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宠物的人怎么驱虫
养宠物的人一般是习一些药来驱虫的,有的是还到宠物医院去驱虫的,有的是把毛剃干净,定期洗澡。
养龟注意事项:
1、 养龟用的水
要用晾了2天以上的自来水(目的除氯),最好准备2个塑料水桶晾,就可以满足换水所需。换水建议每天部分换,不需要全缸换水,除非水及缸周围很脏才需要全缸换水。部分换水时用塑料小管利用虹吸原理将底部脏水吸出,再添加同等容量的新水(即晾2天的自来水)入缸即可。
这样换水的龟不会有白眼病或烂甲。当然如果你想省工也可以每天全缸换水或几天换一次水,但是不保证龟可以很健康生长。
2、 龟的食物
水龟一般喂猪肉、牛肉、小虾,小鱼,家禽鱼类的肝脏,这些食物要切碎或撕碎,当然也可以喂鱼饲料或龟饲料,但建议尽量不要喂饲料。
你只须在做菜时留丁点食物就足够龟喂食,无须特意购买龟食。需要注意的是喂虾、鱼要去虾头及鱼刺,以免虾刺、鱼刺刺穿龟的喉咙。冰冻的食物要解冻,待温度与水温一致才可以喂龟。
夏天气温高,龟新陈代谢快,可以每天喂一次,但一般建议隔天喂一次,因为龟不需要喂食太频繁,他们是新陈代谢很慢的动物。当然如果你很忙,几天喂一次都没问题,他们是很耐饿的动物,甚至如果你旅游外出,只要保证充足水份供应,他们半个月不吃东西也没问题的,就是有点委屈你的宝贝龟了。
10月份秋天来了龟就不怎么吃食了,几天才吃一次,直到冬天龟开始冬眠状态而停食。龟每次喂食量一般是他们头部加颈部大小的份量就足够了,不过龟是很能吃的,由于在野生环境中他们可能要几天才找到食物,所以他们天生一次可以吃很多,以备日后没有食物之需,所以龟的胃口很大,建议你不要迁就,他们吃太饱是对健康无益的,会影响寿命的。
3、 养龟环境
养龟水深一般比龟背稍高的深度即可,无须太深(当然有龟友使用过滤器需要或喜欢高水位另当别论),最好可以提供一块高出水面的石头,让龟爬上去晒背;龟需要阳光,如果完全室内饲养,要经常让他晒太阳,每天十多分钟。
建议饲养在东南面可以晒到阳光大约1-2小时的地方(不需要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并提供遮阳条件(可以在缸顶放一小块木板部分遮阳),免得中暑。
4、 关于冬眠
每年10-11月气温降至13℃以下时,龟便开始要冬眠,直到2-3月气温升高到18度结束。冬眠的龟不吃不动,只睡觉。
最简单的冬眠法是把龟移入室内阴暗安静处,浅水(水刚过背甲)冬眠,每月换水一次。除了换水,尽量不要打搅龟。注意温度不要低于6度,否则危及龟命。
Ⅱ 什么可以驱虫(家里的蜈蚣!)
驱赶蜈蚣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这是万金油的方法,就是看到蜈蚣的时候使用灭虫剂,就是喷杀蟑螂文字的那种药,一般情况下用来对付蜈蚣也是能达到效果的,不过一般要多加点量。
第二种方法,蜈蚣是最怕鸡的,如果是养鸡的地方一般蜈蚣不会肆虐,但是现在很多家里条件不适合养鸡,那么可以考虑养鸟,这个也能对付蜈蚣。
第三种方法,蜈蚣多是从阴暗潮湿的地方出来,如果在家里能够保持得非常清洁干燥,那么能够预防蜈蚣,建议在房间角落等地方撒上樟脑丸或者活性炭,吸收湿气。
第五种方法,可以试试烧艾草。因为艾草的气味本身可以驱蚊驱虫,在蜈蚣出没的地方堆上一些艾草点燃,然后将这块地方封闭,把艾草的气味全部封在里面,一段时间都能够达到驱赶蜈蚣的目的。
Ⅲ 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都可以自己弄吗
都 可以自己买药进行的。
我的宠物医生建议我是体内驱虫三月一次,体外驱虫一个月一次,当然药物种类不同,周期可能也不一样,建议咨询一下宠物医生。其实个人觉得吧,自家养的宠物并不像野生动物接触的污染源那么多,所以不大容易生虫子的。
如果不是日常喂食生肉,多注意宠物卫生和家里的环境卫生,是不容易生虫的,体外驱虫药也可以选择宠爱清来进行驱虫,适当2个月一次的驱虫周期就差不多了。
Ⅳ 家里蛇虫多,如何快速有效防蛇驱虫呢
文/逗一会儿猫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夏季蚊虫鼠蚁特别多,总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尤其是生活在南方一些闷热潮湿地区的朋友,本身周围环境就适合蛇虫生长,所以就总是有类似的烦恼。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家里蛇虫多的问题呢?下面跟大家介绍几个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做足了措施,家里还是进了蛇,那就直接打119,请专业人员来解决吧。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最好不要自己抓蛇,因为没有工具没有经验,搞不好就会受伤的。
总而言之,蛇虫鼠蚁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一些措施,就不怕这些东西侵扰家宅安宁平静了。
Ⅳ 动物是怎么给自己治疗的
