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要冬眠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怎么冬眠
一、冬眠的动物
1、爬行动物
如蛇类、蜥蜴类、龟类等动物。
2、两栖动物
如蛙类。
3、鱼类
4、软体动物
如蜗牛、贝类等。
5、多年生昆虫类动物
6、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如鼠类、蝙蝠、獾类、貂类、刺猥等。
7、大型哺乳动物中仅有熊类有冬眠的习性
如黑熊、棕熊、马熊、北极白熊等。
冬眠的方式:
1、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像仓鼠和松鼠,会呈现一种“蛰伏”的轻睡眠状态。沉沉睡过一段时日之后,它们会醒来吃点儿东西,然后再倒头继续睡。
2、爬行动物不是选择大吃特吃,而是选择少吃,甚至不吃。不过偶尔,它们会喝点儿水然后再去冬眠。
3、青蛙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大部分青蛙会离开它们生活了一夏的池塘,去附近的地下寻找能够躲开天敌的庇护所。青蛙新陈代谢的速度、呼吸和心跳频率都会降到极致。
4、蜜蜂、蝴蝶以及其他昆虫入冬时会寻找一处僻静、不被打扰的“住所”安顿下来。蝴蝶中的一些品种,比如小的玳瑁蝴蝶、孔雀蛱蝶和黄钩蛱蝶活到深秋并没有死,只是冬眠而已。
2.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哪些
1、松鼠屯粮过冬
松鼠要在冬天到来前收集好多好多的松塔、榛子和其他粮食,统统屯在自己的洞里,然后躲在洞里过冬。
3. 有哪些动物冬眠的方式
动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刺猬蜷着睡,蝙蝠倒挂着睡,蛇喜欢集体冬眠。还有青蛙、乌龟、蜗牛、熊都需要冬眠。
1、在洞穴中冬眠:
青蛙的皮肤非常光滑,它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当冬天来临时,青蛙会呆在洞穴里静静地等待春天。
2、集体冬眠:
不要把蛇视为冷血动物。它们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它们会在冬眠期间聚集在一起,以确保它们能在第二年春天醒来。
3、一动不动:
海龟长寿的秘诀在于不动,尤其是在食物匮乏的冬天。当自然温度低于15度时,海龟会逐渐减少饮食。当它完全不吃东西时,就该冬眠了。
4、倒立冬眠:
蝙蝠冬眠的方式与通常的夜晚没有什么不同,它们会找到一个安全的巢穴,用后爪抓住岩石的缝隙,并把头向下缩紧,从而开始漫长的冬眠之旅。
5、缩成一团:
在冬天,刺猬会把自己紧紧地挤成一个小穗球,只有在气温异常低的时候才会偶尔醒来并进行调整。
(3)动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动物冬眠的原因:
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
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射却降低到最低限度。
4. 写出动物的三种过冬方式,分别有哪些动物
第一种办法是冬眠:
例如:蛇、青蛙、乌龟等,它们冬天躲在自己的洞里睡大觉,一直躲到春天才醒来,在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们不吃不喝,也不动,靠缓慢地消耗身体里的脂肪度过寒冷的冬天。狗熊也在睡觉,可稍有响声就会醒来,肚子饿了也会出来找东西吃,这叫假冬眠或半冬眠。
(4)动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还有一些动物有其它的过冬方法,例如:
1、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
比如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它们冬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于吃的东西,它们也不用发愁,即在夏天、秋天尽量多吃东西,吃的胖胖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时候就吃,找不到吃的东西,饿几天它们也不怕。
2、让卵过冬:
例如螳螂、蝗虫等。秋季时它们产卵,让卵在树枝上、草丛里、泥土里度过冬天。这些卵的外形有特殊的卵袋保护着,不怕寒冷,等到春天来临时,它们的幼虫就会爬出来,快乐的到处去玩了。
5. 十种动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时,它们吃了很多东西,把其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到了冬天吃的东西很难找时,它们就冬眠过冬天。
2、青蛙
它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另外,蟾蜍的习性一致。
3、蜗牛
蜗牛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4、蛇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潜藏在地穴或树根下的洞穴里。
6、扬子鳄
扬子鳄鱼是所有鳄鱼品种中唯一会冬眠的一种,每年11月份进入“初冬眠阶段”,水温低过12度就会进入“深冬眠阶段”。深冬眠阶段,它无攻击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会醒。
扬子鳄会在户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来临,再搬回暖房,进入冬眠期。
7、蝾螈
无论是陆栖蝾螈还是水栖蝾螈,在寒冷地区,蝾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温暖地区,如果气候干旱燥热,它们就进行夏眠。在遭遇敌害时,蝾螈和水蜥有好几种防卫方法。有此种类呈弯曲防卫姿势,举起尾巴,直立下颌,显示出它们色彩艳丽的腹面,以恐吓敌人。有的蝾螈皮肤有毒,体表呈现警戒色,还有些蝾螈在遭到攻击时能自动脱落尾巴迷惑敌人,趁机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当夏季遇到寒潮袭击时,也会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进入休眠态。这时候,雨燕的成鸟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而鸟巢中刚孵化出来的小鸟,便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亲鸟回来喂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会导致他们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会有所不同。例如:棕蝠于每年十月中旬便开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苏醒。
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蝙蝠都会冬眠,在较高纬度地区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够的昆虫而学会的。有时这种状态会长达六个月。
冬天的长短随纬度、海拔而不同,温带地区的冬眠可能会持续四、五个月以上,亚热带地区可能只进行两、三个月。在冬眠期间受到惊扰,会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来逃难。
9、小鸱鸺
冬眠时,它的体温由平时的40℃降到20℃左右,用听筒也听不到心脏的跳动声。可是,春天一到,它的体温自行升高,一醒过来就展翅高飞了。体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极熊
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由于冬季是猎捕海豹的重要季节,因此公熊和未怀孕的母熊,并不会冬眠。
6. 动物冬眠的方法有几种
动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动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刺猬蜷着睡,蝙蝠倒挂着睡,蛇喜欢集体冬眠.还有青蛙、乌龟、蜗牛、熊都需要冬眠.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等.
(2) 迁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 贮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蚂蚁等.
(5) 产卵过冬.如:螳螂、蝗虫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7.刺猬冬眠时,蜷缩一团,远看好象一个大绒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8.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9.丹顶鹤,本来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北返.
10.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是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
11.有些动物一般在原地过冬,如喜鹊,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动物事先储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如小蚂蚁,小松鼠等.
13.我们中国独有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它们每年冬季飞到南方过冬,春天飞回故里.它们喜欢以现成的树洞为家.
7. 动物冬眠的方法有几种
冬眠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冬眠,就是睡觉。
(2) 迁移住的地方。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
(4) 贮存食物。
(5) 产卵过冬。
(6)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8.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哪些
又到冬天了,很多动物会选择冬眠来度过漫漫寒冬。它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以求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让自己在食物短缺的寒冬维持生命。冬眠的动物并不是长睡不醒,它们的体温和新陈代谢速率还是会出现周期性的升高,并每隔一段时间苏醒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再继续冬眠。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9. 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有哪些过冬方式
动物的几种过冬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等。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2、迁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贮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蚂蚁等。
5、产卵过冬。如:螳螂、蝗虫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9)动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
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
出眠: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
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
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完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