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哪些

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2 12:08:26

㈠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青蛙在繁殖季节雌雄抱在一起,这是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是动物的繁殖行为;大雁冬去春来是鸟类的迁徙,是节律行为;白蚁群体由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组成,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这是动物的社会行为;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动物的防御行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㈡ 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哪些

动物的各种行为有

1、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

2、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3、觅食行为。

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如蚂蚁。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4、攻击行为。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一方认输,胜者则立刻停止攻击。

5、社群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动物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

㈢ 举例说明动物的防御性行为有哪些

防御行为(defensivebehavior)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可区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在起作用,它有助于减少与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初级防御有四种类型,即:穴居、隐蔽、警戒色和拟态。
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动物相遇后的逃脱机会。次级防御有六种类型,即:回撤、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部位和反击。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㈣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怎么回事

动物生存的环境中,时时刻刻存在着危险,它们的天敌时常发动突然袭击。因此,它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一般来说,动物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就是逃跑,但逃跑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很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本领。

土拨鼠可以说是动物世界中最优秀的警报员。土拨鼠又名旱獭,和松鼠是近亲,身体肥胖,样子像鼠又像兔,是挖洞的穴居小动物。土拨鼠的警惕性特别高,每次成群出穴觅食活动时,鼠群总派遣一只土拨鼠担任“哨兵”。土拨鼠“站岗”时十分负责,常常用后脚跟站立在地面或高处,以便探察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敌害来袭时,它就立即发出高频率的尖叫声,其他的土拨鼠听到这样的“警报”声,便立即钻人洞穴中以逃避凶险。当敌害远离时,这只放哨的土拨鼠便会发出洪亮的叫声,表示“解除警报”,其他土拨鼠便又纷纷出来觅食了。

鳄鱼鳄类生活在河流、湖沼里,它们遭遇危险时会立即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牙,高声吼叫,往往吓得敌害落荒而逃。美洲的鳄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它们虽然不像鳄类那样有一口利牙,但是在遇到危险时会裂开两颌使声门扩张,白色的声门与暗色的口腔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同样也可以吓退来犯的敌害。

北美洲的麝牛,虽然个头较大,但是时常遭到狼群的围攻。为了保护母牛和小牛,公麝牛常常牺牲自我。一群恶狼向一群麝牛袭击时,身强力壮的公麝牛们立即聚在一起,将母牛和小牛重重保护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圈,并各自将头部朝下,双角对向狼群,摆出一副反攻架势,偶尔其中一头公牛会冲出去袭扰一下狼群,然后快速返回,其他公牛也会轮流出击和返回。这种防御方法往往使狼群不易下手,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出走的公牛很可能会遭到凶残而狡猾的群狼杀害。

豪猪又名箭猪。豪猪一旦遇到敌害会立即竖起硬刺,并将硬刺相互碰撞摩擦,产生一种“刷刷刷”的威吓声,同时还会在嘴里不断地发出“噗噗噗”的吼叫声,以此来警告来犯者。这时,如果对方置之不理,继续逼近,那豪猪就会迅速地转身,用臀部或背部的一团矛枪般的硬刺朝着敌人,只要敌人扑上来,在相互接触与厮打时就有许多硬刺刺人敌人身体。

穿山甲和犰狳的体毛已演变成为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像是一块块厚厚的钢盾。当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缩成一团,把背面的鳞片露出来以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使敌害无可奈何。

装死是许多弱小动物使用的逃生技能。这种方法很实用,因为很多肉食性动物只吃活的猎物,如果猎物不再运动了,它们的捕食行为便会随着停止。蛇和松鼠都会使用这种方法逃生。

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如黄鼬、臭鼬、白鼬、灵猫等,当遇到危险时会放出臭气或臭液来吓退敌害。其中以美洲的臭鼬最为典型。当它受到敌害攻击时,会立即高高地翘起尾巴,从尾部放射出臭液。这种臭液不仅能令敌人退却,同时还具有麻痹作用。如果这种臭液喷射到人的脸上,会使人立即昏厥,许久才能苏醒过来。因此,在百兽群栖的美洲森林里,臭鼬是比较安全的。