人生了病,可以请医生帮助治疗。野生动物患了病,受了伤,不用求助其他动物,它们能给自己治病。 有些野生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治病。比如热带森林中的狮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鹿闹腹泻的时候,就常常吃食槲树的皮和嫩枝。槲树里含有鞣酸,能够止泻。有趣的是,印度的长臂猿受伤后,常常把香树叶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山鹬和山鸡在自己的腿骨摔伤后,常常飞到河边,用嘴啄些软泥涂在骨折的腿上,接着又叨些细草混在泥里,最后,再在外面用泥糊结实,做成“石膏模型”,把受伤的腿固定起来。用不了多久,受伤的腿就长好了。 湿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懂得用这种方法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炎后,再把牙齿拔掉。 有些动物吃了有毒的食物后,能够自己寻找催吐的草吃,把肠胃清洗干净。 贪嘴的野猫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它会急急忙忙去寻找一种带苦味的有毒的藜芦草,食后引起呕吐,渐渐地,病就好了。原来,藜芦草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它有催吐的作用。 吐绶鸡被大雨淋湿后,它会吞下苦味的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 狼和山犬的胃肌能够自动收缩。当它们疑心自己吃了有毒的食物的时候,便立即收缩胃肌,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防毒死。 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疮面或伤口,因为唾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
Ⅵ 野生动物如何自我治疗
动物自己治病
名称
名称: 动物自己治病
主题词或关键词: 动物 生物博览
内容
内容
人生了病,可以请医生帮助治疗。野生动物患了病,受了伤,不用求助其他动物,它们能给自己治病。
有些野生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治病。比如热带森林中的狮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鹿闹腹泻的时候,就常常吃食槲树的皮和嫩枝。槲树里含有鞣酸,能够止泻。有趣的是,印度的长臂猿受伤后,常常把香树叶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山鹬和山鸡在自己的腿骨摔伤后,常常飞到河边,用嘴啄些软泥涂在骨折的腿上,接着又叨些细草混在泥里,最后,再在外面用泥糊结实,做成“石膏模型”,把受伤的腿固定起来。用不了多久,受伤的腿就长好了。
湿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懂得用这种方法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炎后,再把牙齿拔掉。
有些动物吃了有毒的食物后,能够自己寻找催吐的草吃,把肠胃清洗干净。
贪嘴的野猫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它会急急忙忙去寻找一种带苦味的有毒的藜芦草,食后引起呕吐,渐渐地,病就好了。原来,藜芦草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它有催吐的作用。
吐绶鸡被大雨淋湿后,它会吞下苦味的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
狼和山犬的胃肌能够自动收缩。当它们疑心自己吃了有毒的食物的时候,便立即收缩胃肌,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防毒死。
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疮面或伤口,因为唾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
温泉浴是一种物理疗法,熊和獾也会用这种办法来养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种习惯,一到老年就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湿泉中去洗澡,浸泡在里面,仿佛在治疗老年性关节炎似的。母獾常把长疮的小獾带到温泉中去沐浴,治疗疮疾,一直到病愈为止。
野牛患了皮肤癣,它长途跋涉来到湖边,它在泥浆中“沐浴”一阵,然后爬上岸,将泥浆晾干。过不久,它又去湖边再次“沐浴”,一直把癣治好为止。
喜欢这种泥浆的还有犀牛、河马等,除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这样,可以使那些寄生在皮肤缝隙中的虱子没法呆下去。
有不少动物能够为自己做“复位治疗”。肚子被划破了,内脏漏了出来,它们能将内脏塞进去,然后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去“疗养”,等待伤口愈合。有只青蛙被石块击伤,内脏从口腔露出来。这只青蛙会始终蹲在原地,慢慢地吞回内脏,三天后,它基本复原,又活蹦乱跳了。
Ⅶ 那些动物有自我医疗的方法
