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得了炭疽病多久会死亡

动物得了炭疽病多久会死亡

发布时间:2022-07-29 11:01:02

A. 为什么得了炭疽病的畜禽尸体不能剖检

炭疽杆菌在病畜体内和未剖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是一旦暴露于充足的氧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处形成芽孢;
炭疽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但是芽孢则有坚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32-50年,需要150摄氏度干热60分钟才能杀死呢!
人对炭疽杆菌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有三种病型:1、皮肤炭疽,严重时可继发败血症;2、肺炭疽,高热、恶寒、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约经2-3天死亡;3、肠炭疽,发病急,持续性呕吐、腹泻、腹痛或便秘,血样便,腹胀腹膜炎等。以上三种均可继发败血症和脑膜炎。病性严重,尤其是肺型和肠型,一旦发生应及早送医院!!
所以千万不能剖检!!!
切记!

B. 动物炭疽病的介绍

炭疽病是几乎所有热血动物,包括人类可能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影响包括皮肤、肠、肾、脑膜、结膜和淋巴组织等各种组织。它由炭疽杆菌引起,这种炭疽杆菌属于能够形成孢子的一种细菌。孢子是能够使微生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中生存的有抗性的很小粒子。动物炭疽病通常引起突然死亡,在大多数国家法律要求向有关当局报告炭疽病的发生。

C. 炭疽病是什么样的

(1)叶枯或叶腐 即通常所谓的急性型炭疽病,常发生在新梢嫩叶上,病斑常从叶尖开始,初为水渍状暗褐色,似开水烫伤,后变为黄褐色、云纹状,病斑边缘不明显。病部组织枯死后,常呈V形斑块,其上也可产生细小的黑色小粒点,病叶很快脱落。

(2)梢枯 刚抽生的新梢上,初生水渍状,很快变黑褐色,继而枯死,幼叶随之凋萎脱落。

(3)果梗枯 通常在9月份,果实开始成熟后发生,受害果梗褪绿发黄,变褐,最后变灰白色干枯,当病斑扩展到果蒂,引起蒂枯,果实提早转色并脱落,造成采果前的大量落果。

D. 炭疽病是什么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致的一种罕见的细菌性疾病。它有三种类别:吸入性、肠道性及皮肤性。吸入性炭疽非常罕见,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在发病后二至六日后会呼吸困难,继而休克死亡。肠炭疽病的症状如严重的食物中毒。皮肤性炭疽通常呈现无痛溃疡,中央部份黑色,附近淋巴腺肿胀,是最常见的类别。

由于炭疽杆菌生存于郊野及动物群,所以染病者均限于兽医,畜牧及野外工作等人士,一般人士无须担心。另外,炭疽菌可能在生物战中被使用,但要将它制成极细的雾化微粒,过程相当困难,需要高度专门技术及特别仪器才能做到。

感染途径
炭疽杆菌及孢子通常在泥土、羊、牛及马发现。人类可经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或吸入炭疽孢子,而受到感染。炭疽病不会经人传播给其他人。
治疗炭疽病
炭疽病如能及早诊断,适当的抗生素可予治愈,但如不理则可致命,因此病者须及早就医。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或污染动物产品
适当处理伤口
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
处理食物前须彻底洗手
彻底洗净及煮熟食物后,方可进食。
炭疽病有疫苗可预防,但完成整个接种程序需时18个月,而且其副作用亦多,因此不建议巿民接种。若在接触炭疽菌后服食抗生素,防止患上炭疽病的机会相当高。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偶尔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

[病原学]

炭疽杆菌 系一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一8μm,宽1一15μm 。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革兰染色阳性。在人体内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繁殖体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形成卵圆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或在腌渍的肉中能长期生存。在土壤里可生活数十年,在皮毛上能存活数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 (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炭疽杆菌的抗原组成有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胞抗原4种。荚膜抗原是一种多肽,能抑制调理作用,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也能抗吞噬,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扩散;菌体抗原虽无毒性,但具种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炭疽杆菌繁殖体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I因子(水肿因子,EF)、第Ⅱ因子 (保护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 (致死因子,LF)所组成的复合多聚体。3种成分个别注人动物体内均无毒性,但保护性抗原加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则可分别引起水肿、坏死或动物死亡。

[流行病学]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

(一)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 (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一次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全年均有发病,7一9月份为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

[发病机制与病理]

