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哪个动物是御史大夫

哪个动物是御史大夫

发布时间:2022-07-22 02:47:05

㈠ 减灶指什么动物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劳动在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会不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般认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前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磨制和钻孔技术,打制石器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穿衣服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注意:他们都属于旧石器时代,都发现与北京西南周口店

第2 课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以及蔬菜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第5课 西周的灭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诸侯的权利: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青铜是一种合金,(铜、锡、铅)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着名的有:商代司母戊鼎——巨大、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二、青铜器繁多的种类(教材102页)
三、青铜器精美的造型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立人、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争霸 第7课 战国争雄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一、春秋争霸
1、着名霸主: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口号“尊王攘夷”标志:葵丘会盟)
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打败楚国。退避三舍)。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注意方位)
着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齐,增兵减灶)、长平之战(齐—秦)——纸上谈兵(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外交: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与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朝秦暮楚

第7课 商鞅变法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着名的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岷江中游
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改变落后的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耕战 重农抑商: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严明法令:公布法律,实行连坐
二、都江堰
地点:岷江 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
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汉字起源 汉字萌芽 汉字形成 汉字发展
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刻画符号
(半坡彩陶) 甲骨文
商朝
(写在什么上面?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金文(商、周——青铜器)
小篆(秦朝统一)
隶书(秦朝民间流行)
楷书、草书、行书(三国两晋走向成熟)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着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大思想家——“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但思想保守,创立儒家学派,汉武帝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编订《诗》《书》《春秋》谦虚好学,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春秋无义战、民贵君轻、可持续利用资源
荀子 《荀子》 礼法结合,人定胜天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春秋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孙膑兵法》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互相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
(中央: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民间流行隶书)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长城
1、目的:抵御强大的匈奴
2、起止: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意义: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灵渠:为了征服越族,统一五岭以南地区,保障粮食物资的供应。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教材58页)注意: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前207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博士主持教学)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经济 货币铸造权在地方,盐铁在私人,影响国家收入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武功
(军事) 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河西四郡、五岭以南(海南岛)、西南夷(四川、贵州、云南)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二、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思想)还可以加与匈奴的关系和张骞通西域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合乌孙,进攻匈奴,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意义: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3、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云南→印度→欧洲
三、汉朝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
2、与朝鲜:平壤出土蜀郡制造的漆器
3、与日本:汉光武帝赠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4、与欧洲:97年,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
166年,大秦使者来东汉,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成本降低、产量增加、逐渐取代了竹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3.造纸术的传播: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二、数学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三项领先世界的成就
2、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1100年。
三、其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着作 贡献
医学 东汉 华佗 麻醉药剂“麻沸散”——世界最早的全身麻醉、“五禽戏”,擅长外科
医学 东汉 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 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着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着。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青城山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西汉)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
①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事情)
③ 包括:本纪——帝王、世家——诸侯、列传——贵族、隐士、刺客、说客等、书、表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称帝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 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
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均为今天的南京)
特点:社会相对安定,地区经济发展。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末年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原因 ①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②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统治面临危机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内容 作用
改变北魏落后的状态,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北魏统治 冯太后:“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
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改拓跋为元)等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
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
注意: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第20-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着作 贡献
文学 战国时楚国人 屈原 《离骚》、《天问》
雕塑 秦朝 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音乐 战国 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注意归纳]
1、 三个重要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
2、 两次重大的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3、 历史上着名的暴君、昏君、各国的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都城
4、 着名的战役:阪泉、涿鹿、鸣条、牧野、城濮、长平、桂陵、马陵、大泽乡、巨鹿、官渡、赤壁

㈡ 夔、梼杌、獬豸、犼、饕餮、腓腓、诸犍、怎么读

1、夔

【拼音】:[kuí]

【释义】:

1.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

2、梼杌

【拼音】:[táo wù]

【释义】:

1.古代传说中的恶人,舜时四凶之一。一说恶兽。

2.楚国史书名。杌(wù)。

3、獬豸

【拼音】:[ xiè zhì ]

【释义】: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4、犼

【拼音】:[hǒu]

【释义】:古书上说的一种吃人的野兽,形状像狗。

5、饕餮

【拼音】:[ tāo tiè ]

【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

3.比喻贪吃的人。

6、腓

【拼音】:[féi]

【释义】:

1.腿肚子。

2.病;枯萎:百卉俱~。

7、诸犍

【拼音】:[ zhū jiān ]