动物自己治病 名称 名称: 动物自己治病 主题词或关键词: 动物 生物博览 内容 内容 人生了病,可以请医生帮助治疗。野生动物患了病,受了伤,不用求助其他动物,它们能给自己治病。 有些野生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治病。比如热带森林中的狮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鹿闹腹泻的时候,就常常吃食槲树的皮和嫩枝。槲树里含有鞣酸,能够止泻。有趣的是,印度的长臂猿受伤后,常常把香树叶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山鹬和山鸡在自己的腿骨摔伤后,常常飞到河边,用嘴啄些软泥涂在骨折的腿上,接着又叨些细草混在泥里,最后,再在外面用泥糊结实,做成“石膏模型”,把受伤的腿固定起来。用不了多久,受伤的腿就长好了。 湿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懂得用这种方法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炎后,再把牙齿拔掉。 有些动物吃了有毒的食物后,能够自己寻找催吐的草吃,把肠胃清洗干净。 贪嘴的野猫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它会急急忙忙去寻找一种带苦味的有毒的藜芦草,食后引起呕吐,渐渐地,病就好了。原来,藜芦草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它有催吐的作用。 吐绶鸡被大雨淋湿后,它会吞下苦味的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 狼和山犬的胃肌能够自动收缩。当它们疑心自己吃了有毒的食物的时候,便立即收缩胃肌,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防毒死。 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疮面或伤口,因为唾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 温泉浴是一种物理疗法,熊和獾也会用这种办法来养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种习惯,一到老年就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湿泉中去洗澡,浸泡在里面,仿佛在治疗老年性关节炎似的。母獾常把长疮的小獾带到温泉中去沐浴,治疗疮疾,一直到病愈为止。 野牛患了皮肤癣,它长途跋涉来到湖边,它在泥浆中“沐浴”一阵,然后爬上岸,将泥浆晾干。过不久,它又去湖边再次“沐浴”,一直把癣治好为止。 喜欢这种泥浆的还有犀牛、河马等,除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这样,可以使那些寄生在皮肤缝隙中的虱子没法呆下去。 有不少动物能够为自己做“复位治疗”。肚子被划破了,内脏漏了出来,它们能将内脏塞进去,然后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去“疗养”,等待伤口愈合。有只青蛙被石块击伤,内脏从口腔露出来。这只青蛙会始终蹲在原地,慢慢地吞回内脏,三天后,它基本复原,又活蹦乱跳了。 回答者: some_thing - 高级经理 七级 3-6 17:28 -------------------------------------------------------------------------------- 大多都是用自己的唾液来添是,达到消严的目的 回答者:liugang9811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6 17:36 -------------------------------------------------------------------------------- 动物和植物都会自我疗伤 目前,尽管基因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把人类治病疗伤的基础建立在了尖端的分子水平上,然而,牛吃黏土补充自身所缺某种矿物;红疣猴食木炭来检验其所吃食物是否有毒;黑猩猩叠折毛茸茸的叶子吞下去清除肠道中的寄生虫等动物自疗疾病的方法,也许对人类自疗疾病也有一些启迪——— ■受动物启示产生的新学科 在草药治病中,人们有相当多的经验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早在1994年人们在对动物自疗的认识基础上创建了一门年轻的新学科,称为“动物生药学”(Zoopharmacognosy),并且在全世界召开了第一次学术会议,以交流对动物自疗研究的知识和经验。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虽然动物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足以抵御疾病,但它们并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防病抗病和保持健康。免疫只是一种被动的方法,此外动物还要采取主动的方法来治病。动物生存除了足够的食物外,还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维护健康上,这就是寻找自然界中的保健医疗药物。 动物的预防疾病和自我治疗是不太好区分的,因为这里没有明显的差别或特点。