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长鼻子的动物有哪些

长鼻子的动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4 02:43:26

‘壹’ 长鼻子是什么动物除了大象,猪,还有什么动物长鼻子谢谢大家

貘,非洲的一种动物。

‘贰’ 鼻子长是什么动物

鼻子长动物是:象,是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动物。亦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喜居丛林及草原,坚定的素食者

‘叁’ 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

鼻子最长的动物——亚洲象
它的鼻子是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摆来摆去。它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在动物园中,训练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钉子、解绳子,甚至能捡起地上的绣花针。有趣的是,它还能像人类握手一样,用互相缠绕鼻子的方式来表达友好的情感或者进行雄兽和雌兽之间的调情。

‘肆’ 除了大象之外什么动物的鼻子长

1、象鼩

象鼩(qú)是象鼩类动物的统称。象鼩长着一个又长又灵活的嘴(或称吻)。由于所有的象鼩都因有较长的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鼻子的触觉和嗅觉极为灵敏。听觉和视觉也不错。

‘伍’ 鼻子很长的动物有哪些

土豚——但鼻子不算很长(图)
貘——鼻子也不算很长(但还是比较长的)
大象——相信也不陌生了

‘陆’ 大象的鼻子有多长》很长很长吗

如果说哪种动物的鼻子最长?你一定会毫不含糊地说,是大象!是啊,自然界一些长鼻子动物:如马来獏、塞加羚羊、象海豹、长鼻猴等,它们的鼻子顶多不过10~30厘米长,同大象2~3米长的鼻子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小得可怜了。

如果说,动物的鼻子干什么用?你一定会抢先回答,用来呼吸和嗅觉呗!是啊,用鼻子干这一“行业”的动物实在是司空见惯了。然而大象的鼻子却不仅是呼吸器官和嗅觉器官,它还有触觉功能,还可用来摄取食物、饮水、搬运物品和进行攻击,甚至还用来在个体间交流感情、传送信息呢!经过训练的象,还能用鼻子握住口琴吹起曲子来。毫不夸奖地说,大象的鼻子无愧于它本身的万能工具,具有多种功能。

大象时常竖起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摆动,可嗅出几百米外甚至更远的味,它还可判断是否有危险,一旦发觉有危险,要么是逆风而逃,要么便猛冲,决一死战。大象的鼻子像人手一样灵活,这话不算夸张。它伸长鼻子,能轻而易举地把树上的果子和枝叶掠下,然后再卷回鼻子,送进嘴里;若是想吃地面上的草,连根拔起时,会在腿上拍打掉泥土再送到嘴里吃;它还能用鼻子品味是否有好吃的食物。

大象的鼻子还可用来吸水。大象干渴的时候,把鼻子插进河水中“咕嘟嘟”地吸起水来。真像一部小型抽水机,一会儿工夫,它就喝足了。对此,可能有的人很怀疑,象鼻子主要是用来呼吸的,用它喝水时,水不会呛入肺部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来,在象的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一块特殊的软骨,起“阀门”一样的作用。象吸水时,喉咙部位的肌肉收缩,“阀门”关闭,水可以顺利进入食道,而不进入气管。饮水后,喷出鼻内残留的水,这时,“阀门”自动打开,呼吸正常进行,这种巧妙的结构,真是妙不可言!

象的生活离不开水源,在大热天要用鼻子吸足水,然后喷洒全身,这是比淋浴还方便的洗澡机。同时,大象还常用鼻子往身上涂泥巴或沙子,以防止蚊虫叮咬,来保护皮肤。

大象的鼻子末端突起,上面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细胞,触觉很灵敏,能捡起掉在地上的铁钉或小针。

大象的鼻子还是防身自卫的武器哩。大象对付那些身小力薄的野兽时,易如反掌,即使遇上猛兽,它也不怕,它先挥动鼻子抽打敌手然后将它卷起抛入空中,摔个半死,受过教训的敌手,谁还敢向它挑战呢?

