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野生保护动物的种类有哪些
1、坡鹿,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白沙。
2、黑长臂猿,头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从黄灰色到淡棕色,在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
3、灰孔雀雉,雄鸟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雌鸟体型较小,尾羽稍短,体色与雄鸟相似而较暗,眼状斑不明显。
4、山鹧鸪,腹羽棕白色。雌鸟与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
5、云豹,夜间活动,善爬树,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偶尔偷吃鸡、鸭等家禽。
2. 海南有哪些野生兽类动物
海南有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海南有648种陆栖脊椎动物,其中两栖类44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8种,占全国的33%;鸟类420种,占全国的36.1%;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所特有,海南省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长臂猿、云豹、巨蜥、海南山鹧鸪等15种,二级保护动物8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06种。 自然保护区情况:全省现有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4个,总面积为236909.3公顷,正在拟建的有毛瑞、卡伐、白马岭、南高岭、俄贤岭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十一五期间,我省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将达到30个,总面积将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8%左右。 除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外,在一些珍贵野生动植物物种零星分布的地方,还建立了18个自然保护小区,通过乡规民约这种管理方式建立了1250多个民间自然保护小区,如琼中的古月山庄、文昌的名人山区、儋州的白鹭天堂等。 蝙蝠 海南岛有蝙蝠25种,其中2种是食果蝙蝠,其余的都是食虫蝠。 海南岛有举世罕见的彩蝠。 海南岛蝙蝠种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在全世界也属最高区域之一。我们可以称海南岛是蝙蝠岛 蝴蝶 海南已发现11个科609种蝴蝶,占全国蝴蝶种类三分之一。 海南有惟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还有海南特有珍稀蝴蝶品种-森下交脉环蝶、中国蝶王-裳凤蝶与金裳凤蝶、“红色天使”- 红翅尖粉蝶、“活化石”-紫喙蝶、三尾凤蝶、多尾凤蝶、阿波罗绢蝶等众多世界名蝶。 以蝴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成为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的艺术品。在海南,艺术家和能工巧匠合理开发本地丰富的蝴蝶资源,将蝴蝶深加工精制成艺术标本和工艺美术品。用珍贵稀有的蝴蝶制作的标本和工艺品售价可高达数千美元。 活蝶放飞是继蝴蝶画后的又一产业模式。有些人大量蝴蝶用于放飞。 海南长臂猿 世界濒危25种灵长类物种之最 2007.1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国际灵长类学会与保护国际称,猿、猴子、狐猴等世界上与人类最为亲缘的物种,有29%濒危。 在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中,海南长臂猿排榜首。保护长臂猿比保护大熊猫还要迫切。 海南全岛只有19只长臂猿。栖息地仅限霸王岭保护区。 上个世纪50年代,海南岛上分属12个县面积为866000公顷的森林中,估计有约2000只海南长臂猿。目前海南长臂猿是19只。 霸王岭保护区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仅残存少量原始林块,而超过1200米的高海拔原始山地雨林却不适合长臂猿生活,所以海南长臂猿只能局限分布于海拔700-1200米间的沟谷雨林内。保护区内有限的生存空间对长臂猿种群的发展非常不利。而摄食路线既漫长且局限,也可能使长臂猿较易遭猎杀、被捕食,或面临其它威胁。 社区干扰是长臂猿面临的最大威胁,保护区周边居住的居住3个乡镇属全省重点扶贫乡镇,九成农户生活比较贫困,生活方式主要是种植水稻、番薯、玉米和极少数果树、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村民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刀耕火种现象依然存在,偶尔上山采集林副产品、猎捕野生动物。 海南长臂猿因没有足够的空间建立新的领域,造成种群内 “一夫多妻”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近亲繁殖而影响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影响到种群的生存力。种群数量与环境的变异、近亲繁殖及遗传多样性低导致有害的隐性基因出现率增加、数量性状变异令适应性下降、世代间积聚轻微的有害突变基因、以及社群结构崩溃等,都会把细小的长臂猿种群进一步逼近灭绝的边缘。 霸王岭保护区已经从2005年4月份开始启动海南长臂猿野外监测项目,培训并资助8名保护区员工长期跟踪两群长臂猿,获得了不少有用的生态数据。 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提升为独立种,其命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属鸡形目,雉科,是珍稀雉类之一,全世界共有12个种和亚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我省。