比如,呕吐是人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动物不能呕吐,比如小鼠,无论何时当它感到自己有病或吃了有毒的食物时,就会找到一种黏土,这种黏土能吸附毒素,并使毒素灭活或减轻。当小鼠稍稍感到恶心时,它会吃下这类黏土,这样小鼠就能有效地避免中毒。这时就不好区分小鼠是自我预防或保护,还是自我治病。所以从动物那里获得的都是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经验。 人也有相似的情况。人与动物的自疗都是无意识的。比如,尽管没有确诊,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会抽多于常人三倍的烟。如果问他为什么抽如此多的烟,他只是回答喜欢如此。但实际上也许尼古丁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动物自疗与适应环境 应该说,动物的自我保健和医疗是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能力,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生存。这是动物证明它们适应性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但很多生物学家却忽略了这一点。动物不仅仅要生存,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健康,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资本来与其他动物竞争。 那么动物是怎样发现对它们身体有利和保健的药物和饮食的呢。由于这些情况目前还研究得比较少,一些例子只能说明表面现象。实际上正如人类早期发现药物和食物一样,神农尝百草是一种最简单但又是最有效的方法,只不过这种方式有一点危险,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但动物的做法好像比人类祖先神 农尝百草的方法更科学也更安全。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的一种红疣猴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它们有一种独特的鉴别其所吃食物是否有毒的方法。它们总是吃木炭来检验其所吃的植物是否有毒。而且年轻的红疣猴看它们的母亲这么做时也学会了这种方法。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黑猩猩会折叠毛茸茸的树叶,并吞下叶子。原来它们是用这种方法清除肠道中的寄生虫。但黑猩猩这种吞食树叶驱虫的行为也是从经验中学到的。 较早以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动物能准确地知道哪种草药可以治疗它们的何种疾病,就像人患病并被确诊后可以对症用药一样。但是研究发现,动物利用草药治病并非很精确地用某种药治某种特定的病,它们用药有高度的灵活性。比如,类人猿似乎可以吞食任何它们所能找到的表面粗糙的叶子来驱除体内的寄生虫。经观察,这样的树叶大约有30多种。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类人猿所特有的,熊和鹅也用这种方法来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同样,宠物饲养者也发现,狗和猫有时并不吃它们喜欢的食物,而是像牛和羊一样吃草。对此,研究人员的解释也是,狗和猫吃草是为了驱除体内的寄生虫,或是因为体内缺少它们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纤维素等,其目的也在于防病和保健。 ■家养动物也有自疗的本领 其实如果认为只有野生动物才有自我保健和治疗的本领就错了,家养动物照样有自我治疗的本领。例如,牛在一些时候会吃黏土。放牧者或农场工人都熟悉,牛群总是掘土,舔吃泥土。这表明牛知道自己体内缺少某种矿物质,它们在寻找某种矿物质。还有研究人员在英国某群岛上发现,当地的绵羊在吃燕鸥的尸骨。绵羊并不吃肉,只是嚼燕鸥的骨头。分析表明,由于绵羊只吃草,它们体内缺少矿物质,所以要从燕鸥的骨头中获得矿物质的补充,以保障它们的健康。 还有人观察到牛群不仅仅是在寻找矿物质,而且在挖地寻找黏土。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黏土上粘有很多病菌,能够引起牛腹泻。在排泄的同时也就把牛肚子里的毒素和寄生虫排了出去。研究人员计算过这种结果,由于有效排出了寄生虫,牛把食物的能量和营养转化为自身肌肉的量提高了20%。根据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养殖业的一个新的方向。如果在牛、羊、猪、鸡、鸭等牲畜饲养中减少使用抗生素来治病、杀菌,而是采用动物自我治疗的方法,如吃黏土,就可能既生产无毒无害的绿色食品(肉类和蛋类),又能增加产量。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养马人都有这样的“偏方”,如果要驱除马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剪一撮马尾,在外面裹上蜂蜜,再让马吞下去。