㈤ 什么叫动物的防御行为

动物对突如其来的侵犯者或对同类群的个体发出警戒而产生的活动。除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外、动物依靠分泌物招引同种其他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共同取食、攻击外来侵犯,形成种群聚集,这也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如在白蚁、蜜蜂、蚂蚁等昆虫组成的几十万只的群体中,这种防御行为取食、御敌有重要意义。还有当群体中某一个体受到敌害攻击时,它能发现一种特殊的化学信号物质,使同伴得到信号后,引起警觉或逃避,如1只蚂蚁体内有100~700微克的警告物质,传递的半径是1~10毫米,2钟内气味就会扩散到被警告者,同时蚂蚁攻击敌害时分泌的蚂蚁酸还能起对敌害的麻痹作用。 总之防御行为是动物生存过程中演化出对生存与繁殖后代有利的抵御不良理化因素和其他个体的侵害的行为,这些行为还包括隐伏生活、隐匿生活和展示警戒色等。如蚯蚓、鼹鼠大部分时间穴居,还有许多动物与周围环境体色相同,或随环境改变体色。还有的展示警戒色,警告捕食者。当然防御还包括退避、逃遁(如羚羊被追逐时经常改变逃跑线路,以迷惑敌人)、恐吓(臭鼬被追逼时不断放出臭液)、假死(甲虫、蜘蛛等利用捕食者只进食活猎物的特点,假死可以逃遁)和分散注意力,将敌人诱离主要攻击目

野生动物的防御行为多种多样,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野生动物的防御行为的形成,按照道金斯的演化理论来看,这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都是为了自己基因的延续。 说的简单点就是一种保护自己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一种天然基因的选择,野生动物为了让自己传承延续下去,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往往是存在与这些动物的基因里的。

很多动物看似傻乎乎,很可爱,其实它们也有非常聪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像帝企鹅在下水之前往往会先试探下水底是否有海豹或者其他捕食者,这时候企鹅们会互相推来推去,试图把身边的企鹅推到水里试探下。 这和我们平时看着优雅可爱,憨乎乎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这就是它们的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行为。

㈦ 动物的防御行为

http://resource.ahe.cn/statics/tbfd/czpdx/tbfd/c1sw/c1sw13/zdjj.htm#4
动物的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

鹿是山林中常见的动物,鹿的短尾所遮盖住的肛门周围是白色的,称为肛门后盾,平时感觉不到它的作用,但在遇到危险时,鹿尾的姿态和肛门后盾却走着异乎寻常的功能。当鹿发现有“敌人”靠近时,如鹿尾垂直不动,表示周围有值得注意的异常情况,然而是吉是凶,是敌是友还需要做进一步地观察,周围的鹿见此信号(平时在宁静的环境中,鹿尾总在不停的摆动着),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观望。当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出时,表示来者是敌害,最后将肛门后盾无遮挡的露出来,这是一般警告,表明可能有危险,要提高警惕。一旦狼来了,就拔腿便跑,尾巴马上向上竖起,白色的后盾全部显露出来,这是紧急的危险警告,这时所有的鹿都把尾巴竖起,跟着为首的鹿跑去。

非洲猎豹快速追捕瞪羚时,瞪羚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照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瞪羚虽然跑得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好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下逃脱。

栖居在北极苔原地带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袭击时;会把幼牛保护在牛群中问,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围成圆阵,个个头朝外,用椅角与狼搏斗。在这种阵势下,狼是无能为力的,最后一退了之。

产在南美洲的卷尾豪猪具有惊人的爬树本领,它既能笔直的向上爬,又能头朝下往下滑行。它那灵活的长尾巴,使它在树冠上也能相当自如的活动。这种本领使它能逃过敌害的追捕。实在逃不掉时。它会将全身长满的尖硬利刺竖起来,这时再凶的猛兽也会感到害怕而放弃攻击。

当尺蛾的幼虫——尺蠖遇到危险时,便用腹足和臀足抓牢所在的树枝,身体的前部和中部抬起来,胸足全部向前伸直并紧贴在胸部腹面。此时,外形和体色酷似树枝的尺蠖,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的,于是它借此常可获得逃生的机会,这是一种很成功的拟态。

㈧ 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哪些

动物的各种行为有:

1、觅食行为。

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

2、攻击行为。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3、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4、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

5、社群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

㈨ 谁知道动物都有哪些防御行为啊

有些群体生活的生物,当同种生物的某一个体遇到危险时,会通过释放激素的行为来报警,“通知”群体中其他个体,起到尽量保护种群的作用。如:
(1)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如受伤的鱼能产生一种物质,警告其他个体,尽快逃避或隐蔽。蚜虫被食时会发出一种外激素,使其他个体四散逃避等。
(2)通过行为以示警告。如鹿闪动白尾巴报警。警卫鸟展开尾羽或飞羽报警。
(3)通过叫声把同群其他个体聚集起来对付捕食者。如乌鸦看到猫头鹰或猫,就会发出特殊的鸣叫。
(4)有些生物能通过几种途径向同类发出警报。例如蚂蚁能发出三种警戒同伴个体的信号:由近口腔或肛门上的腺体发出警戒外激素;跳疯狂警戒舞;或用身体撞击巢壁产生警戒颤动。

阅读全文

与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