当一定数量的芽胞进入皮肤破裂处、吞入胃肠道或吸入呼吸道时,如果人体抵抗力低下或减弱,病原菌借其荚膜的保护,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严重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环进行全身播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如人体健康,而进入体内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则可以不发病或出现隐性感染。

炭疽杆菌的致病主要与其毒素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炭疽毒素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时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血管扩张,加重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灌注量;又由于毒素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内凝血系统及释放组织凝血活酶物质,血液呈高凝状态,故DIC和感染性休克在炭疽中均较常见。此外,炭疽杆菌本身可堵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缺血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

炭疽的主要病理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局部呈痈样病灶,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皮下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着。末梢神经的敏感性因毒素作用而降低,故局部疼痛不着。肺炭疽呈现出血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及梗死区,纵隔高度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高度肿大,并有出血性浸润,胸膜及心包亦可累及。肠炭疽的病变主要分布于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性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浆液性血性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脑膜受累时,硬脑膜和软脑膜均极度充血、水肿,蛛网膜下腔除广泛出血外,并有大量菌体和炎症细胞浸润。有败血症时,全身其他组织及脏器均有广泛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及脾肿大。

[临床表现]

潜伏期1一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5型。

(一)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约占95%,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一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一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痈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一2cm至5一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一20cm,坚实、疼痛不着、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一2周内脱落,再过1一2周愈合成疤。发病1一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延误治疗,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二)肺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起病多急骤,但一般先有2一4日的感冒样症状,且在缓解后再突然起病,呈双相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紫绀、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肺部仅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或有胸膜炎体征,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若不及时诊断与抢救,则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24一48小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肠炭疽 临床症状不一,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一18小时,同食 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帝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一4日内死亡。

(四)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明显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病人可于起病2一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五)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实验室检查]

(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10一20)×109/L,少数可高达 (60一80)×1O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高。

(二)涂片检查 取水疱内容物、病灶渗出物、分泌物、痰液、呕吐物、粪便、血液及脑脊液等作涂片,可发现病原菌,涂片中发现病原菌时可作革兰或荚膜染色,亦可作各种特异性荧光抗体(抗菌体,抗荚膜、抗芽胞、抗噬菌体等)染色检查,以作进一步的鉴定。

(三)培养 检材应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碳酸氢钠平板。血标本应事先增菌培养。检材明显污染者可先加热65℃30分钟以消灭杂菌,并于肉汤内增菌4小时后接种于平板。如见可疑菌落,则根据生物学特征及动物试验进行鉴定,如青霉素串珠和抑制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

(四)动物接种 取病人的分泌物、组织液或所获得的纯培养物接种于小白鼠或豚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如注射局部处于24小时出现典型水肿、出血考为阳性反应,动物大多于36一48小时内死亡,在动物内脏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存在。分离出的可疑炭疽杆菌应作鉴定试验。

(五)鉴定试验 用以区别炭疽杆菌与各种类炭疽杆菌 (枯草杆菌、蜡样杆菌、蕈状杆菌、嗜热杆菌等),主要有串珠湿片法、特异性荧光抗体(抗菌体、抗荚膜、抗芽胞、抗噬菌体等)染色法,W噬菌体裂解试验、碳酸氢钠琼脂平板CO2培养法、青霉素抑制试验、动物致病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力试验、溶血试验、水杨酸苷发酵试验等。

上述各种检查宜在有专门防护的实验室内进行。

(六)免疫学试验 有间接血凝法,ELISA法、 酶标-SPA法、荧光免疫法等,用以检测血清中的各种抗体,特别是荚膜抗体及血清抗毒性抗体,一般供追溯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用。

阿斯可里沉淀试验,对已腐败或干涸的标本,作细茵培养有困难时可采用本试验。如病人、病畜的病灶痂皮、尸体组织及血液、染菌的皮毛及其制品等标本,加水经煮沸或高压提出抗原成分与炭疽沉淀素血清作环状沉淀试验,以间接证明有无炭疽杆菌感染,但本法常出现一些假阳性,对其结果判定应慎重。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人的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与牛、马、羊等有频繁接触的农牧民、工作于带芽胞尘埃环境中的皮毛革、皮革加工厂的工人等,对本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皮肤炭疽具一定特征性,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有关工厂工人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尤其当症状与体征不相称时应提高警惕,需想到肺炭疽的可能。确诊有赖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血、脑脊液等的涂片检查和配养。涂片检查最简便,如找到典型而具荚膜的大杆菌,则诊断即可基本成立。荧光抗体染色、串珠湿片检查、特异噬菌体试验、动物接种等可进一步确立诊断。