这个原理与上述动物吞食多毛的树叶来驱除寄生虫完全一样。毛发不会被消化,而且可以刺激和裹挟肠道中的寄生虫,让其排出体外。 当然如果要把动物的所有这些方法用到人身上可能是不太容易的。比如,人们总是认为如果吃那些无营养的东西不仅对人无用,而且会中毒。所以许多东西人们不愿意吃,也就长期地排除在自己的食谱之外,比如一些苦味的食物和植物。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人的健康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能排毒。 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肯尼亚的马萨伊人60%的蛋白质来自动物食品,这种饮食结构与西方人差不多,是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但是马萨伊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却比西方人少得多。原因在于他们常常吃苦味的草药,而且成为日常食品。这些苦味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抗毒剂,能够中和或减轻动物脂肪的副作用。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植物免疫系统的安全哨SABP2蛋白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为不用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带来新的希望。 自鸿蒙初辟的远古,为在物竞天择的大自然中留得一线血脉,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进化出一整套行之有效、进退自如的御敌机制———预防感染,紧急防范外敌入侵的天然免疫系统。植物的免疫系统虽然没有脊椎动物和昆虫那么复杂,但同样奥妙无穷。 依赖大自然生存的人类,为了遏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日益膨胀的庞大人口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急功近利,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结果是后患无穷,被农药和化学污染搞得焦头烂额,反而自食恶果。 于是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以大自然为师,研究植物如何依靠自己的能耐打退外敌,以便借助各种先进手段,设法让植物将这种天然本能发扬光大,来它个田自为战、株自为战,撵走疾病,和农药说拜拜,与环境污染道再见。 SABP2———植物的预警雷达 美国康乃尔大学BoyceThompson植物研究所(BTI)最近在植物免疫系统研究领域获得重大进展,发现了水杨酸结合蛋白2(SABP2)基因。这一发现向实现让植物天然抵御病虫害、减少农药需求的新战略迈进了重要一步。 他们发现,这个基因能及早发现敌情,及时通风报信,向植物免疫系统转导抵御外敌的信号。它在遇敌时会发出如下信息:来两片阿斯匹林!我们遭到袭击了! 该所科学家丹尼尔·克莱希格与D·库马在今年12月上旬召开的美国科学院年会上报告说,SABP2蛋白可及时察觉植物分泌的荷尔蒙-水杨酸,并通过一种脂质信号立即向植物免疫系统发出战斗警报,激活植物的防御军械库。许多植物体内都存在水杨酸,这是一种植物荷尔蒙,当植物遇到微生物病原体侵袭时,它便会在刺激下应急而生。水杨酸还是已应用百年以上的神奇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主要活性物质。 可以说,SABP2是植物安放在田头的安全哨和消息树,也是奋战在最前方的马前卒,对限制病菌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ABP2对激活植物尚未遇袭部分的免疫系统,防范下一轮袭击,以及阻止入侵病原体向纵深地带扩散蔓延也起着关键作用,它甚至可以由此及彼,将防御范围尽可能扩大,彻底激活植物自身的天然免疫系统,以对付包括尚未来犯的病原体的所有可能的危险。在植物出现感染时,它会向其他未遭攻击部分发送遇袭信号,导致整株植物不仅对最初攻入的病原体,也对其他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病原体表现出旷日持久的广谱抵抗力。对于一年生农作物,其免疫系统一次激活所获得的抗病能力至少能持续大半年。 “丢车保帅”———植物也会这一招 克莱希格他们于1997年在植物体内发现SABP2蛋白,随后又花了5年时间进行提纯,然后着手克隆SABP2蛋白的基因、破译其遗传密码,并在基因水平上对SABP2蛋白抵御病虫害的机制和作用进行评定。 他们以番茄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杨酸信号转导实验。结果发现,当番茄花叶病毒攻击番茄时,SABP2蛋白会立即出现极其敏感的阻抗反应。他们还观察到,SABP2蛋白可通过诱导被攻击地点的植物宿主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让植物以局部献身换取整株幸存。科学家相信,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助于将病毒感染限制在局部区域,以免扩散到全身。