【释义】:传说中的兽名。

㈢ 南是什么动物

南字是指什么动物——答案:鹞。

南鹞北鹰

nán yào běi yīng

【解释】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性格刚直严峻的人

【成语故事】晋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崔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着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㈣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干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鱼。(打一动物)

燕 歌 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 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 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瀚海的意思是“沙漠”

㈤ 三司是什么动物

答案是:虎

三司[ sān s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㈥ 黄粱一梦典故里的青驹指什么动物

黄粱梦又一完全版故事
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可不简单,他长年修道,已经掌握了各种神仙幻变的法术。
二人攀谈起来,谈话中,那位姓卢的书生,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贵,厌倦贫困生活的想法,吕翁虽劝解了一番,但卢生感慨不已,难以释怀。于是,吕翁便拿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你枕着我这个枕头睡,它可以使你荣华富贵,适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样。”
刚刚睡下,就朦朦胧胧地发现枕头上的洞孔慢慢地大了起来,里面也逐渐明朗起来,卢生于是把整个身子都钻了进去,这一下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了几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姑娘家里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卢生高兴极了,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
第二年,他参国进士考试,一举得中,担任专管代皇帝撰似制诏诰令的知制语。 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陕州知州。卢生的本性喜欢作治理水土的工程,任知陕州时集合民众开凿河道80里,使阻塞的河流畅通,当地百姓都赞美他的功德。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他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也就是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
不久,爆发了边境战争,皇帝便派卢生去镇守边防。卢生到任后,放军,开拓疆土九百里,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满朝文武官员深为折服。
卢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官僚们的妒忌。于是,各种各样的谣言都向他飞来,指责他沽名钓誉,结党营私,交结边将,图谋不轨。很快,皇帝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与他一同实被诬的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因为有皇帝宠幸的太监作保,才被减免死罪,流放到偏远蛮荒的地方。
又过了好几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所以,又重新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降重。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卢家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此时的卢生地位崇高,声势盛大显赫,一时无双。
后来他年龄逐渐衰老,屡次上疏请求辞职,皇上不予批准。将要死的时候,他挣扎着病体,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对皇帝的恩宠表示感激。奏疏递上去不久卢生就死了。
就在这时,睡在旅店里的卢生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醒了。他揉揉眼睛,摇晃几下头,发现自己的身子正仰卧在旅店的塌上,吕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触目所见,都和睡前一模一样。他一下子坐了起来,诧异地说:“我难道是在做梦吗?”吕翁在一旁,对卢生不动声色地说:“人生的适意愉快,也不过这样罢了。”卢生怅然失意了好一会儿,才对吕翁谢道:“我现在对荣导的由来,穷达的运数,得和失的道理,生和死的情形,都彻底领悟了。这个梦,就是先生用来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谢谢先生的点拔!”
荣华富贵如同一场梦,如浮云般虚幻,后来这位书生就和道士修道去了。
青驹指马

㈦ 古代朝廷礼仪明星大象,这种特殊仪仗兵有何象征

身躯庞大的大象给人一种憨厚稳重的印象,是吉祥的象征。逢结婚或庆典,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到充气大象,寓意吉“祥”如意,万象更新。



皇帝举行登基大典,遇有重大节庆,如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会,都要举行庆典活动,以接受文武百官和 “四夷”使臣的朝贺。大明会典卷之四十三记载,举行朝贺时,“典牧官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司晨郎报时位于内道东、近北立”。

永乐八年十一月初十日,帖木儿王朝使者觐见明朝永乐帝, 他们徒步走到路的另一头,抵达宫门。十头大象站在宫门的尽头,左边五头,右边也是五头, 象鼻伸向路上。使臣们穿过象鼻,进入皇宫。可见明永乐帝朱棣非常重视仪象的仪卫作用。

㈧ 中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具体是什么

星空的含义不是星空自给的,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我国古代就有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星座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把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搬到了天上而建立起来的。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我国特有的天空分划体系,历来为研究者重视。人们研究它的目的是想探求除了作为天空分划之外的更深层的天文学含义。

我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西汉时期,司马迁所着《史记》里的“天官书”中,就把星空分为中宫、东宫、西宫、南宫、北宫5个天区。隋代以后,星空的区域划分基本固定,这就是在我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它是我国古代划分星空的星官之一,与黄道带上之二十八宿合称“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的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星官或称为“星座”。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称为“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紫微垣附近星区官名命名。

紫微垣名称最早见于《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

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15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37个星座,附座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成屏藩形状。

太微垣名称始见于唐代初期的《玄象诗》。太微即朝廷的意思,星名也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名为廷尉,右执法名为御史大夫等。