大象用鼻子还能帮人搞搬运呢。经过驯服的大象能轻松地卷起几百千克重的树木或货物,一头象抵得上20~30个人的劳动力。在缅甸和泰国都建有“大象学校”,大象毕业后,便分配到深山老林中当“搬运工”。

大象的鼻子怕老鼠吗?以往有这样的流传:大象怕老鼠钻入鼻子,使它喘不过气。其实这完全是讹传。英国动物学家格尔兹克做过下面的实验:他把一只老鼠放在大象附近,象马上走近老鼠,把长鼻子伸过去,而老鼠却拼命逃走,即使老鼠真的钻进象鼻子里,象也能把它甩出,置于死地。

那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有这样一些奇特的功能呢?原来,它的长鼻子是近4万块富有弹性的小肌肉组成,它能极灵活地伸缩自如,作出灵巧地动作。它有千万根神经末梢,鼻端生有一个(亚洲象)或两个(非洲象)手指般的突起物,有舌头尝味和鼻子嗅气味的两种功能。由于大象鼻子这种奇特结构,使它功能独特,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象的鼻子为什么那样长?这是大象适应环境经过漫长的年代演化而来的。原来象的祖先的鼻子和个子都没有现在这样大。后来,由于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身体渐渐高大,四肢越来越长。为了从地面取食,在长期生存斗争中,象的上唇慢慢延长了,鼻子在上唇上边,自然也逐渐伸长,这样取食、拾物就更方便了。大象鼻端的指壮突起,正是上唇的痕迹。

你们看,大象的鼻子是不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啊!

‘柒’ 第一长鼻子是那种动物

鼻子最长的动物—亚洲象。
亚洲象的身躯高大威武,性情温顺善良,是力量、威严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它的身长为5—7米,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3000—5000千克。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小跑时,总是同时提起同一侧的前后肢,而不是象其他哺乳动物那样在对角线上的两肢同时离开地面,这种的步法被称为“溜蹄”,并使其产生一种奇特的摇摆动作。
它的鼻子是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摆来摆去。它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在动物园中,训练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钉子、解绳子,甚至能捡起地上的绣花针。有趣的是,它还能像人类握手一样,用互相缠绕鼻子的方式来表达友好的情感或者进行雄兽和雌兽之间的调情。