动物免疫系统也有类似的防御机制———当细胞感染病毒,或者当细胞生长失控可能变为癌细胞时,细胞就会经历程序性死亡,牺牲个体以保全整体。 科学家知道这种为植物免疫系统转导信号的关键蛋白的基因后,可以着手研究利用植物自身的防范机制来抵御病虫害的新技术,增强植物发送御敌信号的能力,帮助植物无需靠杀虫剂,而是主要靠自己来打退来犯之敌。 未来攻略———提高天然防御能力 今年5月16日,克莱希格研究小组还在细胞学杂志上公布了他们发现植物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消息,这种酶可以使植物在遭受感染后迅速产生一氧化氮,这也是植物在遭到病原体侵袭时做出的最初反应之一。 克莱希格小组现在正在借助植物一氧化氮合成酶、SABP2蛋白和其他已被发现的植物防御信号转导物质,寻找行之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杀虫剂替代品,并提出两种可能的生物防病战略:其一,从基因改造入手,提高农作物产生植物荷尔蒙以及转导防御信号的化合物的能力;其二,开发制造能够模拟这些功能的类似化合物,帮助植物预防病虫害。 克莱希格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他们都是在利用和提高植物自身的天然防御能力。这种防御手段能避免污染环境,从而使病原体微生物防不胜防,无从产生“抗药性”。 他指出,病原体的入侵标志着一场持久战的开始,如果植物能够马上发现来犯之敌,并及时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加以对抗,植物通常都是赢家。人类对植物免疫系统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够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农作物打赢这场战争。
Ⅷ 动物为自己治病
自救生命是地球上一切有呼吸生物的本能。许多动物生病后出于本能的需要,不仅会向异类求医问药,而且还会巧妙地利用一些植物的药用功能为自己治病。
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非洲的黑猴、人猿,巴西雨林中的猕猴,当出现嗜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的症状时间,它们就会到一个特殊的地方,找到一种向日葵,将它的嫩叶吃下。这种向日葵的叶子里含有一种红色的油状物质,能杀死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虫和真菌。
美国生物学家曾经发现,一怀孕的母象走了28公里后,停在一棵紫草科小树边,把整棵树的枝叶吃光。一天以后,它顺利地产下一头小象。而在平时,大象根本不喜欢吃这种植物。而当地怀孕的妇女,也常用这种树叶制成茶来饮用,以促进分娩。经研究分析,这种植物中含有催产物质成分。
原苏联科学家偶然发现几只奔鹿吞食泥土。后来经过动物试验,证明这种粘土里含有沸石,奔鹿食用它,可以清除机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于是,这家研究所利用沸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一种既可促使畜生长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颗粒体。
波兰有个名叫列昂·库尼卢克的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逢中午,牝鹿便“拖儿带女”去树林中咀嚼一种高等菌类蕈。这种蕈有健胃功能,可帮助它们消化食物。
黑猩猩堪称动物世界的“医学家”。如果哪只黑猩猩肚子痛,其同类会到几公里以外寻找一种叫Aspilia的植物,其叶子又苦又硬,但是黑猩猩知道,吃了它可以减轻痛苦。科学家对这种叶片进行化学试验表明,它含有抗病毒、驱虫和抗霉菌的物质。在黑猩猩服用的草药中有各种各样的无花果,它能使它们免除寄生虫之害。
所罗门群岛上的伐木工人遇有创伤事故,习惯用草莽中的中的蛛网作为药物,缠绕伤口。据说,这种应急疗法是野兔“传授”的。因为栖身于所罗门群岛上的野兔,一旦遭受外伤流血不止时,便会想方设法,找到蜘蛛网,并将蜘蛛网丝缠绕在伤口上,这样血就会立即止住,疼痛也会慢慢消失。原来蜘蛛网有较强的止血镇痛、消炎生肌的作用。
马达加斯加的的狐猴受伤后,立时用牙齿磨碎一种叫“满地爬”的藤本植物的茎叶,并敷盖在患处。倘若雌狐猴身上有创口,雄狐猴就争先恐后地上前献媚,为它施医。
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山羊,被猎人的毒箭射中后,就四处寻找—种称作白鲜的药草吃下去,利箭自然会从肌体中弹跳出来,箭毒也会消失。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猴子发烧”打摆子”时,它们便会千方百计寻找到金鸡纳树并啃食树皮,因为树皮中所含的“奎宁”成分,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良药。
野雉鸡是个自疗骨拆的能手,—旦它的腿骨不小心折断了,它会忍痛飞到河边,像人类用石膏和纱布固定断肢一样,用河边的黏泥和草茎固定它的断肢。过不了多久,它有腿骨就会愈合得完好如初。
北美有一种文鸟,在幼鸟出世后,将—种野薄荷的茎叶在巢中。据研究,这种野薄荷散发的香味能杀死一些使小鸟死亡的微生物。