皮肤炭疽须与痈、蜂窝织炎、恙虫病的焦痂、兔热病的溃疡等相鉴别。肺炭疽需与各种肺炎、肺鼠疫相鉴别。肠炭疽需与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相鉴别。脑膜炎型炭疽和败血症型炭疽应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败血症相鉴别。

[预后]

本病的预后视临床类型、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而不同。皮肤炭疽的病死率已降低为1%左右,但位于颈都、面部、并发败血症或居于恶性水肿型的皮肤炭疽预后较差。肠炭疽的急腹症型、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败血症型炭疽等,由于病情发展迅速而又较难及早确诊,故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病人常于发病后数日内死亡。

[治疗]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给高热且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于静脉内补液,出血严重者应适当输血。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100一200mg/天,短期静滴,但必须在青霉素的保护下采用。有DIC者,应及时应用肝素、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二)局部治疗 对皮肤局部病灶除取标本作诊断外,切忌挤压,也不宜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而发生败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敷以四环素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

(三)病原治疗 以青霉素为首选。对皮肤炭疽,成人每日160万一320万u,分次肌注,疗程7一10日。对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炎型及败血症型炭疽,每日剂量应增至1000万一2000万u,作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疗程需延长至2一3周以上。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采用环丙沙星、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及氯霉素等抗生素。

抗炭疽血清治疗目前已少用。如有供应,则对毒血症严重者除抗生素治疗外,可同时应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静脉注射,第1日100ml,第2一3日各30一50ml,应用前需作皮试。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治疗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严格隔离并治疗病畜,不用其乳类。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断传播途径 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别采取煮沸、含氯石灰 (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汽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最好用0.8kg/m3甲醛消毒,密闭24小时,可杀死病菌和芽胞。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护易感者

1.加强卫生宣教 对流行区人群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个人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应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一5%碘酒,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或经常发生炭疽的畜群进行无毒芽胞菌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鲁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预防接种,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

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四环素等,对疑似病人可采取同一措施。

E. 死于炭疽的动物应该埋在多少厘米的土里面

死于炭疽的动物应该埋在2米以下的土里面。

死畜严禁剥皮、解剖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米以下。确诊为炭疽后,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县动监所应对患病动物作无血扑杀处理,动物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县动监所的监督下实施,对同群动物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并隔离观察20天。

对病死动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动物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各种畜症状

牛: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

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

马:体温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见水肿。舌炭疽多见呼吸困难、发绀;肠炭疽腹痛明显。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有炭疽痈时,病程可达3-8天。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牛羊炭疽

F. 炭蛆病毒高温能杀死吗100度能杀死吗

炭蛆病毒高温能杀死,完全杀灭需要260~280℃的温度,因而很难处理。

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其危害严重,古人把炭疽热看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天灾。炭疽热也称炭疽病,分为植物炭疽病、家畜炭疽病和人类炭疽病三种。

植物炭疽病主要由黑盘孢目真菌所引起。茎、叶、果实、种子和幼苗都易感染。家畜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食草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状为高热、粘膜紫黑、呼吸困难、脾脏肿大等,常不及医治而死。

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该病潜伏期约7天,但彻底发病多达60天,早期症状包括咳嗽,但很快会发展为严重的呼吸障碍和痉挛。

(6)动物得了炭疽病多久会死亡扩展阅读

炭蛆病毒预防措施:

1、远离病死动物

一般炭疽病会发生在食草动物身上,比如常见的牛羊马身上,在城市中这些动物不常见,只有在农村或者是养殖场,这种食草动物是非常多见的。如果发现这些食草动物忽然病死了,那么千万不要接触。所以说,一旦这些食草动物忽然死亡,千万不要接触它们。

2、大规模病死动物立刻汇报

不管是办的养殖场,还是自家里养的食草动物,一旦这些动物忽然大规模死亡或者病倒,不要隐瞒病情,炭疽病如果提早治疗,那么治愈性非常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所以说一旦发现食草动物大规模死亡,不管是谁的,立刻汇报当地畜牧部门进行检查与处理,避免人群被感染疾病。

