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腔肠动物有哪些

腔肠动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1 16:03:30

Ⅰ 腔肠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1、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3、水螅(学名:Hydra),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4、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1)腔肠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刺胞动物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的鱼类为食。由于食物的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水螅类动物伸长触手,并放出刺丝囊以缠绕、麻痹、毒杀捕获物,再将食物送入口中。

口区腺细胞分泌的粘液有利于食物的吞咽,食物进入胃腔后,胃层的腺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使之形成许多多肽,同时在胃腔中由于营养肌肉细胞的鞭毛运动,食物得以混合与推动。经这种细胞外消化之后,开始细胞内的消化过程。

营养肌肉细胞的伪足吞噬食物颗粒,在细胞内形成大量的食物泡,经过酸性及碱性的化学过程之后,营养物质由细胞的扩散作用输送到全身。钵水母类及珊瑚类胃腔结构比较复杂。

Ⅱ 常见的腔肠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1、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3、水螅(学名:Hydra),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4、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2)腔肠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身体呈辐射对称(分出不出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可谓“360度无死角”,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3、体表有刺细胞(藏着刺丝和毒液,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触手处尤其多)

4、有口无肛门

Ⅲ 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有哪些

水螅。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习见的腔肠动物,分布广泛,是无脊椎动物实验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发现4属,即原水螅属(Protohydra)、水螅属(Hydra)、柄水螅属(Pelmatohydra)和绿水螅属(Chlorohydra)。

习性:

水螅喜欢在清洁而含氧多的淡水中生活,因此,采集水螅的场所应选择水质洁净、水流缓慢的小沟、小池塘和水稻田。

水螅喜欢附着在水草上生活,所以,采集时要仔细观察水生植物(如金鱼藻、眼子菜等)上面是否有水螅吸附。

Ⅳ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什么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1、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3、水螅(学名:Hydra),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4、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相关介绍: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又称刺细胞动物门,过去称为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因为它的含义适用于刺胞动物及栉水母动物,所以现多已废弃不用。刺胞动物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

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内胚层围成身体的整个内腔称消化循环腔,腔肠一端为口,他端闭塞,无肛门。体壁中有刺细胞。腔肠动物的骨骼主要为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多由几丁质、角质和石灰质构成。

在很多珊瑚虫中具有骨针或骨轴,它们存在于中胶层,或突出于体表面。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并往往出现在同一种的生活史中,即水螅型世代用无性出芽生殖方式产生水母型世代,而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长大成熟以后,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两个世代互相交替完成整个生活史。约1万种,可分为:水螅虫纲、钵水母纲和珊瑚虫纲3纲,一般认为水螅虫纲是最原始的。绝大部分海产,只有少数种类产于淡水,以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的浅水区最丰富。较小种类可作鱼类食饵,珊瑚骨骼(如红珊瑚)可作工艺品,古珊瑚和现代珊瑚可形成储油层,海边的珊瑚礁可作天然海堤。

海蜇盐渍后成为食品,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有些浮游水母类可作为海流指示生物;但是,有些大型水母(如霞水母、根口水母)在大量出现时,会阻塞或破坏渔网,有的海葵混于渔获物中,人食后中毒致死。

刺胞动物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生活,多数在浅海,少数为深海种,现存约11000种,分为3个纲:水螅纲(Hydrozoa)、钵水母纲(Scyphozoa)、珊瑚纲(Anthozoa)。

Ⅳ 腔肠动物有哪些

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又称刺细胞动物门,过去称为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因为它的含义适用于刺胞动物及栉水母动物,所以现多已废弃不用。

特点:

刺胞动物很少能做主动的移位运动,运动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特别是水螅型。运动是由表皮肌肉细胞中肌原纤维的收缩所引起。例如水螅的身体可做伸缩运动,伸展时体长可达15~20mm,收缩时体长仅0.5mm,这种伸缩是爆发式的。

每5~10分钟左右爆发一次,主要是由外皮肌细胞的纵行肌原纤维的收缩所引起。身体一侧的肌原纤维的收缩可引起身体的弯曲。有时靠弯曲身体及触手并与基盘的交替附着而做翻斛斗式的运动。

Ⅵ 其它不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

腔肠动物约有1万种,躯体仅为两层组织构成,只有很少的明晰的器官,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海百合

海百合身体呈花状,有5腕,每腕再分为许多羽枝,部分种类海百合能自由地在海水里游动,部分则附在海床上生活。海百合是滤食动物,捕食时将腕高高举起,浮游生物被管足捕捉后送入步带沟,然后被包上粘液送入口。当它吃饱喝足时,腕枝轻轻收拢下垂,宛如一朵即将凋谢的花——那是它正在睡觉。

水螅

水螅是通过芽接繁殖的淡水腔肠动物,水螅是一种微小的圆柱状淡水动物,体长约1厘米,通常一头固定在水下植物或瓦砾上,另一头有许多刺毛触须。它们生活在溪流、池塘之中,通过芽接繁殖。每当条件适宜时,母体水螅身上就会长出一个小的肿胀部,最终会从母体中分离,变成一只新水螅。

水螅比珊瑚虫显得更加纤细苗条,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会发现地在移动。水螅移动得很慢,它所能挪动的距离很短,因此很早以前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确认水螅不是植物而是动物,还只有200年的历史呢!

在水螅身体顶端的中央有一个星形的口,口的伸缩性很大,可以充分的张开,去吞吃比自己身体还大的食物。在顶端的周围长有5~12条像线一样细长的触手。水螅的触手充分下垂伸展时,长度可以达到身体的几倍或十几倍。

水螅的运动方式十分奇特,时而翻筋斗,时而滑行。一个小小的水螅竟有7种运动方式。它那纤细的触手伴随着柔软的身躯,时常表现各种优美的姿态和动作。

淡水里的水螅有很多种,我国常见的有灰水螅、褐水螅、柄水螅和绿水螅等。绿水螅的身体呈绿色,因为它的身体里有一些绿藻共生。

海团扇

海团扇这类珊瑚有些骨骼是直立的,很像是一个叶子的脉络纹理;另一些很低,像面包皮或折叠了的被单。珊瑚骨大约每年5%的速度生长。

Ⅶ 海洋里的腔肠动物有哪些

1、海葵是腔肠动物,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没有,但是海葵有毒。
2、海蜇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可食用,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可供食用和入药。
3、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属腔肠动物,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4、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外壳。
(7)腔肠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3、细胞出现原始的组织分化
4、网状神经系统(扩散或散漫神经系统)
5、特有的刺细胞
6、有性和无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刺胞动物门

Ⅷ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水母等。
1、海葵: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3、珊瑚虫: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4、水螅: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精巢,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5、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Ⅸ 有毒腔肠动物有哪些

有毒腔肠动物包括一些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的属种,已知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分布在北纬45°C与南纬35°C之间的各个海域。腔肠动物的毒素是刺细胞的分泌物。刺细胞主要由毒素囊、毒囊管等组成。当动物受到外界刺激时,发射出刺细胞,由其毒囊管排出毒液,使受害者中毒。中毒的症状依据有毒动物的种类、被刺部位和受害者的敏感性而各不相同。被水母刺伤后,一般症状为皮肤发痒、灼烧并引起疼痛,重者失去知觉。危险最大的是细斑指水母,刺伤后可使心脏中毒,幸存者很少。

Ⅹ 腔肠动物都有哪些

腔肠动物大约有1 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这类水生动物身体中央生有空囊,因此整个动物有的呈钟形,有的呈伞形。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 有水螅纲,驳水母纲,珊瑚纲三个主要的纲

阅读全文

与腔肠动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