鸥椋鸟—旦患上关节炎,便会“自投罗网”钻到蚂蚁堆中,并频频振动羽翼,吸引蚂蚁到它身上来叮咬。而蚂蚁根本不知道欧椋鸟的“诡计”,纷纷往欧椋鸟身上注射蚁酸,这样,欧椋鸟的关节炎就被蚂蚁们治好了。
角质虫一旦遭受细菌感染,就会咬烟叶.以吸收尼古丁,这不仅可以防止微生物扩散.而且能提高健康状况。
大象、河马和水牛经常泡在被水里,不仅是图凉快,而且为了清除身上的寄生虫。它们特别喜欢洗泥浴,这可以避免寄生虫的骚扰,可以减轻风湿痛和阳光直射下的灼痛。
除了使用水浴和泥浴外,动物们还在石头和树干上蹭擦来清除跳蚤和虱子等寄生虫。清除皮肤寄生虫最有效的东西是蚁酸。一只森林红蚁可以生产2毫克的蚁酸,相当于它体重的18%,在必要时它可以喷射20厘米远。许多鸟知道这种蚁酸的好处,于是它们用嘴捣毁蚁穴,并且张开翅膀,盖住蚁穴。蚂蚁在仓皇出逃时喷射出鸟需要的蚁酸,这样小鸟就巧妙地免费洗了一次“药物浴”。
城市的居民也许会发现,猫和狗有时也会在草地上吃草。过去以为,家畜这样做是为了清理肠胃,但是现在许多动物学家认为,它们这样做是为了得到绿色植物中才有的维生素,促使内产生血红蛋白,有利于健康生长。
1.服用草药:
能跑善跳的野兔得了肠炎以后,就寻找干枯的马莲吃,用它来治疗肠炎,疗效还不错呢。
善于捕鼠的大花猫患了肠炎后,就大嚼鲜嫩的青草,然后大吐一下,以吐止泻,病就好了。
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猿猴患了疟疾,就到处寻找金鸡纳树,找到后就咀嚼树皮,几次一吃,病就痊愈了。原来,金鸡纳树的树皮里含有奎宁。奎宁是人类治疗疟疾的良药。
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后,它会用手抓些湿泥涂在脸上和嘴里,真灵,没多久就消炎了。
狼如果被响尾蛇咬伤,会立即寻找蛇草消炎解毒。
2.手术治疗:
雉鸡或山鹬受伤以后,会飞到小河边,取些细软泥涂在伤口处,接着又收集些细草根混合在泥土里,像外科医生做石膏模型一样,把伤口固定起来。不久,伤口就能长好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
生活在坦桑尼亚西部的华同威人经常采摘一种植物的根茎,用来治疗寄生虫和其他肠道疾病,据说这种治疗方法是半个世纪前一个巫医在跟踪一只生病的豪猪时偶然发现的,他看到豪猪吃了这种植物后很快恢复了健康。
有关动物自我疗伤、治病的传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生物学家也早就观察到动物吃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植物的现象,他们怀疑动物们是为了治病而吃药。现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动物们的确在为自己治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
良好的卫生习惯
你家里的狗或猫受伤后可能会用舌头不断舔自己的伤口。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不是这样做会让它们感到舒服一些呢?事实上,它们是在为自己治病。哺乳动物的唾液里含有许多可以杀死病菌的化学物质。生活在野外的狼、猴子、黑猩猩、狮子、老虎和大猩猩受伤后也经常舔自己的伤口。甚至我们人类在手指被割破后也有舔伤口的习惯,这也许就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行为。
为了避免得病,大多数动物都将自己的进食地与排便地严格地分开。黑猩猩经常手里攥一把叶子清扫其住处附近的粪便、尿液、血迹或泥土,因为这些污物能传染疾病。马在远离吃草的地方撒尿、排便。野兔则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排泄粪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粪堆。生活在肯尼亚安布塞里动物园里的狒狒喜欢睡在低矮树枝上或岩石边上,排出的粪便能直接落到地上。狒狒往往在一个地方只睡一两个晚上,然后就迁往另一个地方,直到粪甲虫将它的粪便清除干净后才重新搬回来。
像蚊子、壁虱、扁虱、跳蚤、苍蝇和白虱之类的吸血虫往往携带大量病菌,它们常将卵寄生在动物的身体组织和血液里。为了摆脱寄生虫的骚扰,动物们发明了各种除虫妙招。老虎摆脱吸血虫的方法是将身体浸泡在水里,只露出眼睛来窥视岸上的猎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花费大量时间相互整理毛发,摘除寄生在毛发里的寄生虫。一些动物还与另一些动物结成互利共生关系,如黑斑羚允许牛椋鸟飞到自己的背上啄食寄生在自己毛下的吸血虫,凶残的海鳗允许濑鱼在它的嘴里游进游出,濑鱼得到了美餐,而海鳗则清除了寄生虫和坏死组织。
自我排解
当一个人生病发烧时,老人可能会对他说,饿两顿就好了。事实上,许多动物也会在发烧时停止进食。科学家发现,细菌需要不断补充铁才能生存。当动物停止进食后,导致疾病的病菌便失去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元素。
还有一些动物生病后会想方设法将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如狗和猫有时会跑到草地里吃草,它们吃草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呕吐,而呕吐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抑制体内可引发疾病的微生物和毒素。