3、不购买可疑牛羊肉

在购买牛羊肉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注意观察肉是否新鲜健康,如果发现这些牛羊肉的颜色不对,且散发出一股子异味,但是价格很便宜,那么坚决不要购买。

尤其是一些人在村镇叫卖牛羊肉,说是自家的牛羊摔伤了,或者是被人打了之类,所以杀掉卖肉,这样的肉一定要谨慎购买,一旦买回家患有炭疽疫情病死的肉,那么极有可能会被感染炭疽病。所以说,买肉的时候若发现可疑肉类坚决不要购买。

4、接触肉类时戴好手套

尤其是在家煮饭的人群,就算肉看起来很健康合格,那么在用来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全程戴手套。带着手套清洗,切割然后烧煮,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炭疽病被传染的可能。不要觉得过于谨慎了,如果你手上有一个小口子,恰好接触到有炭疽病的肉类,被传染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5、烹饪肉类时一定要彻底煮熟

在炭疽疫情时期,建议大家不要吃路边的那些烧烤肉类,这些肉类的来源不明确,且肉类烤不熟的话,如果含有炭疽病菌,真的可能分分钟被感染炭疽病。

在家里自己制作肉类的时候,一定要彻底煮熟再吃。一般炭疽病菌在煮沸的情况下,十分钟就可以被杀死,所以说,平日里制作肉类美食的时候,一定要彻底做熟再食用。

G. 牛炭疽病的牛炭疽病症状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

最急性型:常发生在此病流行初期。病牛突然发病,或行如醉酒,或突然倒地,全身颤抖。体温升高到40~42℃,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紫,不断鸣叫,口鼻等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样的血液或血样泡沫,常常是突然倒地死亡或者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型

此类最为常见。病牛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郁,呼吸和心跳加快,脉搏每分钟80~100次,可视黏膜发紫,食欲及反刍减少或者停止,瘤胃臌气。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孕牛则流产。严重时病牛兴奋不安,惊慌哞叫,甚至向人或其他畜禽冲撞,兴奋过后,则高度沉郁。有的牛还伴有腹痛或血样腹泻。此时,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步履蹒跚,可视黏膜有点状出血。鼻腔、肛门、阴道等出血。后期体温下降,呼吸极度困难,浑身发抖,痉挛而亡。整个病程约1~2天。
亚急性型

症状类似急性,只是病程较长,病情稍缓和。颈、胸、腰、直肠或者会阴处出现局限性水肿。用手触摸时,水肿部位坚硬、发热、有痛感。接着往后则表现为捏粉状,患部变冷,无痛感,以至患部中央部位坏死龟裂,流出淡红黄色液体。颈部的水肿可以波及咽喉,加重呼吸困难,一般经3~5天而死亡。
慢性型

此类为数很少,仅表现为逐渐消瘦,病程可达2~3个月。

患炭疽病而死亡的病牛尸体僵硬度不够,血液不能完全凝固,瘤胃膨胀常常伴有直肠脱出肛门外,脾肿大3~5倍。患此类病的病牛尸体严禁割杀食用,以免感染人和造成本病迅速蔓延。

H. 牛感染炭疽病怎么办

1.致病原因

由炭疽杆菌引起。

2.主要病症

(1)急性型

病牛呼吸困难,突然发病倒地,眼结膜的颜色发绀。鼻、眼流血,血液不凝固,数小时死亡。

(2)慢性型

病牛有明显的腹部疼痛症状,便血,前胸、腰部有水肿病变。

3.治疗方法

①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100~300毫升,4~6小时一次;②肌内注射青霉素200万~400万国际单位,4~6小时一次。

4.预防措施

①封锁疫点、禁止疫区内交易牛、羊等,停止运出和运进牲畜和草料,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②及时无血扑杀病牛,并对扑杀病牛进行无害化处理。③对病牛所在牛舍、被病牛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周边环境用20%的漂白粉、5%的烧碱溶液严格消毒。④病畜周边的牛、羊、猪及大牲畜等易感家畜接种无毒炭疽芽孢菌苗,12月龄以上的牛,皮下注射1毫升;12月龄以下的牛,皮下注射0.5毫升,免疫期1年。注射Ⅱ号炭疽菌苗,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1年。⑤对直接接触病牛的饲养管理人员及周边人员,内服阿莫西林,连续3天。

阅读全文

与动物得了炭疽病多久会死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