我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此外,本岛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过去,鸟类学专家认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国特有亚种。 然而,据国际动物学权威杂志《Zoological Science》(《动物科学》)今年第一期刊登的一篇论文提出,经过长期独立进化,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在过去数百万年间差距越来越大,大约于440万-600万年前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种。 2004年,省林业局、海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科学手段研究,发现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种。 海蛙 海蛙(Rana cancrivora拉丁名),由于它主要以蟹类为食,亦名食蟹蛙。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2006年被确立为海南省级保护动物。 在国外海蛙主要分布于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蛙的主要栖息环境为沿海红树林下半咸水或咸水地区,活动范围一般不超出咸水环境50-100m之外,故称“海蛙”。白天多隐蔽于红树林根系之间或洞穴中,傍晚到海滩上觅食小蟹。因栖息环境中动物不同,海蛙也吃虾、软体动物、鱼及昆虫,产卵于近岸临时性水洼中。 海蛙凭借其皮肤抗性和渗透调节机制才能栖息于红树林潮间带半咸半淡水环境中,它还是两栖类动物中非常特殊的类群,海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平衡,控制蟹类的种群数量,也为鸟类提供食物资源。 主要分布于海口东寨港、文昌市清澜港、儋州市新英港、三亚市河东河西区域、澄迈的老城、临高的后水湾等红树林下半咸水或咸水地区。红树林为海蛙的主要栖息环境,种群密度大约每平方米0.045只。海蛙在繁殖季节,常常因地制宜地在海水洼塘里产卵,直晒的阳光会使海水洼塘温度升高到40℃以上。然而,海蛙的卵和蝌蚪都能忍受高温照晒,在蛙类王国中绝无仅有。 海口演丰镇、文昌、万宁、三亚、临高等部分海蛙分布地区存在捕捉、贩卖、食用海蛙的现象,并且在局部地区海蛙被沿海居民当成“美味佳肴”,海南海蛙种群的生存面临挑战。 海蛙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海南部分地区的居民大面积开发红树林发展养殖业,沿海家禽养殖业恶性发展,使海蛙的产卵及蝌蚪发育的适宜生境减少,海蛙的成活率大大降低(红树林周边的家禽养殖威胁了海蛙蝌蚪及幼体的生存)。海水养殖侵占了海蛙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区还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忽视了对海蛙的保护,“人类的不当开发破坏了海蛙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结果导致海蛙的数量正急剧减少”,王力军博士对海蛙的减少深表忧虑。另外,红树林周边地区的河流和海水污染,使海蛙卵、蝌蚪和幼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蜡皮蜥 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在海南省沿海木麻黄林等环境中栖息的穴居蜥蜴类动物,曾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名录”中,2006年被海南省列入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其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仅海口每天将有近千条蜡皮蜥“葬身人腹”。 中国鲎 生活在深海,雌雄鲎几乎是海底最亲密的情侣,成双成对地游弋。 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节肢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其体形酷似马蹄,行动像蜘蛛,有人称它马蹄蟹或鲎珠,因其外形奇特,海南人喜欢称之为“海怪”。“鲎几乎都是成双成对的,是名副其实的‘海底鸳鸯’。雌鲎的前4条腿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却是4把钩子,雄鲎喜欢把钩子搭在雌鲨的背上,让‘爱人’背着它四处旅行谋生。” 鲎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3亿年之久,与化石三叶虫一样古老,被称为“活化石”。鲎的血液中富含铜离子而成蓝色,它的血液可以制成“鲎试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于用检测食品的毒素。 每到春深水暖时,成群的鲎乘大潮从海底游到海滩生儿育女。部分海南渔民熟悉鲎的行动路线,会在半路上布下渔网,鲎一旦遭到埋伏,就只好束手就擒。这些“海底鸳鸯”不论是从深海旅行到浅滩,还是被捕入“狱”,从来都是患难与共,“永结同心”,很多时候都是一块儿被提出水面。
3. 代表海南的动物是什么
海南坡鹿(Cervus
unicolor
hainana)
我国海南岛的特有亚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栖居于海拔200m以下的丘陵坡地,50年代海南岛尚有500余头坡鹿分布于6个县近400km2的范围内。由于过度开垦和乱捕滥猎,至70年代末仅剩26头。经20多年大量人、财、物力的投入和精心护养,现已发展到500余头。
海南坡鹿由兴旺到濒临灭绝,再到保护发展,历经坎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发展决策。
4.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还有哪些稀有动植物栖息