许多动物生病后,常常采用升高体温的办法进行自我救助,因为高温可以杀死病菌。热血动物是通过升高体温来杀灭病菌的,而像乌龟、蟾蜍和蜥蜴之类的冷血动物则要四处寻找被太阳晒热的圆木和岩石,然后趴在上面,展开四肢以加热身体。鱼染病后会游到水温更高的水域,被真菌感染的蚂蚁和苍蝇则会爬到植物最高处晒太阳。
杀虫剂
科学家发现,许多野生动物喜欢吃有毒植物,主要目的是杀灭体内的寄生虫。寄生虫通过动物的皮肤、口腔和眼睛进入动物体内,一旦成功进入,这些不速之客便寄居在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活性细胞里。这些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不断吸取寄主宝贵的能量,严重时甚至能杀死寄主。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理乍得?朗翰姆在对坦桑尼亚黑猩猩进行跟踪研究时发现,这种动物经常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一种名叫aspilia的植物。这种植物味道苦涩,有毒。黑猩猩在寻找这种植物的过程中,即使遇到营养价值高、美味可口的食物,它也不屑一顾。一旦找到这种植物,它便用前爪去摘取上面的树叶,每次只摘一片,将树叶揉成一团塞进嘴里,用舌头在口里卷来卷去,最后整个吞进肚里。这些叶子不能被肠道消化,而是穿过消化道直接排出来,其作用就是阻塞、杀死在肠道内四处游动的寄生虫。黑猩猩排便时,这些叶子几乎完整无缺地被排出来,上面紧紧吸附着很多蠕动着的微小寄生虫。
为了治病,黑猩猩有时也吸食植物里苦涩的汁液。朗翰姆曾看到一只雌性黑猩猩由于便秘显得萎靡不振,而它的伙伴们正在附近津津有味地享用无花果、蚂蚁等食物。显然,这些平日里的美味此刻丝毫提不起这只黑猩猩的食欲。朗翰姆看到它慢慢走向一种名叫斑鸠菊苷的植物,这种植物有毒,是黑猩猩平时惟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它用前爪拉下几根嫩枝条,小心翼翼地剥去树皮,用牙咀嚼木髓,将纤维吐出来,然后慢慢吸吮里面苦涩的汁液。第二天,这只生病的黑猩猩便开始四处觅食并与同伴们欢快地打闹了。
Ⅸ 动物是怎么搞个人卫生的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为了更好地生存,也要搞“个人卫生”。动物的卫生习惯多种多样,打扫卫生的办法也各有特点。为了保持身体的整洁,小鸟们经常用水洗澡,以去掉身上的污垢。天一亮,它们首先飞到有水的地方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对麻雀等野生鸟类来说,不一定都能找到可以洗澡的地方,没有水时,它们以沙代水,把沙子或沙土扬到身上,以去除掉身上的污垢和羽虱。又如乌鸦、喜鹊等鸟儿则喜欢捕捉蚂蚁。鸟儿飞落到蚂蚁群中,张开翅膀下面的蓬松羽毛,不断地翻转着身子,将蚂蚁扫进羽毛之间。科学家们揭开了谜底:原来是鸟儿羽毛下的皮肤上,有好些寄生虫。蚂蚁身体里面含有蚁酸,蚁酸是消灭寄生虫的药物。聪明的鸟儿是在用蚂蚁充当驱虫剂了。
夏天,马喜欢头对尾站着,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的尾巴,帮伙伴赶走头上的苍蝇。单匹的马,常在地上打滚,驱除虹蝇。有的毛皮动物还会用抖动肌肉的办法,抖掉身上的脏土或赶走蚊虫。大象喜欢洗澡,大象洗澡能刺激皮肤,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看它们洗澡那股高兴劲,连平时绷着脸的老象也是乐呵呵的。洗完澡后往身上扬土,然后把干了的泥土蹭掉,这样身上的寄生虫也就一齐掉下来了。哺乳动物的牙齿,一般都很干净,它们是怎样刷牙的呢?原来好多动物的口腔里,长着许多小疣,起着牙齿的作用。有趣的是,母猴会用木片之类的东西给自己和公猴刷牙。一些科学家观察到,獾觉察到自己的子獾患皮肤病时,便会带着小獾每日到矿泉水中嬉戏,直至皮肤病痊愈。前苏联一位专家还发现狗獾心甘情愿地忍受成群结队的蚂蚁叮咬是利用蚁酸治疗风湿病,驱逐寄生虫。
Ⅹ 猪为什么不怕毒蛇还吃蛇它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人都比较怕蛇,蛇在自然界中也是比较普遍的存在。但是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猪是不怕蛇的,猪不但不怕蛇,而且还会吃蛇,猪吃毒蛇也不会中毒。猪为什么会吃蛇呢?猪又是怎么做到吃毒蛇不中毒的呢?
猪其实是杂食动物,只是人们在养猪的时候不会给猪投入肉食的食物。但是猪吃肉的本性是存在的,所以猪能够吃蛇也并不意外。
猪在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不挑食的,无论是花草还是有毒的生物,都能够成为猪的果腹之物。因为猪体内可谓是百毒不侵,猪在吃蛇的时候会将蛇嚼碎,无论蛇有没有毒都对猪毫无作用。不止是蛇毒不能够对猪起作用,蜈蚣等有毒的动物都是猪的食物来源,其毒都对猪毫无作用。所以老话说,一副猪肚三副药,其药用价值非常高。
这就是猪吃蛇的原因,猪能够吃毒蛇也全靠自身对蛇毒的免疫物质,在自然界中猪的确是十分凶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