身去造业,如果在它的思想中没有这样的分别,那么对它来说可能就不存在这个造业的说法,也就无所谓造了善业还是恶业。因此,野兽吃肉,对它来说,它不认为这是恶的。
但是对于被吃的动物来说,它可能会想被吃掉是一种痛苦,会认为这个野兽结束了它宝贵的生命而产生怨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被杀者造下了怨恨与报复的业种,如果这种条件在将来成熟了,也许曾经的被杀者就会开始报复。
另外,在我们人看来,因为我们有杀与不杀的善恶观念,我们会认为杀生是恶的,因此,认为杀会造作不好的业。比如,当下我们看到两条狗打架,一条强壮的咬伤了另一条弱小的,我们会觉得强壮的狗欺凌弱小。但是那两条狗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并不一定知晓。。。
由此想到更多的,比如一对情侣,爱得很深,可是却因为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分手了,一方(比如女方)可能会想我很爱你,你却放弃了我,我恨你。这种恨的感情延续了一生,甚至于来生还有此种情愫心里;而对于另一方(那么是男方),他因为很爱她,不想和她分开,却不得不分开,于是非常怀念她,这种怀念延续了一生,甚至于来生;那么来生他们有缘再相见的时候,曾经的男人会格外的喜欢、眷恋曾经的女人,而女人呢,很可能却由于曾经沉积在内心深处的怨恨而百般刁难男人。那么你说这个曾经的男人造下的是什么业呢?这个女人又造下的是什么业呢?
呵呵。。。。。。
⑷ 当前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日趋猖狂,这都是由哪些错误的观点导致的佛教是如何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
口腹之欲,而导致动物惨遭杀害,其实味道在口中不过三秒钟,人就是为了这短短的几秒钟幻觉,不断填塞,以致疾病缠身,业障缠身,得不偿失。人和动物其实本无分别,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做,肥胖邋遢,和猪又有什么区别?同样的道路,若人不知自爱,和动物无异;若动物能开智慧,与人同等。
⑸ 佛教如何看待动物
释迦摩尼佛在觉悟的时候众生皆有如来本相智慧德性。所以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因此佛教待动物也是跟看待人一样。都是平等的。
⑹ 佛教的观点里,为什么杀动物是杀生,杀植物就不是杀生
佛说断五蕴为杀生!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植物虽然有色身,但是没有受、想、行、识。
严格的说,植物也有受、想、行、识,比如,你拔掉它,就死了!历史上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矿物尚且有情,植物当然也有情。但是,它的情很弱,你拔它不会引起它的瞋恨心。它也没有欣生怖死的念头。因此,杀植物不名杀生!
⑺ 佛教对动物生命看法
佛教对于生命的定义和现代科学的定义不一样。
现代科学将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等定义为“生命”,包括未来的发展到人工制造或者促成的机器复杂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某种符合生命内涵的基本属性的现象也将可能纳入生命的范畴(人机混合体,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佛教则以观察分析个体的精神组成部分来予以判断。以人而言,人的精神由八种成份组成(佛教称为“神识”),分别由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构成。佛陀在修行中发现,只要具备七识(至少要有七识,那么具备八识就更不用说了)就可以称之为“有情众生”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而植物及物质世界则称为“无情众生”或“器众生”。
佛教所说的“众生”代表了“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是个泛称;不过大多时候可以代表“有情众生”;
依据这个理论,大家就能理解佛教徒为什么吃素而不吃肉了
⑻ 关于佛教杀生的问题。谢谢。
动物和植物都有生机,这个是肯定的。
从佛教角度说,动物有神识(灵魂),植物没有神识。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说,动物有动物神经,被杀会有极度的痛苦,植物没有动物神经,起码被杀不会有那种极度的痛苦。
其实真正修行人,连一刻小草都不忍心伤害。《楞严经》云:“清净比丘,不踏生草”。
这其实是一个学佛境界深浅广狭不同的问题.
对于高标准来说,例如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不用吃任何有形的食物的,他们“以意为食”(详见《无量寿经》)但是对于初学,是肯定要吃东西的,不吃是会死人的,不吃饭,没学到高段就死翘翘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循序渐进地教,开始可以先吃素食,慢慢过渡到素食量减少(阿罗汉比人吃得少),乃至到极乐世界做菩萨做佛,就完全不用吃有形的食物了。
但正如您说的,我们暂时还只是人,要维持基本生命就必须进食,所以佛两害相权取其轻,教我们肉食与素食之间,素食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其实这个也只是暂时的,到我们修成了,到一些高阶天人,乃至佛菩萨,那时候就不需要吃了。
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