海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hainanus):体长体长10-11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极黄的柳莺。上体绿色,下背黄绿,下体鲜黄,眉纹及顶纹黄色。通常可见两道翼斑。下嘴粉红。外侧及倒数第二枚尾羽具大片白色以及浅色的侧冠纹有别于相似的白斑尾柳莺、黑眉柳莺和山柳莺。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粉红;脚橙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南岛亚热带山地次生林中,尤以低山林缘、路边次生林,成熟的热带森林边缘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也集30只左右的小群觅食活动。有时也和其他莺类混群。繁殖期间雄鸟鸣声高而短促,而富有变化。以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岛等地,是海南岛的特有种。
5. 海南共有多少种类的动物
海南有648种陆栖脊椎动物,其中两栖类44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8种,占全国的33%;鸟类420种,占全国的36.1%;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所特有,海南省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长臂猿、云豹、巨蜥、海南山鹧鸪等15种,二级保护动物8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06种。
6. 海南的动植物有哪些
海南的植物,木本开花品种有:各种颜色的宝巾花(三角梅、筋杜鹃)、缅栀子、紫薇、黄蝉花、茶梅、龙船花、扶桑、鸳鸯茉莉、紫荆花。另外,一些耐热品种的桂花、茉莉花、山茶、杜鹃、月季,也适合在海南种植。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海南岛现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0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
海南的动物:海南黑长臂猿。两性之间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顶多在嘴角边有几根白毛。头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从黄灰色到淡棕色,在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群中。
海南灰孔雀雉:非常类似灰孔雀雉但体型略小(70厘米),色深而褐色浓,眼状斑仅有紫色而无绿色光泽。 虹膜-灰色;嘴-蓝灰;脚-蓝灰,非常稀少,见于海南岛西南部仅存的山林中。
海南山鹧鸪: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先、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是全球性易危种。
7. 海南有哪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海南常见的海洋生物有:海蜇、海马、鲍鱼、石斑鱼、对虾等等。
1、海蜇
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捕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一般伞体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
2、海马
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3、鲍鱼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4、石斑鱼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5、对虾
对虾(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斑节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的虾类。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对虾经大量进行商品养殖,产量正在迅速增加。整只对虾的烹调方法有红烧、油炸、甜烤。
8. 海南发现新物种海南小姬蛙,你对这种动物了解多少
海南发现新物种海南小姬蛙,这种动物是两栖类新物种 。
保护这些珍贵的两栖动物,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投入到这一项,利国利民的行动中来。
9. 海南岛盛产什么
海南岛各地都盛产着名的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海南省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芝麻、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中首推橡胶,产量占全国的
70%。还有腰果、槟榔、咖啡、胡椒、油棕、可可、剑麻、香茅.热带水果有:椰子、香蕉、芭蕉、芒果、西瓜、番石榴、菠萝、荔枝、龙眼、柑桔、杨桃、菠萝蜜、榴莲、红毛丹、油柑果、人参果等。蔬菜品种多达上百种,有些品种有四季不断和反季节的特点。
海南岛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共有500多种,其中兽类76种,鸟类34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稀有之宝”海南坡鹿、“中国之最”海南黑冠长臂猿。
海南特产分类很多:主要分9大类
第一:椰子类
椰子类包括:椰子粉(速溶椰子粉,纯椰子粉,珍品椰子粉,珍珠椰子粉,高钙椰子粉)
椰子糖(特浓椰子糖
统香脆椰子糖
咖啡糖
椰子软糖
百香果糖
炭烧咖啡糖
苦丁茶糖
姜汁椰奶糖
椰奶咖啡糖
珍椰奶软质糖
榴莲糖
神秘果糖
石榴椰奶糖
什锦糖
可可椰奶糖
木瓜椰奶糖
正宗椰子糖
腰果椰奶糖
椰香软糖
)
第二:咖啡类(炭烧咖啡粉
椰奶咖啡粉
浓香咖啡奶
速溶咖啡粉
)
第三:海产品(海鲜干货,海鲜冻品,贝壳珍珠)
第四:工艺品(海南黎锦,贝壳工艺,椰子工艺)
第五:茶叶类(苦丁茶,兰贵人,白沙绿茶)
第六:零食类(椰奶薄饼
椰奶夹心卷
椰奶咖啡薄饼
咖啡巧克力酥卷
椰奶巧克力酥卷
椰香酥卷
酥卷
椰香脆饼
椰香咸脆饼
芒果薄饼
菠萝蜜薄饼
椰香薄饼
香酥椰片
香脆椰片
)
第七:黄花梨(海南黄花梨手串,黄花梨佛珠,黄花梨家具,黄花梨工艺品)
第八:水果类(香蕉,椰子,木瓜,神秘果,榴莲等)
第九:干杂果(菠萝蜜干
木瓜糕
菠萝蜜糕
椰子糕
玉米糕
咖啡糕
会锦糕
榴莲薄饼
菠萝糕
香蜜椰奶糕
光芒果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