‘捌’ 鼻子长的动物

你好,鼻子长的动物有这么几种:大象,食蚁兽,针鼬
当然后面两种的鼻子和别的动物比是长的,但没有大象的鼻子长的夸张

‘玖’ 除了大象还有长鼻子的动物吗

有一个岛上曾有大量不同种类的被称鼻行动物的物种,但很可惜被人类毁灭了。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岛上,生息着一种奇妙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形态如此奇特,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脑袋朝下,尾巴朝上,倒着走路。这就是“鼻行类动物”。如今这种奇异的动物早已因人类的过错而灭绝,我们只能从早年科学家的记述中去一睹它们的“尊容”
编辑本段鼻行动物的故乡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岛上生息着一种奇妙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奇形怪状远远超出人们的常识——脑袋朝下、尾巴朝上,倒着走路,这群另类的精灵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鼻行类动物”。
位于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岛,于1941年由瑞典人谢姆维斯特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谢姆维斯特从日本战俘营里逃脱,漂泊到了哈伊艾伊群岛中的哈伊达迪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16千米的小岛,由石炭岩和粘板岩构成,上面还耸立着一座高为1 752米的活火山。
哈伊艾伊群岛的气候全年变化不大,人们对其上生长的热带植物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发现许多古生代的特有种群。从地质上看,群岛地层几乎全是古生代地层。尽管总面积仅1690平方千米,但是岛上特有的奇异生物群比新西兰群岛的还要丰富,这意味着该群岛自古以来就存在,或许是在白垩纪后期就从大陆分离出来了。岛上曾经生活着土着居民700多人,他们把这个小岛称为“太古之岛”。但遗憾的是,岛上的土着人被后来登上岛的外来者携带的流感所传染而灭绝了。
在群岛中的马伊尔维利岛的东海岸有一座达尔文研究所,供国际生物考察队在此进行研究工作,也就是在这里科学家发现了奇异的鼻行动物,并获得了大量的生态观察资料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被一致认为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现。
最大的鼻行兽叫暴君鼻行兽,身长1.7米以上,有3个鼻子,头朝下,用4个鼻子走路. 在岛上,科学家共发现14科189种鼻行兽.
编辑本段鼻行动物的灭完
遗憾的是,1957年美国在南太平洋进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试验让群岛沉入海中了,整个鼻行类也随之消失了。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灭绝,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仅仅只有短短16年,连一个活标本也没留下。所幸的是,动物学家哈拉尔特·施顿普凯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着作——《鼻行兽》哈拉尔特·施顿普凯,只写了1半,不辛去世,他妻子继续完成,书中记录了各种此类动物的解剖图和生态图,为后人了解鼻行类动物提供了难得的信息。
编辑本段哺乳类中的特殊种类
鼻行类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仅就目前所知,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共有14科193种,在生物进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些食虫类动物,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鼻行类动物的最大特征是它们的鼻子构造极为特殊,有的种类只有1个鼻子,有的则有4个鼻子或更多。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蜗牛。鼻行动物的鼻子有众多功能,鼻子不但可用来爬行、跳跃,甚至还能用来捕捉虫子,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作用还是移动身体、支撑身体,这在为数众多的脊椎动物中还是仅有的,难怪有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名为“鼻性步行器”,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并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不可同日而语。
鼻行类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四肢逐渐退化。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本来的功能,其功能已由鼻子取代。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消失了。而前腿作为一种抓握东西的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鼻行类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颜色,有的身上甚至有硬鳞。皮毛一般细腻、有光泽,十分漂亮。而在足尖、耳朵、头部没有毛。
鼻行类动物的第四个特征是尾巴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尾巴不仅能套取食物,有的甚至还带有毒钩,能置敌人于死地。
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胎只怀一个仔,很少一胎多仔,妊娠7个月到1年。由于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所以存活率较高。
编辑本段最具特色的几种鼻行动物
大型鼻行兽
飞行鼻行兽
蛞蝓鼻行兽
会钓鱼的鼻行兽
似花鼻行兽
互助鼻行兽
另类鼻行兽
这种鼻行动物性格温文尔雅,白天在洞中蜷缩成一个球睡觉,到了夜里才从洞口向四周伸展出4条或6条带状的东西。这些红色的带子宽2~3毫米,长达30厘米,在漆黑的夜晚犹如闪光灯似地闪烁着吸引昆虫来到近旁。其实,这些带状东西就是鼻行动物的鼻子,上面具有黏液,能捕捉前来的昆虫。这种鼻行动物警惕性很高,一旦有光照到洞口,它们立即麻利地退缩进洞中。
另外,还有一种全身长着长毛被称为“长毛鼻行兽”的。这种鼻行兽仿佛是靠父系社会维持着,以年长的雄性为首带着一小群生活。它们以胡萝卜为食物。4个管状鼻子粗壮有力,只轻个体或雌性不一样,银灰色的尾巴非常醒目,它们挥动尾巴便能引起群体的追随效应。早先的动物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即人为地把尾巴染成金黄色的雌性放入群中,结果同样引起了追随效应
编辑本段由来
这类动物最早是在一名叫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的德国诗人在他的诗中写到了一种‘用鼻子走路的动物’,这件事情是真的。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摩尔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 1871-1914)是德国的一个打油诗诗人,他在1905年创作了一首名为Das Nasobem(The Nasobame)的诗。因为我不懂德文,这里附上这首诗的英文译文:
Along on its proboscis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accompanied by its young one. It is not found in Brehm It is not found in Meyer Nor in the Brockhaus anywhere. ’Twas only through my lyre we know it had been there. Thenceforth on its probosces (above I’ve said the same) accompanied by its offspring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很明显,这只是一首诙谐式的打油诗,这种名叫nasobame的动物完全是诗人的编造。不过,摩根茨坦的诗因为通俗幽默,在德国一度十分流行,很多德国人都可以背出几首,所以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后来竟被一些人信以为真,也是有可能的。
可能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195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一位动物学教授Gerolf Steiner化名为Dr. Harald Stümpke,在德国出版了一本名为Bau und Leben der Rhinogradentia的书。为了使人相信确有Dr. Harald Stümpke其人,还装模作样地用真名为这本书写了后记。在这本书中,Gerolf Steiner煞有介事地编造了Rhinogradentia这个“学名”来为这类动物命名(可以翻译成“鼻行目”或“鼻行类”),把它放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里作为一目,和灵长目、食肉目之类并列,并划分为“14科193种”,一一给以命名和分类学上的详细描述,还配了黑白线条图,这倒颇增加了它的蛊惑性。祝大星那篇文章的东西,比如“挪威人在1941年首次发现”(而且这个挪威人还是从日本人的集中营里跑出来的)、“哈伊艾爱群岛(Hi-Yi-Yi Is.)”、 “1950年代被美国人的核弹炸沉”(那个挪威人也便和他发现的鼻行动物一同遇难了)之类就全部来自于这本荒诞不经的伪“专着”。
此书于1967年由Leigh Chadwick译为英文,由自然历史出版社(Natural History Press)出版,题为The Snouters: Form and Life of the Rhinogrades,又给这种想象中的动物起了snouter这个诨名。此书以后又译为日文等,成为全球性的科学谎言。

‘拾’ 除了大象之外什么动物的鼻子长

马来貘,世界上鼻子第二长的动物,体长可达2.5m的马来貘鼻子却可以超过30厘米。马来貘生活在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沙林和沼泽地带,因为人类对森林的开辟,这使得它的数量不断减少,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阅读全文

与长鼻子的动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