太微垣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在房宿和心宿东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记载:“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

天市垣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包含19个星官或星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4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风,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西方七宿,犹如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四象的出现比较早,《尚书·尧典》中已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说兴起,以五行配五色、五方,对天空也出现了五宫说。

《史记·天官书》中就是将全天分成5宫,东西南北4宫外有中宫,中宫以北斗为主,认为“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

与三垣和四象相比,二十八宿的问题复杂得多。它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28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古代观测二十八宿出没的方法常见的有4种:一是在黄昏日落后的夜幕初降之时,观测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星宿,称为“昏见”;二是此时观测南中天上的星宿,称为“昏中”;三是在黎明前夜幕将落之时,观测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星宿,称为“晨见”或“朝觌”;四是在此时观测南中天上的星宿,称为“旦中”。

古时人民为了方便于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转,便将黄、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28个作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

角、亢、氏、房、心、尾、箕,这7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这7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

奎、楼、胃、昂、毕、嘴、参,这7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这7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

由以上七宿组成的4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

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说法。

在东方七宿中,角,就是龙角。角宿属于室女座,其中较亮的角宿一和角宿二,分别是一等和三等星。黄道就在这两颗星之间穿过,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古籍上称角二星为天关或天门,也是这个原因。

亢,就是龙的咽喉。亢宿也属于室女座,但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较暗弱,多为四等以下。

氐,就是为龙的前足。氐宿属于天秤座,包括氐宿三、氐宿四、氐宿一,它们都是二三等的较亮星,这3颗星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氐宿四就落在黄道上。

房,就是胸房。房宿属于天蝎座,房四星就是蝎子的头,它们都是二三等的较亮星。

心,就是龙心。心星,即着名的心宿二,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呈红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属于天蝎座,心宿三星组成了蝎子的躯干。

尾,就是龙尾。尾宿也属于天蝎座,正是蝎子的尾巴,由八九颗较亮的星组成。

箕,顾名思义,其形像簸箕。箕宿属于人马座,箕宿四星组成一个四边形,形状有如簸箕。

北方七宿共56个星座,800余颗星,它们组成了蛇与龟的形象,故称为“玄武”。

斗宿为北方玄武元龟之首,由6颗星组成,形状如斗,一般称其为“南斗”,它与北斗一起掌管着生死大权,又称为“天庙”。

牛宿六星,形状如牛角。女宿四星,形状也像箕簸箕。

虚宿主星即《尚书·尧典》中四星之一的虚星,又名“天节”,颇有不祥之意,远古虚星主秋,含有肃杀之象,万物枯落,委实可悲。

危宿内有坟墓星座、虚粱星座、盖屋星座,也不吉祥,反映了古人在深秋临冬之季节的内心不安。

室宿又名“玄宫”、“清庙”、“玄冥”,它的出现告诉人们要加固屋室,以过严冬。

壁宿与室宿相类,可能含有加固院墙之意。

西方七宿共有54个星座,700余颗星,它们组成了白虎图案。

奎宿由16颗不太亮的星组成,形状如鞋底,它算是白虎之神的尾巴。

娄宿三星,附近有左更、右更、天仓、天大将军等星座。

胃宿三星紧靠在一起,附近有天廪、天船、积尸、积水等星座。

昴宿即着名的昴星团,有关它的神话传说特别多,昴宿内有卷舌、天谗之星,似乎是祸从口出的意思。

毕宿八星,形状如叉爪,毕星又号称“雨师”,又名“屏翳”、“玄冥”,我国以毕宿为雨星。

觜宿三星几乎完全靠在一起,恰如“樱桃小口一点点”。

参宿七星,中间3星排成一排,两侧各有两颗星,7颗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它与大火星正好相对。南方七宿计有42个星座,500多颗星,它的形象是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

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称为“双子”,附近有北河、南河、积水、水府等星座。

鬼宿四星,据说一管积聚马匹、一管积聚兵士、一管积聚布帛、一管积聚金玉,附近还有天狗、天社、外厨等星座。

柳宿八星,状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

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颈,附近是轩辕十七星。

张宿六星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庙十四星。

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

轸宿四星又名“天车”,四星居中,旁有左辖、右辖两星,古籍称之为“车之象也”。

中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在天文史上名称的形成及其含义,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以不少启发。我国古人相信天人之际能够相互感应,天上发生某种天象,总昭示人间某时某地要发生某件事情,所以对恒星的命名对应着人间的万事万物。

阅读全文

与哪个动物是御史大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